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健康教案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健康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健康教案1
活動目標:
1、知道喝白開水的好處,了解到白開水最容易解渴。
2、知道何時該喝水、如何喝水。
3、愿意在口渴時主動飲用白開水。
活動準備:
1、在上課前讓幼兒了解喝水的好處2、歌曲《健康歌》
3、獎勵卡片小水滴4、"今天你喝水沒有"的記錄表活動過程:
一、感知討論,了解水對身體生長的.重要作用。
(1)通過回憶激活已有體驗,感受口渴后喝水帶來的舒適。
(2)通過課前收集和討論知道水好處,激發幼兒主動喝水欲望。
二、知道白開水對身體最好。
(1)教師講述故事《小豬嘟嘟》,幼兒欣賞。
(2)講述完故事后教師提出問題。
三、知道什么時候該喝水、如何喝水。
(1)讓小朋友自己想想有哪些時候該喝水。
(2)教師情景表演。
(3)加深要主動喝水的欲望。
反饋我愛喝水這個活動是很接近生活的一節課,在本次的集體生活當中,我先讓幼兒知道了解,引導幼兒知道,天氣很熱,很容易出汗,那就要及時的補充水分,就是要多喝開水。雖然課是告一段落了,但是像有些情況還是不能避免的,幼兒對這種單純性的談話活動,本身就缺少興趣,不能讓幼兒有些就是根本就不來聽老師的,希望西祠能想出好的對策,避免這種情況發生。
幼兒園健康教案2
教學目的:
1、教會幼兒區別高矮,初步掌握高矮的相對關系。
2、教幼兒一些簡單的比較方法,發展幼兒觀察、比較、判斷能力。
重點:
區別高矮和一樣高及學習比較高矮的方法。
難點:
理解高矮的相對關系。
準備:
課件三副、布一塊、日常生活中能比較高矮的實物若干
過程:
一、教幼兒區別高矮和一樣高
1、出示課件一,圖為由于生活習慣不同,健康情況不同,長得高矮不同的兩個孌生姐妹,讓幼兒通過觀察比較,找出她們的不同點(結合衛生習慣教育引入高和矮)。
2、逐一出示實物,讓幼兒比一比,誰高誰矮,還是一樣高。
3、請兩個小朋友上來比比誰高誰矮,還是一樣高,再請全體幼兒互相比比,誰高誰矮,還是一樣高。
4、請幼兒說說自己熟悉的東西中什么是可以比較高矮的。
二、教幼兒一些比較高矮的方法
1、請一高一矮兩個小朋友,矮的站在凳子上,前面用一塊布遮住,讓幼兒判斷,誰高誰矮。當幼兒發生錯覺時,揭開謎底,并告訴幼兒比較高矮時要把物體放在同一高度。
2、出示課件二,圖上有一棵樹距離近,一棵樹距離遠,讓幼兒判斷樹的高矮,當幼兒發生爭論時,拉回較遠的那棵樹,讓幼兒再次進行比較,然后告訴幼兒比較高矮時,要把物體放在相近的'地方,否則不確。
3、出示課件三,一只長頸鹿在地上,一只猴子爬到樹頂,猴子低下頭對長頸鹿說:瞧!我長得比你高。提問:猴子的話對嗎?為什么?
三、告訴幼兒簡單的高矮的相對關系
1、請一高一矮兩個小朋友比較,再讓高的小朋友跟老師比較或讓矮的跟更矮的小朋友比較,使幼兒知道:高的小朋友跟矮的小朋友比是高的,跟老師比是矮的,矮的小朋友跟
高的小朋友比是矮的,但跟更矮的小朋友比是高的。告訴幼兒單獨的某樣東西是不能定高矮的,要看它跟什么比較。
2、請三個小朋友上來,再請一個幼兒為他們從高到矮排隊,并說出誰高誰矮,誰比誰高,誰比誰矮。
3、發給每個幼兒紙和筆,請每個幼兒依次畫高矮不同的三棵樹。
幼兒園健康教案3
活動目標:
1、知道骨骼是人體的支架,初步了解骨骼的名稱和作用。
2、懂得用多種方法保護骨骼,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促進骨骼的生長發育。
3、了解多運動對身體有好處。
4、能夠將自己好的行為習慣傳遞給身邊的人。
活動準備:
動物骨頭:魚骨頭、肉骨頭;骨骼支架圖一幅;操作卡若干;錄音機、磁帶、投影儀、筆等。 活動過程:
(一)以動物骨骼引起幼兒興趣。
(二)了解人體的支架——骨骼。
1、找找說說哪兒有骨骼?它是怎樣的?
