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我想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是連接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橋梁,對于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具有溝通作用。優秀的教學設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我想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我想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交流感受到的父母之愛及對父母之愛的回報,注意用具體事例表達真情實感。
2.寫父母對自己的愛要表達真情實感,語句通順。
教學重難點:能選擇一件典型的事例,通過細節描寫,表達出真情實感。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指導習作,真情訴說; 第二課時:引導交流,賞析修改。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激起情感
1播放課件(當你還小的時候,他們??) 2他們指誰,從這組漫畫你想到了什么?
3生命中,爸爸、媽媽是我們最親的人,他們教會了我什么?請按這樣的句式說一說:爸爸、媽媽,您教會我-------(板書:您)
4生活中,爸爸媽媽是我們最真的人,看見這字眼,你的腦海中想起了贊美的“爸爸媽媽” 哪首詩,哪曲歌,哪段文字?
5生說
6母親的濃濃深情都含在那一針一線中,讓我們誦讀《游子吟》
7母愛就像一條彩色的長河,永遠流淌。部分女聲誦讀《母愛如水》 8父愛是一座大山,堅韌挺拔。部分男聲誦讀《父愛如山》
9世界上最偉大的愛,莫過于父愛與母愛,面對著爸爸媽媽,你一定有話說。可是,有些話說不出口,或者不方便說,怎么辦呢?可以寫下來。(師板書:心里話)
二、心事誰能解
1小調查:平時與父母交流的同學有多少?
2老師列舉生活中事例:深入體會與父母溝通的重要性。
三、回憶生活,體驗真情 1課件出示導語:
爸爸媽媽,那天我真的很傷心。?? 2學生讀導語
3選擇自己想說的一句話寫下來。
3選擇具體事例說清楚(板書:說事例,要具體)
剛剛說了一句話,如果就這句話讓爸爸媽媽看到了,爸爸媽媽明白你為什么傷心,為什么感到有趣嗎?所以,交流應該要把具體事例說清楚。
四、明確要求,疏導傾吐 1出示習作要求
2四人小組說自己想說的心里話話
3學生匯報(引導學生說事例,講具體)
五、寫法指導,懂得表達
。ㄒ唬┳ゼ毠,打動人
1教師設置情境,出示例文
2文章什么地方打動了你?(板書:抓細節,打動人)
。ǘ⿲懻媸,露真情
1對比品讀,明確寫真事,露真情
每次放學回家,媽媽都很煩。(生讀)
2老師再加一句子,請一個同學讀,想想加這句話跟沒加這幾句話有沒有區別?區別在哪里?
3師:你真是小小文學評論家。把感受寫進作文敘述中(板書:寫真事,露真情)
4片段練習,請同學們在后面補上你的感受,補上你的看法。
一個很熱很熱的夜晚,我從夢中醒來,媽媽正在給我扇扇子,汗水濕透了她的衣衫,啊,媽媽的愛是清涼的風;一個很涼很涼的雨天,媽媽到學校接我,一把雨傘遮在我的頭頂,雨水打在媽媽身上。啊;有一回我病了,媽媽抱著我去醫院,摸著我很燙很燙的額頭,她著急地哭了。啊, 。我在媽媽的愛里一天天長大。
六、個性習作,彰顯自我
七板書設計
說事例 要具體 您
抓細節 打動人
心寫真事 露真情里話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引導交流,賞析修改。 教學過程:
一、談話交流
1.大家都看到了自己的習作了嗎?發現了什么?
2.你們知道老師在你們習作稿上標注的.這些符號各代表什么意思嗎?
3.小結:對,符號也是一種語言。今天我們就要學會用這些符號來修改自己的習作,讓你習作中的語
二、提出目標,明確任務
1.回顧習作要求:我們先回憶一下,老師在布置習作時,給大家提出了哪些要求?
2.揭示、板書課題:很好,大家都記得這些要求。在你們的習作中,同學們都把自己想對父母說的事情寫了下來,而且寫出了自己的感受。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真改一改自己的習作,讓自己的習作內容更具體,語句更通順。
三、分享語段,感悟寫法
1.同桌分享精彩語段:很多同學的作文里都出現了波浪線。趕快把你們寫的精彩句子讀給你的小伙伴們聽吧!讓他們也能分享你的快樂!
2.全班交流精彩語段:優秀的習作是全班的財富,應該讓大家來共同分享,F在我們也一起來分享我們班的同學寫的精彩段落。
3.自由讀,評議:大家再小聲讀一讀這段話,然后告訴大家你喜歡哪些詞語或句子,再說說你為什么喜歡。這樣說就有理有據了。(學生自由匯報、評改,教師點撥)
4.小結:是呀,這位同學寫了一件事,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和感受到的結合在一起
寫,因而內容寫得很具體。希望大家學習她的這種表達方法。
四、讀中修改、掌握修改方法
1.過渡:老師這里還有兩處語段想讓大家來評一評、改一改。
2.出示一處有錯別字,且語意重復羅嗦的句子,引導學生修改:你覺得這段話寫得怎樣?你們嘗試著把這段話修改好。
3.出示一處寫得不具體的例子,引導學生修改:你能把這個內容說具體嗎?
五、修改習作、交流評議
1.師:下面請大家按照剛才的方法修改自己的習作,把你們觀察到的和感受到的內容寫準確、寫具體。
2.引導同伴互改互評:如果你在修改習作的過程中遇到了困難,可以向你組內的小伙伴請教。如果你已經修改完了,請把你修改后的內容讀給小伙伴聽,請他為你評一評。
3.交流匯報:誰愿意把自己修改后的內容和我們一同來分享?
4.引導再評:聽了自己同學修改后的習作,請你再來評一評,或者說一說你的感受。聽了同學的意見,你們自己還有什么話要說嗎?
六、回顧整體、體驗成功
1.暢談學習收獲:同學們,上節課老師指導大家怎樣完成習作,這節課我們又一起學習了怎樣修改自己的習作,分享了自己的習作成果。大家有什么收獲嗎?
2.學生交流,教師小結:是的,其實寫作文并不難,寫出好的作文也不是大家想象中的那樣遙不可及。只要你們平時認真觀察,注意積累,然后在學習中不斷修改、推敲,你的作文就會大有長進。
3.作業:將修改后的習作讀給家人聽,還可以大膽地投寄到你們平時喜歡閱讀的刊物上,讓更多的人都來分享你們的習作。
我想教學設計 篇2
一、激發情感,導入新課
小朋友們,我知道你們都喜歡看《大風車》中的“奇思妙想”的節目,其中,有一句最響亮的口號是什么呀?(指名說)讓我們一起喊(預備起):讓想像飛起來!聲音還挺響亮的,你們想不想也放飛自己的想像呀?這節課讓我們再次去感受冬冬那美好而又神奇的想象吧!
二、情景欣賞整體感知
。úシ耪n文錄音)
剛才,小朋友們看得非常入神,聽得也十分認真,誰來告訴我們冬冬有哪些神奇而有趣的想象呢?
1、學生交流感受。
你覺得冬冬的哪一個想象最神奇,最有趣呢?請小朋友們打開課本85頁,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兒歌。
2、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兒歌。
三、細讀詩歌體味情感
你覺得冬冬的哪一個想象最神奇、最有趣呢?(指名說出自己不同的感受。根據情況學法指導)
。ㄒ唬┲笇W習第三節
這么多小朋友都喜歡這一節,讀讀吧,希望通過你們的朗讀使其它的小朋友也喜歡上這一節。
1、指名讀文,學生評價。
師:讀得真好,文中“柔軟”是什么意思呢?誰來說一說?(柔和,不堅硬)
2、理解“柔軟”一詞。
誰來說一說這個“柔”字怎樣寫?(上面是一個矛字,下面是一個木字)
3、學生書寫“柔”字。
師:長了眼睛的風箏在藍天上自由地飛翔,它看到了什么呢?
