- 相關推薦
三年級上冊《給予樹》教學設計實用
作為一名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三年級上冊《給予樹》教學設計實用,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年級上冊《給予樹》教學設計實用1
課時目標:
1、會認讀10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
2、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
播放《圣誕歌》,渲染氣氛。
1、看到圣誕樹,聽到圣誕歌,你想到些什么?你對圣誕節還有什么了解?(無需多講,補充漏講的即可)
2、圣誕節:是一個充滿了濃濃愛心日子,能讓人們分享幸福和快樂的日子。今天我們要學的這篇課文的故事就是發生在圣誕節前夕。
二、導入課題
1、板書課題:指名讀,出示拼音,“給”還有一個音讀“ɡěi”組詞,都有把東西交與、送與別人的意思,“給予”也帶有“給”的意思,但這可不是一般的給,是一種無私的付出,無條件的幫助,不講回報的贈送。如上星期我們對甘村小學的捐款捐書的行為就是給與,就是給與甘村小學的的幫助和關愛,是不求回報的。
4、讀了課題你有什么問題?
(設計意圖:讀準“給予”,理解“給予”的意思,從而引導學生理解“給予樹”的深層含義進行鋪墊,從更深層面體會到金吉婭的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
過渡:那“給與樹”究竟是怎樣的一棵樹,又有什么作用呢?想知道嗎?請打開P123帶著這些問題去讀讀課文,了解了解吧。讀的時候要求:讀準字音,讀順句子,遇到難讀的詞語或句子多讀幾遍。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學生自讀課文。
2、學習一類生字:(開火車讀---糾正字音---同桌互讀---齊讀---去拼音讀---出示帶生字的句子指名讀---齊讀)
3、指導識記字形(猜字謎):這些字我們除了會認讀,還得要會寫,在寫之前你能提醒大家要注意些什么?(范寫:裕、即、買、貼)
4、把你覺得難記難寫的字在本子上寫一寫。
5、學習二類字:(指名讀---齊讀---去拼音讀)出示句子再齊讀。
(設計意圖:三年級學生已有一定的識字能力,能借助拼音認識生字詞。采用當互讀、開火車接讀和會認的搶讀等方式,激發學生識字興趣,從而扎實、有效地記住生字
過渡:看來大家對課文的生字詞掌握得不錯,老師要欣賞一下同學們的朗讀本領如何,是不是讀得又準確又流利。
三、再讀課文,了解大意。
1、指名分段讀課文,要求:不加字,不添字,不讀破句。其他同學邊聽邊想,課文講的是一件什么事情。(作適當的糾正和適時的鼓勵)
2、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請大家把這些詞準確地填到相應的空格里去嗎?(填空)這就是課文的主要內容了。(齊讀)
3、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就是要把故事在什么時候、在哪里、大致發生了什么事情、結果怎樣,交待清楚,這對于我們三年級學生課外閱讀做讀書筆記非常重要。
(設計意圖:考慮到學生才剛上三年級,對閱讀理解有一定困難,把概括課文內容,變成填空式來進行,降低難度,讓學生領會方法為重)
過渡:請同學們再次默讀課文,想想文中寫了誰給與了誰什么呢,找出文中反映給予的事來。
四、再讀課文,體會“給予”。
1、學生默讀
2、文中誰給予了誰些什么東西?(出示)
①(慈愛的)媽媽給與(五個)孩子每人二十美元------母子之愛
②()金吉婭給與()家人棒棒糖/兄弟姐妹間互送禮物------手足之情
③()金吉婭給與()女孩一個穿裙子的'洋娃娃------無私的愛
3、在這充滿著愛意中成長的孩子,他們也一定會關愛去周圍的人和物的。課文雖沒有華麗的詞語,但卻處處充滿著愛意,請你再選取你喜歡的段落細細地讀讀課文。
(設計意圖:借助對“給予樹”形象的豐滿,進一步豐富愛的內涵,課文中還有幾種不易發現的愛,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找一找。例如,“母子之愛”和“手足之愛”,母親在家里并不寬裕的情況下,仍然給每個孩子錢讓他們買圣誕節禮物,這是母子之愛的表現;媽媽聽完金吉婭的陳述后,沒有責備她,卻為她的行為而感動,也是母子之愛的表現。)
三年級上冊《給予樹》教學設計實用2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會認10個,會寫12個;理解“沉默不語”等詞語的意思。積累語言,練習表達。
