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獨特的民族風》教學設計

時間:2025-04-11 15:55:14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獨特的民族風》教學設計(通用7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借助教學設計可以促進我們快速成長,使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那么優秀的教學設計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獨特的民族風》教學設計(通用7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獨特的民族風》教學設計(通用7篇)

  《獨特的民族風》教學設計 1

  教學目標

  1、傾聽《遼闊的草原》、《宗巴朗松》兩首民歌,感受體驗蒙藏族民歌民族風格特征。

  2、認識了解“長調”、“囊瑪”等民歌體裁,從旋律中體味不同民族音樂風格及演唱特點。

  3、引導學生感悟不同風格民歌與其物質基礎、文化淵源的關系,激發學生對我國各民族多元化文化的興趣和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1、傾聽蒙藏民歌《遼闊的草原》、《宗巴朗松》,引導學生欣賞、感受、體驗、認識、理解蒙藏各民族民歌二首,學會判斷其音樂風格。

  2、通過音樂實踐活動,有學生提煉、歸納、兩個民族民歌風格及其相關知識。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聽歌導入

  1、播放《美麗的草原我的家》,學生欣賞進入教室。

  2、導入

  我們的祖國是一個國民族的國家,每個民族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不同的民族文化,他們的民歌就是以這些文化背景為依托,形成了格局特色的獨特韻味。

  這種獨特的風格是如何形成的?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領略獨特的民族風。

  二、新授

  (一)、蒙古族民歌

  1、展示蒙古族的節日,美食,服裝等了解風土人情。

  2、蒙古族音樂文化豐富多彩,它們的音樂包括民歌、器樂、說唱音樂和歌舞音樂四大類,其中民歌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蒙古族民歌的體裁以“長調”和“短調”最具代表性。

  3長調:曲調悠長,起伏較大,節拍自由,節奏寬廣,音樂具有遼闊豪放的草原氣息。這種地域所展示的天然獨特品質,以及游牧生產勞動給牧人帶來的相對個人自由,造就了蒙古族人民豪放豁達、熱情開放的性情,這也是長調民歌之所以富有深沉柔韌、粗獷率真風格及自由氣息的原因。

  (1)、欣賞,《遼闊的草原》

  (2)、探究:

  a、這首歌在速度、節奏、旋律等方面有什么特點?

  b、這首歌從歌詞上你知道了什么?給你怎樣的畫面感?

  思考作答:

  a、《遼闊的草原》師一首蒙古族長調歌曲,這首歌曲采用了上下句單樂段的結構形式。速度上稍慢,節奏具有自由,舒緩,漫長的特點。旋律開闊悠長、綿延起伏,富于裝飾,給人以氣息寬廣、破局草原特色的印象。

  b從歌詞上了解這首歌是一首愛情歌曲,而且內涵很深。

  1、短調流行在半農半牧區,旋律優美抒情,結構規整,節奏整齊,巨幅短窄,字多腔少,具有敘述的特征。感情表現比較細膩。欣賞《嘎達梅林》。

  (一)、藏族民歌

  1、展示藏族的名勝,美食,風土人情了解藏文化

  2、藏族音樂可分為民間音樂、歌舞音樂和宮廷音樂三大類。

  民間音樂又分為民歌、歌舞音樂、說唱音樂、戲曲音樂和器樂。

  藏族民歌包括山歌(牧歌)、勞動歌、愛情歌、風俗歌、誦經調等。山歌的節奏自由,旋律起伏較大,悠長高亢,極富高原特色。勞動歌的節奏鮮明,與勞動動作緊密配合,有的較為自由:愛情歌中有的.深情,有的開闊自由。歌舞體裁有:鍋莊、堆諧、囊瑪,璇子。

  1、作品介紹

  《宗巴朗松》是流行于西藏的一首傳統民歌。具有典型的囊瑪音調,結構由引子加歌曲組成,旋律典雅優美,細膩抒情,節奏舒緩。歌詞寫景、寫實,卻蘊藏深刻的哲理:人需要用高尚的道德修養來充實自己,提高自己,只有道德高尚的人,才會有眾多的朋友和他接近。演唱者演唱歌曲時,常備案由禮讓、鞠躬等動作。

  1、欣賞作品《宗巴朗松》

  2、探究

  a、《宗巴朗松》這首曲子的節奏、旋律是怎樣的?

  b、什么是囊瑪?