4、學生自由說看到的景象。
師:冬冬的想象是這樣的神奇,我們也隨著冬冬一起飛上藍天,此時此刻,你看到了什么?(板書:飛上藍天)(我們看到了雄偉的萬里長城,看到了浩瀚的大海,望到了金色的稻田——)
5、學生想象在藍天上看到的情景。
師:小朋友們的想象跟冬冬一樣神奇、美妙,那課文中為什么說“藍天是我們的課堂”呢?
4、指名回答。(因為作者可以在天空中學習。因為作者可以在天空中認識世界。)
。ㄊ堑,飛上藍天,更加開闊了我們的視野,認識了世界。這是多么美好的一種感受啊!誰能讀出。
5、指名再讀這一節。
師:美麗的風箏載著我們美好的理想飛向藍天,我多想和你們一起走進神奇的藍天課堂。
6、小結學法。
請小朋友們回憶一下,我們是怎樣學習這一節的?請小朋友們按照這種方法自學其它三節,也可以重點學習你最感興趣的那一節。看我試范:先把自己最感興趣的內容多讀幾遍,找出能表現神奇、有趣的詞句,然后展開豐富的想像,讀了這一節你的腦海中出現了怎樣的畫面?最后通過朗讀把你的'感情表達出來。下面開始讀書吧!
(二)匯報第一節
過渡語:誰來匯報冬冬的第一個幻想?
學生讀文。
請小朋友們看這個“悠”字在寫時要注意什么呀?
學生寫“悠”。
。ㄓ仆,悠——此時,我們仿佛在干什么?)
(誰能把這種感受讀出來?)
2、指名學生讀文。
。ㄈ﹨R報第二小節
過渡語:多善多美的桃花呀!我真的被陶醉了!冬冬想變成桃花,去裝扮美麗的大自然,我也想變成花朵去點綴大自然呢!冬冬還有哪些愿望呢?誰來匯報冬冬的第二個幻想?(板書:變成柳樹)
指名讀。
。ā熬G色的篷帳”指的是什么呀?由綠色的篷帳你想到了什么?)濕軟的土地上,綠柳成蔭的美景。
2、學生想像。
。ㄕn件展示)孩子們,你們看,春雨過后,你會發現柳樹又有什么變化呢?(葉子更綠了,更繁茂了,在不知不覺中,柳樹一點點地長大了。)(指導朗讀“長啊,長—長成一座綠色的蓬帳”)
3、女生讀第二節
(四)學生匯報第四節
冬冬的想法可真多,(對照板書總結)他還有什么想法呢?誰來接著匯報第四節。
1、指名說冬冬的第四個幻想。
師:冬冬的幻想如此神奇,我也想來來讀讀兒歌了,小朋友們你們給我這個機會嗎?
2、學生聽老師范讀第四節兒歌。
師:你們覺得我讀的怎樣?誰想象老師這樣也來讀這節兒歌呢?
3、指名學生讀第四節兒歌。
師:這位小朋友讀得比老師還要好,我真得很佩服你們,那其他的小朋友也想不想來讀這節兒歌呢?好吧,我們來男女生合作讀這一節,好嗎?“變小草,變小花”女生讀,“綠得生輝,開得漂亮”男生讀,其他的語句男、女生一起讀,明白嗎?
4、男生合作讀第四節。
四、拓展訓練升華主題
小朋友們帶著美好的夢想飛向遠方時,千萬不要忘了喲,還要和爸爸媽媽商量商量,我們會和爸爸媽媽商量什么呢?請小朋友們在小組中說一說。(學生討論)
討論:飛向遙遠的地方要和爸爸媽媽商量什么?
交流討論的內容。
過渡語:是啊!小朋友們都長大了,想出去實現自己美好的理想,但是,不管去哪里,一定要先家人商量商量,記住了嗎?冬冬的想象真有趣,誰愿意美美的讀一讀這首兒歌?(找四位小朋友各讀一節,全班齊讀最后一句。)
3、美讀兒歌。
五、自由練筆續編詩歌
今天,我們一起分享了冬冬神奇而有趣的想象,你們的心中一定也有許多有趣的想像吧。那么你能不能仿照兒歌前三節的格式也來編寫一節兒歌呢?看誰寫得最好。(學生練筆)
六、課堂小結情感熏陶
孩子們,我們夢想是那樣的有趣、那樣的神奇、那樣的美好,為了實現美好的夢想,讓我們插上想象的翅膀,一起飛翔吧!
我想教學設計 篇3
一、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感受"我"是一個有遠大理想的小朋友。
2、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鼓勵孩子善于發現問題,善于提出問題。
二、教學重點:
1、通過讀,了解詞句的意思。
2、培養學生問題意識。
三、教學過程:
。ㄒ唬⿲耄
這節課我們學習第17課《我想弄明白》(板書)
。ǘ┬率
1、齊讀課題。
2、看到這個課題你想知道些什么
3、過渡:就讓我們帶著問題一起到文中看看吧。ㄟ@是一篇詩歌)
4、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想這首詩歌一共有幾小節
5、文中的"我"想弄明白什么呢請同學們再默讀一遍課文,邊讀邊用括號畫出來。(省略號省略的是什么)然后請你在同桌之間或小組內交流,告訴大家。
6、他想怎樣弄明白它們呢你從第幾小節的哪名看出來的(指導朗讀)
7、這樣做會把玩具都弄壞了,他家長能讓嗎從哪句看出來的(指導朗讀)
8、如果是你,你怎么辦文中的"我"的態席什么樣的從哪句看出來的(指導朗讀)
9、他為什么這樣做
10、過渡:我想有些同學在家里也拆過玩具吧!你有哪些想弄明白的問題(發散回答)
11、即然想要弄明白,那么做什么事都不能半途而廢,比如玩具拆壞了,裝不上就往那一扔。應該想盡各種辦法,把它們弄明白,如果你遇到困難解決不了,你怎么辦(發散回答)
12、文中的"我"也是一個非常有志氣的孩子,從哪句話可以看出來。(指導朗讀)
13、文章最后兩句說的是小作者的`遠大理想,你覺得他會實現嗎為什么(讀出堅定的語氣)
14、小結:看到文中的"我"都有這么遠大的理想,要造出什么你有什么理想嗎怎樣能實現呢老師也有堅定的信心想信你們能實現。
15、讓我們再來讀一遍這首詩歌來結束這節課。
我想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背誦這首詩,體會詩歌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會寫本課9個生字,識記8個生字,繼續滲透和運用學過的識字方法,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
3、培養學生大膽的幻想和想象能力,從而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教學重點、難點
1、識記生字,感情朗讀。
2、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能力。
3、體會詩歌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6、建議本課教學2課時
拓展習題
1、比一比,組成詞語。
搖()營()谷()汲()
遙()管()容()吸()
2、仿照第三段編寫一段詩歌,
教學準備:
字卡,課件(根據詩歌內容制作)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同學們,不知不覺,我們已經悄悄長大。隨著年齡增長,你們心中肯定有許多美好的愿望。誰想說一說自己美好的愿望是什么?(生自由發言)
師:同學們的愿望可真不少,我們的小朋友冬冬也有自己的愿望,并且希望大家和她一起分享。同學們愿意嗎?板書課題:我想
二、初讀詩歌、隨文識字
1、師:請同學們自己試著把這首詩讀兩遍,你愿意用什么方式讀都可以。(自己利用一切辦法解決不認識的字,如:查字典、問別人、查找字條等)
2、自由朗讀詩歌,自學不認識的字。(師巡視參與。表揚查字典的學生、小組合作識字的學生)
3、交流識字方法。
師:通過學習,你們認識了哪些字?能把你認識字的方法推薦給大家嗎?
生可能:“谷”就是“八”加“人”加“口”。
“丫”就是一棵樹上兩個杈。
“軟”由“車”加“欠”組成;“汲”是“吸”去掉“口”加三點水;“堂”是“尚”下面加“土”;鈴聲一響進課堂。
(師要適時鼓勵,表揚孩子的這些創新、發明,總結更好識字法)
三、品讀課文、體會情感
1、小組內互讀課文,說說冬冬都有哪些愿望?分別是什么?