2、結合圖片共同整理,了解人體骨骼的數量和有關名稱。
3、體驗了解骨骼的作用。
(三)懂得保護骨骼的多種方法。
1、幼兒判斷操作卡上幼兒行為的正誤,懂得保護骨骼的'多種方法。
2、評價:集體講講、學學或者修改。
3、師幼共同小結,用歌曲提升(加油干的音樂)。
內容:
喝牛奶呀么呵嘿,喝牛奶呀么呵嘿,我們大家喝牛奶喝牛奶喝牛奶骨骼強又壯呀!(喝牛奶可更換為:曬太陽、作運動、坐得直、站得穩等)
活動延伸:養成愛鍛煉,不挑食物的良好的習慣。
幼兒園健康教案4
案例分析:流鼻血的男孩
案例描述:
天氣干燥,加上喝水少、上火、摳鼻子、碰撞等,孩子感到不適時就會挖鼻子而導致流鼻血。
班級有個小朋友叫云有,喜歡挖鼻孔,經常會把鼻子挖到流鼻血。
這天云有跑過來對我說,老師我又流鼻血了。我趕緊讓云有坐在椅子上,用毛巾將鼻腔內血液擦干凈,并將拇指和食指捏住鼻頭壓迫止血,同時讓云有張口呼吸。鼻血終于止住了。我告訴云有,以后不可以挖鼻孔了,在挖鼻孔的話,鼻孔就要生氣了,不喜歡云有了,云有點點頭答應我不在挖鼻孔。
案例分析:
幼兒挖鼻子出鼻血的外事件在幼兒園時常會發生,在事情發生以后,老師處理事情的方法對幼兒的影響非常重要。首先老師不必驚慌,組織開展正確的處理方法,讓幼兒在實踐中學習自救的方法,培養幼兒良好的自我保護能力和一定的安全知識;同時,在不是緊急情況中,老師可以創設機會,讓孩子們通過同伴之間的互相幫助,進行操作,使幼兒掌握自救的方法。教育幼兒并讓幼兒知道鼻子是我們的.好朋友,我們要保護它,愛護它,讓幼兒知道鼻子是人的嗅覺器官,我們要好好保護,多喝水,避免鼻子干燥,多吃水果和蔬菜,增加維生素,生活中要做到。進一步激發孩子們之間的良好情感。
反思:
天氣干燥時,幼兒的鼻涕中很容易有帶血絲的癥狀。孩子們因鼻子發癢,流鼻水,鼻塞,會經常挖鼻子,因而使得鼻黏膜經常受傷而流血。導致鼻子流鼻血,幼兒在這個年紀應該好好的保護自己的鼻子。所以平常吃飯要吃清淡一些的,喝水喝一些降火的,不要吃油膩的東西,多喝湯。
幼兒園健康教案5
活動目標:
1、了解故事的基本情節,能說出感冒的一些癥狀,了解感冒給身體帶來的不適。
2、學會預防感冒的方法。
活動準備:ppt
活動過程:
1.看這是什么?(口罩)
你們見誰帶過口罩?(醫生、護士、清潔工)你知道為什么要帶口罩?(口罩可以抵擋細菌)
2.今天呀,小河馬也用到了大口罩,我們來猜猜它為什么要用大口罩呢 ?(幼兒猜猜、想想、說說)生病了,嘴巴太大
3.分段欣賞課件,理解故事內容。
(1)欣賞課件第一段,說說小河馬怎么了?
小河馬得了什么病?醫生給它戴什么了?為什么要帶口罩?
(2)欣賞課件第二段,猜猜"口罩不見了"又會發生什么事情?
他打了一個大大的噴嚏,結果…..(把大口罩打的不見了)小朋友們這個噴嚏怎么樣?(很大)那他會是怎么打的呢?誰想學一學?我們來一起學一下吧!你們的噴嚏可真厲害啊!(不過打噴嚏的時候我們要注意不能對著食物和人來打,那樣會傳染細菌,而且是不禮貌的。)
想想誰會撿到這個病菌的大口罩?會用他來干嘛?
