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幼兒園古詩教案

時間:2024-05-30 18:01:49 幼兒園教案 我要投稿

幼兒園古詩教案【通用15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沒少看到經典的古詩吧,古詩是古代詩歌的泛稱。還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詩?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古詩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幼兒園古詩教案【通用15篇】

幼兒園古詩教案1

  活動目標:

  1、了解古代書籍的閱讀方式,對古詩誦讀活動有興趣。

  2、會有表情地朗誦七言絕句,初步有順序地擺放詩句。

  3、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4、鼓勵幼兒敢于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5、引導幼兒在古詩中學習,感悟生活。

  活動準備:

  1、大圖書一本,《山行》音樂磁帶,幼兒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2、幼兒大拇指上畫紅娃娃(綠娃娃),大號字四份。

  活動過程:

  1、小朋友,這兒有本有趣的書。我們一起來看!你覺得什么地方有趣呢?

  教師小結:古時候的書就是封面在下面,封底在上面,看書時從后面一頁頁往前翻。

  2、告訴你們,這本書里還藏了一首古詩呢!我們再來看一遍。教師翻書并念古詩《山行》。這首古詩的名字叫什么?是哪一個大詩人寫的?描寫了哪個季節的景色?

  3、你們想來學這首古詩嗎?出示大號字《山行》。小朋友,跟我念。教師念一句,幼兒念一句。

  (第一遍)用好聽的聲音來念。

  (第二遍)我們連起來念,會念的小朋友聲音響亮一點。

  (第三遍)我們再來一遍。

  4、這張紙上還有幾幅圖畫。你們猜猜看,這些圖畫里藏的.是哪個字寶寶?(認識“山、石、白云、車、花”)

  5、現在我們來做個游戲,看顏色標記念。我是黃娃娃,黃顏色畫的字寶寶我來念。那紅顏色的字寶寶誰來念?綠顏色畫的字寶寶呢?(四張紙)

  6、紅娃娃、綠娃娃真能干!這兒還有字卡,你們會把這些字卡排成一首古詩嗎?那請你來排一排,念一念。可以去念給后面的老師聽。擺對了,念得好,老師還會獎你一個五角星。

  7、念好的小朋友可以將字卡收起來,坐在椅子上,跟著錄音機一起唱《山行》這首詩。(放音樂磁帶)

  附:古詩《山行》(唐)杜牧遠

  上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幼兒園古詩教案2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對美好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2。在給詩配畫的基礎上理解古詩的內容,學會整首吟誦。

  3。采用字圖搭配的方法理解動詞“鳴”、“上”、“含”、“泊”的含義。

  活動準備:

  課件、掛圖、畫有古詩內容的小圖片、字卡:鳴、上、含、泊。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師幼自由交流認識的飛禽引入課題。

  2。教師利用課件引導幼兒簡單了解黃鸝和白鷺:黃鸝:羽毛的顏色非常好

  看,經常站在樹枝上展示它動聽的歌喉。白鷺:是一種水鳥,會用嘴捉魚,當它們成群的飛上天空的時候,經常是排成一行。

  3。師幼一起或請個別幼兒朗誦這首關于黃鸝和白鷺的古詩《絕句》。

  二、展開

  1。前兩句采用幼兒給詩配畫的方式,引導幼兒理解內容。

  老師朗誦“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請幼兒根據自己對詩句的理解和想象畫出這兩句的意思,并請幼兒解釋其含義。(兩個黃鸝在翠綠的柳枝上鳴叫,白鷺排成一行飛上晴朗的藍色的天空。)

  2。后兩句采用看大掛圖的形式,理解其詩句的內容。

  (1)“窗含西嶺千秋雪”。西嶺:是一個地方的名字;千秋雪:一年又一年,

  幾千年都化不了的'雪;窗含:從窗戶里向外望去,這些景色好像含在窗戶里一樣。幼兒用手勢當作“小窗戶”,看一看西嶺的千秋雪是不是含在你的“小窗戶”里了。

  (2)“門泊東吳萬里船”。東吳:是一個地方的名字,離這里有幾萬里路,

  這些船有將要駛向東吳的,也有從東吳來的,都停在這里;停也叫停泊,或者直接叫一個字“泊”;門外停著將要駛向幾萬里外東吳的船和從萬里東吳駛來的船。

  3。老師示范朗誦并演示操作活動教具,請幼兒完整欣賞古詩。

  4。教師采用字圖搭配的方法,幫助幼兒理解古詩中的動詞。

  鳴:鳥的叫聲;上:飛上;含:向外望去,西嶺的景色好像含在窗戶里一樣;泊:停泊、停靠。

  5。知識拓展:古詩是描寫人物的還是描寫景色的?哪個季節的景色? 你是

  從哪里知道的?作者是誰?他為什么要寫這首古詩?

  三、結束

  幼兒自由朗誦學過的古詩。

幼兒園古詩教案3

  活動目標:

  1、初步學會朗誦古詩,理解古詩的意境。

  2、通過各種不同方法的學習,激發幼兒學習古詩的興趣。

  活動動備:

  三角形、圓形、長條形各一個,一幅古詩的畫面,古詩字卡。

  活動過程:

  1、猜拼圖

  出示一個三角形提問:“小朋友這是什么?”

