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一年級語文下冊《棉花姑娘》教學反思

時間:2023-06-16 19:16:15 藹媚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一年級語文下冊《棉花姑娘》教學反思(精選12篇)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年級語文下冊《棉花姑娘》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一年級語文下冊《棉花姑娘》教學反思(精選12篇)

  一年級語文下冊《棉花姑娘》教學反思 1

  在導入環節,應用了一個猜“棉花”的謎語,形象地描寫了棉花的特點又激發了學生學習關于棉花故事的興趣。接著引導學生讀課題,發現“花”和“娘”的輕聲讀法。

  在第二個環節中,分別從圖和文兩個方面入手。首先引導學生觀察圖,以圖為載體,讓學生看圖猜講故事,培養學生想象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在小組中講,看大屏幕上的畫面講,最后做到集思廣益,完善自己的講法,把四幅圖連起來用完整的話講。注重鼓勵有創新的講法。接著,圖文對照。先聽看課件的視頻范讀課文。通過說一說講了一件什么事,也可以評價教師朗讀的形式初步感知課文。然后正確流利地練讀課文,找出與每幅圖相對應的自然段。做到圖文對照讀文。在初讀中還要重視通過多種形式檢查生字,理解生詞。讓學生介紹對詞語的了解,并提出不懂的詞語。遇到難理解的詞如”“蚜蟲”師生交流資料,并補充課件中相關圖片與介紹,幫助學生理解,提高了學習興趣。

  下一個環節是細讀感悟課文。這一環節通過老師提出的重點問題引發學生思考,在思考中深入了解故事情節,體會角色內心活動。選擇感興趣的一部分分組商討怎樣讀好每一個角色的語氣,在讀中悟,悟后又讀,并結合圖畫,引導學生發揮想象,聯系生活實際,入情入境來體會。結合多媒體資源,讓學生跟著配樂,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加深理解,讀出發自內心的情。最后以小組的形式,共同商議扮演文中角色把課文演一演,后在全班展示。通過這些環節設計,已能讓學生把文學透,內化為自身的才學了。

  在“升華主題”一環節中,第一步的設計,起到了總結的.作用,在學生總結收獲的過程中,引導學生總結出本節課認識的捕蟲能手,進一步引導學生擴充還知道哪些益蟲和益鳥,在此教師也為學生補充相關資料,擴大學生知識面,增強他們愛護益鳥,保護益蟲的意識。真正做到由情感落實到行動中。第二步為布置課下實踐任務。通過向別人請教或查閱資料,繼續尋找一些益蟲和益鳥,并了解關于它們的知識,可畫成圖畫或用文字記錄下來,以待以后交流。這樣,孩子們在實踐活動中,不知不覺產生了對益蟲和益鳥的愛,愿意和它們做朋友,保護它們。這一課的教育作用在此更徹底地落實和深化了。第三步講故事的設計,再一次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鍛煉聽的能力,并在聽后說說知道了什么,認識了哪些益鳥?既檢查了聽的效果,又鞏固了所學的知識。

  到此,本課也結束了,整堂課的設計體現了語文學習的目標,在豐富的學習形式中練了讀,悟了情,增長了知識,思想受到了教育和熏陶。課內外相結合,培養了多方面的能力。保證了學生始終能以很高的興趣參與學習。

  一年級語文下冊《棉花姑娘》教學反思 2

  《棉花姑娘》一文選自人教版第二冊第八單元,本單元的主題是“我們身邊的科學”。《棉花姑娘》一文向我們講述了一個生動的`童話故事:棉花姑娘病了,葉子上長滿了蚜蟲,它請求燕子、啄木鳥、青蛙給自己治病,可它們都“心有余而力不足”。正當蚜蟲們得意地吸食棉花姑娘的汁液時,七星瓢蟲趕來把害蟲一掃而光。棉花姑娘又快樂地生長,吐出了雪白的棉花。這篇課文寓生物常識于生動形象的故事之中,語言符合兒童特點,對學生了解科學知識有較強的啟發作用。

  教學反思是一種有益的思維活動和再學習活動;也是回顧教學——分析成敗——查找原因——尋求對策——以利后行的過程。一個優秀教師的成長過程中離不開不斷的教學反思這一重要環節。