2.運用聯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重點詞句,運用此法理解課文內容,提高閱讀能力,學會閱讀方法。
3.讀課文,能在教師的指導下體會思想感情,感受金吉婭的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等美好品質,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感染。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題導入,檢查預習
(一)板書課題,指讀。關注多音字和生字。
(二)打開書找到認字表,同位之間互相檢查,有讀不準的就互相幫一幫。
(三)教師檢查生字讀音。重點檢查和指導下列幾個字:
“援”——援還可以怎么組詞?課文中還提到了“援助中心”,你了解援助中心嗎?(根據學生的回答,板畫給予樹)
“糖”——這個字不太好寫,怎么能寫好這個字?誰來當小老師提醒大家。(左窄右寬,橫多距離要相等)教師示范,學生自己練習。
[設計評析]
本環節重在掃清字詞障礙。此環節中,力求重點關注難讀的字詞,引導學生讀準讀好。如,對“援”字的處理十分巧妙,由組詞引出來“援助中心”,自然而然地對該詞進行了處理,理解了該詞以后,為理解課文掃清了障礙。
在指導寫字時,不是平均用力,教師抓住一個難寫的“糖”字,進行了重點指導。通過關注它的字形、比例、間架結構等,對橫多的字的書寫進行了重點提示。在學習其它字詞時,注意引導學生互相幫助、互相提醒。真正做到了從學生的學情出發,又面向全體學生,通過學生互相提示這一環節,發揮了學生的主體*、落實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二、整體感知,自讀質疑
(一)誰愿意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聽的同學首先聽聽他們讀得對不對,然后找一找,故事里都寫到了誰?誰給你的印象最深?
(學生找出多個人物,特別注意找出印象最深的幾個人物)
(二)金吉亞做了什么事給你留下的印象這么深?
小結:大家看,在圣誕節前夕,金吉亞送給自己家人便宜的棒棒糖,卻送給陌生小女孩一個洋娃娃,孩子們,面對著金吉亞的做法,你有什么疑問嗎?
[設計評析]
一是在檢查學生準確讀準字詞的基礎上,看是否準確地讀準了內容。
二是從整體上感知課文內容,了解文章寫的主要人物。讓學生對人物從整體上有一個初步的感知。符合閱讀教學從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的規律。
三是引導學生提出疑問。富勒認為“不問一個為什么,什么也學不到。”愛因斯坦也說,“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此處重在引導學生思考、學習質疑,因為問題才是思維的開始,提出不懂的問題,利于學生帶著問題深入讀書、思考,也便于教師以學定教、順學而導。
三、精讀品賞,解疑悟情
(一)精讀第三自然段
1.讓我們走進課文,走進金吉亞的內心世界。先來看看買了禮物走在回家路上的金吉亞吧,誰來讀讀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學劃出描寫金吉亞的句子。
2.指名讀讀劃出的句子。
3.理解關鍵詞句:知道什么是“沉默不語”嗎?自己表演表演。(學生表演)
師:那我明白了,文中的金吉亞沉默不語,就是什么也不說,什么也不想,我理解的對吧。(預設:學生一定是否定的。)
4.那沉默不語的金吉亞究竟在想些什么呢?來,孩子們,自由讀讀1—3自然段,想一想。
(1)透過“沉默不語”我們體會到了金吉亞的內心,帶著你的體會,誰再來讀讀這句話。
(2)如果和哥哥姐姐的興高采烈對比著讀,就更能讀出金吉亞沉默不語時的心情。誰愿意讀一讀。
(3)哥哥姐姐興高采烈那會是什么樣呀,那金吉亞沉默不語呢,一邊想象,一邊讀,誰再試試。
5.教師小結。
[設計評析]
本環節的設計流程是:找出詞語—通過表演,理解詞語—透過詞語想象人物內心——體會人物情感——對比朗讀,讀出情感。
本環節的最大亮點是:透過一個“沉默不語”,運用有效的學習策略,如,動作表演、比較、透過詞語想象內心、聯系上下文、感情朗讀等策略,引導學生理解了“沉默不語”一詞,同時深入文本,很好地體會出了金吉亞的美好品質。實現了《課標》所指出的“理解詞語,體會詞語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的閱讀目標。
(二)精讀第四自然段
1.我們抓住“沉默不語”,聯系著上文,體會到了金吉亞的內心,感到他是那樣體貼家人,愛著家人,可是她卻只買了棒棒糖給家人,而給陌生小女孩的則是洋娃娃。讀到這兒你有什么疑問嗎?
學生質疑。預計:“為什么給小女孩買的是洋娃娃,而給家人買的卻是棒棒糖?”