  出示一個圓形提問:這是什么呢?

  老師把它們拼成一幅圖猜一猜象什么?(用三角形、圓形、長條形拼成一個人在釣魚的圖片)

  老師看了這幅圖就想起了唐代大師柳宗元寫的一首《江雪》你們想聽嗎?

  2、老師有表情的朗誦古詩《江雪》

  3、這首古詩還有一幅美麗的畫呢,我們一起來看。

  (1)你看見了什么?這幅畫上是什么季節?冬天會怎么樣?山上都是雪,小鳥怎樣了?(千山鳥飛絕)

  (2)路上也沒有行人,天氣寒冷人們怎樣了?(萬徑人蹤滅)

  (3)江面上有什么?船上有誰呢?他穿著什么?帶著什么呢?(孤舟蓑笠翁)

  (4)他在干什么?(獨釣寒江雪)

  4、我們一起來看這首古詩(出示古詩的大紙)

  (1)小朋友,請你找一找在這首古詩中你認識哪個字寶寶?

  (2)幼兒跟老師朗誦古詩2—3遍。(不同的方法朗誦)

  (3)老師把這首古詩編成了一幅節奏圖:這是幾拍子的'節奏?幼兒練習打二拍子的節奏。看節奏一邊拍手一邊朗誦古詩。

  (4)我們聽著音樂來唱一唱這首古詩。

  5、幼兒操作:桌子上的小籃子里也有這首古詩的字寶寶,請小朋友每人拿一份按古詩的順序排一排,排好了去給后面的老師檢查,你排的對不對,然后朗誦給老師聽,你會得到一顆五角星。

幼兒園古詩教案4

  一、活動目標:

  1、欣賞理解古詩,感受故事的意境美和語言美,學習有感情地朗誦。

  2、能用自己的語言大膽地表達對春天景色的感受。

  二、活動準備:

  1、材料準備:畫有古詩中的景象的圖片一幅,配樂。

  2、經驗準備:幼兒有觀察過春天美景的經驗,主要回顧春鳥啼鳴、春風春雨吹打、春花謝落等聲音和景象。

  三、指導要點

  1、活動重點:欣賞、理解古詩,感受古詩的意境美和語言美,有感情地朗誦。

  2、活動難點:理解古詩詩意,并學習用自己的語言表述。

  3、指導要點:通過圖片觀察、分句解讀等方式,幫助幼兒理解詩歌內容。感受古詩《春曉》的意境美和語言美。

  四、活動過程

  1、出示教學掛圖(或多媒體課件),引導幼兒觀察圖片,結合生活經驗,自由表達對春天景色的感受。

  提問:春天里有哪些美麗的景色?春天里你感覺怎么樣?請把你看到的景色用好聽的話說一說。(引導幼兒回顧:春天的花、樹、風雨,鳥的.聲音,以及春天溫和的氣候讓人有好睡眠等。結合幼兒的回答提升幼兒的語言表達經驗,豐富相關詞語,如小鳥在“啾啾”地唱歌;夜晚刮風下雨啦;有一棵棵開滿花的樹;許多花瓣落下來等。)

  小結:春天是個美麗的季節。小鳥在樹上“啾啾”鳴叫,花朵都被春天的風雨吹落到地上,小朋友在春天的夜里睡覺可舒服了,早晨都不想醒來。

  2、教師示范朗誦,引導幼兒初步欣賞、理解古詩內容。

  師:古時候有個詩人名叫孟浩然,他特別喜歡春天里的景色,還寫了一首詩歌,名字叫《春曉》,就是春天的早晨。詩人在春天的早晨里睡醒發現了什么呢?我們一起來學習這首詩歌。

  老師示范朗誦古詩后,提問:詩歌里講了什么?說說哪些地方你聽懂了,哪些地方沒聽懂。

  3、教師再次示范朗誦,以邊提問邊講解的方式幫助幼兒理解古詩內容。

  第一句:春眠不覺曉。有誰知道春眠是什么意思呢?(春:指春天;眠:指睡眠;不覺:指不知覺;曉:指早晨。)

  小結:“春眠不覺曉”的意思是“春天里好睡覺,不知不覺天亮了”。

  第二句:處處聞啼鳥。詩人聽到了什么聲音呢?(處處:指到處;聞:指聽到;啼:鳥叫聲。)

  小結:到處聽到鳥兒“啾啾”啼叫聲。

  第三、四句:早晨醒來,詩人看到滿地的落花,他會想到什么呢?“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是什么意思?

  小結:詩人看到滿地落花,就是在想“也里傳來刮風下雨得的聲音,不知道吹落了多少花朵呢!”

  4、教師配樂朗誦古詩,引導幼兒感受故事的意境美和語言美。

  教師模仿古人,以抑揚頓挫的聲音朗誦詩歌,表達出對春天景色的喜悅之情。

  提問:聽了這首詩,你有什么感覺?

  5、幼兒學習朗誦古詩。

  (1)在教師的帶領下跟讀古詩。

  (2)配樂學習朗誦古詩。

  6、延伸活動。

  請幼兒把古詩《春曉》帶回家與爸爸媽媽分享,一起朗誦古詩。

  五、評價要素

  1、能否感受古詩《春曉》的意境美,并喜歡朗誦。

  2、能否大膽表達對古詩的理解。

  六、活動建議

  請家長在春天的節假日里帶著幼兒去踏青,進一步感受、體驗春天。

  附:

  春曉

  春眠不覺曉,

  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

  花落知多少?

