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魂教學設計(精選10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么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梅花魂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梅花魂教學設計 篇1
[教學要求]
1、通過外祖父愛梅花,體會華僑老人眷戀祖國的感情。
2、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學習這種品格。
3、了解課文“前后照應、首尾連貫”的特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理解外祖父愛梅花,并在愛梅花沖寄托了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2、了解課文是怎樣做到“前后照應、首尾連貫”的。
[教學難點]
理解外祖父對梅花品格的闡述。
[教學方法]
朗讀法,情景教學法,扶放結合法。
[學法]
讀文悟情,讀句悟理;抓重點詞句,一點帶面的學習方法。
[教學準備]
梅花掛圖,《紅梅贊》歌曲VCD碟。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重點:自學字、詞,了解內容,理清層次。
一、激情引趣,導入新課。
1、出示梅花掛圖。
2、談話導入新課:同學們,你們看見過梅花嗎?你喜歡它嗎?你喜歡它的什么?今天我們要學的就是一個有關梅花的故事。
3、板書課題。理解“魂”的意思,那么“梅花魂”指的是什么?設疑激趣。
二、初讀課文,完成自學要求:
1、利用工具書或聯系上下文自學生字詞。
2、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想一想,作者通過寫梅花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3、畫出最使你感動的語句,體會其中的情感。
4、準確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再讀課文,理清敘述的順序。
1、根據回憶內容、非回憶內容給課文分段。
(首尾各為一段,中間為一段,全文分三段。)
2、根據課后思考題1前半題的提示:“課文圍繞梅花寫了哪幾件事?”給第二段分層。
分為五層:(一層一件事)。
第一層(2自然段):外祖父常常教小外孫女讀唐詩宋詞,而且讀著讀著就流出眼淚。
第二層(3自然段):外祖父對一幅墨梅圖分外愛惜。
第三層(4一11自然段):外祖父因不能回國而難過得哭起來。
第四層(12一13自然段):外祖父在離別前把最寶貴的墨梅圖送給外孫女。
第五層(14一15自然段):船快開時,外祖父又遞給外孫女繡著梅花的手絹。
3、自己體會文章開頭與結尾之間有什么聯系?
四、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第二課時
重點:理解全文
一、復習回顧,揭示任務。
1、說說課文圍繞梅花說了哪幾件事?(回顧舊知,做好鋪墊)
(1)讀詩落淚;
(2)珍愛梅圖;
(3)不能回國;
(4)贈墨梅臥;
(5)送梅花仇;
2、從題目入手:梅花是一種名花,但為什么說梅花魂呢?課題“梅花魂”與本文所記敘的五件事有什么聯系?
這就是我們本節課的學習任務。
二、從“愛梅”入手,直奔重點段“品梅”。學習第二、第四件事,體現“教”學。
1、文中哪件事最能表現外祖父對梅花的喜愛?
(第二件事:珍愛墨梅圖)
2、指名讀。思考: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外祖父對梅花情有獨鐘?
(1)“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爾擺弄,老人也不甚留意。唯獨書房罩那一幅墨梅圖,他分外愛惜,家人碰也碰不得”。從中體會作者用對比的手法來表現老人對梅花圖的珍愛。
(2)“我不小心在梅圖上留下臟手印,外祖父頓時拉下臉來。有生以來,我第一次聽到他訓斥我媽:‘孩子要管教好,這清白的梅花,是沾污得的嗎?’訓罷,便用保險刀片輕輕刮去污跡,又用細綢子慢慢抹凈。”通過老人的語言,行動來體會他對梅圖的.珍愛。
a、體會“輕輕、慢慢”在句子中所起到的表達效果。
b、“清白”是什么意思?“沾污”又是什么意思?
c、爺爺是讓媽媽管教好我的行為、還是思想?
(思想)從何而知?(“這清白的梅花,是沾污得的嗎?”)
3、“這清白的梅花為什么不能沾污?”一向寬容慈愛的外祖父為什么這次會大動干戈呢?導入第四件事的學習。
4、教師范讀“臨別贈梅圖”一事。
(1)老人深情地說的那段話,其中哪幾句話點明了梅花的品格?
(“這梅花,是中國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開花。她卻不一樣,愈是寒冷,愈是風欺雪壓,花開得愈精神、愈秀氣。她是最有品格、有靈魂、有骨氣的呢?”)
(2)由此可見老人愛梅其實愛的是梅花的什么?(梅花的精神)
(3)電視播放歌曲《紅梅贊》:冰天雪地,傲然怒放的紅梅,優美動聽的旋律,深情贊美的歌詞。激發學生的情感,使他們對梅花有了更新、更高的認識。
(4)說說此時,你對梅花有了什么更新的認識?
(5)指名讀“幾千年來,我們中華民族出了許多有氣節的人物,他們不管歷盡多少磨難,受到怎樣的欺凌,從來都是頂天立地,不肯低頭折節。他們就像這梅花一樣。”
討論:
a、梅花的秉性像什么?(中華民族的精神、氣節)
b、此時作者用了什么手法?(借物喻人)
c、由此可見,老人贊梅花,實則贊美的是什么?
(中華民族的精神、氣節)
(6)再次播放《紅梅贊》,同時指出:這首歌是電影《江姐》的主題曲,影片中江姐為了追求革命信仰和崇高理想,面對敵人的酷刑拷打,毫不動搖,大義凜然,最后含笑走上刑場,倒在一片梅花燦爛的地方。歌曲唱得是梅花,實在贊美江姐。聲情并茂的導語使學生深深領悟:梅花的精神就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老人愛梅花,就是因為梅花是祖國的象征。
(7)外祖父保存這幅梅花是為什么?(是讓自己保存梅花的秉性,也就是中國人的氣節。)現在他把它送給外孫女又是為了什么?(也讓外孫女保持這種秉性、這種氣節。)這就是題目“梅花魂”的內涵。
5、指導有感情地朗讀此部分內容。
三、總結方法,幫助學習第一件事。體會“梅花魂”何在,“中國心”何在!體現“扶”學,培養能力。
1、默讀第一件事:吟詩落淚。
2、思考討論:
(1)“常常教我讀唐詩寧詞”說明什么?
(老人時刻不忘自己是中國人,不忘中華民族文化,也要讓自己的子孫也不忘自己祖國的文化。)
(2)“讀到一些詩句就落淚”是因為什么?
a、適當解釋說明三句詩的出處、意思及其表達的情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出自唐朝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意思是:獨自一個人在遠方居住,每到過節的時候格外思念故鄉的親人。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出自王維的《山中送別》意思是:明年春天綠草如茵的時候,您回來不回來呢?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出自北宋詞人秦觀的詞《浣溪沙》,大意是:在空中隨風飄飛的落花,輕得好像夜里的夢,滿天無邊無際落著的雨絲,細得好像心里的愁。
這些詩大致都體現了一種思鄉懷親之情。
b、明確老人的思鄉之情是他落淚的原因。
(因為這些詩句觸動了老人的思鄉之情。他思念祖國,卻身在異邦,不能回去,所以傷感地流淚了)
四、放手自學第三件、第五件事,體會“梅花魂”何在“中國心”何在!體現“放”學,發展能力。
1、從“聽到不能回國,外公竟像小孩子一樣,嗚嗚嗚地哭起來了……”一句,體會老人一直熱愛著、思念著祖國,卻不能回去,他難過地哭了,充分表現了他對祖國深深的眷戀。
2、從“赤道吹來的撩亂了老人梳理得整整齊齊的銀發,我覺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許多。”體會到思鄉的深情,孤獨的痛苦,一下子把他催老了。
3、從“想不到淚眼蒙朧的外祖父也隨著上了船。遞給我一個手絹,一色雪白的細亞麻布上面繡著血色的梅花。”體會到老人把自己對祖國的一片眷戀之心讓外孫女帶回祖國,成了卻自己的心愿。
五、學習最后一段,點明中心,總結全文。
1、齊讀最后一段,說說這段對全文起到了什么作用?
