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語文《琥珀》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老師,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四年級語文《琥珀》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四年級語文《琥珀》教學設計1
一、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這塊琥珀的樣子及價值。
2、體會科學家是怎樣進行合理想象的,以及這樣想象的依據。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琥珀形成的過程及必須具備的條件。
2、體會科學家是怎樣進行合理想象的。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琥珀》這一課,齊讀課題。老師板書課題。
(二)復習質疑。
1、想一想上節課學習的內容,課文按先后順序都寫了哪些內容?
2、哪一部分集中描寫了琥珀的樣子及價值?
3、默讀第四段,用直線畫出描寫琥珀樣子的句子,用曲線畫出寫它價值的句子。
4、老師分別指名讀描寫琥珀樣子及價值的句子。
5、老師隨后出示這個琥珀的圖片,提問:看了圖片,你最感興趣的是什么問題?蜘蛛和蒼蠅為什么會被包在里面?它們是怎么被包在一起的?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讀課文,進行思考。
(三)學習課文,了解松脂球的形成。
1、這個故事是怎么來的呢?
老師板書“推測”后,追問:“推測”是什么意思?在學生答出推測就是根據已經知道的事情來想象不知道的事情后,老師繼續追問:我們已經知道了什么?
學生會說到這塊琥珀是什么樣的,老師隨即轉入第二個教學步驟。
2、默讀第二段,想想蒼蠅和蜘蛛怎么會同時被包在一個松脂球里?抓主要內容說說。
(1)這到底是一只什么樣的蒼蠅,什么樣的蜘蛛?
(2)為什么科學家推測蒼蠅快樂,蜘蛛小心翼翼呢?這和后面的結果有什么關系呢?
3、它們是怎樣被包在松脂球里的呢?
(1)老師引導學生自己讀讀第7自然段。
(2)隨后講解:當貪婪的蜘蛛撲向快樂的蒼蠅的那一瞬間,突然發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一大滴松脂從樹上滴下來,剛好落在樹干上,不早不晚,不偏不斜把蒼蠅和蜘蛛一齊包在了里頭,這真是無巧不成書呀!
(3)后來的情形又怎樣呢?
4、默讀第1到第9自然段,思考:要形成這個奇特的松脂球必須具備什么條件?
(四)了解松脂球變成化石的過程。
1、一對敵對的小蟲包進了松脂球以后,小蟲的活動停止了,但自然環境還在繼續變化。松脂球是怎樣變成化石的呢?
2、默讀第三段,思考松脂球變成化石必須具備什么條件。
(五)總結琥珀形成必須具備的條件。
科學家根據這塊琥珀的樣子,推測出它形成必備的條件,同學們根據板書,說說琥珀的形成經過了哪兩個階段?需要具備哪些條件?
琥珀形成的兩個階段是:由松脂形成松脂球,再由松脂球變成琥珀。這個過程必須具備的條件是:天氣熱,松樹老,松脂正好包住蜘蛛和蒼蠅這兩個小蟲,形成松脂球;地殼變動,松脂球長時間埋在海底。
(六)了解琥珀發現的過程
1、讓學生默讀15—19自然段,思考:這塊琥珀是怎樣發現的?
2、漁民為什么說這塊琥珀很少見?
(七)了解科學家合理想象的依據。
最后一個自然段主要點明了什么問題?
附:板書設計
琥 珀
形成的時間: 約莫一萬年前
形成的'過程:
(1)松脂球的形成
(2)化石的形成
發現的過程: 漁民父子 沙灘
樣子及價值: 遠古時代就有蒼蠅和琥珀
四年級語文《琥珀》教學設計2
一、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這塊琥珀的形成過程及作者這樣想象的依據。
2、感受課文細膩傳神的語言、大膽合理的想象和逼真的故事情節。
3、能用自己的語言條理清楚的介紹琥珀的樣子及形成過程,激發學生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了解這塊琥珀的形成過程及作者這樣想象的依據。
難點:體會文章豐富的想象力和生動的表現力。
三、教學準備:
師:琥珀圖片和幻燈片
生:搜集有關化石和琥珀化石的資料。
四、教學時間:兩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課前同學們搜集了資料,誰來談談對化石和琥珀的了解?