想想誰會撿到小河馬的大口罩?他們又會用口罩做什么事呢?
(3)欣賞課件,說說"口罩不見了"后發生的事情。
小河馬把大口罩打飛了,口罩會飛哪里呢?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這個帶著病菌的口罩飛到過哪里?見過誰呢?他們把口罩當成什么了?
最后小動物們怎么了?為什么會感冒?小路和小羊沒碰過口罩為什么也生病了?(總結:原來小動物們都是被小河馬的大口罩傳染的,因為小河馬得了重感冒,大口罩上帶了很多細菌,很多小動物都用過大口罩,小鹿和小羊還吃過用大口罩來裝的蘑菇,所以他們都感冒了,感冒原來是會傳染的。)
帶細菌的.口罩到過這么多地方,是誰讓口罩沾上病毒的?(小河馬)
帶完口罩能亂放嗎?應該放在哪里呢?我們可以隨便撿地上的東西來用嗎?為什么啊?
四、了解感冒的癥狀。
小朋友們你們感冒過嗎?怎樣得的感冒?感冒后會怎么樣呀?結合自己的經歷來說一說
五、說一說治療感冒的方法。
如果你是熊醫生,你怎樣為小動物治療感冒。
六、說一說預防感冒的方法。
1.感冒了,你覺得難受嗎?那請你們想想有什么辦法讓我們少生病?(多喝開水、適當穿衣、多吃蔬菜、鍛煉身體、空氣流通,注意衛生)。
2.為了我們的身體不容易生病感冒,不和小河馬一樣得重感冒,想不想把我們的身體也鍛煉的棒棒的啊!我們一起來運動運動,鍛煉一下身體。
幼兒園健康教案6
1學習正確的漱口方法,并知道漱口可以使你的嘴干凈。
2.初步養成吃完東西漱口的良好衛生習慣。
活動準備:
1.教具:粘有青菜、小魚、西瓜、糖果、蘑菇的“丁丁”掛圖;
xx3張(小水杯,小水滴);xx伴奏
2學習輔助:每個孩子都有一個小水杯、水、臉盆或水桶。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老師有一個好朋友。他非常喜歡你。你想見他嗎?好,我們來看看它是誰。(揭示掛圖)嗨!這個孩子的名字叫丁丁。 向ding ding打個招呼!
二、學習漱口方法
1.哎呀!丁丁有一張大嘴巴。他喜歡一次吃很多東西。他今天吃了什么?
(蔬菜、魚、西瓜、蘑菇、糖果等)。丁丁一共吃了幾樣東西?請一位幼兒上來點數食物。
2丁丁吃了五樣東西。他吃水果、蔬菜和魚。他一點也不挑剔。告訴孩子們不挑食是一個健康的好孩子。
3.吃完東西,丁丁說:“我想休息休息,可是,牙齒里面有這么多這么多東西,還有糖果,等會睡覺的時候會怎么樣呀?
(有蟲牙)那怎么辦呀?導入主題,漱口。漱口的時候需要什么工具?
(出示杯子、小水滴)
4老師和孩子一起討論漱口的過程,用小水滴幫助孩子加深漱口的順序(左、右、上、下)。
5叫一個孩子上來幫丁丁漱口(手里拿著一個小水滴),其他孩子的嘴也跟著動。
6第一次漱口后,胡蘿卜、蔬菜和魚都不見了。但是還有食物在丁丁的嘴巴里沒有漱掉,再請一位小朋友幫丁丁漱口(手拿小水滴)。
7.現在丁丁的嘴巴怎么樣?糖、西瓜、蘑菇不見了!哇!現在丁丁的嘴很干凈,牙齒也很白。那么丁丁剛才是怎么漱口的呢?
8.教師引導幼兒學習漱口的正確方法:教師演示:手拿小水杯,喝口清清水,左邊咕嚕咕嚕,右邊咕嚕咕嚕,上邊咕嚕咕嚕,下邊咕嚕咕嚕,中間咕嚕咕嚕,最后,把水吐在水桶里。
9.請一位幼兒示范漱口動作。
10今天你們都表現的'很好,現在老師給你們帶來了美味的食物。(奧利奧)。
11.好吃的吃完了,現在你們的牙齒縫里也留下來很多的食物殘渣,我們應該怎樣保護我們的牙齒呢?(漱口)
三、總結分享
請談談漱口后的感覺,或者讓你的伴侶看看你的牙齒是否干凈。
四、結束部分
今天,我們和丁丁學會了如何漱口。吃完后,我們得漱口
保持牙齒清潔,這樣你就不會有蛀牙了。現在我們就把漱口的方法教給其他的小朋友吧!