  一年級語文下冊《棉花姑娘》教學反思 3

  在教學《棉花姑娘》第五自然段時,為幫助學生理解,我讓學生通過合作表演來理解了“很快”、“驚奇地問”等詞語,促進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為了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讓學生先在小組中分角色表演,又讓學生對表演進行評議。把讀、演、評融為一體,調動了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使其對課文的理解更深,學習效果更好。學生在歡樂的課堂氛圍中喚起了學習的情感,既發展了語言,學會了傾聽、評價、欣賞,又嘗到了成功的喜悅。老師關注了學生的發展,真正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這個教學片段中,有一些不足之處。比如:教學中,學生指出“圓圓的”一詞要讀得圓一些,這是件好事,但我沒有及時引導更為重要的詞語“很快”和“驚奇”應該怎么讀更好,使得此處的品讀理解只停留在淺層次上。在鼓勵學生方面,今后應該像趙志祥老師說的那樣,對學生不要太吝嗇要多看一看他們進步的地方,讓他們經常嘗到成功的喜悅。

  一年級語文下冊《棉花姑娘》教學反思 4

  一、可取之處

  上完《棉花姑娘》這篇課文,自己靜下來做了一番考慮,覺得以下幾點是做地比較好的:

 。、三維目標設計得體,并且在教學中落到實處。

 。、整節課以故事情節貫穿始終,每個環節都環環相扣,過渡自然。特別是一些過渡語,做了一次又一次的修改,直到滿意為止。如:在導入新課創設情境這一環節中,我的設計如下:棉花姑娘多漂亮,誰來夸一夸她?

  生1:棉花姑娘長得白白的,真好看!

  生2:棉花姑娘,你好漂亮,我能跟你交朋友嗎?

  ……

  師:是!棉花姑娘長得白白嫩嫩的,衣著綠裙子,多像一位翩翩起舞的小姑娘呀!我們一起來親切地叫她的名字。

  生一起親切地喊出“棉花姑娘”。

  同學在一種無意識當中老師就把他們帶進了學習的課題中,改變以往陳腐的出現方式,同學學得輕松、自在,筑起了同學學習的心理平安感。

  3、同學思維活躍,上課能即使提出有價值的意見和問題,使課堂生成更生動、形象。

  課堂預設是教師的個人行為,而課堂生成卻是師生一起發明的財富。上課中一同學提出:“老師,為什么說七個斑點,就想七顆星星,但是星星是黑色的呀?”我沒有一下子就回答她,而另一位同學馬上接著他的話題,“課文里只是說好像,又不是真的!笔茄剑嗪玫慕忉專屛覐囊粫r無從解答的'困境中走出來。其中這同學提的問題并無多少價值,但是解答的這位同學能一針見血,把他的思路和時拉回,而不把課堂時間浪費在無意義的爭論上。

 。础⑺娜诵〗M合作學習點設計到位,初見效果。

  這篇課文四人小組合作學習放在哪個環節好,我想了好久,最后終于選在了課文的第3、4自然段,因為這兩段與第2自然段是并列的,這時教師可以給他們一些學習指導方法,讓同學通過四人小組合作學習,合作完成該兩段的自學,不必按部就班地一段一段學,我們在上課的過程中應該多讓同學通過自學,有了自身的學習方法,養成一定的閱讀習慣,從而培養課外閱讀的興趣。

  二、有待改進之處。

  每上完一節課,我想不會很圓滿地完成各項任務,或多或少地存在著一些缺乏之處,如下所述:

 。、上課拖堂。這是上課中出現最普遍的一種現象,教師生怕同學不懂,苦口婆心,結果自身說多了,把時間占久了,自然而然時間就不夠用了,而且這又是一節自身精心準備的課,一定要展現給小朋友們看,要不實在是太可惜了。

 。病⒄n堂調控能力不夠。教師是課堂教學中起著主導作用,但是這節課卻沒有充沛發揮出來,在課堂中過分地關注是否教學民主、平等,同學有問題舉手就讓他說,這是對的,但是太多的同學舉手,都讓他們說勢必會顯得有點課堂凌亂,整體感不夠清晰。

 。、合作學習點落實了,也讓他們合作了,給同學展示合作效果的平臺太窄了。這節課由于時間關系,只請了一組上來展示,這個面就太窄了,其實合作學習完之后,后續工作是非常關鍵的,讓他們盡情地展示以后,會養成一種合作的欲望,而不只僅是一種形式。

  一年級語文下冊《棉花姑娘》教學反思 5

  人教版語文一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的主題是:讓學生通過學習課文體會到我們身邊處處有科學,鼓勵學生去探索和發現身邊的科學。第30課《棉花姑娘》講的是棉花姑娘生病求助的故事。文章妙趣橫生,學生能了解到益蟲的性能。

  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通過讓學生提取課文信息和分角色朗讀來學習課文和體會與人相處時應注意的禮貌問題。