(點明中心)
2、回顧全文,口頭概括本文的中心。
(課文講了身在異國的華僑老人對梅花的喜愛,反映了他對祖國深深的眷戀,表露了一位華僑老人的中國心。)
3、文章的開頭和結尾有什么聯系?你體會到了什么?
(開頭和結尾緊密聯系。開頭講由梅花想到外祖父;結尾又從梅花想到外祖父的愛國心。這樣前后呼應,首尾連貫,更加突出了身在異國的華僑老人思念祖國的思想感情。)
4、談談學完課文,你在寫作上的收獲。
5、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板書設計:
1、讀詩落淚
2、珍愛梅圖
3、不能回國 中國心
4、贈送梅圖
5、遞梅花巾
照應
教案簡析
教者從課題“梅花魂”著眼,以理解“梅花魂”的內涵為突破口,尋找貫串全文的“梅花魂”所在。這樣的教學構想,抓住了課文的關鍵,且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教學中先指導他們理解體會課文的難點:老人愛梅花是愛祖國的表現。掃除學生自己閱讀上的障礙。再放手讓他們從文中的幾件事中,尋找表現老人愛祖國、眷戀祖國的思想感情的內容。體現閱讀課文以學生自學為主的特點,以培養學生學習的能力和習慣。教者在教學中還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電視播放歌曲《紅梅贊》,創設情景、激發情感。為突破教學重點、難點起到了很好地作用。針對本文內容含蓄、思想性深刻的特點,教者又采用了情感朗讀來配合教學。讓學生從讀中悟情悟理。加之老師的適時點撥,學生一定能透徹地理解全文。
梅花魂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摘錄讓自己感動的句子。
3、理解課文,體會感情,并揣摩感情是怎樣表達出來的。
教學重難點:
把握課文內容,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達方式。
教學方法:
朗讀法、情境教學法、引導指導結合法。
學法:讀文悟情、讀句悟理;抓重點詞句以點帶面的學習法。
課前準備:
1、查找有關梅花的資料、特點以及贊美梅花的詩句。
2、了解課文中所涉及到的詩句。
3、了解中華民族出現的有氣節的人物。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引入梅花情懷
故鄉的梅花又開了,每當看到這朵朵冷艷,縷縷幽芳的梅花,總使我想起漂泊他鄉、葬身異國的外祖父。這節課讓我們繼續跟隨作者的回憶走近外祖父,去解讀這位漂泊異鄉的老人的梅花情懷。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課文,了解了作者與外祖父之間發生的五件往事,他們之間發生了哪些事?
看來,大家學得很認真,老師也把它們歸納出來了,請同學們看屏幕。
二、以讀促悟,體會梅花情懷
(一)體會愛梅之心。
1、你認為這五件事中哪件事最能表現外祖父對梅花的喜愛之情?請同學們自由朗讀第三自然段,把你認為能體現外祖父愛梅花的句子畫出來,圈點批注。
2、交流:你找到了哪些句子?指名讀第三自然段相關部分。
“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家人碰也碰不得。”
這句話讓你體會到了什么?
這是一份多么真切的愛梅之情哪!請你讀出外祖父的這份“分外愛惜”!
(——指名讀——小組讀)
3、還有哪兒可以看出外祖父特別喜愛梅花呀?“我五歲那年……什么稀罕呢?”
是啊,這么慈祥的外祖父竟然會大發脾氣。這一字一句,甚至連一個標點,都在向我們訴說著一段感人的情懷。從祖父的話語、動作、神態中,你能體會到什么?
交流:輕輕地小心翼翼地刮、慢慢地專心致志地抹,在老人看來,這仿佛不是一幅畫,而是一件——稀世珍寶。——指名讀(讀出對梅花的珍愛之情)
誰能讀讀外祖父訓斥我媽的話,其他同學看看你體會到了什么。
(指名讀——反復讀)(指導:你是在“訓斥”嗎?你拉下臉來訓斥了嗎?)
(誒!這是一個——反問句,言下之意是說——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不得的?外祖父為什么不直接這么說,而說:“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嗎?”你覺得這句話的重心在哪里?(強調梅花高潔、清白的秉性))
小結:你們能夠透過動作、語言、神態理解人物的情感,走進人物的內心,真會學習。讓我們再次走進這個場景,去感受老人對梅花那份深沉的愛吧。——請同學們齊讀本段。
(二)感受愛梅之因。
1、過渡:是呀,不就是一枝畫梅嗎?有什么稀罕的呢?當時年幼的我并不明白外祖父為什么如此鐘愛梅花,你明白嗎?
請好好讀讀這段話,相信你們一定能找到答案。學生自由讀。
2、外祖父為什么這么鐘愛梅花?在外祖父的心中,這梅花是怎樣的一種花呀?
(1)指名讀。你發現在這幾句話中哪幾個詞用得多?(愈……愈……愈……愈……,最……最……最……),從這幾個詞里你感受到了什么?這里的'一個感嘆號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2)看,這就是風欺雪壓中依然昂首開放的梅花,這就是百花凋零時依然吐露芬芳的梅花,看到它,你能想到哪些詞來形容它的品格?(昂首開放,堅強不屈)
多么堅強的梅花啊、誰能讀出梅花的傲然開放,堅強不屈?——指名讀——再讀。
(3)小結:這種風欺雪壓中依然堅強不屈、迎難而上的精神就是——梅花魂(板書:梅花魂)。原來,外祖父愛梅花就是愛梅花的精神啊!外祖父愛的僅僅是梅花的精神嗎?他愛的還有什么?
3、交流。“幾千年來,我們中華民族出了許多……他們就像這梅花一樣。”
(1)是啊,中國人有著梅花的精神,那就是——“管歷盡多少磨難……不肯低頭折節”。
(2)正如外祖父所說,我們中華民族的確出了許多有氣節的人物,他們在磨難面前,在敵人面前,甚至在死亡面前從來都是頂天立地,他們是最有骨氣的人,你知道有哪些這樣的人?——學生說——請大家看屏幕
(3)同學們,我們中華民族有許多像這樣頂天立地,不肯低頭折節的人。我們的炎黃子孫中出現了許許多多有品格、有靈魂、有骨氣的人,所以,在老人眼中,梅花精神就是中華民族的精神,這梅花之魂就是中華民族之魂。(板書:民族魂)
(4)同學們,做為一個中國人,我們應該讀出什么樣的感情。好,現在讓我們通過朗讀表達出我們作為中國人的自豪感!誰來讀?——男生齊讀————全班齊讀。
(5)外祖父這么愛梅花,那他為什么還要把這幅他最寶貴的墨梅圖送給我?
(6)外祖父期盼鶯兒做一個有梅花品德的人。所以他告誡鶯兒“一個中國人,無論在怎樣的境遇里,總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7)老師小結:其實,這段話不僅僅是外公對鶯兒說的,這更是他老人家自己心靈的獨白。他漂泊海外,中國人的氣節沒有變,對祖國的愛沒有變。原來,老人愛梅情懷的后面藏著的其實是一顆心,一顆怎樣的心?——一顆愛國心,一顆中國心。(板書:中國心)
4、好,同學們,拿好書,讓我們帶著對梅花,對民族,對祖國的熱愛之情、贊美之情好好地讀讀這一段。
5、過渡:同學們,老人對祖國如此熱愛,可是,他卻身在國外。每當想起自己深愛的祖國,老人不免一次又一次流下了熱淚。課文中幾處地方寫到外祖父流淚?
(三)、以外公三次流淚為引子,體會思鄉愛國之情。
1、第一次流淚的情景我們已經學了,請大家回憶一下,外祖父是在什么情況下流下的怎樣的淚?
2、現在,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找到其他兩次描寫外祖父流淚的句子,看看外祖父都是在什么情況下流的淚?流下的是怎樣的淚?找完后,大家可以先討論交流一下。
3、孩子們,淚是情感的標志,你是否讀懂了老人淚光中蘊涵的深情呢?誰來說說老人第二次是在什么情況下流下了怎樣的淚?