幼兒園健康教案7
活動目標:
1、讓幼兒了解蘿卜生長的自然條件,知道各種污染會造成蘿卜的畸形生長
2、萌發幼兒愛護環境、保護環境的情感,并喜歡大自然。
活動準備:
1、農藥測試卡
2、幼兒用書
3、故事錄像(幼兒拍攝)
4、小實驗用品
活動過程:
1、測試對對碰以小實驗引出活動,出示農藥測試卡對蘿卜進行測試,引出《蘿卜的故事》
2、故事快樂多
(1)看錄像聽故事:《蘿卜的故事》
(2)教師:我們一起來聽一聽、看一看故事中的蘿卜遭了哪些事情?
蘿卜的故事在一片綠油油的蔬菜地里,有許多蘿卜兄弟。他們在一起快樂的生活著。
“撲通”一聲。“哎喲,是誰呀?”蘿卜兄弟高聲叫道。原來不知道是哪個缺德鬼扔下來幾節廢舊電池。可把蘿卜兄弟給嗆死了,眉頭都皺緊了。
“怎么回事呀?我怎么不能呼吸呀?是什么東西繞在我的身上呀?”原來不知道誰亂扔的塑料袋。“真可惡!”甚至有一位蘿卜兄弟都給纏得眼淚掉下來了。
看!怎么這樣難聞呀!又來灑農藥了。雖然殺死了我們身上的蟲子,也使我們中了毒。
小白兔一大早去采了許多蘿卜回來,咬了一大口,覺得那些蘿卜似乎變了味,而且很難吃,為什么會變成這樣呢?蘿卜兄弟掉下了眼淚。委屈地說:“這些能怪我們嗎?”
(3)提問:為什么蘿卜會變得這么難吃?蘿卜兄弟遭遇了哪些事情?
(4)觀看幼兒用書,進一步了解蘿卜遭遇的原因。
討論:你們認為蘿卜兄弟應該怎么辦?
(5)遷移思考:我們今后看到這種情況應該怎么辦?
(6)情景表演:蘿卜的故事請幾位小朋友扮演蘿卜,請三位分別扮演廢舊塑料袋、廢舊電池及農藥。分別表演三種情景,通過扮演角色明白其中道理。
3、實驗abc純凈的.蘿卜與受污染的蘿卜在幼兒園種植園中,分別劃出兩塊園地。一塊種上蘿卜,天天澆水施肥;一塊種上蘿卜后,每天扔上塑料袋、廢舊電池及農藥。
4、親子樂融融活動延伸:請家長與幼兒一起對蘿卜生長進行記錄。用一表格,記錄蘿卜生長狀況。
5、環保小衛士:
快速聯想:生活中你看哪些食物、蔬菜、水果會遭遇像蘿卜兄弟這樣的遭遇,你發現后會怎么樣?
