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幼兒園中班語言活動:小蝌蚪找媽媽帶反思
在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的今天,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反思自己,必須要讓自己抽身出來看事件或者場景,看一段歷程當中的自己。我們該怎么去寫反思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中班語言活動:小蝌蚪找媽媽帶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活動目標:
1、看圖欣賞故事,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感知小蝌蚪找媽媽的一系列經過。
2、借圖的暗示以及教師語言的提示,嘗試講述故事中小蝌蚪與媽媽的對話。
3、能較專心得傾聽故事,對故事活動感興趣。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人手一份,展示儀一臺。
活動過程:
1、幼兒扮演小蝌蚪,隨著音樂師生一起表演唱《小蝌蚪》。
2、幼兒欣賞前面放大的幼兒用書故事《小蝌蚪找媽媽》,了解故事內容。
教師:今天,我想請小朋友一起看圖欣賞故事《小蝌蚪找媽媽》。
在講述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幼兒講述故事中的對話,如:當講到“謝謝您,鵝媽媽,”小蝌蚪又向前游去時,教師可以這樣設疑:現在小蝌蚪有沒有找到媽媽,有一天,他碰到誰了呢?
3、啟發幼兒探索:小蝌蚪出生、小蝌蚪找媽媽、小蝌蚪變青蛙概括故事的三段結構。
教師提問:故事的中間部分,小蝌蚪在干什么?故事的開始說了件什么事?
4、學習故事中的對話,并根據角色特征做相應的動作。
教師:小蝌蚪是不是一下子就找到了媽媽?它每次碰到動物媽媽時,小蝌蚪都會喊什么?動物媽媽告訴他們以后,小蝌蚪是怎樣感謝的?
角色扮演。教師扮演小蝌蚪,幼兒扮演動物媽媽,學習故事中的對話,并根據角色特征做相應的動作表演。
5、師生共同看書講述并表演故事。
在課前欣賞《小蝌蚪找媽媽》的動畫片,讓幼兒感知生動形象的小蝌蚪找媽媽的經過,對作品產生興趣。
將故事分為六段呈現給幼兒。
活動反思:
童話故事《小蝌蚪找媽媽》是一個充滿兒童情趣的作品,作品中圍繞“找媽媽”這一線索,展開了小蝌蚪與幾種小動物的換位。作品采用復式的結構來串連故事情節類似,類似情節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現,每次反復的內容不相同,這樣的方式給幼兒清晰明了的記憶和想像因素,符合中班幼兒思維的特點,因而可以很好的為幼兒接受。時下正是陽光明媚,萬物復蘇的季節。“小蝌蚪”作為表現“春天”的主要元素之一,早已被幼兒所熟悉。來源幼兒的生活環境,生活經驗。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我確定目標如下
1、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感知小蝌蚪找媽媽的一系列經過
2、嘗試講述故事中小蝌蚪與“媽媽”的對話
3、能較專心的傾聽故事,對故事內容感興趣。
導入部分,我采用音樂導入的方法,引導幼兒一起表演以學過的歌曲《小蝌蚪》。感受小蝌蚪游戲時的快樂情緒。
“小蝌蚪想去找媽媽,可不知道媽媽在哪里,怎么辦呀?”可憐的小蝌蚪一下子激起了孩子們的同情心。“我來幫他找”“真可憐”……就這樣,依次趣味亦然的尋親故事就此展開。由于故事的內容比較長,我采取了分段欣賞的方法。將故事分為六段呈現給幼兒。為區角活動中的連環畫創作做了一個鋪墊。孩子們對故事內容還是有一定了解的。蝌蚪和動物們的對話掌握的比較好。
進入分角色游戲階段了,從孩子們喜形與色的神情中,我知道他們最感興趣,最能展現他們的風采時候到了。其實,在前一環節時,已經有幼兒迫不及待開始預演了。他們表演得那么投入,徐依米扮演的小蝌蚪惟妙惟肖,急切而又高興的喊著“媽媽,媽媽”充滿驚喜的語氣充分表現了蝌蚪的情緒。蔣承魯扮演的青蛙則是和諧可親,看著他搖頭擺尾、自我陶醉的樣子,真叫人忍俊不禁……
最后我讓小朋友認識了故事的連環畫,為連環畫的創作打了基礎。
【幼兒園中班語言活動:小蝌蚪找媽媽帶反思】相關文章:
中班語言活動方案小蝌蚪找媽媽03-18
幼兒園大班語言小蝌蚪找媽媽教案08-25
幼兒園小班語言小蝌蚪找媽媽教案11-25
小蝌蚪找媽媽幼兒園語言教案03-27
《小蝌蚪找媽媽》幼兒園大班語言教案08-26
幼兒園小班語言教案《小蝌蚪找媽媽》03-23
幼兒園中班語言活動教案:秋秋找媽媽08-25
《小蝌蚪找媽媽》教學反思(精選15篇)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