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巴幼兒園小班教案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嘴巴幼兒園小班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嘴巴幼兒園小班教案1
活動意圖:
在“教育”的普通活動中,發現孩子經常將手指放在嘴里,或將衣服放在嘴里。希望通過這次教育活動,讓孩子們對自己的嘴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嘴是身體的一部分,應該保護好自己的嘴。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活動目的:
1、通過活動,使孩子們了解他們的嘴的使用。
2、懂得愛你的嘴,懂得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并學會講究衛生的良好習慣。
3、根據自己的經驗談談如何保護自己的嘴。
活動準備:
1、吹(氣球、風車、吹泡泡設備、口琴、小號等)。
2、唱的(話筒、錄音機等)。
3、吃的(糖果、食品等)
4、嘴巴xx一張,背景xx一個,xxxx一個。
活動過程:
一、幼兒游玩:“小嘴巴樂園”。
老師:今天,天線寶寶的小嘴樂園開了,他們邀請我們的孩子玩,你開心嗎?
幼:開心
老師:天線寶寶有個要求。它要求孩子們用自己的小嘴玩里面的東西。你愿意嗎?
幼:愿意。
老師:我們坐小火車去看看吧!
老師:你看,我們已經到了小嘴樂園的門口了。讓我先給孩子們介紹一些有趣的東西!
師:現在讓我們一起快樂的去游戲吧(xx背景xx)停止xx,師:現在小嘴巴樂園要關門了,讓我們搭著小火車回去吧!
二、幼兒游戲后,教師提問題讓幼兒回答。
師:你們剛才玩了什么?你是怎么玩的呢?
楊:我剛吃了很多好吃的東西。我玩我的嘴嗎?(盡量引導孩子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并要求個別孩子表演和示范)
老師:我們的嘴太有趣了,我們可以吃飯、唱歌、吹漂亮的泡泡和說話!那你們了解自己的嘴巴,現在老師要考考小朋友了(師出示嘴巴xx)你們知道嘴巴基本上有哪幾個部位組成?
幼:牙齒(幼兒自由回答)
小結:我們的'嘴由嘴唇、牙齒和舌頭組成。
三、有趣的嘴巴
師:看來我們的嘴巴還真奇妙!瞧!它現在又要做什么了?(xxxxxx讓幼兒觀賞。)xxxx后,幼兒自由談論嘴巴又做了什么好玩的事情。
四、愛護自己的嘴巴
老師:嘴是身體的一部份。我們應該保護我們的嘴。那小朋友知道應該怎樣愛護的自己的嘴巴嗎?
孩子們根據自己的生活經歷談論如何愛自己的嘴
五、小結:
。1)發霉的食物,臟東西不能吃,吃了會生病,讓人不舒服。
(2)鋒利的東西不能放進你的嘴里,這會刺痛你的嘴。
。3)你不能把手指放進嘴里。不衛生。使人難受。
。4)太熱或太冷的食物不能吃
(5)不能吃太多糖果
嘴巴幼兒園小班教案2
活動目的:
1、觀察雞、鴨等動物嘴巴的特征,以動物的嘴巴為題材創編兒歌。
2、念準平舌音“嘴”和翹舌音“什”。
活動準備:
雞、鴨、金魚、青蛙、河馬的貼絨教具各一件,其中嘴巴與身體部分貼在絨板的下方,并用紙遮住。
活動過程:
一、看看它們是誰、
今天,老師請來了幾位好朋友,現在請它們出來和大家見見面。
1、出示貼絨小雞。它是誰?它缺少了什么?喲,原來是只沒有嘴巴的小雞。
2、出示貼絨小鴨。它是誰?它也少了什么?
3、請幼兒任選一個動物(如青蛙)。它是誰?它的嘴巴在哪里?喲,也是只沒有嘴巴的青蛙。
4、請兩名幼兒上來各選一個動物(如金魚和河馬)它們是誰?有沒有嘴巴?
5、小結:這些動物都缺少了嘴巴。
二、為小動物找嘴巴。
1、請幼兒說說小雞的嘴巴是怎樣的。說對了就到絨板上尋找小雞的嘴巴,找到后貼到動物頭部的合適的部位。
2、幼兒用同樣的.方法找到小鴨、金魚、青蛙、河馬的嘴巴并將嘴巴貼到該動物頭部合適的部位。
3、小結:現在動物們都找到了自己的嘴巴,它們的嘴巴是各不相同的。
三、以《嘴巴歌》為題編兒歌。
現在,老師和小朋友一起用剛才找到的嘴巴編兒歌。
1、給小雞編。老師先編第一句:什么動物嘴巴尖?
啟發幼兒編出第二句?小雞小雞嘴巴尖。告訴幼兒把老師編的一句和小朋友的一句連在一起,兒歌就編好了。
2、現在給小鴨編。還是有老師先說第一句:什么動物嘴巴扁?
啟發幼兒說:小鴨小鴨嘴巴扁。
3、現在給金魚編。誰來說第一句?
請能力較強的幼兒編地一句:什么動物嘴巴圓?再由大家編出第二句:金魚金魚嘴巴圓。
4、我們把前面編的兒歌連起來念一遍。
什么動物嘴巴尖/小雞小雞嘴巴尖/什么動物嘴巴扁/小鴨小鴨嘴巴扁/什么動物嘴巴圓/金魚金魚嘴巴圓。
5、我們大家一起編的兒歌真好聽。我們再接著給河馬編,這次又把兩句兒歌一下子說出來。
請幼兒模仿前面的句式編出:什么動物嘴巴大?河馬河馬嘴巴大。
6、最后還有青蛙,我們該怎樣接著編呢?
