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蟬和狐貍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那么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蟬和狐貍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蟬和狐貍教學設計1
課時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習寓言《蟬和狐貍》
3、感受故事主人公的形象,感悟寓意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前面的兩個小寓言,它們分別告訴我們什么道理呢?請同學來回憶一下。
2、嗯,同學們說得非常棒,復習工作做得非常細致。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下面一個小故事。在學習新課之前,老師想問問同學們,還記得我們以前學得《狐貍和烏鴉》的故事嗎?請一位同學來講講這個故事。
3、《狐貍和烏鴉》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呀?(愛聽奉承話的人容易上當受騙。)
4、我們都知道狐貍是十分狡猾的,今天,我們的大忽悠狐貍又使出了它的老辦法——說奉承話來欺騙別人,那這次有沒有上當呢?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讓我們走入第三個小故事——蟬和狐貍。(板書:蟬和狐貍)
二、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思考:主人公是誰?講課什么故事?(狐貍用騙烏鴉的方法騙蟬,但是蟬沒有上當。)
2、弄清情節:設置騙局——巧妙設計——揭示緣由
三、精析課文
1、分析狐貍形象,找出相關語句讀一讀。用精辟的四字詞語形容狐貍A(貪婪狡詐)的狐貍
(1)設下圈套
“圈套”指什么?使人上當受騙的計策,陰謀詭計,壞主意,本文指將蟬從大樹上騙下來,然后吃掉。
(2)它怎樣騙蟬的?找出狐貍騙術高明的詞語,想象一下狐貍贊美蟬時神態是怎樣的?
a“您”——尊重蟬。
“多么美妙”、“真是天才歌唱家”——能用上的好詞都用上了。
b想象神態(滿臉堆笑、虛情假意)
c試著練一練,男女生比賽讀,看誰能讀出狐貍的狡猾勁。
(3)每當炎炎夏日,我們都聽過蟬的叫聲,同學們,你們覺得蟬的聲音如何啊?(難聽,叫人覺得煩躁)
(4)那狐貍真的是在贊嘆蟬聲嗎?哪些詞一針見血的`說出了“不是”?(故意贊嘆)那它的目的何在?(吃蟬)
(5)學到這里,面對這只貪婪狡猾的狐貍,同學們有沒有想到些成語或歇后語呢?(黃鼠狼給雞拜年——不安好心)(居心叵測、口蜜腹劍)
B(愚蠢兇狠)的狐貍
(1)樹葉扔了下去,狐貍以為是蟬,以為蟬上當了,就飛下來了,可以看出它的愚蠢。
(2)“猛撲”體會出什么了嗎?
a、迫不及待
b、撲——速度快
c、像餓極了的瘋狗
d、若真是蟬就真的成了每餐了
e、愚蠢——它以為是蟬,“猛撲”說明它的愚蠢,機關算盡,說了半天好話,只抓到一片樹葉。
2、分析蟬的形象:用精辟的四字詞語形容蟬
A(聰明機智)的蟬
(1)察覺——思維縝密
(2)“扔”——試探,警惕性高
(3)蟬說的話,以及“摻雜”、“懷有戒心”體會到蟬因為同伴的受害對狐貍早有警惕。
(4)除了這些,哪些地方也體現了蟬的機智?
——還體現在對待狐貍的態度上,面對用心險惡,要吃掉自己的狐貍,在生死一線之間,也不失溫文爾雅之態,“朋友”委婉巧妙,彬彬有禮,但外表下包藏著鋒芒。
B想象一下,如果這是一只虛榮心強,不能正確認識自己的,喜歡聽奉承話的蟬,可能會怎樣想,怎樣做?想:
①人家贊美我,我不下去,那多不給人家的面子啊!
②很少有人說我歌聲美妙,沒有人夸我是“天才的歌唱家”,今天難得狐貍夸我。
③狐貍說了那么多的好話,給它看看又何妨。做:昂起頭,挺起胸,慢慢往下爬。
C、這只蟬在扔樹葉之前,會想些什么?
