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實用的幼兒園大班教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設計背景
有一天中午,我帶幼兒一起午睡,在脫衣服時有小朋友的叫聲“啊,好疼”,問其原因,是因為在脫毛衣時,由于起了靜電,所以感到疼痛,還有在玩滑滑梯時也會經常出現這樣的情況,這到底是為什么呢?結合幼兒的實際經驗與問題,我創設了這節課,希望通過這節課的學習能讓孩子們了解這一現象, 特設計了這一節課。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對摩擦起電的興趣,了解關于靜電的簡單知識。
2、啟發幼兒的發散思維,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3、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4、樂意與同伴合作游戲,體驗游戲的愉悅。
5、能積極地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現,激發進一步探索事物變化的愿望。
教學重點、難點
1、通過活動知道物體摩擦后會起電,帶電的物體能吸引輕小的物體。
2、 加深對摩擦起電現象的理解。
活動準備
每組放兩個小筐一個筐內有塑料尺、塑料筆、鉛筆、竹筷、鐵棒、綢布、碎紙屑、線手套;一個框里各種的紙屑,如:小硬紙板塊、碎皺紋紙屑,自作的小蝴蝶。每個幼兒一個自制的小章魚
活動過程
一、擦一擦、吸一吸
1、今天,看看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什么?(向幼兒介紹小筐里的各種材料及物品)我們一起來玩一玩
2、 根據幼兒在操作中的發現,引導幼兒想一想、試一試,怎樣做才能讓小紙棒把小紙屑吸起來(幼兒有目的的操作、探索)
3、 提問小朋友說說哪些小棒可以把碎紙屑吸起來,你是怎樣做的?(請做到的'小朋友上臺來掩飾一下,并講講自己的想法,再讓大家試一試可以么?)
4、 為什么塑料尺、塑料筆和綢布摩擦后可以吸起碎紙屑?(幼兒思考、討論)
總結:告訴幼兒:兩個物體在一起摩擦會產生靜電,叫做“摩擦起電”。塑料尺、塑料筆、和綢布摩擦產生靜電,因此吸起了碎紙屑,塑料的物品最容易產生靜電。
5、請小朋友再試一試,塑料筆和尺還可以和哪些東西摩擦產生靜電,吸起紙屑
讓幼兒探索發現:用絲綢、手帕、、衣服、頭發來摩擦塑料尺和筆都會產生靜電,將紙屑吸起來并知道小硬紙板吸不起來的原因。
二、做一做:彩蝶飛舞
1、教師將自制的小彩蝶發給幼兒,請幼兒想想辦法,怎樣才能使它飛起來呢?(幼兒操作、探索)
2、幼兒上臺演示自己操作的方法,大家看看哪種方法會讓蝴蝶飛舞的更好
小結:當塑料筆或尺經過摩擦后會產生靜電,所以,小彩蝶會飛起來了。
三、魔術表演:小章魚
老師為小朋友請出“小章魚”,然后為小朋友變魔術,猜一猜,為什么小章魚會貼到身上呢?請小朋友來試一試,體驗摩擦起電的樂趣。
小結:當小章魚經過摩擦后,會產生靜電,所以,小章魚就貼到身上一起跳舞了。
四、活動延伸:請幼兒帶著自己的小章魚到科學角或校園里去,看看我們的章魚還能吸到哪里去繼續探索摩擦起電的樂趣。
教學反思
這是一節非常有意義的課哦!孩子們的興趣也很高漲,課堂氣氛活躍,積極性高,同時也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讓便我能夠改進!讓自己下次會做的更好!
不足之處:
1、開始部分,我的語句組織的不太好,所以有的孩子沒聽清我的問題,所以一時孩子沒摸到頭腦,后來我是又經過引導后,孩子漸漸的明白,并能自覺操作了,方法也越來越新穎、有趣,很讓人欣慰!在語句方面以后要加油!
