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故事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教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故事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幼兒園故事教案1
設計思路:
我們班的小朋友在中班下學期對漢字已經有一定的興趣,經常把在家寫的字拿來給老師看,以此為驕傲。進入大班后,有一天一個小朋友提出了一個問題,漢字是怎么來的呀老師?我接住了這個球后,就把這個球拋給了全班孩子。這下字有個別的小朋友回家詢問家長,于是就有了答案:象形字,甲骨文,那么到底是什么是象形字?我把知識即使給了孩子,還拿出了象形字的卡片,讓孩子觀察,在收集材料中,孩子興趣不斷地蔓延著,并產生了這個主題活動。
活動目標:
1、在看看講講中,鼓勵幼兒大膽地用語言表達自己的見解和看法,從中感受人的聰明才智。
2、激發幼兒讀漢字的興趣和探索欲望。
3、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培養幼兒的創新思維和的大膽嘗試的精神。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活動準備:
漢字(象形字、甲骨文、現代文)若干的卡片。
活動過程:
1、引導語,激發幼兒說說漢字的`興趣。
2、說說我們的字寶寶。
師:
1)誰愿意來向我們說說你認識的字寶寶?(在幼兒說的過程中,教師隨即引導,鼓勵幼兒發表不同的想法)
2)師:你們有什么看不懂的字寶寶嗎?
3、設疑
師:你們有沒有發現這些字寶寶有個秘密?(鼓勵幼兒仔細觀察,并積極參與討論)
4、活動延伸
根據幼兒的熱點繼續對漢字進行探究,并讓幼兒回家與家長一起討論,學習認識更多的漢字。
活動反思:
在幼兒對中國文字興趣盎然的時候,我順勢而下,運用提問式小結,把活動帶向更高一個境界——讓幼兒自然地萌發“身為一個中國人的自豪感”。為另一個目標的達成做了服務。
幼兒園故事教案2
活動目標:
1、根據故事和音樂提供的線索初步了解作品的結構和內容。
2、探索用表演動作和表情等來表現音樂。
3、體驗想象、創造和表演的快樂。
活動準備:
1、自編故事一個。
2、音樂文件。
3、獅子、金絲猴、大象、小白兔頭飾各一個。
活動過程:
一、初步感受樂曲。
師:"小朋友們好,我姓楊,你們可以叫我楊老師。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首好聽的音樂,我們先來聽聽看。"(播放樂曲)師:"音樂聽完了,你們覺得這首音樂怎么樣?"(雄壯、有力,輕快、活潑)師:"那究竟發生了什么事呢?我們一起來聽個故事,你就會明白的。"(講故事)
二、通過提問幫助幼兒理解故事情節。
師:"故事聽完了,這個故事里有誰?"(獅子、金絲猴、大象、小白兔)師:"那你們聽到故事里有哪些聲音?"(號角、獅子的吼叫)"那小動物們聽到獅子的吼聲,心里是什么感覺?"(害怕)"可是當獅子說我今天我生日不吃大家時,動物的心情又是什么樣的?"(高興)"誰來學學他們的樣子?"(師語言提示害怕與高興的樣子)
三、結合故事,再聽一次音樂。
師:我們現在知道了獅子正準備過生日,那我們請小朋友們,豎起你們的小耳朵,仔細聽一聽獅王是如何出場,小動物們是如何給他慶祝的好不好。
四、讓幼兒完整欣賞一遍樂曲,通過故事情節來幫助幼兒理解樂曲性質。
師:那音樂從頭到尾都一樣嗎?(不一樣)我們根據故事,把音樂分成幾段來欣賞。
師:那這首音樂哪一段是獅王出來樂隊歡迎他,哪一段是獅王大聲吼叫,哪一段是小動物們圍著獅王跳舞呢,請大家再完整地聽一聽,變聽可以邊用聲音、動作表演。(教師語言提示)
五、以角色扮演的形式結束本次音樂活動。
教師戴上獅王頭飾,請其他三位老師各帶金絲猴、大象、小白兔頭飾,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小動物,站到對應的老師后面,跟隨音樂完整表演。
附:《獅王的.生日》
在密密的森林里,住著獅王和許多小動物。這一天,森林里格外熱鬧,原來森林之王獅子的生日晚會就要開始了。
你們聽!樂隊吹響了號角,迎接獅王的到來。威武雄壯的獅王大搖大擺、威風凜凜地走了過來,神氣極了!它一邊走,一邊大聲吼叫著,吼聲一聲比一聲響亮。聽到第一聲吼聲,小動物們有點害怕。聽到第二聲吼聲,小動物們很害怕。聽到第三聲吼叫聲,小動物們害怕極了,嚇得渾身發抖。獅王吼聲震撼了整個森林。