活動結束:
告訴周圍所有的人都來保護我們身邊的環境,共同維護我們美麗的家園。
幼兒園健康教案8
活動前評析
喜歡動物并樂于模仿動物幾乎是每一位孩子的天性,動物與孩子的生活有著天然的密切關系。近階段,我們班的孩子和貓、小魚、蜜蜂等這些可愛的動物交上了朋友,小動物不時地出現在好聽的故事里、有趣的兒歌里、好玩的游戲里,它們那生動有趣的形象深深地吸引了每一個孩子。小朋友對小動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時常模仿動物的叫聲和行走方式,為了進一步滿足幼兒探索動物的愿望,激發幼兒喜愛動物的情感,我便緊緊追隨幼兒的興趣點,生成了這節教育活動——動物怎樣行走。
活動目標
1、在幼兒觀察動物的基礎上,通過幼兒自身的活動,模仿動物的行走方式。
2、發現動物的行走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活躍幼兒的思維,并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引導幼兒觀察動物行走方式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動物世界課件,錄音機、音樂磁帶。
2、各種動物卡片和動物頭飾幼兒人手各一個。
活動過程實錄
一、引課:
小朋友,你們有沒有去過動物園?現在跟老師一起去動物園游戲好不好?幼兒:注意傾聽——引起幼兒活動的興趣。
二、律動:
聽《去動物園》音樂進行律動表演——培養幼兒對藝術的愛好。
三、談話活動:
1、猜一猜動物園里都有什么動物?看一看它們是怎樣行走的?幼兒:喚起已有經驗,邊思考邊回答——培養幼兒注意觀察能力、發展語言表達能力。
四、自主探索
(1)結合導入所提供的動物畫面,引導幼兒觀察,說出畫面內動物名稱,并說出它們是怎樣行走的。
(2)用定格動物畫面,讓幼兒觀察畫面內動物的腿有什么不同,是怎樣行走的。
(3)在動腦筋,換一種動物行走姿勢,讓別的小朋友猜,看能不能猜對。——激發幼兒表演的興趣。
五、幼兒表演:
老師準備了許多動物的頭飾,每個小朋友可以上來選一種,然后一個一個地學自己頭飾上的動物的行走姿勢,并且要向大家報一下《我是XX,我會走(跳XX)》。幼兒:自選頭飾、邊表演介紹——培養幼兒合作,并謙讓的精神。提高幼兒的表演能力及口語表達能力。
六、行走游戲:
1、每個幼兒一張動物卡片,幼兒之間相互交流,自己卡片上的動物和其它小朋友卡片上的動物行走方式一樣,還是不一樣。
2、按動物的行走方式進行分類,分為飛、跑、跳、游、爬、蠕動。
3、行走方式相同的.動物走到一起去。幼兒:共同參與游戲活動。
延伸活動:到操場上去比一比誰的行走方式快。
活動反思:為了實現教育目標,我抓住幼兒活潑好動、模仿力強、興趣轉移快、好奇心強的特點,充分利用多媒體為幼兒營造一個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真實的直觀形象的畫面一下子就把幼兒帶入動物的天地,通過對動物的觀察激起幼兒對動物進行探索的欲望,為后面的教學做好了鋪墊,我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僅以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身份參與其中,引導幼兒由易到難,采用談話、游戲等方法從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了解常見動物的行走方式。
幼兒園健康教案9
主題名稱:我的心情日記
活動目標:
1、知道每個人都會有開心與不開心的時候,要經常保持愉快的情緒。(認知)
2、能用“情緒溫度計”的方法,記錄自己每天的心情。(技能)
3、感受情緒與色彩的關系。(情感)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知道情緒是會發生變化的。
物質準備:實物溫度計一個,畫好刻度的溫度計卡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唱“表情歌”入場。
教師:什么時候開心?開心時是怎樣的?什么時候會不開心?不開心時會怎樣?怎樣讓自己開心?
二、說說自己的喜怒哀樂。
(重點,通過做表情來再現對不同表情的不同情感體驗,使幼兒較快進入主題)
1、出示四張表情圖:喜怒哀樂,幼兒做出相應的表情。
教師:表情娃娃想聽聽小朋友有什么開心或不開心的事。
2、小結:我們每個人都會有許多開心的事,但是也會有煩惱和傷心的事,經常生氣不開心會對身體不好,有沒有什么方法讓自己的心情變好呢?
3、幼兒討論讓心情變好的方法。
4、小結:可以哭、向同伴傾訴、唱歌、看書、畫畫、跑步等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這樣就會慢慢忘掉不開心的事情。
三、情緒溫度計的記錄方法。
1、教師:老師帶來了一個神奇的溫度計,見過溫度計嗎?在哪見過?
2、觀察溫度計,了解溫度計的作用。
3、討論:怎樣在情緒溫度計上記錄自己的心情呢?
四、畫情緒溫度計并記錄自己的.心情日記。
(難點,用記錄的方式幫助幼兒了解自我情緒,也更好得去進行自我調控)
1、幼兒畫情緒日記。
2、分享自己的情緒溫度日記。
3、小結:小朋友記錄了許多開心的事情,如學跳繩、唱歌、看書等,但也有不開心的事情。在我們的生活中會遇到開心或不開心的事情,我們要學會把不開心的事,傷心的事拋掉,用我們說的讓心情變好的方法,讓自己快樂起來,做個健康的好寶寶。
幼兒園健康教案10
活動目標:
1、認識眼睛、鼻子和耳朵的用處;
2、懂得愛護自己的眼睛、鼻子和耳朵。
活動準備:活動臉譜,“小手拍拍”音樂。
1、小朋友都是爸爸媽媽的寶貝,我們每個人臉上都有五個寶貝,是什么呢?