請大家默讀第四自然段,看看能不能解答這個問題?可以劃出相關的句子。
2.大家發表了自己的見解,我注意到剛才有同學說到了這句話,我把金吉亞的.這句話打出來,看著屏幕誰再來讀一讀。和書上寫得一樣嗎?怎么不一樣?不加這三個字也很通順,不行嗎?
3.圣誕節,多么讓孩子們盼望的節日呀,因為那一刻他們會收到許多禮物,孩子們唱啊,跳啊,沉浸在快樂和幸福中。可是這個小女孩呢?她什么都沒有。你想,她沒有什么?
金吉亞,在我們的心理小女孩多么可憐呀,誰再來讀讀這句話。
多么可憐的小女孩呀,圣誕節前夜他什么都沒有,孩子們,現在你就是金吉亞,你走進圣誕節的商場,看到了那顆掛滿心愿的給予樹,小女孩的心愿卡吸引了你,來,金吉亞,摘下這張卡片,小女孩寫什么了?
4.創境,進行角*體驗說話。
小女孩一直盼望一個洋娃娃呀,白天,小女孩一個人獨處的時候她一直盼望,晚上,面對著漆黑的屋子,小女孩還在盼望;甚至在夢中他還想著洋娃娃呀。看著小女孩的卡片,金吉亞,你的心里在想些什么?
多么善良的孩子呀,帶著你的體會,再來讀讀這段話。
師:此時,金吉亞為什么只給家人買棒棒糖,卻要給小女孩買洋娃娃,我們全明白了。那孩子們,金吉亞送給小女孩的僅僅是棒棒糖嗎?
[設計評析]
此環節重點抓住了“什么都沒有”,通過出示兩個句子一個帶有“什么都”,另一個不帶,進行比較。在比較中先引導學生深入體會小女孩的貧窮、可憐等,接著運用有效的體驗式教學策略,引導學生進行角*換位體驗:把學生當成金吉亞讓其入境動情、深入體驗,通過引導學生切身體驗,深入文本,體會出金吉亞是一個善良、體貼、可愛的孩子。在切身體驗中受到了美好情感的熏陶,真正讓學生在角*體驗中與作者產生了共嗚,進行了心靈的對話,讀出了小女孩的美好品質。
四、拓展延伸,升華情感
(一)圣誕的樂章奏響了,給予樹上,有著一個小女孩的夢想,給予樹下,另一個小女孩——金吉亞幫她實現了這個夢想,如果我就是媽媽,我擔心過,生氣過,可是現在,我高興極了,緊緊地擁抱著金吉亞。孩子們如果你也是金吉亞的家人,你會是怎樣的心情?
是啊,作為媽媽的我,我會(范讀最后一段)
作為哥哥、姐姐的你,(指讀最后一段)。
還有我們,我們每一個人,都感動著,一起讀。
讓我們記住金吉亞,記住金吉亞給予我們的這一切,一起來背誦,背不過的可以看著屏幕。
(二)同學們,8歲的金吉亞如此的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深深地感動著我們。我們能夠想象到小女孩得到洋娃娃時幸福的笑臉,那一刻她會對金吉亞說些什么呢?生交流。
作業:課后請同學們寫一寫。
板書設計:
棒棒糖(圖)善良仁愛
給予樹(簡筆畫)金吉亞同情體貼
洋娃娃(圖)……
三年級上冊《給予樹》教學設計實用3
【教學要求】
1、能說出文章大意。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通過練習上下文,分析母親的心情變化,體會金吉婭善良之心、仁愛之情、體貼之意。
【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分析母親心情的變化,體會金吉婭的善良仁愛。
2、教學難點:
聯系上下文,理解結尾的意思。金吉婭的善良之心、仁愛之情、體貼之意。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出課題
師:出示圖片(音樂圣誕樹、圣誕歌曲)同學們,由此你想到什么?
(由此,我想到了圣誕節。)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個發生在圣誕期間的感人至深的故事──《給予樹》
二、初讀課文,把握大意
1、分段朗讀,大家想:這個故事講了一件什么?
把握文章大意是本學期的訓練重點:
這個故事講的是我家里并不寬裕,給每個孩子20美元到商場里去給大家選購圣誕禮物,金吉婭卻買了50美分的棒棒糖。我很生氣,金吉婭告訴我,她把大部分的錢給一個陌生女孩買了洋娃娃,我激動的`擁抱了她。
2、文中的我心情發生了哪些變化?請大家快速瀏覽課文,圈出相關的詞語。
3、指名交流:
我先是擔心,繼而生氣,最后激動。
三、細讀課文,尋求*
1、面對我這樣的心情變化,你們有什么問題產生?