獅王來到寶座前坐下,對小動物們說:"今天是我的生日,我很高興,所以不吃你們了。不過,你們每人都給我表演一個節目。"小動物們聽了,高興極了,跳起了歡快的舞蹈,祝獅王生日快樂:金絲猴抓耳撓腮跳起了滑稽的猴子舞;大象甩著長鼻子,跳起了可愛的大象舞;小白兔晃動著長長的耳朵,左跳跳右跳跳……看到節目這么精彩,獅王高興極了,忍不住大吼了一聲。這一吼可不得了,所以的小動物都嚇得找個地方躲了起來,再也不敢出來了。獅王只好掃興地回家了。
幼兒園故事教案3
教材分析:
故事《我的翅膀》描寫了小亞麗想擁有一對屬于自己的翅膀,媽媽給她畫出了不同類型的翅膀,小亞麗卻都不滿意。故事內容充滿童趣,既豐富了幼兒對翅膀的認識與了解,又給幼兒的思維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尤其是開放式的結尾,留給幼兒思考和聯想的空間,激發幼兒自主想象創作的熱情。本次活動通過自主閱讀、大膽猜想,幫助幼兒初步理解故事內容,激發幼兒活動興趣。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了解媽媽給小亞麗畫翅膀的過程。豐富詞匯:滑稽、輕飄飄。
2.大膽想象,能根據連續畫面提供的信息大致說出故事的情節。
活動準備:
《幼兒素質發展課程?多媒體教學資源包》課件34,《幼兒素質發展課程?語言》CD,“幼兒學習材料”一(我的想象),彩筆。
活動建議:
一、師幼談話:“假如給你一對翅膀,你想擁有什么樣的翅膀?”鼓勵幼兒大膽想象、講述。
二、播放課件,請幼兒完整欣賞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內容。
引導幼兒討論:故事講了一件什么事?媽媽分別給小亞麗畫了什么樣的翅膀?
三、請幼兒自主閱讀《我的想象)》第2一4頁,了解媽媽給小亞麗畫翅膀的過程。提問:
1.小亞麗為什么不喜歡媽媽畫的羽毛翅膀?小亞麗說的“小孩子的翅膀”應該是什么樣的?
2.媽媽為什么要畫一個糖果做成的翅膀?小亞麗為什么不喜歡糖果做成的翅膀?“不能吃的翅膀”應該是什么樣子的?(豐富詞匯:滑稽。)
3.媽媽為什么要畫一個鐵甲翅膀?小亞麗為什么不喜歡鐵甲翅膀?“輕飄飄的”翅膀應該是什么樣子的?(豐富詞匯:輕飄飄。)的
4.小亞麗喜歡媽媽畫的云彩翅膀嗎?為什么?“
鼓勵幼兒大膽想象,說一說小亞麗想要的翅膀應該是什么樣的。四、播放CD,請幼兒完整欣賞故事。
組織幼兒討論:如果你有一對翅膀,會是什么樣的?為什么?引導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延伸:
請幼兒將自己設計的翅膀畫在《我的想象》第5頁,和爸爸、媽媽說說自己的設計思路。
附:
我的翅膀
小亞麗經常坐在窗前看小鳥,夢想自己能像小烏一樣展翅飛翔。
小亞麗的媽媽是個畫家,用畫筆創作了許多生動有趣的童話故事。有一天,小亞麗對媽媽說:“媽媽,請你幫我畫一對翅膀吧。”“翅膀?”“對呀,我希望自己長出翅膀,能像小鳥一樣在天上飛。
媽媽給小亞麗畫了一對非常美麗的翅膀,這對翅膀很大很大,還有很多很多羽。“媽媽,這是小烏的翅膀。我要的是小孩子的翅膀!”
媽媽又給小亞麗畫了一對用各種糖果做成的翅膀。“媽媽,這個翅膀太滑稽了!我要是忍不住吃了,可就飛不了啦!還是幫我畫一對不能吃的翅膀吧。”
媽媽又蛤小亞麗畫了一對堅硬無比的鐵甲翅膀。“人的翅膀怎么可以用鐵做呢?沉句向的,我背定飛不起來。翅膀得輕飄飄的。”
于是,媽媽又給小亞麗畫了一對輕飄的`、云彩做的翅膀。“媽媽,還是不對呼!這也不是我想要的。我要一對真正屬于我的規膀!”
就這樣,媽媽畫了一對又一對翅膀,小亞麗都不喜歡。
晚上睡覺前,小亞麗想著各種會飛的東西,小鳥、蝶、蜜蜂、飛機…“地想象著自己的規膀,不知不覺著了。
小亞麗夢到自己來到一個馬戲團,聽到主持人宣布:“現在,請大家欣賞一次特別的演出!讓我們歡迎小亞麗,她剛剛學會飛行!”小亞麗閉上雙眼,深呼吸,想象自己在藍藍的天空上。她感覺自己的雙腳漸漸離開地面,身體不知不黨飄浮起來,好像水中的泡泡。小亞麗聽到陣陣掌聲和翅膀拍打的聲音,睜開雙眼,發現整個馬戲田都在跟著自己飛期。
第二天早上,小亞麗醒來后,飛奔到媽媽的床邊,高興地說:“媽媽,我會飛啦!昨晚我夢到自己在馬戲團里飛起來啦!”“那太好了!”媽媽說,“寶貝兒,你還記得你的翅膀是什么樣的嗎?趕快告訴我,我給你畫下來。”“媽媽,不用啦!”小亞麗笑著說,“我要自己把翅膀畫出來!”
