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秋節教案(通用15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中秋節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園中秋節教案 1
活動目標:
1.能大膽地選擇色彩印畫“月餅”,并展開想象,讓“月餅”飛起來,感受成功的喜悅。
2.知道中秋節到了,月亮圓了,感受團圓、快樂的節日氣氛。
活動準備:
1.大蘿卜切片做印章。
2.各色顏料、薄海綿、冰盒、美工服;
3.有關中秋的歌曲。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
師:“小朋友知道今天是什么節日嗎?”“中秋節我們要做些什么的?”(賞月,吃月餅)
2.展示成品圖
師:“藍色的夜空靜悄悄的,月亮在哪呢?”
“月亮在這里呢!月亮飛到天上去了!”
“中秋節月亮寶寶一個人在天上好孤單,她想請圓圓的月餅陪她一起玩。月餅在哪里?你們知道月餅在哪里嗎?”
3.教師示范用蘿卜蘸顏料印月餅
師:“月餅月餅在這里”(用蘿卜蘸色印在畫紙上)。引導幼兒一起說:月餅月餅在哪里?月餅月餅在這里。
師:“小朋友們的月餅在哪里呢?我們也來印月餅吧!”
4.幼兒作畫,教師指導
重點:提醒孩子蘸色時顏料不要混在一起。鼓勵孩子交換顏色印畫。
伴奏:《爺爺為我打月餅》
5.想象添畫
(1)師:“這么多可愛的月餅寶寶,我們怎么讓它們飛到天上去和月亮寶寶玩呢?”
鼓勵幼兒想象出不同的方法,師簡筆畫出。說到長翅膀時,教師演示雙手蘸色印的`方法。
重點:翅膀要印在“月餅”的兩側。
(2)幼兒添畫,提供勾線筆和顏料,用畫或印的方法讓“月餅寶寶”飛起來。
6.展示作品
(1)將幼兒作品布置在主題墻飾上,體驗成功的喜悅。
(2)出示圓圓的月餅,讓小朋友聞聞一起切月餅,分享食用。
幼兒園中秋節教案 2
活動:
欣賞歌曲《八月桂花遍地開》
主要涉及領域:
藝術
活動目標:
1、了解歌詞資料,初步學唱歌曲,并能用歌聲表現民歌的歡快風格。
2、在學會秧歌舞的基礎上,創編舞蹈動作來表現歌曲。
3、輕聲演唱,和大家聲音堅持一致。
活動準備:
幼兒學習過秧歌舞。
活動過程:
1、欣賞歌曲,交流感受。
2、理解歌曲資料,學唱歌曲。
(1)再次欣賞歌曲。
指導語:歌里唱了什么?再仔細的聽一聽。
(2)在提問和重點欣賞的過程中,解決學唱歌曲中的問題。
(3)團體演唱歌曲。(教師根據幼兒的學習情景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
3、在學會秧歌舞的.基礎上,創編舞蹈動作表現歌曲。
(1)交流秧歌舞的動作。
(2)自由跟隨歌曲進行舞蹈。
幼兒園中秋節教案 3
教學目標:
讓幼兒了解中秋節的由來和傳說。
熟悉中秋節的主要習俗,如賞月、吃月餅等。
教學內容:
講述中秋節的起源,如嫦娥奔月的故事。
介紹中秋節的主要習俗和活動。
教學方法:
通過故事、圖片和視頻等多媒體手段,生動形象地展示中秋節的由來和習俗。
組織幼兒進行角色扮演,如嫦娥、玉兔等,加深對中秋節傳說的.理解。
教學過程:
引入:通過提問引發幼兒對中秋節的興趣。
講解:詳細講述中秋節的由來和習俗。
活動:組織幼兒進行角色扮演,體驗中秋節的氛圍。
總結:回顧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強調中秋節的重要性和意義。