  思考作答:

  (1)、《宗巴朗松》這首民歌是一首藏族歌舞音樂,具有典型囊瑪音調。曲調典雅,節奏舒緩,與極速熱烈的舞曲形成強烈的對比。

  (2)、囊瑪是中國藏族古典音樂,主要流行在拉薩地區。因在布達拉宮內的囊瑪剛演出而得名。音樂由引子、歌曲、舞曲組成。欣賞藏族囊瑪歌曲《吉祥的圣地》。

  (3)、欣賞風俗歌《北京的金山上》。

  (4)、認識藏族樂器扎木聶和銅欽。出示圖片。

  思考,討論、交流

  形成各民族音樂風格的因素有哪些

  小結:

  1、地理位置與自然環境;

  2、語言文化與風俗習慣;

  3、社會生活與民族生活。

  四、作業

  自找喜歡的蒙古族和藏族民歌欣賞。

  《獨特的民族風》教學設計 2

  一、教學目的

  1、能認真聽賞本課的音樂作品,辨別本課不同音樂作品的民族風格特點。

  2、能獨立搜集我國少數民族人文、地理、風俗等方面的文字、圖片、音像資料,在班上交流介紹,加深對音樂與人民社會生活、勞動習俗等關系的了解。

  二、教學重點、難點

  1、傾聽歌曲,引導學生欣賞,感受,體驗,認知蒙、藏、維吾爾族音樂。

  2、通過音樂實踐,達到學生能夠掌握、歸納、總結三個民族歌曲風格及音樂相關知識。

  三、教學內容安排

  導入:請同學們欣賞三首歌曲,《套馬桿》蒙古族,《掀起你的蓋頭來》新疆維吾爾族,《天路》藏族。

  我國地域遼闊,民族眾多,絢麗多彩的各族民歌浩如煙海,民歌有如璀璨奪目的明珠,閃耀著耀目的光彩,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不可或缺的寶貴財富。每個民族由于地理環境、社會生活、語言文化、風俗習慣等上存在差異,因此,我國少數民族的歌舞音樂也各有特點。這種獨特的風格是怎樣形成的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領略獨特的民族風之蒙古篇。

  一、蒙古族:

  詩歌朗誦《敕勒川》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請同學們告訴我,這首詩描寫了哪一個民族的美景?讀到這首詩歌,會讓我們想起綿垣千里,牛羊滿地的蒙古大草原,以及在大草原上生活的勤勞勇敢的蒙古人。

  蒙古族簡介:蒙古族主要聚居在內蒙古自治區,其余分布在中國的東北、西北地區。蒙古族是一個歷史悠久而又富于傳奇色彩的民族。被稱為“馬背上的民族”。千百年來,蒙古族過著“逐水草而遷徙”的游牧生活。中國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跡,因而被譽為“草原驕子”。

  1、你們知道它的民風民俗嗎?(比如平時的生活習慣、節日、活動之類)

  (1)潔白的蒙古包

  (2)草原“那達慕”

  (3)成吉思汗陵

  (4)獻哈達

  我們通過一組圖片來展現一下蒙古族的習俗。

  蒙古民族是音樂的民族,千里草原是民歌的海洋,每一個蒙古包里,每一位蒙古族同胞的口耳之間,永遠飄動著不絕如縷的上輩人傳給他們的歌。蒙古民歌洋洋灑灑,浩如煙海,其品位之高,數量之巨,令世人嘆為觀止,這是一個無法估量的音樂寶庫。

  2、那達慕大會:騎馬、射箭、摔跤被稱為“男兒三藝”