2我可以將“小章魚”這一環節可以放到開始部分,這樣更能調動起孩子的激情;
3、碎紙屑我是準備了一個小方盒子,可是做完實驗后,弄的到處都是,以后在做實驗時我要先
講清規則,讓孩子有意識些,這樣也不會弄那都是了;
4、如果我下次要講的話,我一定會準備的更充分些,讓孩子在不同的物品中去體驗摩擦起電的樂趣!加油!
本次上課的優點:
1、課堂氣氛比較活躍,能積極的配合老師的活動,整堂課還是比較輕松、活躍的;
2、每做一個活動都會有小結,孩子掌握的比較好的,課下后幼兒還能繼續探索摩擦起電的樂趣,讓我很開心!同時家長的反應也比較好!所以,我們以后還會多上這樣的實驗課,讓孩子在玩中學,在玩中學到更多的知識!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感知各種聲音,關注生活中聲音的多種多樣。
2、鼓勵幼兒積極探索用不同的方法發出聲音,并樂意與同伴交流。
3、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培養其創新意識和合作能力。
4、借助圖文并茂,以圖為主的形式,培養孩子仔細閱讀的習慣,激發閱讀興趣。
5、通過教師大聲讀,幼兒動情讀、參與演,讓幼兒感知故事。
活動準備:
1、各種物品:竹筷、竹勺、木梳、刷子、瓶蓋、茶杯、砂紙、玻璃球、紙、算盤等。
2、教學課件。
活動過程:
一、游戲:猜猜他是誰
請4名幼兒事先藏在遮擋物后面,分別對大家說一句話,大家根據說話的聲音,猜一猜他們分別是誰。
(評析:以幼兒最喜歡玩的游戲導入,激起幼兒的活動興趣。)
二、玩一玩,讓物體發出聲音
師:剛才大家一下子就猜中了,為什么呀?哦,因為每個人的聲音是不相同的。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很多東西,請你玩一玩,也讓它們發出自己的聲音來。
幼兒自由玩,老師與幼兒即時交流。
(評析:這是幼兒與材料之間的第一次互動,豐富多樣的材料,激發了幼兒探索的欲望,通過探索,幼兒獲得了各種感性經驗。)
師:誰來說一說,剛才你玩的是什么,你是用什么方法讓它發出聲音來的。(幼兒講述,幫助幼兒豐富詞匯:搓一搓,按一按,敲一敲……)
師:我們讓手里的東西動了,它就會發出聲音來。為什么現在它們不響了呢?(我不吹,口哨就不響了;我不敲,茶杯就不響了……)
師:這些東西我們不再動它,它就沒有聲音了。
(評析:通過探索,讓幼兒淺顯地了解:只有震動才能產生聲音。)
三、感受聲音的不同
師:剛才大家一起玩太吵了,什么聲音也聽不清。讓我們分開來聽一聽吧。
1、敲玻璃杯。大家仔細聽,好聽嗎?它的聲音怎樣?
2、吹口哨。大家按“一、二、一”的節奏走一走。
3、敲鼓。鼓發出的聲音和玻璃杯一樣嗎?
4、搖算盤。輕輕搖,用勁搖,比較聲音有什么不同。
(評析:這一環節是為后面的給動畫配音做鋪墊,有一定的目的性。)
四、聽錄音想象,感受聲音的多樣性
師:生活中有各種不同的聲音,老師這兒錄下了一些,我們一起來聽一聽,聽到這些聲音,你會想到什么事?
(一)實際聲音再現(PPT):
1、一只鳥兒叫,兩只鳥兒唱,許多鳥兒鬧。
2、馬兒在叫,馬兒飛奔起來,越跑越遠。
3、流水叮咚叮咚,一群鴨子嬉戲,遇見鵝大媽,互相問候,小河里熱鬧極了。
4、風雨中。
5、《獅王進行曲》。
小結:不同的聲音能告訴我們不同的事情,我們可以根據聽到的聲音想一想,猜出發生的事情。
(二)說一說,你在生活中還聽到過哪些不同的聲音,用嘴巴模仿一下。(如節日里的鞭炮聲、大街上的各種汽車聲等。)
五、探索模擬發聲
l.看課件。
師:今天老師還給大家帶來了一個動畫故事,這個故事里也有很多聲音,我們一起看一看、聽一聽,請你想一想故事里講了什么事。
2、示范模仿。
師: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哪些聲音呢?我們能不能來模仿小馬走路的聲音呢?可以用什么來模仿?還可以用什么來模仿呢?
