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司馬光》教學設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設計并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那么問題來了,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司馬光》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司馬光》教學設計1
一、教學目標
1、認識“司、假”等12個生字,會寫“別、到”等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二、重點和難點
1、認識并書寫生字。
2、通過朗讀感悟司馬光勇敢、機智的品。
3、能從課文插圖中學習仔細觀察人物的表情、動作、神態。
三、教具
多媒體課件、小黑板、生字卡片、錄音機(帶)
四、課時: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內容:認識生字、感悟課文
二、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了解人物。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學生自由、輕聲地讀課文,遇到生字多讀幾遍。
2、小黑板出示帶有生字的詞語。(學生自由讀,抽讀檢查)。
3、出示生字卡片,認讀生字。(指名讀、齊讀、開火車讀)。
(三)、細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指導朗讀。
1、聽錄音機,數數全文共有多少個自然段。
2、看第一張幻燈片,說說水缸在假山的什么位置?
3、學生自讀課文,思考:正當們玩得高興時,發生了什么事情呢?“不小心”是什么意思?
①展開想象:這個小朋友掉進水缸里,小伙伴們什么心情呢?
②看第二張幻燈片有一個小朋友掉進水缸里,體會小伙伴著急的心情。
③用急切的語氣練習朗讀。
過渡:在這危險的情況下,司馬光是怎樣做的?請默讀第四自然段。
3、學習課文第四自然段。
①思考小朋友們為什么這么驚慌?
②在這萬分緊急的情況下,一個小朋友去叫大人,大人來了能不能救出小孩呢?他的方法好嗎?小組討論。
③練習朗讀、讀出驚慌、害怕的語氣。
4、學習第五自然段
①學生自由讀,思考:司馬光是怎么做的呢?他的表現與其他人有什么不同?看第三張幻燈片。
②全班試著做做司馬光砸缸的'動作。
③小組討論:司馬光的做法好在哪?他是個什么樣的孩子?
5、學習第四張幻燈片,并指導朗讀。
(四)發散思維訓練。
還有別的辦法救出落水的小孩嗎?
(五)總結全文
(六)布置作業:背誦課文,并把這個故事講給家里人聽。
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司馬光》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8個生字和8個詞語,認識6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教育學生遇事要像司馬光一樣沉著機智。
教學重點
1、朗讀課文。
2、指導識字、寫字。
3、通過朗讀第四、五段理解司馬光遇事時與別的小朋友反應不同,說明他是個愛動腦筋機智聰明的孩子。
課前準備
1.(師備)多媒體課件。
2.(生備)搜集有關司馬光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談話揭題
這堂課我們要來認識一位古代的小朋友,他是誰呢?(板書:司馬光)請學生讀準"司"。告訴學生"司"是"司機"的"司",在這里與"馬"組成復姓。再請學生讀準"光"的音。提示"光"的音。與生一起空寫"光"。學生完整地讀課題。
二、過渡激趣,整體感知
1、司馬光做了什么了不起的事情,能寫在課本里讓我們大家學習呢?
2、看課件(動畫),注意聽、注意觀察。
3、再聽讀,自己可小聲跟讀。特別要注意看清課文標點,聽好停頓的地方。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課文的長句子。
(學生自由、輕聲地朗讀課文,)
4、指名分段朗讀課文,其他同學留心聽,聽后互相評議。
5、(課年展示生字)開火車讀生字,讀詞語。
三、突出重點,教學課文
1、司馬光生活的年代離我們現在很遠很遠了,課文第一段用了一個什么詞表示?學習古時候"讀準"時"。
2、有一回,司馬光和幾個小朋友在花園里玩,突然,發生了一件很危險的事,司馬光是怎么做的呢?結果怎樣呢?請同學們自己學習二到六段。要求:仔細讀課文,畫出講司馬光表現的詞句,想象一下當時的.情景,再通過朗讀表達出來。
3、交流討論。
(1)發生了什么危險的事?誰來讀二、三兩段課文?其他人注意聽有沒有讀出危險的感覺。
(2)別的小朋友年看到小伙伴掉進小缸,他們怎么樣了?先指名回答,再讀有關句子。然后引導學生學習生字"都、慌、嚇、哭、喊",啟發學生自己分析"嚇、哭、都"的字形。(看課件,齊讀第四段)
(3)司馬光的表現與別的孩子有什么不同?指名(看課件)讀第五段。其他同學注意聽他有沒有強調出司馬光與別的孩子不同的地方。評議,練習朗讀。
(4)結果怎樣?
這里采用師生對讀方式怎樣?朗讀最后一段。
四、練習(課件出示)
1、完成課后練習2。
2、完成課后練習3。
先讀讀"塊、快",引導學生發現它們讀音相同,右邊字形相同,左邊偏旁不同。了解"塊"常指"土塊、石塊",所以有"土"旁;"快"一般指速度高,走路、做事等用的時間短,也有"快要、將要"的意思。然后讓學生試著自己填空,然后集體訂正。
3、補充練習。
學生可能想出以下辦法:
①把小朋友拽出來;
②在缸里,拉他出來;
3/把缸推倒等。教師首先要肯定學生們愛動腦筋,然后將方法進行比較:
大家想的辦法基本是讓人離開水,但在當時情況下,缸太大,太重,喊人又來不及,司馬光能及時想到用大石頭砸破缸,使水流出,讓水離開人。這個方法巧妙而實用,這與他遇事愛動腦筋是分不開的。
【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司馬光》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一年級下冊語文《司馬光》教學設計03-30
一年級下冊語文《司馬光》教學設計5篇03-30
一年級下冊語文《司馬光》教學設計(5篇)03-30
小學語文一年級《司馬光》教學設計04-03
一年級語文《司馬光》教學設計04-04
一年級語文上冊《司馬光》教學設計04-04
人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司馬光》教學設計范文一等獎12-12
人教版一年級語文下冊《司馬光》教學反思06-09
小學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設計05-04
一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