幼兒園中秋節教案 4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農歷八月十五是中秋節,并了解中秋節的來歷。
2、了解中秋節的風俗,讓幼兒自己動手制作湯圓再一同分享,同時體會到勞動與分享的樂趣。
3、通過這次活動讓幼兒初步了解了解中秋節的來歷,感受體驗傳統文化。
4、提高孩子們的生活能力和動手能力,讓孩子們感受勞動的快樂、收獲的喜悅,同時培養孩子們愛勞動的好習慣。
5、進一步加深了老師、家長和孩子之間的'親情,進一步促進親子同樂、家園共育。
6、鼓勵幼兒和家長一起動手包湯圓、吃湯圓,感受濃濃的家庭親情。
活動時間:
20xx年9月30日下午3:00活動準備:
環境準備:操場與教室道具準備:月餅、盤子、塑料刀,手套,面粉。凳子、大桌子、家長簽到本等。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給小朋友展示關于中秋節前后月亮變化的幻燈片,激發幼兒興趣。讓小朋友通過觀察、記錄月亮變化,知道月亮時缺時圓,每天都有不同的變化。
(2)引出通過觀察月亮的變化,讓孩子們知道每年農歷的八月十五是中秋節,是我們國家的傳統節日。強調中秋節是豐收節,團圓節。
(3)談談"中秋節"一些習俗,議一議:"我家怎樣過中秋"。
(5)小結小朋友的討論,引出今天"包湯圓"的活動。
(6)結束談話,讓小朋友做好包湯圓的準備。
(二)家長洗手、老師組織幼兒排隊如廁、洗手,布置好場地準備和家長一起包湯圓,教師安排好家長和幼兒分成6小組進行包湯圓。
(三)家園同樂——包湯圓。
1、教師講解包湯圓的過程。(先拿和好的糯米粉團取一小團(一個湯圓大小),在手上搓成丸狀。再壓成餅狀,在其中包上餡搓成丸狀,一個個圓溜溜的湯圓就制作完成了。包好的湯圓放在預先準備灑上糯米粉的盆上,湯圓之間空開些,以防粘住。)
2、教師時刻提醒幼兒在包湯圓的時候手要保持干凈,不可以東摸西摸,也要注意安全。
3、組織幼兒參觀每組家庭的湯圓作品。
4、煮湯圓(請兩名家長協助煮湯圓)。(要煮湯圓時,先要燒開水。把湯圓慢慢放入鍋內。放進去之后就要輕輕的攪開。要在同一個方向攪動。讓湯圓順著水流動。這樣就不會粘住。水開了待湯圓浮起后。就用小火煮,湯圓浮出水面代表已經煮熟。)
(四)、家園同樂——吃湯圓,共同分享湯圓。
(五)、活動結束,老師清理活動場地。
教學反思:
通過本次活動不僅豐富了孩子們的知識,鍛煉了動手能力的想象力,更讓他們感受的我們的傳統節日的濃濃的節日氣氛!
幼兒園中秋節教案 5
活動時間:
20xx年9月5日
活動地點:
大三班
執教人:
劉老師
活動目標:
1 、直到農歷八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的節日——中秋節,初步了解中秋節的有關風俗習慣。
2 、積極參加中秋節的有關活動,樂意用不同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對節日的感受。
3、在活動中感受節日的歡樂氣氛。
活動準備:
1 、幼兒人手圖畫一本。彩筆。
活動過程:
一、引導活動。引起幼兒興趣,導入主題。
說說中秋節。
讓幼兒知道中秋節是個團圓的節日,中秋節是我們的中國人的傳統節日。
二、說說月餅
引導幼兒說說自己吃過什么樣的月餅,看見過的月餅是什么形狀的,為什么月餅大多是圓形的.?有什么意義?