2、看誰最先指出我們臉上的寶貝!鼻子、眼睛、嘴巴、耳朵、眉毛。
3、變魔術,請一位小朋友上臺。看看少了什么!眼睛眼睛有用嗎?鼻子鼻子有用嗎?嘴巴嘴巴有用嗎?耳朵耳朵有用嗎?
4、聽歌曲《小手拍拍》,作動作。
5、孩子們喜歡看動畫片嗎,我們來看看這些小朋友做得對嗎?
6、大家一起來讀兒歌吧:小小眼睛亮晶晶,不用臟手擦眼睛!鼻子耳朵和嘴巴,人人都要保護它!
7、填健康卡。發小紅花。
8、寶貝再見!10月22日心海灣小一班開展了“家長半日活動”。以上是我給女兒所在班的孩子上課的教案。盡管課堂上有許多不滿意的地方,但我感受到了女兒的`積極參與,也感受到了孩子和父母一起學習的快樂!
幼兒園健康教案11
活動目標:
1、通過討論和教師的引導知道漱口可以清潔牙齒。
2、掌握正確的漱口方法。
3、培養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快速應答能力。
4、培養幼兒有禮貌、愛勞動的品質。
活動準備:
芝麻糖、調羹、鏡子、杯子、水、臉盆等。
活動流程:
請客吃芝麻糖--〉送禮物照鏡子--〉討論清潔牙齒的方法--〉教師總結--〉學習正確漱口的方法--〉嘗試漱口--〉讓老師看看誰的牙齒最干凈
重點難點:
讓幼兒掌握正確漱口的方法
活動過程:
1、請客吃芝麻糖:過新年的時候,我買了許多好吃的東西,今天請你們吃好嗎?(幼兒品嘗芝麻糖)
2、送禮物,照鏡子:我還準備了小禮物送給你們,你們看看是什么?(鏡子)今天我們來照照嘴巴里面有什么?(牙齒)牙齒是什么顏色的?(引導幼兒發現牙齒上的'黑芝麻)黑芝麻爬到牙齒上去了,牙齒變臟了,你有什么辦法把黑芝麻從牙齒上趕走呢?
3、幼兒自由討論清潔牙齒的方法。
4、教師總結:牙齒臟了可以用牙刷刷牙,也可以用漱口的辦法,可是幼兒園里沒有牙刷,就讓我們來漱口吧。
5、學習正確漱口的方法:
(1)教師演示:手拿小杯子,喝口清清水,抬起頭,閉起嘴,咕嚕咕嚕吐出水。
(2)幼兒邊念兒歌邊學習正確漱口的方法。(空手模仿)請個別幼兒聽口令做動作。集體聽口令做動作。
6、漱口:幼兒拿好杯子喝水漱口,吐在臉盆里。
7、讓客人老師看看誰的牙齒最干凈。
活動反思:
培養良好的個人衛生應從小抓起,特別是口腔的衛生,更應該要注意。在幼兒園里不可能讓孩子刷牙,只能通過中午午餐后的漱口達到清潔牙齒的效果。但一味地對幼兒進行教育是沒有用的。我想借助此活動讓幼兒通過自己的實踐知道漱口也是保護牙齒的一種好辦法。
幼兒園健康教案12
活動目標
1.了解感冒的病癥,知道感冒后身體不舒適要準時告知大人。
2.初步了解一些預防感冒的方法。
3.知道感冒了不要怕打針吃藥,要做個英勇的孩子。
活動預備
預防感冒方法的'圖片(洗手、吃飯、鍛煉等等)。
活動過程
一、設置情景,引起幼兒的興趣。
園園媽媽打電話給教師,說園園直打噴嚏,還流鼻滴,吃不下飯,不能來幼兒園和我們一起玩了。
二、說一說:感冒的病癥及緣由。
1.園園怎么了?為什么會感冒?
教師小結:穿衣服少了、蹬被子了、到人多的地方被傳染了都簡單引起感冒。
2.你們感冒過嗎?感冒了會有什么感覺?
