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風喚雨的世紀教學設計范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那么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呼風喚雨的世紀教學設計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呼風喚雨的世紀教學設計范文1
【設計思路】
第一課時引導學生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正確理解文中一些詞語的意思;初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談出初步的閱讀感受,結合所查閱的資料進行交流,體會科學技術給人類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
第二課時引導學生圍繞“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這句話深入學習課文。在學生自主學習和討論交流的基礎上,由第四自然段入手,教學課件展示,學生通過朗讀,感受20世紀的科技發展。在談到人類生活的改變時,引導學生聯系課文的第三自然段談人類的生活從古至今都有了什么樣的變化,同時結合所查閱的資料,在討論、交流中認識到古人的許多幻想都已經成為了現實,從而深刻地體會到科技帶來的巨大變化。學習第二自然段時,通過理解“發現”和“發明”之間的關系,認識到科技造福于人類的現實意義。最后,在學習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暢想在新的世紀里,科學技術的發展趨勢,進一步加深對課文的感受,體會到20世紀的“呼風喚雨”。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呼風喚雨、出乎意料、改觀、程度、依賴、農耕社會、騰云駕霧、寄托、幻想、洞察、原子核、程控電話、因特網、聯系、哲學家、歸根到底”等詞語,并能夠運用所學過的方法正確文中詞語的意思。
2、了解20世紀科學技術給人類帶來的巨大變化,激發熱愛科學的情感以及學習科學、探索科學奧妙的興趣。
3、學習文章的說明方法,提高閱讀能力。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語言簡潔、條理清楚的表達特點,能聯系生活實際,談出自己的閱讀感受。
教學重、難點
1、了解20世紀科學技術給人類帶來的巨大變化。
2、理解課文中一些含義深刻的詞語和句子。
教學準備
1、查找相關資料。
2、教學課件。教學時間
二課時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單元導讀,梳理要點。
1、閱讀“單元導讀”。
2、明確本單元的學習要點。
二、談話交流,激發興趣。
1、和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他們過去的生活相比,我們的生活有什么變化?
2、引入新課的學習,板書課題。
三、檢查預習,解析題目。
1、檢查讀書情況。
(1)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
(2)評價朗讀。
2、檢查生字掌握情況。
(1)出示生字:指名讀生字。
(2)全班交流。
3、檢查詞語理解情況。
(1)出示詞語:指名讀詞語。
(2)交流“出乎意料、改觀、程度、依賴、農耕社會、騰云駕霧、寄托、幻想、洞察、原子核、程控電話、因特網、聯系、哲學家、歸根到底”等詞語的意思。
4、理解題目中“呼風喚雨”的意思。
(1)“呼風喚雨”是什么意思?
(2)如何理解題目的'意思?
四、交流資料,了解作者。
(1)學生交流所查閱的有關作者的資料。
(2)教師總結。
五、初讀課文,了解內容。
1、自由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2、快速默讀課文,劃出感興趣的句子,在句子旁邊簡單寫出感受。
3、交流感受。
4、全班交流查閱的資料。在交流資料的基礎上,初步感受20世紀科學技術的魅力,感受人類生活的變化。
5、自由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
六、總結。
通過學習,我們了解了課文內容,感受到在20世紀我們的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而這些變化都是科學技術帶來的。20世紀確實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
七、布置作業。
1、繼續查閱相關資料。
2、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段落多讀幾遍。
第二課時
一、導入。
1、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2、學生談收獲。
3、引入對新課的學習。
(設計意圖:通過談上節課的學習收獲,對學習內容進行再次整理,做以簡單的回顧,同時為本節課的學習奠定初步的基礎。)
二、提出學習要求。
請大家閱讀課文,從課文的哪些地方你能體會到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把有關的句子畫下來,進行簡單的批注,也可以和其他同學討論討論。(設計意圖:提出明確的學習要求,引導學生從整體上對課文內容進行深入地學習,獲得初步的學習體驗。)
三、學生自學,教師巡視指導。
(設計意圖:給學生充分的學習時間,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對課文內容產生自己的理解,有自己獨特的閱讀感受。自己學習之后,通過和小組其他同學的交流,完善自己的學習收獲,增進對課文的理解。在小組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加深體會。)
四、匯報交流,教師相機指導。
學習課文第
三、四自然段。
1、句子:
“20世紀,人類登上月球,潛入深海,洞察百億光年外的天體,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奧秘;20世紀,電視、程控電話、因特網以及民航飛機、高速火車、遠洋船舶等,日益把人類居住的星球變成聯系緊密的“地球村”。
(1)讀到這句話,你都想到了什么?
