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大家都愛這個家》附反思
作為一名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大家都愛這個家》附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熟悉詩歌內容,并能有感情的念詩歌。
2、通過詩歌讓幼兒感受家庭成員之間的愛,知道大家都在為家出力,從而激發幼兒愛家的情感。
3、引導幼兒在詩歌中學習,感悟生活。
4、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5、鼓勵幼兒敢于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活動準備:
1、圖片(飯菜1、媽媽2、壞玩具3、爸爸4、小孩5、全家福6)
2、幼兒分男女孩坐。
3、歌曲《大家都愛這個家》
活動過程:
1、出示圖片,吸引幼兒興趣。
(1)教師依次出示圖片(1—4),并提問、如圖1“這是什么?誰做的?”
(2)教師總結。
2、幼兒理解詩歌內容,學念詩歌。
(1)幼兒欣賞詩歌一遍。
(2)教師根據詩歌內容提問。如“媽媽做了哪些事情?”
(3)幼兒學念詩歌。引導幼兒用一問一答得方式念詩歌。
(4)集體表演一遍詩歌,要求加上肢體語言,幫助幼兒理解詩歌內容。
3、情感教育。
(1)出示圖片6,引導孩子觀看“幸福的一家”,并進行提問。如“爸爸媽媽還會做什么?”幼兒自由說。
(2)教師小結。
(3)幼兒隨音樂“我愛我的家”邊唱邊做動作,再次感受家庭的愛。
活動反思:
這是一首富有童趣的詩歌,符合孩子的語言特點。上完這節活動后,我覺得活動目標還沒有達到,孩子參與的互動性不強,還沒有達到大綱中詩歌所需達到的目標,我利用一問一答的形式讓孩子熟悉詩歌內容時,孩子們還不能用完整的詩歌內容來回答。如我問:“熱騰騰的飯菜誰做的?”孩子們只簡單的說:“是媽媽”,其實應該引導孩子根據詩歌內容把問題回答清楚。(是媽媽,媽媽像個大廚師,每天都做好飯菜)。這樣就能更好地發展孩子的語言,讓他們用連貫的語言說話。這就證明我設計的活動環節還不是很好,沒有抓住詩歌教學中的重難點,提問題的方法還值得推敲,因為這直接影響著孩子的互動參與。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大家都愛這個家》附反思】相關文章:
中班語言:大家都愛這個家01-20
大家都愛這個家幼兒園教案01-25
幼兒園中班語言《搖籃》教案附反思09-20
幼兒園中班語言《水果》教案附反思04-03
幼兒園中班語言《松樹與松鼠》教案附反思04-03
幼兒園中班語言《圓圓的夢》教案附反思09-20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春天的電話》附反思04-03
幼兒園中班語言活動《筍娃》教案附反思04-03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窗外的垃圾》附反思04-03
幼兒園教案中班語言《樹葉小耳朵》附反思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