①狐貍很狡猾,很多人被它騙過,老虎大王都被它耍過一次,我要小心。
②“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我不能被花言巧語所迷惑,成為被人恥笑的“烏鴉接班人”。
③萬一狐貍改邪歸正,不理它不是不禮貌嗎?
④我不妨“扔葉試路”,看看狐貍是不是真的贊美我的。
D、蟬看到狐貍迫不及待地兇神惡煞樣,又怎樣想?
①好險啊,幸虧我考慮周到。
②果然“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四、感知寓意
1、分角色朗讀課文(男生——狐貍,女生——蟬,老師——旁白)
2、在你聽過的故事或生活中有沒有一個人的錯誤或失敗給我們提供教訓的呢?(故事:拔苗助長、自相矛盾、濫竽充數、守株待兔)(生活實例:闖紅燈引發交通事故、迷信手機中獎等)3。你知道哪些相關的名言呢?
從錯誤中吸取教訓是教育極為重要的一部分。
——(英)羅素
善于吸取教訓會使人迅速成長起來。
五、總結:
有人說寓言是一個魔袋,袋子雖然很小,但卻能從里面取出很多東西來,就像機器貓的任意門,讓我們了解到許多做人的道理;也有人說寓言像一座橋梁,通過它,可以從復雜走向簡單,也可以從單純走向豐富。在寓言這座橋上走來走去,既可以看見五光十色的生活現象,也可以發現生活的意義。課后請同學們認真閱讀《伊索寓言》。
六、作業設計
1、選一兩個你喜歡的寓言故事,講給別人聽。
2、搜集你喜歡的寓言故事讀一讀。
七、板書設計
蟬和狐貍
設置騙局
巧作試探
扔葉試路
猛撲中計
蟬和狐貍教學設計2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蟬和狐貍》,緊扣人物語言、動作、神態,感悟人物形象,并能結合生活中的例子體會寓意,從中獲得啟示和教益。
2、通過閱讀《我讀書,我快樂》學習讀整本書的方法,讀《伊索寓言集》,了解并總結伊索寓言的特點。
3、激發學生課外閱讀寓言故事的興趣,培養學生自主積累寓言故事并能摘抄重點內容的習慣,從中獲得更多的智慧。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1、緊扣人物語言、動作、神態,感悟人物形象,并能結合生活中的例子體會寓意,從中獲得啟示和教益。
2、激發學生課外閱讀寓言故事的興趣,培養學生自主積累寓言故事的習慣,從中獲得更多的智慧。
難點:指導學生運用學習方法,讀《伊索寓言集》。
三、前置學習活動
學生:
1、運用上節課的學習方法,自主預習《蟬和狐貍》,搜集有關伊索和《伊索寓言集》的資料。
2、默讀課文,讀懂課文內容。把自己的感受在課文上作批注。
教師:
1、教學課件。
2、根據學生的預習單查看預習情況,使教學更具針對性。
四、教學課時
1課時
五、教學過程
環節
一、認識——自主閱讀,整體把握
(一)知識回顧,引出學法。
1、上節課我們已經學習了《狐貍和葡萄》和《牧童和狼》兩篇伊索寓言故事,通過感悟人物形象,也明白了這兩則寓言告訴我們的道理,誰來說一說這兩則寓言告訴我們的道理?(有些人無能為力,做不成事,卻偏偏說時機還沒有成熟。一貫說謊的人即使說了真話,也沒有人會相信。)
2、下面請同學們運用這種方法,來學習《蟬和狐貍》。(齊讀課題)
環節
二、實踐——重點突破,語意兼得
(二)品讀語言,感悟形象,理解寓意
1、同學們還記得我們學過的《狐貍和烏鴉》的故事嗎?誰來給大家講一講。(指名)是啊,狐貍是一種非常會說謊的動物,這不,它又使出了同樣的手法來騙人了。這回,他成功了嗎?為什么沒有成功呢?出示自學指導1請同學們找出描寫狐貍和蟬動作、語言、神態的句子,看看這篇文章中的狐貍和蟬有什么特點?蟬到底為什么沒有受騙呢?并在旁邊寫一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1)學生自讀感悟。
(2)小組交流自學成果,形成共識。
(3)學生匯報。教師引導抓關鍵詞、句談體會,并相機指導朗讀。
集體交流蟬的機警和狐貍的狡猾。學生談到哪句,教師就指導學生把感受讀出來。
2、學會對比思考,通過具體語言材料加深對寓意的.理解。
討論交流:這樣的花言巧語,狐貍也曾對烏鴉說過,為什么《狐貍和烏鴉》里的烏鴉會受騙,而《蟬和狐貍》里的蟬卻沒有受騙?