  從語文教學的兩大板塊,文章內容和語言運用來說,本次教學只注重于文章內容的分析和教授,忽略了對于語言點的運用,這是此次教學最大的硬傷和失誤。以后再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首先要考慮的兩點應該是文章內容和語言運用即語言點的訓練。對此,我做出相應的調整是:在指導學生朗讀完幾個小動物的對話之后,創設出一個情境,讓學生練習剛學會的“請”和“幫”來說話。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從微觀角度,也就是細節考慮,主要從以下方面進行反思:

  一、教師語速太快,教學進程太趕,沒有給與學生足夠的時間去思考。

  在教學的過程中,由于教學內容安排得比較滿,所以太過于關注自己的教學安排是否完成,而忽略了學生對于知識是否接受,作何反應,由此錯失了很多教育時機的捕捉以及課堂的生成。

  二、在學習第一自然段的時候,安排了一個蚜蟲資料的介紹,這時已經引起了學生足夠的興趣,激發了他們朗讀的欲望。這時我卻壓制住學生,自己去示范讀了第一自然段。其實我應該充分抓住教育時機,挑學生來示范讀,這樣課堂生成就會自然而然地生成了。

  三、在指導學生學習2~5自然段幾個動物的對話時,雖然安排學生朗讀的時間夠多,但是感情始終出不來。思前想后,還是前面的鋪墊做得不夠?梢栽囍岢鰩讉問題,例如:棉花姑娘求救別人的時候,是什么樣的心情?別人為什么拒絕棉花姑娘?要怎么樣讀出那種禮貌的語氣?引導學生體會完這些問題之后,相信這時候再來朗讀,一切都會是水到渠成,不會再出不來感情了。另外,在分角色朗讀之前,最好把角色分配到個人,這樣在他們討論的時候才不會出現爭執,浪費時間。在小組展示的時候,臺上四人一人一個角色,老師可以來讀難度比較大的旁白,而臺下的同學可以來讀棉花姑娘作為參與,這樣可以讓他們覺得很有興趣,又不會影響他們觀看臺上的.表演。

  四、在老師寫字指導環節,作為示范的教師應該把字寫得超過頭頂,這樣才能讓學生看得更清楚,才能起到示范作用。在展示學生作品時,應該挑一個好的和一個不好的,讓學生自己討論,說說哪個字寫得好,為什么好;哪個字不好,哪里不好。這樣才會有理有據,讓學生心服口服,既能起到示范作用,又能起到警示作用。

  五、幻燈片制作方面,應該做到簡潔、簡單、清晰、明了,字要盡量少,要盡量大。這樣學生看得清楚、明白,不費勁。如果事先有要求的,最好讓學生齊讀要求,這樣他們對要求才會做到心中有數,執行起來也更高效。

  總之,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好好修煉自己,每次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不但要從宏觀上考慮到文章內容和語言運用兩個方面,還要從細節上修煉自己,減慢語速,關注學生,給與充足的時間。提前進行充分的預設,在課堂上做出及時的應對,把握教育時機。感謝這個溫暖的大家庭,把我當做自己家人一樣給與建設性的意見。我會慢慢進步的,謝謝大家!

  一年級語文下冊《棉花姑娘》教學反思 6

  《棉花姑娘》一文向我們講述了一個生動的童話故事:棉花姑娘身上長滿了蚜蟲,燕子、啄木鳥、青蛙都“心有余而力不足”。最后七星瓢蟲治好了棉花姑娘的病。這篇課文講的是我們身邊的科學,語言貼合兒童特點。通過學文,讓學生明白燕子、啄木鳥、青蛙、七星瓢蟲分別吃什么地方的害蟲。激發熱愛科學、探索科學的興趣。

  我教學的是第一課時,學習課文的第一至四自然段,理解課文資料,在各種方式的朗讀中主動體驗故事中主角的心靈世界,并從中了解不同動物消滅害蟲的本領。教學過程主要圍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

  1、識字教學。本課要求認讀的生字不多,我采取了集中識字的方法來進行教學。在課題導入時,就出示“姑娘”兩個生字,先讓學生明白這兩個字分開與合在一起不同讀法,再讓學生比較這兩個字,通過舉例明白姑娘是對女孩子的稱呼,所以都是女字旁!懊藁ü媚铩笔潜疚牡闹魅斯,輕聲“花、娘”是本課朗讀中的一個難點,一開始學生就能注意到拼音中有兩個是要念輕聲的,雖然有些學生可能念不好,但有了這么一個第一印象后,就方便了對輕聲的指導朗讀。之后,在學生初讀課文之后,我組織學生進行學習了其他生字詞。其中,我抓住了“蚜”和“啄”兩個字,引導學生明白偏旁和字義的關系。另外,我還利用“班”來識記“斑”,組織學生有重點地掌握生字的音、形、意。