第二次:我們要回國了,老人卻不能回,流下了傷心的淚。
4、請同桌間互相讀一讀外祖父第二次哭泣的句子,你能感受到什么?你能理解這位老人此刻的心情嗎?(自己的兒孫要回到日夜思念的祖國,因為種種原因,自己永遠不可能回到家鄉,永遠無法實現自己心中由來已久的心愿,心里當然十分悲切。)
5、那第三次呢?指名生說。第三次:我們回國時,外祖父來送別,流下了遺憾終生的淚。
6、引:讓我們把回憶的鏡頭切換到碼頭送別的那一天。
出示第13、14自然段。——師范讀
(1)孩子們,你們發現今天的外祖父和往常有什么不同?
小結:頭發亂了也無暇料理,因為老人的心里思念著——
面容一下子衰老了許多,因為老人在傷心啊!他為什么傷心?
(2)在船快開的那刻,淚眼蒙眬的外祖父遞給我一塊繡著血色梅花的手絹,你覺得他遞給我的僅僅是一塊手絹嗎?是什么?
(3)說得多好啊。同學們,這是一顆怎樣的思鄉心,是一片怎樣的愛國情哪!老人這深深的情,這濃濃的愛震撼了我們,也震撼了作者。作者將這份沉甸甸的思鄉心,愛國情凝聚成了三個字,那就是(指課題)——梅花魂。老師覺得,這深深的情,這濃濃的愛,也凝聚成另外三個字(指課題)——中國心。
7、面對這樣一位身居異鄉的老人,我們的心中能不對他產生敬意嗎?讓我們再一次感情朗讀課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個自然段。
8、文章的開頭和結尾有什么聯系?你體會到了什么?
[開頭和結尾緊密聯系。開頭講由梅花想到外祖父;結尾又從梅花想到外祖父的愛國心。前后呼應,首尾連貫,對比朗讀,更加突出了身在異國的華僑老人思念祖國的思想感情。]
三、拓展延伸,寄托情懷
老師這有一首跟老人有關的詩歌——鄉愁,想與大家一起分享。(師先誦讀一二節,再引導學生一起讀)
四、總結談話,升華情感
梅花,她是我們民族的氣節,民族的驕傲,民族的象征!無論歷經多少磨難,不管受到怎樣的欺凌,只要心中有“梅花”,就會添一份信念,添一縷幽香!讓我們再次深情地齊讀課題——《梅花魂》。
五、拓展實踐
1、當鶯兒和母親回到祖國之后,外祖父一人身處異國他鄉,他會做些什么來寄托他對祖國、對家鄉的思念之情呢?現在就請同學們在展開想象,以“我仿佛看到了外祖父……”為開頭來寫一段話。
2、摘錄課文中讓你感動的語句,并背誦。
梅花魂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結合重點詞句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并揣摩這種感情情怎樣表達出來的。
2、了解梅花的高尚品格,體會華僑老人眷戀祖國的感情。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把握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達方法。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入境
播放歌曲《故鄉的云》,這首歌與本課有什么關聯呢?
二、研討點撥
師:通過上節課的學習,誰知道作者離開外祖父時候,是多大的孩子?
師:打開書,快速瀏覽課文,你是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生自由說)
師:看來,關于外公都是作者幼年時期的記憶了。一個孩子,雖然記住了看到的經歷過的事情,可是又有多少是她能懂的呢!在作者幼小的心中,外祖父的言行使她產生了許許多多的疑問。你能從文中找到她的疑問嗎?她都不懂什么呢?(生自由說)
師:小小的單純的不諳世事的孩子怎么能讀懂飽經滄桑的.老人的心呢!歲月帶走了這個漂泊異國的老人,也使當年的小女孩長大了,成熟了。回想起記憶中這一幕幕往事,成年的她讀懂了老人的心了嗎?
師:從哪看出來的?
師:終于懂了的時候,老人早已不在了……可是讀懂是怎樣讓人心痛的感情啊!請同學們齊讀這一自然段。
師:下面請同學們仔細讀文,看看你從文中哪能體會到老人有一顆眷戀祖國的心呢?并畫出相關的句子。
師:誰來說一說你是從哪看出來的?
[出示句子]
每當讀到“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之類的句子,常會有一顆兩顆冰涼的淚珠落在我的腮邊、手背。
師:指名讀。從這句話中你體會到了什么?讀了這些思念家鄉的詩外公想到了什么?
師:那么我們在讀這句話時應該怎么讀?(生自由說)
師:那就讓我們試著讀出外公的傷感。(指名讀)
師:讀了思鄉詩,觸動了思鄉情,外祖父落淚了。你還從哪句話體會到外祖父眷戀祖國的深情了呢?
[出示句子]
想不到外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樣,“嗚嗚嗚”地哭了起來……
師:指名讀。思考從這句話中你知道了什么?
師:你能體會到外祖父當時的心情怎樣?(悲傷、難過)為什么會這樣?(生自由說)
師:久居異鄉的外祖父日夜思念著自己的家鄉,然而由于種種原因他無法回到故里。于是他就將這種思鄉之情寄托在一種事物上,你們知道是什么嗎?(生:梅花)那他對梅花有著怎樣的感情呢?(生:喜愛)
師:你從文中哪看出外祖父特別喜愛梅花呢?用“~~”畫出有關的句子。
[出示句子]
便用保險刀片輕輕刮去污跡,又用細綢子慢慢抹凈。
師:我們在讀這句話時應該怎樣讀?
師:那就讓我們來試著讀出外公的這種小心。(指名讀)
師:我感覺這位外公的動作不夠輕,誰能再輕些。(指名讀)
師:從外公的動作我們能體會到他對這幅畫的喜愛之情。你還能從其他地方感受到嗎?
[出示句子]
孩子要管教好,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嗎?
師:從這句話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師:從哪看出來的?
師:那就讓我們把外祖父的氣憤表達出來吧!誰來試一試。(指名讀)
師:外祖父如此喜歡這幅墨梅圖,它究竟是一幅怎樣的畫呢?你們想看看這幅墨梅圖嗎?
[出示墨梅圖]
師:看了這幅墨梅圖你有什么疑問嗎?
師:是啊!我只不過在上面留了個臟手印慈祥的外公竟大發脾氣?是這幅畫價值連城嗎?(不是)那是什么?(在外公的眼里,梅花是祖國最有名的花,梅花是祖國的象征,和祖國緊緊聯系在一起,所以他愛墨梅圖,愛梅花,實質上是愛祖國。)
師:關于為什么愛梅花,外祖父還有一段話,誰知道是哪段?誰來讀一讀。(指名讀)
師:同學們都知道這段話是對不懂事的孩子說的,明知道孩子聽不懂,卻這樣認認真真地說,他僅僅是對孩子說嗎?請你默讀這一段,看看能讀懂什么?
[出示句子]
它卻不一樣,愈是寒冷,愈是風欺雪壓,花開得愈精神,愈秀氣。
師:你們想看看雪中的梅花嗎?(想)
[出示雪中梅花圖]
師:看到了吧。大雪壓在枝頭,有的梅花上都結了冰,然而梅花卻凌寒獨自開。看到此景,你想用什么方式來贊美梅花呢?
師:讓我們帶著新的感覺再來讀這句話。(指名讀)
[出示句子]
她最有品格、最有靈魂、最有骨氣的!
生:我還有個問題:寫梅花這里為什么用“她”呢?
師:表面上看“她”指的是梅花,聯系上下文,想一想其實“她”指的是什么?
師:誰愿意再讀一遍第13段,請你仔細體會。(指名讀)
師:誰來說一說“她”指什么?(中華民族有氣節的人物)
師:梅花冬天開,而“有氣節的人物”他們就像梅花一樣:不管歷經多少磨難,不管受到怎樣的欺凌,從來都是頂天立地,不肯低頭折節。(齊讀)
師:你們能說一說我們中華民族有氣節的人物還有哪些?