  3、馬頭琴:是蒙古人民的'代表性樂器,用它演奏的樂曲,具有深沉粗狂、激昂的特點,體現了蒙古民族的生產、生活和草原風格,被稱為“草原的珍寶,牧人的伴侶”。(傳說)馬頭琴最早是由察哈爾草原一個叫蘇和的小牧童做成的。蘇和與奶奶相依為命,在一個夜晚無意中發現小白馬,就把它帶回家。小白馬和蘇和感情深厚,還為他保護羊群。一次王爺以賽馬嫁女。蘇和贏得比賽,因其身份低賤,被要求留下白馬而取金錢。蘇和不肯,被打傷而返。王爺因白馬而設宴,騎白馬,卻被拋下而傷。王爺命部下射死白馬。白馬受多處箭傷,跑回蘇和家,死于蘇和面前。蘇和夢中聞白馬言,用其筋骨做成琴而使主人不再寂寞。蘇和醒后,以其骨、筋、尾做成琴。每當他拉琴時,想起對王爺的仇恨時,琴聲低沉;回憶起乘著馬疾馳時,琴聲優美。從此,馬頭琴便成為了草原上牧民的安慰,他們一聽到這美妙的琴聲,便會忘掉一天的疲勞,久久不愿離去。

  4、蒙古人有三件寶,那就是:草原、駿馬和蒙古長調。我們先來欣賞一首蒙古族的長調民歌《遼闊的草原》。1955年“長調歌王”寶音德力格爾以這首歌在世界青年聯歡節上獲得了金牌。這首歌借喻草原的美景,來表達自己對愛情的生活不夠一帆風順的惆悵不安之情。2005年蒙古族的長調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5、長調民歌的特點:曲調悠長,起伏較大,節拍自由,節奏寬廣、音樂具有遼闊豪放的草原氣息。這種地域所展示的天然獨特品質,以及游牧生產勞動給牧人帶來的相對個人自由,造就了蒙古民族豪放豁達、熱情開朗的性格,這也是長調民歌之所以富有深沉柔韌、粗獷率真風格及自由氣息的原因。蒙古族的民歌除了長調之外還有短調歌曲。

  6、短調民歌:欣賞蒙古語范唱的《嘎達梅林》。這是一首流傳很廣的蒙古族長篇敘事歌,也是一首英雄的贊歌,表達了草原人民對英雄的熱情謳歌和無比崇敬之情。嘎達梅林的起義是為了保護蒙古牧民的利益,而放墾對今天最大的危害是對環境的破壞。科爾沁草原逐漸成為科爾沁沙地,歌曲塑造了嘎達梅林這一英雄形象。愛護環境要從我們每個人自身做起。

  7、通過長調與短調民歌的對比讓學生自己總結短調的特點。結構較緊湊,節奏整齊,句副較窄,字多腔少,敘述性特征。

  二、探討與思考:不同民族音樂的不同風格特點的形成與哪些因素有關?

  1、地理位置與自然環境

  2、語言文化與風俗習慣

  3、社會生活與民族性格

  三、課后拓展:

  課余時間搜集整理更多少數民族人文、地理、風俗、音樂等方面的文字、圖片、音像資料,在班上交流介紹或演唱、演奏。

  四、結束語:

  音樂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音樂作品,往往具有不同的音樂風格。希望同學們多去了解一下我國多姿多彩的少數民族音樂,在拓寬音樂視野的基礎上,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

  《獨特的民族風》教學設計 3

  一、教學目標

  1. 學生能了解至少三種民族服飾的特點,包括款式、色彩、圖案等。

  2. 運用繪畫技巧,創作一幅展現民族服飾特色的作品,提升造型表現能力。

  3. 培養學生對民族文化的熱愛,增強民族自豪感。

  二、教學重難點

  1. 重點:掌握不同民族服飾的典型特征,并能準確描繪。

  2. 難點:在繪畫中體現民族服飾的文化內涵,展現獨特風格。

  三、教學方法

  講授法、欣賞法、實踐法、討論法。

  四、教學過程

  1. 導入(5分鐘)

  播放一段各民族歡慶節日的視頻,視頻中展現多樣民族服飾。提問學生:“視頻里都看到了哪些漂亮的衣服,它們分別屬于哪個民族?”引發學生興趣,導入課題。

  2. 新授(15分鐘)

  展示蒙古族、傣族、維吾爾族等民族服飾圖片,講解其特點。蒙古族服飾寬大厚實,多以藍、白為主色調,圖案有吉祥八寶等;傣族服飾輕盈飄逸,女性多為短上衣、長筒裙,色彩鮮艷;維吾爾族服飾精致華麗,常繡有幾何紋等圖案。

  分析不同民族服飾的款式結構,如領口、袖口、裙擺設計等。

  3. 示范創作(10分鐘)