2、交流詩歌內容,理解冬冬的愿望。
一小節:我想變做美麗的桃花,引來歡唱的布谷鳥。
二小節:我想變做扎根土地的柳樹,長成“綠色帳篷”。
三小節:我想變做長著眼睛的風箏,在藍天上學習。
并引導學生想象“都望到了什么”?為什么說藍天上是我的課堂呢?
四小節:我變做小花、小草,變做柳絮和蒲公英,飛到“遙遠的地方”。
發散思維:遙遠的地方會是哪里?飛到那里干什么?
五小節:組織學生小組討論:“飛到遙遠的地方,我要和爸爸媽媽商量什么?”
3、指導朗讀詩歌。
尤其是前四小節,每小節的倒數第二行,如“悠哇,悠哇”、“長啊,長啊”、“望啊,望啊”、“飛呀,飛呀”,要讀的悠遠、遐想。
4、默讀課文、想象畫面
。1)師:冬冬的愿望多么美妙。你能邊默讀邊想,在頭腦中形成一幅幅美好的畫面嗎?
(2)學生活動:邊讀邊想。
。3)指名說說都想到了什么?(如鳥語花香、藍天白云……)
師:看來同學們都讀懂了課文。讓我們帶著美好的愿望,再一起感受一下吧。(播放課件:與詩歌內容相應的情景)
5、美讀課文、練習背誦
(1)選好自己喜歡的小節,大聲地、美美地讀幾遍,并說說喜歡的原因。
。2)指名美讀,師生評價。
。3)練習背誦。
第二課時
一、指導難字、練習書寫。
師:這節課,先讓我們一起走進書法齋。
。1)指導難字。(出示要寫的.字)
師:哪位書法家愿意為我們指點幾個難字的寫法?
學生可能指出:“悠”別忘了中間的豎;“營”要與“管”區分開。
。2)練習書寫。
(3)組織評價。
二、思維發散、拓展延伸。
師:我們一起分享了冬冬的愿望。同學們是不是也有許多想法要說呀?那就展開你的想象,把你的想法告訴大家吧。
。1)小組內互相說一說。
。2)班內交流,師生互相評價。
師:同學們的想法也很新奇,如果寫下來,也會是一篇好的詩歌。你們能仿照課文第三小節把自己的想法編成詩歌嗎?
(3)學生練筆。
。4)交流點評。
三、布置作業。(下面三項作業你可以任選兩項來做)
1、把這首詩中你喜歡的詞語抄一抄。
2、把這首詩歌有感情的讀或者背給家長聽。
3、向你的爸爸媽媽說說你的愿望。
我想教學設計 篇5
教材分析:
《我想》是一首清新悠暢的小詩,全詩以"我想"為主線,以獨特的視角,親切的語言展現了春天的美好,道出了孩子們置身春天的遐想,勾勒出一個純真的精神世界與想象世界……字里行間充滿了童心,童趣。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過程與方法:
通過讀,想自悟,來拓展課文內容,增強對詩歌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課文,鼓勵學生大膽想象,能續寫課文,培養想象力。 2,在學生理解詩的內容的基礎上,體會表達的思想感情。
設計理念:
1,讀中感悟
朗讀是學生理解課文的重要手段之一,新課標提倡學生以讀為主,讀中理解,讀中感悟,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師對教材理解把握的深度,并不是學生理解課文的標準和尺度,教學時要始終堅持"淺化理解"的原則,要給學生的讀書體會留出余地。不需要教師作無意義的"深刻剖析",要重視學生讀的訓練,朗讀與理解相結合,體會到什么程度就讀出什么水平,讀出自己對文章的獨特體驗。
2,讀寫結合
讀的過程就是一種形象思維的過程,學生在入情入境的朗讀中,對故事的情趣有了更深的體驗,完成從語言到思維再到語言的完整的思維過程。
教學過程:
一、 復習導入
檢查學生對文中詞語的掌握情況
花苞 悠蕩 濕軟 汲取 篷帳 柔軟 明亮
營養 風箏 柳絮 遙遠 蒲公英 布谷鳥
大屏幕出示,學生領讀,開火車讀,搶讀
二、讀課文,感悟情感
1、自由讀課文,相信大家一定會把課文讀的更好,請你再來美美的讀一遍。
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用心去體會小女孩的愿望,注意讀出詩歌的'感覺。
(學生讀課文)
2誰、來說一說小女孩有哪些美好的愿望
(學生匯報,教師板書)
3、指名分段讀,討論:你覺得小女孩想的怎么樣
4、根據學生的發言引入以下教學。
分段學習兒歌。
第一小節。
(1)出示內容,指名讀,說自己的感受。
(2)討論,質疑,重點理解:悠蕩(動作演示),"悠出布谷鳥的聲聲歌唱"
(3)組內互讀,表演讀。
(4)指名讀,評議。重點指導朗讀"悠哇,悠——
悠出布谷鳥的聲聲歌唱。"
a、出示句子,指名讀。
b、 師范讀。注意"——"(破折號)的語氣。
c、 生練讀,齊讀。
d、 出示第二,三,四小節中相同的句式:
"長啊,長——長成一座綠色的篷帳。"
"望啊,望——藍天是我的課堂。"
"我會飛呀,飛——飛到遙遠的地方。"
5、自由學習第二,三,四小節。
過渡:課文的后幾個小節還向我們介紹了小姑娘的各種想法。請大家自己讀讀課文的二,三,四小節,喜歡哪一節就多讀幾遍,想想你讀懂了什么 有什么不懂的 和你周圍的小伙伴交流交流。
(1) 自由讀課文,交流。
(2) 全班討論,交流。
6、指名讀二,三,四小節,邊看圖畫教師邊引導讀。
7、請全班同學一起來朗讀,帶著最飽滿的熱情,伴隨著音樂,放飛小女孩的美好愿望。
三、開放練習,續編詩歌
1、同學們,這畫面美嗎 是呀!在無垠的宇宙中,在廣闊的大自然中,美好的東西實在太多太多了!你們想不想當一回小詩人,也來創作一首詩歌,表達你的美好愿望。
2、出示句式:
我 想 把 眼 睛
裝在_____________
看______________
瞧________________
___啊,_____——
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
3、指名創編。
我想教學設計 篇6
本課是一首富有兒童情趣,充滿幻想和想象的詩歌,謝了一個孩子一連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接在桃枝上,把腳丫連載劉樹根上,把眼睛裝在風箏上,把自己重在土地上。作者攜著一顆童心,在春天的陽光里盡情地想象。全文用結構基本相同的四小節描繪了四幅畫面,表現了美好的意境,表達了作者的愿望,最后兩句巧妙結尾,濃濃童趣躍然紙上。設計意圖:
童年是充滿純真和情趣的時光,也是令人留戀的時光。孩子從咿呀學語就聽著媽媽的故事長大,其中也不乏兒童詩。上學后,孩子也接觸到了很多的充滿神奇色彩、語言優美凝練的兒童詩。這些優美的詩作,帶給孩子們無限遐想的同時,也豐富了他們的的語言。特別是描寫兒童生活中童真童趣的詩,學生更是喜愛。教學中緊扣“想”為詩眼,抓住詩文的重點詞句,結合多媒體手段,創設優美的“境”,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通過反復地朗讀,理解詩的內容,并啟發學生用優美的詩意語言,抒發自己的情,達到充分地體會、理解、創設詩句的意境的目的,從而調動學生以豐富的想象,對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與創新能力都是非常有益的。
本課主要研究的問題是:如何結合詩歌的寫作特點,讓學生展開想象,進行語言創作,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學重、難點:
重點:多種形式朗讀,理解詩人的想象,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難點:大膽想象,仿照課文前三節再編一段。教學目標: 第一課時
1、會認2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重點指導“谷、柳、英、商”4個字的書寫。
2、理解“汲取、篷帳”“悠蕩”等詞語的意思。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第二課時
1.創設情境幫助學生展開聯想和想象,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表達的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2.能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首詩,整體感知詩歌的音韻美。
3.結合本詩的寫作特點,大膽想象,仿照詩歌的前三節再編寫一節。從而感受大自然的 美,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操。
第二課時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觀看美麗景色的畫面,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師:當同學們看到鳥語花香、綠樹成蔭、藍天白云這些美麗的景色時,肯定是浮想聯翩吧,那么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想象的世界。
3、板書課題。齊讀。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師:請同學們打開書本,翻到86頁,聽老師讀一讀這首優美的詩歌(配樂范讀),請大家認真聽,也可小聲跟讀。注意生字的讀音,說說你知道了什么?完成這個填空。出示填空:我想變成。(生聽完范讀后完成)預設: 生1:我想變成美麗的桃花。
生2:我想變成扎根土地的柳樹。生3:我想變成長著眼睛的.風箏。
生4:我想變成大自然的小花、小草、柳絮、蒲公英 過渡:小作者的想法可真有意思。接下來,老師來當導游,領著同學們進入作者的想象世界,開始一段神奇之旅,看看誰的收獲最大。三.快樂品讀,理解詩境,感悟詩情。
。ㄒ唬.品讀第一節詩: 1女生讀
我們的第一個景點是桃樹林,下面請女孩子帶著我們走進這片美麗的桃樹林,女孩子,準備。我想,起——師接讀:“聲聲歌唱”,好)
師評:多美的桃樹林啊,我仿佛看到了含苞欲放的花苞。(出示圖片)
2、“我”的手兒接在桃樹枝上,可以做什么呢?——可以帶著一串花苞,隨著風兒悠蕩。屏幕出示“帶著一串花苞,隨著風兒悠蕩”板書:手兒——接 3.誰知道“悠蕩”是什么意思?