師:剛才我們玩的這些東西中,什么發出的聲音和小馬走的聲音很像?還有什么也很像?其他小動物發出的聲音你能不能也找些東西來模仿一下呢?
3、幼兒自由探索,老師與個別幼兒交流,引導幼兒大膽想象自己所發出的聲音。
(評析:在這一環節中,幼兒充分動手操作,想盡一切辦法,利用身體與物品接觸、物品與物品接觸發出各種聲音來模仿動畫片中的聲音。幼兒探索的這些方法不一定都很準確,其發出的.聲音也不一定很接近實際聲音,但卻是孩子自己探索的結果,此時教師沒有給予任何評價,只給予鼓勵,激發幼兒的探究熱情。)
4、交流玩法,互相學習。
師:××,你剛才模仿的是什么小動物,用什么來模仿的?我們一起來聽聽像不像。
5、合作配音。
教師操作課件并講述故事,幼兒配音:
清晨,鳥兒們醒來了,(揉塑料袋和拍打紙片模擬小鳥飛上飛下)
兩三只鳥兒快活地叫著,(吹口哨,斷斷續續交替進行)
許多鳥兒快活地鬧著,(口哨和紙片同時進行)
晨練開始了。
小馬快快跑,(用瓶蓋刮木梳或用筷子敲桶)
大象在散步,(甩沙錘,拍桌子,按中速進行)
小刺猬越爬越遠了,(用刷子輕輕刷砂紙)
早晨,大森林里多快樂呀。
(評析:此環節幼兒興趣高漲,不僅培養了幼兒的合作能力,而且也體驗了與別人分享成功的喜悅。)
活動反思:
本節活動雖然選題為聲音,但是打破了幼兒園原來《聲音》活動中的傳統定位和一貫模式,堅持以聽聲音、玩聲音、辨聲音等游戲貫穿始終,讓孩子們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大膽猜想,讓孩子們在與材料的充分互動中大膽探索,讓孩子們在不斷的驗證、交流中積累新的知識和經驗。
對于本次活動中材料的收集與使用,我更是動了一番腦筋。如何將材料生活化、簡單化、高效化是我追求的目標。于是我收集了孩子們常見的各種口香糖瓶子,將每四個瓶子裝一個小簍子,這四個瓶子中一個是空的,其他三個瓶內分別裝著硬幣、米粒,還有豆豆,而裝豆豆的瓶子里有的裝一粒,有的則裝許多。這些平常而熟悉的東西來源于孩子的生活,適合孩子的年齡特點,大大激發了孩子探索的興趣,讓孩子們在聽聽、猜猜、玩玩中感知了聲音的一些簡單規律,了解了聲音的一些秘密。孩子們始終保持著輕松愉悅的心情,始終投入其中。由此可見,操作材料的選擇不以貴為重,而在于精和活,在于能在不同的環節中高效、反復的使用。
另外,在孩子的探索過程中如何使“自主味”體現得更為突出,這也是我需進一步思考和探討的地方。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教學根本目的:
1、初步學習謎語童謠“pig”,可以用“Ihave…”高聲地述說豬的首要特點。
2、能較準確地述說謎語童謠“Kangaroo”。
教學預備:
在小黑板的底部畫1條很長的柵欄,中間畫1條直線將農場一分成二,在農場的左上面各自畫太陽公公與月亮姐姐的標識,袋鼠圖片。
預先設置教學過程:
1、溫習童謠“Horse”,仿編童謠“Mouse”,練習horse與mouse的.發音。
2、溫習謎語童謠“Kangaroo”。
T:(邊做動作邊念謎語童謠)Iamgrey,Ihaveabigpocket…WhatamI?