幼兒園古詩教案5

  教學提示:

  這首歌的歌詞是首古詩,小朋友在演唱的時候不理解其中的含義,老師可以通過圖片來進行教學。

  課堂游戲:詠柳。

  活動目的:

  感受歌曲優美、流暢的情緒,知道春天季節的.變化,感受大自然的美,并用歌聲表達內心的感受。

  活動準備:

  音樂《詠柳》

  活動過程:

  1.在音樂的伴隨下,小朋友們以跑跳步依次進入教室。

  2.老師彈奏一首樂曲,分別在高、中、低三個音區彈奏,讓小朋友隨音樂的節拍拍拍手。當聽到高音旋律時,雙手在頭上拍;聽到中音旋律時,雙手在胸前拍;聽到低音時,雙手在腿部拍。

  3.《詠柳》

  a.老師:“美麗的春天來到了,柳樹發芽了” 。老師示范唱,引起小朋友學習的興趣。

  b.老師用清唱的方法再次為小朋友示范,幫助小朋友熟悉記憶歌詞。

  c.請小朋友隨老師的琴聲一起練習節奏。

  d.學唱歌曲,吐字要清楚,音要準。

  (第五課:詠柳)

幼兒園古詩教案6

  活動目標:

  1、了解古代書籍的閱讀方式,對古詩誦讀活動有興趣。

  2、會有表情地朗誦七言絕句,初步有順序地擺放詩句。

  活動準備:

  1、大圖書一本,《山行》音樂磁帶,幼兒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2、幼兒大拇指上畫紅娃娃(綠娃娃),大號字四份。

  活動過程:

  1、小朋友,這兒有本有趣的書。我們一起來看!

  你覺得什么地方有趣呢?

  教師小結:古時候的書就是封面在下面,封底在上面,看書時從后面一頁頁往前翻。

  2、告訴你們,這本書里還藏了一首古詩呢!我們再來看一遍。教師翻書并念古詩《山行》。

  這首古詩的名字叫什么?是哪一個大詩人寫的?描寫了哪個季節的.景色?

  3、你們想來學這首古詩嗎?

  出示大號字《山行》。小朋友,跟我念。

  教師念一句,幼兒念一句。(第一遍)

  用好聽的聲音來念。(第二遍)

  我們連起來念,會念的小朋友聲音響亮一點。(第三遍)

  我們再來一遍。

  4、這張紙上還有幾幅圖畫。你們猜猜看,這些圖畫里藏的是哪個字寶寶?(認識“山、石、白云、車、花”)

  5、現在我們來做個游戲,看顏色標記念。

  我是黃娃娃,黃顏色畫的字寶寶我來念。那紅顏色的字寶寶誰來念?綠顏色畫的字寶寶呢?(四張紙)

  6、紅娃娃、綠娃娃真能干!

  這兒還有字卡,你們會把這些字卡排成一首古詩嗎?那請你來排一排,念一念。可以去念給后面的老師聽。擺對了,念得好,老師還會獎你一個五角星。

  7、念好的小朋友可以將字卡收起來,坐在椅子上,跟著錄音機一起唱《山行》這首詩。(放音樂磁帶)

  附: 古詩《山行》

  (唐)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云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于二月花。

幼兒園古詩教案7

  活動目標:

  1、增進幼兒對中國古代詩歌的熱愛,初步學習朗誦古詩《一去二三里》,理解古詩的意境,體驗數字詩的趣味。

  2、用拍手、敲擊節拍等多種游戲方式感受古詩的韻律美。

  活動準備:

  1、1——10的數字卡。

  2、掛圖:一去二三里

  3、可敲擊出柔和聲音的筷子、積木。

  活動過程:

  1、教師創設情境,激發幼兒學習古詩的愿望。

  (1)師出示1——10的數字卡片,引導幼兒認讀。

  (2)提問:你們聽說過用數字做的詩嗎?

  2、教師引導幼兒欣賞古詩。

  (1)教師用緩慢的語速朗誦古詩一遍。

  提問:你聽到詩歌中有哪些數字?猜猜這樣的詩叫什么詩?

  (2)師出示掛圖,再次有感情的朗誦古詩。

  3、借助掛圖,幫助幼兒理解古詩的'意境。

  (1)古詩中有什么景物?

  (2)借助掛圖,幫助幼兒理解古詩的內容。

  (3)引發思考并回答:你對這首詩有什么感覺?