三、幼兒繪畫,教師巡回指導。繪畫月餅
讓幼兒在已有經驗基礎上,嘗試用畫筆繪畫出自己看到的,吃過的月餅。
四、作品展示。
1 、向同伴說說自己畫的月餅。
2 、作品放在大廳里展示。
3、表揚肯定畫的好的幼兒。
幼兒園中秋節教案 6
一、教學目標
1、了解中秋節的起源和傳統習俗,培養學生對中秋節的文化認知和文化自信心。
2、學習制作月餅和燈籠等傳統手工藝品,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意能力。
3、在中秋節的氛圍中,增強學生的集體感、團隊意識和情感溝通能力。
二、教學內容
1、中秋節的起源和傳統習俗
(1)中秋節的起源
中秋節是我國傳統的重要節日之一,始于唐朝,約在公元八世紀。中秋節通常在農歷八月十五日左右,是為了祈求豐收、慶祝團圓和感恩。
(2)傳統習俗
中秋節有很多傳統的習俗,如賞月、吃月餅、吃柚子、玩燈籠等等。在這些習俗中,最為有代表性的就是賞月和吃月餅了。
2、制作月餅和燈籠
(1)月餅的制作
月餅是中秋節不可少的食品,學生可以自己動手制作月餅。制作過程中,可以讓學生感受月餅的獨特風味和制作過程的樂趣,同時也可以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意能力。
(2)燈籠的制作
燈籠是中秋節必不可少的'裝飾品之一,學生可以嘗試制作自己的燈籠。制作過程中,可以讓學生了解中秋節的文化內涵,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和創意能力。
三、教學步驟
1、引入節日氛圍
在教學前,老師可以利用各種宣傳欄、布置教室等方式,將教室打造成中秋節的氛圍,如掛上各種色彩鮮艷的燈籠、貼上月餅和柚子的宣傳海報等等。這樣,不僅可以引起學生的興趣,也可以為后續的教學創造良好的氛圍。
2、學習中秋節的傳統習俗
在介紹中秋節的傳統習俗時,老師可以通過各種圖片、視頻等多媒體資源,讓學生了解中秋節的起源和傳統習俗。同時也可以通過帶有趣味性的游戲方式,讓學生更深刻地體悟和記憶中秋節的傳統習俗。
3、制作月餅和燈籠
在制作月餅和燈籠時,老師可以在前期準備工作好后,將學生分組進行制作,每組可以根據自己的創意和想象,自行設計和制作月餅和燈籠。老師可以在一旁給予指導和幫助,同時也可以引導學生互相幫助和交流。
4、給予表彰和獎勵
在完成制作后,老師可以在教室里統一展出學生們的作品,并給予表彰和獎勵。這樣一來,不僅可以激勵學生互相學習和交流,也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感受到節日的氛圍和激發出他們的創意和想象力。
四、教學思考和總結
在教學中,我們應該注重學生的參與性和積極性,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和體驗中秋節的文化內涵和傳統習俗,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和創意能力,同時也增強學生的集體感和團隊精神,建立他們的文化自信心和情感溝通能力。
幼兒園中秋節教案 7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中秋節的來歷與習俗,感受與教師、家長、同伴共同慶祝佳節的快樂,萌發愛老師、父母、同伴的情感。
2、樂于交往與分享,能積極、主動、大膽地表達與表現。
3、體驗節日的快樂氛圍。
4、愿意積極參加活動,感受節日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請家長幫助幼兒了解中秋節的來歷,共同收集有關資料。開展觀察月亮變化的記錄活動。