幼兒園故事教案4
活動名稱:《漂亮的糖果》
活動類型:故事活動
活動內容:通過故事活動,讓孩子認識顏色,并學習按顏色分類。
活動材料:糖果瓶,圖書等
活動流程:看看講講——聽故事——動手操作
1、 看看講講
老師出示糖果瓶,引導孩子看看說說,并認識紅、綠顏色。
2、聽故事
老師講述,一邊講一邊配上動作,讓孩子聽聽,看看、講講,并理
解故事內容。
提問:<1>、你們聽到什么?故事中有誰?
3、動手操作
孩子操作,尋找糖果的顏色,并學會分類,認識顏色。
幼兒園故事教案5
活動目標:
1、通過聽動物叫聲,借助圖片創編故事。
2、發展幼兒連貫、完整的口語表達能力。
3、培養幼兒注意傾聽,愿意表達的良好習慣。
活動準備:
1、背景圖—森林、草地。
2、圖片—動物。頭飾若干。
3、聲音—動物叫聲
活動過程:
一、讓幼兒辨別、回憶大自然中各種各樣的聲音。
1、游戲:猜猜我是誰
教師:你是怎樣猜出他(她)的?讓幼兒感知人的聲音是不一樣的。
教師小結:每個人的聲音都是不一樣的。
2、引起幼兒回憶大自然中各種各樣的聲音。
(1)播放聲音
教師:你聽到了什么聲音?除了這些聲音外你還聽到過什么聲音?動物為什么要叫呢?
(2)引導幼兒了解動物的叫聲就是動物的語言。
教師小結:原來動物的叫聲就是小動物們在說話呀。
二、學動物叫聲,想象動物語言,說一句完整話。
1、師幼共同扮演小青蛙,呱呱呱叫。
教師:小青蛙在說什么呢?
幼兒自由想象說一句完整話。
2、教師扮演小羊,(痛苦地)咩咩咩叫。
讓幼兒通過觀察教師的`表情、動作想象小羊怎么啦?它在說什么呢?
三、聽動物叫聲編故事。
1、教師:你們聽誰在說話?它們在說什么?
2、播放聲音:
鳥叫(悠閑的);老虎叫;鳥叫(急促的);大象叫;老虎叫;鳥叫(悠閑的)
3、提問:這聲音是從哪里傳來的?(出示森林背景圖)
它們之間發生了什么事情?它們都在說什么呢?
4、師幼共同創編故事。
5、出示草地背景圖片
教師:這是什么地方?這三座房子是誰的家呢?
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6、播放聲音
小雞叫;小貓叫;小狗叫;小雞、小狗、小貓交替叫。
教師:剛才它們在說什么?發生了什么事情?
提醒幼兒創編故事的條件,請幼兒把故事講給大家聽。
四、結束部分。
教師與幼兒共同感受編故事的喜悅,從而激發幼兒對創編故事及講述故事的興趣。
幼兒園故事教案6
教學目標:
1、了解中國古代的神話故事,為自己是一個中國人感到自豪。
2、學著講述故事的主要內容,對故事復述有興趣。
教學準備:
(認知準備)已經開始《我是中國人》的主題
(材料準備)故事圖書、錄音
教學過程:
一、翻閱圖書,師生共同閱讀圖書:
1、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本書(出示圖書),引導幼兒閱讀圖書封面,了解故事名稱,引發興趣。
2、師生共同翻閱圖書:·你看到了什么?
·它在講述一件什么事情?
二、聽賞故事《盤古開天辟地》:
提問:1、傳說中地和天是怎么會分開的?
2、盤古讓自己呼出的氣變成什么?讓自己的聲音變成什么?
3、太陽和月亮又是他的'什么部分變的呢?
4、還有哪些地方也是盤古變成的?
三、再次聽賞故事,記住故事的主要內容:
·討論:究竟有沒有盤古?(鼓勵幼兒大膽講述自己的想法)
● 小結:這個故事是古代人們想象的神話故事,但是,直到現在人們還喜愛這個神話故事,把勇敢的人稱作頂天立地的英雄漢。
四、跟著老師學說故事的主要內容。
五、延伸活動:
區角活動中提供錄音、故事書、圖片,繼續學習故事。
幼兒園故事教案7
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理解故事情節,豐富相應的詞匯。
2、根據動物基本特征與相應的樂器匹配,創造性的運用樂器、語言、身體動作等多種形式大膽表現。
活動準備:打擊樂器:鑼、雙響筒、小鈴、等,連環圖片,動物圖片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師:“小朋友,你們知道森林之王獅子是怎樣走路的嗎?誰來學一學?”