師:同學們知道得可真不少,你們說覺得個個都是中華民族的氣節人物,在外祖父眼里,我們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有什么精神?(梅花精神)
師:外祖父怎么說的誰能把這句話讀出來。(指名讀)
師:“秉性”指的是什么?(本性)梅花的秉性指的是什么?齊讀“不管歷經多少磨難,不管受到怎樣的欺凌,從來都是頂天立地,不肯低頭折節。
師:這不僅是梅花的精神。在外祖父眼中他還是什么精神?
師:在這段中作者運用了什么寫作方法?(借物喻人)
師:由此可見,外祖父不僅僅是在贊美梅花,也在贊美具有梅花精神的有氣節的中國人,讓我們飽含深情地在讀這段,再次感受外祖父喜愛梅花之情吧!(齊讀)
師:學到這里,同學們應該知道在鶯兒回國前,外祖父為什么把他最珍愛、最寶貴的畫送給鶯兒了吧?誰能說一說。
三、交流感悟
小組合作完成
師:外祖父把他最珍愛的墨梅圖送給了鶯兒,是希望鶯兒也能像梅花一樣,繼承和發揚梅花精神。那為什么在船快開時,又送繡有血色的梅花手絹呢?
師:[出示梅花圖片]請同學們欣賞
師:梅花都有什么顏色?
師:那外祖父為什么送給我銹有血色的手絹呢?
師:在什么時候送的?(臨行前)外祖父的心情怎樣?(特別難受)從哪看出來的?(淚眼朦朧)外祖父為什么又哭了呢?(他想回國,卻回不去,愛祖國,眷戀祖國……)
師:在這種情況下送給我血色手絹為什么呢?
師:我們不難看出這位老人對故土懷有純真的感情。這是海外赤子的一份赤子之情啊!
師小結:
外祖父這位與梅花相依相存的老人,他的愛梅情結其實就是一顆深藏著的愛國心啊!他自己不能回歸祖國,他要讓自己的心回歸祖國。這顆心就是啊的魂啊,他要讓自己的魂回歸祖國!這也是一個海外赤子的一片赤子情。讓我們通過張明敏的《我的中國心》來感受外祖父的這顆心,這份情吧!多媒體播放《我的中國心》
四、拓展延伸
師:外祖父終究沒有回到讓他魂牽夢繞的故土,就讓他那顆眷戀祖國的心長留星洲吧!讓我們把心回到梅花上來。
[出示課件]墨梅圖
師:這是一幅略顯單調的梅花圖,希望你能妙筆生花,寫上一兩句與梅花有關的詩句。(生自由寫,然后匯報)
師:老師也給這幅梅花圖寫了一句話: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同時把這句話送給同學們,希望同學們能牢記這句話。
師總結:同學們,現在正是初冬季節,轉瞬冬天就會來臨,你或許會懼怕,或許會埋怨冬天的寒冷而裹足不前。不過,我相信今天我們學習了《梅花魂》這篇課文,一定會在嚴冬里給你添一份信念,添一縷陽光。在你春風得意時,“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在你不如意時,牢記“若非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并深深祝愿你能把它帶入你的家庭,融入你的生活,感染你身邊的每一個人,你的一生都會活得非常精彩而溫暖!
梅花魂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了解梅花高尚品格,學習梅花的品格,陶冶自己的情操。
2、理解梅花魂,從外祖父愛梅花中,體會華僑熱愛祖國眷戀祖國的心情。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從外祖父的語言、行動中,進一步理解和感受人物的情感。
【教學重點】
抓住文章的主要人物的言行及文章線索,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課前準備】
1、收集贊美和描寫梅花的詩文,以及歸國華僑為國家做貢獻的`事例。
2、準備《思鄉曲》的音樂磁帶。
【教學時數】
1課時。
【設計理念】
本文通過作者回憶自己和外祖父在國外一起生活直至分手的一段經歷,表達了對已故外祖父的深切懷念,熱情贊頌了老一代華僑眷戀祖國,熱愛祖國的深厚感情。全文以梅花為線索,抓住外祖父的語言、行動、具體生動地講師述一段催人淚下,感人至身的故事讓讀者從中受到啟迪和熏陶。
【教學流程】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師:古今中外許多文人墨客,寫下許多詩句贊賞梅花。談談你收集到的詩句說說這是為什么?
生:背《墨梅》《梅花》等古詩。
生:傲雪經霜、不畏嚴寒,是中華民族的象征。
2、過度:
師:有一位身處異國的華僑老人,他一生酷愛梅花,這是為什么呢?今天學習《梅花魂》后,你就會理解老人的感情。
二、指導自學,自主讀書
1、師:讀了課題,你想知到什么?
生:圍繞梅花講了那些事?題目中“魂”是什么意思?
(培養學生積極動腦,提出問題,設法解決問題,培養探索精神)
2、學生自主讀書、合作交流:
(讓學生邊讀邊想,讀后交流,給學生讀書的時間、空間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個體體驗)
三、交流體會、深入理解
1、暢談讀書體會,探索人物的情感世界。
(培養學生組織語言努力及理解、表達能力)
2、答疑討論:
⑴她是最有品格,有靈魂,有骨氣的。
⑵一個中國人,無論在怎樣的境域里,總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⑶外祖父把梅花當做什么象征?
⑷中華民族的精神是什么?
四、感情朗讀、體會情感
播放樂曲、分角色讀。
五、課堂拓展、豐富知識
1、匯報自己知道的古人思鄉的詩句。
2、閱讀欣賞:
一、
雪梅爭香未肯降,
騷人閣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香,
雪卻輸梅一段香。
二、
有梅無雪不精神,
有雪無詩俗了人。
日暮詩成天有雪,
支梅并作十分香。
梅花魂教學設計 篇5
一、 教學設計
(一)學情分析:新課標中指出,“學生的情感是易于激發的,一旦他們的認知活動伴隨著情感,教學就會成為學生主動發展的過程,從而使他們對客觀世界的認識更豐富更深刻”。對于《梅花魂》這種感情真摯、深沉的課文,如何帶領學生深入體會情感是教學的重點。文中外祖父是一個身在異鄉幾十年的老華僑,他對祖國的眷戀之情,是小學生最難以理解的情感,因為這種深沉情感遠離學生的生活,孩子們無法親身體驗。特別是老人情到深處的無聲落淚,都表明了他渴望回國返鄉的強烈情感,這種情感對于小學四年級的學生來說遙遙不可及。
(二)教材分析:編排意圖:使學生在閱讀中體會人物的愛國情、思鄉意,并進行語言積累。
(三)教學目標分析:
1.知識與能力:認識13個生字,會寫15個生字。
2.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通過不同形式、不同要求及個性化的朗讀來感悟語言文字蘊涵的情感,逐步加深對文本的理解。
3.情感、態度、價值觀:體會人物的愛國情、思鄉意。
(四)重難點分析: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把握課文內容,體會人物的思想情感。難點是結合重點詞句體會人物思念祖國的思想感情。
(五)教學過程
a、導入:
1.(師在黑板左上角畫一枝梅花)同學們請看老師畫的是什么?(板書:梅花)你了解梅花嗎?(引導學生交流詠梅的古詩、古詞、名句等)
2.老師小結:梅花不僅為歷代的文人志士所喜愛,也被一位漂泊他鄉、葬身異國的老人所鐘愛。今天,我們一起走近這位老人,一起走進——梅花魂。請同學們齊讀課題(板書:魂,并指導書寫)“魂”是什么意思?(生自由作答)學習了這篇課文,你對“魂”會有更深的理解。
b、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出示初讀要求:讀準生字,讀通句子,有生字的句子多讀幾遍;想一想,課文講了外祖父的哪幾件事?嘗試用簡潔的話加以概括。
2.展示初讀:誰想讀一下你喜歡的段落?(相機解決如下問題:星島——新加坡,唐山——海外人對中國的別稱,多音字在文中的正確讀法。)
3.課文講了外祖父哪幾件事?引導學生概括出:讀詩落淚;愛惜墨梅;不能回國;贈墨梅圖;送梅花巾。(教師相機將寫有小標題的梅花瓣貼到黑板)
這五件事里,每一個小故事都非常感人,老師相信,同學們通過讀書,透過文章的字里行間,一定能走進老人的內心,感受老人的情感。我們先來走進第一個小故事——讀詩落淚。
c、細讀感悟,重點探究
1.默讀課文第二自然段。出示品讀要求:細細品讀每個句子,每個詞語,說說你能讀出怎樣的情感?你是從哪些句子讀出這種情感的?
