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教案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7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仔細觀察畫面,大膽猜測講述故事情節,發現小田鼠各種可笑的拖拉行為。
2、理解故事內容,學習“不嘛,再等*分鐘,我還要……”句型,講述故事。
3、結合生活經驗,想出各種幫助小田鼠改掉拖拉習慣的辦法。
4、借助圖文并茂,以圖為主的形式,培養孩子仔細閱讀的習慣,激發閱讀興趣。
5、引導幼兒細致觀察畫面,激發幼兒的想象力。
【活動準備】
1、故事PPT,故事相應圖片。
2、手偶3個(小田鼠、田鼠爸爸、田鼠媽媽)
【活動過程】
一、手偶導入,引起興趣。
師出示小田鼠:看,誰來了?是小田鼠,還有小田鼠的爸爸媽媽,今天小田鼠的爸爸媽媽想請我們小朋友幫個忙,幫小田鼠改掉一個壞習慣,你知道是什么壞習慣嗎?到底是什么呢,讓我們聽下面的故事。
二、通過PPT,閱讀故事,了解故事內容,學說“不嘛……”
1、師播放PPT講述故事第一部分
2、講述后提問:
田鼠媽媽和田鼠爸爸叫小田鼠干什么?他們是怎么說的?小田鼠又是怎么回答的、怎么做的?
。ㄒ龑в變簩W說小田鼠的話“不嘛……)
3、師展示PPT,講述第二部分。
4、講述后提問:
小田鼠又干了什么?它說了什么?接下來是怎么樣的呢?讓我們聽下去。
5、師續講故事第三部分(PPT5—PPT1)
6、講述后提問:
小田鼠又提出了哪些要求,它又是怎么做的。讓我們看圖說說。
三、播放PPT完整欣賞、講述故事。
1、師:故事好聽嗎?讓我們一起來講講這個故事吧。
2、幼兒看PPT跟著老師一起完整講述故事。
四、談論“拖拉”,引導幼兒學會不拖拉的辦法。
1、師:你發現小田鼠的壞習慣了嗎?是什么?你能幫助田鼠媽媽和爸爸幫助小田鼠改掉這個壞習慣嗎?有什么辦法?
2、師:老師知道我們小朋友做事有時也會想小田鼠一樣拖拉,但那樣是不好的,那你覺得以后應該怎么做?
。ü膭钣變捍竽懙慕涣,相互學習)。
附故事:快睡吧,小田鼠
晚上到了。
媽媽對小田鼠說:“不早了,你該上床睡覺了!”
小田鼠喊道:“再等10分鐘,我還要啃幾口奶酪!”小田鼠在奶酪上足足啃了10個洞。
“這下滿意了吧?現在去刷刷牙,趕緊上床睡覺!碧锸蟀职终f。
“再等9分鐘!我要把我的跑車拿進來!毙√锸蠼械,說著跑出屋子,開著跑車整整轉了9個圈,才開進家門。
“換好睡衣,快上床!”媽媽又在喊了。
“再等8分鐘,我要給仙人掌澆澆水。”小田鼠跑到窗臺上,給仙人掌澆了8滴水。
“馬上睡覺,不要磨蹭!”爸爸催促道。
“來了,來了,我去給倉鼠大媽說聲晚安,只要7分鐘!”小田鼠跑到倉鼠大媽家。“晚安、晚安……”小田鼠一連說了7遍,可倉鼠大媽一聲也沒聽到,她已經睡著了。
“再不上床,我可要生氣了!”媽媽喊道。小田鼠趕緊跳上了床?墒,突然他又想起了一件事!皨寢專蚁牒人疃6分鐘!”小田鼠跑進廚房,足足喝了6大口涼水。
“快睡覺吧!”爸爸說。
“晚安,我的小乖乖!”媽媽說。
“等等,再給我5分鐘!毙√锸笙肫鹚耐婢邉游飩冞沒有上床呢。媽媽在沙發下面找出了5個玩具動物,放在小田鼠的床上。
“晚安,做個好夢!”爸爸說。
“給我4分鐘,我想上廁所!”剛才的'水喝得太多了。上完廁所,小田鼠放水沖了4遍抽水馬桶。
“好了好了,現在可以睡覺了!”爸爸媽媽一起說。
“等等,我還沒有刷牙呢,只要3分鐘就可以了!毙√锸笈苓M衛生間,開始刷他僅有的三顆牙。
“現在總可以睡覺了吧?”爸爸說。
“不,還有一件事,只要2分鐘!”小田鼠對著媽媽的耳朵說,“你是世界上最好的田鼠媽媽!”小田鼠對著爸爸的耳朵說:“你是世界上最好的田鼠爸爸!”