“剛才小朋友學了獅子走路,那誰會用一個詞語形容大獅子走路的樣子?”(威武)
師:“威武的大獅子和小老鼠竟然成了好朋友,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們一起來聽個故事《小老鼠和大獅子》
二、教師講述故事
1、師:“老師今天講故事和以前有什么不一樣?我請誰來幫忙了?
2、逐一出示圖片:這個故事里有誰?(大獅子、小馬、小兔、小鳥、)
a、誰第一個出場?(獅子)它是怎樣走出來的?(模仿威武、神氣)
b、師:“突然,大獅子做了個什么動作?”“學獅子叫?”(幼兒學獅子叫)
c、師:“獅子這一聲吼嚇走了許多小動物,瞧!小動物都怎么啦?”
d、大獅子呢?他是怎樣的'表現?(得意,繼續威武地走)
e、突然,大獅子怎么啦?大獅子掉進陷阱可著急啦,它會怎樣喊呢?(救命啊……)
f、師:“結果是誰來救它了?我們來學小老鼠救大獅子。”
g、師:“噢,大獅子得救了,它會怎么感謝小老鼠?它會怎么說、怎么做?”
三、給故事匹配樂器
師:“旁邊還有許多的小樂器,他們想和故事里的小動物做朋友,想想樂器可以來表示故事里哪種動物的聲音。
四、教師講故事,幼兒配樂。
師:“現在請小朋友用樂器來講故事,劉老師講,小朋友配音,聽好哪個動物出來了,該用哪種樂器發出聲音?小結:貼圖片講講樂器配什么動物。
幼兒園故事教案8
【活動目標】
1、能恬靜傾聽故事,愿意大膽模仿故事中角色的對話。
2、能根據故事內容發揮想象,大膽表達。
3、豐富詞匯:慢慢地、漫天飛舞。
4、能分析故事情節,培養想象力。
5、通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容。
重難點:
幼兒能基本進行各動物間的對話。
幼兒能大膽投入扮演。
【活動準備】
小貓、小狗、母雞頭飾各一個、故事PPT課件、下雪flash。
【活動過程】
一、教師完整講述故事一遍。
1、師提問:"小朋友們,現在是什么季節?"(冬天)
"今天冬姑娘給我們帶來了一個好聽的故事,讓我們一起來聽吧!"
2、教師完整講述故事
師提問:"小朋友們,這個故事里都有哪些小動物?"
"小貓和小狗它們在說什么?那么天上下的是什么?小朋友們你們說說看天上下的是什么呢?"
3、幼兒自由討論交流
二、出示故事掛圖,師講述故事。
1、在講到小狗時,依次找到小狗、小貓、母雞和小朋友并學說故事中的`對話。
2、師重點解釋"慢慢地、漫天飛舞"。
3、出示下雪的flash,讓幼兒感受下雪時的情景。
三、請幼兒再次欣賞故事。
1、當出現角色時停下來讓幼兒進行模仿對話。
2、故事講完后,請幼兒想象飄落下來的雪花還像什么?(碎紙片、棉花等)請幼兒用肢體語言表示雪花飄落時的樣子。
四、教師、幼兒分角色扮演對話。
1、教師旁白,請若干幼兒分角色扮演對話。
2、師評價
延伸活動:
請幼兒回家觀察一下雪的形態,將觀察后的發現告訴家長,由家長記錄下來帶到幼兒園與大家分享。
故事:美麗的雪花PPT
下了一天的大雪。房子上、樹上、地上一片白。
小貓到小狗家找它玩堆雪人。"小狗小狗快出來,我們一起去堆雪人吧。"這時候天上慢慢的開始下雪了。
小貓說:"咦,小狗你看,從天上慢慢地掉下來的是什么呀?"
小狗說:"是糖吧。"小貓說:"我想是應該是鹽。"
小狗說:"那我們一起來嘗嘗吧。"
小貓和小狗伸手接了一些雪花,放在嘴里嘗了嘗。
"咦,怎么冷冷的,沒有味道呢?""我們去問問母雞媽媽吧!"
小貓和小狗一起來到母雞媽媽家,母雞媽媽正在準備午飯呢。
"母雞媽媽,母雞媽媽,外面下的是什么呀?""呵呵,傻孩子,那是雪啊!""雪,什么是雪啊?""天氣很冷,地上的水就升到天上變成了水汽,當它們碰到了冷空氣,就又變成雨和雪下到地上啦。你看,現在的雪就是到天上旅行過的水哦,現在的雪就是水慢慢的從天上下下來的哦。所以它是沒有味道的。"
小貓說:"哦,原來是這樣,這雪下的可真漂亮呀!"