2、同學們,還記得我們以前學過的一篇課文《黃河象》嗎?在北京博物館的古生物大廳里陳列著一具大象的骨骼,那是古代黃河象骨骼的化石。接下來,我們來欣賞一塊珍奇的化石——琥珀,(出示)跟隨作者一起去推測關于它的故事。
3、看到這美麗的琥珀,你有什么感受?最想了解點什么?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問得好!愛因斯坦曾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有價值”。
1、接下來,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認真的默讀課文,相信你一定有不少收獲!
(我知道了…)
你從哪些語句中知道的?
你真會讀書!說得真好!
2、所有這些都是作者親眼看到的嗎?
課文中有一個詞“推測”(板書),推測是什么意思?(出示句子)
推測:根據已經知道的情況來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能說“猜測”嗎?
為什么?
哦,推測是有根據的,而猜測只是猜的。
3、嗯,說得真好!看來,用詞準確是多么重要呀!那作者是根據什么推測了這個故事呢?(作者看到了琥珀,根據它的樣子推測的。)
什么樣?你能讀讀相關的句子嗎?(出示)
三、深入理解、重點感悟
是的,作者就是根據這塊琥珀的樣子推測了它的形成過程和發現過程。我們先來看它的形成過程。
(一)1、大家自己讀2——14自然段,畫出你感覺寫得好的地方、多讀幾遍。(生讀,師巡視指導)
生交流讀句子
為什么覺得好?從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師適時板書)
它好在哪里?
預設:
2、重點理解:
蜘蛛剛撲過去,突然發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一大滴松脂從樹上滴下來,剛好落在樹干上,把蒼蠅和蜘蛛一齊包在里面。
①從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出示)
你從哪幾個詞能感受到?
②大家來讀讀這兩個句子,比較一下,哪個更好一些?(出示)
1、蜘蛛撲過去,發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一大滴松脂從樹上滴下來,落在樹干上,把蒼蠅和蜘蛛包在里面。
2、蜘蛛剛撲過去,突然發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一大滴松脂從樹上滴下來,剛好落在樹干上,把蒼蠅和蜘蛛一齊包在里面。
③好在哪里?
④讓我們再來讀這個句子,注意這幾個詞——
⑤(出示圖)讓我們再來目睹這驚心動魄的一幕,看到這,你想到了我們中國的哪個成語?
真是無巧不成書呀!(板書:巧)
3、交流到這兒,我們歸結一下:琥珀的形成過程,要經過幾個階段?需要哪些條件?小組內交流討論!
生說——師完成板書
(二)發現過程
就這樣,這塊琥珀化石一直沉睡在海沙下面,過了很久很久,終于有一天他被發現了。大家和我讀漁民和兒子對話,你們是小男孩,我是漁民。
1、咦?作者為什么推測是漁民的兒子發現了琥珀?
看來,作者的推測是有道理的。
2、漁夫說這塊琥珀很少見,原因是什么?
四、拓展延伸
1、(出示)從我們這塊琥珀,可以推測發生在一萬年以前的故事的詳細情形,并且可以知道,在遠古時代,世界上早已有那樣的蒼蠅和蜘蛛了。這就是它的科學價值。
2、大家看,(出示)作者通過這塊琥珀的樣子,用準確、生動的語言推測了發生在遠古時代的故事。你想試試你的推測能力嗎?