在前面的基礎上,啟發大家一起說出:什么動物嘴巴寬?青蛙青蛙嘴巴寬。
7、請大家把剛才編的兒歌試著連起來念一遍。
8、全體幼兒集體再念一遍兒歌,幼兒可邊念兒歌邊自由做模仿動作。
四、回家后和爸爸媽媽一起連著給其它動物編兒歌。明天到班里來念給大家聽
《嘴巴歌》活動教學反思
首先,活動的準備可以更充分:可以通過與兒歌歌詞相對應的圖片(形象貼切,如河馬—河馬的嘴巴—大牙)引導幼兒觀察河馬、鴨子、寶寶嘴巴的特征,這樣能將兒歌分解,并幫助孩子熟悉兒歌。另外,在幼兒理解兒歌內容的基礎上,在鼓勵幼兒采用多種形式朗誦兒歌,(如師幼對念、男女分組念、拍手念)從而進一步感受兒歌的節奏性和趣味性。
其次,有關目標及重難點的達成情況:建議目標第二條改為“理解兒歌內容,學念兒歌”。滲透社會領域,理解甜嘴巴的含義,做一個講禮貌的甜嘴巴。圍繞文學作品開展的活動可以與社會活動整合,使得幼兒有更多的機會認識兒歌中表現的社會生活內容,促進他們對作品的感知理解。
最后是環節中的一些細節問題:教師的關鍵性提問無效的較多,如:“兒歌里說了什么?”這個問題太大,孩子根本無從下口,應將問題細化,引導孩子捕捉兒歌中的信息,大膽清楚地講述。提出的問題要明確,要適合小班幼兒的水平,難度、深度都不宜過大,同時要有針對性和啟發性。又如“你覺得兒歌里那一句話聽了很好玩”,這個問題在完整聽完一遍兒歌后問顯然過早了,孩子對兒歌只是有了模糊的印象,要讓他們完整清楚地表達太難了。所以提問前應先想想“假如我是孩子”,他們會怎樣回答,哪些地方回答起來是有困難的,需要老師的引導的,這些都是需要老師在課前斟酌的。
這次活動我在對孩子的年齡特點、學習方式以及教材的理解把控上存在一些問題,小班幼兒年齡小,機械記憶和強化訓練的方式不符合其學習特點和接受能力。制定符合孩子學習特點的恰當的教育目標,結合兒歌,在情境中引導孩子講禮貌,將語言活動與社會活動整合,使得幼兒有更多的機會認識兒歌中表現的社會生活內容,促進他們對作品的感知理解。在集體活動中關注幼兒的主動學習,不僅僅是聽,看,更重要的是說。當幼兒因急于表達而說不清楚的時候,老師要耐心傾聽,給予必要的補充,幫助他理清思路并清晰地說出來。在語言教育活動中,教師提問的水平對幼兒理解活動要求和內容、有效參與活動過程都有著重要的作用,提什么問題,怎么提,是需要關注和思考的。
嘴巴幼兒園小班教案3
活動準備:
1、吹的(氣球、風車、吹泡泡用具、小口琴和小喇叭等)。
2、唱的(話筒、錄音機等)。
3、吃的(糖果、食品等)
4、有吸管的飲料、牛奶等。
活動目的:
1、通過活動,使幼兒了解自己嘴巴的用處。
2、鍛煉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3、教育幼兒愛護自己的嘴巴(不吃不衛生的東西,不把堅硬的東西放進嘴里。)
活動過程:
一、猜猜哪里發出的聲音?
1、請幼兒閉上眼睛,老師輕輕唱歌。
2、問幼兒聽到了什么?是從哪里發出的聲音?
二、幼兒談論嘴巴的用處。
1、小朋友,你們的嘴巴有什么用處呢?
2、幼兒根據平時的生活經驗用語言表達出來。
三、幼兒游玩:“Mouth樂園”。
1、教師:“今天是天線寶寶的Mouth樂園第一天開張,他們邀請我們小朋友去游玩,你們開心嗎?”
2、引導幼兒去嘴巴樂園游玩,嘴巴樂園里有音樂屋、食品屋和玩具屋,幼兒可以自由地去各個屋游玩,嘗試用自己的嘴巴進行游戲。
3、幼兒游戲后,教師提問題讓幼兒回答。
。1)誰能告訴我你去了哪些地方游玩?你是怎樣玩的?
。2)你還看到別人用嘴巴干什么?
4、教師小結:我們的.嘴巴真有趣,又能吃來又能說,又能唱來又能吹,所以我們要愛護它。
四、教育幼兒要愛護自己的嘴巴。
1、幼兒討論:“我們應該怎樣愛護自己的嘴巴?”
2、教師提問:什么東西不能放進嘴巴里呢?
(1)壞蘋果、發霉的食品、臟的東西都不能吃,吃了就會生病,使人難受。
。2)堅硬的東西不能放進嘴巴里,這樣就會把嘴巴戳破的。
。3)不能把手指放進嘴巴里,這樣不衛生。
3、小結:嘴巴是我們人身體的一部分,我們應該好好愛護它,如果把嘴巴傷害了,人就會很痛苦。
嘴巴幼兒園小班教案4
活動目的:
1、通過活動,使孩子們了解他們的嘴巴使用方法,知道如何愛他們的嘴巴,并學會注意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2、鼓勵孩子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并知道如何分析日常生活中可以做些什么。什么東西不可以做。
活動準備:
1、吹(氣球、風車、吹泡泡設備、口琴、小號等)。
2、唱的(話筒、錄音機等)。
3、吃的(糖果、食品等)
4、一些物品,每人一張記錄表。
活動過程:
一、猜猜xx發出的聲音?
1、請閉上眼睛,輕聲歌唱。
2、問幼兒聽到了什么?是從xx發出的聲音?
