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幼兒園小班變了變了教案

時間:2024-04-01 07:10:00 幼兒園教案 我要投稿

[精選]幼兒園小班變了變了教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小班變了變了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選]幼兒園小班變了變了教案

幼兒園小班變了變了教案1

  活動目標

  1、體驗泡發食品由小變大的樂趣。

  2、愿意動手泡發食品。

  3、能夠按順序泡發食品并認真觀察。

  活動準備

  1、ppt圖片。

  2、幼兒每人人手一份木耳、銀耳、茶葉,溫水,透明玻璃杯,攪拌棒。

  活動重點

  愿意動手泡發食品。

  活動難點

  能夠按順序泡發食品并認真觀察。

  活動過程

  一、圖片導入,引發幼兒興趣

  1、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帶來了幾種特殊的食物,它們會在我們眼皮底下長大,我們一起來看看是什么吧!(出示圖片)有木耳、銀耳、茶葉。

  2、師:那小朋友們知道它們被水泡過與現在沒被水泡過有什么不一樣嗎?等會我們就來做個小實驗。

  3、師:我們來對比一下泡過的木耳與沒泡過的木耳有什么不一樣?(泡過的大、新鮮)

  二、生活經驗聯想

  師:小朋友們還知道哪些食物泡發后會發生變化?(幼兒自由表達)

  教師小結:有面條、大米、方便面等。

  三、幼兒動手泡發食品

  1、幼兒分組嘗試泡發食品,選擇木耳、銀耳、茶葉等。

  2、引導幼兒觀察食品泡發過程中的變化,可以進行攪拌,幫助其泡發。

  四、幼兒分享自己的發現

  師:現在請小朋友來說一說自己發現了什么?食品有什么變化呢?(鼓勵幼兒大膽發言)

  教師小結:食品經過泡發變大了,更新鮮了。把杯子里面的水分吸收了,水變少了。

  活動延伸:

  進行游戲——變了變了,請幼兒假扮木耳、銀耳、茶葉,教師講述泡發食品的過程,幼兒變換動作,讓自己越變越大,變到最大,教師進行“攪拌”,幼兒翩翩起舞。

  活動反思

  自從參與了省級實驗課題《操作材料對幼兒探究式科學學習的支持》的研究以來,面對進行的科學活動,我更加注重嘗試運用"做中學"的教育理念,多元化、多角度地實施教學活動。"變了變了"主題活動,如果按教材上進行也會上得很順利,對幼兒來說掌握起來也比較容易,能較好地實現教學目標。但我認為,教材只是提供給教師可參考的活動內容和素材,不一定是最適用的'。什么樣的形式更能吸引幼兒呢?除了考慮到讓幼兒親歷探究的全過程外,還要通過游戲、圖片、音樂、肢體語言等多元化形式,引導幼兒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感受科學的奧秘。這次活動總的來說效果比較好,幼兒對活動內容非常感興趣,發言積極踴躍,當看到水中的木耳慢慢變大了后,他們都興奮地拍起手來,活動結束時好多幼兒還意猶未盡。我覺得活動效果比較好的原因與以下因素有關:

  一是活動內容貼近幼兒生活,從幼兒熟悉的一些生活用品(木耳、茶)入手;

  二是幼兒親手驗證,感受變化,滿足了參與活動的愿望;

  三是活動是在比較輕松的氛圍中進行的。

幼兒園小班變了變了教案2

  【設計意圖】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3—4歲幼兒對感興趣的事物能仔細觀察并發現其明顯特征,而且能用多種感官或動作去探索物體,關注動作所產生的結果。設計活動時,我結合小班幼兒“認識靠行動”的年齡特點,嘗試運用“在探索中發現”的教育理念。從幼兒生活經驗出發,以“木耳”為主線貫穿教育活動,通過尋找——觀察——操作——表現——探索,引導幼兒在說說、玩玩、做做中,持續引發幼兒內在的探究動機和興趣。

  【活動目標】

  1、感知木耳由小變大的有趣現象。

  2、會用肢體動作表現木耳泡發的變化過程。

  3、初步培養幼兒喜歡探究科學的興趣。

  4、培養幼兒與他人分享合作的社會品質及關心他人的情感。

  【重點】

  感知木耳由小變大的有趣現象。

  【活動準備】

  1、ppt課件

  2、塑料杯12個、小毛巾12塊、小勺子12把、盤子6個、木耳若干、溫水

  【活動流程】

  一、營造氣氛、激發興趣

  1、通過尋找“寶貝”,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請小朋友拿出來,搖一搖、晃一晃、聽一聽,猜猜里面是什么?

