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幼兒園科學領域教案

時間:2024-05-27 09:07:52 幼兒園教案 我要投稿

幼兒園科學領域教案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科學領域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科學領域教案

幼兒園科學領域教案1

  設計意圖:

  通過日常的學習活動,中班下學期的幼兒已經認識了圓形、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梯形等圖形,并且很樂意在區域活動時利用積木或平面圖形拼搭各種各樣的物品。但是,我在仔細觀察后發現,幼兒思維的創造性比較欠缺。在結合中班幼兒年齡特點和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我依據繪本《干變萬化》)設計了這一活動,希望能引導幼兒鞏固對基本圖形的認識,開拓思路,發展創造性思維能力。

  在環節設計上,我力圖體現由易到難、層層深入的思路。

  在活動的第一環節,我首先向幼兒介紹故事的兩位主人公——紅紅和藍藍,之所以取這樣的名字,是考慮到幼兒平日游戲所用的積木通常都會有鮮艷的顏色,用紅紅代表小女孩,藍藍代表小男孩,簡單且形象,易于記憶。接著,我提出“紅紅和藍藍會用積木做點什么呢”這樣開放性的問題,以利于幼兒在了解故事內容前充分發揮想象力。此后,我出示各種形狀的積木,引導幼兒將其與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體形狀建立聯系,為幼兒利用積木變出各種東西奠定基礎。

  在活動的第二環節,我首先幫助幼兒理解“千變萬化”的含義,使幼兒能在后面的操作活動中利用積木進行各種形式的“變化”“創造”。此后,我主要用圖片呈現情境,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圖片,根據圖片提供的.情境推測故事內容并完整表達,同時通過追問了解幼兒相關的生活經驗。在幼兒表達的基礎上,我在動畫片段的輔助下完整講述故事內容,以加深幼兒對故事內容的理解。

  在活動的第三環節,我在幼兒了解一些積木變換形式的基礎上,讓幼兒動手操作,借助情境進行想象拼搭,并嘗試完整表達自己的想法。

  目標:

  1.樂于根據圖片內容推測故事情節,并完整表達。

  2.感知不同形狀的組合變化,體驗探索事物“干變萬化”的快樂。

  準備:

  1.幼兒有拼搭積木的經驗。

  2.幻燈片,積木(幼兒每人一份)。

  過程:

  一、激趣導入

  師:今天我請來了兩位朋友:紅紅和藍藍,他們來自積木王國。在積木王國里,任何東西都是用各種各樣的積木變出來的。讓我們去看看吧!

  師(呈現各種形狀的積木):你看到了什么形狀的積木?

  師:生活中有什么東西的形狀跟它們是很像的?

  師(小結):生活中的很多東西都跟這些積木的形狀很像。

  二、看看說說

  師:把不同形狀的積木合在一起還能變出更多的東西呢。紅紅和藍藍今天要帶著大家一起玩一個名叫“干變萬化”的游戲。

  師:什么叫“千變萬化”?

  師:一種東西能夠變化出很多很多樣子,數都數不過來,這就叫“千變萬化”。

  1.變房子。

  師:紅紅和藍藍會把這些積木合在一起變出什么呢?(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和表達。)

  師:原來他們用積木變出了一幢房子?匆豢,房子是怎么變出來的。(引導幼兒發現房子的不同部分分別是用什么形狀的積木“變”出來的。)

  師(小結):紅紅和藍藍把各種各樣的積木合在一起變出了一棟房子。仔細看一看,三角形積木變成了屋頂,拱形積木變成了門窗……真好看啊!

  2.變消防車。

  師: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房子著火了,怎么辦?(鼓勵幼兒大膽表述生活經驗。)

  師:紅紅和藍藍會用積木變出什么來滅火呢?

  師:紅紅和藍藍用積木變出了什么?像不像?哪里像?

  師(小結):紅紅和藍藍把不同形狀的積木合在一起變出了消防車。長方形積木變成梯子,半圓形積木變成車燈和方向盤……嘩啦啦,消防車里的水很快就把大火撲滅了。

  3.變輪船。

  師:仔細看看,發生什么事情了?

  師:猜猜紅紅和藍藍又會把積木變成什么呢?

  師:你知道紅紅和藍藍把積木變成了什么嗎?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師(小結):消防車里流出的水越來越多,都漲大水了。紅紅和藍藍立刻用積木變出了大輪船。長方形積木變成桅桿,半圓形積木變成椅子……有了大輪船,水再多也不怕了。

  三、嘗試操作

  師:開著大輪船到了岸邊,紅紅和藍藍還想到更遠的地方去,他們需要交通工具,你有辦法幫幫他們嗎?今天,我也給你們準備了各種各樣形狀的積木,請你先想一想,可以變什么交通工具,然后看一看哪些形狀合在一起可以變出你想要的交通工具。抓緊時間動手試一試,過一會兒我們一起來說一說你變的交通工具,好嗎?(幼兒操作。)

  四、交流、分享

  師:誰愿意來介紹你用積木變出了什么交通工具?

  師:大家來說說變得像不像?哪里像?

  師:這是大家用不同形狀的積木組合在一起變成的交通工具,有這么多哦。你們喜歡嗎?你最喜歡哪一個?你能猜出朋友變的是什么嗎?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師(小結):原來,不同的積木可以干變萬化,有的轉個方向可以變,有的連在一起可以變,有的換個位置可以變。到底能變出多少東西呢,數也數不清。紅紅和藍藍看到你們變出這么多交通工具,別提有多高興了!他們說:謝謝小朋友。

  延伸活動:

  師:有了交通工具,紅紅和藍藍又要出發了。他們還會發生什么事情呢?這些積木還能變出什么來呢?等會兒你們再去區角里試試看好嗎?