母雞媽媽說:"是呀,雪花漫天飛舞,大地就像穿了一件白袍子。"
小狗說:"是呀是呀,我們一起去看雪花、堆雪人吧,母雞媽媽謝謝你。
幼兒百科:雪花,一種晶體,結構隨溫度的變化而變化,其又名未央花和六出,一種美麗的結晶體,它在飄落過程中成團攀聯在一起,就形成雪片。
幼兒園故事教案9
活動目標
1、能辨認自己或他人的姓氏,對漢字感興趣,感受中國姓氏的豐富。
2、感知自己名字的與眾不同,大膽交流名字的由來,體會家長對自己的期望。
3、通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容。
4、大膽地參與討論,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與想法,發展求異思維。
活動準備
1、事先請幼兒向家長了解自己名字的寫法、含義及小故事。
2、孩子姓名的字卡、《百家姓》視頻及掛圖、地震中出生的孩子照片。
活動過程
1、導入出示老師的姓氏"孔"字字卡,激發幼兒的興趣,讓幼兒知道"孔"是老師的姓氏,也是"孔子"的"孔"。
2、新授
(1)游戲:開火車。了解幼兒姓氏,請同姓的幼兒握握手。
(2)提問:你還知道哪些姓氏?
教師總結:中國有十多億人口,姓氏也有很多。(引出百家姓)
(3)看課件《百家姓》視頻,感受中國姓氏的豐富。
出示《百家姓》前一百位的姓氏,讓幼兒觀察了解:前一百位的姓氏有幾行?每行有幾個姓氏?你的姓氏排第幾?大聲地念出來。
你還認識其他的姓氏嗎?排第幾位?
(4)提問:你的姓氏和爸爸一樣還是和媽媽一樣?爸爸姓什么?爺爺姓什么?
教師總結:我們中國的姓氏是一代一代傳承下來的,按照中國人的傳統,我們都是隨爸爸的姓,也有跟媽媽姓的;有一個字的姓,也有兩個字的姓,這是我們中國特有的。
(5)出示只顯示姓的名字請幼兒猜。
教師總結:中國人同姓的很多,光看姓不能知道是誰,還要有名。
將寫有全班幼兒姓名的字卡貼在黑板上,請幼兒找找自己的名字在哪里?大聲地念出來。
你還認識其他小朋友的名字嗎?你知道你們老師的名字嗎?
(6)老師介紹自己名字的含義。請挨著的兩個小朋友互相交流自己名字的'故事。
(7)請幼兒講述自己名字的含義和故事。
教師總結:我們的名字都有特殊的含義和故事,包含了父母對我們的愛和期望,所以我們要做一個孝順和懂得感恩的人。
三、活動延伸
1、看課件:地震中出生的嬰兒照片,講述嬰兒名字的由來,引出我們共同的名字--中國人。
2、鼓勵幼兒愛祖國,長大報效祖國。請幼兒簽上自己的名字(音樂《相親相愛一家人》)。
3、教師總結。(音樂《大中國》)
活動反思:
1、在尋找名字特點的這一階段,花了較長的時間,對于名字的字數不同這一區別幼兒始終沒有講出來,作為
教師,應在這個時候進行提問,引出這一區別。可以有意識地選擇兩個名字,讓幼兒說出不同。
2、對于姓是跟父親還是母親這一敏感話題停留時間過長。
3、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表情與手勢語的運用不夠,比較生硬。
4、對于幼兒回答的反饋不夠,對于幼兒的回答可以有意識的進行表揚,活躍幼兒的思維。
5、在本次教學完成后,可以出示百家姓,作為活動延伸,使得整個活動更為完整。
幼兒園故事教案10
設計意圖:
《誰咬了我的大餅》這個故事情節簡單、有趣,適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從小豬發現自己做的大餅被誰咬了一口開始設置懸念,通過詢問不同的朋友,發現每個朋友都有自己獨特的牙印,謎底豁然解開。
活動名稱:
《誰咬了我的大餅》
領域:
語言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通過對比了解不同動物的牙印是不一樣的。
2、嘗試用完整的語句表述:"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3、在學學、說說、做做的過程中感受閱讀的樂趣活動重點:
理解故事內容,學說故事中的對話。
活動難點:
比較牙印的不同,并作出判斷。
活動準備:
1、《誰咬了我的大餅》的ppt;2、餅干若干。
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本好看的故事書,小朋友想看嗎?
出示圖畫書
1:看,這是什么呀?(大餅)這塊大餅是小豬做的,它做了一塊好大的餅,累的睡著了,等他醒來一看,咦!是誰咬了我的大餅啊?
師:xx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
師:xxx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
那到底是誰咬了我的大餅呢?