二、幼兒談論嘴巴的用處。
1、孩子們,你的'嘴有什么用?
2、兒童根據日常生活經驗用語言表達自己。
三、幼兒游玩:“小嘴巴樂園”。
1、教師:“今天,天線寶寶的小嘴巴樂園開張了,他們邀請我們小朋友去游玩,你們開心嗎?”
2、引導幼兒去嘴巴樂園游玩,嘴巴樂園里有xx屋、食品屋和玩具屋,幼兒可以自由地去各個屋游玩,嘗試用自己的嘴巴進行游戲。
3、幼兒游戲后,教師提問題讓幼兒回答。
。1)誰能告訴我你去過xx?你是怎樣玩的?(幼兒可以邊示范邊回答)。
(2)你還看到人們用嘴做什么?
4、教師小結:我們的嘴巴真有趣,又能吃來又能說,又能唱來又能吹,所以我們要愛護它。
四、請幼兒進行記錄
1、請根據記錄表中的內容判斷并記錄。
2、幼兒討論記錄結果:什么東西不能放進嘴巴里?
3、小結:教育幼兒要愛護自己的嘴巴,嘴巴是我們人身體的一部分,我們應該好好愛護它,如果把嘴巴傷害了,人就會很痛苦。
。1)、壞蘋果、發霉的食品、臟的東西都不能吃,吃了就會生病,使人難受。
(2)鋒利的東西不能放進你的嘴里,這會刺痛你的嘴。
。3)別把手指放進嘴里。不衛生。
嘴巴幼兒園小班教案5
一、活動目標:
1、了解故事內容,知道"漏嘴巴"是一個不好的習慣。
2、在故事中感受"吃飯時要專心,不要浪費糧食"的道理。
二、活動準備
故事的PPT、錄音
三、活動過程
1.看圖引出課題。
。ㄕ堄變嚎磮D)師:小朋友們,你看看圖畫上的是誰呀?(大公雞、小弟弟)今天老師要講一個大公雞和小弟弟之間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大公雞和漏嘴巴》。咦,漏嘴巴會是誰呢,難道小弟弟的嘴巴是漏的嗎,聽一聽故事就知道了。
2.傾聽與理解故事(1)第一遍完整欣賞(錄音)師:故事里都有誰,發生了什么事情?
(2)第二遍分段欣賞(結合PPT)師根據PPT引導幼兒說出圖片內容,提問如下:
①小弟弟坐在院子里干什么?
、谛〉艿芡肜锏娘垶槭裁慈龅玫教幎际?
、鄞蠊u來了說什么?然后做了什么?
④大公雞為什么說小弟弟漏嘴巴?⑤大公雞唱的是什么兒歌?
⑥小弟弟為什么哭了?
、吣棠虒π〉艿苷f了什么?
、嗪髞硇〉艿苓撒飯粒嗎?
3.引發討論,體會故事主旨
(1)幼兒討論:漏嘴巴是不是一個好習慣,平常吃飯的時候怎么樣才能不做漏嘴巴呢?
。2)教師總結:漏嘴巴是一個壞習慣。小朋友吃飯時要專心,不要浪費糧食。同時將幼兒的討論結果編成一首兒歌:一手扶小碗,一手拿調羹,小眼睛、看小碗,一口菜,一口飯,飯菜全部吃光光。
4.活動延伸在日后進餐過程中組織"不做漏嘴巴"的游戲,逐漸培養幼兒良好的進餐習慣。
《大公雞和漏嘴巴》活動反思故事教學是幼兒園在社會教育中常用的方法,這與單純的說教相比更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洞蠊u和漏嘴巴》是一個形象生動、又極具社會教育價值的故事。《指南》中指出,幼兒的能力和習慣形成是靠日積月累的,并富有重復性的特點,生活活動是一種養成性教育,養成良好的吃飯習慣,不受時間、季節的限制,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教育。本次活動意在讓幼兒知道"漏嘴巴"是個壞習慣,同時也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進餐習慣。本次活動主要有三大環節:
環節一是導入。我以看圖的形式引出故事的兩大主人公:大公雞和小弟弟,并且開門見山說出故事的題目,引發幼兒的猜想:小弟弟是不是就是這個"漏嘴巴"呢?請幼兒帶著這樣的疑問開始故事的欣賞與理解。這符合幼兒的好奇心理,讓幼兒有聽故事的興趣。
環節二是故事的欣賞與理解。該環節是接下去第三環節的鋪墊,只有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才可以引發幼兒的討論。因為是小班幼兒,所以在第一遍完整欣賞采取錄音播放的形式只是為了讓幼兒有一個簡單的感知,故事的理解主要以分段欣賞為主,因此在故事的第二遍欣賞時同時采用了PPT資料,并且隨故事進展設立問題讓幼兒在思考中一步步理解故事內容;顒又杏變和ㄟ^看圖以及回答問題較好地理解了故事內容,對于故事的主旨有了一個大概的了解,即小弟弟的"漏嘴巴"是一個不好的'習慣。
環節三是討論環節。由于這是一次社會領域的教學活動,上一環節對于故事的欣賞和理解只是該環節的一個鋪墊。幼兒通過故事感知了"漏嘴巴"是個不好的進餐習慣,那么在進餐的時候怎么才能做到不漏嘴巴呢,為此特引發幼兒討論,幫助幼兒加深印象以在日后的進餐中養成良好的習慣。所以這是本活動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將文學作品回歸到幼兒的現實生活,以提問:"漏嘴巴是不是一個好習慣,平常吃飯的時候怎么樣才能不做漏嘴巴呢?"為切入,并讓幼兒根據生活經驗先自己探討出好的辦法,最后我及時地將幼兒的回答小結成兒歌:一手扶小碗,一手拿調羹,小眼睛、看小碗,一口菜,一口飯,飯菜全部吃光光。
活動的延伸活動則是在日后進餐過程中組織"不做漏嘴巴"的游戲,逐漸培養幼兒良好的進餐習慣。
嘴巴幼兒園小班教案6
活動目標
1.喜歡吃健康的食物。
2.知道水果、蔬菜是健康食品,薯片、方便面、燒烤肉串是垃圾食品。
3.養成吃東西細嚼慢咽的飲食習慣。
重點難點
重點:知道水果和蔬菜是健康食品;薯片、方便面、燒烤肉串是垃圾食品。
難點:能借助“笑臉”和“哭臉”的小標志區分常見的健康食品和垃圾食品。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看過繪本故事《肚子里有個火車站》并理解故事內容。
物質準備:《肚子里有個火車站》相關圖片;操作板;卡通小兔馬桶模具;罩布搭建的“腸道”;《小火車》背景音樂。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活動導入,引發幼兒活動興趣。
出示《肚子里有個火車站》故事 ppt 中的相關圖片,“昨天我們聽了《肚子里有個火車站》的故事,我們的肚子里住著誰呀(肚子精靈)它是做什么的?