T:(展示袋鼠圖片)Now,Letisreadtherhyme“Kangaroo”。
TamC:Ihaveabigpocket,Iam…(2遍)
3、邊念謎語童謠“Pig”,邊用簡筆畫的模式畫出豬的特點,讓孩子初步清楚童謠的內容。
T:Now,listentomecarefullyandlookattheblackboard。
(畫2只小耳朵)Ihavetwobigears。
(畫2只雙眼)Ihavetwosmalleyes。
(畫一個鼻子)Ihaveonebignose。
(畫打勾的標識)Isay“Oink,Oink”。
WhatamI?Yes,pig。Followme,please。
4、Music游戲“Onthefarm”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目標:
1、用不同圖形組合畫鳥。
2、初步有環保意識,知道愛護樹木,因為它是鳥的家。
條件提供:
范例,鳥叫錄音
指導設計:
1、介紹內容:每個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家,那你們知道小鳥的家在哪?(在樹上)這只小鳥為什么哭?它的家呢?(出示樹樁圖,看見樹被砍光,小鳥沒有家),今天,我們來幫小鳥找家。
2、示范思考:
(1)先在樹叉上搭個窩,這樣小鳥才愿意回來。窩搭好了,你們聽,嘰嘰喳喳,小鳥們回來了。
(2)看看小鳥長的什么樣?(圓圓的頭,尖尖的嘴,橢圓形的身體,三角形的尾,身體兩邊有大大的翅膀。)一只飛來了,又飛來一只。
(3)小鳥的一家飛到大樹上,大樹高興的伸出手臂抱住它們。
3、創作要求:
大樹成為小鳥的家。
4、幼兒作畫,教師指導要點:
(1)小鳥的身體要小,翅膀要大,這樣才能飛的高飛的'遠。
(2)身體和頭的位置變化,可以變換出鳥的不同動態。
(3)大樹矮些大些,以小鳥為主,畫鳥的一家。
5、引導評價:
你們聽,小鳥在說什么?(放錄音)它們說,謝謝你們。你們看,那只小鳥長的好,飛的快?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一、活動生成
本次課程源于幼兒的一次科學區活動。那天我們在科學區中投放了蠟燭、瓶子及打火機。孩子們玩得很開心,其中有一位小朋友無意間將一支蠟燭折斷成長短不一的兩截。他一會兒用小瓶子蓋在一支短蠟燭上,一會兒將大瓶子蓋在短蠟燭上。他發現小瓶子里的蠟燭熄滅得快。我們根據孩子的發現查找了一些科學資料,同時還進行了實驗,發現了蠟燭燃燒的幾個有趣現象,于是蠟燭燃燒的科學活動產生了。
二、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自主地操作實驗材料,進行各種探索,觀察蠟燭燃燒的有趣現象,初步感知空氣與燃燒的關系。
2、培養幼兒科學實驗的認真態度,激發幼兒探究科學的欲望。
三、活動準備
1、每位幼兒3支蠟燭(一支長、兩支短),一個透明的大杯子,一個透明的小杯子,一個盛有色水的碟子,一張記錄紙和一支筆,同時每組桌上放一支主蠟燭和一個打火機。
2、多媒體課件及展示臺。
3、歌曲磁帶一盤,錄音機一臺。
四、活動過程
(一)運用課件激發幼兒興趣,了解蠟燭的用途。
1、課件引入。
師:你們看。誰來了(多媒體演示蠟燭寶寶)?讓我們一起來和蠟燭寶寶說說話好嗎?
2、了解蠟燭的用途。
蠟燭寶寶:小朋友們好!你們想一想,人們在什么時候需要我呢?
幼兒:過黑黑的山林時,停電的時候,過生日的時候……
蠟燭寶寶:小朋友們說得很對,我的用途確實很大,我不僅可以給別人帶來光明,還可以給你們帶來快樂呢!
師:小朋友,下面請你們點燃桌上的蠟燭,和蠟燭寶寶一起來唱歌吧!
幼兒點燃蠟燭,并和蠟燭寶寶一起唱《生日快樂歌》。
(二)啟發聯想,初步感知空氣與蠟燭燃燒的關系。
1、啟發聯想。
師:請小朋友們仔細想一想,我們用什么方法可以將燃燒的蠟燭熄滅呢?