2.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學生自由作答,教師相機出示有關句段,在尊重每個學生閱讀感受的同時,將情感體驗、朗讀指導結合起來。)
(1)“我很小的時候,外祖父常常抱著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讀唐詩宋詞。
①想一想,從這段話中,你讀出怎樣的情感?圈畫有關重點詞交流。(常常、一遍又一遍、唐詩宋詞)
②指導朗讀,讀出老人對祖國的思念、熱愛之情。
(2)“每當讀到……之類的句子,常會有一顆兩顆冰涼的淚珠落在我的腮邊、手背。”
①“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②“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③“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
三品詩句意思、情感,生反復朗讀感悟。
小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讀詩落淚”這個小故事,我們通過對重點語句的理解、朗讀,體會了老人對祖國的思念之情,下節課,我們繼續用這種方法學習其他四個小故事。
二、教學實施(精彩片段)
片段: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后,我讓學生默讀課文第二自然段。要求細細品讀每個句子,每個詞語,說說你能讀出怎樣的情感?你是從哪些句子讀出這種情感的?
生1:“每當讀到……之類的句子,常會有一顆兩顆冰涼的淚珠落在我的腮邊、手背。”我從這句話里讀出外祖父很思念祖國。
生2:外祖父每當讀到這些詩句就會流淚,說明他非常想念祖國。
師:外祖父為什么會落淚?
出示:“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師:誰來讀一下這句詩?
生讀。(毫無感情)
師:讀得很流暢!還記得這首詩嗎?詩中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生:這是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詩中寫了王維在外地,每到佳節時加倍思念親人。
師:外祖父像王維一樣漂泊異鄉,讀到這樣的思鄉詩句,心里會是什么感受?
生1:由詩想到了自己,心里很難受。
生2:外祖父也會想起自己的家鄉和親人。
生3:想起自己的祖國。
師:可是當時由于種種原因,許多像外祖父一樣的華僑們卻不能回到自己的祖國,他們只能隔海遙遙相望,在心中默默地思念……現在,你就是外祖父,你會怎樣讀這句詩?
生1讀。(有些投入)
師:我感受到你思親,但沒有感受到倍思親,誰能讀出這種情感?
生2較有感情地再讀。
師:你動情了!是的,詩的每一個字都撥動著老人那顆思鄉的心,老人是怎樣在流著淚讀每一個字的?
生3聲情并茂地朗讀。
師:我仿佛真的聽到淚眼朦朧的外祖父在讀詩!
(教師循序漸進地評價、引導,將學生的`情感步步推進,逐步走入人物內心。)
師:可是年幼的我懂這一切嗎?
生:不懂。
師:所以,老人總是搖搖頭,長長地嘆一口氣,說——
生(齊讀):鶯兒,你還小呢,不懂!(略有沉重)
出示:“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請一生讀。
師:讀出了你的感受!知道什么意思嗎?
生:明年春草綠的時候,您能回來嗎?
師:是啊,野草尚且有一歲一枯榮,而外祖父卻不知道什么時候能回到祖國。此時的外祖父就是一片從樹上落下來的葉子,他多么想落葉歸根哪!這種回家的渴盼你能讀出來嗎?
一生深情朗讀。
師:你的朗讀扣人心扉!誰想像他一樣讀一下?
生齊讀。
(有了前一詩句的鋪墊,學生很快融入人物情感)
師:可是年幼的我懂這一切嗎?
生:不懂。
師:所以,老人總是搖搖頭,長長地嘆一口氣,說——
生(齊讀):鶯兒,你還小呢,不懂!(比前一次沉重,較有感情)
出示“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
師:想一想,外祖父那輕似飛花的夢是什么夢?
生:回國夢。
師:外祖父又為什么而愁?
生:不能回國。
師:這種愁緒像無邊的絲雨飄滿外祖父的心田。你能讀出來嗎?
一生入情朗讀。
師:老人的情感已經融入你的內心!而年幼的我懂這一切嗎?
生:不懂。
師:所以,老人總是搖搖頭,長長地嘆一口氣,說——
生(讀):鶯兒,你還小呢,不懂!(聲音沉重,感情深沉)
師:我不懂什么?
生:我不懂外祖父對祖國的思念。
師板書:思念。
(思鄉曲音樂響起)
師:是啊,年幼的我當然不懂,因為這思念太深切、太沉重了。這思念里有無奈、有渴盼、有憂愁……所以,外祖父每當讀到——
生感情接讀:獨在異鄉為異客……無邊絲雨細如愁
師接讀:之類的句子,常會有一顆兩顆冰涼的淚珠落在我的腮邊、手背……
三、教學反思
帶著激動和感動,我和孩子們學完了這一課,教學中,我被孩子們入情入境的讀書聲所深深地感染,心中涌動著一種濃濃的情感。
在學習“讀詩落淚”這個環節中,我重點讓學生品味三個思鄉的詩句,學生在初讀“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時,情感與外祖父非常遙遠,所以讀起來毫無感情,在老師逐步地引導學生回顧了詩句的內容、表達的情感之后,我讓學生設身處地以“你就是外祖父,你會怎樣讀這句詩?”使學生有了一定的情感認知,讀出了情感,但跟文中的外祖父還存在著距離,我又相機評價:“我感受到你思親,但沒有感受到倍思親,”將學生的情感進一步推進,學生在較為深情地讀完后,我又提出更高的要求:外祖父是怎樣在流著淚讀詩的?在一遍一遍的詩句朗讀中,將學生的情感升華,讓學生漸入佳境。每一次詩句品味之后,老師便引導學生朗讀這句話:“鶯兒,你還小呢,不懂”形成一種回環復沓的效果,一嘆三讀悟鄉愁,學生水到渠成地表達出外祖父的惆悵與無奈,外祖父對祖國的眷戀之情在學生的心中蕩漾,老人那綿長的鄉愁彌漫在學生的心中……從同學們的深情朗讀中,從同學們凝重的表情里,我感受到大家已經走入老人的內心,感受到老人對祖國的思念之情。
梅花魂教學設計 篇6
一、設計理念:
《梅花魂》是一篇精讀課文。這篇課文以梅花為線索,通過五件小事表現了一位華僑老人對祖國的摯愛。梅花與老人交相輝映,融于一體,梅花魂已注入老人的生命之中。課文語句含蓄,感情深沉。《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新課程強調讀者與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本設計力圖在引導學生閱讀的過程中,努力為學生創造自主學習的課堂空間,利用文本提供的教學空間,最大限度地開發教材資源。開發學生已有的知識積累、思想情感,引領學生自主探究,對課文內容進行補充、拓展,與作者、文本進行深入對話,通過有感情朗讀訓練使學生深入感悟文章的內涵。本文教學尊重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讀中感悟文中至真至純的愛國深情,奏響情感教學的最強音。
二、學情分析:
學生缺乏遠離故土、思念家鄉和祖國的這種情感體驗,有不少學生對梅花的特點也并不了解,而五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一定的閱讀基礎和查找資料的能力,因而在課前應重視預習,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抓住重點語句,啟發學生想象理解,在有感情地朗讀中體驗情感。
三、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的生字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自讀探究,把握主要內容,體會作者選擇幾件事情來表明外祖父的思鄉之情,體會梅花的堅韌與高尚的品格,感悟“外祖父”對祖國的眷戀之情。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通過多元學習,能文“我”交融,受到作者的文與心的感染,理解外祖父愛梅花,并在愛梅花中寄托了愛祖國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表達情感的方法。
教學重點:理解“梅花魂”中“魂”的含義。引導學生通過個性化閱讀,深入感悟梅花精神以及“外祖父”深厚的愛國情意。
五、教學準備:
了解文中涉及的關于梅花的詩句的意思及出處,查閱了解華僑在海外生活經歷的相關資料。
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