。ò咽澄镒兂赡嗪筮\到腸胃里),然后食物最后會變成‘嗯嗯’進到馬桶里。”
二、基本部分:
1.啊嗚啊嗚張開大嘴巴:
。1)“啊嗚啊嗚,咦,什么聲音呀?”出示操作板有大嘴巴的一面,“哇,是一 張大嘴巴!嘴巴兩邊是什么呀?(引導幼兒發現嘴巴旁邊的“笑臉”和“哭臉”, 討論“笑臉”和“哭臉”可能表示的意思。)沒關系,我們繼續仔細觀察,一會還會在其他地方見到它們!
(2)翻轉操作板,出示貼有各種食物圖片的`一面。請幼兒說說自己認識上面的哪些食物,和幼兒一起討論大嘴巴可以吃哪些食物?為什么?(引導幼兒區分和了解健康食品可以補充身體需要的各種營養元素吃完之后人會開心,要多 吃;垃圾食品吃多了會變胖,身體變得不健康,人會變得不開心所以要少吃或者不吃。)
(3)幼兒每人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食物圖片!懊總食物的背面都有被吃掉的心情,請你看一看你拿到的是什么,吃了它會開心嗎?”(引導幼兒發現食物圖片背面的“笑臉”和“哭臉”,總結:原來“笑臉”就是健康的食物,
“哭臉”就是不健康的食物。)
(4)“啊嗚啊嗚,大嘴巴有點餓了,它可以吃點什么呢?大嘴巴喜歡吃開心的食物,請你來喂它吃吧!不開心的食物藏到它身后!庇變翰僮。
2.啊嗚啊嗚嚼嚼更健康:
“啊嗚啊嗚,大嘴巴吃了這么多好吃的有點嚼不過來了,你能幫幫它嗎?” 3.小精靈們運輸忙:
伴隨著歡快的音樂,幼兒化身肚子精靈,把“大嘴巴”操作板上的食物摘取下來,先將其“加工”撕碎,然后把各種食物依次運輸經過腸胃,排到兔子馬桶里。
三、結束部分:總結
1.吃東西的時候要細嚼慢咽。
2.小朋友要多吃蔬菜和水果來攝取各種營養。
四、延伸活動:將今天了解的健康知識回家說給家人聽。
活動反思
本節活動的名稱通過“啊嗚啊嗚”這個擬聲詞,讓孩子們感受到吃是一件很開心的事,但吃什么很重要!吨改稀分刑岢,小班幼兒應認識常見的健康食物,喜歡吃健康食品。因為小班孩子的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所限,我借助“笑臉”和“哭臉”幫幼兒認識和區分健康食物和不健康的食物。為的是滿足不同層次幼兒參與活動的自信心。幼兒扮成“肚子精靈”先把食物圖片撕碎,在撕的過程中又有趣味又強化吃東西要細嚼慢咽的飲食習慣。進入腸胃隧道進行鉆爬,體驗了消化的過程。通過本節教育活動,孩子們對健康食物和垃圾食物對我們身體的影響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游戲的過程中了解了健康飲食的重要性。
嘴巴幼兒園小班教案7
活動目標
1、 懂得吃飯時盡量不掉米粒于桌、地面上,養成良好的吃飯習慣。
2、 吃飯時注意力集中,不動張西望。
3、 積極參與活動,能用簡單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
4、 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不做漏嘴巴
活動過程
1、傾聽故事、組織討論:故事里的孩子,為什么大家都叫他漏嘴巴?漏嘴巴和小朋友長得一樣高嗎?為什么?漏嘴巴在家里發生了什么事?后來他是怎么想的' ?
2、聯系實際、理解內化:你們喜歡前面的漏嘴巴,還是后面改正的漏嘴巴?你在吃飯時會漏嘴巴嗎?怎樣才能不做漏嘴巴?
3、操作實踐、強化鞏固:幼兒模擬吃飯。師生小結:只要吃飯時專心,眼睛看著碗里的飯和菜,一手拿勺子,一手拿碗,不把飯粒和菜掉在地上和桌上 ,就不是漏嘴巴了。
在活動之后,大部分幼兒都能不灑飯,都知道愛惜糧食了,但還有個別孩子需要老師的提醒。
嘴巴幼兒園小班教案8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使幼兒了解自己嘴巴的用處,懂得愛護自己的嘴巴,并學會講究衛生的良好習慣。
2、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懂得分析在日常生活中什么東西可以做。什么東西不可以做。
活動準備
1、小口琴,小喇叭,糖果、食品等。
2、一些物品的圖片、記錄表人手一張。
活動過程
一、猜猜哪里發出的聲音?