(教師預設:“烏鴉”愛聽奉承話,不能正確認識自己,抵不住誘惑,失去戒心。而“蟬”善于觀察,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存有戒心,識破了狐貍花言巧語的險惡用心。)3。聯系實際,理解寓意。
生活中有沒有這樣的人呢?以后遇到這樣的人或事,我們應該怎么辦呢?
(師相機板書:善于觀察、保持清醒、存有戒心、警惕試探)
4、訓練學生口頭語言表達能力:假如烏鴉遇到了蟬,他們會說些什么呢?(預設:烏鴉老弟,你怎么會上狐貍的當呢?難怪人們都說菜鳥呢!哎喲,蟬老弟,我的肉都被狐貍騙走了,以后你遇到它可要注意呀)
5、有感情朗讀。
(1)同學們能夠抓住人物的語言、神態、動作的描寫,感悟人物形象,能不能通過讀來表現出他的語言、神態、動作呢?練讀后,指名讀。
(2)聯系生活實際,說說這篇寓言故事揭示了什么道理?讓我們通過朗讀再次感受蟬的聰明吧。(齊讀最后一句)
(3)你是一個聰明的人嗎?你覺得生活中我們要善于吸取哪些教訓?
生活實例:闖紅燈引發交通事故,考試不檢查丟分,迷信手機中獎,電視上猜字謎等。成語故事:拔苗助長、自相矛盾、守株待兔、濫竽充數6。你知道相關的名言嗎?交流。
PPT出示名言共勉。
(1)從錯誤中吸取教訓是教育極為重要的一部分。————(英)羅素
(2)善于吸取教訓會使人一個人迅速成長起來。
環節
三、總結——積累拓展,讀寫訓練
(三)總結深化學習方法
1、抓住人物的語言、神態、動作的描寫,感悟人物形象,這是讀一篇寓言故事的方法。那我們如何讀整本《伊索寓言集》呢?
2、請同學們閱讀課本67頁《我讀書,我快樂》的內容總結方法。
3、教師總結:
(1)查看《伊索寓言集》目錄。
(2)抓住語言、動作、神態描寫體會人物形象,聯系實際理解寓意。
(3)要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如果是自己的書,可以在書上圈圈畫畫,也可以在書上隨手記下自己的感想和體會。
(4)借來的書:在自己的讀書筆記上作記錄,也可自抽讀書卡片,抄寫點明故事寓言的語句。
(四)課后作業:閱讀《伊索寓言集》
1、伊索寓言版本較多,選擇合適自己的一本進行閱讀,要持之以恒,讀完整本書。
伊索寓言中反映的生活經驗非常豐富多彩。運用所學的閱讀《伊索寓言集》的方法認真閱讀《伊索寓言集》,并思考:
(1)你最喜歡其中的哪個寓言故事?
(2)這篇寓言展示了什么道理?
(3)文中的人物有什么特點?是通過哪些語言、動作或神態體現人物特點的?