  2、說話訓練。我設計了三處,第一次是是初讀課文后,讓學生用上“棉花姑娘(),()、()和()來了,但是(),最后()。”培養學生的概括潛力。第二次是在學生再讀課文之后,讓學生用一句話來說說棉花姑娘請了誰、誰和誰幫自己捉害蟲。第三次是在細讀二到四小節之后,讓學生用上“因為所以”說說燕子、啄木鳥和青蛙為什么不能幫忙棉花姑娘,并從中了解不同動物消滅害蟲的本領。

  3、《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對話首先是讀書實踐,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理解、體會,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熏陶。

  在教學課文中重點語句:“棉花姑娘生病了,葉子上有許多可惡的蚜蟲!薄八嗝磁瓮嗅t生來給她治病。 蓖ㄟ^請學生看圖,體驗蚜蟲的可惡。通過談感受讀,在讀中悟、在悟中讀,培養學生的朗讀潛力。讓學生在讀中去體驗故事中主角的心靈世界。在讀讀、議議中了解一些科學常識。比如,在指導學生讀好棉花姑娘的請求語氣時,我讓學生就把自己當作棉花姑娘,讓他切身感受到棉花姑娘急切求助和痛苦的情緒,從而能夠更到位地讀出棉花姑娘請求的預期。然后通過提示語進行引讀,擴大學生想象的空間,讓學生帶著自己的理解,帶著自己的感覺去讀,會有不同的效果。這樣就加深了學生對文本資料的理解、感悟。而在指導燕子、啄木鳥和青蛙的`話時,分兩個層次,先讀懂話中的意思,再想想用什么感情讀。另外,由于本課的人物主角鮮明,對話較多,加上一年級孩子又十分愛表現,所以在指導學生充分朗讀、感悟文本時,我為他們創設了一個情景,在口語交際中有效地指導朗讀,使學生進一步深入文本,獲得了更深層次的感悟。

  但由于課堂容量太大,時間不夠,最后的寫字環節沒能得以很好地落實,沒有留給學生充分的練習時間。同時每個環節分配的時間過少,整個教學過程顯得過于倉促,目標落實不夠到位。好的課堂就應要有所舍棄,有所側重。想面面俱到最后只會落得個“面面不到”。

  另外,我認為自己還有待改善的就是對學生的激勵語言比較貧乏而蒼白,如果更加生動,更加有針對性一點,相信課堂互動會更好。閱讀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值得我細細研究、探討。我要從上好平時的每一堂課開始,積累點點滴滴,不斷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水平。

  一年級語文下冊《棉花姑娘》教學反思 7

  《棉花姑娘》是第八單元的一篇科普文章,通過棉花姑娘分別請求燕子、啄木鳥、青蛙和七星瓢蟲給自己治病的故事,告訴學生不同的動物會捕食不同害蟲的常識。

  我教學的是第二課時,學習理解課文內容,在各種方式的朗讀中主動體驗故事中角色的心靈世界,并了解不同動物消滅不同害蟲的本領。根據課文的結構特點,我將課文分成四部分進行教學。課文里角色較多,我主要采用了多種形式的朗讀,幫助學生理解課文,體驗不同角色的情感,如指名個別讀,男、女生對讀、師生對讀、分角色朗讀等。在最后一自然段的教學中,我采用了前后對比的方法,課件展示棉花姑娘生病中與病愈后的兩幅插圖,帶領學生回顧棉花姑娘生病時的痛苦感受,并在此基礎上想象棉花姑娘病愈后高興愉悅的心情,有了這一前后對比學生的情感體驗會更具體,避免了單純想象病愈后的心情的抽象,學生會更容易理解。除此之外,還安排了說話環節,碧綠碧綠的、雪白雪白的,我先讓學生自由的說,再在課本上填空,讓學生的說話、想象能力得以拓展?偟膩碚f,本節課上得還是比較流暢的,我的指導老師也說課堂總體上很順暢,沒什么大問題。但小問題還是存在的,經過我自己的'反思,和結合老師及同事們的意見,我總結了以下幾點不足:

  第一,課堂節奏稍顯拖沓,環節推進太慢。雖然整個課堂總體上來說,是比較流暢的,但是整個課堂的節奏推進有點慢,在一個環節停留的時間太長,導致后面的環節沒有時間充分展開,我的指導老師說這也可能跟我的性格有關,她說我性格本就屬溫柔型的,這也會體現在課堂當中。

  第二,環節間過渡銜接不太自然。有些環節的過渡語不明顯,或者銜接不太緊密,所以會給聽課的人一種不知道怎么就忽然跳到下一個環節的錯覺。這個想要做到過渡自然,首先是要在備課環節中下功夫,設計好環節間的過渡語,當然,前提是要對課文內容與所設計的各個環節足夠熟悉,才能恰如其分,不著痕跡地過渡。

  第三,板書時機不太恰當。這也是運用多媒體課件上課的一個弊端,當然更多的應該是我實踐經驗不夠豐富所導致的,在教學過程當中,我總是捕捉不到合適的時機進行板書,甚至有時候會只顧著講解內容而忘記了板書這一部分的內容,只能在過后補上,雖然這對整個課堂影響不大,到最后板書也是完整的,但是就是不夠完美,板書應該是與課堂內容緊密結合的,給學生以整個課堂的完整思路的脈絡圖示,板書與教學內容時間上脫離可能導致學生思路的中斷,或者導致學生注意力分散。在今后的實踐中還要好好加強這一方面的訓練。

  一堂課在腦海中演練千萬遍,都不及實實在在地實踐一次來得實際,因為課堂是動態的,學生是不受控制的,你在腦海中的虛擬演練根本無法預測實際課堂中可能會出現的問題,所謂實踐出真知,特別是我們新教師尤其需要更多實踐的機會,也更應珍惜每一次實踐的機會。

  一年級語文下冊《棉花姑娘》教學反思 8

  《棉花姑娘》是一篇童話故事。本課講棉花姑娘生病了,葉子上長滿了蚜蟲。棉花姑娘請燕子、啄木鳥、青蛙幫她捉害蟲,他們都“心有余而力不足”。正當蚜蟲們得意地吸食棉花姑娘的汁液時,七星瓢蟲來了,把這些害蟲一掃而光。棉花姑娘快樂地成長,吐出了雪白的棉花。通過學文,讓學生知道燕子、啄木鳥、青蛙、七星瓢蟲分別吃什么地方的害蟲。從而激發學生熱愛科學、探索科學的興趣。

  一、重視學習方法的遷移。

  這篇課文篇幅較長,二~五自然段結構相似,句式也一致。抓住這個特點,我花時間重點指導學生學習第二、三自然段,然后小結學法──“讀一讀,想一想,說一說,演一演”,接著就讓學生用這些方法四人小組合作學習四、五自然段,學習以后再匯報學習情況。

  二、說話訓練,多次鞏固。

  在教學中,我設計了三次說話訓練。

  1、要一年級的.孩子用幾句話說出課文內容比較困難,整體感知時,我用填空的形式讓學生說一說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棉花姑娘(),她請()、()和()給她治病,可是他們都幫不上忙,最后,幫她治好了病。通過自己說,指名說,同桌互說,齊說的形式鞏固,學生都能記住這個故事內容。

  2、在教學課文的主要部分2~4自然段時,在讓學生理解為什么它們幫不上棉花姑娘的忙時,我出示一個關聯詞語——“因為……所以……”,讓學生用這個詞語來說一說,也是為了讓學生更能理解它們幫不上棉花姑娘忙的原因,不是它們不熱心,而是它們沒有這個能力。

  3、2——4自然段中,燕子、啄木鳥、青蛙回答棉花姑娘自己幫不上忙時都有一個詞語——“只會”,對于“只會”的理解是本課的一個難點,也是重點。所以在教學第二自然段時,學生說到“我讀懂了燕子只會捉空中飛的害蟲”,我順勢說:“燕子想不想幫忙?”生說:“燕子想幫這個忙,但是它沒辦法,因為它不會捉棉花姑娘身上的蚜蟲,她只會捉空中飛的害蟲。”我:“‘只會’是什么意思啊?”學生已經初步理解它的意思:燕子只有會捉空中飛的害蟲,不會捉其它的蟲子。為了讓學生在后面的合作學習中也能解決好這個難點,我讓學生用只會說句子。在三個自然段的學習結束后,我又給孩子們出了一個難題:你能不能用“只會”改一改句子。我出示:蚯蚓土里造宮殿。貓頭鷹田里捉田鼠……幾次下來孩子們都能理解這個詞語了。

