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兩位數加兩位數教學設計

時間:2024-08-09 15:34:48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兩位數加兩位數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么的問題。那么大家知道規范的教學設計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兩位數加兩位數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兩位數加兩位數教學設計

兩位數加兩位數教學設計1

  教學內容 第93頁。練習十九第1、2、4題剩下的減法題和第5-8題。

  教教學過程

  一 談話引入。

  同學們,你們不是很想去春游嗎?上一節課,大家已經同心協力掃除了一個個障礙,今天如果再能掃除一個障礙,去鳥島的船就可以起航了。

  二 創設情景,讓學生發現問題。

  1 出示第93頁情景圖后,說一說已經掌握了哪些數學信息,還有哪些問題要解決?

  2學生提問題。

  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1)二(1)班和二(2)班上船后,還能上幾人?

  (2)二(3)班上一些人后,還剩多少人?

  三 小組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一)探究學習兩位數減兩位數的計算方法。

  (1)學生自主探究。

  (2)小組討論交流計算方法。教師巡視。

  (3)各小組匯報交流情況。(學生匯報時,教師選擇的板書)

  (二)小組討論喜歡的方法。

  四、鞏固練習。

  1、第93頁“做一做”右邊4題。

  2、練習十九1、2、4(剩下的減法題目)。

  五、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練習十九第七、八題。

  六、全課小結。

  七、布置作業。練習十九第五、六題。

  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兩位數減兩位數的口算方法,能靈活、熟練地選擇適當的方法進行計算。

  2.通過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自己探索計算方法,培養獨立思考、主動探索的'精神與同學積極合作的意識。

  3.培養學生對比、分析、抽象思維的能力。

  教學重點 讓學生理解兩位數減兩位數的不同算法,并能用自己喜歡的算法進行計算。

兩位數加兩位數教學設計2

  一、談話導入:(媒體播放音樂并出示大頭兒子頭像)

  師:好聽嗎?說的是誰呀?你喜歡他嗎?(媒體出示話語:我很棒!你行嗎?你能像大頭兒子那樣自己說說自己嗎?)

  二、復習鋪墊:

  1、聽題口算(卡片出示)+ 40

  + 20 +20 70 +16 47 + 2

  + 3(每答一道,出示大頭兒子的答案)

  2、誰能說說:

  45、4和5各表示什么,在什么位?

  三、探究新知

  (一)創設情境,初步感知

  師:大頭兒子不僅學習好,而且愛幫助、關心別人。他知道樓房小學的常建軍小朋友有困難,就和小頭爸爸一起向他伸出援助之手,獻出他們的愛心。(媒體出示):小頭爸爸捐了34元錢,大頭兒子捐了5元錢,他們倆一共捐了多少錢?

  1、列式并板書

  2、口算(學生口述算理,師板書結果。)

  3、豎式計算

  師:口算大家都會了,今天大頭兒子主要想和大家一起來學一學另一種算法——用豎式筆算。(1)、認識豎式

  師:豎式就是豎著寫,先寫第一個加數,為了準確知道它的位置,我們給它寫上數位。34表示什么意思,各寫在什么位?(師隨即板書),34 + 5,然后在左邊寫上加號。猜一猜,第二個加數寫在哪里?(生猜想)師:十位上沒有該怎么辦?最后下面劃上一橫線,表示等號。(生跟著老師寫一寫)

  (2)動手操作:擺小棒算一算

  (3)媒體出示小棒圖說明算理,并寫出結果。(4)練一練:寫豎式

  + 4

  7+ 42

  師:小朋友們認識了豎式,自己試著寫兩個豎式,好嗎?(媒體出示習題,生拿出題單寫豎式)(5)比一比:你對了嗎?

  (媒體出示大頭兒子寫的豎式及話語:我做對了,你對了嗎?)

  (6)小結:

  師:你覺的用豎式筆算,要注意什么?(生答后,媒體出示大頭兒子的小結)

  (二)創設情景,體會規律

  師:大頭兒子不僅學習好,而且體育也很棒。

  (媒體出示)大頭兒子跳繩,第一次跳了27個,第二次跳了32個,兩次一共跳了多少個?

  (1)列式(板書)

  (2)用豎式表示(指名板演,并說說你的想法。)

  動手操作:擺小棒并說理由。

  (對于出現從十位加的現象,老師要給予肯定鼓勵)(3)與大頭兒子作比較。

  師:誰能像大頭兒子那樣自己評價自己。

  (三)比較例1.例2的區別,引出課題,并板書,(四)引導學生小結。

  師:你感覺到兩位數加兩位數,首先怎么樣?再怎么樣?四.鞏固練習:

  1.基本練習

  師:小朋友,大頭兒子不僅愛學習,愛鍛煉,而且還喜歡游戲,今天他想和小朋友們一起到數學游樂宮去玩一玩,你們喜歡嗎?

  (媒體出示數學出示數學游樂宮中的`三個游戲)(1)排排坐

  師:他們的位置坐錯了,你瞧,他們都哭了,你能幫他找找座位嗎?(學生指明豎式錯誤,改正后,旁邊的哭臉變笑臉)(2)數果果

  師:這兒有一堆糖果,大頭兒子數來數去,有些數不清了,你能幫他數數嗎?(媒體出示糖果圖,先3袋(每袋10顆)零1顆,后1袋零3顆,完成右邊的豎式。)(3)我是小小神槍手

  師:大頭兒子很愛打靶,他想和大家比試比試,愿意嗎?(媒體出示4個靶子,每個靶子上有一個豎式,計算現的結果寫在靶中心)2.發展練習:

  師:用1.2.3.6這4個數字寫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加法豎式,你能寫幾個這樣的豎式?

  要求:小組合作學習,一人記錄,其他人用卡片拼豎式,小組交流,五.總結:

  師:這節課你學的怎樣?你學到了哪些知識?你覺得還有誰值得你學習?

兩位數加兩位數教學設計3

  學習內容:第9頁例1 做一做

  學習目標:

  1、使學生學會兩位數加兩位數的不進位加的筆算方法;

  2、使學生能正確地進行豎式計算,提高計算能力;

  3、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習重點、難點:

  掌握豎式的結構和計算方法。

  課前準備:主題圖、投影片

  學具準備:小棒

  學習過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師出示參觀博物館的情景圖,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中內容。

  請學生說說圖中有什么,告訴了我們什么事。

  引導學生發現每班的人數和車輛的準乘人數。

  問:你能提出什么問題?(學生自由提問)

  如果學生提不出乘車問題,教師就提問:哪兩個班可以合乘一輛車?

  二、合作探索:

  學生先小組討論,再請代表發言。

  請學生說明自己的想法,哪兩個班可以合乘一輛車?為什么?

  預計發生:

  生1:二(1)班和二(2)班可以合乘一輛車

  師:為什么?

  生1:這兩個班的人數合起來是66。

  師:你是怎樣算的?說說算式。

  學生說,教師板書算式。由于學生能口算,教師板書得數。

  三、教寫豎式:

  1、請學生說說口算時是怎樣算的,說時邊擺小棒邊講。

  師:像這樣的算式,我們還可以用豎式計算。誰會寫豎式?

  請學生寫寫看,師生對其寫法進行評價。

  2、教師教寫,邊講解邊板書:

  先寫“36”,在36的左下方寫“+”,再寫“30”,寫30的.時候要注意與36對齊數位,再寫“——”。

  計算時,把個位相加的數寫在個位下面,十位相加的數寫在十位下面。

  3、請學生自己寫豎式,指名寫在投影片上,集體訂正。其他學生同位互查。

  4、討論:列豎式計算要注意什么?

  四、做一做:

  用投影出示題目,指名做在投影片上,其他學生寫在書上。

  全班學生看投影片,集體訂正。

  然后同位相互檢查,相互評價。

  五、練習:

  教師投影出示練習題:

  35+2= 26+30= 45+20= 86+3=

  請學生任意選兩道題,用豎式計算。

  同位檢查豎式的書寫格式是否正確,書寫、計算正確的可以畫一顆星。

  六、總結:

  用豎式計算應注意什么?