評價:哦。像這樣,在空中來回地,慢悠悠地隨著風兒飄動。就叫做悠蕩。(“悠蕩”一詞紅字突顯)4.你看!輕柔的春風又把桃花吹得悠過來又蕩過去,你愿意帶著動作美美地把這句話讀一讀嗎? 5.讀完后,師趕緊接上“悠啊,悠——”板書:“悠”。
悠蕩的桃樹枝引來了誰呢?請同學們抬頭看屏幕,讀。屏幕出示。
6、悠的輕,悠的柔,才能引來布谷鳥,一起再讀讀這三個字。(悠啊,悠——)
7、,創設情景,配樂范讀第一節。
這下熱鬧啦,嬌嫩的桃花,清脆的布谷鳥鳴叫聲,組成了一副鳥語花香的美景圖,同學們,你們想身臨其境地去欣賞這片好景致么?——生:想。
配樂引言:好,那請你們閉上眼睛。想象你的眼前是一片桃樹,樹上掛滿了花苞,羞羞答答地互相簇擁著,仿佛是一群膽怯羞澀的小姑娘,是那么嬌嫩,那么水靈,布谷鳥正在枝頭上歡快地歌唱呢。師范讀第一節。(配樂)
8、同學們請睜開眼睛,(停頓2秒)說說剛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預設:生答:蝴蝶。(請你把話說完整)
追問:你看到了什么樣的蝴蝶。生——美麗的蝴蝶。再追問:你還看到了什么樣的什么?生—— 能把你看到的連起來說說么? 評價:你的想象力可真豐富!誰再來說說?你還看到了什么?
9、師總結:如此美麗的大自然真讓我們陶醉啊。同學們,把你的這些感受融入到你的朗讀中去吧。贊美這明媚的春天,贊美這充滿生機的大自然。誰想讀?
10、指導讀第一節,指名讀。(配樂)生A讀,誰來評一評,他讀得怎么樣? 生B評后,生B讀。
11、全班齊讀:
讀得太好了。全班同學像生B那樣,帶著你的感受一起來讀第一節。
12、加動作齊讀第一節。
讀的多好啊,老師也忍不住想和你們一起來讀讀,同學們,請起立,讓我們加上自己的動作,把這種愉快的心情告訴給所有人吧!
13、背第一節。
讀得真棒,咱們來試著背一背。我想——手指黑板。瞧,這幅美景圖都裝進你們的心里了呢。
(二).品讀第二節詩:
過渡:穿過鳥語花香的桃樹林,迎接我們的是第二個景點。
1.下面請男孩子帶著我們一起去瞧一瞧在這節詩歌中,小作者想干什么?(作者想把腳丫連在柳樹根上)板書:腳丫——連 2.引導理解“汲取”。
作者把腳丫連在柳樹根上,是想伸進——濕軟的土地,汲取——甜美的營養。誰知道“汲取”是什么意思?(生——吸取。)
評價:你真聰明,用找近義詞的方法理解“汲取”的意思。
3.我把腳丫接在柳樹根上,汲取甜美的營養,長啊,長——,后來長成什么了? 生:長出一座綠色的篷帳。——板書:長。
4、你們見過“篷帳”嗎?它是做什么用的?
帳篷的意思。撐在地上可以臨時居住的棚子,能夠遮風擋雨。5能遮風擋雨的篷帳,一定非!螅非!。6那像綠色篷帳一樣又高又大的柳樹會是什么樣的呢?
像篷帳一樣的柳樹它的枝葉一定非!、多,樹干一定非!獕选⒋。那我們可以用一個什么詞語來形容呢?生——茂密、茂盛、生機勃勃。
7.誰想當當這棵又高又大的柳樹?給我們讀讀第二節。(指名2-3人)評價:我覺得長啊,長——這幾個字,你讀的特別好。誰還想讀? 從你的朗讀聲中,我聽出了快快長大的愿望。
8還有想讀的么?想讀的同學都站起來吧,我們齊讀第二節。你們朗讀的本領一次次地在進步呢。(三.)品讀第三、四、五節詩:
過渡:小作者還有好多奇妙的想法,下面還有更多精彩的旅程等著我們呢!接下來請同學們自由讀第三、四節。
1.小作者的想象越來越神奇,他想把眼睛裝在風箏上。板書:眼睛——裝
2、作者想把眼睛裝在風箏上干什么呢? ——板書:望。
3、長了眼睛的風箏在藍天上自由地飛翔,它看到太陽,白云,它還會看到什么?展開翅膀想一想,說一說。
預設:生1:我望到了萬里長城;
生2:我望到了金色的稻田; 生3:我望到了海潮的大海; …………
師小結:你們的想像太美了,在藍天上我們看到了這么多,這么美的事難怪小作者說“藍天是我的課堂”。誰來美美地讀一讀這一節。
4.、師導言引趣:緊接著,小作者還有哪些奇妙的幻想呢?板書:自己——種 他想變成什么呢?
生——小作者想變小草、小花、柳絮和蒲公英。
5、在這些愿望中,小作者最大的愿望是——變成柳絮和蒲公英。
出示:成為柳絮和蒲公英是小作者最大的愿望。你能讀出強烈的愿望來嗎?