  本課存在著一些遺憾,特別是在最后的整體表演環節,有些孩子已按捺不住自己的情緒,紀律上有些松散。有幾個孩子沒有認真看著同學的表演,開始跟同桌交頭接耳。有2個表演的同學放不開,有些動作不好意思做出來,說話聲音不夠響亮。種種原因導致這個環節不盡人意,在孩子們的開心、在我的失望中草草結束,在這環節下次我應更慎重,安排要更詳盡。

  一年級語文下冊《棉花姑娘》教學反思 9

  《棉花姑娘》是二冊第八單元的一篇科普文章,本課通過棉花姑娘請求燕子、啄木鳥、青蛙和七星瓢蟲分別吃什么地方的害蟲的科學常識。全文共六個自然段,第一段講故事的起因,第二、三、四、五段講棉花姑娘請求燕子、啄木鳥、青蛙給自己治病和七星瓢蟲吃掉蚜蟲的經過,第六段講故事的結果。課亠采用童話的形式,寓生物常識于生動形象的故事之中,語言符合兒童特點,對學生了解科學知識有較強的啟發作用。綜觀整節課,我覺得我在以下幾方面比較好地落實了自主學習與發展性課堂教學評價的理念。

  自主學習就是學生自覺、主動、積極、創造性地學習,它是建立在自我意識發展基礎上的“能學”;建立在學生具有內在學習動機基礎上的“想學”;建立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學習策略上的“會學”;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礎上的“堅持學”。

  在這節課中,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讓學生自始自終成為學習的主人,自覺主動地學習。

  1、學生活動時間充分。

  課堂上,學生活動的時間一般應占每節課的三分之二,才能體現學生的主體性。這節課,我在初讀課文時就讓學生充分自讀,自學生字,整體感知課文。在朗讀學文的.環節中,我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同桌、四人小組分角色練習表演,再匯報評議。整節課,我充分地讓學生自學、討論、讀書、評議、表演;動腦想,動手畫,動口讀、問、說,而且這些形式都落到實處,更主要的是有讓學生參與的充分時間,講求參與的效果。如果在檢測學習效果,我再設計讓學生分段接力讀課文,其他學生點點畫畫作記錄,讀完后,通過學生之間的互相指正達到糾正讀音,讀通課文的目的,也許效果更好,結課時說說你學到了什么?學生會更有得說了。

  2、學生的參與面廣。

  課堂上學生自主學習,應該體現在整個班集體,而不是幾個學生,人人都自主,才是真正的自主。所以課堂教學中,學生參與面廣,是體現自主學習的標志之一。在這節課中,我注意創設條件,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如獨立學習、同位學習、小組學習、集體學習、開火車、自由交往等。特別是在初讀課文后,檢查學生朗讀情況時,我設計了讓學生分段接力讀,其他同學當小老師作記錄的環節,讀完后我讓“小老師”與朗讀的同學自由交流,直接走到你發現問題的同學的座位上把發現的問題告訴他。這個環節形式比較新穎,富有實效,讓每個學生都動起來,有事可做,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重視學習方法的遷移。

  掌握了學習方法,學生才能更好地自學!睹藁ü媚铩愤@一篇課文的二、三、四自然段結構是一樣的,句子也十分相似。抓住這個特點,我花時間指導學生重點學習第二自然段,然后小結學法——“讀一讀,畫一畫,演一演”,接著,我就讓學生用學習第二自然段的學習方法同桌合作自學三、四自然段。自學以后再讓學生進行匯報。這樣設計,不但能節省課堂學習時間,而且還能讓學生認識課文結構的特點,懂得自學的方法,達到我會學。

  一年級語文下冊《棉花姑娘》教學反思 10

  《棉花姑娘》一文向我們講述了一個生動的童話故事:棉花姑娘病了,葉子上長滿了蚜蟲,它請求燕子、啄木鳥、青蛙給自己治病,可它們都“心有余而力不足”。正當蚜蟲們得意地吸食棉花姑娘的汁液時,七星瓢蟲趕來把害蟲一掃而光。棉花姑娘又快樂地生長,吐出了雪白的棉花。這篇課文寓生物常識于生動形象的故事之中,語言貼合兒童特點,對學生了解科學知識有較強的啟發作用。