  教師示范繪畫一件蒙古族長袍。先勾勒出長袍寬松的.輪廓,再描繪領口、袖口的裝飾花紋,用藍色、白色填色,最后添加圖案細節,如云朵紋。邊畫邊講解繪畫步驟與技巧,如線條運用、色彩搭配。

  4. 學生實踐(15分鐘)

  學生選擇一個民族服飾進行繪畫創作,教師巡視指導,提醒學生注意服飾特征表現與畫面構圖。

  5. 作品展示與評價(5分鐘)

  學生展示作品,先自評,介紹創作思路與表現內容;再互評,其他學生從服飾特征呈現、繪畫技巧等方面評價;最后教師總結評價,肯定優點,指出不足。

  五、教學延伸

  鼓勵學生課后用彩泥、布料等材料制作民族服飾小工藝品。

  《獨特的民族風》教學設計 4

  一、教學目標

  1. 聆聽并辨別至少三種民族音樂風格,感受其獨特魅力。

  2. 了解民族音樂背后的文化背景與歷史故事。

  3. 培養學生音樂感知能力,激發對民族音樂的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1. 重點:掌握不同民族音樂的風格特點,如旋律、節奏、樂器使用。

  2. 難點:體會民族音樂所傳達的情感與文化內涵。

  三、教學方法

  欣賞法、講授法、討論法、體驗法。

  四、教學過程

  1. 導入(5分鐘)

  播放一段激昂的蒙古族馬頭琴演奏視頻,提問學生:“這是什么樂器演奏的音樂,給你怎樣的感受?”引導學生進入民族音樂世界。

  2. 新授(15分鐘)

  介紹蒙古族音樂,播放《鴻雁》,分析其悠揚的旋律、舒緩的.節奏,講解蒙古族人民的游牧生活與音樂創作的關聯。

  展示傣族音樂圖片,播放葫蘆絲演奏的《月光下的鳳尾竹》,感受其輕柔婉轉的旋律,介紹傣族的風土人情對音樂風格的影響。

  呈現維吾爾族音樂,播放《阿拉木汗》,體會其活潑歡快的節奏,講解維吾爾族熱情開朗的性格與音樂特點的聯系。

  3. 互動體驗(10分鐘)

  發放簡單樂器,如木魚、沙錘等,讓學生跟隨民族音樂節奏敲擊,感受節奏特點。

  分組討論各民族音樂風格差異及形成原因。

  4. 拓展欣賞(10分鐘)

  播放不同民族音樂改編的流行歌曲,如鳳凰傳奇的部分作品,對比原民族音樂與改編后的異同。

  5. 課堂總結(5分鐘)

  回顧本節課欣賞的民族音樂,強調民族音樂的價值,鼓勵學生課后繼續探索民族音樂。

  五、教學延伸

  組織學生參加學校的民族音樂社團活動。

  《獨特的民族風》教學設計 5

  一、教學目標

  1. 賞析至少兩篇不同民族的文學作品,理解其主題與情感。

  2. 體會民族文學獨特的語言風格與文化意象。

  3. 提升學生文學鑒賞能力,增強文化包容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1. 重點:把握民族文學作品的內涵,分析其藝術特色。

  2. 難點:理解民族文化背景對文學創作的深刻影響。

  三、教學方法

  講授法、閱讀法、討論法、比較分析法。

  四、教學過程

  1. 導入(5分鐘)

  展示藏族史詩《格薩爾王傳》的圖片,講述格薩爾王的傳奇故事片段,提問學生:“你還知道哪些民族的英雄故事?”引出民族文學話題。

  2. 新授(15分鐘)

  講解蒙古族民歌《敕勒歌》,分析其描繪的.草原風光、體現的民族生活,體會簡潔質樸的語言風格。

  閱讀傣族民間故事《召樹屯與喃木諾娜》,探討故事中的愛情主題、傣族文化元素,如孔雀象征意義。

  3. 對比分析(10分鐘)

  將《敕勒歌》與《召樹屯與喃木諾娜》從內容、語言、文化內涵等方面對比,分組討論差異及原因。

  引導學生理解不同民族文學受地理環境、生活方式影響而各具特色。

  4. 拓展閱讀(10分鐘)

  發放彝族、壯族等民族文學作品片段,學生自主閱讀,交流感受。

  5. 課堂總結(5分鐘)