幼兒園科學領域教案2

  【活動目標】

  1、嘗試用剪刀剪硬質物品,學習用廢舊乒乓球制作旋轉的小花。

  2、通過探究小花旋轉,鍛煉動手操作能力。

  3、產生對科學操作活動的興趣,體驗旋轉帶來的快樂。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能在情景中,通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象的探索和認知,樂于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現的結果。

  【活動準備】

  1、廢舊乒乓球若干,剪刀、泥工板每人一套,清水每桌一份。

  2、錄音機,歡快音樂。

  3、幻燈片。

  4、魔袋一個,不同材質的小花。

  【活動過程】

  一、"變小花",導入活動。

  教師扮魔術師,從魔袋中變出出不同材質的小花,導入活動。

  二、幼兒制作旋轉的小花并探究旋轉的奧秘。

  1、幼兒闖第一關"觀察關"。

  播放幻燈片1,幼兒在觀察乒乓球小花外形的基礎上說一說其制作方法。

  (1)這些小花是用什么材料做的,誰能說一說是怎樣做成的?

  (2)師生小結乒乓球小花的制作方法,強調剪刀剪硬物的技巧。

  2、幼兒闖第二關"動手關"。

  播放幻燈片2,

  (1)幼兒動手制作小花,教師巡回指導。

  (2)幼兒自由探索:請你試一試,如何讓你的小花轉起來。

  3、幼兒闖第三關"探索關".

  播放幻燈3,借助學具讓小花旋轉起來。

  (1)提供泥工板、清水,讓幼兒再次嘗試。

  (2)小結幼兒操作,肯定幼兒的探究。

  4、幼兒闖第四關"揭秘關"。

  播放幻燈片4,初步了解水的吸附力作用。

  (1)幼兒討論:小花為什么一直轉,不容易掉下來。

  (2)師生小結:必須有水,小花才不容易掉下來,水的吸附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板子的傾斜度決定小花的旋轉速度。

  5、游戲"看誰轉的快",幼兒親自嘗試如何讓小花轉的更快。

  師:現在我們來比賽,看看在規定的時間內,誰的小花轉的又快又穩,不會掉下來。

  三、聯系生活,感受旋轉的快樂。

  1、幼兒尋找生活中旋轉的物品。

  2、幼兒用肢體動作扮演小花,感受旋轉的快樂。

幼兒園科學領域教案3

  【活動目標】

  1.了解動物翅膀探究其特征及不同作用。

  2.能正確的區分各種鳥類翅膀的特征。

  3.樂意與同伴交流自己喜歡的小鳥,對鳥類產生興趣。

  【活動準備】

  課件 會飛的動物調查表 動物圖片若干。

  【活動建議】

  1.了解動物翅膀的形態和不同的特點。

 。1)提問:你知道哪些小動物會飛呢?

  (2)它們為什么會飛呢?

 。3)那么會飛的小動物的翅膀都是一樣的嗎?前幾天我們一起調查了動物的翅膀, 現在和你的好朋友一起說說你調查的小動物的翅膀是怎么樣子的呢?

 。4)一般會飛的有兩對翅膀的小動物是昆蟲,而鳥類一般只有一對翅膀,翅膀上有羽毛。

  小結:原來會飛的'小動物的翅膀都是不一樣的,但是這些小動物都是通過煽動翅膀在天空、在花叢中、在水面上自由飛翔的。

  2.了解動物翅膀的不同作用,動物的翅膀除了會飛還有什么作用呢?

 。1)出示課件,故事中小動物為什么沒有把翅膀借給它?你還知道哪些小動物翅膀的作用呢?

  小結:原來,翅膀對于小動物們來說都有著不同的作用。

  3.組織交流,激發幼兒對鳥類產生興趣。

 。1)請幼兒介紹自己喜歡的鳥類的名稱、特征、本領。

  (2)你們希望有一對翅膀嗎?假如你們有一對翅膀,你們要像哪個小動物一樣用翅膀做什么事情呢?請你去找一個動物朋友,并用一句好聽的話來告訴大家。

幼兒園科學領域教案4

  活動目標:

  1.通過傾聽故事及觀看月相變化圖,初步了解月亮的變化規律。

  2.嘗試運用語言、動作及操作游戲的形式表現自己對月亮變化的理解。

  3.對生活中的自然現象感興趣,能關注月亮的變化。

  活動準備:

  1.月亮變化圖。

  2.與教學有關的PPT。

  3.視頻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和《月亮的變化》。

  4.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重點、難點:月亮變化的理解。

  活動過程:

  一、猜謎導入

  (1)師:小朋友們好!今天蔡老師帶來一個謎語,仔細聽哦!

  有時落在山腰,有時掛在樹梢,有時像個圓盤,有時像把鐮刀。

  (2)師:猜猜是什么?揭曉謎底的時候到了:出示月亮(PPT)。小朋友們還記得月亮是什么形狀的?

 。3)師:圓圓的月亮用動作怎么表示?彎彎的月亮用動作怎么表示?(請個別小朋友到前面進行展示,大家一起學一學)。

 。4)師:為什么月亮有時圓圓的,有時彎彎的?我們一起來欣賞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

  二、基本部分

 。1)欣賞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激發幼兒了解月亮變化的愿望。(播放動畫)

  師:為什么月亮姑娘做的衣裳總是不合身呢?(激發幼兒發現月亮在不停的變化)

 。2)教師引導幼兒遷移已有生活經驗,交流自己看到的月亮形狀。

  師:故事中出現的月亮和天空中的月亮一樣嗎?今天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正真的月亮是什么樣子的。(出示月球PPT)

 。3)初步了解月亮、地球、太陽之間的聯系。

  總結:月亮姑娘是圍繞地球運行的一顆衛星,它既不發光、也不發熱,它的位置不斷發生變化,看上去月亮也在變。

  (4)引導幼兒初步感受月亮的變化規律。

  簡要解釋月亮姑娘變化的原因,使幼兒產生科學探索的興趣。

  1.師:月亮姑娘每天都在變化,那小朋友們知道“月亮姑娘”為什么變化?請你們互相討論,然后告訴老師。

  2.欣賞故事《月相的變化》,理解月亮的變化,并認識變化的月亮名稱。(播放動畫,出示月亮變化圖片)

  3.總結:月亮圍繞地球轉,地球圍繞太陽轉,當月亮運行到地球與太陽之間時,地球在月亮后面,由于反射光位于月亮的背面,我們是看不見月亮的,我們平時看見的月亮都是由太陽光的反射作用照到地球的。

  (5)操作游戲,了解月亮變化的規律。

  1.師:月亮姑娘要考一考我們班的小朋友,你們愿意接受考驗嗎?