(2)指導朗讀。
(3)課件展示文中所列舉的典型科技成就:看到這么多成就,你心情怎么樣?
(4)再讀這句話,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
(5)誰還能舉出科技成就方面的例子?
(6)20世紀人類取得了這么多的科技成就。我們怎能不說――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
(設計意圖:這一句子,展示了人類在20世紀取得的科技成就。引導學生聯系所查閱的資料,想到人類登上月球、潛入深海等事情的意義,想到電視、電話等事物的飛速發展;再通過課件出示有關文中列舉例子的圖片,讓學生直觀地感受科技的發達;同時,通過朗讀的指導,使學生感受科技的巨大成就,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
2、句子:“人類生活的舒適和方便,是連過去的王公貴族也不敢想的。科學在改變著人類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變著人類的物質生活。”
(1)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感受。
(2)課件展示電視的發展變化:感受人類生活的舒適和方便。
(3)指導朗讀。
(4)人類的物質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到底有什么改變,聯系課文的第三自然段談一談。
A、以前是農耕社會,依賴自然;現在,人類利用科技改善自己的生活。(課件出示農耕社會和現代社會的圖片對比)
B、以前,沒有電燈、電視、收音機、汽車等,現在這些事物都有了。
C、以前,人們的很多美好愿望只能寄托在神話中;現在,很多愿望都實現了。
(課件出示“嫦娥奔月”和“人類登月”以及“嫦娥一號”圖片對比)
(5)指導朗讀。
(設計意圖:這組句子展現了科學技術給人類生活帶來的改變。學生在理解的過程中,有自己的體會,但一般比較空泛。因此,通過課件展示“電視”這一常見事物的發展,再引導學生聯系身邊生活的變化,感性地認識到科技改變了生活。同時,引導學生聯系第三自然段,在
三、四自然段的對比中感受生活的變化,并通過一些圖片的對比,加深學生的感受,體會到科學技術的力量。)
3、句子:
“20世紀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來形容。
(1)課件出示詩句。理解詩句的意思。
(2)指導朗讀。
(3)從這句詩中能感受到科技發展的什么特點?
(4)課件展示20世紀的一些科技成就:用心看,談感受。
(5)如果讓你在這些科技成就的后面加上一個標點符號,你想加上什么?
(6)再讀詩句,加深體會。(設計意圖:這句詩形象地寫出了20世紀的科技發展。通過理解詩句的意思,引導學生感受科技發展速度驚人、成就喜人。為了讓學生有更深刻的體驗,用課件展示一些科技成就,使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有更深的感受。讓學生加標點符號的目的同樣是為了學生對科技的發展獲得更真切的認識。)
4、學習寫法。
課文的第
三、四自然段中,作者是用了什么方法讓我們感受到人類生活的改變的?
(設計意圖:讓學生對兩段的內容進行簡單的回顧,并初步學習到課文的一些方法。)
5、自由讀課文第
三、四自然段,感受科技給人類生活帶來的變化。
(設計意圖:將第
三、四自然段放在一起學習,是為了使學生從整體上理解內容,獲得整體上的閱讀體驗,避免出現理解上的瑣碎現象。兩個段落同時學習,學生在對比中的感受更深刻、更真切。這一部分的學習,建立在師生對話的基礎之上,通過交流、朗讀等方式逐步加深理解。)
五、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1、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是誰呼風喚雨?靠什么呼風喚雨?
2、學生談,教師板書。
3、課件出示第二自然段最后一句話:理解“發現”和“發明”。
(1)“發現”和“發明”有什么區別?
課文中舉的這些例子中,哪些是發現?哪些是發明?
本單元的其他課文中講的內容哪些是發現,哪些是發明?
(2)“發現”和“發明”有什么聯系?
4、指導朗讀,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
(設計意圖:正是這些“發現”和“發明”改善了人類的生活。要讓學生弄清“發現”和“發明”的區別與聯系,辨析用詞的準確性,體會科技在人類生活改變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六、學習課文最后一段。
1、英國數學家、哲學家伯特蘭·羅素說:“歸根到底,是科學使得我們這個時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時代。”課件出示句子:回顧20世紀的百年歷程,科學的確是在創造著一個又一個神話,科學正在為人類創造著比以往任何時代都要美好的生活。在新的世紀里,現代科學技術必將繼續創造一個個奇跡,不斷改善我們的生活。
2、進入21世紀,你覺得科學技術還會怎樣改變我們的生活?