2、物質準備:與幼兒共同制定慶祝中秋節親子活動的計劃、確定布置方案后,共同準備布置活動會場所需要的材料,月餅及分享食物等。活動前幼兒通過張貼海報、制作邀請函的形式,邀請父母來園參加慶祝活動。
活動過程:
1、慶典活動(幼兒主持活動):
(1)、幼兒交流觀察月亮邊哈的情況,進一步感知月亮變化的奧秘。
(2)、請家長介紹中秋節的來歷。
(3)、開展親子活動:師、幼、家長共同表演自己編排的節目。
2、團團圓圓過中秋,賞月、分享活動。
3、結束:舉辦化裝舞會。(扮演自己喜歡的形象并跳邀請舞)
教學反思:
不足之處,本次活動的環境布置沒有表現出節日的氣氛,導致節日氣氛不太濃。教師可以講解一起關于月亮的知識。如果能布置相應的環境,講解一些月亮的知識相信幼兒對于節日的感受體驗會更加深刻一些,了解的會更多一些。
幼兒園中秋節教案 8
一、,目標與主要內容:
1、初步了解傳統節日中秋節的來歷及有關習俗,感受體驗傳統文化。
2、知道教師節、國慶節、國際勞動節等重要節日的名稱日期,進一步了解這些節日的社會意義。
3、積極參與各種節日的籌備及慶祝教學。學會用恰當的方式與人交往、溝通、合作,共享集體教學的快樂。
4、培養幼兒愛祖國、愛家鄉、愛勞動、愛親人的健康情感,鼓勵幼兒用各種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
二、過程:
1、環境:,教師和幼兒一起創設反映中秋節的環境,如:用泥土或橡皮泥制作月餅、水果;制作各種燈籠;張貼有關中秋節的故事掛圖、畫有觀賞月亮的圖片等。
2、游戲:“月餅加工廠”,教幼兒制作各種月餅,做好的`月餅裝在盒子里放在“超市”里賣,也可放在小吃店里供“客人”用餐。
3、教育教學:
(1)講述有關中秋節的故事、傳說,如:“嫦娥奔月”、“到月亮婆婆家做客”等,使幼兒了解中秋節的來歷和有關習俗
(2)引導幼兒根據故事,創編表演童話劇由幼兒自己分配角色,制作道具并進行表演。
4、觀察教學:,請幼兒在節前節后觀察月亮的變化,并做月亮變化日記(從小月牙開始觀察記錄至八月十五),要求幼兒自己觀察并將結果畫在自己的表格上。
5、家園共育:
(1)指導幼兒觀察月亮的大小變化。
(2)給幼兒講一個關于月亮的故事或教給幼兒一首有關月亮、中秋節的古詩。
幼兒園中秋節教案 9
活動主題:
“雙節同慶——家園共慶教師節 中秋之際賀團圓”
活動目的:
1、通過活動,讓幼兒初步了解中秋節的來歷,知道中秋節是我國傳統的團圓節;并知道9月10日是老師的節日。
2、體驗與同伴、老師一起過節的快樂;感受幼兒園的'溫暖,老師的親切。
3、體驗人們互相關心的美好情感。
4、知道節日的時間、來歷和風俗習慣,感受節日的氣氛。
活動準備:
有關“雙節”的場景布置; 幼兒自備月餅;相關詩歌、故事、卡片制作材料等。
活動形式:
班級集體活動。
活動時間:
20xx年9月7日(星期三)
活動內容:
1、各班老師根據本班情況搜集有關教師節、中秋節的資料,引導幼兒了解中秋節
及教師節的來歷及意義。
2、家長在八月十五傳統節日期間,帶領孩子看望老人與親人團聚,晚上與家人
一起賞月。
3、品月餅,了解傳統節日的風俗習慣。
4、手工制作根據各班情況進行:
(1)孩子、家長制作感恩卡,共同感受老師的偉大與辛勞,引導幼兒懂得感恩 。
(2)繪畫:提供水果圖片,供孩子繪畫之用。
(3)泥工:橡皮泥,家長指導孩子做月餅。
(4)美工:提供各色彩紙、膠水、繪畫筆,供裝飾節日的燈籠。
5、欣賞兒歌如:《爺爺為我打月餅》、《老師親、媽媽親》等,體會節日的喜悅!