1、請幼兒閉上眼睛,老師輕輕唱歌。
2、教師問幼兒聽到了什么?是從哪里發出的.聲音?
二、幼兒談論嘴巴的用處。
1、教師:小朋友,你們的嘴巴有什么用處呢?
2、幼兒根據平時的生活經驗用語言表達出來。
三、游戲:小嘴巴樂園
1、教師:今天,天線寶寶的小嘴巴樂園開張了,他們邀請我們小朋友去游玩,你們開心嗎?
2、引導幼兒去嘴巴樂園游玩,嘴巴樂園里有音樂屋、食品屋和玩具屋,幼兒可以自由地去各個屋游玩,嘗試用自己的嘴巴進行游戲。
3、幼兒游戲后,教師提問題讓幼兒回答。
(1)誰能告訴我你去了哪些地方游玩?你是怎樣玩的?
(幼兒可以邊示范邊回答)。
(2).你還看到別人用嘴巴干什么?
4、教師小結:我們的嘴巴真有趣,又能吃來又能說,又能唱來又能吹,所以我們要愛護它。
四、請幼兒進行記錄
1、請幼兒根據記錄表中的內容自己進行判斷、記錄。
2、幼兒討論記錄結果:什么東西不能放進嘴巴里?
3、教師小結:教育幼兒要愛護自己的嘴巴,嘴巴是我們人身體的一部分,我們應該好好愛護它,如果把嘴巴傷害了,人就會很痛苦。
(1)壞蘋果、發霉的食品、臟的東西都不能吃,吃了就會生病,使人難受。
(2)尖、利的東西不能放進嘴巴里,這樣就會把嘴巴戳破的。
(3)不能把手指放進嘴巴里,這樣不衛生。
嘴巴幼兒園小班教案9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
掌握折和粘的方法,制作“大嘴巴”基本型。
學會把握剪貼,裝飾的基本要求。
情感目標:
通過有趣的美術活動,培養學生對美術的興趣。
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精神。
培養細致,耐心,整潔的習慣。
教學重點:
大嘴巴制作和裝飾。
教學難點:
能做出一個有創意和精致的大嘴巴。
課時安排:1課時
課前準備:
。1) 投影儀、課件、制作好的“大嘴巴”及“大嘴巴”的裝飾物。
。2) 學具:水彩筆、剪刀、膠水、各種裝飾材料。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導語:
同學們,今天我們班來了兩位新朋友,你們想認識一下他們嗎?
2.播放視頻。(兩個大嘴巴對話,激發學習興趣。)
3.小結,板書。
二、學習折粘大嘴巴
1.a. 比較:大嘴巴和東西南北有什么不同。
請同學們再仔細觀察一下,大嘴巴,它和我們玩過的什么東西非常像? b. 示范變化過程。
提問:怎樣把東西南北變成大嘴巴呢?
2.觀看制作大嘴巴視頻。
3.學生小組比賽制作大嘴巴。
a. 小組比賽制作。
b. 組內評比,折得最好粘得最好的同學獎勵一個笑臉徽章。
4.完成大嘴巴制作,不會的同學在小組成員及在老師的幫助下完成。
三、裝飾大嘴巴
1.欣賞大嘴巴圖片。嘗試用大嘴巴說話。
a.青蛙
它像什么?哪兒像青蛙?
請你拿著它和大家大聲招呼吧!
b.老虎
它像什么?什么地方像老虎?
2.說一說:裝飾大嘴巴的'方法。
3.學生上臺裝飾。
4.小結學生裝飾結果。
a.注意型,裝飾品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
b.注意顏色搭配:裝飾物的顏色要與底色不同,顏色要亮麗,鮮艷。
5.總結裝飾方法和步驟。
畫、剪或撕、折、貼
四‘學生制作大嘴巴(配樂)
1.作業要求。
a.小組合作制作大嘴巴,組長安排制作任務。
b.注意環境衛生,有團結合作的精神。
2.學生制作。
五、點評
1. 說一說你的大嘴巴。
2.展示大嘴巴。
3.評一評。
嘴巴幼兒園小班教案10
活動目標:
1、了解故事內容,知道"漏嘴巴"是一個不好的習慣。
2、在故事中感受"吃飯時要專心,不要浪費糧食"的道理。
3、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4、能學會用輪流的方式談話,體會與同伴交流、討論的樂趣。
活動準備
故事的PPT、錄音
活動過程
1.看圖引出課題。
。ㄕ堄變嚎磮D)師:小朋友們,你看看圖畫上的是誰呀?(大公雞、小弟弟)今天老師要講一個大公雞和小弟弟之間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大公雞和漏嘴巴》。咦,漏嘴巴會是誰呢,難道小弟弟的嘴巴是漏的嗎,聽一聽故事就知道了。
2.傾聽與理解故事(1)第一遍完整欣賞(錄音)師:故事里都有誰,發生了什么事情?
(2)第二遍分段欣賞(結合PPT)師根據PPT引導幼兒說出圖片內容,提問如下:①小弟弟坐在院子里干什么?②小弟弟碗里的飯為什么撒得到處都是?③大公雞來了說什么?然后做了什么?④大公雞為什么說小弟弟漏嘴巴?⑤大公雞唱的是什么兒歌?⑥小弟弟為什么哭了?⑦奶奶對小弟弟說了什么?⑧后來小弟弟還撒飯粒嗎?
3.引發討論,體會故事主旨(1)幼兒討論:漏嘴巴是不是一個好習慣,平常吃飯的時候怎么樣才能不做漏嘴巴呢?
