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芙蓉樓送辛漸》教學設計優秀范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時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那么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芙蓉樓送辛漸》教學設計優秀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一、本詩進入課堂的一些想法:
1、對于唐人的送別文化已有一定的了解;本詩在送別詩中屬于比較特別的一首,可以說雖名為送別,實際上卻是以表達個人的情操為著力點。可以說,與已學的送別有同有異。學習本詩,有助于學生對唐人送別有更為深入的理解。
2、本詩為語文課程標準推薦,進入課堂,可作為教材詩歌的延伸。
3、本詩具備“以寫促讀”的若干要素,將寫擠進課堂,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也有助于個性化地理解本詩。
二、學習目標初定:
1、讀通本詩,并在對本詩的背景有所了解的情況下理解“一片冰心在玉壺”的含義;
2、把本詩改寫成一則日記,在以寫促讀中達成對詩人內心的理解,并能將個人的想像體驗融入到寫作活動中;3、背誦本詩并適當閱讀與本詩有關的一些詩句。
三、有關資料:
唐天寶七年(748年),“詩家天子”王昌齡因“不矜細行,謗議沸騰”,被貶為龍標尉。詩人謫貶龍標,寫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著名詩篇。如《芙蓉樓送辛漸》:“寒雨連江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洱垬艘把纭罚骸般湎耐碜銢鲲L,春酒相攜就竹叢。莫道弦歌愁遠謫,清山明山不曾空”。充分表達詩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博大胸懷。詩人擔任龍標尉時,由于為治以寬,政善民安,被譽為“仙尉”,鄉民慕名來訪者終日不絕。至今尚有“苗女聽歌”、“遮道乞詩”、“佳句退兵”、“王昌齡補靴”等動人傳說廣為流傳。詩人橫遭謫貶,他的好友——唐代著名詩人李白,與了“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朗西”的著名詩篇表示深切的懷念。唐天寶十四年(755年)。安史亂起,王昌齡為避戰亂,回歸鄉里,道出毫州(今安徽毫縣)時,被刺史閶邱曉所殺。
四、學習過程:
學習活動一:整理已有的關于送別詩的學習經驗。
1、背誦已學過的送別詩兩首;
2、思考一般情況下送別詩會有哪些東西作者一定寫?(時間、地點、人物、環境、難舍之情)
(學習成果呈現:背誦的熟練情況、教師板書)
學習活動二:運用經驗先自學本詩。
1、自由讀本詩,運用經驗學習,教師作適當的反饋;
2、梳理在自學本詩過程中產生的問題(如:詩中有兩個時間,三個地點名等等)
。▽W習成果呈現:問題標注于課文)
學習活動三:將本詩改寫成一則日記。
1、在教師的引導下明確送別的時間、地點與人物;
2、第一次寫作日記并交流。
3、估計的爭議
。1):前面兩句詩均為描寫環境,在日記中應從哪一個環境入手?達成共識的途徑為引導學生想像:晚上王昌齡在想些什么?
4、第二次寫日記。
補充詩歌閱讀:“丹陽城南秋海陰,丹陽城北楚云深。高樓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币赃_成對王昌齡昨日晚上內心世界的了解。
5、對第二次所寫的日記進行補充修改并交流。
6、想像:分別在即,作為好朋友,王昌齡會有哪些話對辛漸說?
7、第三次寫日記并作交流。
8、適當了解本詩的寫作背景。點明王昌齡一生的堅守,第四次寫作日記。
(學習成果呈現:學生寫成的日記。)學習活動四:感動與拓展性閱讀。
1、配樂閱讀《王昌齡日記》。
2、略讀李白詩: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朗西。
(學習成果呈現:學生在感情地朗讀。)
【《芙蓉樓送辛漸》教學設計優秀】相關文章:
王昌齡古詩《芙蓉樓送辛漸》08-07
《芙蓉樓送辛漸》全文鑒賞08-30
求芙蓉樓送辛漸的詩意啊11-12
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原文及翻譯05-17
《芙蓉樓送辛漸二首》原文及賞析04-11
芙蓉樓送辛漸古詩詞原文及賞析08-09
芙蓉樓送辛漸的中心思想是什么?11-11
四年級語文芙蓉樓送辛漸教案范文08-25
四年級語文教案芙蓉樓送辛漸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