  2.觀看PPT,幼兒理解圖片所表達的意思。幼兒一起操作

  師:圖上畫的是什么?每幅圖上的數字表示什么?(初一、十五、二十五等),

  3.總結:引導幼兒說出隨著時間的變化,月亮每個月開始的時候變成細細的月牙,到了每月十五就變成了大圓盤,到了月底的時候又慢慢變回了月牙的形狀。

  五、結束部分

  師:再過幾天是什么節日?請小朋友們在中秋節和家人一起賞月。將你看到的月亮畫出來,和我們一起分享。

  活動延伸:

  將幼兒觀察到的月亮變化利用晨間談話、飯前等時間進行分享活動。提高幼兒的語言組織能力、表現能力、以及對事物的探索能力。

  活動反思:

  月亮是孩子們經常能看見卻又摸不著的'一顆宇宙衛星,為了激發和培養幼兒對學習天文知識的興趣,特開展此節科學活動《會變的月亮》。為了脫離枯燥乏味的學和滿足幼兒對科學知識的求知欲,我在課前除了做了充分的知識準備,也做足教具的準備。

  開始部分由謎語導入,激發幼兒對月亮的探究欲望;再有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的插入讓幼兒輕松了解月亮的變化;PPT的出示讓幼兒了解月亮、地球、太陽之間的聯系;故事《月相的變化》使幼兒感受月亮的變化規律;最后以操作游戲的形式鞏固理解月亮變化的規律。

幼兒園科學領域教案5

  活動目標:

  1、通過討論,使幼兒知道樹木的多種用途。

  2、引導幼兒初步了解樹對人,對環境的主要作用。

  3、激發幼兒愛護樹木的感情。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5、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活動準備:

  發動幼兒搜集關于樹的多種用途的資料;錄象資料。

  活動過程:

  1、教師請幼兒自由講述自己了解到的關于樹的用途的一些知識。

  2、組織幼兒觀看搜集到的一些圖片,引導幼兒討論樹各部分的作用。

  教師小結:樹根可以吸收、儲藏水分和養分,抓住泥土,使樹干牢固;樹根可以雕刻成工藝品,有的可以入藥、治病。樹干能為樹葉輸送養分;樹干可以做家具、工具、造紙,有的樹干還有奇特的作用,如橡膠樹的樹干汁可以做膠鞋、輪胎。樹葉可以給草食動物做食物,還可以遮陽、做書簽、做肥料。果子可以吃,有的可以做肥皂、有的可以做藥、有的可以做種子。

  3、引導幼兒討論森林與人類、動物及環境的關系。

 。1)與動物的關系:提供豐富的食物和舒適的`居住場所。

 。2)與人類的關系:調節溫度,為人類提供大量的木材、藥材、食物。

  (3)改善環境:防風固沙、防暑降溫、減低風速、保持水土、凈化污水、減少噪聲等。

  4、組織幼兒觀看錄象,進一步了解樹木的作用。

  教學反思:

  一次科學活動的開始,應該來自幼兒已有的經驗,一次科學活動的結束,并不是真正的結束,應使幼兒有進一步的探索可能,成為獲取經驗的開始。幼兒是學習的主人,所以我們老師要盡其所有、創設各種學習環境,讓幼兒能夠用眼看、用耳聽、用嘴說、用腦思考,全身心地積極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給幼兒自由展現的空間。讓幼兒在游戲中、快樂中獲得知識,學得經驗。

幼兒園科學領域教案6

  【活動目標】

  1、對探索自然事物感興趣。

  2、能大膽地進行操作實驗,與同伴進行合作。

  3、感知塑料小棒摩擦后可以吸取紙屑。

  4、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

  5、了解生病給身體帶來的不適,學會預防生病的方法。

  【活動準備】

  1、塑料小棒或塑料筆桿(彩色筆)、小木棍、梳子、尺子、碎紙屑。

  2、記錄單。

  【活動過程】

  一、“猜一猜,想一想”,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1、教師出示裝滿紙屑的籃子,請幼兒思考。

  師:如果不用手直接拿紙片,用什么辦法可以取出籃子里的小紙片。

  2、教師提供彩色筆,繼續讓幼兒探索取出紙屑的.方法。

  二、教師示范“摩擦起電”實驗,讓幼兒嘗試實驗。

  1、教師實驗,幼兒認真觀察結果。

  2、讓幼兒實驗,嘗試用彩色筆取出小紙屑。

  3、教師根據幼兒實驗進行提問,并進行小結。

  小結:水彩筆在頭上擦一擦就可以把小紙片吸起來了,是因為水彩筆與頭發摩擦以后產生了靜電,這種現象就叫摩擦起電。

  4、讓幼兒將沒有在頭上或者在其他處(衣服上)擦一擦的彩筆進行試驗,然后與老師做的試驗結果進行對比?磿粫行碌陌l現?

  三、嘗試用不同的材料進行實驗“摩擦起電”。

  1、教師介紹操作材料以及記錄單。

  2、共同檢驗不同材料的實驗結果。

  四、討論:

  1、為什么有的材料能成功實驗?(塑料)

  2、試一試彩筆最大能吸起多大的紙片?為什么?