(她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
2、請同學們默讀課文尋找*,劃出相關的詞句,寫簡單批注。
3、同學交流、匯報:
⑴關于我擔心的原因:根據學生的理解,出示文字課件:
我只攢了100美元,卻要由五個孩子來分享,他們怎么可能買到很多很好的禮物呢?
①學生結合具體詞句,體會到我擔心自己沒有經濟能力讓孩子們買到好的禮物,她真是一個好媽媽。
②比較句子,體會情感,指導朗讀:
他們怎么可能買到很多很好的禮物呢?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他們不可能買到好的禮物。)
出示:
我只攢了100美元,卻要由五個孩子來分享,他們不可能買到很多很好的禮物。
你們讀讀這兩句話,體會那個句子更好,為什么?
學生在品讀、思考后認識到反問句更能將媽媽的擔心表現出來,繼而有效指導朗讀。
③你能把這種擔心用朗讀表達出來嗎?
⑵關于生氣:我擔心孩子買不到好的禮物,可當孩子買到禮物時,她為什么又生氣了?
①學生交流:
因為她看到金吉婭只買了50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我又疑惑又生氣。
②金吉婭辜負了媽媽的一片好心,看來,她不是一個好孩子,你們同意嗎?
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文字課件2:
媽媽,我拿著錢到處逛,本來想送給您和哥哥姐姐一些漂亮的禮物。后來,我看到了一棵援助中心的給予樹。樹上有許多卡片,其中一張是一個小女孩寫的。她一直盼望圣誕老人送給她一個穿著裙子的洋娃娃。于是,我取下卡片,買了洋娃娃,把它和卡片一起送到了援助中心的禮品區。金吉婭的聲音很低,顯然因為沒能給我們買到像樣的禮物而難過。
③指導朗讀時讓學生注意到她是聲音很低,顯然因為沒能給我們買到像樣的禮物而難過。把她的內疚、難過讀清楚。
④此時此刻,你們就是金吉婭,在給予樹前看到這張卡片時,你會想到什么呢?
進行口語交際1教師可以一個旁觀者的角*來語學生交流、對話,從而做到師生與文本對話,讓孩子體會到這個小姑娘的善良、仁慈。
⑤金吉婭,當你懷抱著洋娃娃,你一定有許多話想對那個陌生的女孩說,就請寫出來吧。(音頻:秋日的私語。)
當學生讀自己寫的句子時,教師故意以他們沒有寫自己的名字為問題,進一步教育、啟迪孩子們做善事不必告訴別人自己的名字。
⑥我多想做你們的媽媽,您能不能再向我傾訴你的心聲呢?指導朗讀:
媽媽,我拿著錢到處逛,本來想送給您和哥哥姐姐一些漂亮的禮物。后來,我看到了一棵援助中心的給予樹。樹上有許多卡片,其中一張是一個小女孩寫的。她一直盼望圣誕老人送給她一個穿著裙子的洋娃娃。于是,我取下卡片,買了洋娃娃,把它和卡片一起送到了援助中心的禮品區。金吉婭的聲音很低,顯然因為沒能給我們買到像樣的禮物而難過。我的錢只夠買這些棒棒糖了可是媽媽,我們有這么多人,已經能得到許多禮物了,而那個小女孩卻什么都沒有。
⑶聽到你的訴說,我多想緊緊地擁抱你呀!同學們,你們知道我為什么如此激動嗎?
隨即出示:
我激動地緊緊擁抱著金吉婭。這個圣誕節,她不但送給我們棒棒糖,還送給我們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以及一個陌生女孩如愿以償的笑臉。
①指導朗讀后,請學生用不但還以及把我激動的原因說清楚。
②指導背誦最后一自然段。
四、拓展延伸,升華情感
1、口語交際:
圣誕的鐘聲敲響了,金吉亞帶著禮物來到我們中間,作為她的哥哥姐姐,這時,你最想對她說什么呀?
將課后思考題:你認為金吉亞是個什么樣的孩子有機融入口語交際,既親切又自然。
2、老師版畫,把板書連成一課圣誕樹:
孩子們,這個故事學完了,你們知道給予樹到底想讓人們送出什么呀?
【三年級上冊《給予樹》教學設計實用】相關文章:
給予樹教學設計12-13
《給予樹》教學設計07-29
《給予樹》教學設計優秀05-30
《給予樹》教學設計優秀07-26
三年級上冊語文《給予樹》教學設計7篇03-03
三年級上冊語文《給予樹》教學設計(7篇)03-03
三年級上冊語文《給予樹》教學設計3篇02-23
三年級上冊語文《給予樹》教學設計(3篇)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