6、“柳絮和蒲公英”有什么共同點?(課件出示柳絮和蒲公英的圖片,認識、感受特點:輕,可以隨風飄搖。除了這些,柳絮和蒲公英還有一個共同特點,他們先要在媽媽的呵護下逐漸成長,等它們成熟后,就要離開媽媽的懷抱,隨風飄落到新的地方 安家落戶,開始新的生活了)
師:是啊,作者想象著自己就像柳絮和蒲公英一樣,飛啊飛,飛到了遙遠的地方,這遙遠的地方會是哪兒呢?我們飛到那兒去干什么呢?請你展開想像的翅膀,大膽地想一想,說一說。板書:飛到遙遠的地方
生1:可能是飛到南極,與企鵝對話; 生2:可能是飛到宇宙,去探索宇宙的奧秘。
師:孩子們,你們真了不起,雖然年紀小,但夢想卻如此遠大,老師為有你們這樣的學生感到驕傲,那就讓我們帶著自己美好的夢想,再來讀一讀這一節吧。R讀)
9、不過,飛到“遙遠的地方”還要注意什么?出示句子,指名讀一讀。板書:商量商量
10、商量些什么呢?誰來說說。從這里可以看出詩句中的我是個怎樣的孩子?(愛父母,不讓父母擔心。)你們也是這樣的孩子嗎?那就一起來讀一讀。四.配樂朗讀,體味情感。
1、這個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孩子,給我們帶來了一首多么清新可愛的詩歌呀,讓我們配上音樂美美地讀一讀,好好的回顧這段旅程。
2、師點撥(配樂)引讀:在那桃花盛開的春天,鳥語花香的日子里,我想……(生讀);在哪旭日和風,垂柳拂岸的季節里,我想……(生讀);在那春風吹拂,白云朵朵的藍天上,我想……(生讀);在哪綠草成茵,春意盎然的大地上,我想……(生讀);我是個向往自由的孩子,也是聽話的孩子……(生讀)。五.拓展延伸,仿寫詩歌。
1、師導:讀了這首有趣可愛的兒童詩后,同學們的思想大概已經像小鳥一樣,飛呀飛,飛進那奇異的想象世界了。那就讓我們也來模仿課文一、二、三節的寫法,也試著編一編。
只要找到竅門,你也可以當小詩人。作者的小竅門是什么?大家看看每一節詩,寫的是哪個季節的想象——春天
自己身體哪個部位的變化,——有什么變化呢?
我們來看看,小作者把自己的手兒接在桃樹枝上,腳丫連在柳樹根上、眼睛裝在風箏上,把自己種在土地上。
3.作者寫的多有意思啊,老師也忍不住,寫了一節。同學們來看看。我想把眼睛 安在小草葉上。觀察螞蟻搬家,欣賞蝴蝶跳舞,看啊——看 看不夠神奇的景象。
4.小詩人們,下面該你們露一手了。請你也仿照詩歌前三節的寫法,編一節。給同學們一點時間,先認真思考一下。5.指名匯報。
評價:你的思維真是敏捷。簡直是出口成章嘛!
比小作者寫的還要好,真能干。改成。是不是更好些呢。
沒關系,看來是思考的時間不夠,再想一想。
老師想看看你們每個人寫的詩歌,請把你想到的寫在寫話本上。課后完成。六.總結全文。
在同學們精彩的詩歌創作中,我們結束了 這段神奇之旅。但是同學們會發現,自己的想象大門已經悄悄地開啟了,在今后的學習中,老師希望你們能好好發揮自己無窮的想象力。好,下課!七.板書:
手兒—接—悠
我想
腳丫—連—長
眼睛—裝—望
自己—種—飛
遙遠的地方
商量商量
教學反思 在詩歌教學中體現“情” 人們常說“詩情畫意”,那么我們帶著孩子們在詩歌中徜徉時,是否讓他們感到“情”了呢?那如何去體會呢,所以這節課我著重研究了這個話題。
這是一首充滿了純真幻想的兒童詩,語言純凈優美,富于韻律美。全詩以:“我想”為主線,以獨特的視角,親切的語言展現了春天的美好,道出孩子們置身春天的遐想,勾勒出一個純真的精神世界與想象世界……字里行間充滿了童心、童趣。詩中的“我”熱愛春天,熱愛自然,對生機勃勃的春天充滿了熱切的向往。于是“我”的愿望在春天萌發了:身體的一部分與自然景物相接,共同感受春天的美妙,最后自己融進春天的大地……詩歌教學最好的方法是朗讀。因此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朗讀是尤為重要的。
首先我們為學生創設了一個和諧寬松的學習氛圍,通過導語的精心設計,力求與文本、學生產生心靈的共鳴。
其次引導孩子們有感情地朗讀詩歌,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使孩子把自己的感受與文本結合,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感知世界、感受生活,發掘心靈中的真、善、美,并把自己的感受充分地表達出來,深入進去感悟詩歌的美、生活的美。在這個過程中,我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孩子們,師生雙方互相交流、互相溝通、互相啟發、互相補充,師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讓自己的情感進一步被激活、被凈化、被升華。
整個教學過程,各種不同方式在課堂上所呈現:一句句優美的小詩,一幅幅美麗的圖畫,一聲聲飽含激情的朗誦……使學生不僅在閱讀中學到了知識,更得到了美的享受……在這種輕松、活躍、和諧的課堂氛圍中,孩子的思維和想象被激活了,另一方面也激發了學生的表現欲,發展了學生的個性特長,使閱讀成為一種享受,使課堂成為他們自我表現的舞臺。
另外這首詩極富韻律美,每一節的結構基本相同,讀起來瑯瑯上口;用詞也非常講究,“安、接、裝、種”說明了“我”想怎么做,“悠、長、望、飛”是對“我”變化做什么的想象,這些表示動作的詞的使用,既準確又形象。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我覺得主要有兩點做得比較好。
一是誦讀。詩歌教學最好的方法是讀,因此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通過自主獨立的讀書,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讀出感情。充分注意到課文的體裁特點,邊讀邊想象,重視形象感悟、整體把握,讀出幻想的意味,邊讀邊想象,才能入境。通過這種讀的教學,讓學生在讀中質疑,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積累來內化文章的思想感情,使文章的情感得以深化升華,潛移默化地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
另一點是積累,對于這樣語言清新、意境優美的兒童詩,鼓勵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把自己喜歡的內容背誦下來;結合《我想》,讓學生模仿寫出自己美妙的想象。如上所說寫得比較成功。
本節課教學從始至終都是以學生為學習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服務者,教師注重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創設豐富多彩聽、說、讀、寫、演等一系列活動,來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讓孩子們在一個自由、寬松的課堂氣氛圍中學習,使學生真切的受到課文的熏陶,“情”就自然流露在孩子們的心田中了。
我想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會認12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過程與方法:
1、鼓勵學生運用已有的識字方法識字,并能大膽創新。
2、通過演想自悟,來拓展課文內容,增強對詩歌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3、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來檢查學生識字、讀詩的情況。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學習課文,鼓勵學生大膽想象,能續寫課文,培養想象力。
2、在學生理解詩的內容的基礎上,體會表達的思想感情。
策略與方法:
1、讀中感悟
朗讀是學生理解課文的重要手段之一,新課標提倡學生以讀為主,讀中理解,讀中感悟,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師對教材理解把握的深度,并不是學生理解課文的標準和尺度,教學時要始終堅持“淺化理解”的原則,要給學生的讀書體會留出余地。不需要教師作無意義的“深刻剖析”,要重視學生讀的訓練,朗讀與理解相結合,體會到什么程度就讀出什么水平,讀出自己對文章的獨特體驗。
2、讀演結合
表演的過程就是一種形象思維的過程,學生在入情入境的表演中,對故事的情趣有了更深的體驗, 在表演之后,讓學生帶著表演的感受再讀課文,完成從語言到思維再到語言的完整的思維過程。
3、童話故事激趣導入,通過自讀、我寫你猜、看拼音等認識本課的生字,在各種形式的游戲活動中鞏固生字。
教學準備:
童話故事或童話故事光盤、生字卡片、課文錄音
教學過程:
教師與學生活動過程
設計意圖
教學再設計及隨筆
一、故事激趣,導入新課
1、播放光盤或講故事《神筆馬良》。問:“你覺得馬良這個人怎么樣呀?
(學生可能回答:
(1)馬良一心一意地幫助別人;
。2)馬良為了老百姓能過上好日子而不怕危險;
(3)馬良真勇敢……
2、如果你是馬良,你會用神筆做什么呢?