  【活動延伸】

  這些塑料的材料除了與頭發摩擦產生靜電,還可以在哪里摩擦后也能產生靜電,請小朋友去試一試。

  活動反思:

  活動讓孩子識別摩擦產生靜電的材料,體驗猜想和驗證科學探究過程,從而激發幼兒對科學現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活動采用幼兒身邊常見的現象,培養了幼兒的觀察力、注重幼兒發現交流和分享,活動符合“科學啟智”研究理念和精神;就瓿深A定目標。

幼兒園科學領域教案7

  活動目標:

  1.能根據動物的特殊表現來推斷天氣變化。

  2.會用圖形符號來進行記錄。

  3.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4.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5.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造并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活動準備:

  PPT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師:小朋友們,春天到了,草兒綠了,花兒紅了,小燕子也從南方飛回來了。春天是最適合旅游的季節,小朋友們,假如明天我們要出去旅游,旅游之前我們首先要了解什么呢?

  幼:七嘴八舌討論。

  師:大家都說得對,出去旅游前,我們要了解很多事,最重要的呀,還是要了解天氣,F在老師呀,想請小朋友們猜一猜,明天會是什么天氣呢?

  幼:明天可能是(晴天、雨天、陰天)。

  師:小朋友們,你們猜的這些天氣都是你們猜出來的,到底準不準呢?

  幼:幼兒自由發言。

  師:哦,老師想問問你們,你們平時都是從哪里了解到天氣預報的信息的?

  幼:幼兒自由發言。

  師:那還有誰和他不一樣的?

  幼:看天氣預報。

  師:你是從哪里看天氣預報的?

  幼:幼兒自由發言。

  師:我們可以從電腦上、電視上、手機上、同樣看報紙、收聽收音都可以看到天氣預報的信息。這些信息呀,都是氣象臺的叔叔阿姨用他們的氣象武器預測出來的。那老師想請小朋友們猜一猜,除了可以從這些媒體上了解天氣信息外,還可以從哪里了解天氣的'變化呢?

  二、故事師:

  哦!動物也能預報天氣嗎?那沈老師今天給你們帶來了一個故事(PPT講故事,故事附在后面)。

  師:故事中哪些小動物會預報天氣呢?

  幼:幼兒自由發言。

  師:對!故事中,小烏龜、小蜻蜓、蜘蛛都會預報天氣,它們是怎么預報天氣的呢?我們先來說第一個小烏龜是怎么預報天氣的?

  幼:幼兒自由發言。

  師:哦!下雨前,小烏龜背上會有許多圓圓的小水珠,所以大家以后看到小烏龜的背上有許多小水珠,說明要下雨了。

  誰來說說第二個小動物,小蜻蜓是怎么預報天氣的?

  幼:幼兒自由發言。

  師:這些小朋友說得很好,原來下雨前蜻蜓都飛得很低,那大家看到小蜻蜓飛得很低說明要怎么啦?

  最后一個會預報天氣的小動物是誰呢?

  幼:幼兒自由發言。

  師:原來小蜘蛛下雨前是收網,那我們以后看到小蜘蛛收網,就知道要下雨了。

  原來除了我們人能從媒體上預測到天氣的信息,動物也能感受到天氣的變化,在下雨前做出不同的反應。動物也能預測天氣,是這樣吧。

  三、記錄師:

  老師給你們準備了一張記錄表,請我們小朋友用符號或圖像將這三種小動物預報天氣的方式,也就是下雨前它們的反應記錄在旁邊的方框內。

  幼:填寫記錄表。教師巡視指導。

  四、總結延伸小朋友們我們已經知道了小烏龜、小蜻蜓還有小蜘蛛是怎么預報天氣的,課后請我們小朋友查一查資料看看還有哪些小動物會預報天氣,它是怎么預報天氣的,然后我們再一起交流好嗎?

  附:故事《喜洋洋旅行記》

  喜洋洋要出門去旅行。它剛出門遇到了烏龜,烏龜說:"喜洋洋弟弟,今天天氣不好,要下雨,你最好要出門。"喜洋洋奇怪地問:"你怎么知道天會下雨?"小烏龜說:"你看見我身上的小水珠了嗎?快要下雨之前,空氣中的水汽比較多,這些水汽碰到我涼涼的背,就慢慢結成了無數的小水珠。"喜洋洋不信,繼續往前走。碰到一只蜻蜓。那只蜻蜓飛得低低的。

  喜洋洋上前問道:"蜻蜓弟弟,今天天氣好嗎?我想去旅行,能去嗎?"蜻蜓說:"今天天氣不好,要下雨啦。""你怎么知道會下雨的?"喜洋洋不明白地問。

  蜻蜓說:"你看我不是飛得很低嗎?下雨之前,空氣里的水汽特別多,我的翅膀上沾滿了水汽,就只能低低地飛。"喜洋洋還是不行將信將疑。

  蜻蜓說:"如果你不相信,可以去問問前面樹上的蜘蛛。"喜洋洋向前走去,問樹上的蜘蛛:"蜘蛛哥哥,今天會下雨嗎?我想去旅行,能去嗎?"在樹上收網的蜘蛛說:"今天天氣不好,快下雨了,請你不要出去啦。""你怎么知道會下雨呢?"喜洋洋問,蜘蛛一邊收網一邊回答:"天快下雨了,昆蟲都飛得低低的,我的網織在高處捉不到昆蟲,只好把他收了。等天晴了,我再重新在高處織網。"喜洋洋這才相信了,它決定不去旅游了,趕忙轉身回到屋里。不一會兒,真的下起雨來了。

  教學反思:

  這節課中,我覺得我的活動提問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問的效果也很好?梢哉f在大家的討論下,提問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兒不僅會說了,而且還更會問了。這樣的自由探索活動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也激發了他們的學習熱情。孩子們在輕松、愉快地氛圍中,發揮了他們在活動中的主動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

幼兒園科學領域教案8

  【設計意圖】

  飛行是一門很奇妙的學問,它牽涉到力、氣流、飛行器的構造等因素。在這次制作活動中,我們想通過紙、吸管等簡單常見的材料,制作飛行器?茨姆N飛行器能飛、飛得最遠,并分析其原因。幼兒要想做出一個看似簡單的飛機要經過多次的制作--試飛--推測--修改,這有助于發展幼兒動手動腦的能力,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幼兒在做中玩,玩中學,學中體驗成功的喜悅。提高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自然地習得科學方法。

  【活動目標】

  1、設計、制作吸管飛機,并通過實驗,觀察、分析影響飛機飛行的因素。

  2、發展幼兒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喜歡科學探究活動,體驗操作和成功的樂趣。

  4、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5、通過觀察、交流與討論等活動,感知周圍事物的不斷變化,知道一切都在變。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玩紙飛機,體會紙飛機滑翔的感覺。

  2、材料準備:吸管、大紙環(長18cm、寬2cm)、小紙環(長14cm,寬2cm)若干;剪刀、透明膠、雙面膠、記錄紙、筆等

  【活動過程】

  一、導入,引起幼兒興趣

  1.師:小朋友,你們見過飛機嗎?飛機是什么樣子的?