  板書: 3 6

  + 3 0

  6 6

兩位數加兩位數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學會兩位數加兩位數的筆算加法.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計算方法,明白“個位滿十,向十位進一”的道理。

  2、培養學生作業書寫格式規范、字跡工整的好習慣。

  3、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進位加法的筆算方法。

  難點:理解“個位滿十,向十位進一”的'算理。

  (一)復習準備

  1、口算.

  6+9 ?27+2 ?65+4

  32+60

  2、筆算(豎式計算)

  34+12

  23+14

  3、筆算不進位加法要注意什么呢?

  (1)相同數位對齊

  (2)從個位加起

  (二)學習新課

  1、導入新課。

  出示圖,學生觀察,兩個班一共多少個人?能合乘一輛車嗎?

  先用小棒擺一擺,再想想用豎式怎樣計算。

  師:36和35各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生:36是由3個十和6個一組成的;35是由3個十和5個一組成的。

  師:個位是幾個一加幾個一,得幾個一?

  生:個位是?6個一加?5個一,得?11個一。

  師:幾個一是一個十?個位11滿十了嗎?

  生:十個一是一個十,個位11滿十了。

  師:11滿十了,在豎式里怎么寫呢?

  (2)邊擺邊算

  師:個位6加5滿十,將其中的10根小棒捆成一捆,掛到十位上,說明個位滿十,向十位進一。在豎式中怎么表示呢?就在十位下寫個小“1”(寫在橫線上.學生模仿老師,也把其中的10根小棒捆成一捆,放到十位這邊)

  師:個位上還有1個一怎么辦?

  生:留在個位上。

  師在豎式橫線下對齊個位寫1。

  師:十位上原來是幾個十加幾個十?后進上來的這個十怎么辦?

  生:原來十位上是3個十加3個十,再加進上來的1個十,一共是7個十。

  師在豎式橫線下對齊十位寫7。

  師:最后得71。

  (3)看豎式敘述計算過程。

  師:36加35,個位6加5得11,滿十向十位進一,在個位寫?1;十位上3加3再加進上來的1得7,在十位寫7。

  找上、中、下各一名學生看豎式口述計算過程。

  (4)做一做

  56+37=

  46+24=

  2、師:今天學的筆算加法和過去學的有什么不同?

  生:個位滿十了要進位。

  師:進位加法還應注意什么?

  生:個位滿十,向十位進1.(師同時板書)

  (三)鞏固反饋

  1、練習

  2、想想做做

  3、改錯誤

  4、動腦筋

  (四)課堂總結

兩位數加兩位數教學設計5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8~10頁兩位數加兩位數的筆算。

  ●○教學目標

  ①學會兩位數加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②通過實際操作、自主探究、小組協作等手段幫助學生掌握計算方法,培養學生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引探算法

  師: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學校決定組織我們二年級的小朋友去參觀博物館,大家看學校先安排哪幾個班去參觀呢?(媒體出示教科書第8頁的主題圖)

  生:學校安排二(1)、二(2)、二(3)、二(4)班的同學去參觀。師:那么4個班的同學只給了2輛車,每輛車又只準乘70人。如何安排呢?這可把老師給難住了,大家能幫老師解決這個問題嗎?(能)好,大家估算一下哪兩個班可以合乘一輛車呢?

  (想好后小組交流以下)

  師:哪個小組的同學愿意回答剛才的問題?

  生1:我認為二(1)和二(2)的同學可以合乘一輛車。剩下的二(3)和二(4)的同學再合乘一輛車。師:還有不同的乘車辦法嗎?

  生2:我認為二(1)和二(4)班的同學也可以合乘一輛車。剩下的二(2)和二(3)再合乘一輛車。

  師:誰還能想出其他的乘車辦法?(學生觀察后沒有再舉手)

  大家想出了這么多的乘車辦法,這些辦法行嗎?我們來驗證一下好不好?(好!)你準備用什么方法驗證呢?

  生:把兩個班的人數加起來看看是否超過70人。

  師:好,下面我們先來對第一種乘車方案的第一個問題進行驗證。請你們動腦筋,想辦法。算出結果來,當然也可以請小棒來幫忙,算好后在小組里交流一下。

  師:好,誰愿意匯報一下驗證的過程?

  生1:36+30我是用口算驗證的,先算30+30=60再算60+6=66沒有超過70我想這兩個班可以合乘一輛車。

  生2:我是這樣想的40+30才等于70,36+30當然比70少了,二(1)和二(2)可以合坐一倆車。

  生3:我是用小棒來幫忙的.,先擺3捆6根,再擺3捆,和起來是6捆零6根,也就是66,比70少,可以合坐一輛車。

  生4:我是用豎式計算的,個位和個位對齊,十位和十位對齊,個位6+0=6,在個位下面寫6;十位上3+3=6,在十位下面寫6:所以也等于66。

  師:大家想出了這么多驗證的辦法,究竟哪一種方法又快又準確呢?(學生討論后反饋)

  生1:我認為口算很簡單。生2:我認為擺小棒更簡單。(很顯然他不同意生1的說法)生3:我覺得還是用豎式好,我媽媽在家教過我了。

  師:大家各有道理,我們暫且保留大家的意見,用你喜歡的方法對第一個乘車方案的第二個問題進行驗證。看誰做得又對又快。

  (做得又對又快的是用豎式計算的,直到好多同學做好了擺小棒的同學還沒數好小棒,口算的同學是:先算30+30=60 60+5=65后面的65+4=69還沒有寫完。另一位口算的同學是:5十4=9 30+30=60 9+60=96得數算錯了)

  師:看來學會用豎式計算兩位數加兩位數還是挺好的。那么用豎式計算應注意什么呢?用豎式計算的同學舉起了手,老師請他邊寫邊介紹)

  生1:首先把個位和個位對齊,十位和十位對齊,再從個位開始加,個位相加的數寫在個位下面,十位相加的數寫在十位下面。

  生2:老師,我是從十位開始加的,也得69。

  師:真不錯,在驗證第一種方案的過程中大家創造出了一種新的計算方法,下面我們就用這種方法對第二種方案進行驗證。

  在驗證的過程中你有什么新的發現嗎?在小組中交流一下學生反饋:

  生1:我做的是36+34,我發現個位上的6+4滿十了,我就把十給了十位,十位就變成7了,36+34=70正好可以合坐一輛車。

  生2:我是用豎式驗證的,個位相加滿十向十位進1。36+34=70正好可以合乘一輛車。

  生3:我驗證的是第二個問題,30+35=65 65比70小可以合乘一輛車。師:大家說得非常好,我們在用豎式計算兩位數加兩位數時,要注意什么呢?同桌相互提醒以下。

  運用知識,解決問題①計算下面各題。(四人一組每人一題,每組派一名代表回答。)

  ②任選一組題目,用豎式做做看(找兩名同學板演)。(1)62+17= 35+24=(2)3+84= 43+14= ③我幫你檢查。(小動物看到大家在學習,也做了一道題請同學們幫忙檢查以下,看他們做的對嗎?課件出示小動物做的題目。)

  師:你能說出他們做錯的原因嗎?

  生:小熊寫豎式的時候,把20寫成2了。

  生:小狗的豎式寫對了,橫式上忘了寫得數了,小狗太可惜了。

  生:小猴子橫式上的得數算對了,豎式的個位上丟了0,小猴子太粗心了。

  師:看了小動物做的題,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嗎?生:寫豎式的時候,相同的數位要對齊。

  生:從個位開始加,個位相加滿十,別忘了向十位進1。生:別跟小狗似的橫式上忘了寫得數。生:書寫要認真,別像小猴似的丟三拉四。師:大家說的非常好。下面的問題看誰做的好。

  聯系生活實際,活用數學知識(出示練習二的第1題)

  ①老師有一位鄰居小明,他非常喜歡運動,媽媽給他買了一雙跑鞋、一個足球共用多少錢呢?一身運動服又用去多少錢呢?你能幫小明算一下嗎?