“你是世界上最乖最棒的田鼠娃娃!”爸爸媽媽齊聲說,“好了,這下該睡了!
“還有1分鐘!”小田鼠懇求道,“你們要給我講一個故事,否則我無論如何睡不著的!
“好吧,”爸爸嘆了口氣,從書架上拿了一本書,開始念了:“從前,有一個小田鼠,他總是不肯睡覺,再等10分鐘,再等9分鐘……”
快點睡吧,小田鼠!做個美夢,睡個好覺!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情況分析:
"驚喜"讓人想到的是一種禮物,一種不可思議的東西。故事《給你一個驚喜》講的是獅子阿美有一頭漂亮的長發,生了一場大病后,阿美的頭發掉光了。小伙伴們約她,她不敢出門。后來小伙伴們給她一個驚喜、、、、、、理解故事內容,感受故事中阿美的情緒變化。
語言活動內容:
給你一個驚喜活動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感受故事中阿美的情緒變化。
2、能復述故事的主要內容。
活動重難點:
理解故事內容,感受故事中阿美的情緒變化。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CD
活動過程:
一、談話,
引出活動。
1、教師:今天老師帶來一個很好聽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給你一個驚喜》。小朋友,請你猜一猜,這會是一個什么樣的`驚喜呢?
2、幼兒自由猜想。
二、教師結合掛圖分段講述故事。
1、教師講述故事至"像兩只熟透的桃子",提問:
--獅子阿美長了一頭怎樣的頭發?
--后來阿美的頭發發生了什么變化?
2、教師講述故事至"沒有吭聲",提問:
--阿美為什么不和小朋友一起玩?她的心情怎樣?
--阿美的朋友會想什么辦法呢?
3、教師講述故事至結尾,提問:
--阿美的朋友做了一件什么事?
--他們為什么把頭發剃光?
三、教師完整講述故事一遍,引導幼兒感受阿美的情緒變化。
1、教師提問:
--阿美哭了幾次?
--第一次哭是為什么?第二次哭又是為什么?
2、教師引導幼兒通過阿美的兩次哭來理解阿美的情緒變化。
四、幼兒嘗試復述故事。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了解名片及名片的內容,知道名片的用途。
2.能為自己或喜歡的人設計名片,并用不同的紋樣進行裝飾。
3.體驗自主動手設計名片的成功喜悅及互贈名片的愉快。
4.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5.能展開豐富的想象,大膽自信地向同伴介紹自己的作品。
活動準備:
教師自制不同的名片若干張,彩筆或油畫棒,不同形狀的紙張若干
活動過程實錄:
(一)、欣賞故事
師:孩子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件禮物你們知道
是什么嗎?
。ń處熞詭矶Y物引起幼兒的興趣把幼兒的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到教師這里來)
幼:名片,
師:今天老師給你們講個有關名片的故事你們想不想聽?
幼:想
。ń處煶鍪菊n件引起幼兒興趣 )
教師出示小豬樂樂的名片。
1、提問,
師:小豬樂樂通過什么認識了好多的朋友?
幼:名片
師:名片上面都有什么?
幼:姓名,地址,電話號碼,自畫象
師:看了名片你從名片面上知道了些什么?
幼:我知道了小豬的名字叫樂樂,他家住在什么地方,還知道了他的電話號碼
。ㄓ變焊鶕约阂延袑γ恼J識和了解及仔細對名片的觀察幼兒爭相回答發表自己的看法)
教師小結:有了名片真好,可以認識新朋友,知道朋友的名字、電話、地址與朋友保持聯系。其實生活中的名片還有很多用處(出示生活中的名片):還可以向別人推薦自己、介紹公司產品、拓展業務……非常方便
。ǘ、設計名片,引導幼兒創造性地裝飾。
?1.出示名片范例,觀察范例的設計特點,激發幼兒設計的`愿望。
師:小朋友,你們看老師也為自己設計了不同的名片:風景名片、花邊名片、信紙名片、卡通名片、折疊名片。
師:老師設計的名片上用了哪些圖案、花紋?