  2.幼兒討論。

  3.師:看來大家對飛機都有一些了解。今天,我就要請小朋友們自己做一架飛機。這里有吸管,大紙環、小紙環,用這些材料作一架什么樣的飛機才能飛的很遠呢,現在請小朋友動手試一試吧!

  二、制作與試驗

  1.幼兒嘗試制作吸管飛機,教師了解幼兒制作情況。

  2.幼兒試驗飛機性能,并嘗試找出問題,改進設計。

  師指導:

  ①你的飛機是否能飛?飛得遠嗎?為什么?

 、谀愕娘w機怎樣改進才會飛得更遠呢?

  3.教師制作飛機,并與幼兒的飛機進行對比試驗。

  師指導:

 、贋槭裁催@架飛機飛得最遠?

 、谀隳苡萌齻零件,制作一架飛得遠的.飛機嗎?

  4.幼兒制作、試驗新飛機。

  5.幼兒以圖畫的方式,記錄制作方法、實驗情況與實驗結論。

  三、展示、分享經驗

  1.幼兒展示飛機,分享實驗結果。

  師:請小朋友們說一說你制作了什么樣的飛機,它的飛行情況和你的發現。

  2.教師提出問題,引起幼兒思考。

  師:這里有幾架飛機都是用一根吸管和二個紙環制作的,它們會飛得一樣遠嗎?為什么?

  四、課后延伸

  請幼兒試驗用一根吸管和二個紙環制作的各式飛機,了解紙環位置與飛機飛行速度的關系,并嘗試分析原因。

幼兒園科學領域教案9

  活動目標:

  1、通過討論,使幼兒知道樹木的多種用途。

  2、引導幼兒初步了解樹對人,對環境的主要作用。

  3、激發幼兒愛護樹木的感情。

  4、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ppt(圖片)、木制實物

  活動過程:

  1、提問幼兒知道每年的3月份有一個關于樹的節日嗎?(3月12日植樹節)為什么要種樹呢?就是我們今天要了解的《樹的作用》。

  2。教師請幼兒自由講述自己了解到的關于樹的用途的一些知識。

  3。組織幼兒觀看搜集到的一些圖片ppt,引導幼兒討論樹的作用。

  教師小結:(1)凈化空氣:樹木多的地方空氣清新。

 。2)美化環境:樹木可以把環境打扮得很漂亮。

  (3)減少噪音:樹木可以讓噪音減少。

  (4)擋風固土:樹木可以為我們遮擋風雨,樹的根可以穩住泥土松弛。

  4。認識常見的木制品。

  教師出示木制品實物(圖片)提問:你認識這些物品嗎?

  它們叫什么名字?

  它們是用什么制作的?

  教師小結:這些物品都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木制品,都是用樹木制成的,樹木對人類的貢獻是很大的。

  5。了解保護樹木的方法(幼兒互相討論,大膽發表自己的想法)。

 。ńo樹澆水、給樹施肥、給樹修剪枝丫、給樹防蛀防凍等等……)

  6。教師評價總結。

  7;顒友由欤

  觀察周邊的環境,與同伴、爸媽、老師分享你的感受。

  教學反思:

  這節課中,我覺得我的活動提問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問的效果也很好?梢哉f在大家的討論下,提問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兒不僅會說了,而且還更會問了。這樣的自由探索活動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也激發了他們的學習熱情。孩子們在輕松、愉快地氛圍中,發揮了他們在活動中的主動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

幼兒園科學領域教案10

  一、說教材

  本活動的主要內容是大班科學《5的分解和組成》。在幼兒學習了2、3、4的分解和組成的基礎上來進行的;谟變簩蹈拍畋容^不理解,教材通過操作、觀察讓幼兒反復進行5的分解和組成的練習,從而幫助幼兒形成數概念。

  二、說活動目標

  幼兒園數學是一門系統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有著自身的特點和規律,新《綱要》提出"數學教育必須要讓幼兒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并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教師要引導幼兒對周圍環境中數、量、形、時間和空間等現象產生興趣,建構初步的數概念,并學習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和游戲中某些簡單的問題。"由此可見生活化、游戲化已經成為構建數學課程最基本的原則。在對教材和本班幼兒的學習情況有一定了解后,我制定出本次活動目標:

  1、學習5的分解和組成,引導幼兒歸納分合式中兩邊數列分別是遞增、遞減的關系。

  2、激發幼兒主動探索、與同伴交流的興趣。

  三、說重點難點

  大班思維中出現抽象邏輯思維的萌芽,在認識事物方面,不僅能夠感知事物的特點,而且能夠進行初步的歸納和推理。因而本次活動的重點:讓幼兒學習5的分解和組成,難點:在此基礎上引導幼兒歸納出分合式中兩邊數列的關系。

  四、說教法和學法

  (一)關于教法本節課屬于數概念教學,對幼兒園的小朋友來說比較難理解,為了幫助幼兒掌握教學重點,突破口難點,依據新的數學課程標準,本節課在教法上力求體現以下幾點:

  1、創設生動具體的教學情境,使幼兒在愉悅的情景中學習數學知識。

  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教學資源,結合活動室里的環境,利用生動有趣的`故事情節為幼兒展現一環環的活動過程,引發幼兒的興趣,調動幼兒的情感投入,激活幼兒原有知識和經驗,以此為基礎展開思考,自覺地構建知識。