  4、教師引領幼兒學習朗誦古詩。

  你覺得哪一句最美?幼兒回答后,跟念古詩兩三遍。

  5、教師用多種游戲方式幫助幼兒朗誦古詩,體會古詩的韻律美。

  (1)幼兒跟著教師打節拍念古詩。

  (2)師念前半句,幼兒接后半句。

  (3)教師念一句,幼兒接著念一句。

  (4)幼兒用筷子或積木敲擊節拍,邊念邊為古詩伴奏。

  6、活動延伸:

  出示古詩字譜,引出下次活動的內容(認識古詩中的數字)。

幼兒園古詩教案8

  《春曉》

  活動目標:

  1、通過圖片,理解并感受古詩的意境,初步學習古詩。

  2、在音樂的伴奏下,按古詩的節律進行朗誦。

  3、激發幼兒對春色的喜愛之情。

  活動準備:

  教學掛圖60—14,磁帶。活動過程:

  一、出示掛圖,引導幼兒觀察春曉畫面。

  1、教師:這幅畫上有什么?鳥兒喜歡什么時候在樹上鳴叫?為什么花瓣落了一地?你知道這是春天的什么時候嗎?(引導幼兒自由講述)

  2、教師小結:古時候有一位叫孟浩然的詩人,看到了這些景象,這位詩人寫了一首古詩,古詩的名字就叫《春曉》。

  二、教師有表情的`朗誦古詩。

  1、提問:古詩的名字叫什么?你聽到古詩里說了什么?(幫助幼兒理解“曉”、“眠”、“聞”等)

  2、幫助幼兒理解古詩大意:春天很好睡,不知不覺就天亮了,當詩人醒來后,聽到了外面都是小鳥的叫聲。詩人想:昨天又是風又是雨的,不知道有多少花瓣被吹打了下來。

  3、播放錄音幼兒再次欣賞古詩。

  三、學習朗誦古詩,感受古詩韻律。

  1、教師帶領幼兒完整朗誦古詩2——3遍。

  2、再次欣賞錄音,感受古詩的韻律:請小朋友仔細聽聽錄音里是怎么朗讀古詩的。

  3、教師和幼兒再次按節律朗誦古詩。

  4、幼兒集體朗誦古詩,進一步感受古詩的意境。

  四、復習詩歌《迎春花》。

幼兒園古詩教案9

  活動目標:

  1. 通過欣賞,讓幼兒學會這首古詩,感受詩中的意境。

  2. 培養幼兒對古詩文的興趣。

  活動準備:

  圖片,音樂,圖卡。

  活動過程:

  一、圖片導入,引出古詩

  1. 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幅圖,請小朋友看一看,圖上畫了些什么?

  2. 看到這么美麗的景色,你想到了什么。?

  3. 從前李白老爺爺也到過這個地方,還寫了一首詩,我們一起來聽聽好嗎?

  4. 教師朗誦古詩。

  二、結合圖片理解古詩

  1. 你聽到了什么?(幼兒說一句,師出示圖片)

  2. 你還有哪些地方不懂呢?教師解釋難解詞。

  三、學習古詩

  1. 跟著圖片,變換多種形式朗誦古詩。

  2. 幼兒人手一份圖片。

  3. 老師想考考小朋友,教師念一句,請你們找出相應的卡片。

  4. 變換形式,可以找個好朋友玩這個游戲。

  四、聽音樂吟唱古詩,結束活動。

  老師這兒還有一段很好聽的音樂,我們跟著音樂來念這首詩,也可以跟著它一起唱,好嗎?

  活動反思:

  本次教學活動中有三個環節我都運用到了圖片,因為幼兒都是形象思維占主導。活動開始我運用圖片導入,很成功的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把幼兒導入到古詩的教學中去。

  在幼兒理解詩歌的`環節中,我利用四幅圖幫助幼兒更好的理解古詩內容,讓幼兒能比較輕松的理解了古詩的含義,有了深刻的感悟,有感情地朗讀便水到渠成了。最后加入一個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環節,借助于圖片讓幼兒鞏固朗誦詩歌,為最后的古詩吟唱打好基礎。

幼兒園古詩教案10

  《小池》教案

  教學目標:

  1.喜歡聽、讀古詩《小池》。

  2.了解古詩的主要內容,感受詩中初夏的美麗景色。

  教學準備:

  1.與古詩內容相符的《小池》圖片。

  2.古詩《小池》VCD。

  3.與古詩內容相符的圖譜。

  教學過程:

  一、幼兒背古詩《春曉》,教師:剛才我們背的古詩描寫的是春天的景色,今天我們要來學一首描寫夏天景色的古詩。

  二、教師出示《小池》圖片,引導幼兒觀察。

  教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幅非常的'畫,你們來看一下,這幅畫上你看到了什么?(蜻蜓、荷花、樹、池塘、流水、山)有很多的花會在春天開,但有一種花它是夏天才開的,你們知道它是什么花嗎?(荷花)山上有一個洞,從洞里流出一股泉水,(泉眼,幼兒跟讀)泉水靜靜地流著,池塘邊的樹在柔和的日光照射下,在水上出現了它的影子,嫩嫩的荷葉剛剛將尖尖的角葉伸出水面,你看那調皮的蜻蜓早就站立在它的上面了。你們說這景色美不美?