3、學生暢想。
(設計意圖:學習了課文之后,學生對科學技術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在這種情況下,引導學生暢想未來科技的發展,有利于增進學生的學習感受,激發其熱愛科學、探索科學的興趣。)
六、總結。
1、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這篇課文,你又有了什么收獲?
2、教師總結:
課文一開始就明確地告訴我們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又告訴我們正是人類利用科學技術獲得發現和發明,才使得人類的生活大大改觀。然后作者用農耕社會和20世紀做以對比并舉了許多科技成就的例子,用準確的語言展現了我們的生活更加舒適和方便。最后,指出在未來的時間里,科學還將繼續改善我們的生活。
3、朗讀全文,感受20世紀的呼風喚雨。
4、再讀課文第一句話。你想怎么讀?
(設計意圖:在此環節中,引導學生談出自己的學習收獲,理清思路,回顧課文的內容,感受文章的特點。通過教師的總結和回讀全文,進行整體的感受。讓學生再讀文章的第一句話,是為了使學生獲得獨特的閱讀體驗并和大家分享。)
七、布置作業。
課下,同學們將課文讀給你的爸爸媽媽聽,請他們說說科技發展帶來的變化,再把他們說的寫下來。
(設計意圖:這項作業是課后“小練筆”提出的要求,也是學生總結學習收獲的好方法,將學生的學習拓展到生活中,有助于學生能力的提高。)
呼風喚雨的世紀教學設計范文2
【教學目標】
〖第一課時〗
1、認識5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呼風喚雨、出乎意料、改觀、程度、依賴、農耕社會、騰云駕霧、寄托、幻想、洞察、原子核、程控電話、因特網、聯系、哲學家、歸根到底”等詞語。
2、初讀課文,整體了解課文大意。
3、緊扣課題,理解課文一、二自然段。
〖第二課時〗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語言簡潔、條理清楚的表達特點,能聯系生活實際,談出自己的閱讀感受。
2、了解20世紀科學技術給人類帶來的巨大變化,激發熱愛科學的情感以及學習科學、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
3、感悟設問句的作用和學習文章對比的說明方法。
【教學重點】
了解20世紀科學技術給人類帶來的巨大變化。
【教學課時】
2課時。
【課前準備】
1、搜集、閱讀有關20世紀重大科技發明的文字和圖片資料,并與家人探討它們給人類生活帶來了怎樣的改觀。
2、盡可能訪談調查更多的人,了解今天的生活還有哪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人們還有哪些愿望與夢想。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發散思維
1、當你按動搖控器看電視的時候,學你打開冰箱取冷飲的時候,當你撥通電話和同學交談的時候,當你登錄網站查閱資料的時候……你是否感到科學技術的神奇威力。
2、你還知道哪些科學技術給人們帶來方便?
3、根據學生回答,教師小結,出示課題:
呼風喚雨的世紀
二、創設情境,初步感知
1、20世紀是個神奇的世紀,人類在這100年間,創造出了前所未有的人類文明。人們真的能像神仙一樣呼風喚雨、神通廣大嗎?現在就讓我們走進這個世紀,去看個究竟。
2、播放多媒體課件,學生思考:
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從哪幾個方面來講的?
3、交流感受:
你覺得20世紀是個怎樣的世紀?哪些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自讀課文,合作學習
1、打開課本,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要求:
⑴讀讀寫寫:
讀準生字字音,認清字形,自己認為難讀的多讀幾遍,難寫的多寫幾遍。
⑵想想說說:
課文主要講什么?從哪幾個方面講的?