六、教學過程:
(一)、激情引趣,導入新課
1.(課件演示)欣賞梅花在風雪中凌寒獨放,傲霜斗雪的風姿。學生吟誦詠梅的有關詩句。
(1)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元·王冕)
(2)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宋·王安石)
(3)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毛澤東)
(4)紅梅不屈服,樹樹立風雪。(陳毅)
2.看到那朵朵冷艷,縷縷幽芳的梅花,作家陳慧瑛常常會想起了身在異鄉的外祖父,并由此勾起了她一連串的回憶。板書課題,學生齊讀。
3.讀了課題之后,你有什么疑問呢?(引導學生緊扣“魂”自由質疑)
【設計意圖:通過課件演示,讓學生欣賞梅花傲立風雪、凌寒獨放的風姿,初步感受梅花的品格,并通過吟誦古今詩人詠梅的詩句,幫助學生積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再引導學生緊扣“魂”字自主質疑,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出示課文生字詞,學生自主交流,掌握音、形、義。
秉性 訓斥 撩亂 朦朧
靈魂 玷污 折節 頗負盛名
3.再讀課文,思考作者在文中回憶了外祖父的哪些事?學生討論交流,理清條理,板書小標題(吟詩落淚、珍愛梅圖、思國傷懷、贈墨梅圖、送梅花絹)。
【設計意圖:本教學片段通過讓學生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學生自學課文生字詞,落實好“雙基”。然后,在再讀課文的基礎上列出小標題,理清文章脈胳。】
(三)、精讀感悟,入境入情
1.學生默讀課文,思考:文中哪些地方最讓你感動?畫出有關句子,多讀幾遍,并想想為什么會受到感動?(四人小組討論)
2.全班交流。(教師根據學生回答,相機出示有關句段,并適時進行朗讀指導)
(1)(出示課文中的句子)“讀到‘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語細如愁’之類的句子,常有兩顆冰涼的淚珠落在我的腮邊、手背。”
①“外祖父”為何讀到這些詩句就會落淚呢?(這些詩句觸動了他思鄉的感情)
②請簡要說說你對這些詩句的理解?你從這些詩句中體會出“外祖父”怎樣的思想感情?(思念家鄉、思念祖國的思想感情)
③指導朗讀。(配樂)
(2)出示課文中的句子:“我五歲那年,有一回到書房玩耍……又用紅綢子慢慢抹凈。”
①投影出示“墨梅圖”,學生自由讀本小節,思考:從這段話中你體會到什么?(“外祖父”十分愛惜墨梅圖)
②你從哪些詩句感受到“外祖父”十分愛惜墨梅圖呢?畫出有關詞句。(學生圈畫并交流:拉下臉、訓斥、輕輕刮去、慢慢抹凈)
③指導朗讀句子:“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嗎?”讀出反問的語氣。“輕輕”、“慢慢”這兩個詞該怎樣讀,為什么?
(3)出示:“這梅花,是我們中國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開花。她卻不一樣,愈是寒冷,愈是風欺雪壓,花開得愈精神,愈秀氣。她是最有品格、有靈魂、有骨氣的呢!幾千年來,我們中華民族出了許多有氣節的人物,他們不管歷經多少磨難,受到怎樣的欺凌,從來都是頂天立地,不肯低頭折節。”
①學生自由輕聲讀這段話。你覺得梅花有怎樣的秉性?(愈是寒冷,愈是風欺雪壓,花開得愈精神,愈秀氣)
②從古至今,中華民族涌現出哪些有氣節的人物?結合學生回答,出示下列民族英雄、愛國志士的圖片及姓名。
于謙 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岳飛 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文天祥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林則徐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回禍福避趨之。
陸游王 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③“外祖父”如此深愛梅花,說明了什么?學生討論交流。(“外祖父”把梅花當作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即“有品格,有靈魂,有骨氣,不管歷經多少磨難,受到怎樣欺凌,從來都是頂天立地,不肯低頭折節。他珍愛梅花,是為了讓自己保持梅花的秉性,保持中國人的氣節。)
④指導朗讀。這看似平常的梅花,融入了無數有氣節人物的靈魂,漫漫五千年的中華史,有氣節的人物怎能說得完呢?(指導讀好四個“愈”,強調“最”字)讓我們飽含深情地再讀這一段。
(4)出示課文句子:“想不到淚眼朦朧的外祖父也隨著上了船,遞給我一塊手絹,一塊雪白的細亞麻布上繡著血色的梅花。”
①指名讀。
②“外祖父”為什么送梅花手絹給“我”?(讓“我”保持梅花的秉性,保持中國人的氣節,也把他自己對祖國的眷戀之心讓“我”帶回祖國。)
3.銘心思考,書寫“梅花魂”。
(1)此時,你對課題《梅花魂》中的“魂”有哪些更深的了解?“梅花魂”中的“魂”到底是什么?用筆寫出你的心聲。(在寫的過程中再次輕聲播放《思鄉曲》)
(2)交流,引導學生著重理解“梅花”不僅僅是指梅花的精神,更象征著我們中華民族的精神。學生齊讀課題《梅花魂》。
【設計意圖:本片段教學設計注重讓學生自主圈畫詞語,自主品味并通過特別是一次次有感情地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悟情悟理,悟到了梅花的品格,體會到了“外祖父”對家鄉、對故土的深深眷戀之情,真正做到了讀中悟情,以讀表情!在此過程中,學生列舉了從古至今無數有氣節、有品格的中華兒女。教師引導學生朗讀部分愛國志士的詩句,既激發了學生的愛國熱情,又幫助學生進行了有關古詩文名句的'積累。利用文本資源,適當拓展延伸,讓學生在學習閱讀的過程中,情動而辭發,提升表達能力,達到讀寫結合的目的,真正體現新課程理念。】
(四)、總結全文,升華情感
1.學了這篇課文,你明白作者為什么以《梅花魂》為題目嗎?
2.血是生命的顏色!流在心里的血,澎湃著中華的聲音,就算身在他鄉也改變不了我的中國心。外祖父這位與梅花相依相存的老人,他的愛梅情結其實是深藏著的一顆愛國心啊!古往今來,由于歷史原因,許多像“我”祖父一樣的中華兒女流落他鄉,他們雖然身穿洋裝,說著異國語言,但他們血管里流動著中國人的血,他們胸中跳動著一顆顆中國心。最后我們一起來欣賞張明敏演唱的《我的中國心》,讓我們在歌聲中再次感受愛國華僑們的心聲。(播放多媒體課件:《我的中國心》)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討論,明白作者以《梅花魂》為題的意圖,再次感受梅花不畏嚴寒、堅貞不屈的品格和中華民族不折不撓、歷經磨難而不低頭折節的民族精神。最后,在張明敏演唱的《我的中國心》歌聲與黃山、黃河、長江、長城的畫面中結束,升華了學生的愛國情感。】
八、課外拓展
1、小練筆:寫一篇《贊》,用上本文的寫作方法。
2、課外積累思鄉的詩詞。
【學生自讀首尾段,體會寫法及好處,把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有機地結合了起來。特別是課外拓展中設計的小練筆,更將讀與寫有機地滲透,讓學生的閱讀能力與寫作能力得到“雙贏”。】
梅花魂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會認“魂、葬、玷”等13個生字。
2、通過有感情朗讀,體會海外游子漂泊他鄉熱愛祖國的赤子之心,并揣摩這種感情是怎樣表達出來的。
3、通過隨文練筆,積累并活用課文中的詞句。
教學重、難點
把握課文主要內容,通過介紹梅花的內容感受外祖父眷戀祖國的情懷。
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學習一篇與梅花有關的課文。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檢查預習,整體感知
1、昨天同學們已經預習了課文,這篇課文的生字詞可不少,你們都能讀正確了嗎?指名讀,跟讀。
出示:抹凈玷污稀罕
衰老眷戀秉性
縷縷幽芳頗負盛名
葬身異國
指導“葬”的書寫,認識“葬”的演變過程,培養熱愛祖國文化的情感。
2、看來同學們真的預習得不錯,通過預習,你知道了作者在文中回憶了外祖父生前的幾件事嗎?誰能試著用最簡練的語言概括出來?