(教師以提問的方式來幫助幼兒觀察圖片為誘餌自己創作坐下鋪墊)
幼:老師用了鋸齒紋、波浪紋、羊角紋……
師:你想不想當一位名片設計師,為自己或喜歡的人設計一張???? 名片?
幼:想!
師:那我們一起來為自己設計一張名片吧!
師:今天老師給你們準備了不同形狀、不同質地的紙,請小朋友選擇自己喜歡的紙來設計名片,設計前老師提兩個要求:(1)先用文字或標志符號寫清楚名字、電話、家庭住址,然后再用不同的花紋、圖案來設計名片。(2)使用剪刀注意安全,剪掉的紙放到盒子里,保持衛生。
。ㄈ、交朋友
師:小朋友,你愿意把你設計的名片送給你的朋友嗎?
幼:愿意。
師:讓我們來認識我們的新朋友吧
師:請幾位幼兒唱《找朋友》當找到朋友時出示自己的名片并說“你好我叫…我很愿意和你交朋友”
全體幼兒跟著《找朋友》的音樂把自己手中的名片送給自己想要認識的小朋友。
活動反思
1.活動來源于我們的生活,幼兒在活動中不僅體驗到自主動手設計名片的成功喜悅,同時感受到了交往的快樂。這次活動是幼兒第一次設計名片,所以他們非常感興趣,心情一直是高興的、愉悅的,活動中他們能自主設計自己喜歡的名片并大膽運用花紋進行裝飾。我把幼兒對名片的零散印象、模糊經驗進行提升,讓幼兒在制作過程中嘗試到成功、獲得愉悅。在活動中,我們還為幼兒創設了良好的表達氛圍,特別是在贈送名片過程中,讓每位幼兒都有表達的機會,培養了幼兒主動表達的能力。
2.組織活動后,我感到目標涵蓋的內容表較多,既要了解名片的內容、用途,又要設計裝飾,還要交流、送名片,所以30分鐘的時間非常緊迫,有的速度慢的幼兒還沒有設計成功就到時間了。如果重新組織本次活動,我想在《名片設計師》前,組織一次社會活動《名片作用大》讓幼兒在社會活動中認識名片和它的作用,以及怎樣送名片,結束后再進行本次活動,那樣目標定位會更具體,針對性也比較強了。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擁有一個美麗的家園,是每個人的夢想,不管是成人還是孩子,都希望把自己的家園打扮得既實用又漂亮!缎路孔又車肪褪侵v了小動物根據自己的喜好在自己的新房子周圍進行了裝修,小猴子通過參觀別人的新房子,學習別人的長處,自己動手創造了一個美麗家園的故事。大班的幼兒在講述的時候要求連貫流暢,能運用自己學過的詞匯來豐富自己的講述內容,能用恰當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所見!缎路孔又車愤@個作品的內容貼近幼兒的生活,故事中動物之間的對話有重復,也有不同,適合大班上期的孩子創造講述。
活動目標:
1、學習觀察圖片,理解畫面的內容,并能有條理地講述。
2、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大膽地想象并創編故事。
3、懂得“只有吸取了別人的長處,才會更好”的道理,體會創造的.快樂。
活動準備:
反映故事內容的圖片四張
活動過程:
一、引出主題,激發興趣
1、教師:小朋友你們喜歡聽故事嗎?今天這個故事就藏在這些圖片中要請小朋友跟我一起來講。
2、(出示小猴及小猴的新房子):小猴造了一幢新房子,四周還有很多空地。應該怎樣來利用呢?小猴考慮了好幾天,總也拿不定主意。小猴想:還是去參觀一下別人的新房子吧,也許會想到好辦法。小朋友,想不想跟小猴一起去參觀一下別人的新房子呀?
二:觀察圖片,理解講述畫面內容
(一) 1、教師(出示圖一):小猴來到了誰的家?看到房子的周圍有些什么?
2、教師:小猴問:小兔,你為什么要在房子周圍種滿鮮花呀?小兔會怎么回答小猴呢?