幼兒園中秋節教案 10
一、教學目標
1.了解什么是中秋節,及其傳統習俗;
2.學習中秋節的文化背景;
3.學會制作月餅、花燈;
4.學會欣賞月亮,用語言表達對月亮的喜愛之情;
5.培養小朋友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讓他們感悟中秋節的文化意義。
二、教學內容
1.通過幼兒園傳統文化課堂的學習,為幼兒園小朋友們介紹中秋節的歷史淵源,以及中秋節的傳統習俗;
2.介紹月亮的知識,讓小朋友們學會觀賞泛起在夜空中的月亮,教他們表達對月亮美麗的贊美之情;
3.通過DIY的方式,帶領小朋友們學習如何制作月餅和花燈;
4.通過文藝表演等形式,讓小朋友們在活動中學習歌舞技巧,體驗中秋節傳統文化和活力。
三、教學步驟
1.了解中秋節的傳統習俗:
在教室中給小朋友們播放中秋節的歷史和傳統風俗的視頻,并設計一些簡單的交互性的提問,幫助他們快速了解中秋節的傳統文化。
2.制作月餅和花燈:
在教室中按照一定的步驟,教孩子們如何制作月餅和花燈。通過“手把手”的指導,讓小朋友們學習和了解中秋節文化,在過程中體驗制作中秋節傳統食品和花燈的樂趣。
3.對月兒歌:
老師引導孩子們一起唱歌,一起對著月亮喊“月亮哥哥”、“月亮姐姐”,表達我們對中秋節的'感恩之情。同時,老師還可以帶領小朋友們用語言表達自己對中秋節的感悟和祝福。
4.花燈游園:
在夜晚,校園內放上花燈,帶著孩子們在園中賞花燈和花燈游戲,例如猜謎、抓炮仗、踩高蹺、牽紙鳶、賞花亭等。
四、教學互動
在教學中,可以通過互動的形式激發孩子們的興趣與參與性,例如:
1.運用多媒體教學課件,帶領孩子們參觀中秋節的視頻、散文和詩歌,引導他們了解中秋節的歷史和文化內涵。
2.鼓勵孩子們運用想象和創造能力,在制作月餅和花燈時,提出不同的主題需求,讓孩子們自由創作,展現他們獨特的想象和創造力。
3.引導孩子們通過繪畫、手工制作等形式來制作他們自己的中秋節作品,例如中秋卡片、月餅盒或者花燈等,激發孩子們的自信和自尊心。
五、課程總結
通過上述的教學,小朋友們能夠全面了解中秋節的傳統文化,領略中秋節濃郁的節日氛圍,并了解中秋節相關的習俗、文化、食品、道德等方面的知識。同時,通過參與DIY制作月餅、花燈等活動,讓孩子們在游戲中學習,體驗到中秋節自己的操作技能和表達祝福的能力。
最后,我們應該注意,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孩子們的意見和反饋,在課堂上多與孩子們互動交流,解答他們產生的疑問和探討他們的觀點,幫他們培養好的的學習習慣和品格素養,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
幼兒園中秋節教案 11
一、活動背景:
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的中秋佳節,也是我國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中秋節的傳說是非常豐富的,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之類的神話故事流傳甚廣。中秋節的習俗也很多, 中華民族的節日有很多,中秋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月到中秋分外明",大班幼兒對其有深厚的興趣及探究欲望。時值中秋節的來臨之際,為了提高孩子們對我國民族傳統文化的了解與興趣,加深對祖國悠久歷史文化和我國勞動人民智慧結晶的熱愛之情。由此,我開展了此主題。
二、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了解中秋節的來歷,感受體驗傳統文化;
2、通過討論和講述,發展幼兒口語表達能力;
3、讓幼兒體驗和伙伴老師一起過節日的快樂并學會分享;
4、通過觀察、記錄月亮的變化,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及思維能力。
三、活動準備:
1、教師和幼兒一起創設反映中秋節的環境,如張貼有關中秋節的掛圖;
2、家長幫助孩子搜集關于中秋節的'資料,并為孩子準備一塊月餅;