  學生獨立完成,小組交流評價。②比比誰聰明。

  教師小結

  今天同學們可幫了老師的大忙了,不但想出了乘車的辦法,還創造出了一種新的計算方法(筆算加法)。不過老師有一事不明,你們為什么不安排二(1)和二(3)的同學同乘一輛車呢?這個問題留給大家課后解決,下一節課我們再進行交流好不好?

  專家評析

  這節計算課令人耳目一新。過去我們教學筆算,首先教學生用小棒擺一擺,然后說明筆算加法要記住三條:1.相同數位對齊;2.從個位加起;3.個位相加滿十向十位進1。再后來就是反復的訓練,給學生形成一定的思維定勢。學生完全處于被動地接受知識的狀態,從知識的掌握上來看,雖然也能達到計算的要求,但從學生學習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以及主動探索知識的精神上看,就沒有達到我們應有的目的。教師為了教而教,完全沒有去考慮學生會怎么學,學生的潛在能力有多大。

  這節課首先改變了原有的學習方式,充分利用課本資源,把靜態的情景動態化,把哪兩個班可以合乘一輛車呢?這一現實的生活問題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獨立思考,大膽猜測、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動方式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由于學生的生活背景和思考問題的角度不同,他們聯想到兩位數加整十數的口算,聯想到動手擺小棒、有的孩子想到了豎式計算。孩子們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積極主動,而且充滿自信,聯想到動手擺小棒、有的孩子想到了豎式計算。孩子們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積極主動,而且充滿自信,從而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從心理上得到了滿足。

  課堂上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多次的驗證,從多種算法中選取學生認為簡便的計算方法。這一點我認為也很有必要。因為必要的選擇本身也是一種科學的、嚴謹的學習態度。于老師這樣組織學生學習,是把學生從“被動地接受知識”向“自主地探究”轉變的一種很好的嘗試。這完全是一種教學理念上的轉變。

  回想整個教學過程,教師始終把自己放在一個合作者、組織者、引導者的位置上,學生成了學習上的主人。教師深入到學生中間及時了解學習情況、及時捕捉信息,使教學與學真正融為一體。

兩位數加兩位數教學設計6

  【教學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下冊P91-P92例1。

  【教材分析】:本課主要內容是教學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方法(和在100以內)。前面我們學習了口算整十數加、減整十數;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兩位數加、減整十數;以及筆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口算兩位數加兩位數是前面口算教學的延續,又是以后萬以內加減法的基礎,這節課的教學內容在整個小學數學的計算中起著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

  【設計理念】:

  1.聯系學生生活實際,讓學生在生動、豐富的背景中學習數學,感受數學與現實的聯系,體會學數學的實用性,學有用的數學。

  2.重視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注意體現算法的多樣化,提倡學生個性化的學習,變“學方法”為主動的“構建方法”,運用觀察、探求、合作交流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對數學初步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3.滲透估算意識。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使學生能夠準確口算和在100以內的兩位數加兩位數。

  能力目標:

  1.通過自主探究,小組合作交流,讓學生掌握口算方法,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

  2.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學有價值的數學,培養學生初步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3.在任務驅動下,提高個人的策略意識和能力。

  情感目標 :

  在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熱愛數學的情感。

  【教學重點】:

  掌握和在100以內的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方法。

  【教學難點】:

  探索并構建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多種口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引入新課

  1、同學們,下面我們來進行口算比賽,比一比,看誰算得對又快。

  3+9=   50+8=   30+30=

  53+9=   30+59=   43+30=

  2、說出下面數的組成。

  31可以分成( )和30;  39可以分成( )和30;

  23可以分成20和( );  32可以分成30和( )。

  二、自主探索,導出策略。

  1.觀察91頁情景圖,教師提問思考。

  ( 出示教科書91頁主題圖。)

  師:你們瞧!小朋友們正在碼頭上排著整齊的隊伍,準備乘船去鳥島玩。在碼頭上,你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

  【預設:學生可能回答二年級有4個班,二(1)班23人,二(2)班 31人,二(3)班32人,二(4)班39人,限乘68人;并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二(1)班23人,二(2)班 31人,二(3)班32人,二(4)班39人,限乘68人】

  師: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船頭寫著的限乘68人什么意思?

  【預設:學生可能回答:不能超過68人、可以正好是68人、還能比68人要少等,根據回答板書:﹤68人 行 =68人 行 ﹥68人 不行。】

  師:根據乘船要求和二年級4個班的學生人數,你們估計一艘船能坐下嗎?那大約需要幾艘這樣的船?(2艘)大約幾個班上一艘船?(2個班)

  2.教學“不進位加”。

  師:看!現在上船的是二(1)班和二(2)班的學生,(出示92頁主題圖)同學們小組討論一下這兩個班合乘一艘船能坐下嗎?

  師:要想知道二(1)班、二(2)班能不能坐下,應該怎樣想?(隨學生匯報老師板書:23+31=)怎樣計算呢?有不同的算法嗎?

  學生甲:23+30=53,53+1=54

  學生乙:23+1=24,24+30=54

  學生丙:20+30=50,3+1=4,50+4=54

  學生丁:3+31=34,34+20=54

  師:同學們能利用各種方法計算,結果都是54,說明什么?(54小于68,能坐下。)

  3.教學“進位加”

  師:那剩余的二(3)班、二(4)班合乘一艘船坐的下嗎?怎樣列式計算?說說你是怎么算的?還有不同的算法嗎?(隨學生匯報老師板書:32+39=)

  學生甲:30+30=60,2+9=11,60+11=71,71>68 ,坐不下

  學生乙:32+9=41,41+30=71,71>68 ,坐不下

  學生丙:32+30=62,62+9=71 71>68 ,坐不下

  4、師:請同學們分組討論并計算,這四個班怎樣搭配兩條船就夠了!(主要讓學生說計算的過程)

  【預設:學生可能回答:1班和4班合坐一條船,2班和3班合坐一條船。列式是:31+32=63(人) 23+39=62(人)】

  師:同學們真棒,口算的方法很多,你覺得哪一種最適合你,計算時就選那一種。請同學們觀察黑板上這幾個算式,它們有什么共同特點?(板書課題:兩位數加兩位數)那它們有什么不同點?

  生:有進位加法,還有不進位加法。(邊聽邊板書)

  三、鞏固練習,提高能力

  四、總結全課。

兩位數加兩位數教學設計7

  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探索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筆算方法的過程,初步掌握豎式計算的基本要求和格式,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和歸納能力。

  2、讓學生在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增強數學意識,培養思維能力和合作學習的態度。

  教學重點:讓學生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筆算的基本方法,初步掌握豎式計算的基本要求和格式。

  教學準備:課件,小棒,計數器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提出問題

  師:孩子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一段錄音,請你們仔細聽一聽,看誰能聽出這是什么聲音?

  生1:海浪聲。生2:海鷗的叫聲。

  師:你們聽的可真準呀,對,這是大海的聲音,你們喜歡大海嗎?生齊:喜歡。

  師:正巧我們的好朋友小明的學校要組織一次去海邊游玩的活動,孩子們,你們想不想和他一起去海邊看一看、玩一玩呢?

  生齊:想。

  師:(課件出示情景圖)看,小明和他的小伙伴玩得多開心呀,仔細觀察,你能找到哪些數學信息?

  生答

  師:你看的真準,大家想一想,根據圖中這些數學信息,你能提出哪些用加法解決的數學問題?誰想第一個說?

  生1:一共捉了多少只蝦?師:誰會列算式?生:12+26=師:誰還有不同的問題?生2:一共捉了多少只螃蟹?同位列算式。11+23=師:同學們,你們說的太好了,那咱們先來看一下12+26,我們前面學過兩位數加一位數和兩位數加整+數的算式,那你們看看今天這個算式是什么樣的?