  三、幼兒學念古詩。

  1.教師“我們古代的大詩人楊萬里看到這幅美景后寫下了一首詩,這首古詩的名字叫《小池》”教師念一遍古詩。

  2.教師講解古詩的意思,邊講解邊出示圖譜。

  3.引導幼兒聽古詩《小池》VCD一遍。

  4.幼兒和老師邊看圖譜邊誦讀。

  5.幼兒跟隨VCD邊拍手邊誦讀數遍。

  四、教師帶幼兒欣賞幼兒園的景色。

  《小池》

  宋. 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

  樹蔭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頭。

幼兒園古詩教案11

  活動設計背景

  古詩的學習,對于幼兒來說可能顯得有點枯燥,但通過故事間接地了解古詩的內容和意境,會讓他們興致盎然,并在積極地參與中,得到很多的收獲。結合傳統節日“重陽節”的到來,先讓幼兒知道節日的意義以及這一天的所具有的一些傳統活動,明白詩人要寫古詩表達自己的心情。

  活動目標

  1.欣賞并理解古詩,能初步發現古詩的語言結構特點。

  2.理解古詩中“異鄉”、“異客、“憶”、“遍插”、“遙知”、“茱萸”、等字詞的意思,初步掌握古詩的完整詩意。

  3.感受古詩中詩人表達的思念家鄉親人之情。

  教學重點、難點

  幼兒熟讀、吟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活動準備

  1.讓幼兒預先知道“九月九日”是重陽節,了解一些節日民俗。

  2.相關詩句字卡

  3.自制課件

  活動過程

  一、聽老師故事、引出古詩,幫助幼兒初步理解古詩所表達的內容。

  提問:九月九日這一天,詩人在干什么呢?他想到了些什么?

  二、完整欣賞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初步發現古詩的語言結構特點,理解古詩詩意。

  1.老師師有感情地朗誦古詩,并出示相應的文字卡片。

  提問:古詩里說了些什么?

  2.小結:同樣是講一件事,剛才故事講了好多,古詩只用了四句就講完了。(明白古詩是用簡練的語言表達豐富的內容和深刻的寓意的。)

  3.欣賞古詩,理解故事中的字、詞及古詩所表達的含義。

  提問:

  ①在這首古詩里你有哪些地方還不明白?

  (引導幼兒結合對故事的記憶,來理解古詩的字、詞,感受古詩整體的意境。)

  ②這首古詩告訴我們一件什么事?(引導幼兒根據個人理解簡單概括詩意。)

  4.師生完整欣賞并有感情地朗誦古詩。

  三、遷移情感,體驗詩人的思鄉之情。

  1.提問:詩人在九月九日重陽節這天特別的思念家鄉的.親人,寫下了這首有名的古詩,如果你一個人離開了家,到了陌生的地方,你會想些什么呢?

  2.引導幼兒用喜歡的方式表達對老人的喜愛之情。

  教學反思

  在活動中,我用講故事的形式間接地了解古詩的內容和意境,并利用多媒體課件來進行教學。我知道圖片是最為直接能吸引幼兒的視線的,故事也是幼兒最為喜歡、最容易理解的,把兩者有機結合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讓孩子們學得特別的快,可以有效的幫助孩子理解古詩的內容,更加的直觀形象。孩子對于重陽節都十分的陌生,雖然能夠出示茱萸、重陽糕等相關圖片,但是這兩種物品對于幼兒來說是很少見到的,教師只是一筆帶過,老師應該適時的加以引導或者通過知識經驗準備來引導幼兒認識。

幼兒園古詩教案12

  活動目標:1、感受古詩中所表達的母子情意,懂得感恩父母。

  2、欣賞古詩,學習有感情、又起伏的吟詩。

  3、感受詩中情景交融的藝術意境,隨音樂進行藝術表演。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 圖片 一體機課件 貼紙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帶領幼兒唱兒歌《我愛好媽媽》。

  2、向幼兒提出問題“你們愛你們的媽媽嗎?”“你們為什么愛媽媽呢”?

  老師總結:因我們的媽媽愛我們,所以我們也愛媽媽。

  二、活動展開

  1、結合圖片,了解原文大意。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關于母愛的故事。先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故事的主人公——孟郊 孟郊是一個非常喜歡旅游的人,所以人們都喜歡把他叫做游子。有一次,孟郊聽說東北的長白山下雪了,于是他打算第二天就去東北旅游。孟郊的媽媽聽說東北可冷了,于是她就拿起針線,開始給孟郊做起了衣服。孟郊看見媽媽把衣服縫得特別特別的密。便問媽媽“媽媽你為何把衣服縫得這么密呀?”媽媽說:“媽媽擔心你在外面的時間太長,衣服壞的快。所以把衣服縫得密一些,衣服便會結實一些。這樣你可以多穿一段時間。”孟郊聽了媽媽的話,眼淚都快流出來了。他想:媽媽對我的愛就像春天的陽光一樣偉大。而我就像是一顆小草。怎么做也報答不了媽媽對我的恩情。孟郊還把他和媽媽的故事寫成了一首詩。他要讓所有的小朋友知道,我們的媽媽永遠都是最愛我們的。而我們也一定要好好地愛我們的媽媽。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孟郊寫的這首《游子吟》

  展開

  2.打開多媒體,幼兒完整欣賞故事。

  3.學讀古詩。

  (1)師:現在老師要把這首詩教給我們的小朋友。——打開原文圖片,老師劃指(教棍)教讀古詩原文。(向幼兒強調原文情感,師:孟郊舍得離開自己的媽媽?當孟郊快要離開媽媽時,他的心情是很所以我們讀古詩的時候要用悲傷的語氣來讀哦。)