  2、鼓勵幼兒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F在的的教學需要轉變幼兒傳統的"接受式"學習方式,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已成為幼兒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教學中,讓幼兒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并與同伴交流,親身體驗知識的生成過程,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

  3、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由于幼兒的生活背景和知識水平不同,在參與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個別進行加強輔導。

  (二)關于學法依據新的課程標準,必須轉變幼兒的學習方式,在本節課中幼兒的學習方法上力求體現:

  1、在具體的情境中讓幼兒親自學會解決問題,體驗探索的成功、學習的快樂。

  2、在動手操作、獨立思考、進行個性化學習的基礎上,開展同伴交流和全班交流活動,通過互助,讓幼兒構建學習方法。

  3、通過靈活、有趣的游戲,鞏固新舊知識,提高計算技能。

  4、通過觀察直觀的表格,進行歸納和推理,發展抽象邏輯思維能力。

  五、說教學程序

  (一)說設計思路本堂課我總共分為五個環節來完成,分別是:

  1、游戲導入,復習4的組成。

  2、學習5的分解。

  (1)拋出問題。

  (2)操作圓形卡片和數字卡片。

  (3)小結。

  3、引導幼兒歸納分合式兩邊數列的關系。

  4、找一找,合一合(《鴨子走》。學習5的組成)。

  5、游戲出活動室《鴨子走》。

  (二)說活動流程

  1、游戲導入,復習4的組成。

  出示數字4,(碰球游戲):嘿、嘿、嘿,我的1球碰幾球?嘿、嘿、嘿,你的1球碰了3球,------這樣的設計是遵循"游戲是幼兒的主要活動"的原則,重在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2、學習5的分解。

  通過拋出問題,幫助小鴨分吃餅干的情節,使數學貼近于生活,激發了幼兒的探索興趣。正如《綱要》中指出:"讓幼兒學習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和游戲中某些簡單的問題。"大班幼兒具有活動的自主性、主動性、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和特點,我安排了操作圓形卡片和數字卡片的活動,讓幼兒在操作中自主探索5的4種分法,啟迪幼兒的智慧。

  由于大班幼兒已有一定的自我約束能力、規則意識、堅持性的增強,所以我提出操作活動要求時,讓幼兒服從一定的紀律,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

  3、引導幼兒歸納分合式兩邊數列的關系。

  大班思維中出現抽象邏輯思維的萌芽,在認識事物方面,不僅能夠感知事物的特點,而且能夠進行初步的歸納和推理。本班幼兒好學、好問,喜歡有挑戰性的學習內容。學習內容要有一定適當的難度,要有一定的挑戰性,我設計了歸納5的分合式中兩次數列的關系這一環節,目的是讓幼兒"在跳一跳夠得著的地方"進一步升他們數概念質地飛躍。

  4、找一找,合一合(學習5的組成)。

  設計這一環節的意圖是讓幼兒將所掌握的知識應用于實際當中,引導幼兒對周圍環境中數、量、形、時間和空間等現象產生興趣,同時要求他們進行記錄和同伴交流,有利于發展他們表達能力、合作能力。

  5、游戲出活動室《鴨子走》。

  根據第二環節中《鴨子坐客》的故事,引出《鴨子走》的游戲:1只鴨子前面走,4只鴨子后面走;2只鴨子前面走,3只鴨子后面走;------這樣教學前呼后應,讓幼兒興致濃濃地在復習5的分解和組成中結束本節課。

幼兒園科學領域教案11

  教材分析:

  “鳥”是動物世界中的一個大家族,幼兒在日常生活中見過小鳥,也知道鳥是人類的朋友,但是對鳥的種類和鳥類的特征了解甚少。通過本次活動讓幼兒認識、觀察了解幾種鳥類的特征。學會關心、照顧小鳥,建立與小鳥的親密關系,產生喜愛和保護小鳥的情感。

  活動目標

  1.認識、觀察幾種鳥類的特征,知道鳥類是人類的好朋友。

  2.能按從頭到尾的順序觀察鳥類,學習觀察的方法。

  3.了解愛鳥周的日期,愿意愛護、保護鳥類。

  活動準備

  1.森林里的鳥不同的聲音。

  2.各種鳥的圖片。

  3.各種鳥自我介紹錄音。

  活動建議

  1.欣賞鳥鳴,激發幼兒觀察、了解鳥兒的興趣。

  (播放錄音)幼兒聆聽清脆悅耳的鳥鳴聲。請幼兒傾聽這是什么聲音?小鳥是怎樣唱歌的?幼兒模仿小鳥的叫聲。

  2.介紹幾種常見的鳥,了解他們的特征。

  (1)介紹自己收集的.鳥類圖書

  請幼兒說說自己帶來的是什么鳥?它是什么樣子的?你喜歡它什么地方?在幼兒講述過程中,鼓勵幼兒大聲完整地講述。

  (2)出示啄木鳥的圖片

  提問:這是什么鳥?他的頭上有什么?身上有什么?翅膀和尾巴是什么樣子?是什么顏色的?幼兒有序的講述啄木鳥的特征。

  3.教師繼續出示麻雀、喜鵲等各種鳥的圖片,幼兒能按從頭到尾的順序觀察鳥類,說出它們有哪些共同特點?讓幼兒認識其他幾種常見的小鳥。

  小結:鳥的身上長滿了羽毛,大多都有圓圓的頭,硬硬的嘴,有兩只翅膀,都沒有牙齒。

  4.組織幼兒討論:鳥類和人類的關系

  討論:為什么說鳥類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如果我們人類總是捕殺鳥類,大自然會有什么樣的變化?