3、一起把這一幅圖來講一下。
(二)1、教師(出示圖二):小猴走啊走啊,又來到了誰的家呀?為什么?(幼兒猜測,師出示小鵝)
2、教師:這是一條怎么樣的小河?河水怎么樣?
3、教師:小猴問:小白鵝,你為什么要在房子周圍挖小河呀?小鵝又會怎么回答呢?
4、教師扮演小猴,幼兒做小鵝,個別詢問幼兒。
(三)1、教師(出示圖三):小猴又來到了誰的家?看到了什么?你從哪里看出來?
2、教師:它會怎么問?小狗又是怎么回答的?請你跟旁邊的小朋友學一學,說一說。
3、幼兒自由交流,教師個別傾聽指導。
4、個別幼兒到集體面前扮演角色講述。
三:展開想象,創編故事
1、教師:小猴回到自己的家,覺得小兔、小鵝、小狗的家都很漂亮?它會怎樣來打扮自己的新房子呢?小朋友互相討論一下。
2、幼兒討論,教師傾聽,并問問幼兒為什么?
3、個別幼兒回答:小猴會怎么打扮自己的新房子?為什么?
4、教師(出示圖四)到底小猴是怎么做的呢?我們一一看(教師擺放小圖片)。
5、教師:你覺得現在小猴的新房子漂亮嗎?小猴是怎么會想到這么做的呢?
6、教師:原來只有學習了別人的好的地方,吸取了別人的長處,自己才會變的更加好。
四:完整講述
1、這個故事還沒有名字呢?小朋友覺得應該叫什么名字?
2、師幼一起看圖完整講述,對話部分由幼兒完成。
五:延伸創編
1、教師(出示小房子):老師也有一幢新房子,應該怎么樣來打扮呢?請小朋友幫幫忙。
2、還有好的方法請小朋友在區域活動的時候去畫一畫,說一說。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名稱
買花(大班)
活動目標:
1、初步嘗試運用錢幣買花,積累加減式題口算的經驗,發展孩子思維的敏捷性。
2、在買花中,體驗購物的樂趣。
重點與難點:
嘗試運用錢幣買花,積累加減式題口算的經驗。
材料的創設與準備:康乃馨、馬蹄蓮、玫瑰花三種鮮花(每種花35支),貼有標簽的桌子,分別標出2、3、5元三種價目,幼兒每人10元錢
設計思路:
春天,萬物蘇醒,百花盛開,孩子們沐浴在春的陽光里,享受著春的氣息,感受著花的美麗。我們結合春季的季節變化,以及我們本階段幼兒的培養目標,預設了“親親大自然”的主題活動,。我們詳細分析了這個主題,認為這個主題可以挖掘能促進幼兒多方面發展的內容。比如:健康領域涉及到孩子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和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的培養,知道春天是個傳染病、感冒的好發季節,要多注意及時的增減衣服,做好個人清潔衛生等;情感領域涉及到對大自然的喜愛,對節日氣氛的體驗,尊重勞動人民和師生、生生、親子之間相互關心等方面的內容;在認知領域涉及到感知春天的特征,將春天物品進行計算、分類以及購物活動等方面的內容。因此,我們覺得開展此活動有一定的教育價值,我們希望通過這個主題活動,讓幼兒了解春季一些明顯的季節特征,培養孩子尊重勞動人民,計算錢幣、購物、文明交往的經驗。
在主題實施的過程中,為了讓幼兒體驗春季的季節特征,我們在教室內創設有關春天的環境刺激幼兒,還帶孩子到公園、幼兒園內尋找春天,引導幼兒在家長的配合下收集春天的花草、蝌蚪、蝴蝶和風箏等的物品、圖片等活動。同時我們還分析出在這個主題中也蘊含著豐富的數活動的內容。例如:分類、計算錢幣等。我們試圖以貼近幼兒生活的活動,又十分感興趣的題材,以數活動為手段,進一步豐富與完善主題的內容,更好地促進
幼兒觀察、思考、判斷等能力的發展,又結合科研將語言融入進去,同時和幼兒共同探究鮮花的名貴與價格的關系,從而提升幼兒的社會化情感。