  (2)結合肢體動作,老師再次教讀古詩二遍。(不要忘記標題和作者)

  4.朗讀游戲

  師:通過詩歌我們都知道了,媽媽為了我們很辛苦。那我們要怎么做才能報答媽媽對我們的恩情呢?(引導幼兒回答:給媽媽錘錘背,揉揉肩)

  游戲一:給媽媽捶捶背

  玩法:全體幼兒先把椅子向后退。請小女生來當媽媽,小女生搬起椅子小腳丫上坐一排。小男生當孩子。站在小女生的后面給“媽媽捶背”。(大家一起邊念原文,邊游戲) 游戲二:給媽媽揉揉肩。

  小女生和小男生互換,小女生當寶寶,給“媽媽揉揉肩”。

  5.閱讀

  為幼兒發放古詩課本,幼兒用手指讀。教師發放獎勵貼紙。激勵幼兒對學習的興趣。

  三、總結,結束。

  師:今天我們通過古詩《游子吟》的故事。體會到了媽媽對我們的愛。所以我們小朋友在家時,一定要聽媽媽的話,體貼媽媽。做一個孝順媽媽的好孩子。今天晚上回到家,大家不要忘記把這首《游子吟》念給我們的'媽媽聽。老師還要給大家布置一個家庭作業:晚上回家為媽媽洗一次腳。并對媽媽說:“媽媽辛苦了!媽媽我愛你!”

  中班古詩《游子吟》教學教案 —王青蓮 活動名稱:《游子吟》 活動目標:1、感受古詩中所表達的母子情意,懂得感恩父母。 2、欣賞古詩,學習有感情、又起伏的吟詩。 3、感受詩中情景交融的藝術意境,隨音樂進行藝術表演。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 圖片 一體機課…

  讓作文音像教材進入課堂_ 作文音像教材為學生提供了寫作的內容。如《家訪》、《烈士紀念碑前》等,分別由3-4幅畫面的投影片和音樂組成,學生看了后感到有題材可寫,教師也感到有內容可教,減少了學生寫作時選材的難度,明顯地提高了學生寫作的積極性。 2.增強形…

  標識設計-設計你我的生活 生活離不開設計、就像魚離不開水一樣。一個簡單易懂的標識標牌會給人生活帶來極大的方便。 標識設計和景觀設計在本質上其實是相通的,都是在設計人的生活,它可以直接影響到一個人對所在城市的歸屬感和人們的生活質量。喜歡旅游的人常常會有…

   和解劑中成藥,具有疏泄調和作用,以舒暢氣機調和臟腑,治療少陽病或肝脾、腸胃不和等證。 理氣劑中成藥具有疏暢氣機、調整臟腑功能的作用,治療氣病。氣分病包括氣虛、氣滯、氣逆三方面。氣虛宜補氣,氣滯宜行氣,氣逆宜降氣(補氣在補益劑中論述)。行氣以調…

幼兒園古詩教案13

  【教材分析】

  《梅花》是一首五言律詩,作者是北宋詩人王安石。這首詩從神態、顏色、香味3方面描寫了梅花的特點:墻壁角落里的幾枝梅樹冒著嚴寒獨自開出了雪白的花朵,遠遠看過去就知道那不是雪,因為有淡淡的花香飄了過來。全詩雖僅有20字,卻寫出了梅花凌寒怒放、色潔如雪、幽香清遠的特點,贊美了梅花高潔、堅強的性格。此詩意境幽遠,為詠梅之佳作。大班幼兒的語言結構敏感性有了明顯的發展,本活動引導幼兒通過朗通,感受古詩的語言節奏和韻律,體會古詩所表現的意境美和梅花高潔、堅強的品格。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古詩的主要含義和梅花的特點,知道“凌寒獨自開”的寓意。

  2.能按照古詩的的律、節奏有感情地明通。

  3.感受古詩所表現的意境美和梅花高潔、堅強的品格。

  【活動準備】

  自制課件《梅花》、古等曲(漁舟唱晚)、“幼兒學習材料”一一《擁抱冬天)。

  【活動建議】

  1.結合課件,引導幼兒初步感受古詩的意境,了解古詩的作者。

  (1)引導幼兒討論畫面內容。

  提問:畫面中是什么季節?梅花盛開在哪里?它是什么樣子的?看了這幅畫,你有什么感覺?

  (2)簡單介紹古詩的名稱、作者。

  教師:這首古詩的名字是(梅花),作者是北宋詩人王安石

  2.請動兒傾聽古詩,感受古詩特有的的律,了解古詩的主要含義。

  (1)教師有感情地朗通古詩,引導幼兒感受古詩特有的'的律和節奏。

  (2)組織幼兒交流、討論,了解古詩的主要含義。

  提問:嚴寒中盛開的梅花是什么顏色的?它有沒有香味呢?你是從哪一句知道的?哪句古詩突出了梅花的特點?怎樣理解這句詩的含義?結合幼兒的回答講解古詩的意思,幫助幼兒理解詩的意境。例如:在很冷很冷的天氣里,幾枝梅花在墻角堅強地挺立著,遠遠看去就知道那不是雪,因為有淡淡的花香飄了過來。