  一、扎實字詞教學,促進語言內化。

  小學語文,字詞的學習是基礎,是重點,也是完成新教材許多教學任務必經的路徑。在教學中,運用多種形式,讓學生讀準字音,掌握字形,理解詞義,促進學生語言的內化。在初讀課文時我先讓學生借助拼音讀準字音,再用課件展示字詞,檢查學生對字詞的掌握。對詞義理解設計巧妙,讓學生從詞語中挑出一種動物介紹一下,在學生介紹了動物的本領后,又出示三句話:“蚜蟲愛吃蔬菜葉子,是害蟲!薄捌咝瞧跋x是益蟲,是莊稼的好朋友!薄白哪绝B姑娘能給大樹治病,是大樹的好朋友!弊寣W生讀一讀,挑選一句向同桌介紹一下。這樣的設計,既讓學生理解語言運用,學會運用語言,又讓學生認識了動物的本領,豐富了知識,到達提高語文潛力的目的。

  二、與文本對話,激發情感生成。

  “閱讀不僅僅是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教師與文本之間的.對話,更是學生與文本之間的對話,我們更應把著力點放到疏通學生與文本‘對話’的渠道上!痹谡n堂上運用課件、語言等手段創設必須的文本情境,讓學生在不知不覺的成為文本情境中的主角,進入文本,深入主角的內心世界,喜主角之喜、憂主角之憂、急主角之急……真正與文本進行心靈對話,與主角產生情感碰撞。課文2―4小節棉花姑娘請動物醫生給她治病的段落十分相似,主角對話能引起他們個性朗讀和表演的欲望,也能激發學生感情生成的目的。在教學中,我先引導學生讀好棉花姑娘的話,如“身上長滿蚜蟲的棉花姑娘看到燕子時,它著急地求救了!誰來當一回棉花姑娘,讀一讀她說的話!痹僮寣W生讀好燕子的話,“燕子,燕子,你就幫棉花姑娘治治病吧!”之后引導學生進行對話,“棉花姑娘快求救吧!”“身邊的燕子醫生幫幫她吧!”讓學生在主角朗讀中體會棉花姑娘的急切情緒和動物醫生幫不了棉花姑娘的抱歉情緒。

  三、創設童話情境,落實說話訓練。

  情境教學是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一種十分有效的手段,它貼合兒童的思維特點,運用得好學生猶如身臨其境,這樣不但能夠激發興趣,而且能夠活躍思維。課文以童話的形式出現,在課堂上創設各種情境,讓童話情境貫穿教學始終,并引導學生在情境中進行說話訓練。如學生認識了蚜蟲,在朗讀中表現了對蚜蟲的厭惡之情后,我問學生:“棉花姑娘,這么多可惡的蚜蟲在你身上爬來爬去,你想說些什么嗎”從而引導學生說出棉花姑娘盼望能有醫生來治病的急切情緒。又如七星瓢蟲來給棉花姑娘治病時,我在學生的額頭貼上七星瓢蟲的標志,說:“你就是七星瓢蟲,介紹一下自己吧!”讓學生把課本語言轉化為自己的語言。我還讓學生扮演七星瓢蟲,爬到棉花姑娘身上去捉蟲,做一做捉蟲的動作,還要跟棉花姑娘說說話,讓學生在行動中體會七星瓢蟲的能干。

  一年級語文下冊《棉花姑娘》教學反思 11

  《棉花姑娘》是人教版一年級下冊以“自然常識”為主題的第八單元第一篇課文。本組教學伊始,就以諺語的形式向學生介紹了一些日常所見并未注意的科學常識后以故事的形式連續出現五篇課文。從而引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都是有關科學常識方面的內容。讓學生在感受識字的同時,運用淺顯的兒童化語言,采用生動形象的描寫來介紹了科學常識。

  上完本堂課后我從一下幾個方面談一談對本節課的想法:

  亮點:

  1、本堂課我培養了學生主動識字的習慣和興趣。

  識字教學是低年級語文學習的重點,應當引起充分的重視,并加強研究。通過題目當中的“姑娘”兩個認讀字,引導學生說出自己識字的過程,通過老師的歸納來掌握不同識字法。題目當中明確本節課的形聲字識字法,從而使學生對識字方法產生興趣。通過課件的演示更形象的掌握識字方法。(熟字加偏旁、熟字換偏旁)

  2、通過教師的范讀引導學生初步感知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通過做動物圖片使學生更直觀的了解小動物,在理解課文內容起了不可缺少的作用。

  3、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

  寫字教學中我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只”、“雪”兩個生字在結構上的特點,并說一說寫的時候注意點。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進行書寫。比如像這節課的新偏旁“雨字頭”的書寫能夠自如的說出寫字時筆畫的變化。同時寫字能夠做到“三個一”學生馬上會在班長的帶頭下糾正好自己的寫字姿勢,養成好的寫字習慣,從而達到保護眼睛目的。

  值得思考的地方:

  1、一堂課的好壞不在于教師的表演,更重要的是傾聽學生的語言。

  通過這一堂課的教學,我的感觸很深。教師講課,不僅要預設好課更為重要的是隨時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多傾聽學生說,別只顧從教師立場努力完成教學任務,而忽略孩子們的感受。比如在學習“雪”字的.時候學生說“雪是我們班白雪的雪“這時我沒能及時的肯定他在平時生活中的識字方法。這表現出了老師在課堂上隨機應變上欠缺,所以失去了一個很好的教學素材。

  2、朗讀教學的目的不夠明確。

  因為本人不是漢語專業對朗讀教學不夠明確。當時集體備課之后與主任也一起背了,當時覺得備得很完美。但是實際講的時候只想著過程,盡量快點講完設計好的內容沒能進入角色進行朗讀。所以講課文內容的時候著急,沒能及時指導朗讀感到非常從容。

  3、教師的課堂語言和肢體語言的

  還有想上好一節課首先要帶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前提。教師作為引導者,能否隨時滿足他們的求知欲;整堂課都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這樣課堂效果會更好。

  本人在今后的教學中盡量做到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前提,要注重環節的設計以及自己的課堂語言和肢體語言上會下功夫及早的適應語文教學。

  一年級語文下冊《棉花姑娘》教學反思 12

  在學校的校本語文教學研究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長的軌跡,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滿活力的優秀教師,一節節撞擊著智慧火花的語文課堂。我深深的體會到:你悟的越深也就反思的越深。我教學了《棉花姑娘》一課。課后我認真的進行了回顧,有了以下的體會。

  《棉花姑娘》是新課標人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第八組第30課。這是一篇童話故事,敘述了棉花姑娘請求啄木鳥、燕子、青蛙等為自己治病的故事,通過這個童話故事,讓孩子們了解燕子、青蛙、七星瓢蟲、啄木鳥分別吃什么地方的害蟲的科學常識。

  教學中的優點:

  一、首先能夠進行充分的準備,我為孩子們準備了頭飾、掛圖、錄音等教具,對于激起孩子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有十分良好的作用,孩子在課堂上表現出愛學、學的情緒,起到了用心的教學作用。

  二、在教學生字時,能夠詳略得當,指導細致到位。我把生字分成部件去指導書寫,這樣既節約了時間,又能夠對孩子做到細致的指導。

  三、提問題時能夠以一個大問帶動全文的學習,而不是把文本肢解成一個個小問題去浪費學生的時間。孩子們在一條貫穿始終的線索的引導下學習,能夠說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不足之處:

  一、比如:教學中,學生指出“圓圓的”一詞要讀得圓一些,這是件好事,但我沒有及時引導更為重要的詞語“很快”和“驚奇”就應怎樣讀更好,使得此處的品讀理解只停留在淺層次上。在鼓勵學生方面,今后就應像趙志祥老師說的.那樣,對學生不要太吝嗇要多看一看他們進步的地方,讓他們經常嘗到成功的喜悅。

  二、在課后,有學生問了這么一個問題:“老師,為什么棉花姑娘生病了,她要自己找醫生,農民為什么不給她打點藥水治病呢”我笑著說:“我想如果你是照顧這些棉花姑娘的農民伯伯,必須會幫她們治病的是嗎”“嗯,是的!”孩子笑著走開了。我發現我們的孩子真是十分會思考問題,我總是去關注一些課本上的文字,想著通過什么樣的方式去讓學生學習,其實孩子們想的角度往往是不同于大人的,而我有時卻忽略了這一點,有很多時候,在這方面孩子們往往給我上了一課。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必須會把自己的經驗多多發揚,把自己教學中需要改善的地方進行有意識的修正,讓每一堂語文課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亮點。

【一年級語文下冊《棉花姑娘》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一年級語文下冊《棉花姑娘》教學反思03-23

小學一年級語文下冊《棉花姑娘》教學反思08-20

小學一年級語文下冊棉花姑娘教學反思04-17

一年級語文下冊棉花姑娘教學反思(精選19篇)05-26

部編版一年級下冊語文《棉花姑娘》教學反思01-04

一年級下冊語文棉花姑娘教學反思(通用11篇)05-30

一年級下冊語文《棉花姑娘》教學反思(通用12篇)02-09

一年級下冊語文《棉花姑娘》教學設計03-06

小學語文棉花姑娘教學反思(通用11篇)11-07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婷婷夜夜人人六月 | 午夜视频在线观看免费网站 | 自偷精品精品国产日韩 | 亚洲国产初高中生女AV | 亚洲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