  生:兩位數加兩位數。

  師:對了,你們看的真仔細,今天咱們就來學習兩位數加兩位數。前面咱們已經掌握了一些口算的方法,那今天這道題就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算一算吧。你可以用口算,也可以用你手中的學具幫你。算完后,給你同位說說互相說一下算法。

  生動手,師巡視,并適當指導。

  師:大部分同學都有了自己的想法,誰想說一說?生:我是先算的20+10=30,6+2=8,30+8=38。

  師:你說的真好,為了讓大家看得更明白,你能不能把你的想法寫出來?(生上黑板寫)和他算法一樣的請舉手。誰還有別的算法?好,你來。

  生:我是擺的小棒(實物投影展示)先擺了2捆零6根,又擺了1捆零2根,合起來就是3捆零8根,也就是38。

  師:好孩子,你真棒。誰還有別的算法?好,你來

  生:我是用的計數器,(演示)先撥出,26,在十位上撥了2個珠子,個位上撥了6個珠子,又在十位上撥了1個珠子,個位上撥了2個珠子,全起來就是38。

  師:你真了不起,孩子們,咱們再一起來看一下剛才撥珠的過程,你們說老師撥。先撥出26也就是在十位上撥2個珠,個位上6個珠再在十位上撥上1個珠,個位上撥上2個珠也就是加上12,這樣合起來就是38.師:孩子們,你們真棒!那誰能用一個新的式子把剛才撥珠的過程完整的表示出來?

  生展示。

  師:你來給同學們說你的想法。

  生:把26和12合起來也就是用加法,所以在12前面寫了個“+”。師:好孩子,你太聰明了,前面咱們學過的象這種橫著放的式子叫橫式,而象這種豎著放的式子叫豎式,是咱們今天學的一種新的算法,來,孩子們,你們看看誰和誰加呢?為什么這樣加?好,你說。

  生:6和2相加,它倆都在個位上,2和1相加,它倆都在十位上。師:孩子,你真了不起,那要想不加錯,在寫豎式的時候就要注意什么?來,你說。

  生:個位和個位的數相加,十位和十位上的數相加。師:噢,老師明白你的意思了,也就是個位和個位對齊,十位和十位對齊,用一句話說,也就是相同數位對齊,在用這個豎式算的時候,你會先算誰?

  生1:我會先算6+2。生2:我會先算2+1。

  師:老師知道了,你們的想法不一樣,先算誰都可以,不過老師覺得還是先算6+2比較好,也就是先從個位算起,下面咱們一起來算一下,(師板書)最后別忘了還要在橫式等號后面寫上得數。誰能把這一過程再說說?

  師:大家看,這兩位數加兩位數我們既可以用這邊的口算法,也可以用筆算也就是豎式來計算,下面你就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算一算11+23吧!

  。師:誰愿意說說你的算法?生答。

  師:如果用豎式你會不會寫?下面你就將課本47頁的豎式補充完整。(生上去投影展示)。

  師:孩子們你們今天表現的太棒了,下面到了你們大顯身手的時候,1、2、做課本47頁第一題(生口答)

  請你們任選兩道用堅式算一算。誰來把你算的給大家看看?好,你來。(實物投影展示:用豎式計算?①42+12=②53+33=③38+21=④65+23=,我們一起糾正一下。和他一樣的請舉手。?生舉手?)

  2、小明他們在海邊玩夠了,想去智慧城堡看一下,在路上遇到了幾只的壁虎正在找自己的尾巴,你們能幫幫他們么?看課本48頁第3題。

  3、小明他們終于到了城堡,守門員說你們必須幫我們糾正過錯誤才能進去,大家來看一下。看誰的眼睛最亮?

  (課件出示)

  師:指第一題,它病在哪了?誰看出來了?好孩子,你來。生:35+2的2應和個位5對齊,它現在和十位上的3對齊了。師:同意他的說法的請舉手?(課件出示正確的)〃〃〃〃〃〃〃〃

  同學們,以后做題的時候可不要學習他們,一定改掉粗心的毛病,養成細心做題的'好習慣。

  4、你們幫了我們,現在你們可以進入城堡買玩具了,你們每人可以選兩件,看共需要多少錢?

  師:孩子們,看到你們這么高興,老師就知道你們今天肯定學會了不和知識,課下把你學會的知識給你的小伙伴說一說吧!

  5、用你喜歡的方法計算。

  教學反思: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材設計,力爭創設良好的情境,讓學生始終在情境中進行學習。縱觀這一節課,在教與學的過程中,突出了以下幾個特點:

  一、創設學生熟悉的情境,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認知規律和生活實際,選取學生最感興趣的,貼近生活的內容,創設趕海這樣一個情境,當學生看到在自己喜歡、熟悉的事物時,馬上就產生了興趣,這樣就抓住了學生認知的最近發展區,生動有趣的情境一下就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和積極探索的欲望。

  二、引導學生由學數學轉向做數學。小學生的動作思維占優勢。一位教育家曾經說過:手是意識的偉大培育者,又是智慧的創造者。要讓學生動手做科學,而不是用耳朵聽科學。教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在學生學習新知過程中,學生自主選擇喜歡的學具進行操作,在小組內進行交流,探索26+12的計算方法。學生動腦想一想,動手擺一擺,動口說一說,從中體驗算法的多樣化。學生們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感受到知識的生成過程,從而把“學數學”變為“做數學”。

  三、學生會的不用講。

  對于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方法學生已經基本都有自己的方法,口算方法學生都會不用教,因此本節課的重點應放在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的筆算方法上,以此提高課堂效率。所以在課堂設計中我只是把口算方

  法的交流一帶而過,重點讓學生自學筆算方法,探索筆算的基本要求和格式。但由于課堂上學生擺小棒動作慢、對于自己的算法表達不清而耽誤了不少時間,以至于練習環節都沒有進行,沒有順利完成課堂任務。當然課堂上還存在不少不足之處,如各個環節處理不扎實,尤其是探索筆算的基本要求和格式;教學中對學生的評價太少,缺少激勵性的語言,導致課堂氣氛死氣沉沉,學生積極性不高;沒有完成課堂任務的主要原因是課堂調控能力不強,出現問題不會靈活處理,巧妙引導。這些都是我在今后的教學中需要改進的地方。

兩位數加兩位數教學設計8

  一、教材依據

  蘇教國標版數學三年級(上)第四單元第一課時,第3940頁的內容。

  二、設計思路

  提到口算,首先刺激我們神經的就是:算法多樣化。關于如何處理好算法多樣與優化的問題也一直捆繞著我們一線教師,看了沈重予先生關于本單元教材的分析,我似乎有所頓悟。我感覺教材編寫的意圖首先是倡導算法多樣化的,同時也十分注重算法的優化,而優化的過程不是他人強加于己的過程,是在逐層的練習與對比中體悟出來的;不是在一節課內一蹴而就的,而是貫穿在計算教學的整個單元中的。因此,在設計本課的教學流程時,我首先想到的是計算定位的問題,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落在體悟上,希望通過教材與教師所呈現的不同刺激源來引發不同學生的個性化的思維習慣的碰撞,在不斷的對比與反思中體悟哪種算法更適合我,進而滿足個性化學習的需要,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及有用性。

  三、教學目標

  1、經歷探索兩位數加兩位數口算方法的過程,能口算和在100以內的兩位數加兩位數,以及進位的整百數加整百數。

  2、經歷探索和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感受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和方法,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一些相應的實際問題。

  3、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系,體驗數學的價值。

  四、教學重點

  經歷探索兩位數加兩位數口算方法的過程,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口算方法。

  五、教學難點

  正確地口算出進位的兩位數加兩位數的結果。

  六、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積分卡。

  七、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探索新知(游戲連連看)

  1、談話:老師知道小朋友們很喜歡電腦游戲,我這里也帶來了3個,給大家介紹一下:猴島大冒險、阿達寵物園、什么東東球,想要嗎?看到上面的分數了嗎?只要你這節課開動腦筋,想辦法得到這些積分,你就得到它們了。出示得分標準:算對一題得1分,回答問題對得2分。

  誰來讀一讀它們的積分各是多少?你能提一道用加法解決的問題嗎?