⑶在自學過程中,遇到疑難問題時做好標記。
2、小組檢查交流:
學會了哪些生字新詞?讀懂了什么內容?有什么好的讀書識字方法。
3、全班交流反饋:
⑴指名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⑵檢查自學情況:
①你用什么方法讀準“賴、耕、潛、舶、哲”。
②寫字的時候,注意“賴、耕、幻、核”的筆畫。
③抽生字認讀,開火車組詞。
④指名輪讀課文,學生評議。
⑶小組代表提出疑難問題,全班討論。
四、緊扣課題,學習第1、2自然段
1、集體朗讀第1自然段,體會語言簡潔的特點:
應讀出“堅定、不容質疑”的語氣。
2、學習第2自然段:
⑴指名讀第1句:
“是誰來呼風喚雨?當然是人類;什么呼風喚雨呢?是現代化科學技術”。
⑵出示句式:
是誰來呼風喚雨?當然是人類;什么呼風喚雨呢?是現代化科學技術。
人類現代科學技術呼風喚雨。
學生比較,感悟設問句的作用。
⑶齊讀第二自然段。
⑷為什么說20世紀人類現代科學技術能呼風喚雨?
指導朗讀第2、3句,體會感悟。
⑸練習:
選詞填空,在語境中理解“發現”和“發明”,“改觀”與“改變”的異同:
①愛迪生()了電燈。
②地質學家在這里()了大油田。
③由于下雨,我們()了郊游計劃。
④在大家的努力下,校園環境得到了大大的()。
⑹小結:
從字面看,兩者很相近,但仔細推敲,卻有不同。“發現”是指人們利用現代科學技術,經過研究探索,看到或找到了一些前人不了解的事物或規律;“發明”則是指創造出的.新事物或新方法。“發現”的是本來存在的但我們不了解的事物或規律;“發明”的是本來不存在的事物,是新的創造。
3、學生結合自己的感受自由口頭填空:
20世紀是個()的世紀。
〖板書設計〗
29、呼風喚雨的世紀
改觀改變
發現發明
現代科學技術人類生活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情,復習導入
我們剛剛送走的20世紀是個科技發達、創造奇跡、幻想變成現實、人類生活大大改觀的呼風喚雨、非同凡響、神通廣大的世紀。在這個世紀前后,人們的生活究竟有多么大的不一樣呢?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一起探究。
二、獨立閱讀,擬小標題
1、課前,同學們搜集了很多資料,進行了調查訪談。這節課,我們就來繼續學習課文的第3、4、5自然段。
2、獨立自由朗讀課文第3、4、5自然段,給每一個自然段擬個小標題。
3、選擇自己最喜歡或信息儲備最多的自然段,多讀幾遍。
三、小組合作,研讀課文
1、教師出示三個專題:
⑴昨天的幻想(第3自然段)。
⑵今天的現實(第4自然段)。
⑶明天的暢想(第5自然段)。
2、出示研讀方法:
⑴找出最能反映本專題的詞句。
⑵細細品讀這些詞句,說說各自的感受和想法。
⑶討論怎樣讀好這一段落。
⑷獨立練讀,再小組朗讀相互評議。
⑸小組互相交流,補充各自搜集、調查到的材料。
3、小組成員商量研讀專題:
你們最想研讀哪個段落?
4、按要求合作研讀、交流、評議。
四、專題匯報,全班交流
1、匯報交流第3自然段──“昨天的幻想”:
⑴“農耕社會”是個怎樣的社會?舉例說說人類是怎樣“依賴自然”的。
⑵“千里眼”“順風耳”“騰云駕霧”是怎樣的本領?結合所看電視節目談認識。
⑶猜想古時候人們還會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夢想。
⑷結合資料,說說在近一百年中人們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幻想變成了現實。
⑸你最喜歡哪些詞句?有感情地讀一讀,并談談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理解重點句子: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2、匯報交流4自然段──“今天的現實”:
⑴書中舉出了哪些科學技術成就事例,涉及哪些方面?
⑵你還能舉出哪些科技成就方面的事例?它們給人類生活帶來哪些便捷?
⑶你最喜歡文中哪些詞句?有感情地讀一讀,并談談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理解重點句子:
科學在改變著人類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變著人類的物質生活。
3、匯報交流第5自然段──“明天的暢想”:
⑴英國數學家、哲學家羅素怎么談科學?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描寫科學意義的句子。
⑵說說“我們這個時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時代”體現在哪里?“科學正在為人類創造著比以往任何時代都要美好的生活”體現在哪里?