幼兒是在學習、在游戲中獲得經驗的,在此理念的指引下,我設計《買花》的活動。本次活動是《親親大自然》主題背景下的一次正式數學活動,依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二期課改的精神,幼兒的生活、運動、游戲、學習活動是整合在一起的。在這個活動中使孩子初步嘗試運用錢幣買花,積累加減式題口算的經驗,發展孩子思維的敏捷性;在買花中,體驗購物的樂趣。
在此活動前,我們借助區域活動、一些非正式數活動,為幼兒提供了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豐富材料,讓幼兒通過操作,初步積累有關購物活動的經驗。在此基礎上,想通過一次正式的數活動,幫助幼兒進一步提升這方面的經驗。我們最終試圖以數學活動為手段,推動主題與幼兒的共同發展。
活動流程:
引出主題 → 操作探索 → 交流體驗
活動過程:
。ㄒ唬┮鲋黝}
現在是什么季節?春天開滿了各種各樣的鮮花,所以鮮花店里進了一批鮮花,讓我們看看進來了什么鮮花?(幼兒說出鮮花的名字)
。ǘ┎僮魈剿
1、我們知道了有康乃馨、馬蹄蓮、玫瑰花,看看上面有什么?(有個牌子,上面標有2元錢、3元錢、5元錢)
2、今天每種鮮花的品種上都標有價錢,那么你們有錢嗎?
3、試試看,用你口袋里的10元錢買鮮花,想一想我要買什么樣的鮮花,送給我們泗涇的勞動人民,需要多少錢?
4、幼兒每人用10元錢,購買鮮花,并進行交流。
5、你買的是什么鮮花?怎樣花錢的?
(三)交流體驗
1、你買的是什么鮮花?是怎樣買花的?
2、老師小結
3、幼兒再次買花
剛才我們買了鮮花,你們還想買嗎?那這次買花時,你要和剛才買的不一樣?試試看怎么買?
活動延伸:
我們買了許多的花,小動物看見了也想來買花,我們把這些花放在區域活動中,讓小動物也去買花,好嗎?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使幼兒學會有禮貌地做小客人,練習使用禮貌用語進行交往。使幼兒懂得一些做客的簡單禮節。以下是幼兒園大班日常禮儀教案,希望對你有幫助!
【活動目標】
1、使幼兒學會有禮貌地做小客人,練習使用禮貌用語進行交往。
2、使幼兒懂得一些做客的簡單禮節。
【核心要素】
做客前 約在先 說人數 定時間 如約至 勿早晚
小禮品 人喜歡 入座后 坐相端 主人物 不亂翻
主人忙 要適時 先致謝 再告辭
【活動準備】
1、與本班一幼兒家庭聯系有關做客事宜。
2、電話兩部。
【活動過程】
一、教師向小朋友介紹活動內容及簡單要求。
老師要帶XX小朋友去XX小朋友家做客,比一比看誰是最有禮貌的小客人。
二、幼兒到XX小朋友家做客,在做客過程中學習禮貌用語和簡單禮節。
1、學習有禮貌地問候主人。
到了主人家輕輕地敲門,見了主人會禮貌地問候,學說“你好”。見了不同的人會使用合適的稱謂。
2、學習有禮貌地與人交往。
(1)對于主人的.招待,如請客人坐,請客人喝茶,
請客人吃東西,客人都要有禮貌地說“謝謝”。
(2)在別人家不隨便翻看,拿走別人的東西。在別人談話時,不隨便插嘴。當別人提出問題時,要大方地回答。說話時,聲音輕一些,不大聲喧嘩。
(3)與主人要友愛相處。
(4)學習有禮貌地與主人告別。
(5)臨走時,向主人說“XX,再見”,還可客氣地邀請別人去自己家做客。
三、做客后進行小結,對幼兒在做客中的表現進行評價。
小朋友在別人家做客時很有禮貌,會說“您好”、“謝謝”、“再見”,并且不隨便亂拿別人的東西。以后到別人家去做客也要做到這些,做個有禮貌的小客人。
【活動延伸】
可通過角色扮演和行為辨析的方式對幼兒進行拜訪做客的教育。
(1)甜甜敲門時很用力,她這樣做好嗎?
(2)小客人進門時沒問好,這樣做對嗎?
(3)亂翻主人東西好不好?應該怎樣做?