3、關于中秋節前后月亮變化的幻燈片及民間故事《嫦娥奔月》
四、活動過程:
(1)導入給小朋友展示關于中秋節前后月亮變化的幻燈片,激發幼兒興趣。讓小朋友通過觀察、記錄月亮變化,知道月亮時缺時圓,每天都有不同的變化。
(2)引出課題通過觀察月亮的變化,讓孩子們知道每年農歷的八月十五是中秋節,是我們國家的傳統節日。強調中秋節是豐收節,團圓節。
(3)探尋中秋節的來歷,鼓勵小朋友自己介紹,分享自己搜集的資料。
(4)議一議:"我家怎樣過中秋"。
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討論結束,請小組派代表講述。
(5)"團團圓圓過中秋"——擺上月餅,讓小朋友分享、品嘗月餅,通過分享月餅體驗節日的快樂。
(6)最后環節:聽故事《嫦娥奔月》。
相傳,遠古有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射下九個太陽,并嚴令最后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娶了一位美麗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
一天,后羿從西王母那里得到了不死藥。據說,服下此藥,能即刻升天成仙,但是后羿不忍離開自己的妻子,就把藥交給嫦娥保管。有一個心術不正,名叫逢蒙的人聽說后,就去偷竊,偷竊不成就要加害嫦娥。情急之下,嫦娥吞下不死藥飛到了天上。由于不忍心離開羿,嫦娥便飛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一直住在月亮廣寒宮。
羿聽說嫦娥奔月之后,無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就在后花園中擺上香案,放上嫦娥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里眷戀著自己的嫦娥。百姓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紛紛在月下擺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
教學反思:
中秋佳節是我們中國一個傳統的重大節日,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是孩子們觀賞月亮,品嘗月餅,學習分享的大好時機。為了使孩子們感受民族傳統文化之美,活動前讓孩子們自己和家長一起買月餅,帶月餅到幼兒園,并請家長們配合晚上和幼兒在家一起觀賞美麗的月光。
幼兒園中秋節教案 12
生活活動
1.利用《生活教育》課程中“好習慣記錄卡”,記錄自己堅持早晚刷牙的次數,養成好習慣。
2.引導幼兒了解筷子的特點和用途,簡單了解筷子與中國文化的關系;掌握使用筷子的方法,在進餐過程中堅持使用筷子。
3.利用入園、離園等環節播放《爺爺為我打月餅》、《彩云追月》、
《春江花月夜》、《花好月圓》等歌曲和中國民族樂曲,供幼兒欣賞。
4.開展大帶小活動,分組到小班幫助弟弟妹妹修補圖書、整理玩具、清掃衛生等,做他們的好榜樣,感受付出愛的快樂。
5.教師利用隨機教育,有意識的抓住日常活動中的小事,對幼兒進行同情心教育,鼓勵幼兒能主動幫助遇到困難的同伴。
6.利用睡前故事時間講述關于中秋節的來歷和傳說故事。
戶外活動
1.體育游戲:《過小橋送月餅》《飛向月球》《流星趕月》
2.分散活動:提供竹梯、輪胎、沙包、跳繩等小型體育器械,創設“中秋節一起玩”的游戲情境,指導幼兒相互合作游戲,提高動作的協調性和相互合作能力。
3.觀察散步:小池塘里真熱鬧、花園里的秘密、戶外搭建——天安門。
4.勞動:照顧小兔子、打掃小木屋、給苗苗澆水、除草。
環境創設
1.創設主題信息交流版:張貼有關中秋節習俗的圖片和幼兒園以前開展義賣愛心捐贈活動的照片。
2.創設“月餅盒子展示臺”,將幼兒帶來的各種各樣的月餅盒子進行展示,引導幼兒相互交流后開展“小小設計師”活動,設計有創意的月餅盒子。
3.師幼共同布置:跟大師學畫畫“星月夜”、“我的愛心記錄冊” 和“我給月亮做衣裳”版面。