  2、學生提問題并口頭列式,教師板書。

  (1)44+25=

  (2)44+38=

  (3)38+25=

  (4)44+38+25=(這一題我們以后在解決)

  師:觀察我們所列出的算式,都是什么類型的?(兩位數加兩位數)

  在實際生活中應用口算的機會很多,今天我們就來研究一下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方法。板書課題: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

  3、探索44+25的算法。

  師:先獨立想一想可以怎樣算,再和同桌交流一下你的想法,認真聽的得1分。

  交流:

  (1)先算44+20=64 再算64+5=69

  (2)先算4+5=9 再算40+20=60 最后算9+60=69

  (3)先算44+5=49 再算49+20=69

  (教師適當輔以說明)

  師:這么多方法中你最喜歡哪種方法?為什么?用你喜歡的方法自己說一說。

  4、探索44+38的算法。

  師:這一題會算嗎?用你喜歡的方法試著算給同桌聽。

  師:除了你喜歡的方法,再找一種方法說給同桌聽,說得好的加一分。

  5、比較兩道算式在計算過程中的不同處和相同處。

  小結:相同的.是都是兩位數加兩位數,計算的思路都是一致的。不同的是第一題算式相加時,不需要進位;第二題算式相加時需要進位;

  6、練習:38+25

  請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算。

  二、鞏固深化(積分等你拿)

  (一)進入阿達寵物園游戲區。

  1、做想想做做第1題。

  (1)白兔帶我們采蘑菇,每個蘑菇上有兩道算式,算對了,蘑菇就采到了。(學生獨立完成)

  (2)比較每組題的異同點。如:25+44=69,25+49=74,兩道題都是25加四十幾,為什么得數分別是六十幾和七十幾呢?

  2、做想想做做第2題。

  (1)斑點狗們在比聰明,都說自己最善于發現,其實最善于發現的人是我們的小朋友,就讓我們擦亮眼睛,開動腦筋,看看這些算式中藏有什么秘密吧。

  (2)先算第1組,說說有什么體會。

  (3)再算第2組,說說有什么計算快的秘密。

  (4)獨立完成3、4組,集體校對答案。

  (二)進入猴島大冒險游戲區。

  1、做想想做做第3題

  統計表的統計內容改為統計大猴、小猴采集的香蕉、椰子、芒果的個數。

  (1)指導理解統計表,出示問題:哪種水果采集的數量最多?你能不算直接找到答案嗎?有什么好辦法?(估計得數幾十多)

  (2)學生獨立完成估計過程,指名匯報方法。

  (3)驗證,再次計算,看估計得對不對。

  (4)統計分析:從統計表中,你還知道了什么?

  2、做想想做做第5題。

  讓學生估計得數是幾十多,獨立完成后匯報。

  3、做想想做做第6題。

  本題改為猴島活動中心的名稱,如:保齡球中心、九宮格中心、九子連珠中心、撲克pk中心,幸福休息室。

  師:這是猴島各個活動中心的分布圖以及線路圖,能看懂嗎?

  提出問題:(1)從保齡球中心到九子連珠中心可以怎樣走?走哪條路最近?讓學生看一看,估一估。

  (2)大猴從幸福休息室到九宮格中心,小猴從幸福休息室到撲克pk中心,誰走的路近?先估一估,再算一算。

  (三)進入什么東東球游戲區。

  做想想做做第4題。

  前面增加一組幾加幾的算式:6+7= 5+9= 8+4=

  (1)引導學生先口算第一組題。

  (2)口算后交流方法。

  (3)讓學生說說通過口算發現了什么?

  三、全課總結

  1、算一算你的積分卡上一共有多少分?大約能得到哪個游戲?在積分卡后面寫上你的電子郵箱,下課后教給老師。算完讓個別學生匯報一下自己的得分情況,以及選擇趨向。

  2、說說本節課的收獲和遺憾。

  板書設計:

  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

  44+25=69 44+38=84 38+25=63

  ① 44+20=64 ①44+30=74

  64+5=69 74+8=82

  ② 44+5=49 ②44+8=52

  49+20=69 52+30=82

  ③ 4+5=9 ③4+8=12

  40+20=60 40+30=70

  60+9=69 70+12=82

  八、教學反思:

  1、鼓勵學生獨立計算,倡導算法多樣化。

  例題從學生喜聞樂見的電子游戲入手,開放式的呈現,激活了學生的舊有知識,學生們從自己的個性化的思維習慣出發,向我們呈現出多種多樣的計算方法,但無論哪種算法,在本質上的共同點都是把一道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題轉化成若干道連續的、已經掌握的、比較容易的口算題。但個別學生也出現的雜亂無序的思考,對于這樣的思考,教師應及時加以引導,幫其步入正途。我感覺教師教學最關注的應是學生轉化過程中對數的分解與組合的合理性,思維活動的連貫性、靈活性,而非誰的算法好。

  2、在對比中優化算法,提高口算的正確率。

  本課設計了四次對比,感覺都很好地起到了作用。例題的對比幫助學生理清了這類口算思路的共同點和具體處理上的不同點;想想做做第1題的對比引起學生對進位的注意,能有效減少口算的錯誤,同時,這些對比還為估算作了充分準備;想想做做第2題不僅讓學生感受到了兩位數加一位數與兩位數加兩位數的聯系,還讓學生感受到了一個加數不變,另一個加數多了40,得數也多了40,其實就是加法的變化規律,這是我始料未及的;第4題的處理完全是讓學生以舊帶新,在對比中學習,始學生的計算思路又有了新的拓展。四次對比層層遞進,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口算能力。

  3、結合口算,加強估算意識和能力的培養。

  想想做做第3題,設計成先讓學生估一估,然后再填表,滿足了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有效地點撥了估算的方法,發揮了估算的實際效用。想想做做第6題的內涵非常豐富,兩個問題的依次出現教師不僅僅要求學生用估的方法,同時更有效地引導學生看,這樣不僅讓學生感受到估算在實際應用中的價值,同時也讓學生明確了解決問題有多種策略,哪種更直觀、簡單哪種就更好。

  以上是我感覺自己處理得比較好的地方,當然也有許多值得商榷和進一步思考的地方,比如第4題到底什么時候呈現好?為什么算44+38很多孩子都喜歡用44+40-2的方法?積分評價的方式是否能真正起到過程監控的作用等等,這一切還有待進一步的思考與實踐。

兩位數加兩位數教學設計9

  教學內容: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上冊P.8-10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會兩位數加兩位數的不進位加法的筆算方法。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初步經歷在具體情景中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獲得學數學、用數學樂趣。

  (2)具有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教學準備:小棒、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儀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

  1、師:今天XX學校要組織二年級的小朋友去參觀博物館,我們來看學校先安排了哪幾個班去參觀?

  (課件出示第8頁的主題圖)

  (學校安排二(1)二(2)二(3)二(4)班的同學去參觀)

  2、問:那么4個班的同學只給了2輛車,每輛車又只準乘70人,大家估算一下哪兩個班可以合乘一輛車?(課件出示)

  (想好后小組交流再匯報)

  二、探究新知

  (一)學習例1:

  1、在學生匯報中抽出問題:二(1)班和二(2)班能合乘一輛車嗎?

  根據學生回答列出算式 36+30

  2、怎樣算36+30呢?(各種算法讓學生自由回答)

  3、師:大家真能干,這道題除了可以用口算的方法計算外,還可以用列豎式的方法計算。(課件出示小棒圖)你會用列豎式的方法計算嗎?