  總結民族文學的價值,鼓勵學生閱讀更多民族文學作品,感受多元文化魅力。

  五、教學延伸

  布置學生收集家鄉少數民族文學作品,制作手抄報。

  《獨特的民族風》教學設計 6

  一、教學目標

  1. 了解至少兩種民族飾品的制作工藝與文化寓意。

  2. 運用手工技巧,制作一件具有民族風格的飾品,提高動手能力。

  3. 培養學生耐心、細心品質,傳承民族文化。

  二、教學重難點

  1. 重點:掌握民族飾品制作方法,如編織、串珠等技巧。

  2. 難點:在飾品制作中融入民族文化元素,體現獨特風格。

  三、教學方法

  示范法、實踐法、講授法、討論法。

  四、教學過程

  1. 導入(5分鐘)

  展示苗族銀飾、藏族哈達等民族飾品圖片,提問學生:“這些飾品漂亮嗎,它們有什么特別含義?”激發學生制作興趣。

  2. 新授(10分鐘)

  介紹苗族銀飾制作工藝,如鍛造、鏨刻等,講解銀飾上的蝴蝶紋、龍紋等圖案寓意吉祥幸福。

  展示藏族佛珠制作過程,講解佛珠材質、顆數的文化意義。

  3. 示范制作(10分鐘)

  教師示范制作一條簡單的`藏族風格佛珠。選擇菩提子等材料,用繩子依次串起,講解串珠技巧與打結方法,強調制作時的注意事項。

  4. 學生實踐(15分鐘)

  學生選擇一種民族飾品進行制作,可制作苗族風格的串珠手鏈、蒙古族風格的皮繩掛件等。教師巡視指導,幫助解決制作問題。

  5. 作品展示與評價(5分鐘)

  學生展示作品,介紹制作思路與融入的民族元素。其他學生評價,教師總結,肯定創意與努力,提出改進建議。

  五、教學延伸

  舉辦民族飾品展覽,展示學生作品。

  《獨特的民族風》教學設計 7

  一、教學目標

  1. 通過調研,深入了解一個民族的文化習俗,包括服飾、飲食、節日等方面。

  2. 培養學生調查研究、信息收集與整理能力。

  3. 增強學生對民族文化的.尊重與保護意識,促進文化交流。

  二、教學重難點

  1. 重點:掌握調研方法,全面收集民族文化信息。

  2. 難點:分析整理調研資料,總結民族文化特色,形成有價值的調研報告。

  三、教學方法

  實踐法、指導法、小組合作法、匯報法。

  四、教學過程

  1. 導入(5分鐘)

  展示不同民族特色建筑圖片,提問學生:“想不想深入了解這些民族背后的文化?”引出民族文化調研主題。

  2. 方法指導(10分鐘)

  講解調研方法,如問卷調查設計、訪談提綱撰寫、實地觀察要點。

  強調尊重民族習俗,注意調研禮儀。

  3. 分組與選題(5分鐘)

  學生分組,每組選擇一個民族進行調研,如滿族、朝鮮族等。確定調研方向,如民族服飾傳承現狀、傳統節日慶祝方式等。

  4. 調研實施(15分鐘)

  課余時間,學生根據計劃開展調研,通過網絡搜索、實地走訪民族聚居地、采訪民族老人等方式收集資料。教師隨時指導,解決遇到的問題。

  5. 成果匯報(5分鐘)

  課堂上,每組制作PPT,匯報調研成果。介紹民族文化特色、調研發現的問題及建議。其他小組提問交流,教師點評總結。

  五、教學延伸

  將學生調研報告整理成冊,在校內分享,或提交給相關文化部門參考。

【《獨特的民族風》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風教學設計08-29

風娃娃教學設計10-26

《風娃娃》教學設計06-12

《我們的民族小學》教學設計08-21

我們的民族小學教學設計03-25

風的形成教學設計07-04

【熱】《風娃娃》教學設計04-07

語文《我們的民族小學》教學設計10-31

語文《風娃娃》教學設計優秀06-14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国产免费观看 | 色五月五月丁香综合久久 | 日本丰满的少妇中文字幕 | 香蕉啪视频在线是看 | 天天在线欧美精品免费看 | 亚洲第一视频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