幼1:用嘴巴可以把蠟燭吹滅。
幼2:用扇子扇也可以將蠟燭扇滅。
幼3:把蠟燭拿到外面讓風一吹也會熄滅。
幼4:把蠟燭放在水里就熄滅了。
幼5:我上次在科學區玩兒的時候,發現用瓶子蓋在蠟燭上面,蠟燭就熄滅了……
師:用瓶子蓋上去真的能使蠟燭熄滅嗎?讓我們來試一試吧!
2、幼兒操作實驗。
3、引導幼兒之間交流實驗結果。
師:這個辦法行嗎?(行!)那你們知道為什么瓶子蓋到燃燒的蠟燭上,蠟燭會熄滅嗎?(請3位幼兒自己解釋。)
師:小朋友,讓我們來聽一聽蠟燭寶寶是怎么說的吧!
放多媒體,邊觀看蠟燭熄滅的過程邊聽蠟燭寶寶的解釋:小朋友,你們知道嗎?我燃燒時需要空氣中的氧氣。當我被杯子蓋住后,里面的氧氣就會越來越少。最后氧氣沒有了,我也就熄滅了。
師:噢!原來蠟燭燃燒還需要氧氣呢!
(三)引導幼兒自主探索,讓幼兒在探索中發現蠟燭燃燒的有趣現象。
1、師:小朋友,蠟燭寶寶還有許多有趣的秘密呢!你們想知道嗎?(想!)那你們看一看你的桌子上有什么?
幼:一支長的蠟燭、兩支短的蠟燭、大的瓶子、小的瓶子、有水的碟子。
師:我們就來學做小小科學家,去找一找蠟燭燃燒的秘密。不過我們做實驗時要象科學家一樣仔細地看一看,耐心地做一做,還要不怕困難。只要你們仔細地看,耐心地做,你們一定會發現一些有趣的現象。然后請你們將發現的現象記錄在這張表上(出示記錄表)。記錄時可以想想我們平時學過的記錄方法。
2、幼兒探索,教師指導,引導幼兒用不同的方法去探索,同時注意鼓勵膽小的幼兒(有些孩子怕燙,有些縮手縮腳)和認真實驗的幼兒。
3、組織幼兒交流。請小朋友將自己發現的現象放在展示臺上與大家交流。
幼兒A:我發現大瓶子蓋在小蠟燭上火熄得比小瓶子的慢……
幼兒B:我發現瓶子一蓋到3支蠟燭上,蠟燭很快就熄滅了……
幼兒C:我把蠟燭放到有水的'碟子里,發現火熄滅了,水就跑到杯子里去了,還冒泡泡。
幼兒D:我發現火要滅時,就把瓶子拿起一點。一拿起瓶子,火又變旺了。
幼兒E:我將長的和短的蠟燭一起放在大瓶子里,發現長蠟燭的火熄滅得快。
幼兒F:我發現我的瓶子變熱了,而且變黑了。(若有幼兒提出這個現象,師可追問幼兒:你們的瓶子是不是也這樣?(是)咦!瓶子怎么會變熱、變黑的呢?幼:是蠟燭火燒熱的,黑的是煙。)
(四)引導幼兒再次探索,驗證。
1、師:剛才小朋友們發現了這么多有趣的現象,你們可以看一看,哪種現象自己還沒有發現,再去做一做實驗吧!還可以和別的小朋友交流一下自己實驗中的想法。
2、幼兒再次自主地實驗,教師注意引導幼兒將各種有趣現象都做一做。
【幼兒園大班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大班教案幼兒園大班教案及反思06-09
幼兒園大班的教案11-14
幼兒園教案大班10-26
幼兒園的大班教案08-26
幼兒園大班教案02-19
幼兒園大班教案【精選】07-23
幼兒園大班教案[經典]07-23
(經典)幼兒園大班教案07-20
幼兒園大班教案【經典】07-20
【經典】幼兒園大班教案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