。òl揮學生的想象力,暢所欲言)
3、師:同學們的想象力太豐富了,相信你們的這枝筆會有所作為的!孩子們, 今天,有一位大姐姐,她把自己交給了大自然,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呀?你們想知道嗎?(板書:我想)
興趣是學生積極求知的誘因,由學生喜聞樂見的童話故事導入,學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上課一開始就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了,而且還設計了貼近孩子內心的談話話題,讓他們很快進入了情境。
用激勵、神秘的語言調動孩子學習課文的熱情,同時初步開啟他們想象的空間
二、檢查預習,識記生字,理解詞語。
1、老師給大家5分鐘,請同學們打開書自讀這首詩,不認識的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解決。誰先讀熟了,告訴老師。
。▽W生自己讀詩歌。遇到不認識的字和讀不好的地方想辦法解決。)
2、指名讀。
師:誰愿意讀給大家聽一聽?師及時表揚讀的好的同學和認真聽的同學。
(請同學們一邊注意仔細聽準你不認識的字的讀音,一邊體會詩歌的韻味。)
教師在評價表上評分。(正確、流利、獎個“小麥克風”)
3、課件出示本課詞語:花苞、牽'萬縷、濕軟、汲取、營養、帳篷、風箏、柔軟、生輝、
柳絮
。▽W生自由讀詞語,同桌互讀)
。ㄖ该麑W生認讀、開火車讀。)
4、對于個別容易認錯的生字,教師可利用與形近字對比的形式,來記憶字形。
汲——吸 縷——樓
。▽W生認讀形近字,給形近字組詞。)
5、這些詞語,有無不懂的?共同研討解決。
。▽W生思考、質疑:(解決策略)
。1)“汲取、柔軟、濕軟、”讀書中的'句子,結合上下文來理解。
(2)“柳絮、帳篷”一詞試著說一句話。
(其他的詞學生可以從字面上理解。)
6、再自由讀一遍課文。
7、師問:“讀完課文后,你有什么想說的嗎?”
。▽W生整體感知后表達自己的見解。)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好習慣。
培養學生的傾聽能力。
識記生字,把握“字不離詞、詞不離句的”原則,不僅降低了難度,也使學生容易理解字義,體現在語言環境中識字。
通過形近字對比區分,達到識記鞏固、準確運用的目的。
詞語是理解課文的關鍵,本環節教師先引領學生掃清生詞的障礙,在解決生詞的過程中,體現語文學習實踐性的特點,運用找一找、讀一讀、做一做、說一說等方法來解詞,豐富了課堂內容。
幫助學生理清文章的大致思路,為更好的學習課文打基礎。
三、精讀課文,感悟情感(第二課時)
1、指名讀課文,自由讀課文。
。▽W生讀課文)
2、師:你喜歡哪個小節,就去讀哪個小節?讀后和小組同學交流你為什么喜歡它?
(小組內交流、討論,同學之間可以取長補短。)
3、全班交流:你喜歡哪一小節?先讀一讀,然后說說為什么喜歡?(教師可提示:抓住重點詞句來說)
注:學生圍繞著課文內容說,也可以通過自己的理解說。(學生之間可以互相補充,也可以提問題)
(教師要抓住亮點給予及時的評價)
(1)如果學生說到喜歡第三節,教師引導學生思考:“望到了什么?”也可以讓學生思考:為什么說“藍天是我的課堂”?
也可以鼓勵學生根據第3小節再編一段。
學生各抒己見,不必拘于一格。
。▽W生說自己編好的那段,其他同學可以補充或提意見。)
。2)有的學生可能說喜歡第一節。教師問:“你覺得和桃樹一起悠來悠去,心情怎樣呀?
師:“喜歡第一節的同學請你們讀一讀吧!讀出你的心情、讀出你的情感!”
。▽W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此時此刻的心情)
。3)有的學生可能喜歡第二節。教師可以追問:“綠色的篷帳是什么呀?作者為什么會用這個詞呢?”
。▽W生齊讀。)
(4)有的同學可能會喜歡最后一小節。教師可以問:“你想把自己種在哪里呀?變成什么呀?
(小組討論后發言。
學生各抒己見。)
4、最后聽課文錄音。
。▽W生閉著眼睛傾聽并想象課文所表達的內容。)
5、師小結:“我們學了這篇課文以后覺得心情好舒暢呀!你知道詩歌中小朋友的愿望是什么嗎?你有自己的愿望嗎?”(學生暢所欲言)
語文學習中,理解內容,體驗情感,都要以學生的充分閱讀為前提,因此,各種形式的反復讀,使學生在讀中感悟詩歌內容及在聽讀中識記生字。培養學生在語言環境中自主識字的能力。
給學生自由、主動發揮的空間,由整體向局部遞進,來理解詩句的意思,就降低了學習的難度。(學生只要理解大概意思即可,能用自己的話說出來就行)
通過學生的交流,充分發揮學生是學習主人的思想,學生愿意學哪就學哪,尊重孩子的主觀愿望,把握尺度,以學定教。使學生在生生、師生的交流與互動中理解課文內容,大膽發揮想象力,創造出富有個性的語言、動作和神態。
培養學生想象力
提高學生的作文和寫作的能力。
孩子能夠感覺到此時此刻的心情。
再一次發揮學生的想象力,讓他們體會到柳樹在我的幫助和合作下快速地長大。
啟發學生的想象力,讓他們在想象的空間里自由飛翔,通過充分的想象幫助孩子們樹立遠大的志向和抱負。
通過聽,進一步體會詩歌的意境。把詩的意境內化成學生自己的感情。
讓學生在意猶未盡中深化課文主題,達到充實文本的作用。
四、實踐活動,課外延伸
師:《我想》這首詩歌所描繪的景色是美麗的,想象力是豐富多彩的,你能為這首詩歌配上畫嗎?再寫上你創作的詩歌?
。▽W生可以畫畫,也可以貼圖片,還可以是學生自己想象的,只要是學生喜歡的都可以。)
課外拓展體現了開放性,使學生走出課本,融入生活,學會積累和運用想象,更好的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創造力,使每節課都回味無窮。
五、小組合作,識記生字。
1、教師出示生字卡片貼在黑板上問:“你有好辦法記住這些字嗎?誰愿意當小老師教教大家?”
。ㄖ该檀蠹矣涀郑瑢W生在教大家記字的時候,教師要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相機指導學生組詞和造句)
2、學生獨立寫字。
應視需要而定抓住有利的時機引導學生進行識字,并不一定非得安排獨立的識字環節,此環節設計的目的主要在于反饋學生的識字情況。
不管學生用什么方法記憶也不管方法是否巧妙都應鼓勵,因為這些都是經過孩子們思考的個性化的結論。
書寫應重視學生良好書寫習慣的培養。
我想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根據本單元的寫法,用書信的形式圍繞主題進行寫作。
2.聯系生活實際,用充滿感情的語言表達對父母的情感,培養愛父母的情感。
3.學習第一人稱來寫作,真切地表達自己的情感與想法。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根據本單元的寫法,用書信的形式圍繞主題進行寫作。
2.聯系生活實際,用充滿感情的語言表達對父母的情感,培養愛父母的.情感。
教學難點
學習第一人稱來寫作,真切地表達自己的情感與想法。
教學設計
一、情境導入
(出示課件2)同學們,在今天的課堂上有培育你的老師,有與你相處了整整四年多的小伙伴,可唯獨缺少了每一位同學生命中至親至愛的人,他們是誰呢?
(爸爸媽媽)
盡管爸爸媽媽未能來到我們今天的課堂,但老師知道他們深深地裝在你的心中。假如你朝夕相處的父母此刻就在你眼前,渴望與你溝通,你最想對他們傾訴什么呢?
(師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暢所欲言,述說心里話)
板書:我想對您說
二、心事誰能解
1.小調查:平時與父母交流的同學有多少?
2.老師列舉生活中的事例,深入體會與父母溝通的重要性。
三、回憶生活,體驗真情(出示課件3)
1.讀下面的句子,說說自己的體會
爸爸媽媽,那天我真的很開心……
2.選擇自己想說的一句話寫下來。
3.選擇具體事例說清楚
板書:說事例,要具體
師總結:剛剛說了一句話,如果只有這句話讓爸爸媽媽聽見了,他們能明白你為什么會開心嗎?所以交流應該要把具體事例說清楚。
四、明確要求,疏導傾吐(出示課件4)
1.出示習作要求。
2.小組活動,互相說說心里話。
3.學生匯報
引導學生把事例說清楚,要講具體。
語氣要委婉。
五、寫法指導,懂得表達。(出示課件5)
1.抓細節打動人
A展示例文。
B這篇文章什么地方打動了你?