。2)教師總結:漏嘴巴是一個壞習慣。小朋友吃飯時要專心,不要浪費糧食。同時將幼兒的討論結果編成一首兒歌:一手扶小碗,一手拿調羹,小眼睛、看小碗,一口菜,一口飯,飯菜全部吃光光。
4.活動延伸在日后進餐過程中組織"不做漏嘴巴"的游戲,逐漸培養幼兒良好的進餐習慣。
《大公雞和漏嘴巴》活動反思故事教學是幼兒園在社會教育中常用的'方法,這與單純的說教相比更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大公雞和漏嘴巴》是一個形象生動、又極具社會教育價值的故事!吨改稀分兄赋,幼兒的能力和習慣形成是靠日積月累的,并富有重復性的特點,生活活動是一種養成性教育,養成良好的吃飯習慣,不受時間、季節的限制,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教育。本次活動意在讓幼兒知道"漏嘴巴"是個壞習慣,同時也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進餐習慣。本次活動主要有三大環節:
環節一是導入。我以看圖的形式引出故事的兩大主人公:大公雞和小弟弟,并且開門見山說出故事的題目,引發幼兒的猜想:小弟弟是不是就是這個"漏嘴巴"呢?請幼兒帶著這樣的疑問開始故事的欣賞與理解。這符合幼兒的好奇心理,讓幼兒有聽故事的興趣。
環節二是故事的欣賞與理解。該環節是接下去第三環節的鋪墊,只有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才可以引發幼兒的討論。因為是小班幼兒,所以在第一遍完整欣賞采取錄音播放的形式只是為了讓幼兒有一個簡單的感知,故事的理解主要以分段欣賞為主,因此在故事的第二遍欣賞時同時采用了PPT資料,并且隨故事進展設立問題讓幼兒在思考中一步步理解故事內容;顒又杏變和ㄟ^看圖以及回答問題較好地理解了故事內容,對于故事的主旨有了一個大概的了解,即小弟弟的"漏嘴巴"是一個不好的習慣。
環節三是討論環節。由于這是一次社會領域的教學活動,上一環節對于故事的欣賞和理解只是該環節的一個鋪墊。幼兒通過故事感知了"漏嘴巴"是個不好的進餐習慣,那么在進餐的時候怎么才能做到不漏嘴巴呢,為此特引發幼兒討論,幫助幼兒加深印象以在日后的進餐中養成良好的習慣。所以這是本活動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將文學作品回歸到幼兒的現實生活,以提問:"漏嘴巴是不是一個好習慣,平常吃飯的時候怎么樣才能不做漏嘴巴呢?"為切入,并讓幼兒根據生活經驗先自己探討出好的辦法,最后我及時地將幼兒的回答小結成兒歌:一手扶小碗,一手拿調羹,小眼睛、看小碗,一口菜,一口飯,飯菜全部吃光光。
活動的延伸活動則是在日后進餐過程中組織"不做漏嘴巴"的游戲,逐漸培養幼兒良好的進餐習慣。
教學反思:
整個活動過程,思路比較清晰,教態自然,能夠根據教案的流程來上課。但是整個活動過程的氣氛有點沉,不能夠體現幼兒對活動的樂趣。
嘴巴幼兒園小班教案11
活動目標:
1、利用情境畫畫,呈現飯后用紙巾、小毛巾擦嘴巴的方法,訃幼兒能夠學習禮儀。
2、呈現飯后的整理工作,提醒幼兒飯后要擦桌子,收拾食物殘渣及把果皮丟到垃圾筒,并記得洗手。
活動準備:
幼兒已了解幼兒園用餐的一些常規。
活動過程:
(一)教帥講述故事內容,說明小朋友奇奇、小狗汪汪和小貓咪咪吃完飯后,大家都記得用紙巾或小毛巾擦拭嘴巴,嘴巴就不會油油的了。
(二)教師提問:小朋友吃完飯后嘴巴會不會油油的?要怎么處理?可以用什么東西擦嘴巴呢?請幼兒自由發言。
(三)講故事:《彩虹村的禮儀大使》。
(四)說完故事,教師提問:"小朋友們你們知道為什么山羊會被選上嗎?"請幼兒說說自己的想法。
(五)教師請兩位小朋友上臺示范吃飯時應注意的'事項,如:
1.用餐時,要坐端正,手肘不張開。
2.吃東西不說話,也不發山聲音。
3.細嚼慢咽,不翻撿菜肴。
4.不可邊吃邊玩。
5.不揮動湯匙。
6.吃完飯后用開會溯口和擦毛巾將嘴巴擦干凈。
教師提問:飯后要做些什么呢?引導幼兒觀察幼兒用書頁面的圖意,并說出飯后應完成的工作,如:用抹布擦桌子,把果皮丟到垃圾桶等。
嘴巴幼兒園小班教案12
教學目標:
1、樂意參加探索活動,敢大膽品嘗各種味道。
2、學會用甜甜的、酸酸的、苦苦的、辣辣的、咸咸的等詞匯描述所品嘗到的味道。
3、鼓勵幼兒大膽說話和積極應答。
4、激發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表達、交流的興趣。
5、教幼兒養成細心、認真的學習態度。
教學準備:
1、知識經驗的準備:幼兒已會玩游戲《合攏放開》。
2、物質材料的準備:五種味道的水:甜、酸、咸、辣、苦各三份,吸管人手一根,小盤三個。
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合攏放開》,導出活動評析:在此環節中,我以幼兒熟悉的游戲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并通過此活動讓孩子們準確地知道自己五官的位置,如眉毛、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等。孩子們對此游戲很感興趣,能隨老師說出的五官迅速地指出,并導出本節活動《能干的小嘴巴》。
二、探索了解:了解嘴巴的作用,探索嘴巴的結構。
評析:小朋友們自由地發言,對嘴巴的作用有一定的了解,比如吃飯、唱歌、說話等,孩子們的口語表達能力較強。在探索嘴巴結構這一環節,幾乎能說出有舌頭和牙齒,并演示了其作用,孩子們互相交流,互相看看,有一定的互動。
三、示范講解幼兒操作:用舌頭品嘗各種味道,學會用甜甜的、酸酸的等詞表達出所嘗的'味道。
評析:在示范講解這一環節教師講述很清楚,幼兒操作時都能正確地進行品嘗。由于水的味道調得不是很濃,幼兒在品嘗后能準確地說出所以嘗水的味道,教師在正確地引導下,積極肯定孩子們所說出的味道。并給孩子們提供了互相交流的機會,所以孩子們都能大膽地說出自己所嘗的味道。
四、游戲:《看表情猜味道》,加深對味道的理解,并能說出是什么味道。
評析:此環節中,通過幼兒去品嘗味道后作出相應的表情讓其他孩子們說出味道,在此活動前應作墊,讓孩子們先學會做這幾種味道的表情,孩子們就懂得看表情辯別味道。
五、小結:我們的嘴巴很能干,不僅會說話,會唱歌,還會品嘗各種味道。我們把這個小秘密告訴其他小朋友好嗎?