三、細讀品味,體會情感
下面就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看看課文中的哪些語句或段落你還讀不明白?找到讀不明白的地方做上標記,一會兒我們來交流。
交流:
質疑。
這些問題比較多得集中在了第2、4兩件事中,下面就李老師就留給大家3分鐘的時間,請同學們靜下心來默讀課文的第2、4件事,看看通過讀書,你能解決哪些問題?還可以拿起筆來快速地寫下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同位之間互相交流一下學習收獲。
(一)品味梅花魂
1、我們先來看第一個問題。
出示第3自然段。交流。
(1)出示:“有生以來……玷污得的嗎?”
結合“玷污”“訓斥”,指導學生理解的基礎上朗讀。
(2)出示:“訓罷……慢慢抹去。”
結合“輕輕刮去”、“慢慢抹凈”感受外祖父對墨梅圖的珍愛。
(3)這段話字里行間都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外祖父對梅花的那份珍愛,誰能體會著再來讀一讀這段話?
課文學到了這里,你的腦海里又產生什么疑問了嗎?
2、是啊,一幅墨梅圖有什么稀罕的,竟然讓外祖父這樣珍愛,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誰從課文中找到了這個問題的答案?
出示:這梅花……秉性才好。
指名讀。談理解。
出示:這梅花……有骨氣的!
引導過程:
(1)比較去掉三個“最”字與原句的不同。
(2)請你用一個詞、一句話或一句詩來贊美梅花。
是啊,凌寒傲雪、堅強不屈,這就是梅花的秉性,這就是梅花的精神。就讓我們通過朗讀來贊美梅花吧。
3、因為梅花凌寒傲雪,堅強不屈,歷代文人墨客賦予了她人的品格、人的`風骨、人的意志、人的精神。
出示:幾千年來……秉性才好。
(1)指名讀。讀了這段話,你都想到了我國哪些有氣節的人物?
(2)學生讀完后,追問
追問1:你想到了誰?追問2:你為什么會想到他?
(3)在中華上下五千的歷史的長河中,有氣節的人物絕不僅僅就這幾位,無論是留下名字的“有名英雄”,還是沒留下名字的“無名英雄”,中國大地的的確確培育了許許多多有氣節的人物——(全班齊讀)
(4)我們再來看課題,這里的梅花魂還僅僅指的是梅花的精神嗎?
4、外祖父在說這段話的時候,又是在表白著自己怎樣的心愿呢?不只是在告誡自己,更是在提醒鶯兒,作為一個中國人,絕對不可以失去中華民族的精神。齊讀。
四、隨文練筆,感悟愛國心
1、外祖父終因年齡大了而不能回國,在臨別前,外祖父將這幅珍愛的墨梅圖和梅花手巾贈給了鶯兒,從這里你能感受到這梅花在外祖父心中,還僅僅只是梅花嗎?它還代表著什么?
是啊,就在即將分別的那一刻,外祖父忽然想起,他想要在那繡著血色梅花的手絹上寫些什么?他會在上面寫些什么呢?
五、小結
同學們,你們通過讀書發現了問題,又通過讀書自己解決了問題,你們真不簡單。在以后的學習中都可以運用這種方法。
六、作業
1、摘抄積累課文中自己最受感動的語句。
2、閱讀《月是故鄉明》,再次走進作家陳慧瑛,感受他們的愛國情懷。
板書:
梅花魂(精神)
中華民族的精神
眷戀
梅花魂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通過品讀、研讀,感悟語言文字,理解課文內容。
2、了解梅花的品性,體會外祖父酷愛梅花,眷戀祖國的情感。
3、整體感知內容,品讀重點句、段體會思想感情;課后拓展延伸。
教學重點:
了解梅花的秉性,品味“三哭”,體會外祖父眷戀祖國的情感。
教學難點:
品讀重點句、段,體會思想感情。
教學設計:
一、導入
1、復習重點字詞。
2、全班齊讀古詩《梅花》。
梅花
王安石
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3、梅花在什么時候開放?它的精神是什么?“魂”是什么意思?
二、聽課文錄音,整體感知。
1、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課文圍繞梅花寫哪幾件事?
第一件事:教小外孫女讀唐詩宋詞。
第二件事:特別愛惜“墨梅圖”。
第三件事:因年老不能回國而難過。
第四件事:離別前把“墨梅圖”送給外孫女。
第五件事:臨別時又把繡著梅花的手絹送給外孫女。
2、思考古詩的出處和理解其意思,體會其情感。
(借古詩抒發自己對家鄉對祖國的思念。)
3、作者通過寫梅花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4、討論、交流:
文中哪三次提到外祖父“落淚”,表現了外祖父怎樣的情感?
教念古詩,悲傷落淚
無法回國,痛哭失聲愛國心
送別親人,淚眼朦朧
三、小組合作、交流評析
1、畫出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并寫下自己的感受。(提示學生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等語句來品讀。)
2、根據學生讀的,重點理解以下語句:(課件出示)
(1)“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爾擺弄,老人也不甚留意。唯獨書房里那一幅墨梅圖,他分外愛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比較句子:
“惟獨書房里那一幅墨梅畫,他分外珍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書房里那一幅墨梅畫,他很珍惜。”
說說這兩個句子的異同,哪個句子更好?為什么?
(作者用對比的手法來表現老人對梅花圖的珍愛。)
(2)“我不小心在梅圖上留下臟手印,外祖父頓時拉下臉來。有生以來,我第一次聽到他訓斥我媽:‘孩子要管教好,這清白的梅花,是沾污得的嗎?’訓罷,便用保險刀片輕輕刮去污跡,又用細綢子慢慢抹凈。”
a、理解"清白""玷污"
b、從外祖父的話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從外祖父的動作中你看出了什么?
(通過老人的語言,行動來體會他對梅圖的珍愛。)
(3)“這梅花,是我們中國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開花,她卻不一樣,愈是寒冷,愈是風欺雪壓,花開得愈精神,愈秀氣。她是最有品格、最有靈魂、最有骨氣的!幾千年來,我們中華民族出了許多有氣節的人,他們不管歷經多少磨難,不管受到怎樣的欺凌,從來都是頂天立地,不肯低頭折節。他們就像這梅花一樣。一個中國人,無論在怎樣的.境遇里,總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討論:
a、梅花的秉性是什么?(用原話來回答)
b、老人贊美梅花,實則贊美的是什么?
(作者連用四個“愈”,三個“最”突出表現了梅花的品格高尚、靈魂純潔、很有骨氣。表面是贊頌梅花,事實是由物及人,由梅花聯想到有氣節的中國人,贊美了中國人堅強不屈、純潔高尚的品格。)
C、這段話講了三層意思:
第一層是贊揚梅花那種不怕嚴寒、不怕“風欺雪壓”的品格;
第二層是說我們中華民族具有梅花那種“頂天立地,不肯低頭折節”的精神;
第三層是對外孫女的勉勵,希望她學習梅花的品格。
(4)“想不到淚眼蒙朧的外祖父也隨著上了船。遞給我一個手絹,一色雪白的細亞麻布上面繡著血色的梅花。”
(老人把自己對祖國的一片眷戀之心讓外孫女帶回祖國,了卻自己的心愿。)
小結:
本文通過寫以為身在異國他鄉的老華僑對梅花的摯愛,反映了他對祖國的眷戀之情,一如梅花,忠貞不渝,表露了以為華僑老人的中國心。
梅花魂,即梅花的精神。梅花的精神就是那種“不管歷盡多少磨難,受到怎樣的欺凌,從來都是頂天立地,不肯低頭折節”的精神,這也正是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
四、感情朗讀。
五、延伸拓展
1、搜集與梅花、思鄉有關的詩詞。
2、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寫一篇讀后感。
梅花魂教學設計 篇9
一、談話導入,板書課題
同學們,你們見過梅花嗎?你能簡要說說梅花的品格嗎?(不畏嚴寒,不怕風吹雪壓、頂天立地、不肯低頭),今天我們來學習《梅花魂》這篇課文。板書課題,解“魂”。
二、預習課文
1、讀讀課文,看看圍繞梅花寫了哪幾件事;想一想,“梅花魂”中的“魂”在本課中指什么?