  4、學生獨立嘗試(不會的小朋友可以看看課本第9頁,也可以問問旁邊的小朋友)

  5、指名匯報(課件出示演算過程)

  6、小組討論:

  ①師:在剛才的列豎式計算中,你是從哪一位加起的?列豎式計算時,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課件出示)請小朋友們自己先想一想,再在四人小組里說說。

  ②學生思考、討論:

  ③匯報:在剛才的列豎式計算中,你是從哪一位加起的.?計算時要注意什么?

  7、提出要求:獨立完成課本第9頁"做一做"

  (學生反饋時,教師對書寫格式進行講解)

  (二)學習例2:

  1、師:我們來看二(3)和二(4)班能不能合乘一輛車?該怎樣列式計算呢?(板書:35+34)

  2、請你列豎式計算,并與同桌說說你是怎么算的。(請學生板演)

  3、提出要求:完成課本第10頁做一做

  (學生反饋,教師再次強調相同數位相加,列豎式時相同數位要對齊)

  4、問:通過計算二(1)班和二(2)班,二(3)班和二(4)班分別可以合乘一輛車嗎?

  三、小結出示課題

  1、今天你學會了什么?

  師:今天我們學習的就是兩位數加兩位數的筆算,筆算就是列豎式計算。(板書課題)

  2、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嗎?

  四、練習

  1、(課件出示課本13頁第1題)老師有一位鄰居小明,他非常喜歡運動,媽媽給他買了一雙跑鞋,一個足球共用多少錢呢? 一身運動服要用去多少錢呢?你能幫小明算一下嗎?

  (學生獨立完成,小組交流評價)

  2、練習二第2題,讓學生獨立完成,在練習過程中加強巡視,了解情況,幫助有困難的學生。

  五、作業(見作業本)

兩位數加兩位數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理解掌握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法的算理和算法。

  2、通過對比認識,感受“進位”的必要性。

  3、培養學生動手操作,互相交流,體驗探索的過程。

  重點:引導學生理解掌握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法的算理和算法。

  難點:通過對比認識,感受“進位”的必要性。

  一、復習舊知

  1、比一比看誰能算得正確

  2、復習:24+5。師提問:24+5你是怎么算的?

  二、探索新知

  導入:剛才同學們挑戰得很成功。但在取經的路上我們又遇到麻煩了。是這樣的:下周啊,我們班要舉辦聯歡會,班長和副班長為同學們準備了礦泉水,但他們有困難需要求助同學們,你們愿意幫助他們嗎?(愿意)那我們出發,幫助他們解決去!(課件出示主題圖)

  (一)觀察畫面,解決問題

  1、師提問:你看到了什么?

  生:箱子里有24瓶礦泉水,箱子外有9瓶。

  師提問:哪位同學能看得更仔細的連文字看清楚的我們要解決什么數學問題呢?(一共有多少瓶礦泉水?)這道題給我們提供了哪些已知條件?(箱子里有24瓶礦泉水,外面有9瓶)已知條件知道了該如何列式呢?----板書:24+9

  2、提問:24加9是幾位數加幾位數呢?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兩位數加一位數的計算方法。(兩位數加一位數)----師板書

  3、大家先估算一下24+9會等于幾十幾呢?

  (二)動手操作,自主探索

  1、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

  2、個別學生匯報。

  師問:剛才大部分同學都能很認真地動手操作了,哪位同學愿意上黑板,把你剛才的擺法跟大家分享分享?

  重點1:我先把24分成整十數20與一位數4, 4根與9根合成13根,再從13跟中數出10根,捆成一捆,組成1個十,再與左邊的兩捆組成3個十。3個十再與外面的這3根組成33-------你這個是先算了什么,再算什么的。

  還有不同的擺法嗎?---主要板書。

  重點2:我是先從9根中拿出6根與24根中的4根組成10根。10根捆成一捆,組成一個十,再與左邊的兩捆組成3捆,也就是3個十。3個十再與剩余的3根組成33------你有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提問:這一捆怎么來的?

  4、提問:這兩種分法有什么共同點(滿十根都要捆成一捆,組成一個十,這一捆還要與左邊的`兩捆組成3捆,也就是3個十。)不同點?

  6、師:喜歡這種分法的舉手,喜歡這種的舉手。

  7、小結:不管是這種分法還是這種分法,我們在進行口算的時候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思維模式進行口算。

  (三)教師演示,提高認識

  師:同學們真聰明,都能借助小棒來幫助我們計算24+9,老師也想動手玩一玩,擺一擺,你們愿意欣賞老師的作品嗎?但老師有要求:你們要認真看,看后要靜靜想,想后要用心說,行嗎?

  提問:老師的這種擺法是怎么擺的,先算了什么,再算了什么?

  (四)對比認識,感受“進位”

  過度語:剛才我們探討的是24+9這個算式的計算方法。那么24+9是幾位數加幾位數呢?

  3、師提問: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的兩位數加一位數與之前我們學習的兩位數加一位數有什么不同?

  4、生:今天我們學習的24+9個位相加4+9=13超過十了。----課件出示

  師:今天我們學習的24+9它們的個位4與9相加已經超過十了,也叫滿十了。你們來看(課件演示)

  師:之前我們學習的24+5它們的個位4與5相加不滿十,你們看(課件演示)

  師:這兩個分式都是兩位數加一位數,它們在計算方法上有什么共同點?(都是從個位加起,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相加。)---不同點?(個位相加不滿十的,得數十位與原來的十位相同不變。 個位相加滿十的,得數十位就比原來的十位多了一個1,這個1表示1個十,這個十是怎么來的?今天學習的是兩位數加一位數個位相加滿十的,個位相加滿十就要向十位進1,我們今天這節課學習的就是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板書進位)

  師: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在計算時要注意什么?你會給同學什么建議?

  三、知識應用

  過渡語:接下來我們就帶著同學們的建議來完成下面的練習。

  1、課本做一做1

  2、填空----你們發現了什么?(提問)

兩位數加兩位數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理解整十數加一位數(進位)的算理,并能正確計算。

  2、通過算法多樣化,培養創新意識和思維的靈活性。

  3、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學會與同伴交流,樹立合作交流的'意識,體驗合作的愉悅。

  教學重難點

  重點:初步學會計算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的方法。

  難點:理解進位的算理。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1)課時

  一、復習

  1、口算

  20+4032+1040+4842+475+23

  4+6451+834+534+5083+1

  (1)課件出示,學生口答

  (2)師:你是怎么計算的?

  二、新知引探

  1、提出問題

  師:我們已經學過了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的計算方法,同學們掌握的真棒。瞧!有個班級舉行聯歡會,我們也去看一看。他們現在好象在討論一個問題,什么問題呢?

  (引導學生說出圖上的信息)

  2、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

  師:怎么解決夠不夠的問題?

  算式怎么列?學生口答教師板書:24+9=

  3、嘗試計算

  師:怎么算呢?獨立思考,有困難的可以請小棒幫忙。

  4、交流算法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過程)

  24+9=3324+9=331+9=1024+10=34

  631323+10=3334-1=33

  30

  5、比較算法

  師:小朋友想出了這么多方法,真不錯。你喜歡哪種方法?

  把你喜歡的那種方法跟你的同桌說一說

  6、鞏固算法

  用你喜歡的方法算一算

  45+67+6374+9

  三、鞏固練習

  1、基本練習

  7+69+56+4

  27+639+56+54

  (1)獨立練習

  (2)反饋

  (3)你有什么發現?