板書:抓細節,打動人心
2.寫真情,露真情
對比品讀,明確寫真事,露真情。
板書:寫真事,露真情
3.明確書信的形式。
稱呼問候語正文祝福語署名和日期
板書設計:
我想對您說
說事例,要具體
抓細節,打動人心
寫真事,露真情
教學反思:
1.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充分發揮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自主學習的精神,引導他們從選材入手,以具體事例為載體,融入作者的情感。同時,還引導學生注重細節描寫,這樣更能打動人。
2.在教學中,我還引導學生互相展示自己的作品,讓學生們在聽了別人作品后,對自己的作品做出修改,不斷完善。
美中不足的是對書信的格式沒有做出細致地講述。今后一定要有所改進。
我想教學設計 篇9
一、教材分析
《我想》是(北師大教材)一首富有兒童情趣的詩歌,以兒童的口吻,作者充分發揮幻想和想象,寫出了“我”的小小的愿望,表達了作者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對大自然的熱愛,對未來的向往。
二、設計理念
以學定教,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創設情趣,以讀代講,引導學生用自己對生活的理解和獨特體驗解讀文本,實現心靈與文本的碰撞。引導學生在找中思,讀中學,品中悟,說中創,使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中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教學目標
1、會認8個生字,會寫9個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3、能大膽想象,仿照課文前三節再編寫一段。
4、抄寫自己喜歡詞句,積累語言。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揭示課題。
閉上眼睛,聽一段大自然的樂曲,邊聽邊想,說說你聽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高洪波伯伯也和你們一樣,是一個擁有想象的富有者,他熱愛美妙的大自然,熱愛美好的生活,他還把自己的手、眼睛、腳,甚至整個身體都和大自然融合了在一起,寫成了一首非常美妙的兒童詩《我想》。齊讀課題。這節課讓我們一起走進異彩紛呈的想象世界,共同體味一下這變身的快樂和新奇吧!
。ǘ┳x文感悟
1、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開火車方式檢查課文朗讀。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再讀讀課文,邊讀邊想,讀懂課文,說一說你能讀懂了什么?(隨機板書、板畫)
重點理解:不過,飛到遙遠的地方,要和爸爸媽媽商量商量……
“遙遠的地方”會是哪里,飛到那里干什么呢?他要和爸爸媽媽商量什么?
3、鼓勵質疑。
(三)品讀課文
1、指導朗讀。
2、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根據自己的理解,發音規范響亮地讀出來,讀的時候可以借用你的身體語言,你手中的畫筆。
采用示范讀、對讀、指名讀、情境體會讀、競賽激勵讀等多種形式,力求在朗讀中激發情感,感悟課文。注意知道“悠哇,悠——”等詞要讀得慢一些,給人以遐想的空間。
3、播放課件,聽老師背誦。
4、學生嘗試背誦。
。ㄋ模┌l展想象,拓展延伸
1、說說你的愿望。并模仿課文前三節做填空練習。
我想______, _____,_____, ____啊,______——,________。
2、學生交流。
(五)教師總結
長城是中華民族的象征,神舟六號是新世紀中國的驕傲,正是一代又一代中國人以他們豐富的想象才勾畫出了祖國一幅幅美麗的藍圖。他們精心研究、探討、實踐,創造出了我們美麗豐富的大千世界。同學們,想象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而你們,是擁有想象的富有者,你們最敢想象,也最會想象。愿你們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放飛想象的翅膀,相信你們一定會在神奇的想象中創造出更多的精彩。
我想教學設計 篇10
《我想》教學設計之一設計思路:
這是一首充滿了純真幻想的兒童詩,語言純凈優美,富于韻律美。詩中的“我”熱愛春天,熱愛自然,對生機勃勃的春天充滿了熱切的向往!拔摇钡脑竿诖禾烀劝l了:身體的一部分與自然景物相接,共同感受春天的美妙,最后自己融進春天的大地??
春季是孩子們最喜歡的一個季節,詩歌真實地反映出孩子的心境、童真、童趣。他們樂于接受春天的第一聲清脆的鳥鳴;樂于接受春天第一縷和煦的陽光;樂于感受春天第一絲柔和的春風。優美的旋律和清新的文字會使學生情不自禁地走進春天,走進他們的想象天地。因此在教學中,朗讀是尤為重要的,首先教師要深入進去感受詩歌,發現它的美,才能引導學生結合詩歌的內容,感悟詩歌的美、生活的美;其次通過多種形式的讀(結合生活實際、想像、評讀、賽讀等),使學生能夠把自己的感受與文本結合,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感知世界、感受生活,發掘心靈中的真、善、美。第三,在學生熟讀成誦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仿寫練習,“我手寫我心”寫出自己最真實的想法,和小作者產生心靈上的共鳴,達到聽說讀寫相結合的訓練目的'。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背誦這首詩,體會詩歌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會寫本課9個生字,識記8個生字,繼續滲透和運用學過的識字方法,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
3、培養學生大膽的幻想和想象能力,從而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教學重、難點:
1、培養學生有聲有色地朗讀,在誦讀中體會詩歌的語言美和音韻美。
2、引導學生和文本進行對話,做到熟讀能誦。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同學們,不知不覺,我們已經悄悄長大。隨著年齡增長,你們心中肯定有許多美好的愿望。誰想說一說自己美好的愿望是什么?(生自由發言)
師:同學們的愿望可真不少,我們的小朋友冬冬也有自己的愿望,并且希望大家和她一起分享。同學們愿意嗎?板書課題:我想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打開書,讀一讀這首詩,邊讀邊想:我的愿望是什么?(學生自由讀文)
2、讀后反饋,教師板書:
手兒
桃樹枝
腳丫
柳樹根
眼睛
風箏
自己小草、小花、柳絮、蒲公英
三、細讀課文,體味情感
1、小組內互讀課文,說說冬冬都有哪些愿望?分別是什么?
2、交流詩歌內容,理解冬冬的愿望。
一小節:我想變做美麗的桃花,引來歡唱的布谷鳥。二小節:我想變做扎根土地的柳樹,長成“綠色帳篷”。三小節:我想變做長著眼睛的風箏,在藍天上學習。
并引導學生想象“都望到了什么”?為什么說藍天上是我的課堂呢? 四小節:我變做小花、小草,變做柳絮和蒲公英,飛到“遙遠的地方”。發散思維:遙遠的地方會是哪里?飛到那里干什么?
五小節:組織學生小組討論:“飛到遙遠的地方,我要和爸爸媽媽商量什么?”
3、指導朗讀詩歌。
尤其是前四小節,每小節的倒數第二行,如“悠哇,悠哇”、“長啊,長啊”、“望啊,望啊”、“飛呀,飛呀”,要讀的悠遠、遐想。
4、默讀課文、想象畫面
。1)師:冬冬的愿望多么美妙。你能邊默讀邊想,在頭腦中形成一幅幅美好的畫面嗎?(2)學生活動:邊讀邊想。
。3)指名說說都想到了什么?(如鳥語花香、藍天白云??)
