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書所見》的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借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那么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夜書所見》的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夜書所見
(宋)葉紹翁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課文分析:《夜書所見》描繪了秋天夜景圖,表現詩人孤身在外孤獨、寂寞的心情。抒發了一種思鄉念親、懷想故園的感情。詩中一、二兩句寫梧葉飄飛,寒聲陣陣,秋風瑟瑟,江船漂泊,有力地烘托出詩人客居他鄉、輾轉漂泊的凄涼心境。三、四兩句描寫兒童挑燈夜游、捉弄蟋蟀的生活場景,自然容易引發詩人的聯想。他會想起自己童年時代也是如此天真浪漫,開心有趣;他會想起故土家園的溫馨美好,他想起親人朋友的音容笑貌……一種如歸故里,如返童年的親切感油然而生。詩文傳達了詩人久居在外、歸家不得、思家念親的思想感情。
學情分析:三年級的學生學習古詩,一方面是要把古詩作為一個識字的載體,另一方面是要學生通過朗讀背誦古詩,體會古詩的意境美,理解詩意也根據學生的年段特點,不要求學生一一對譯,使學生產生產生畏難情緒,不利于今后的學習。語文課程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所以要重視語文課程的熏陶感染,逐步培養學生的語感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教法分析:
語文的閱讀教學應該堅持“以讀為本”,詩歌教學更是如此。“三分詩,七分讀”這句話就強調了詩歌學習中讀的重要性。根據《夜書所見》一文的詩歌題裁特點,在教學中我主要采用“以讀促知、以讀促解、以讀促悟”的方法進行教學。閱讀是學生的個性行為,相同的閱讀材料,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閱讀感受,有不同的體驗和感悟。在讀的基礎上,通過引進資源、練習說話、啟發想像、改編古詩等環節,引導學生進入詩歌學習的自主狀態。整個教學設計,突出表現以讀為本,說、寫結合,突出能力訓練。在瑯瑯書聲中,學生的情感得以最大限度地激發,從而潛移默化地受到詩歌的感染。課堂上充分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努力營造自主空間,使學生學得得法,學得主動,學得生動。
一、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1) 學習本課生字新詞。會認“促、深、憶、蕭、梧”五個生字,會寫“促、深、憶”三個生字。
(2) 朗讀、背誦詩文。
2. 過程與方法:
通過朗讀詩文,體會詩中的感情,背誦詩文。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詩人孤獨、寂寞的心境以及對故鄉、親人的深切思念,讓我們熱愛家鄉珍惜親情。
重難點、關鍵:
1. 體會詩文的意境,體味詩人的感情。
2. 朗讀詩文做到“字字有情,句句含情”,在讀中有所感悟。
教具準備:
課文掛圖。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美圖導入,營造詩境
1. 出示掛圖,請學生說出掛圖中的景物、人物,然后互相交流,根據自己的想像創編小故事。
2. “同學們的故事很精彩,老師真是佩服呢!這樣美的畫面寫成詩也一定會很精彩!來,我們一起走進《夜書所見》!
(從形象直觀的圖畫入手,符合兒童的認識規律。通過圖片營造詩文意境并在此基礎上創編故事,一是為了訓練口語表達的能力,二是為了有一個輕松的開始,創造自由的學習氛圍。在老師的引導下提高同學們的閱讀期待,預熱課堂。)
二、 初讀詩文,感知詩情
1. 理解“書”、“所見”的意思,近而解題。
2. 齊讀題目。
3. 根據拼音、注釋同桌互讀詩文,要求讀通、讀順。
4. 老師正音、師生討論生字的認法。
5. 老師范讀,劃出朗讀節奏,男女生分組讀。
6. 告訴老師你從詩中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猜一猜詩人在想什么?
(從整體入手,把握詩意,避免了機械的分析,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學生通過整體感悟文章內容,邊讀邊想,實現學生與文本的對話。)
三、 精讀詩文,感悟詩意
1. 詩的題目是《夜書所見》,那詩人在這樣的月夜看到了哪些景物呢?默讀詩文,在你認為的重點詞語下面劃線,說說感受。
2. 在這樣凄涼的秋夜,詩人的心里有什么感覺?他想到什么呢?(板書“動客情”。)
3. 請同學帶著自己的感受齊讀寫景部分。(讀中感悟,讀中悟情,以讀促思,尊重學生個性化朗讀的感受,激發了他們的閱讀興趣。)
4. 圖文結合,自由讀文,聯系上下文討論“知”的意思。(品“挑”)(品詞析句,積極思維,展開聯想,凸顯學生的個性化和自主性。)
5. 在圖中標出從詩文中摘到的詞,給圖畫配上“注釋”。(看圖也是閱讀的一種方式,鮮明的圖畫激發了學生的創造力,圖文結合是第二學段閱讀的重要途徑。)
6. 作者看到孩子們玩得那么投入,就會想到什么?(家鄉、童年。)是的,這就是“江上秋風動客情”中的“動客情”,也就是—詩人思念自己的家鄉和童年。
7. “動客情”就是全詩的中心句,文字中融進了詩人思鄉之情,我們讀的時候就要把“想家”、“鄉愁”的味道讀出來,讀得濃濃的。你覺得應該怎樣讀才能讀出這種感覺?
(抓住文中的字詞來理解詩文內容,讓學生聯系上下文分析想像,使之感受更為深入,學生體悟了詩內涵,也學會了閱讀。)
四、 誦讀詩文,品味詩蘊
1.指名讀詩,師生評價,評出“朗讀之星”。(多元化的評價、激勵方式激發學生朗讀興趣及熱情,避免出現“朗讀疲勞”。)
2.齊背詩文。(注重合作精神的培養,讓學生在合作的過程中學會合作,學會與人共處,同時進一步升華了詩歌的情感。)
3.說說自己的感受,你想對詩人說些什么?
(以學定教,順學而導。與文中人物對話,學生在情境中將自己融入其中,與作者的思想產生共鳴,加深了對詩文的理解。)
4.回憶一下關于思鄉的詩,如《靜夜思》。(注意新舊知識的聯系,回應本課情感體驗。)
五、小小詩人,再現詩韻
把這篇古詩改寫成一篇優美的現代詩。
(注重積累與表達的訓練,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激發學生對文字的興趣,很自然地完成讀寫結合。樹立了“生活中學語文,生活中用語文”的大語文教學觀,拓寬學生學習語文、運用語文的空間。給學生留下自主空間,可做課堂小練筆,也可課下寫成,下節交流。)
【《夜書所見》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夜書所見》教學設計11-29
[熱門]《夜書所見》教學設計2篇12-27
《夜書所見》教學設計14篇(精品)12-23
夜書所見教學設計(通用10篇)05-25
《夜書所見》優秀教學設計(通用10篇)09-13
《所見》教學設計05-28
古詩夜書所見的意思01-07
《夜書所見》古詩欣賞07-19
古詩夜書所見賞析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