  2、觀察“寶貝”的外形特征

  (1)請寶寶們仔細看一看這件寶貝是什么顏色的?

  (2)摸一摸什么感覺?

  (3)那這件寶貝到底是什么呢?

  3、木耳自我介紹

  小結:大家好!我的`名字叫木耳,我的身體黑黑的、干干的、硬硬的。我的營養價值可高了!我體內除了含有大量的鐵和維生素k以外,還可以排除人們體內殘留在消化系統的灰塵和雜質呢!我最喜歡的事情就是游泳了,小朋友可以把我送入水中嗎?

  二、木耳實驗、操作感知

  1、幼兒動手操作實驗,感知木耳由小變大的有趣現象。

  2、小木耳、愛游泳,輕輕一放進水中。伸伸腰、點點頭,轉一轉,扭一扭,打個滾兒樂游游。小小木耳有變化,小朋友仔細看看它,用你的小手摸摸它,發現木耳有什么變化?

  小結:原來小小的硬硬的干木耳泡水后會變大,變得濕濕的、軟軟的,這種現象叫作泡發。

  三、肢體表現、整理認知

  1、引導幼兒用肢體動作表現木耳泡發變化的過程,感受其樂趣。

  2、教師和幼兒一起隨音樂表演,鼓勵幼兒用不同的動作表現木耳泡發變化的過程。

  小結:原來,木耳泡發變化的過程還可以用這么多的動作來表演,那我們一起去看一看我們來的時候看的那些東西跑哪里去了?

  四、探索發現、生活延伸

  1、引導幼兒觀察多種食品泡發現象。

  小結:桌子上這些東西可泡發的食品有……不可泡發的食品有……

  2、運用已有經驗分辨、討論,干香菇遇到水會產生泡發現象嗎?

  延伸活動:

  探索生活中更多可泡發和不可泡發的食品。

  反思:

  《我會變》該活動目標是感知物體的可變性,體驗變大或變小帶來的快樂,從中體驗想象的樂趣,大膽表達自己變大或變小的愿望。

  活動過程中我首先出示沒吹氣的氣球讓幼兒說一說氣球如何變大,小朋友們都紛紛回答說用嘴巴吹,接著我又提問那怎么讓氣球變小呢,都懂得說把手松開氣球就變小了。幼兒們從中體驗到氣球的變化也帶來快樂,他們也懂得了物品能變大變小,接著進行經驗提升,讓他們說一說還有哪些物品會變大或變小,進一步激發幼兒的興趣和探索欲望。緊接著出示物品茶葉、被子,讓他們操作探討發現哪些物品可變大可變小。茶葉加入水后變大了。被子怎么變小,聰明的小朋友們都懂得想辦法說把它疊起來。操作完后讓幼兒們大膽暢想說一說如果自己變大或者變小以后會做什么事情,表達自己的小愿望,從中培養幼兒的大膽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在這個活動過程中幼兒們都能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說說自己變大變小想做些什么,積極回答老師的問題。通過操作基本上大部分幼兒都懂得什么物品能變大或變小,但提供的物品較少沒有幼兒更充分體驗探索想象,所以課后讓幼兒回家后仔細觀察身邊還有哪些東西是能變大或變小的。孩子的直接經驗較少,出示茶葉還是很多幼兒不懂得是茶葉,經過引導后才懂得這是茶葉。今后多準備生活日常生活用品圖片讓幼兒觀察認識物品從而豐富他們的生活經驗。

【幼兒園小班變了變了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小班變了變了教案02-21

幼兒園小班《變了變了》科學教案05-20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及反思《變了變了》03-23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變了變了》5篇04-19

幼兒園小班科學公開課教案《變了變了》09-29

幼兒園小班上學期《變了變了》科學教案08-26

變了,變了,都變了04-14

變了,變了06-30

幼兒園小班上學期科學《變了變了》教案含反思(精選12篇)03-12

變了,變了作文09-27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 | 一级似看大片中文字母 | 日本一道久久高清国产 | 婷婷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天天在线天天看精品在线观看 | 日本高清一区免费中文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