  2、對比練習

  23+467+252+6

  23+767+852+9

  (1)口算得數

  (2)比較異同

  (3)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3、改錯練習

  25+8=23()

  47+5=97()

  36+7=43()

  4、發展練習

  35+()=4()

兩位數加兩位數教學設計12

  一、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84的例3、85頁的試一試和想想做做第1—3題。

  二、教學目標:

  1、經歷探索兩位數加兩位數計算方法的過程,理解并掌握進位加法中,“個位滿十向十位進1”的算理以及從個位加起的必要性,能正確筆算兩位數加兩位數。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進一步發展解決問題的策略,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3、在數學學習的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對數學的興趣和信心,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4、培養學生作業書寫格式規范、字跡工整的'好習慣。

  三、教學重點:

  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進位加法的筆算方法。

  四、教學難點:

  理解“個位滿十,向十位進一”的算理。

  五、教具:

  口算卡片,課件。學具:小棒,計數器。

  六、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1、示卡片口算。

  4+6=()

  20+10=()

  24+5=()

  20+13=()

  5+7=()30+40=()6+43=()17+60=()

  2、用豎式計算,指名學生板演。

  44+32= 26+53= 74—24= 57—51=

  (二)合作探究,獲取新知

  1、創設情境,設疑引入

  我們班有沒有小朋友收集郵票?收集郵票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可以增長知識,可以培養辦事認真的習慣和毅力。你們看,有兩位小朋友都是集郵愛好者,他們正在數自己的郵票張數呢。(出示情境圖)

  2、根據現實情境,引導學生提出問題。

  小朋友你從圖中知道了什么?你想提出什么問題,能列式解答嗎?

  從學生提出的問題中,選出求和的問題:“兩人一共有多少張?”并讓學生列出解決問題的算式“34+16”

  (三)實踐操作,探索算法。1。學生嘗試計算34+16。

  (1)“34+16=?請大家四人小組合作來討論一下。同學們可以借助計數器、小棒這些學具,也可以嘗試創新用別的方法,看哪個小組討論的最好。”

  (2)學生小組合作探討,教師巡視,每組選一名代表上臺講解算法。

  反饋方法1:我們組用計數器,先在十位上撥3個珠子、個位上撥4個珠子。要加16,十位上撥1個珠子、個位上撥6個珠子。個位上4個加6個是10個珠子。就在十位上撥1個珠子,把個位上10個珠子撥去。得到50。

  反饋方法2:我們組用小棒來擺的。先擺3捆4根,再擺1捆6根。4根加6根是10根,10根可以再捆成1捆。3捆加1捆再加1捆是5捆就是50根。

  反饋方法3:列豎式,并引導學生討論應該從哪一位算起?說說自己的理由。

  十個

  位位3 4 + 1 6 ————

  先算個位4加6得10,個位寫0,向十位進1,再算3加1再加進上的1得5,34+16=、試一試6 5+28=先讓學生獨立嘗試計算,再請一個學生板演,集體評議、訂正。

  3、結合兩道算式,請小組討論在筆算進位加法時要注意什么?①相同數位對齊;②從個位加起;③個位滿十向十位進1。

  (四)鞏固提高,練習實踐

  1、想想做做第1題學生分組練習,指名板演,并選擇其中的幾道題說說筆算的過程。

  2、想想做做第2題讓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3、想想做做第3題指名學生讀題,再獨立列式解答,注意提醒學生寫上單位名稱。展示交流時,說一說從題中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問題是什么,用什么方法計算,為什么用加法計算,你是怎樣算的。

  (五)總結:說說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兩位數加兩位數教學設計13

  【教材簡解】

  這部分主要教學內容是和在100以內的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同時,引導學生在練習中由需要進位的整十數加整十數的口算類推出相應的整百數加整百數的口算。此外,還適當要求學生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的估算方法。

  例題以兩個小朋友購買玩具火車和汽車為題材,提出數學問題,引導學生探索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方法,并通過比較進位加與不進位加在口算方法上的異同,幫助學生建立合理的認知結構。

  “想想做做”一個安排了7道題。以達到鞏固和拓展兩位數加兩位數口算方法的目標,并通過解決問題讓學生體驗數學的價值,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目標預設】

  1、使學生經歷探索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方法的過程,能口算和在100以內的兩位數加兩位數,以及進位的整百數加整百數法。

  2、讓學生經歷探索和交流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感受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和方法,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一些相應的實際問題。

  3、使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數學的價值,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方法。

  難點:正確地口算有進位的兩位數加兩位數。

  【設計理念】

  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把解決實際問題與計算教學結合起來;重視讓學生經歷自主探索口算方法的過程,并通過與他人的合作交流,選擇合理的算法;重視學生的估算,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估算能力。

  【設計思路】

  在教學過程中,先通過游戲,喚醒學生學過的舊知識,并在生活情境中,了解估算和精算的意義和作用。然后學生在嘗試探究過程中,進行知識遷移,通過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理解和掌握兩位數的加法口算方法。最后在教學解決問題時,引導學生自己讀題分析,讓學生在思考交流中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同時通過創設問題,促進學生估算能力的提高。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游戲激趣,喚醒舊知

  1、口算搶答。

  6+8、52+7、36+9、32+40+5、20+30、 30+90、300+900、43+20

  交流:說說300+900,(也要數位對齊)。

  小結:口算時候也要注意數位的對齊。

  【設計思路:通過游戲,讓學生在游戲中喚醒舊知;在搶答中,不但復習了口算也要數位對齊的注意點,還為新課學習作好了知識鋪墊。】

  二、在生活情境中,初步了解估算和精算的意義和作用

  師口述:同學們去過超市買過東西嗎?生活中,買東西是不是預先算好要買的東西一共多少錢,然后正好帶那么多錢去買。還是先估計一下每樣大概的價錢,然后估計一下總價錢就帶錢去買?(生回答)

  媒 體:汽車2( )元,火車4( )元

  1、估算六十多(不進位加法)

  師:張老師要買1個玩具汽車和1個玩具火車,作為孩子的生日禮物,我預先打聽過了,一個玩具汽車二十幾元,一個玩具火車四十幾元。(媒體)

  問:張老師至少要付多少元?(指名回答)追問:你怎么知道的?

  師口述:我有可能要付61,62,63———,可能嗎?

  問:什么時候兩種價格相加是六十多?

  (生回答 個位不進位)

  2、估算七十多(進位加法)

  問:我可能要付七十多元嗎?(生回答)追問:為什么?(生回答,個位有進位)你能舉個例子嗎?

  師小結:當個位有進位的時候,兩種價格相加是七十多。

  過 渡:我們顧客去買東西,可以估算。但超市里誰不能估算呢?(營業員)

  口算,有時候可以估算,有時候需要精算(板書:精算)這要看職業特點

  和買東西的多少。

  【設計思路:通過游戲,估算結果六十多和七十多,學生認識到不進位加和進位加的區別和聯系。并且感受到估算和精算在生活的`意義和作用】

  三、新課探究口算方法

  師口述:如果我們要精算出買這兩個玩具要付多少錢?我們必須知道商品的確切價格。

  問:你能說個例子兩個玩具的價格,并且兩個一共要付六十幾元。

  (生:汽車xxx 火車xxxx 一共要付 xxx元,教師板書算式)

  1、教學44+25(不進位的兩位數加法)

  (媒體:玩具汽車25元,火車44元)。

  ⑴問:這樣要付多少錢呢?(指名回答)

  師:不進位的兩位數加兩位數容易口算嗎?

  ⑵交流口算方法

  問:以44+25為例,你是怎么口算的,有什么方法?

  引導學生討論交流,打開口算思路,說出三種口算方法:

  ① 44+20=64 64+5=69

  ② 40+25=65 65+4=69

  ③ 40+20=60 4+5=9 60+9=69

  ⑶比較滲透“轉化”

  師:我們想出了三種口算方法,這三種口算方法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引導學生說出“都看成整十數來口算”,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

  【設計思路:有雨學生對口算加法有較多的經驗積累,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知識、經驗和思維習慣主動盡心探索,得出自己的口算方法】

  2、教學44+38(有進位的兩位數加法)

  師口述: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大家都會算了,那進位加法呢?