五、回讀全文,抒發感受
1、為科學技術創造的奇跡而自豪,根據自己的體會、感悟,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2、師總結全文:
我們在享受20世紀科技成果同時,也應該立志為21世紀做點什么?老師將偉大的生物學家達爾文的一句話送給大家──“要成為一名科學家,最主要的是:對科學的愛好;思考問題的無限耐心;觀察和搜集事實的勤勉;一種創造力和豐富的常識。”。
六、選做作業
1、小練筆:
把課文讀給家長聽;請家長談談生活中的具體感受;再把家長說的寫下來。
2、組織“奇思妙想擂臺賽”:
古代的幻想,今天的現實。是幻想讓我們有了努力的目標,是努力讓我們有了今天的幸福。在新的世紀里,科學技術還會創造怎樣的奇跡?還會怎樣改變我們的生活?現在你就是未來設計師,盡情地描繪你的夢想吧!
呼風喚雨的世紀教學設計范文3
教學設計
《呼風喚雨的世紀》是人教版四年級上學期第七冊的一篇課文。眾所周知,20世紀是科學技術空前輝煌的世紀,文章的作者僅用短短的幾百字就清楚地介紹了20世紀一百年間的科學技術發展歷程,展示了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給人類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和燦爛前景,喚起學生熱愛科學、學習科學和探索科學的濃厚興趣。課文開篇氣勢恢宏,第一段只有一句話,以毋庸置疑的口吻說明了一個事實: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第2自然段,課文連續運用兩個設問句,強有力地說明,正是人類利用現代科學技術不斷地“發現”和“發明”,才使神話中的“呼風喚雨”變為現實,闡明了科學技術對改變人類生活的現實意義。第3、4自然段是文章的重點段。作者運用對比的方法,列舉具體事例巧妙地揭示了科學技術對人類生活的意義:即沒有科學技術,人類只能順從自然。但是擁有了科學技術,人類就能改造自然,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第5自然段中,作者引用名言,點明文章的主旨。
學習目標
1、認識5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能正確讀寫詞語。
2、正確流利朗讀課文,體會語言簡潔,條理清楚的表達特點,能聯系生活實際,談自己的感受。
3、了解20世紀科學技術給人類帶來的巨大變化,激發熱愛科學的情感,以及學習科學,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
學習重點
了解20世紀科學技術給人類帶來的巨大變化。
學習難點
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一、齊讀課題,確立中心
上節課我們已經大致了解了課文的內容,今天我們將深入了解課文請同學們:
1、齊讀課題。
2、師: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話說說哪個世紀是個怎樣的世紀嗎?
生: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
師:我們一起把這句話寫下來。
二、圍繞重點研讀課文
1、師:下面的時間,我們就圍繞這句話生動地去學習課文。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把你認為課文中特別能感受到20世紀呼風喚雨的句子畫下來,邊讀邊畫。(這里隨機,學生講到那一段我就從哪段開始講,根據學生情況而定)
2、古今對比感受成就:
(一)交流第4自然段:
預設:
(1)生:我是從“20世紀,人類登上月球,潛入深海,探索百億光年外的天體,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奧秘;”我從這句話可以知道在20世紀人類能登上月球,潛入深海,探索百億光年外的天體。20世紀的科技十分發達。
老師出示第四自然段字幕(相機變字體為紅色)。
(2)生:“20世紀,電視、程控電話、因特網以及民航飛機、高速火車遠洋船舶等,日益把人類居住的星球變成聯系緊密的“地球村”。我可以讀出來,在20世紀的時候,人類有程控電話、因特網、高速火車、遠洋船舶,這是個了不起的成就,地球似乎變成了一個村子。讓我感受到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
(電視新聞讓我們了解世界;電話使人們的聯系更方便。不管你在那個國家都可以通過電話來交流、溝通;網絡就更方便了,在網上可以和地球上所有的人進行交流,對話。我們班轉學溫州的田王磊,老師就在網絡上與她聊天。還可以通過視頻看到她。這網絡比千里眼還千里眼。地球真成了一個“村子”。)
(3)看課件感受20世紀的偉大成就。(我們一起來看看20世紀的科技成就。)
師:20世紀真是了不起的成就!我們為20世紀自豪吧!你能讀出自豪感來嗎?