教師小結:流鼻涕、喉嚨痛、頭痛、咳嗽、打噴嚏、有時候會發燒,當身體不舒適的時候要準時告知大人。
三、滲透情感,懂得要英勇,生病不怕打針吃藥。
爭論:園園會到哪里看病?她打針的時候哭了沒有?小朋友打針的時候是怎么做的?哪個來學學打針的動作是怎樣的?
教師小結:小朋友也是英勇的孩子,假如你感冒了,要抓緊去看醫生,不怕打針吃藥,這樣感冒很快就會好了。
四、結合圖片綻開爭論:初步了解預防感冒的方法。
1.爭論:小朋友想一想,怎么樣就不感冒了?
2.看圖片提升閱歷,了解預防感冒的方法:勤洗手、多喝水、不挑食、睡覺蓋好被子、天冷了準時穿衣服、不到人多的地方去、多鍛煉身體……
幼兒園健康教案13
《保護眼睛》
設計思路:
在之前檢查視力時,我們班有不少孩子的視力低于平均標準,而在平常與孩子的聊天與談話中也了解到,他們在家都喜歡看電視、玩手機、IPAD等電子產品,對保護眼睛十分不利。同時在平常的一日生活中,許多小朋友喜歡用力揉眼睛,缺乏對眼睛重要性的了解以及保護視力的應有常識。而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孩子們參加各類用眼要求較高的活動的比率有所增加,時間也相應延長。因此,有意識地對他們進行保護視力的教育十分必要。
本次活動共分為三個環節,第一環節:游戲導入,引起幼兒興趣的.同時帶領他們了解每個五官的具體位置;第二環節:說一說,請小朋友踴躍發言,說一說五官的用處以及如何保護五官,聽一聽他們對五官的了解有多少;第三環節:貼一貼,在動手操作中進一步讓幼兒加深了解。
活動目標:
1、初步懂得保護視力的重要性。
2、了解學習-些保護視力的有關常識,逐步養成好習慣。
活動準備:
五官的圖片每人一套、固體膠。
活動過程:
一、共同游戲——引起幼兒興趣
1、“請小朋友們跟老師一起做‘指鼻子’的游戲,好不好?”
2、討論五官的名稱位置
——“朋友們,你們的小臉上面都有什么?”(請一名幼兒上前來讓其他幼兒觀察)
——“眼睛長在什么地方,有幾只?”
——“鼻子有幾個,長在什么地方?”
——“嘴巴有幾張,長在什么地方?”
——“耳朵有幾只,長在什么地方?”
小結:原來我們的臉上有兩只眼睛兩只耳朵一張嘴巴一個鼻子
二、說一說——說一說五官的作用以及保護五官
聽故事了解五官的作用。
——眼睛(看)耳朵(聽)嘴巴(嘗)鼻子(聞)
小結:他們的本領這么大,我們應該怎樣保護他們呢?
三、貼一貼——在操作中進一步加深了解
1、老師示范
2、幼兒自己動手操作,教師個別指導
要求:按照正確的位置粘貼
小結:來看看大家貼的五官位置對不對。
幼兒園健康教案14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眼睛的結構,明白眼睛的功能。
2、透過看眼睛、說眼睛,增進互相了解和交流。
3、初步懂得保護眼睛的重要,注意用眼衛生。
活動準備:
每人一面小鏡子,大大的眼睛畫面兩幅。
活動過程:
一、老師出謎語:上邊毛,下邊毛,中間一顆黑葡萄讓幼兒猜一猜這是小朋友身上的一樣什么東西
二、讓幼兒用小鏡子觀察自己的眼睛是什么形狀的'引導幼兒在鏡子里仔細看看,或用手輕輕摸摸自己的眼睛,明白眼睛像一個小圓球。
三、提問:眼睛什么地方會動幼兒邊摸邊感知眼球會動。
眼睛里有什么是什么顏色的
眼睛長在哪里
四、讓幼兒互相觀察眼睛,并進行比較。進一步感知眼睛的結構。
五、引導幼兒討論眼睛有什么用(幼兒互相討論、交流)
六、出示畫面并提問:
1、眼睛有什么用
2、我們怎樣愛護、關心自己的眼睛
讓幼兒明白畫畫時要坐端正,不用臟手揉眼睛,要用干凈手帕擦眼淚等。
幼兒園健康教案:小熊洗臉
活動目標:
1、學習安靜地聽故事,理解故事資料。
2、明白飯前洗手,飯后洗臉。
活動準備:
掛圖一幅(托班上冊2號掛圖),布絨小熊一只。
活動過程:
1、出示布絨小熊,引出故事資料:這只小熊很愛干凈,聞一聞香噴噴的,你們喜歡嗎但是它以前有一個壞毛病,就是不愛洗臉,之后就發生了這樣一件事。
2、講述故事一遍,提問:小熊之后洗臉了嗎
3、逐幅出示掛圖,幫忙幼兒理解故事資料。
(1)邊講述故事,邊出示圖一,提問:小熊生日到了,媽媽買了什么小熊愛吃嗎
(2)繼續講述故事,同時出示圖二,提問:小熊吃的滿臉都是什么媽媽叫小熊干什么小熊洗臉了嗎
(3)邊講述故事,邊出示圖三,提問:一大群什么動物爬到了小熊臉上了因為小熊嘴上有什么小熊哭了嗎
(4)邊講述故事,邊出示圖四,提問:之后小熊愛洗臉了嗎
4、小結:小熊此刻天天洗臉、洗手,變成了一個愛清潔的好孩子。如果我們講衛生,小熊就愿意做我們的朋友。
幼兒園健康教案15
活動設計背景
針對現在班上一部分孩子在午餐時不愛惜糧食,把米飯和菜故意掉在桌上,還相互打飯仗這種不良現象設計了這個教學活動。
活動目標
1、讓幼兒了解人類為什么要吃飯,知道吃飽飯的重要性。
2、讓幼兒了解農民生產糧食的不容易,知道不愛惜糧食是可恥的行為。
3、讓幼兒養成愛惜糧食的好習慣。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識。
5、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讓幼兒養成愛惜糧食的好習慣。
2、難點:幼兒了解農民生產糧食的不容易,知道不愛惜糧食是可恥的。
活動準備
農民在不同氣候條件下勞動的圖片,孩子們在不同情形下浪費糧食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在教師提問的基礎上,了解我們為什么要吃飯。
1:我們平時都要吃飯,點心,水果,那我們不吃會怎么樣呢?
2:幼兒自由討論
3:教師小結, 讓幼兒知道為什么要吃飯,如果不吃會產生什么樣的后果。
二。教師提問,你們在園里吃午飯時是怎樣表現的呢?
1、幼兒回憶吃飯的情景
2、教師點評在吃飯時孩子們有那些不良行為,讓孩子們明白浪費糧食是可恥的。
三。教師出示農民不同時節在田里耕作的.圖片和孩子們在不同情形下浪費糧食的圖片。
1、幼兒觀察圖片后討論農民生產糧食的不容易和自己來浪費糧食的壞習慣。
2、教師總結;讓幼兒明白粒粒皆辛苦,從而教育孩子要養成愛惜糧食的好習慣。
四。教幼兒背誦古詩《鋤禾》,升華愛護糧食的情感。
教學反思
在本次教學活動中,我利用不同的圖片激發孩子們的興趣,引導他們主動參與 討論,在討論中逐漸明白吃飯的重要性,知道農民生產糧食的不容易,明白要養成愛惜糧食的好習慣,但是在教學活動進行中,孩子們在理解浪費糧食是一種可恥行為有點難,在以后的日常教學中,我要隨時滲透愛惜糧食的觀念,在有條件的時候帶孩子們到鄉下走走,讓孩子們親身經歷勞動的艱辛,從而使孩子們的認識更加深刻。
小百科:糧食糧食是指烹飪食品中各種植物種子總稱,也可概括稱為“谷物”。糧食作物含營養物質豐富,主要為蛋白質、維生素、膳食纖維、脂肪等。
【幼兒園健康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健康教案:健康蔬菜03-02
幼兒園健康教案09-26
健康教案幼兒園07-16
幼兒園教案中班健康教案01-13
健康教案幼兒園大班教案02-08
健康歌幼兒園中班健康教案12-09
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吸煙有害健康》06-05
幼兒園健康教案:健康加油站03-06
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吸煙有害健康01-29
幼兒園大班《吃健康的食物》健康教案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