  (媒體:火車44元 汽車25元 客車38元)

  問:你能找兩個一共要付八十幾元的玩具嗎?(44+38)

  ⑴問:火車和客車一共要付多少錢?(44+38)

  ⑵交流口算方法,引導學生討論交流

  ① 44+30=74 74+8=82

  ② 40+38=78 78+4=82

  ③ 40+30=70 4+8=12 70+12=82

  ⑶比較滲透“轉化”

  (和不進位加法一樣“都看成整十數來口算”,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

  3、 比較兩種口算的異同

  問:上面兩題在計算時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

  師交流相機小結:兩題都是兩位數加兩位數,口算時都可以采用相同的思路和方法,只是需要注意的是相加時要不要進位,今后在口算時要注意適當加以區分。

  4、 適當拓展,解決新問題

  師提出要求:根據圖中的條件,你還能提出哪些問題?(引導列式口算)

  小結:口算的方法要選擇使計算更簡便的方法和適合自己的方法。

  【設計思路:通過比較不進位加和進位加,進一步鞏固和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方法,讓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算法】

  四、鞏固練習

  1、完成想想做做1

  (1)獨立完成在書本上,師巡視指導。(師提醒:做口算不要急,要慢慢的,算準確。)

  (2)校對答案:師說算式,生答。

  (可能出現的錯誤:25+44,十位上算成2乘4得8; 25+49=64 沒有進位,進位加時容易把進的1忘加。)

  (3)師介紹自己的方法:先估一估,再口算。32+57 結果是八十多,89;38+57 結果是九十多,95

  2、想想做做第5題先估計得數是幾十多,再口算(用老師剛剛介紹的方法)

  (1)師:35+32,進位嗎?和是幾十多?(生:六十多)

  結果是多少?(生:67)

  (2)剩下的四題自己小聲說一說(全班校對)

  3、“想想做做”第2題

  生一組一組寫出得數,在組織交流。

  (突出兩位數加一位數與兩位數加兩位數在口算方法上的聯系)

  4、“想想做做”第3題

  師:你能看懂這張表嗎?你從表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生各自計算并填表;指名說說填表時的計算過程;)

  問:哪個年級喜歡集郵的人數最多?

  5、“想想做做”第4題 比一比,算一算

  (1)獨立完成第一組60+70600+700

  指名說說口算過程

  (2)師引導:

  ① 6個十加7個十,就是13個十,即130;6個百加7個百,就是13個百,即1300;

  (3)用口算方法 算出后面幾組口算

  五、拓展應用

  1、完成“想想做做”第6題

  提示解題策略。

  ①解決第一個問題。觀察分析,并有條理地說出結果。

  ②這是動物園各個館的分布圖以及線路圖。

  從熊貓館到老虎館可以怎樣走?三條路中走哪條路最近呢?為什么?。

  (可以直接看出來;也可以用估算的方法估一估;還可以通過計算得出結果)

  【設計思路:培養學生解題的條理性,讓學生學習逐步分析、分解復雜題型的能力,培養了直觀判斷能力和簡單推理能力。】

  2、出示情景圖:(雞25元 鴨29元 牛肉18元 羊肉23元 三個小朋友每人帶50元錢)

  師:買兩樣不一樣的東西,你可能買什么?

  生交流(可以估算,也可以精算)

  師:你能一下看出哪兩樣東西不夠?

  生交流

  【設計思路:通過具體的生活情境,體會所學知識和生活的聯系,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和價值】

  六、全課總結

  師:上完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新的知識?

  總結:估算對精算也有好處。回去和同學交流感受。

  七、最后安排學生課后的小游戲:搶100。

  如一人出45,另一人想55,準備10張牌,贏了就拿牌。

  附:【板書設計】

  (不進位加法)

  (進位加法)

  44+38=82(元)

  44+25=69(元)

  精 算

  兩位數加兩位數口算

  估 算

  六十幾

  八十幾

兩位數加兩位數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經歷探索兩位數加兩位數口算方法的過程,能口算和在100以內的兩位數加兩位數以及進位的整百數加整百數。

  2、經歷探索和交流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感受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和方法,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一些相應的實際問題。

  3、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數學的價值,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教學重點〗

  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方法。

  〖教學難點〗

  正確地算出進位的.兩位數加兩位數的結果。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組織口算

  65+20 22+7 35+8 50+47

  二、情境導入,探究新知

  1、創設情境

  這是一家商場的玩具柜,如果讓你任意挑選兩個玩具,你會怎么選?

  師根據學生回答列出算式。

  板書:火車+小轎車 火車+公共汽車 小轎車+公共汽車

  2、探究新知

  (1)講解44+25

  指名口答選購火車+小轎車的算式與結果,并說出你是怎么想。

  (2)討論算法

  (3)分析交流

  (4)你最喜歡哪一種方法?你覺得哪一種方法最簡便,你就用哪一種方法。

  (5)講解44+38

  指名口答選購火車+小轎車的算式與結果,并說出你是怎么想。

  (6)討論算法

  (7)小結

  一道小小的口算題我們同學想出了這么多方法,大家真了不起!在以后的口算過程中,同學們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口算。

  (8)對比分析

  ①討論這兩道算式有什么相同之處?

  同桌交流

  板書課題: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加法。

  ②分析兩道算式在計算時有什么不同之處呢?

  小組討論。

  板書:不進位加法 進位加法

  (9)試一試

  25+38 會算嗎?選擇喜歡的方法試一試。

  三、鞏固深化,組織練習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

  ①完成練習。

  ②觀察分析:每個蘑菇上的兩個算式在計算是有什么不同?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

  ①觀察分析

  ②獨立完成

  3、完成“想想做做”第5題

  ①先估一估,并說出理由。

  ②開火車進行。

  4、完成“想想做做”第6題

  提示解題策略。

  ①解決第一個問題。

  觀察分析,并有條理地說出結果。

  ②這是動物園各個館的分布圖以及線路圖。

  從熊貓館到老虎館可以怎樣走?三條路中走哪條路最近呢?為什么?。(可以直接看出來,也可以用估算的方法估一估)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解題的條理性,讓學生學習逐步分析、分解復雜題型的能力,培養了學生分析能力與良好的解題習慣。)

  ③分析完成第二個問題。

  5、自由購物

  出示九玩具,可自由選擇兩個,同桌互算。

  可自由選擇三個玩具同桌互算。

  四、課堂總結

兩位數加兩位數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在學生掌握了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的基礎上,對應用題形

  成初步的認識。

  教學重難點:

  1、讓學生感知數學計算與生活的`聯系。

  2、應用題的列式計算。

  教學過程:

  一、口算練習

  45+3454+3361+978+264+735+2277-1256-536-1019-947-17

  39-7

  二、應用題練習

  1、出示題目:表演新疆跳舞,需要女生28人,男生14人,一共需要多少人?(先請一位同學讀,再請全班讀)

  怎么列式?列豎式計算要注意哪些問題?

  應用題需要具備哪些條件?(條件和問題)

  找出這道應用題的條件和問題。

  2、出示圖:球鞋45元足球34元

  誰先來給大家說說題目的意思?誰能根據剛才的那道題,利用上面的條件也編出一道應用題?

  列式計算

  3、解決課本15頁的第10題,先讓學生說說題目的意思,請四人小組一起討論解決。

  三、課外練習

【兩位數加兩位數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兩位數加兩位數》教學設計04-13

《兩位數乘兩位數》乘法估算教學設計04-13

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教學設計04-15

《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教學設計05-31

兩位數乘一位數教學設計10-18

《三位數乘兩位數》教學設計05-15

兩位數除以一位數教學設計08-06

《兩位數乘兩位數》聽課心得體會范文06-28

《9加幾》教學設計08-02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区欧美综合 | 日本特黄特黄刺激大片 | 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综合网 | 在线欧美中文亚洲精品 | 日韩亚洲欧美中文三级 | 亚洲A∨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婷婷色婷婷开心五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