(4)指名讀、齊讀。
20世紀取得這么偉大的科技成就,我們怎能不說(手指板書)。
生齊讀: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
(二)交流第3自然段
接下來,我們去看看人類在上百萬年的歷史中是怎樣的一種生活狀態。
(1)出示:人類在上百萬年的歷史中,一直生活在一個依賴自然的農耕社會。
那時沒有電燈,沒有電視,沒有收音機,也沒有汽車。人類只能在神話中用“千里眼”“順風耳”和騰云駕霧的神仙,來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指名讀。
(2)祖先的愿望是什么?是啊,他們的生活這樣貧乏。多么希望有一雙千里眼能看得更遠,有一對順風耳能聽得更遠,會騰云駕霧能走得更遠。
20世紀都幫他們實現了嗎?課件箭頭顯示“千里眼“------望遠鏡、網絡視頻;“順風耳”------電話、耳麥;騰云駕霧------航天飛機。
何止這3個幻想,人類上百萬年的很多幻想20世紀都一一實現了。你隨便代祖先說一個幻想,現在一定能實現。嫦娥奔月------宇宙飛船;去海底------潛水艇等。
20世紀上天入地、咫尺天涯都變成了現實。
人類上百萬年的幻想,20世紀在短短的100年的時間里都實現了。所以說(手指板書)生齊讀: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
(3)古今對比
分組對比讀3、4段
跟祖先比,20世紀的科技成就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什么?
生:舒適和方便
師:和我們的祖先比比看,哪兒更加舒適,哪兒更加方便?
(引導學生第3和4自然段對比,聯系生活從物質和精神兩方面體會現代生活的方便和舒適。)從電視、因特網、mp3、mp4帶來精神生活變化。電話、手機通訊發達。火車、飛機出行方便!衣食住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師:是啊,20世紀的科技成就,使我們的生活發生巨大變化。更加充實,更加快樂,更加幸福。課文中用了一句詩來贊揚20世紀的成就。大家一起讀出來。
引導學生體會“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含義。齊讀詩句。
這句詩講的是紛紛大雪好似梨花開放。
如果把20世紀的科技成就比作這場大雪,那你覺得怎樣?
感受20世紀變化快、大。
感情朗讀(把變化快變化大讀出來。)
(4)20世紀還有很多成就,讓我們一起去看看。(課件出示拓展內容)
如此偉大的成就讓我們不得不說: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
(5)了解說明方法
師:這兩段話為了說明20世紀的科學成就,作者用了什么辦法來說明的呀?
舉事例和作比較
那些是舉事例哪些是作比較?
(祖先的`幻想就是今天的現實,多么強烈的對比。課文中還有哪里有對比?跟王公貴族比,說明現在生活的美好。)
師:大家能感受到這兩種方法有什么好處嗎?
師:這些方法、這些例子在說明的時候,更為形象,更加生動了。
對比兩段話,體會說明文語言的簡潔。
三、回應開頭,突出中心
師:同學們,課文學到這兒,你們有沒有發現,無論是和過去的對此,還是舉出的實例,引用詩句都是在圍繞一句話寫的。哪一句話?能一起告訴我嗎?
生: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
師:那現在讓你讀這句話,你會用什么情感去讀呀?
預設:
生自豪地: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
生激動地: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
生高興地: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
1、同學們,20世紀已經過去,21世紀已經來到。21世紀是科學技術空前輝煌的世紀。法國科學家居里夫人說過這樣一句話:“我要把生活變成科學的夢,然后再把夢變成現實。”要想讓我們的夢變成現實,我們小學生現在能做些什么呢?
從小學科學,愛科學。我向大家推薦一本書。這本書是路甬祥先生特意為少年兒童寫的《科學改變人類生活的100個瞬間》。請大家去讀讀。
2、“21世紀是______________的世紀。”
請你說一說,未來會是什么樣的呢?
呼風喚雨的世紀教學設計范文4
一.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呼風喚雨、出乎意料、改觀、程度”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語言簡潔、條理清楚的表達特點,能聯系生活實際,談出自己的閱讀感受。
3、通過學課文了解20世紀科學技術給人類帶來的巨大變化,激發熱愛科學的情感以及學習科學,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語言簡潔、條理清楚的表達特點,能聯系生活實際,談出自己的閱讀感受。
通過學課文了解20世紀科學技術給人類帶來的巨大變化,激發熱愛科學的情感以及學習科學,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
三.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發散思維
1.當你按動搖控器看電視的時候,學你打開冰箱取冷飲的時候,當你撥通電話和同學交談的時候,當你登錄網站查閱資料的時候……你感受到什么?