教師出示大餅:看看大餅上的缺口是什么形狀的?(半圓形的)
二.理解故事
1、師:小豬決定去問問它的朋友,它走啊走,遇到誰啦?(小鳥)小豬會怎樣問它呢?(請幼兒問)"小鳥小鳥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小鳥說:"不是我,你看!小鳥在大餅上咬了一口,啊嗚!"師:小朋友幫小豬看看,小鳥咬的是怎么樣的,和原來的那個牙印一樣嗎?是不是小鳥咬的呢?小豬說:嗯,果然不一樣。
2、師:小豬又遇見誰啦?(小兔)小豬會怎樣問小兔呢?"小兔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小兔說:"不是我不是我,不信你看!說完兔子在大餅上咬了一口,你們看是不是小兔?(不是)小豬說:果然不一樣。
3、小豬又遇見了狐貍,誰來幫助小豬問問狐貍吧,還有誰來用響亮的聲音問一問… "狐貍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狐貍說:不是我,不是我,狐貍在大餅上咬了一口,狐貍在大餅上咬了一口是怎么樣的。(大大的三角形)和半圓形的牙印一樣嗎?是不是狐貍咬的呢?小豬會怎么說呢?(果然不一樣。)
4 、小豬又遇見誰了?(鱷魚)小豬會怎樣問鱷魚?鱷魚說:不是我,不是我,你看!鱷魚在大餅上咬了一口,鱷魚咬的牙印是什么樣子的?(尖尖的,鋸齒一樣)看來也不是鱷魚咬的。小豬會怎么說?(果然不一樣。)
5、最后小豬又遇見了誰?(河馬)小豬會怎樣問河馬?河馬張開大嘴,輕輕的咬了一小口,看看,大餅變得怎么樣了?河馬咬出來的牙印是什么樣子的?
小結:小鳥的'嘴巴要出來的一口是小小的三角形,小兔的是三瓣嘴,狐貍咬了一個大三角,鱷魚咬掉了一個大鋸齒,河馬咬掉了半個大餅,他們咬的牙印和這個半圓形的牙印都不一樣,所以都不是它們咬的。那到底會是誰咬的的呢,真奇怪!
6、教師繼續講述結尾:小豬的肚子也有點餓了,它也咬了一口,啊嗚!(吧唧吧唧)真好吃!他一邊嚼著大餅一邊想:是誰咬了我的大餅呢?原來是小豬自己咬的!真是一只糊涂的小豬呀!
三、找牙印(出示不同動物的牙印)請小朋友找一找,這些牙印都是誰的?
四、結束活動,吃餅干(出示餅干)小豬做的餅干真好吃,我們一起洗小手,也去吃餅干,看看寶寶咬下來的缺口是什么樣子的?
幼兒園故事教案11
教學目標:
1.學會15個生字,理解課文內容,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2.教育學生做事不能只空想而不付諸行動。
教學重點: 學會15個生字。
教學難點:理解課文內容,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懂得做事不能只空想而不付諸行動。
教法:講讀法,誦讀法,討論法。
學法:讀一讀,說一說.
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棵:(2’)
同學們你們做過好事嗎?說一說自己做過的.好事。今天我們學習一篇課文《好事情》。
板書課題:好事情,生齊讀
二、出示學習目標。(1’)
三、初讀課文,學習生字。(8’)
1.聽讀課文。
2.自讀課文,對照圖片,思考尤拉都想做那些好事情?
3.學生說一說。標出自然段。
4.再讀課文,圈出生字。
(1)互教互學生字。
(2)我做小老師。
給生字找鄰居。
四、再讀課文,理解課文的內容。(10’)
1. 齊讀課文。
2. 討論:
(1)什么是“好事情”?
(2)尤拉想做什么“好事情”?
媽媽要尤拉做什么“好事情”?
3. 匯報。
4. 師小結。
5. 指導感情朗讀。
6. 組內讀課文,一人讀一段。
選舉好的到前面讀。
五、拓展練習.(5’)
續編:聽了媽媽的話,尤拉想……
六、課堂總結:(2’)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好事情》,你知道媽媽叫尤拉做的是好事情嗎?你認好事情應該從哪里做起?
七、課堂檢測:(10’)
1、給生字加上拼音。
( ) ( ) ( ) ( )
情 尤 槍 夾
( ) ( ) ( ) ( )
狼 摔 刷 碗
2、照樣子寫句子。
如果瑪莎掉到河里,我就跳下去救她。
如果媽媽切菜時不小心劃破了手,我就 幫媽媽拿藥 。
如果 寫完作業 ,我就 可以去玩了 。
板書設計: 好事情
情 尤 如 救 狼 槍 正 夾
奶 摔 腿 刷 碗 重
幼兒園故事教案12
年齡段:
小班(下)
領域:
語言
活動目標:
1、知識目標:引導幼兒理解故事中小水珠選擇荷花池安家的原因,并學說角色對話。
2、能力目標:知道正確保護水資源的方法,不往河水、池塘里扔垃圾。
3、情感目標:通過活動,激發幼兒保護水資源的意識。
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理解故事中小水珠選擇荷花池安家的原因,學說對話。
活動難點:知道保護水資源的方法。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清水、污水各一瓶(用透明的礦泉水瓶子裝)課件、《小水珠找家》操作掛圖、小水珠操作卡片人手一份。
2.經驗準備:幼兒簡單了解一些關于保護水資源的環保知識
活動過程:
一、出示清水和污水,幼兒比較,激發幼兒參與興趣。 教師出示一瓶清水、一瓶污水,幼兒觀察。
提問:兩瓶水有什么不同?你喜歡哪一瓶?為什么?