4.搭建“觀賞臺”展示幼兒用橡皮泥、粘土等自制的創意月餅和創意果盤。 5.創設“好習慣記錄卡”展示區,引導幼兒交流、展示、比一比
誰能堅持養成好習慣。
語言閱讀
1.中秋節的故事。
提供各種繪本《月亮的帽子》、《中秋節快樂》、《中秋節》、《遮月亮的人》等,幼兒翻閱講述;提供《月亮姑娘做衣裳》的故事圖片,引導幼兒表演講述;提供《靜夜思》、
活動區活動區
《中秋月》、《古朗月行》等古詩的`圖片及文字,引導幼兒嘗試朗誦。
2.照片講述“快樂的中秋佳節”。
搜集幼兒在家和親人過中秋節的照片,布置“快樂的中秋佳節”照片展,指導幼兒用連貫流暢的語言講述照片內容, 使幼兒感受中秋佳節家人團聚的快樂,體驗傳統文化和習俗帶給我們豐富的生活經歷;投放剪刀、報紙等和幼兒一起通過剪報、照片搜集等方式制作《愛心報》,引導幼兒進行交流講述。
角色扮演區
節日超市:
幼兒有過和家人逛節日超市的經驗,在觀察的基礎上,提供各種月餅盒子、彩色卡紙、彩泥等,幼兒創設“節日超市” 促銷活動的環境,與同伴合作進行制作、送貨、買賣等活動, 體驗節日的快樂氣氛。
美工制作區
1.跟大師學畫畫:
提供梵.高的《星月夜》彩圖,引導幼兒用水粉、油畫棒、彩筆等多種繪畫工具,進行模仿創作或創意創作。
2.設計月餅義賣活動海報:
提供海報張貼畫,紙張、顏料等海報制作材料,指導幼兒用海報的形式為月餅義賣活動做宣傳,引導幼兒體驗關愛他人的情感。
3.制作“愛心記錄冊”:
提供卡紙、各種輔助材料等引導幼兒制做平面或立體的
“愛心記錄冊”進行展示講述。
4.生活館——制作“創意月餅”:
由伙房提供制作月餅需要的面、餡,幼兒嘗試用模具或動手用團圓、壓扁、捏、刻、印等方式進行創意月餅的制作。
音樂表演區
1.歡唱大舞臺:
提供《爺爺為我打月餅》歌曲圖譜,引導幼兒邊唱邊表演。
2.打擊樂《彩云追月》:
提供《彩云追月》樂曲,幼兒根據音樂旋律和節奏,嘗試為樂曲配器并嘗試合作表演;提供古代表演服裝,幼兒嘗試進行表演。
益智游戲區
1.美食好幫手操作:
提供各種生活中的美食好幫手器材,如:擦絲器、手動榨汁機等,在保證安全操作的過程中,引導幼兒體驗感受發明創造帶給我們生活的便利。
2.月餅變變:
提供不同大小的卡紙做的“月餅”,幼兒嘗試折、剪,并進行創意拼擺;提供記錄單,引導幼兒嘗試記錄自己作品中所使用的各種不同圖形的數量。
3.月亮變變:
投放“月亮的變化”記錄單,引導幼兒和家人觀察月亮的基礎上,記錄月亮陰晴圓缺的變化,知道上弦月、下弦月和滿月所代表的不同含義。
拼插建構區
提供積木、插塑及紙盒、剪刀、膠帶等輔助材料,鼓勵幼兒合作設計搭建“天安門”,要求展現中秋節賞月團圓的場景。
家園社區
1.請家長和孩子一起收集與主題相關的獻愛心照片、中秋賞月團圓的照片、各種有關中秋節的繪本、月餅盒子等物品。
2.知道幼兒觀察月亮大小的變化給幼兒講一個關于月亮的故事或交給孩子一首關于月亮和中秋節的古詩,幫助幼兒加深對傳統節日的了解。
3.中秋節帶領孩子與家人團聚、一起賞月,體驗節日的歡樂氛圍。 讓幼兒主動關心家中的老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并幫助幼兒用照片記錄自己過中秋的情景,鼓勵幼兒拿到幼兒園和小朋友一起分享。
4.請家長協助記錄幼兒“好習慣記錄卡”。
5.與社區聯系,引導幼兒走進社區發放“月餅義賣倡議書”,體驗播撒愛心的快樂。
幼兒園中秋節教案 13
活動目標
1、品嘗月餅,學會分享,體驗分享的快樂。
2、知道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是中秋節,是全家人團圓的好日子。
3、初步萌發對民族文化的`興趣,了解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
活動準備
1、ppt課件:月餅的制作方法
2、月餅及切月餅的塑料小刀
3、音樂歌曲《八月十五月兒圓》
活動過程
一、聽音樂,跟唱歌曲《八月十五月兒圓》。
1、教師:歌曲里唱了什么?八月十五是什么日子?
這一天人們一般怎樣慶祝?
2、教師引導幼兒歸納我國過中秋的習俗。
二、觀察并了解月餅。
1、請幼兒將各自的月餅拿出來,看一看、說一說,月餅是什么形狀的?聞一聞,月餅是什么味道?
2、幼兒自由交流并討論:
你吃過的月餅是什么味道?月餅餡里都放些什么?