  3.鼓勵幼兒嘗試按節奏和的律有感情地朗誦古詩,感受古詩的的律美。

  (1)引導幼兒嘗試模仿教師朗誦通的的律、節奏,和教師一起看圖朗通古詩。

  (2)引導幼兒再次嘗試朗通,運用表情、動作等大膽表現古詩所表達的感情。

  (3)組織幼兒通過個人、小組、集體、配樂等形式進行朗通表演,體會古詩的意境。

  (4)組織“小詩人朗通會”,鼓勵幼兒大膽朗通古詩。

  4.引導幼兒感受梅花高潔、堅強的品格。

  請幼兒圍繞“你認為梅花是一種怎樣的花、為什么”進行討論、交流,感受梅花高潔、堅強的品格。

  【活動延伸】

  幼兒自主閱讀《擁抱冬天》第14頁,感受古詩的意境美和韻律美。

  附

  梅花

  北宋王安石

  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梅花小資料

  梅的生長很有特點:先開花,后長葉。它的花也很有特色,如果你仔細地數一數,就會發現它的花是5解,或者是5的倍數,散發出淡淡的清香。有的梅果,有的不結果,如果它的花只有一層,那么它有很大可能鲇果,它的果子味道酸;如果它的花有兩成兩層以上,就很少結果,只能供人觀賞了。梅花有大紅、紅、白色、黃色等多種色,植物學家們還新培育了其他順色的梅花呢。梅花在百花調本的冬天給大家帶來更多美的事受

  中班奧爾夫音樂歌唱《小黃鴨合唱隊》優質課視頻+課件+教案+音樂

幼兒園古詩教案14

  【活動目標】

  1、理解詩意,學習朗誦古詩。

  2、感受古詩中朋友之間的友誼,學會和同伴友好相處。

  3、通過閱讀小圖、上下圖的對比觀察,了解故事的情節,通過一組圖片排序,了解故事情節的發生和發展,培養細致觀察和較完整表述能力。

  4、讓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對故事內容的猜測與想象。

  【活動準備】

  畫有古詩情節的圖片一幅,動畫視頻,配樂旋律一段。

  【活動過程】

  一、提問導入。

  提問:小朋友們,你們的好朋友是誰?你們一起做過什么有趣的事情?

  古代有個詩人叫李白,他和好朋友發生了什么故事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二、欣賞古詩。

  1、觀看動畫或PPT,初步感受古詩意境。

  提問:故事中的兩個好朋友,他們在干什么?(幼兒回答)

  教師小結:李白到好朋友汪倫家里去做客。他們一起喝酒,作詩,兩人非常開心。幾天后,李白要乘船回家了,汪倫很舍不得李白,于是就在岸邊送李白。

  2、教師有表情,有節奏的朗誦一遍古詩,請幼兒欣賞。

  師:故事里有一首小詩,請小朋友們豎起耳朵,仔細地來聽一聽。

  提問:這首詩的題目是什么?作者又是誰?

  師:其實,這是一首贈別詩。是李白送給好朋友汪倫的詩。接下來,我給小朋友來解釋一下,這首詩的意思。

  3、出示圖片或PPT,講解古詩大意(譯文口語化)。

  李白乘著小船將要離開的時候,突然聽到了岸邊有人一邊唱歌,一邊用腳打拍子,告別的聲音。李白轉過頭去一看,原來是好朋友汪倫啊。李白非常感動,他覺得,這桃花潭的水即使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倫對我的情義深。

  4、在初步理解古詩的基礎上,再次欣賞古詩。

  師:意思明白了嗎?好,老師再來念一念,這一遍,請小朋友自己用心記一記,等一下,我們自己也要來學習這首詩。

  三、教師指導幼兒學習誦讀。

  師:你記住了哪一句詩?請你念一念。

  1、教師指導學習單句古詩。

  師:好,接下來,請你們跟著老師,整首古詩一起學一學,念一念。

  2、請幼兒集體朗誦。

  3、請幼兒分組朗誦。

  4、請個別小朋友朗誦。

  5、配樂齊朗誦。

  四、聯系生活,情感升華。

  提問:我們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好朋友,那好朋友之間要怎樣相處呢?(幼兒回答)

  教師小結:小朋友之間要友好相處,不可以打打鬧鬧,玩玩具要知道分享……

  結束語:好了,請小朋友找到自己的好朋友,我們一起友好地去外面戶外活動吧!

  附古詩《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活動反思:

  古詩教學對學生來說是比較枯燥、乏味的,學生能比較流利地背誦,但對古詩的背景、詩人的感受是很難理解的。對教師來說古詩教學不好把握,講解多了,學生不樂意接受,結果是把一篇篇充滿著深刻意蘊、豐富情感和詩情畫意的古詩文肢解得支離破碎。這次的古詩教學,一開課,我巧妙地利用學生喜歡的歌曲進行,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很快便進入了學習古詩的意境。學習古詩首先就要帶領學生看到詩人所感的那個場景,才能由此進入詩意的境界,誘發學生的情感。我運用故事引路,激發學生的興趣。在本次教學中,我還借助音樂、課件,讓孩子們進入了詩所描繪的景象之中;在此基礎上,引導孩子們去看、去想、去說、去聽、去悟。學生的思維在擴張,認知在深化,每個孩子眼中有畫,心中有景,此時此刻他們的情感也在不斷積淀、不斷升華。“世間離別情萬種,多有詩人訴心聲。”課堂上我緊緊圍繞“離別”這一線索,去渲染、去感受,讓學生深深地去體會這離別之情。有人認為“詩歌是情感的藝術,多媒體的介入,由于師與機、生與機的交流,往往會削弱流動在師生之間的情感”。其實不然,假如教師能把握住“朗讀”這座橋梁,就能讓多媒體成為“情感交流”的媒介。所以本節課的教學,我把朗讀訓練貫穿教學的始終,第一步先自讀詩歌,懂得詩歌的大意;第二步進行解詞析句再品讀;第三步感情朗讀,最后熟讀成誦。