二、幼兒理解故事內容,感知故事中小水珠選擇荷花池安家的原因。
1、運用課件,教師分段講述故事并提問:
(1)這是哪里?水面上浮著什么?小魚都怎么樣?你喜歡這里嗎?小水珠會怎么說?
(2)小水珠又飄到哪里了?小河里得水怎么了?為什么會變的又黑又臭?我們喝了這樣的水會有什么危險?
(3)輪船開過海面上漂起了什么?這些臟油有什么害處?小水珠會喜歡在這里安家嗎?
(4)小水珠最后在哪里安家了?荷花池是什么樣子?小水珠是怎么說的'?
2、教師完整講述故事,幼兒理解故事中小水珠選擇荷花池安家的原因提問:
(1)小水珠找家的時候都飄過了哪些地方?
(2)他都說了什么?(引導幼兒練習角色對話)
(3)干凈的水對我們有什么用處?
三、通過游戲“小水珠找家”激發幼兒保護水源的意識。
1、播放河水被污染圖片,啟發幼兒初步了解怎樣保護水源。師:
(1)這些地方的水怎么了?這樣的水能用嗎?
(2)怎樣做才能保護清清的水?
(3)在海邊玩的時候有垃圾該怎么辦?沒有垃圾桶怎么辦?
(4)看到別人亂扔垃圾你會怎么辦?
2、游戲“小水珠找家”,強化幼兒保護水的情感。
幼兒扮演小水珠進行游戲“小水珠找家”練習角色對話:“這里 XXX,我不愿意在XX 安家”
幼兒園故事教案13
一、活動目標:
1、 有感情地朗讀讀本,嘗試表現動物不同的情緒表現。
2、 能夠根據邏輯順序進行合理的推測,初步了解一物降一物的特點。
二、活動準備:
動物圖片、大書
三、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
教師出示幾種有關系的小動物,如有強、弱關系或是一種怕另一種的動物。請幼兒說說它們的特點,每只動物最怕誰?
2、閱讀大書。
(1)觀察封面:畫面上都有些什么?跳蚤有什么本領?教師指讀書名,提問幼兒:“能夠在山里面稱王的可能有哪些動物呢?”
(2)、第1頁:畫面上有誰?它的動作是什么樣子的`?它的表情是什么樣子的?它在說什么呢?教師引導對于圖畫的閱讀之后,直接出示文字,請幼兒進行朗讀。
(3)、第2頁:畫面上都有誰?它的動作時什么樣子的它們的表情是什么樣子的?為什么跳蚤心發慌?甲蟲說了什么?它為什么要這么做?教師注意引導幼兒使用豐富的詞匯描述動物的動作和表情。
(4)、第3頁:甲蟲的動作是什么樣子的?它為什么這樣興高采烈的,甲蟲害怕的又是什么呢?下面可能是誰出現了?教師可以在黑板上用動物小圖標示范邏輯關系。
(5)、第4—11頁:它們的表情是什么樣子的?它們的動作是什么樣子的?下面又會是誰出現呢?為什么?教師示范兩頁左右的文字閱讀,之后請幼兒嘗試自主閱讀文字。
(6)、第12頁:公牛怕些什么?圖畫上半部分的曲線表示什么?它究竟怕什么東西呢?
(7)、第13—14頁:是誰在大聲嚷呢?跳蚤從什么地方跳出來了?它的表情什么樣子的?
3、教師完整地講述故事。
4、教師帶領幼兒逐頁朗讀文字,鼓勵幼兒讀出動物的語氣。
5、評議結束。
幼兒園故事教案14
活動目標:
1、欣賞故事真實細膩的畫面,感受動物的靈性和偉大的父母之愛。
2、在觀察畫面和動作模仿的情境中,體驗動物的心情,嘗試用恰當的、完整的語句創編對話。
3、聯系身邊人對自己的關愛,激起感恩之心,能有感情的表達內心的情感。
4、能自由發揮想像,在集體面前大膽講述。
5、樂于與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發兩人合作表演的興趣。
活動準備:
課件、影片節選、視頻、6張故事圖片、小云朵圖片、人手一個小盒子、彩紙、亮片紙、雙面膠、背景音樂《親親我的寶貝》
活動過程:
一、課件導入,進行猜測。
1、出示帝企鵝部分身體畫面,組織幼兒展開想象,進行猜測。
師:這是什么?這會是誰的腳呢?
二、欣賞影片《帝企鵝的故事》,理解故事內容。
1、完整的欣賞《帝企鵝的故事》節選
師:看了影片之后,你的心里是怎樣的感受?哪個場景最讓你感動?(幼兒回答,教師出示相應的圖片,或請幼兒來選出自己說的圖片)
2、分段欣賞——帝企鵝媽媽將蛋傳給爸爸的場景
師:媽媽是怎樣把蛋給爸爸的?看到這些,你心里是怎樣想的?請幼兒模仿企鵝媽媽把蛋傳給企鵝爸爸的情景。
3、分段欣賞——媽媽離開的畫面
師:就要離開,爸爸會和媽媽說什么?(出示小云朵,將小云朵放在爸爸的嘴巴旁邊)請你和身邊的好朋友說一說!教師請兩位幼兒在集體面前對話
4、分段欣賞——爸爸獨自照顧蛋的情景
師:在爸爸身上發生了什么感人的事?你想對冰天雪地的企鵝媽媽說什么?