3、課件—月餅的制作方法
讓幼兒觀看月餅是怎樣制作的。
三、分享月餅。
1、請每組推選四名幼兒嘗試將月餅分成四等分或二等分。
2、教師鼓勵幼兒與同伴交換不同口味的月餅,學習與同伴分享食物。
活動延伸
建議家長在中秋節的晚上帶孩子賞月、吃月餅,讓孩子體驗與家人團圓的溫馨與快樂。
幼兒園中秋節教案 14
活動目標:
1、欣賞漂亮的月餅盒,體驗中秋節的快樂
2、玩月餅盒,有發現探索的欲望
3、愿意積極參加活動,感受節日的快樂。
4、簡單了解節日的來歷,知道其全稱、日期和意義。
活動準備:
各種各樣的月餅盒
活動過程:
1、展示月餅盒
(1)請幼兒說一說,我的月餅盒是怎么樣的?是哪兒來的?
(2)說一說我的月餅盒和別人的`有什么不同?
2、講述月餅盒
(1)我的月餅盒象什么?
(2)我要讓我的月餅盒變成什么樣的?
(3)我和誰一起玩月餅盒,我和誰的月餅盒做朋友?變成了什么?
3、玩月餅盒引導幼兒用各種各樣月餅盒進行搭建,玩月餅盒節日的由來(班)。
活動目標:
1、了解中秋節的來歷和有關習俗,感受節日的恢氣氛。
2、知道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
活動準備:
1、活動前請幼兒在家收集有關中秋節的資料、圖片。
2、教師收集的有關中秋節的電子圖片及網絡資料。
活動過程:
1、中秋節的由來請幼兒討論中秋節的習俗。教師講述中秋節的來歷。
2、結合錄音磁帶講述請幼兒觀看圖片進行講述。
3、活動結束,收集有關的資料
教學反思:
活動的開展,不僅讓幼兒了解了中國傳統節日的許多習俗,更讓幼兒學會了分享,提高了對我國民族傳統文化的興趣,加深了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幼兒園中秋節教案 15
一、教學目標
1.了解中國傳統節日國慶和中秋,了解它們的起源、過程和意義,感受中華民族的文化底蘊。
2.了解國旗和禮儀,并學習如何正確展示國旗、面向國旗行隊列。
3.通過手工制作國旗、月餅、花燈等,培養幼兒的手工能力和創意能力。
4.通過歌曲、舞蹈等活動,培養幼兒的音樂、舞蹈感受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傳承國家文化,了解國慶、中秋的意義和慶祝活動
2.難點:學習正確展示國旗,學習制作花燈等手工制品。
三、教學過程
1.導入:
教師播放國慶閱兵和中秋晚會的視頻,讓幼兒了解國慶、中秋節的起源、過程和意義,并與幼兒討論,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2.學習展示國旗的正確姿勢:
教師向幼兒展示如何正確展示國旗,并在教室上模擬展示國旗的場景,讓幼兒學習如何行列、站隊和展示國旗。
3.手工制作:
教師給每個幼兒分發材料,指導他們制作國旗、月餅、花燈等手工制品,發揮幼兒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4.音樂、舞蹈:
教師和幼兒共同學習唱國歌、唱中秋歌,學習跳舞蹈,培養幼兒的音樂、舞蹈感受能力。
5.反思:
在活動結束時,教師向幼兒展示他們制作的手工制品,并與幼兒討論活動中遇到的.問題和感受,幫助幼兒反思和總結這次活動的學習效果。
四、教學評價
通過本次活動,幼兒積極參與,自主學習,體驗到了一次有意義的課程,收獲了知識和樂趣,提高了團隊協作和創造力,這將對他們的成長和學習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同時,也應該針對本次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進行反思和改進,為日后的教學工作提供更好的指導。
【幼兒園中秋節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中秋節》教案07-02
幼兒園《中秋節》教案02-07
中秋節幼兒園教案01-13
幼兒園中秋節的教案11-11
幼兒園中秋節教案05-01
幼兒園中秋節教案【精】01-21
幼兒園中秋節月餅教案02-19
幼兒園大班中秋節教案01-03
中秋節幼兒園活動教案12-17
幼兒園中秋節的節日教案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