  小結:沒有鳥,世界會變得一團糟,有了鳥類和我們相處,我們人類就能生活得非常愉快。因為,鳥不但回吃蟲子,還會做窩和保護森林,有的鳥羽毛很漂亮,可供人欣賞,有的鳥聲音很動聽,可供人聆聽—所以,我們人類應該和鳥類共同生活,友好相處,并要愛護鳥類。

  5.播放PPT,了解鳥類面臨的災難。

 。1)設置情景:信鴿送來探測到的面臨危難照片,大家一起商討研究。

 。2)圖一:小鳥正受農藥的侵害。

  提問:小鳥怎么了?為什么會死?飛機上噴灑的是什么?

  小結:農藥的大量使用,不但殺死了害蟲,而且有毒的農藥也把小鳥給毒死了。

  (3)圖二:小鳥受污水的侵害。

  提問:小鳥怎么了?臟水那里來?白天鵝什么會邊成黑天鵝的?

  小結:工廠里排放污水,使白天鵝變成黑天鵝的,使魚兒毒死了,小鳥吃了有毒的魚就死了。

  (4)圖三:森林遭到破壞,小鳥無家可歸,面臨捕殺的危險。提問:小鳥為什么會哭?

  小結:森林被砍伐,小鳥失去了家,還面臨著被槍殺和捕捉的危險。

 。5)幼兒討論怎樣保護小鳥。

  引導討論:我們的小鳥面臨的危險太大了,讓我們想想辦法,怎樣保護小鳥?

  6.知道“愛鳥周”,愿意愛護、保護鳥類。

  鳥類中的大部分都對人類是有益的。他們有的可以捕殺害蟲,有的可以捕殺鼠類。他們對農業、對森林和果園都有益處,所以鳥類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我們國家在每年的4月底到5月初的一個星期,在全國開展“愛鳥周”活動。號召全國人民都來保護、愛護鳥類

幼兒園科學領域教案12

  活動目標:

  通過對豆子的觀察和實驗,培養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高腳杯6個、黃豆若干、大鐵盤6個、記錄白紙30張、鉛筆30支。

  活動過程:

 。ㄒ唬┨骄康膯栴}:把黃豆放到高腳杯里,要裝得滿滿的,然后加入少量清水,再將酒杯放在大鐵盤上,看看有什么變化?

  幼兒討論。

  1、豆子被泡大了。

  2、豆子會從杯子里跳出來。

  3、不會有變化。

  (二)試一試。幼兒把黃豆放到高腳杯里,裝得滿滿的,然后加入少量清水,再將酒杯放在大鐵盤上并仔細觀察。

 。ㄈ┱f一說我的'發現。

  1、看見一顆顆黃豆陸陸續續地從高腳杯跳到鐵盤中。

  2、豆子發出蹦蹦的響聲,好像豆子在“跳舞”。

  3、豆子被水泡大了,杯子里放不下就跳出來了。

 。ㄋ模⿺狄粩担卸嗌俣棺釉凇拔璩亍敝刑瑁⒃谟涗浖埳嫌涗浕顒拥慕Y果。

 。ㄎ澹┫胍幌,還有哪些豆子會跳舞呢?水泡過的豆子與干豆子有什么不同?

 。┳⒁馐马棧

  1、實驗活動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各個環節教師要提前做一遍,才能做到心中有數。

  2、挑選黃豆時要挑選顆粒飽滿的黃豆。

幼兒園科學領域教案13

  活動目標:

  1、了解常見蔬菜的食用部位,并嘗試進行分類。

  2、樂意向同伴大膽介紹自己喜歡的蔬菜,懂得多吃蔬菜身體好。

  3、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4、能夠將自己好的行為習慣傳遞給身邊的人。

  活動準備:

  了解、認識常見的蔬菜;蔬菜實物若干;《什么部位可以吃》操作材料包。

  活動過程:

  一、說菜——交流分享

  1、導入:每天無論是家里還是幼兒園,我們都要吃許多的蔬菜。

  2、說說我喜歡的蔬菜

  3、重點提問:你喜歡吃蔬菜嗎?喜歡吃什么蔬菜,為什么?(幼兒個別交流)

  小結:小朋友們都很喜歡吃蔬菜,喜歡它里面的營養。蔬菜的營養很豐富,有很多的維生素、礦物質,所以我們應該樣樣蔬菜都愛吃。

  二、選菜——了解蔬菜的食用部位

  1、看ppt,師:老師這里有很多蔬菜,我們一起來看看,誰認識的蔬菜多,誰的本領大?

  2、剛才我們介紹了各種蔬菜,那你們知道我們吃蔬菜的什么部位嗎?(請2—3個幼兒介紹)

  有只小熊也愛吃蔬菜,我們一起看看它吃對了嗎?聽故事《熊媽媽收菜》。

  重點提問:小熊跟著媽媽去菜園收蔬菜,它們收了哪些蔬菜?(蘿卜、白菜、西紅柿)。你聽了故事知道蘿卜、白菜、西紅柿應該吃什么部位呢?(蘿卜吃根莖、白菜吃葉莖、西紅柿吃果實)

  小結:原來,有的蔬菜要吃它的根莖,有的`吃它的葉莖,還有的吃果實。

  3、嘗試分類

  師:老師為你們準備了4個盆子,請你們幫他分一分(依次介紹根莖、葉莖、花、果實4個盆子)你們動動腦筋,看清你們的盆子上的字,想想應該挑選什么蔬菜。

  4、交流統計

  三、吃菜——加深對蔬菜的印象

  1、重點提問:你們吃過這些蔬菜嗎?

  2、重點提問:你們是怎么吃的?(生吃、榨汁、炒菜、煮湯、做蔬菜色拉)

  小結:蔬菜的營養真好,是維持我們生命不可缺少的食物。一個人可以長期不吃葷菜,但是不能不吃蔬菜,因為蔬菜含有豐富的營養。我們小朋友每天都要和蔬菜做朋友,天天吃蔬菜,把阿姨準備的蔬菜吃光光,做個健康的乖寶寶。

幼兒園科學領域教案14

  【活動目標】

  1、探索和發現是小汽車移動的方法,并了解材料的多種特性和功能。

  2、能友好的與他人合作,大膽表達自己的探索結果。

  3、通過動手嘗試、體驗成功的喜悅。

  4、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5、通過觀察、交流與討論等活動,感知周圍事物的不斷變化,知道一切都在變。

  【活動準備】

  1、磁鐵、尺子、書、木塊、金屬絲、金屬玩具的`小汽車。

  2、記錄表、筆。

  【活動過程】

  1、設置問題情景:今天又一個問題想請小朋友幫忙來解決,出示一輛金屬玩具汽車,要求他們不直接接觸小汽車,怎樣才能使汽車開動?