六、板書設計
語言、動作、神態
蟬和狐貍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知道這則寓言故事的寓意,并能從中受到教益。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指名上臺背誦上節課學過的兩則伊索寓言《狐貍和葡萄》、《牧童和狼》。
2、《狐貍和烏鴉》的故事同學們還記得嗎?誰能講一講。(學生復述)
3、這則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呀?(學生回答,教師總結:愛聽奉承話的人容易上當受騙)
4、狐貍是十分狡猾的,今天,狡猾的狐貍又使出了它的老辦法——說奉承話來欺騙別人(蟬),不過這回蟬可沒有上當了,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板書課題:蟬和狐貍。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反復多讀幾遍。
2、指名朗讀課文,請大家思考: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狐貍設下圈套想吃蟬,被蟬識破了。)
三、精讀課文,分析形象
1、用最精辟、最簡練的四字詞語來填空:
(貪婪狡詐、愚蠢兇狠)的狐貍(聰明機智)的蟬
2、分析狐貍形象,找出相關語句讀一讀
一只蟬在大樹上唱歌,狐貍想吃蟬,便設下了一個圈套。他故意站在蟬的對面,贊嘆道:“您的歌聲多么美妙!您真是個天才的歌唱家!您能下來讓我見識一下您那動聽的歌喉嗎?”
A:(貪婪狡詐)的狐貍
(1)設下圈套(板書),文中“圈套”指的是什么?(本文指將蟬從大樹上騙下來,然后吃掉它。)
(2)它怎樣騙蟬的?找出句子讀,畫出騙術高明的詞語。
(3)在炎熱的夏天中,你們覺得蟬聲如何?(難聽,叫人覺得煩躁)看出狐貍虛偽的夸獎
(4)狐貍真的在贊嘆蟬聲嗎?哪個詞語一針見血的說出了“不”(故意贊嘆——板書)它真正目的何在?(騙蟬下來好吃掉它)
B:(愚蠢兇狠的)狐貍
“狐貍以為是蟬,就猛的撲了過去。”理解:
“猛撲”體會出什么了嗎?
a﹑迫不及待;
b﹑愚蠢——門縫里看人,以為蟬上當了,中了它的.圈套,明明是樹葉,它卻看不清楚,猛撲說明它是愚蠢的,機關算盡,說了半天好話,只抓到一片樹葉,可笑至極。
3、分析蟬的形象,找出相關語句讀一讀。(聰明機智)的蟬
(1)“蟬察覺其中有詐,就摘下一片樹葉扔下來”
a、扔樹葉之前,蟬想過什么?
①它狐貍很狡猾,很多人都被騙過,連虎大王都被它玩過一把,我該小心才是。
②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我可不能被花言巧語所迷惑,成為被人恥笑的“烏鴉接班人”。
b、想像一下,如果這是一只虛榮心強,不能正確認識自己,喜歡奉承話的蟬,結果會是怎樣?(往下爬,成為狐貍美餐。)
c、會觀察,會分析。(看到狐貍的糞便里摻雜著蟬的翅膀,就對它懷有戒心)這真是一只充滿智慧的蟬,它用自己的聰明,使狡猾貪婪的狐貍原形畢露,狼狽不堪。
四、形象對比,體悟寓意:
1、分角色讀課文,帶著感情去讀。
2、齊讀課文寓意句子,板書寓意。善于吸取教訓會使人一個人迅速成長起來。
五、板書:
(聰明機智)的蟬和(貪婪狡詐)的狐貍(愚蠢兇狠)
察覺有詐、設下圈套、懷有戒心、故意贊嘆、扔葉試路、猛撲中計
聰明的人總能從別人的災難中吸取教訓!
六、作業:背誦、復述這則寓言。
【蟬和狐貍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蟬和狐貍09-22
狐貍和蟬(前)06-30
狐貍和蟬(前)06-30
《狐貍和烏鴉》教學設計05-26
《狐貍和烏鴉》教學設計優秀08-17
《狐貍和烏鴉》教學設計15篇05-26
《狐貍和烏鴉》教學設計(15篇)05-26
《蟬》教學設計優秀03-23
《狐貍和烏鴉》教學設計優秀【通用4篇】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