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索溪峪的野》教學設計優秀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一份好的教學設計是什么樣子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索溪峪的野》教學設計優秀,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索溪峪的野》教學設計優秀1
一、教學目標
1、認識“賦、淑、撅、叟、滌”等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感受索溪峪的美,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贊美。
2、理解課文內容,感受索溪峪的美,領悟作者抓住景物特點先概括表述再具體描寫的方法。
3、體會作者的情感,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贊美。
二、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欣賞導入。
1、同學們,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歷史悠久,有許多著名的旅游勝地。你去過張家界嗎?又知道那里有個舉世聞名的索溪峪嗎?(出示課件,欣賞張家界索溪峪的迷人風光,了解索溪峪。)
2、揭示課題:索溪峪的“野”
[設計意圖:借助課件欣賞索溪峪的風光圖片,激發學生主動參與課文學習的熱情。]
(二)初讀課文,質疑解疑。
1、默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順句子。
2、抓題眼,引入研讀。獨立思考,再小組討論:“野”在本課是什么意思?(純天然的野性美)課文通過哪幾方面的描述來寫出索溪峪的“野”?(山是野的、水是野的、山上的野物當然更是“野”性十足、連游人也漸漸變得“野”起來。)
討論后匯報,師隨機板書。
[設計意圖:整體感知內容,讀通課文,自學生字,課件出示討論問題。使學生情緒變得活潑輕松,營造課堂氛圍,學生與作者、作品產生共鳴。]
(三)合作研讀,感受索溪峪的“野”
1、分組研讀,交流討論:選擇最感興趣的一個方面,體會作者是怎樣描繪索溪峪的山、水、野物和游人的“野”的?(帶著問題讀課文,畫出重點語句,認真想一想,并批注體會,與小組成員交流)
2、全班交流學習效果。
(1)賞析“山是野的。”(邊講邊出示課件)
a、齊讀這一段,思考: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具體描述“山是野的”這個特點的`?課文運用了怎樣的寫作手法?(是一種驚險的美。是一種磅礴的美。是一種隨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先概括特點再具體描寫。)
b、賞析句子:“幾十丈高的斷壁懸崖拔地而起,半邊懸空的巨石在山風中搖搖晃晃,使人望而生畏。什么‘一線天’,什么‘百丈峽’,聽著名字就讓人膽顫。”
你從哪些詞語當中感受到了一種驚險的美?(板書:拔地而起、搖搖晃晃、望而生畏、膽顫)
c、還有哪些地方讓你感受到一種驚險的美?(一線天、百丈峽,它們的名字聽著也讓人覺得害怕。)
d、以索溪峪的山與桂林的山、黃山、泰山、廬山作比較。有感情朗讀,讀出你的驚訝,讀出你的贊嘆,并談談自己的收獲。
(2)賞析“水是野的。”(出示課件親眼目睹索溪峪的水“野”)
a、讓我們跟著攝像師的鏡頭,來領略索溪峪水的野吧!
b、賞析句子“索溪峪像一個從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會兒繞著山奔跑,一會兒撅著屁股,賭著氣又自個兒鬧去了。”
“蹦跳而出的野孩子”給人活潑、靈動之感,把索溪峪想象成“野孩子”,十分傳神地寫出了索溪峪的“野”。它或“奔跑”,或“撅著屁股,賭著氣又自個鬧”,十分調皮、可愛。也從側面表達出了行走在曲折起伏的索溪邊的游人們輕松愉快的心情。
這一段中,作者還有哪些奇特的想象?(索溪峪是一個野孩子,山路是它的哥哥,樹木是它的大叔,石頭是它的弟弟。)
c、賽讀,讀出索溪的趣。
(3)賞析“山上的野物是‘野’的。”和“游人也‘野’了起來。”
a、快速朗讀,想想“野”加引號的含義。
b、賞析句子“人們,在這山水中返樸歸真了。”“返樸歸真”是什么意思?(“返樸歸真”的意思是去掉外在的裝飾,恢復原來的質樸狀態。)課文中怎樣寫猴子與游人的“返樸歸真”?
