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蒲公英——幼兒園中班教案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蒲公英——幼兒園中班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課程目標:
1. 可以認真觀察界面,根據人物表情的改變來感知與理解畫面的內容。
2. 學會精確、全面地描述畫面的關鍵內容,并明白在他人面對挫折時要伸出援手。
3. 學會傾聽伙伴的敘述,激勵敢于想像情節。
4. 激起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5. 積極參與探討,清楚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
教學準備:
1. 教學掛圖:《小螞蟻和蒲公英》。
2. 電腦,音樂光碟。
3. 幼兒用書。
教學重點與難點:
了解故事《小螞蟻和蒲公英》的內容,明白在他人困難時要互幫互助的必要性。
教學方法與方式:
直觀演示法、情感體驗法、敘述法等。
教學過程:
一、孩子們隨著音樂做小螞蟻的韻律進場,找到座位坐好。
教師在電腦里展現小螞蟻和蒲公英的圖片,引進活動內容。進入到故事內容以前,先協助孩子們了解蒲公英,根據提問很自然地引出活動主題。
1. “這是什么?(蒲公英)你會用它做哪些?”孩子們隨意回答。
2. “這是什么?(小螞蟻)假如小螞蟻看見了蒲公英,他會用蒲公英做些什么呢?”孩子們自由討論,引出主題。
3. “孩子們剛剛說了那么多,小螞蟻遇上蒲公英后究竟會發生什么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二、教師提供教學掛圖,并教導孩子觀查,應用提問幫助其感知和了解畫面的內容。根據直觀地圖片,邊觀察邊提問,協助孩子們基本了解故事的內容。
1. 教師提供圖1并提問:
a、圖上有什么?
b、小螞蟻在做什么?
c、你猜它在想什么?
2. 教師提供圖2并提問:
a、發生了什么特別愉快的事情?
b、你是從哪里看出的?教師教導孩子觀查小螞蟻的神情,了解它很開心。
3. 教師提供圖3并提問:
a、小螞蟻飛呀飛,遇到了誰?
b、小蝴蝶為什么哭呢?
c、小螞蟻干了什么?
4. 教師提供圖4并提問:
a、小螞蟻為什么要這么做?
b、小蝴蝶的心情如何?
c、小蝴蝶一邊飛一邊在想些什么?
三、請幼兒依據圖片隨意講述,教師幫助其學會按照一定順序觀查圖片并進行描述。在基本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激勵孩子們通過觀察故事圖片隨意講述,提升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
1. 引導孩子們明確看圖的方法與要求:按序從第一幅圖開始看。
教師:這幾幅界面講述了一個故事,我們該如何來說呢?
2. 請孩子們與邊上的伙伴交流互動,看圖講述故事。
3. 教師關心孩子們講述時是否圍繞界面內容開展,幫助其想像小動物的對話,豐富劇情。
4. 教師引導孩子們團體觀查,較完整、連貫地講述四幅圖的內容。
教師:我們能把這四幅圖串連起來講一下嗎?
引導孩子們按序講述,教師適度提示和豐富有關詞句,如理想、在藍天上自由飛翔等。
四、兒童獨立查詢小書,試著完整、連貫地講述四幅圖的內容。
教師:請孩子們自己看小書,自己講故事。
1. 請孩子們隨意講述小書中的內容,與邊上的伙伴交流,看圖講述故事。
2. 請某些小孩子按序講述,教師適度提示和豐富有關詞句,如理想、在藍天上自由飛翔等。
3. 教師關心孩子講述時是否能依據界面內容進行,幫助其想像小動物的對話,豐富情節。
4. 開展評析并總結。
五、引導探討與想象,拓展幼兒經驗。在探討活動中深入情緒,引導孩子體會互幫互助的樂趣。
1. “你們喜歡小螞蟻嗎?為何?”
2. 教師總結:蒲公英使小螞蟻完成了飛翔的夢想。
活動反思:
此次活動主要以看圖講述為主,旨在提升幼兒口頭表達能力。可是,因為我們所在的幼兒園屬于鄉鎮幼兒園,在引導部分提供蒲公英的圖片時,沒有兒童可以回答。這可能是因為他們見過這些圖片,但無法用語言表現出來。因此,我意識到她們在語言表達方面的不足,因此先全面地講述了一遍故事,再提問他們,那樣他們才能參與到活動中來。以后,我發給他們書讓她們認真觀察界面,最終有個別兒童可以根據圖講述故事內容。因此,我在之后的教學中,會多給孩子們發言的機遇,引導他們敢于表述。這是我對這堂課的思考。
【蒲公英——幼兒園中班教案】相關文章:
蒲公英——幼兒園中班教案03-24
(精華)蒲公英——幼兒園中班教案11-04
幼兒園小班《蒲公英》教案02-17
幼兒園小班《蒲公英》教案05-16
幼兒園小班《蒲公英》教案(7篇)02-17
幼兒園小班《蒲公英》教案 7篇03-28
幼兒園小班《蒲公英》教案 (7篇)03-28
幼兒園小班《蒲公英》教案(通用15篇)11-13
中班幼兒園教案02-20
幼兒園教案中班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