2.根據學生回答,教師小結,出示課題。
(二)、自主學習、點撥指導
1.理解詞語:題目為《呼風喚雨的世紀》。如何理解“呼風喚雨”“世紀”?“呼風喚雨”:在詞典中解釋為“使刮風下雨,原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現在比喻能夠支配自然”。
2.初讀課文,讀準生字詞,讀通句子,思考每個自然段的意思,完成練習。
3.檢查預習情況:
(1)、(出示會讀):檢查學生認識生字的情況。
(2)、開火車讀生字,男女生比賽讀,齊讀生字
3.寫生字。分析字形。板書賴,指導拿筆姿勢及書寫姿勢。
(三)、細讀課文理解內容
1.全文圍繞哪一句來寫的,找出文章的中心句(第1自然段),齊讀。
2.讀一讀,想一想,是誰來呼風喚雨?又是什么改變了人類的生活?第二自然段開頭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提問一人讀,其他生思考)
是誰來呼風喚雨呢?當然是人類;
靠什么呼風喚雨呢?靠的是現代科學技術。
師:在這一問一答中,你發現了這個句子有什么特點?生:這是一個設問句。
3、老師聽xx同學讀課文時發現兩個詞,誰能告訴我怎么理解“發明”“發現”?
發現:原先存在的但沒有被人們了解的事物和規律,現在被人們探索出來了。
發明:原先不存在,是人們創造出來的新事物或新方法。
練習
4.默讀課文,用“_______”畫出描寫人類在上百萬年歷史中生活狀態的語句,(1)提問生答。上百萬年歷史又叫什么社會?——農耕社會板書
(2)農耕社會有什么特點。——沒有電燈,沒有電視,沒有收音機,也沒有汽車。提問。誰還能舉兩個例子?
(3)那時候什么都沒有,那人們怎樣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呢?——神話中的千里眼,順風耳和騰云駕霧的神仙。提問
誰能和老師分享下這幾個詞你是怎樣理解的?
“千里眼”“順風耳”在舊小說中指能看得很遠和聽得很遠的人;“騰云駕霧”指能乘著云霧在天上飛。古典小說《西游記》中曾出現這兩個人物,他們是玉帝的得力耳目。孫悟空鬧東海、攪地府后,事達天庭,玉帝詢問“妖猴”來歷,班中閃出千里眼、順風耳,將“妖猴”的來歷奏明。
這幾個詞語在文中是指人們想象中的'超脫自然的能力。在科技不發達的年代,人們只能用這種方式來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這種美好愿望用課文中一個詞來說其實是一種什么——板書幻想
(4)齊讀課文揣摩農耕社會生活狀況。(從那時候到美好愿望)。
(5)可是到了20世紀這些幻想紛紛變成了什么?——現實。(板書)
(6)美好愿望從幻想變為現實,文中用了哪一句詩來描寫的呢?——“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表現了現代科技發展的成就之大、速度之快以及范圍之廣,是人們始料未及的,給人們帶來了一項不到的驚喜。
什么寫作方法?------引用。大家寫作的時候可以加以運用,會讓你的文章更有說服力。有感情朗讀詩句。
5.用“~~~”畫出描寫20世紀人類科學技術發展成就的語句。
20世紀有這么多的成就,大家想一下農耕社會的千里眼,順風耳,騰云駕霧到了20世紀分別靠什么來實現的呢?——望遠鏡,電話,飛機
回過頭來看三四自然段,分別寫了農耕社會和20世紀的生活狀態,這是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作比較。板書作比較。寫作要加以運用,使文章更有說服力。
6.讀課文的最后一個自然段,完成下列填空。提問回答。齊讀。
到底是什么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呢?齊答。
科學技術。(羅素引用)
7.科學技術將20世紀變成呼風喚雨的世紀,那么咱們現在的21世紀呢?
火箭、機器人等等
8.你收獲到了什么?
好好學習,創造更多發明發現
(四)拓展延伸
1、課后搜集科技成就方面的例子,看誰搜集得又多又好。
2、課下運用今天學到的舉例子、作比較的說明方法寫一篇小練筆《我的奇思妙想》。
【呼風喚雨的世紀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呼風喚雨世紀教學設計01-18
《呼風喚雨的世紀》教學設計(通用12篇)04-18
呼風喚雨的世紀作文03-01
《呼風喚雨的世紀》教學反思(精選10篇)09-27
呼風喚雨的世紀教學反思(精選12篇)04-18
語文《呼風喚雨的世紀》教學反思7篇09-09
《呼風喚雨的世紀》的課文內容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