(4)仔細觀察文章各段的寫法,說說作者在謀篇布局上采用了怎樣的描寫方法。(先概括特點,再具體描寫。)
[設計意圖:鼓勵學生合作學習,培養學生口語表達能力,鼓勵多說,盡量發表自己見解。不失時機的出示課件中的圖片與重點語句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感受索溪峪的景物特點。讀中體會文章的寫作方法。]
(四)回歸整體,拓展延伸
1、索溪峪的自然美景在作者的描述中展現在我們的面前,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呢?你有哪些收獲?(對大自然的贊美,對人與人之間質樸真誠情感的向往。)
師激情:不同的人對同樣的風景,會有不同的感受。作者身處美麗的索溪峪,感受到的是一個字──“野”:這里的山野、水野,這里的野物“野”性十足,連來這里游覽觀景的游人也返樸歸真,漸漸變得“野”起來。作者描繪了張家界索溪峪獨特的美,在寫景中表達了自己暢游其中的愉快的心情。
2、回放索溪峪的美景圖,再次感受它的神奇。
[設計意圖:通過總結歸納,使學生最后對課文有一個整體的感受,再次體會“野”的特點。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與作者產生共鳴。]
(五)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選擇一段優美的樂曲練習配樂朗讀。
2、把你認為最美的一段抄寫在《鑒賞習作本》上,并寫下讀后感,嘗試運用先概括再總結的寫作方法。
[設計意圖:理解課文的基礎上,伴隨優美的音樂入境的讀。通過練筆,學以致用。]
合作研讀,感受索溪峪的“野”回歸整體,拓展延伸
《索溪峪的野》教學設計優秀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約分和最簡分數的意義,理解和掌握約分的方法。
2.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和歸納等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約分的方法。
教學難點
很快看出分子、分母的公約數,并能準確地判斷約分的結果是不是最簡分數。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復習鞏固,激發興趣。
1.指出下面每組數中的公約數(1除外)。
42和50、15和5、
8和21、18和12
2、孩子們對孫悟空這一神話人物充滿好奇,以和悟空比本領談話導入,引發大家的學習興趣,緊接著回顧求公約數和分數的基本性質,明確又簡單,為理解最簡分數和掌握約分的方法作好準備。用一句簡短而富有神秘挑戰性的話語“大家都知道孫悟空有72變,特神奇,你們想不想也學一招?好,這節課我們就來創造第73變,變分數!”來激發學生學習新知識的激情。
二、理解最簡分數及約分的意義。
1.嘗試“變”分數。
例1:把化簡。
活動要求:
(1)這個分數要和大小相等。
(2)這個分數的分子、分母要比的分子、分母小。
(3)要求學生變出一個和大小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較小的分數。把變出的分數寫在自己的作業紙上,能變幾個就變幾個。
2.了解約分的概念。
(1)觀察所變出的分數與有什么關系?
(2)像這樣,把一個分數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較小的分數,叫做約分。舉例:把化成就是約分。
與四人小組內的同學說一說變的分數是怎樣得來的。
觀察后發現分數大小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原來分數的分子、分母小。
3.認識最簡分數。
(1)觀察的分子、分母能否再變小了?為什么?
(2)像這樣分子、分母是互質數的分數,叫做最簡分數。
(3)找出最簡分數練習。
舉例說出幾個最簡分數。強化最簡分數的概念。
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總結方法。
1.你能根據我們化簡的過程找到約分的方法嗎?
打開書P62,看看書上是如何說的?
2.自主探索約分的形式。把一個分數進行約分?
教師板書約分時一般采用的兩種形式。
A、逐次約分法。
B、一次約分法。
如果能很快看出18和42的最大公約數,也可直接用6去除,一次約分得。
3.小結:我們既可以用它們分子、分母的公約數去除,一步一步來約分;也可以用最大公約數去除,直接約分。
有恰當的'學生自學引導:在自學的過程中,學生們從書本上形成知識表象,對自學部分,及時進行反饋,并予以指導,特別在學習約分的兩種形式時,教師的一步步板書,清晰明了,讓學生在頭腦中形成每一步的過程,形成的影象。
四、鞏固練習。
1.說出分母是4的所有最簡真分數。寫出分母是9的所有最簡真分數。
2.先判斷哪些分數是最簡分數,把不是最簡分數的分數進行約分。
3.用最簡分數表示出小明每一項內容占一天總時間的幾分之幾?
上學8小時
睡眠10小時
勞動1小時
做家庭作業2小時(含課外閱讀時間)
餐飲休閑3小時
4.每人從信封袋中挑選一個自己最喜歡的分數卡片。
(1)最簡分數上臺。和最簡分數相同的分數起立。
(2)從剩下的同學中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幫最后兩名同學找最簡分數作朋友。
判斷并說明理由。
五、總結提升
現在我們來回顧一下,今天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了解了什么是約分、最簡分數、怎樣約分……
【《索溪峪的野》教學設計優秀】相關文章:
索溪峪的野教學設計11-22
《索溪峪的野》教學設計04-13
《索溪峪的“野”》教學設計04-20
語文上冊《索溪峪的“野”》教學設計04-15
小學語文《索溪峪的“野”》教學反思09-11
六年級語文《索溪峪的野》教學設計09-15
六年級語文《索溪峪的野》教學設計(精選)11-14
六年級語文《索溪峪的“野”》教學設計04-02
《索溪峪的野》閱讀理解08-21
索溪峪的野課文原文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