在我國甘肅永靖縣首次發現了120多個恐龍腳印化石。(出示)
四年級語文《琥珀》教學設計3
教材分析:
《琥珀》是德國作家柏吉爾寫的一篇說明文,也叫科學小品。作者用活潑、通俗易懂的文筆,發揮充分合理的想象,介紹了有關琥珀的科學知識,假想了這塊琥珀形成的過程,從而判斷了它在科學上的價值。教學時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化行為,盡可能地引導學生自讀自悟,讓學生在讀、思、畫、議、批注、交流等體驗過程中感知、感悟課文內容。在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上,可以借助多媒體課件演示琥珀的形成過程,幫助學生進一步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弄清這塊琥珀形成的幾個必要條件。另外恰當、充分地運用朗讀手段,幫助學生理解課文中描寫生動的詞句,積累語言,發展思維,陶冶情操。在課外拓展延伸方面,要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潛能,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激活學生的想象能力,做到讀與寫的結合,使課內學習與課外發展相得益彰,全方位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知道琥珀的形成和發現的過程及在科學上的價值,懂得任何事物的形成和發展都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
2、體會作者是怎樣想象這塊琥珀的形成經過的?說說科學家這樣想象的根據。
3.發展學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學會有依據地合理地進行想象,培養學生想象能力。
4、學習誦讀要領,培養學生的語感,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和鑒賞能力。
過程與方法:
1、關注學生的感受和體驗,鼓勵學生個性化閱讀。讓學生在進行充分閱讀基礎上,說出自己對文章的感受,就文章內容發表見解。
2、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嘗試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積極引導學生討論、交流、引導學生學會學習,主動學習。
3、通過有感情朗讀,借助電教媒體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文章內容。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本課的學習,激發學生探索大自然奧秘的興趣,樹立熱愛科學的情感,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探索精神。
2、通過本課的學習,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養成獨立閱讀和思考的好習慣,獲得一些搜集資料和研究問題的方法。
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內容,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
2、理解琥珀形成的過程和必須具備的條件。
3.體會科學家合理想象的依據。
教學難點:理解科學家想象的依據。
教學準備:
1、學生搜集有關琥珀資料圖片。
2、制作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課題入手,導入新課。
1、師: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琥珀》一課。
板書課題,強調這兩個字都是“王”旁。學生齊讀課題。
2、師:大家看見過琥珀嗎?誰來介紹一下你收集的資料?
學生介紹資料后,課件出示資料圖片供學生欣賞。
3、師:今天我們通過學習課文,將會了解琥珀更多知識。大家想從課文中知道什么?(學生可能提出很多問題:琥珀是怎樣形成的?誰發現的?有什么用處?蜘蛛和蒼蠅怎么會被包在里面?……)
二、自讀課文,初步感悟。
1、師:大家想知道的問題真多,同學們就帶著這些問題讀書吧!請打開課本以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學生讀文,師巡視指導)
2、師:大家讀得很認真,說說你們從文中讀懂了什么?把讀懂的地方告訴同桌,不懂的地方還可以向同學請教。
三、速讀課文,理清脈胳。
1、師:請大家再快速讀課文,思考:課文講了有關琥珀的哪些內容?
2、學生先小組議答再匯報,師引導并板書:
(形成時間形成過程發現過程科學價值)
四、匯報交流,品析課文。
1、了解琥珀樣子,體會其價值。
(1)師:課文哪個地方集中描寫了琥珀的樣子及價值?(最后一段)
(2)師:請大家默讀這一段,用直線畫出描寫琥珀樣子的句子,用曲線畫出寫它價值的句子。
(3)(課件出示琥珀圖片)讓學生用文中句子來描述琥珀樣子。
(4)一齊說出這塊琥珀的價值。(從那塊琥珀,我們可以推測發生在一萬年前的故事的詳細情形,并且可以知道,在遠古時代,世界上早已有那樣的蒼蠅和蜘蛛了。)
師小結:這一價值為科學家研究昆蟲的起源提供了有力的根據。
(5)師:這里有這樣一個詞語,(課件出示“推測”)
那什么叫推測呢?(根據已經知道的事情想象不知道的事情)師:作者正是從現有琥珀的特點來進行推算估測,進行合理想象。
(6)師:那么課文中哪些部分描寫了真實的情景,哪些部分描述了想象的情景呢?
(形成過程是作者想象的情景,發現過程是作者描寫的真實的情景)
2、了解故事、欣賞故事。
(1)師:我們已經了解這塊琥珀的樣子了,但琥珀是怎樣形成的呢?為了弄清這個問題,我們還是來讀讀作者想象的這個故事吧。
(2)課件出示問題和相關句段,學生讀后回答。
a、故事發生的時間:這個故事發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約莫算來,總有一萬年了。
師:你怎樣理解“約莫”這個詞語?(大約,因為不能準確知道琥珀具體形成時間,只是推算出來的數字。)
b、故事發生的環境:
師:交待這樣的環境有什么作用呢?(太陽、海、樹)為下面琥珀的形成埋下伏筆。
(3)想想這塊琥珀形成有幾個過程?