  2、請幼兒動腦筋,同時鼓勵幼兒用各種輔助材料使小汽車在桌子上開動起來,請幼兒猜想一下,并把自己的設計畫出或列出能使小汽車移動的方法和效果。

  3、當幼兒嘗試后,請幼兒說出是用什么材料使汽車開動起來的?說出其方法,如果有不同的方法,也鼓勵幼兒大膽講出。

  4、請幼兒與同伴互相協商合作想辦法,如何使小汽車開的快?同時也可采用一種材料多種用法(如用木塊推汽車、用木塊搭成斜坡等)

  5、下面咱們來一個汽車競賽游戲好不好?要求不準用手碰汽車,比一比哪個小司機把汽車開的最快、最遠。

  6、通過活動讓幼兒了解利用哪些輔助材料使小汽車動起來,并且知道利用哪些輔助材料使小汽車開的快。

  重點:能發現小汽車移動的方法

  難點:能采用一種材料多種用法

  【活動結束】

  為提高活動效果及美感,可是現在墻面上張貼相關的情景花活在一個角落不止一個情景,這樣才能進一步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提高其質量效果。

  教學反思:

  幼兒園科學活動強調的是孩子借助于教師的指導和自身所從事的活動,對身邊的事物進行操作和感知,不斷發現問題并嘗試解決問題的過程。讓孩子在已知的基礎上自主探索未知,在不斷嘗試中取得成功,最終獲得知識。

幼兒園科學領域教案15

  活動目標:情感目標:幼兒體會與同伴游戲時候的歡樂,喜歡做游戲。認知目標:會認讀數字寶寶1-5。能力目標: 能大聲地讀出數字1-5中的某一個簡單的知道數字寶寶的筆畫.

  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幼兒能認讀出數字1-5.教學難點:幼兒能夠大膽的讀出數字1-5之間的任何一個。

  活動準備:數字寶寶卡片1-5各一張、數字寶寶的紙手套若干、數字掛圖、動物卡片

  活動過程

  開始部分

  教師帶領幼兒做簡單的手指游戲,引導幼兒認識手,并且知道小手的手指數量。

  基礎部分

  我們有兩只小手,每只小手上有5根手指頭。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來數一數。(教師導幼引兒伸出自己的手,和老師一起數一數。)數完手指以后,出示數字卡片。請小朋友來認一認這是數字幾。鴨媽媽生了5個鴨蛋,最近要孵出鴨寶寶了 。請你看一看它孵出了幾只。按照這樣的程序從一到五鴨媽媽孵出了五只鴨寶寶。把相應的數字1-5貼在鴨寶寶的下面。教師把數字掛圖以及相應的有數量的圖片出示在黑板上,帶領幼兒說兒歌,識記數字1-5.兒歌:1像粉筆會寫字、2像小鴨水里游、3像耳朵聽聲音、4像小旗迎風飄、5像鉤子能買菜。(教師邊說兒歌邊做動作,幼兒可以很上口,便于記憶)

  結束部分

  教師帶領幼兒做游戲,請幼兒將紙手套戴在手上,找出和自己手套上相同數字的伙伴,并且唱出找朋友的兒歌。然后帶領幼兒說兒歌。整理教具下課。

  教學反思

  本節課選課的內容對于小班的孩子來說,有一點點的偏難。只是簡單的認識數字1就可以了!這節課的內容其實可以作為主題教學,可以在一到二星期上完本節內容。大部分的孩子對于數字1-3記憶的比較清楚,到數字4、5的時候就有點難了,有些孩子記不清楚順序,這就是本節課的一個難點。老師需要下去在更深層次的`研究本節課如何讓孩子能盡快的認讀出數字1-5.上課期間,有一部分的孩子注意力不在課堂上,教師需要反思自己的教學活動中,環節與環節之間的緊密程度,以及孩子在課堂上的反映情況。都是教師需要改進的地方。本人自己覺得這節課的效果不是很好,有一些常識和自己的目標完成的不是很理想。沒有考慮到孩子們的接受能力,以及孩子的喜歡的教學方法都是這節課的弊端。以后上公開課,需要先了解清楚孩子們更喜歡什么樣的上課方式以及孩子們對課程的方式方法喜歡的程度來設計主題教育。這節課整體還可以,沒有考慮到用更好的更直觀的方式方法來教育孩子,可以試圖用一下PPT做一個課件,再加上直觀教具我想這節課或許會比第一次上的更成功。讓小班的孩子知道簡單的筆畫應該是中班的課程了,此觀點不提倡。

  活動設計背景:我園小班幼兒多居于鄉下,個別幼兒不會數數、不會按順序讀數、有些幼兒喜歡讀數可是老把數字的順序搞混淆。孩子們的年齡偏小,農民一年四季只有冬季有時間,針對鄉下的種種局限因素,為了使幼兒能夠很好的掌握科學領域的數學部分,設計了這節課。

【幼兒園科學領域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教案科學領域教案11-25

幼兒園科學領域教案03-01

幼兒園科學領域活動教案01-31

幼兒園大班科學領域教案11-26

幼兒園中班科學領域教案02-10

幼兒園小班科學領域教案02-09

幼兒園科學領域沉與浮教案12-11

幼兒園科學領域活動教案8篇02-15

幼兒園大班科學領域活動教案02-13

幼兒園中班科學領域《沉與浮》教案02-20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色欧影院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日本一区二区三区 | 午夜福利院视频免观看在线 | 免费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 | 亚洲高清aⅴ日本 |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