2、畫出最使你感動的語句,可在旁邊寫上一兩句自己的感受。
3、把不懂的語句提出來跟大家研究。
三、全班交流
1、課文寫了5件事:
⑴ 外祖父常教外孫女讀唐詩宋詞,且讀著讀著就流出了眼淚。
⑵ 他對一幅墨梅圖分外愛惜。
⑶ 他因不能回國而難過的哭了。
⑷ 在離別前把最珍貴的墨梅圖送給了外孫女。
⑸ 船快離開時,又遞給外孫女繡著梅花的手絹。
這幾件事表達了外祖父身在異國思念祖國的思想感情。
2、理解語句:
⑴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唐代王維的詩,意思是我獨自一個人在外地,每到過年的時候格外思念故鄉的親人。)
⑵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也是王維的.詩,意思是明年春天綠草如茵的時候,您回不回來呢?)
⑶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
(北宋詞人秦觀的詞,意思是在空中隨風飛舞的落花,輕得好像夜里的夢;滿天無邊無際落著的雨絲,細得好像心里的愁。)
從這些詞句可以體會到外祖父思念家鄉、思念祖國的思想感情。
⑷ “輕輕、慢慢”。
(體會外祖父對墨梅圖的愛惜)
⑸ 為什么“外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樣,嗚嗚地哭起來了”呢?
(這充分體現了他思念祖國的深情)
⑹ 愈是寒冷,愈是風欺雪壓,花開得愈精神,愈秀氣。
(體會梅花堅忍不拔,遇到困難不屈服)
⑺ 自讀15段,領悟外祖父愛梅花是因為他想讓自己保持梅花的秉性、保持中國人的氣節,充分表達外祖父對祖國的熱愛之情。他把梅花圖及手絹送給我,說明外祖父要把他自己對祖國的眷戀之心讓“我”帶回國。
四、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重點讀好第二自然段和外祖父講述梅花品格的話。
五、總結、擴展
1、讀了這篇課文,你感受到了什么?
2、你怎樣理解“梅花魂”?本文為什么以“梅花魂”為題。
(“梅花魂”的內涵是:保持梅花的品格,保持中國人的氣節。以“梅花魂”為題點明中心)
【評析】
通過教學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華僑老人眷戀祖國的思想感情,在感情朗讀中增強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教育學生學習梅花的高尚品格。課前,布置學生進行預習,獨立學習新課內容,熟讀課文,利用字典、聯系上下文解決字詞障礙。課堂上根據課后思考題,采用多種形式反復讀課文,通過自學、小組討論、在文中批注勾畫等方法體會思想感情,并從中領會“梅花魂”的含義。教學中注意抓詞句深入體會課文,重點指導學生讀好外祖父講述梅花品格的話語。
梅花魂教學設計 篇10
【教材簡析】
梅花經霜傲放,被人們賦予堅強的品格,成為中華民族頑強不屈的精神象征。課文以故鄉的梅花開了,引起對漂泊他鄉、葬身異國的外祖父的懷念,通過五個小故事,表達了外祖父對祖國的熱愛、眷戀之情,一位摯戀祖國的海外游子形象躍然紙上。梅花與老人交相輝映,融于一體,梅花魂已注入老人的生命之中。
【設計理念】
語文是一種感悟的藝術,一些感性的文字的'堆積,所以語文的學習就應該滲透過文字的軀干,透視文字的靈魂,體會作者真情的流淌。《梅花魂》是篇思鄉愛國的文章,整篇課文設計:以學生為本,讓學生自主探究,自主感悟,合作交流,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讀中交流,感悟文中至真至純的愛國深情,同時,將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融為一體,在落實工具性的基礎上體現人文性。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認識12個生字,會寫16個字。正確讀寫相關詞語。
過程與方法: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結合重點語句體會人物思念祖國的思想感情。
3、摘錄讓自己感動的詞句。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學習梅花的高尚品格,培養熱愛祖國的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把握課文內容,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是重點。
理解“梅花魂”中“魂”的含義是難點。
【教學方法】
教法:
感情朗讀法,情景教學法,扶放結合法。
學法:
1、勾畫重點句段,體會華僑老人眷戀祖國的思想感情。
2、讀文悟情,讀句悟理;抓重點詞句,以點帶面。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
1、大家見過梅花嗎?(出示一組梅花圖片)梅花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引導交流梅花的古詩、名句、名畫、歌曲等)
2、是啊,古往今來,多少人通過畫梅、唱梅、寫梅來贊美梅花。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個與梅花有關的動人故事。(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3、梅花有魂嗎?這里的“魂”是什么意思?(理解題目字面意思)看到課題,你想知道什么?(扣題質疑。出示對理解課文有價值的問題)
二、初讀感知
1、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匯報交流:
(1)檢查生字生詞掌握情況(出示詞語):
縷縷幽芳 頗負盛名 頂天立地 低頭折節 玷污
大抵 欺凌 訓斥 秉性 眷戀 衰老 手絹
(2)交流:通過讀課文,你知道了什么?(概括初讀收獲)
三、感悟探究
1、默讀課文,邊讀邊想:外祖父心中的梅花是什么樣的?(出示第13自然段“這梅花總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1)指名讀這段話,你覺得梅花精神是一種怎樣的精神?(可以用文中的相關語句,也可以自己想。)
(2)這多么像中華民族的精神啊!齊讀“幾千年來不肯低頭折節。”我們中華民族涌現過哪些有氣節的人物?(結合學生回答,出示圖片:岳飛、文天祥、江姐、劉胡蘭、王二小等。略述江姐事跡,配樂《紅梅贊》)在今天的和平年代,梅花精神依然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脊梁:子弟兵戰士搶險救災,白衣戰士抗擊非典等(出示圖片),此時你對梅花魂又有了哪些更深的了解?(引導理解梅花魂更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精神,板書:民族魂)
(3)出示“一個中國人總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外祖父只是教育“我”做梅花一樣的人嗎?他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讓我們懷著崇敬之情,齊讀這段話。
(4)播放歌曲《我的中國心》(激發愛國之情)。
2、再讀課文,思考:課文通過哪幾個小故事,表白了外祖父眷戀祖國的心?(整體把握課文內容,體會人物思想感情)
3、師朗誦課文,生畫出最受感動的地方,說說理由。(學生自由回答,教師相機出示有關語段,結合言語表達、朗讀指導,體驗感情。)
(1)出示“每當讀到常有一顆兩顆冰涼的淚珠落在我的腮邊、手背。”
a、外公為什么落淚?
b、讀到這些思鄉詩句,外祖父會想些什么?
c、我們應該怎樣讀這句話呢?指名讀。
(2)出示“我五歲那年??又用細綢子慢慢抹凈。”
a、從中體會到什么?
b、哪些詞語體會到愛惜墨梅圖?
c、為什么這樣愛惜一枝畫梅?
d、怎樣讀老人的話?
(3)學生自由選讀受感動的地方,并說為什么感動。(方法遷移運用,教師放手讓學生自己理解。)
四、積累練習
把最受感動的語句摘錄在摘抄本上。
【板書設計】
22、梅花魂
民族魂
中國心
思鄉情
【梅花魂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梅花魂》的教學設計04-09
《梅花魂》教學設計08-20
梅花魂教學設計模板11-04
語文《梅花魂》教學設計04-29
課文《梅花魂》教學設計08-20
《梅花魂》課文教學設計03-04
小學語文《梅花魂課文》教學設計03-28
急求《梅花魂》的教學設計啊06-01
優質課《梅花魂》教學設計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