  教學中,我努力的創設情境,“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淪送我情”這一詩句包含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如何讓學生體會?除了讀還是讀,我通過指名讀、引讀、范讀、齊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想象畫面,在讀中體會情感,體會作者的內心世界——由難過轉為驚喜,再由驚喜轉為感動不已,通過朗讀表達出詩句蘊含的感情。不斷努力引導學生走進文本。送別是我國古詩一個永恒的話題,除了這首《贈汪倫》以外,還有許多感人肺腑的離別詩,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課上我還提供了幾首送別詩讓學生欣賞、感悟: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廣陵》《送友人》、高適的《別董大》、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王勃的《送杜少俯之任蜀州》、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結合課前收集到的離別詩進行交流,最后我設計了“課外積累,個性飛揚”這一環節,讓學生進行課外拓展學習,從而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一節課下來,老師不能平復自己的情感,可惜的是情緒激動的不是那些學生。我不是學生,所以我不知道最后學生究竟有了怎樣的情感。是的,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有了情感的變化,在老師的指導下,也有了立竿見影的朗讀效果。那學生是不是就真的被打動了?看看學生的表情,聽聽學生的話語。歷史遙遠而又不遠,情同此心,心同此理,我想學生應該能夠被打。

幼兒園古詩教案15

  活動目標

  1、喜歡古詩,能主動積極地參與活動,感受古詩的韻律感。

  2、熟悉、理解古詩,能大膽地朗讀古詩,嘗試用動作表演古詩。

  活動準備

  課件、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導入

  教師:今天呀!老師給你們帶來一位新朋友,它能讓紅旗飄起來,讓風車轉起來,猜猜它是誰?”

  (讓幼兒了解風的知識,引出古詩《風》。)

  二、展開

  1.出示圖片,

  引導幼兒了解風的作用,分句學習詩句,理解詩意。

  教師:看!風娃娃來到樹林里,把樹葉從樹上吹落下來。

  我們一起念解落三秋葉。

  2.教師指導,幼兒模仿學習風的動作,感受風的作用。

  教師:誰能用動作學一學樹葉是怎么落下來的?

  我們一起來學一學看!

  教師:咦!江水怎么了?大家用動作學一學。

  教師:風娃娃來到了竹林里,竹子怎么樣了?你能學學竹子是怎樣的嗎?

  3.完整播放課件,加強幼兒對古詩《風》的`理解。

  教師:古代有個詩人叫李嶠,寫了一首《風》的古詩,我們一起來聽聽。

  4.教師引導幼兒完整地念古詩,可以適當地反復念讀。

  教師:表演得真棒啊!我們一起來讀讀這首古詩吧!

  教師:你們念得真好聽!我們再來一遍。聲音再響亮點、整齊一點,那就更棒了!

  三、游戲:聽古詩選圖片

  1.教師講解游戲規則,并做示范。

  教師:古詩里藏著風娃娃呢,老師念一句古詩,你看看它在哪張圖片上,

  就把這張圖片高高地舉起來。”

  2.適當地提示幼兒選擇正確的圖片,引導幼兒說出自己的想法。教師:解落三秋葉。風娃娃在哪張圖片上呢?快找找。教師:為什么選擇這幅圖片呢?誰能說說?

  3.教師出示圖片,分句念古詩,幼兒跟讀。教師:我們一起來念一念這句古詩。

  4.教師完整地念古詩《風》,幼兒表演風的動作。

  教師:風娃娃想請小朋友來表演,我念古詩你們來做動作。

  四、延伸活動

  教師:你們真棒,都能聽懂古詩的意思了。

  今天我們學了一首新的古詩《風》,回家后把這首古詩《風》念給爸爸媽媽聽!

  古詩:《風》

  解落三秋葉,

  能開二月花。

  過江千尺浪,

  入竹萬竿斜。

【幼兒園古詩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古詩教案11-10

幼兒園古詩教案05-17

幼兒園古詩教案03-01

幼兒園古詩池上教案09-21

幼兒園教案:古詩池上的09-16

幼兒園大班古詩教案03-26

幼兒園古詩梅花教案03-28

古詩池上的教案幼兒園01-10

幼兒園中班古詩教案08-30

(精選)幼兒園古詩池上教案11-21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性线免费观看视频成熟 | 亚洲精品成a人片在线观看 尹人久久久香蕉精品 | 日韩精品亚洲国产另类 | 日韩福利在线看 | 亚洲水中色Av综合在线 | 夜夜躁日日躁狠狠久久A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