【教學反思】
使幼兒學會有禮貌地做小客人,練習使用禮貌用語進行交往。
使幼兒懂得一些做客的簡單禮節。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活動設計背景
在我們的生活中美是無處不在,需要我們去發現。“染紙”是人們在最初的無意識中發現的,后來成為中國傳統的一種民間美術,因其變化無窮最能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是一種適合幼兒特點富于游戲性的美術活動。能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和動手操作能力,激發幼兒創作的興趣。
活動目標
1.認知領域:通過活動了解我國民間藝術悠久的歷史,初步感知染紙工藝的樂趣。
2.情意領域: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增加幼兒對色彩變化和創作的樂趣。
3.技能領域:嘗試用折疊、浸染的方法染紙,體驗不同折法產生的色彩、圖案變化,并感受對稱美。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積極參與染紙活動, 嘗試用折疊、浸染的方法染紙,感受其中的樂趣。
教學難點:嘗試重疊暈染的效果,感受深色能遮蓋淺色的顏色特性。
活動準備
兩種不同的紙張(白紙、宣紙各一張),4—6幅范例,字條,4張彩紙,事先學習幾種折紙的方法(米字折、田字折、折扇折、任意折),彩色墨水,宣紙,水彩盤,舊報紙,抹布,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開始環節:
1. 出示紙張導入:對白紙和宣紙進行比較,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小結:白紙厚而硬,吸水性差,遇水不容易破;宣紙薄而軟,吸水性強,遇水容易破。
2.復習米字折、田字折、折扇折、任意折的折法。
二.基本環節:
1. 出示范例:請幼兒觀察再次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2. 教師示范講解染紙的過程及方法:
(1)先折疊:每折一次都要壓平,這樣等下染出來的紙就平整,這時候不需要打開。
(2)染顏色:把折好的紙的角或邊浸到水彩盤中,想要花紋大一點就在顏料中多染一會兒,想要花紋小點就在顏料中少染一會兒。這時候宣紙里面吸飽了顏料,剛才老師說宣紙濕了很容易破的,要把里面的水分去掉一些,所以把它放到舊報紙里輕輕地按一下就可以。
(3)打開作品:小心地把它打開,按折的順序打開就不容易破,平放在舊報紙上晾干。
3.教師提出要求,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播放歡快的音樂):
(1)要求:保持地面、桌子、身上干凈,可以用不同的折法染出來的效果不一樣,打開時要小心平放在報紙上晾干。
(2)幼兒動手操作:提醒幼兒注意色彩的搭配,使畫面色彩明快。同時別讓顏料滴下來。
(3)幫助能力差的幼兒把作品打開。
(4)幼兒可嘗試多種折染的方法,感受不同折染方法能產生變化無窮圖案的樂趣。并啟發幼兒大膽設計折疊方法進行染紙。
三.結束環節:
1. 講評、展覽:
師幼欣賞,簡單介紹自己的`作品。進一步激發他們對民間工藝的熱愛,培養他們的審美情趣。
2. 教師總結
延伸環節:
小朋友們,這些染紙太美了,這樣美麗的染紙到這兒是不是就結束了?他們還有什么用途嗎?鼓勵幼兒大膽想象、發揮創意挖掘更多的用途。
教學反思
這次活動是一節手工制作活動—染紙,是利用吸水性較好的宣紙折疊后再蘸上顏料,然后滲透形成圖案。同時以游戲的口吻來調動幼兒學習的欲望,開始我請幼兒動手操作來發現白紙和宣紙的不同并復習幾種折法,在以變魔術的方式出示范例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因為染紙活動是有一定的技能技巧,于是把紙的角或邊變成了嘴,像喝飲料一樣把有顏色的水吸在紙上,要求每張嘴喝的水的顏色都不一樣。這樣講解幼兒比較容易接受、理解,在操作時都能較好地掌握。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還是出現了問題,特別是在最后展開時,可能是幼兒有些過于著急導致作品被扯壞。但是在這次活動中幼兒對染紙有了初步的感受,同時也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樹立了信心。教師始終以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角色出現,注意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和創作能力的培養,同時也對幼兒進行了審美教育。
本節課我已經上過很多次了,但是每次上課都有不同的想法和教法,每次上完都有新的收獲,我想這就是老師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