教學延伸:
1、請其他班上的小朋友也來嘗嘗這些水的味道,幼兒與幼兒之間進行交流,讓幼兒也當小老師進行知識的傳授。
2、了解保護口腔衛生的方法如:飯后漱口、少吃糖、不吃手指頭等。
教學反思:
在此活動中,孩子們興趣濃厚,參與性強,都能通過說一說,嘗一嘗、學一學、看一看、猜一猜等多種方法對嘴巴的用途有進一步的了解。開始一環節設計非常好,孩子們開心地和老師一起游戲。孩子們能開動腦筋說出嘴巴里還有什么。在幼兒嘗味道這一環境中,準備很充分,每個孩子都能動手操作,品嘗味道,在請幼兒說說各種味道時,引導還不夠,可以請孩子們互相說說,然后再集體或請個別代表說。在游戲——看表情猜味道這一環節,如在課前做適當的鋪店,讓孩子學做這幾種味道的表情,效果會更好些。
通過此活動,可以看出孩子們主動學習的欲望強烈,教師要有目的性地進行引導,充分讓孩子去說、去嘗試,鼓勵幼兒,調動幼兒主動學習探索的積極性,教師也應在課前做好充分準備,以實現活動的最優化。
嘴巴幼兒園小班教案13
【活動目標】
1、了解故事內容,知道“漏嘴巴”是一個不好的習慣。
2、教育幼兒吃飯要專心,不要浪費糧食;進餐時不隨便講話,養成良好的衛生飲食習慣。
【活動準備】
故事的PPT、錄音。
【活動過程】
一、看圖引出課題。
(請幼兒看圖)師:小朋友們,你看看圖畫上的是誰呀?(大公雞、小弟弟)今天老師要講一個大公雞和小弟弟之間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大公雞和漏嘴巴》。咦,漏嘴巴會是誰呢,難道小弟弟的嘴巴是漏的嗎,聽一聽故事就知道了。
(環節一是導入。我以看圖的形式引出故事的兩大主人公:大公雞和小弟弟,并且開門見山說出故事的題目,引發幼兒的`猜想:( )小弟弟是不是就是這個“漏嘴巴”呢?請幼兒帶著這樣的疑問開始故事的欣賞與理解。這符合幼兒的好奇心理,讓幼兒有聽故事的興趣。)
二、傾聽與理解故事。
1、第一遍完整欣賞(錄音)
師:故事里都有誰,發生了什么事情?
2、第二遍分段欣賞(結合PPT)
師根據PPT引導幼兒說出圖片內容,提問如下:
——“小弟弟坐在院子里干什么?小弟弟碗里的飯為什么撒得到處都是?”
——“大公雞來了說什么?然后做了什么?大公雞為什么說小弟弟漏嘴巴?大公雞唱的是什么兒歌?”
——“小弟弟為什么哭了?奶奶對小弟弟說了什么?后來小弟弟還撒飯粒嗎?”
。ōh節二是故事的欣賞與理解。該環節是接下去第三環節的鋪墊,只有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才可以引發幼兒的討論。因為是小班幼兒,所以在第一遍完整欣賞采取錄音播放的形式只是為了讓幼兒有一個簡單的感知,故事的理解主要以分段欣賞為主,因此在故事的第二遍欣賞時同時采用了PPT資料,并且隨故事進展設立問題讓幼兒在思考中一步步理解故事內容;顒又杏變和ㄟ^看圖以及回答問題較好地理解了故事內容,對于故事的主旨有了一個大概的了解,即小弟弟的“漏嘴巴”是一個不好的習慣。)
三、引發討論,體會故事主旨。
1、幼兒討論:漏嘴巴是不是一個好習慣,平常吃飯的時候怎么樣才能不做漏嘴巴呢?