5、分段欣賞——重逢的一段
師:誰回來了?你心里開心嗎?為什么?
三、情感遷移
1、幼兒回憶自己的爸爸媽媽為自己做的事情。
師:你想到你的爸爸媽媽了嗎?你的爸爸媽媽為你們做了什么?你想對他們說些什么?
2、請幼兒選擇一個小盒子,把自己的愛和感激放到盒子里。
3、幼兒操作,用彩紙條裝飾盒子。
4、請幼兒跟著優美的音樂把自己有情感的話大聲地說出來。
四、欣賞小企鵝長大的故事畫面,結束活動。
活動延伸:
1、區域活動
把故事圖片投放到語言區,讓幼兒自由操作,講述故事。
2、日常活動
讓幼兒獨立完成自己任務的`同時,學會幫助爸爸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教師適時組織幼兒進行集體分享和交流。
3、親子活動
請家長來幼兒園,講述自己在養育子女的過程中最讓自己忘懷的事(比較艱辛的故事)。幼兒傾聽父母感言并向父母表達愛,父母和孩子進行互動游戲,以延伸本次活動經驗。
活動反思:
1、為了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熱情,我將原來的看帝企鵝一家的圖片調整為出示課件——觀看帝企鵝部分身體部位,進行猜測、想象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
2、部分段落的講述對幼兒有一定困難,教師可將此段落的重點提出,指導幼兒重點練習。
3、教師的語言要符合大班孩子的年齡特點,盡量使用精練易懂的語言。
幼兒園故事教案15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樂于大膽表達。
2、了解幾種常見農作物成熟后的可食用部分。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小鼴鼠和小熊。
2、圖片:小鼴鼠、小熊、玉米、紅薯等。
【活動過程】
一、認識朋友,引出故事。
1、出示多媒體課件,幼兒觀察。
(1)師:今天,老師請來了一對可愛的朋友,你們看,它們是誰?(小鼴鼠和小熊)
(2)師:這兩個好朋友在商量什么?
2、分清“地上”和“地下”。
二、傾聽理解故事,初步了解玉米和紅薯成熟后的可食用部分。
1、種玉米,知道玉米的可食用部分在“地上”。
(1)師:小鼴鼠和小熊誰拿地上的、誰拿地下的?
(2)師:誰拿到了玉米?
2、種紅薯,知道紅薯的可食用部分在“地下”。
(1)師:小鼴鼠和小熊誰拿地上的、誰拿地下的?
(2)師:誰拿到了紅薯?
三、游戲:地上和地下。
師:小鼴鼠真著急呀,第一次它選了地下,沒拿到玉米,原來玉米是長在地上的';第二次,它選了地上,沒拿到紅薯,原來紅薯是長在地下的。每一次小鼴鼠都選錯了,你們能幫幫它嗎?
1、出示蘿卜、黃瓜、西紅柿、花生圖片。
2、幼兒用動作對四種農作物的可食用部分進行“地上”和“地下”的選擇。
四、活動延伸,激發幼兒繼續觀察了解身邊農作物的可食用部分。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的果實,它們都長在什么地方呢?讓我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找一找、看一看、說一說。
附故事:
小熊對小鼴鼠說:“春天到了,我們在田里面種些好吃的東西吧。”
小鼴鼠說:“好的,可是秋天豐收的果實怎么分呀?”
小熊說:“我拿地上的。”
小鼴鼠說:“我拿地下的。”
小熊和小鼴鼠把玉米的種子撒到了田里面,每天給它澆水施肥,秋天到了,田里長滿了甜甜的玉米棒,小熊將香甜的玉米棒捧回了家,而小鼴鼠什么也沒有得到。
但是小鼴鼠對小熊說:“沒關系,我們還在田里面種些好吃的東西吧。”
小熊說:“好的,可是秋天豐收的果實怎么分呀?”
小鼴鼠說:“我拿地上的。”
小熊說:“我拿地下的。”
小熊和小鼴鼠把紅薯的種子撒到了田里面,每天給它澆水施肥,秋天到了,田里長滿了大大的玉米棒,小熊將大大的玉米棒捧回了家,而小鼴鼠什么也沒有得到。
【幼兒園故事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故事教案11-08
幼兒園教案:香蕉的故事07-05
幼兒園語言故事教案03-25
幼兒園故事教案【推薦】03-20
幼兒園大班故事教案12-20
【薦】幼兒園故事教案04-01
【熱門】幼兒園故事教案04-01
幼兒園故事教案【精】03-30
幼兒園故事教案【薦】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