學生答師板書:松樹脂松脂球化石
2、品析句子
(1)師:文中有幾個地方寫到了太陽?
(一個夏天,太陽暖暖地照著。太陽照得火熱。晌午的太陽光熱辣辣地照射著整個樹林。)
(2)文中怎樣描寫蜘蛛和蒼蠅?
一只小蒼蠅……飛進樹林那只小蒼蠅……身上沾滿了灰塵小蒼蠅……一點兒不知道……忽然,有個蜘蛛……越來越近了……它想……
師:誰來說說這是怎樣的蜘蛛和蒼蠅呢?
(這是只快樂的小蒼蠅,它不知道蜘蛛想吃它;這是只貪吃的蜘蛛,小心翼翼地一心想吃蒼蠅。)
(3)指導學生朗讀:第3自然段讀得要輕快,第4自然段要讀出蒼蠅悠閑自在的樣子,第5自然段要讀出小蒼蠅將被蜘蛛吃掉時的緊張。指名讀
(4)接下來發生了一件什么樣的事情?你是怎樣理解“可怕”呢?(說明對于蒼蠅和蜘蛛來說,這是一個悲劇。)你是怎樣理解“剛好”呢?(說明這是難得的巧合。)
(5)師:作者為什么說“兩只小蟲淹沒在老松樹的黃色淚珠”里?(擬人,說明這是一個可怕的悲劇。)
小結:文章的語言是那么生動富有文學色彩,希望大家習作時也能讓自己的語言生動點兒。
(6)這樣的悲劇,大家能用一個成語來表達嗎?(螳螂捕蟬,黃雀在后)
(7)讓我們再來看看聽聽這個故事吧!課件動畫播放故事。
五、小組討論,探究問題。
1、琥珀形成條件。
(1)師:我們欣賞了這個故事,大家現在能說出這塊琥珀的形成必須具備哪些條件嗎?
(2)學生小組討論后再回答,師歸納板書。
a:炎熱的夏天,強烈的陽光使松樹分泌大量樹脂。
b:一只蒼蠅和一只蜘蛛的巧合。
c:地殼變動、陸地沉、海水漫、時間長
2、琥珀發現過程。(課件出示問題,小組完成。)
(1)這塊琥珀被埋在泥沙里,后來是怎樣被發現的呢?(在海灘上被一個孩子挖了出來)
(2)漁民說這塊琥珀很少見,這“很少見”說明了什么?(說明這塊琥珀的價值)
(3)琥珀的發現過程?你覺得哪些地方寫得好?(人物的語言動作)表現了父子怎樣的心情?(驚喜)
3、文章從結構上來講,有什么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詳略得當)
4、你覺得作者的想象是否合理?
(討論后學生歸納:如因為他們的腿四周顯出好幾圈黑色的圓環,所以我們可以想象他們當時在黏稠的松脂里怎樣掙扎。)
師:要想進行合理的想象,必須根據事物的特點創設情境。
六、總結談話,課后延伸。
1、通過學習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收獲?
2、有人說蒼蠅和蜘蛛在這塊琥珀里生命得到了永恒,說說你是怎樣理解的?
學生自由說,只要說得合情理就可以。
3、同學們,請大家回憶課文所講的內容,也可以根據你自己的想象和推理,來編一個與課文里講的不相同的故事。把這個故事告訴你的好朋友或者講給你的父母聽。
4、課外閱讀《黃河象》、《白蝴蝶之戀》、《欣賞生命》
【四年級語文《琥珀》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琥珀》教學設計12-18
小學語文四年級《琥珀》教學設計04-23
《琥珀》語文課教學設計(通用7篇)03-23
語文《琥珀》教學反思(精選6篇)03-21
四年級語文《琥珀》教學反思(精選5篇)04-16
四年級語文《琥珀》教學反思(通用8篇)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