2、教師總結:漏嘴巴是一個壞習慣。小朋友吃飯時要專心,不要浪費糧食。同時將幼兒的討論結果編成一首兒歌:一手扶小碗,一手拿調羹,小眼睛、看小碗,一口菜,一口飯,飯菜全部吃光光。
。ōh節三是討論環節。由于這是一次社會領域的教學活動,上一環節對于故事的欣賞和理解只是該環節的一個鋪墊。幼兒通過故事感知了“漏嘴巴”是個不好的進餐習慣,那么在進餐的時候怎么才能做到不漏嘴巴呢,為此特引發幼兒討論,幫助幼兒加深印象以在日后的進餐中養成良好的習慣。所以這是本活動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將文學作品回歸到幼兒的現實生活,以提問:“漏嘴巴是不是一個好習慣,平常吃飯的時候怎么樣才能不做漏嘴巴呢?”為切入,并讓幼兒根據生活經驗先自己探討出好的辦法,最后我及時地將幼兒的回答小結成兒歌:一手扶小碗,一手拿調羹,小眼睛、看小碗,一口菜,一口飯,飯菜全部吃光光。)
【活動延伸】
在日后進餐過程中組織“不做漏嘴巴”的游戲,逐漸培養幼兒良好的進餐習慣。
《大公雞和漏嘴巴》活動反思故事教學是幼兒園在社會教育中常用的方法,這與單純的說教相比更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洞蠊u和漏嘴巴》是一個形象生動、又極具社會教育價值的故事!吨改稀分兄赋觯變旱哪芰土晳T形成是靠日積月累的,并富有重復性的特點,生活活動是一種養成性教育,養成良好的吃飯習慣,不受時間、季節的限制,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教育。本次活動意在讓幼兒知道“漏嘴巴”是個壞習慣,同時也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進餐習慣。
嘴巴幼兒園小班教案14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感知人、動物嘴巴的外形特征,并進行猜想。
2、能用自己的語言大膽講述,嘗試操作材料進行匹配。
3、萌發探究、發現意識,體驗游戲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ppt、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出示娃娃臉,導入課題。
1、娃娃臉上少了什么?嘴巴有什么用?
2、誰愿意來為女孩貼上小嘴巴呢?
二、感知不同動物的不同嘴巴的功用,嘗試用歌曲唱一唱。
1、(打開課件,出示小青蛙的嘴巴)看看這是哪個動物的嘴巴?是什么樣子的?小青蛙的嘴巴有什么本領?
2、我們來聽一聽,小青蛙的嘴巴唱了什么好聽的歌?(教師整合幼兒的回答編唱歌詞,用孩子熟悉的旋律帶著孩子唱一唱。)3、(同時出示小雞、小鴨的`嘴巴)這里有幾張嘴巴?一樣嗎?是什么樣子的?是誰的嘴巴?
4、小雞的嘴巴有什么用呢?可愛的小雞還要出來唱歌呢,請大家聽一聽。
5、我們也來學小雞唱一唱吧。
6、扁扁嘴巴是誰的?小鴨的嘴巴有什么本領?小鴨會怎么唱歌呢?
7、(出示三瓣嘴)這張嘴巴有點特別,是怎樣的?三瓣嘴的會是哪個小動物呢?
8、小兔自己可是不會唱歌的,你們幫他來唱一唱,好嗎?
三、操作匹配,感知嘴巴和動物以及數量的一一對應。
1、四位小動物可淘氣了,它們想玩捉迷藏的游戲。它們把自己的小嘴巴藏到了下面的框里,你們能幫它們找出來然后再貼到框里去嗎?
2、誰能來數數,小雞有幾只?有幾張嘴巴呢?老師給每個寶寶都準備了一份材料,請你們自己去找一找、貼一貼。(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四、鞏固、結束。
都貼好了嗎?和老師的大圖上比一比,都幫小動物找對了嗎?小動物說,謝謝小朋友,然后結束教學活動。
嘴巴幼兒園小班教案15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使幼兒了解自己嘴巴的用處。
2.鍛煉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3.教育幼兒學會愛護自己的嘴巴。
活動準備
1.課件:聲音
2.物品:吹 (小喇叭等),唱 (話筒等),吃 (糖果等)。
活動過程
一、聽聽哪里發出的聲音
1.請幼兒閉上眼睛,老師輕輕唱歌。
2.提問:你聽到了什么?是從哪里發出的聲音?
二、嘴巴的用處
1.討論:我們的`嘴巴有什么用處呢?
2.幼兒根據平時的生活經驗用語言表達出來。
三、幼兒游玩:嘴巴樂園
1.教師:你們想不想去嘴巴樂園去玩一玩呢,我們一起去好嗎?
引導幼兒去嘴巴樂園游玩,嘴巴樂園里有--音樂屋、食品屋和玩具屋,
幼兒可以自由地去各個屋游玩,嘗試用自己的嘴巴進行游戲。
2.幼兒游戲后,教師提問題讓幼兒回答。
(1)誰想說一說你去了哪些地方游玩?你是怎樣玩的?
(幼兒可以邊示范邊回答)。
。2)你還看到別人用嘴巴干什么?
3.教師小結:我們的嘴巴真有趣,又能吃來又能說,又能唱來又能吹,所以我們要愛護它。
四、愛護自己的嘴巴
1.討論:我們應該怎樣愛護自己的嘴巴?
2.提問:什么東西不能放進嘴巴里呢?
--壞蘋果、發霉的食品、臟的東西都不能吃,吃了就會生病,使人難受。
--堅硬的東西不能放進嘴巴里,這樣就會把嘴巴戳破的。
--不能把手指放進嘴巴里,這樣不衛生。
3.教師小結:嘴巴是我們人身體的一部分,我們應該好好愛護它,
如果把嘴巴傷害了,人就會很痛苦。
【嘴巴幼兒園小班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小班健康教案《我會擦嘴巴》03-15
幼兒園小班語言主題教案《甜嘴巴》含反思03-24
幼兒園中班教案《嘴巴》03-17
大嘴巴幼兒園大班教案01-12
幼兒園中班教案《動物的嘴巴》03-21
幼兒園中班教案《嘴巴》8篇03-17
幼兒園中班教案《動物的嘴巴》3篇03-21
大嘴巴幼兒園大班教案(精選13篇)03-28
大嘴巴幼兒園大班教案(8篇)01-12
幼兒園中班教案《嘴巴》(通用14篇)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