師:看來同學們都讀懂了課文。讓我們帶著美好的愿望,再一起感受一下吧。(播放課件:與詩歌內容相應的情景)
5、美讀課文、練習背誦
(1)選好自己喜歡的小節,大聲地、美美地讀幾遍,并說說喜歡的原因。(2)指名美讀,師生評價。(3)練習背誦。
四、思維發散、拓展延伸。
師:我們一起分享了冬冬的愿望。同學們是不是也有許多想法要說呀?那就展開你的想象,把你的想法告訴大家吧。
。1)小組內互相說一說。(2)班內交流,師生互相評價。
師:同學們的想法也很新奇,如果寫下來,也會是一篇好的詩歌。你們能仿照課文第三小節把自己的想法編成詩歌嗎?(3)學生練筆。(4)交流點評。
我想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目標
1.借助拼音讀準本課出現的生字“丫”,讀讀記記“花苞、柔軟、柳絮、喧鬧、梳妝、虎牙、水墨畫”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朗讀課文,感受兒童豐富的想象力,體會童年生活的快樂。感悟兒童詩的特點。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獨立閱讀課文,體會兒童豐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樂,激發學生讀兒童詩的興趣。
課前準備
學生搜集喜歡的兒童詩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讀引入,激發興趣
1.(將導讀前三句改成一行行詩一樣的排列形式)。投影出示這三句,指名讀,師生配樂讀這三句。讓學生談談讀后感受。師:這短短一組排比句就像一首詩,描繪了童年生活的美好與快樂。這節課我們一起讀幾首描寫童年的詩。
二、學習《我想》
1.自讀感知。師:初讀詩歌,不僅要讀正確,還要用心去感受。請自由把課文讀幾遍,把字音讀準確,把詩讀流利,讀完想一想:你從詩中感受到了什么。(提示:可以從詩中的某個字、詞、句中去體會,可以從整首詩的內容上去體會,可以從詩的形式上去感受,也可以從思想上去感受。)
2.點撥感悟:
。1)指名分小節讀,正音,認識生字:“丫”(這個字形像什么?怎么記住它?)“汲”(給這個字換個偏旁,比較“汲”和“吸”)。
。2)從這首詩中我們知道了在美好的春天里,作者有哪些愿望呢?你覺得“我”的想法美嗎?你是從哪些詞句體會到的?(指導學生抓住“安在、帶著、牽著、悠;接、伸進、汲取、長等詞及帶有這些詞的句子邊讀邊想像感悟。)
。3)感情朗讀
師:從這首簡短的小詩中,我們感受到了一個孩子神奇的幻想和美好的向往,感受到了兒童詩語言的美妙,怎樣才能讀出我們的感受呢?我們也要邊讀邊想像,才能入情入境,請同學們自由練讀,看看誰能通過朗讀表現作者美好的愿望,表達自己的感受。
學生練讀,指名讀,男女生比賽讀。賽讀時老師讀最后一節。師:讀了這兩句詩,我有一種疑惑,你們看這首詩的前幾節都寫想像,而且句式也基本一致,這兩句卻寫回了現實,寫法上也與前面不同,放在這里好像與整首詩顯得不和諧,你們覺得呢?
3.領悟寫法:默讀詩歌,看看這首詩在形式及寫法上有哪些特點或值得我們借鑒的地方?生談自己的發現,師引導小結:(1)每一小結的結構基本相同,都以“我想……”作為開頭,表達自己的夢想,讀起來瑯瑯上口。(結構一致)(2)每一小結里都有一個雙音詞,如“悠呀,悠――”“長呀,長――”這樣的語句。(句式相同)(3)用詞講究,動詞用得很準確,“安、接、裝、種”說明了“我”想怎么做,“悠、長、望、飛”是對“我”變化做什么的想象,這些表示動作的詞的使用,既準確又形象。所以我們要學會用詞,同一個意思可用不同的詞來表達,這樣就不顯得單調和重復。
4.嘗試創寫:想象一下“我”是在怎樣的情景下產生這些美好的愿望的?師:是春天的桃花、柳樹、風箏,還有充滿綠意的大地啟發了作者的想象。春天的細雨、燕子,夏天的小溪、鳴蟬,秋天的桂花飄香,冬天的雪,都可以啟發我們想象。請同學們選擇一個事物展開想象,仿照課文寫一節小詩,可以不嚴格遵照課文的寫法,提倡創造哦。
三、學習《童年水墨畫》
1.自讀提示:(1)邊讀邊理解詩歌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記號借助文后注釋或互相討論解決。用在每小節的標題后面加上一個表示動作的詞的方法,概括主要內容。
。2)邊讀邊想像:讀《童年的水墨畫》這組詩,你分別看到了怎樣的畫面?這個畫面給你怎樣的感覺?
2.學生根據提示自讀自悟。
3.交流點拔:
。1)指名讀并概括主要內容(如“街頭閱讀、溪邊釣魚、江上戲水”等);學生提出疑問,討論解決;指名說說:如果這首詩是一幅畫,你在畫上都看到了什么?這幅畫給你怎樣的感覺?(根據學生講的畫面,抓住一些有特色的句子進行引導,讓學生發現語言里的畫面:如“陽光從腳尖悄悄爬上膝蓋,也想著‘黑旋’水戰‘浪里白條’”。
“忽然撲騰一聲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著魚兒和笑聲!薄笆悄膫‘水葫蘆’一下鉆入水中,出水時只見一陣水花兩對虎牙。”
。2)師:同學們用心去讀書、體會了,把這樣的體會融入我們的朗讀中,一定會讀出情趣,我們一起讀一讀。
四、比較鑒賞,嘗試創寫
。ㄒ唬┻@兩首詩的比較
1.比較本課中的兩首詩在表達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2.生探究、發現。
3.交流小結。
(1)《我想》是一首詩歌,《童年的水墨畫》是組詩。(組詩圍繞一個主題寫的一組內容不盡相同的小詩,組詩根據內容可以有獨立的小標題。)
。2)《我想》是押韻的,《童年的.水墨畫》不押韻。(引導學生朗讀這兩首詩,體會押韻和不押韻的區別,了解兒童詩可以押韻也可以不押韻。)
。3)《我想》描寫的是幻想,《童年的水墨畫》描寫的是童年生活的真實情景。(兒童詩在內容上可以是想像也可以是真實的,非常廣泛)
。ǘ⿺U展鑒賞:讀下面兩首小詩,讀后說說自己的體會。
我是一條比目魚
作業本下/藏著一本書/我悄悄地看/輕輕地翻/老師走過來/我趕緊提起筆//我是一條比目魚/一只眼睛看老師/一只眼睛看書。
長和短
星期一很長/星期天很短/上課很長/看動畫片很短/家里吃飯很長/吃肯德基很短/奇怪/為什么時間也有長有短?
。ㄈ﹪L試寫詩:
讀了這些詩,你有沒有想寫首詩的沖動呢?那就寫一寫吧。
學
案
教
案
學習提綱
1.以自己的認識說說什么是兒童詩?
2.用“3”和“O”說一首兒童詩?
3.用“小手十桃樹枝”、“腳丫十柳樹根”、“眼睛十風箏”“我+春天的土地”學說兒童詩?
4.自讀《我想》,這首兒童詩表達了( )思想感情。
5.用“馬路邊+陽光+《水滸傳》”“垂柳+山溪+釣竿+漁童”、“小河+剛出水的‘鴨子’”學寫兒童詩。
6.自讀《童年的水墨畫》,《街頭》《溪邊》《江上》各寫出了兒童的( )特點。
7.選背《街頭》《溪邊》《江上》。
一、以兒童詩《湖》為例,告訴學生什么是兒童詩?什么是兒童詩的“意”和“境”。
1.大人或兒童寫的適合兒童閱讀的詩叫兒童詩。
2.兒童詩的“意境”中的“意”指詩中的感情、道理、想法;“境”指詩中的“畫面”。
二、抓住“3”和“O”的形態特點,啟發學生想象意境,學寫數字兒童詩。
三、指導學生以“小手、桃樹枝,眼睛、風箏,我、春天的土地”為依據,想象《我想》這首詩的意境,學寫兒童詩。
四、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我想》,與學生詩作比較,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五、啟發學生以“馬路、陽光、《水滸傳》,垂柳、釣竿、漁童,小河、小孩”為憑借,想象《童年的水墨畫》意境,學寫兒童詩。
六、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童年的水墨畫》,與學生詩作比較,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練習提綱
8.以《青蛙=蝌蚪》、《W=飛行的雁群》。《田園-收獲=大地睡了》為題,學寫一首兒童詩。
七、轉換遷移,訓練運用
附:《湖》
好大的一面鏡子╱蝴蝶飛過來╱照一照╱看看衣服美不美╱看看身材好不好╱一只青蛙跳過來╱打破了鏡子╱蝴蝶急得大叫╱我的衣服破了╱我的衣服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