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教案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發現問題,并積極探索自然現象的興趣。
2、培養幼兒大膽推測、操作及細致觀察的能力。
3、了解“雨是怎樣形成的”科學現象,知道雨與人們的關系。
活動準備
。薄⒂甑男纬傻膱D片,故事:《小雨滴旅行記》、《雨來啦》。
2、實驗器材:酒精燈、試管、試管夾、玻璃片、水
活動步驟
一、開始部分:
提問:天上為什么會下雨?下雨時的天空是什么樣的?雨是什么樣子的?小朋友的心情是怎樣的,雨是怎樣形成的?
二、基本部分:
1、引導幼兒了解雨的形成原因:
請幼兒自由說出雨是怎么形成的?(打雷了,就會下雨了……)
2、師幼共同做實驗,了解雨是怎樣形成的?
1)讓一幼兒先將試管里的.水加熱,看看有什么現象?
a、有氣泡、b、有氣從試管口冒出來。c、有響聲
2)請另一幼兒將玻璃片放在試管口的上方,說說你又發現了什么?
a、玻璃片上有水b、玻璃片上有氣(過了幾分鐘)c、我發現玻璃片上有水珠d、我發現玻璃片上的水珠掉下來了
3)實驗完成,引導幼兒通過剛才的實驗,說一說:雨是怎樣形成的?
師幼總結:水加熱以后,形成了水蒸氣,水蒸氣漸漸多了,他們抱在一起,當遇到冷空氣,形成了小水珠,當他們快托不住的時候,小水珠就落下來,這就是雨。
4)聽故事:小水滴旅行記,更深一步了解雨的形成的原因。(邊聽故事,邊出示雨的形成圖片)
3、引導幼兒說說雨與我們的生活有什么關系。(1、可以澆地。2、可以澆樹。)
4、雨對我們的生活與這么多的好處,那我們怎樣才知道要下雨了呢?聽故事《雨來啦》,出示圖片,引導幼兒邊看圖片邊聽故事。知道:
燕子低飛要下雨
青蛙高唱要下雨
魚游水面要下雨
螞蟻搬家要下雨
三、結束部分:
師幼共同到外面去找一找這幾種小動物都在干什么,看有沒有要下雨。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在探究管子不斷變形的過程中,豐富幾何形體等相關數學經驗。
2.愿意交流不同發現和解決問題,體驗與同伴合作游戲、相互競爭的快樂。
3.體會數學的生活化,體驗數學游戲的樂趣。
4.積極參與數學活動,體驗數學活動中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有玩管子的經驗;
2.教學準備:課件、紅黃藍綠四種顏色的管子若干(直管、十字管、彎管)、教師用管子、圖文“秘密提示卡”6張等;
活動過程:
(一)啟發幼兒回憶玩管子積木的經驗,激發參與興趣。
1.幼兒交流經驗,在相互分享中激發玩管子的興趣。
——師:小朋友,框里是什么積木?平時你能用管子積木變出什么好玩的?
2.交代分組情況。(按管子顏色分四組)——師:今天,我們要分組來玩“管子變形闖關”游戲。
(二)動手動腦,在探究管子變形中不斷豐富幾何形體等相關數學經驗,促進合作能力的發展。
1.第一關:管子變長棒——在自主探究中豐富比較、等量等相關數學經驗,愿意交流。
(1)(圖一)在觀察、相互交流中了解闖關任務一:管子變長棒(師:你能看懂第一關任務嗎?)
(2)幼兒操作。(重點:兩根小棒一樣長。數數每根小棒有幾個管子?)
。3)交流比較。師:你們的小棒都一樣長嗎?怎么比?(發現秘密一:管子插時用力)提示卡
2.第二關:管子變方框——兩人合作探究管子變方框的方法。
(1)(圖二)師:第二關任務是什么?你發現要完成方框還需要什么?(十字管、兩人合作;方框有幾根小棒?幾個十字管?)(發現秘密二:兩人合作;發現秘密三:粗頭找細頭)提示卡
。2)幼兒兩人合作。討論:每組可以完成幾個方框?(重點:兩人合作情況、管子插接方法等)
。3)分享討論。請幼兒交流搭建困難或介紹好辦法。
3.第三關:管子變方架子——在與同伴合作探究中討論交流,不斷豐富立體幾何形體的相關數學經驗。
。1)(圖三):觀察圖片,了解幾何形體的結構特點。
——第三關:這是一個什么?(方架子)——師:可以怎么搭?和大家討論一下。(發現秘密四:六人分工合作)提示卡——幼兒交流小組意見。師:你有什么發現?有什么問題?(有幾根小棒?幾個十字管子?幾個彎管?重點討論:原來三個方框拆掉幾個?六人怎樣合作才能最快完成?)
。2)第一次嘗試。師重點關注遇到什么問題。
。3)交流討論失敗的原因。
——師:闖關時出現什么問題?誰有好辦法?
——視頻與實物解析,幫助幼兒進一步感知幾何形體結構特點。重點觀察:方架子由兩個方框、四根小棒組成。
(4)第二次嘗試。根據討論經驗繼續完成闖關任務三。
。5)幼兒交流成功經驗、交流好辦法。(發現秘密五:彎頭方向)提示卡
。ㄈ┕茏訒诚耄涸诓聹y想象、對比觀察中激發幼兒繼續探索的.愿望。
1.管子游戲暢想。師:猜猜第四關的任務是什么?
2.管子闖關拓展。師:看看比比,第四關任務和第三關有什么關系?回到教室我們再去研究!
活動反思:
管道是孩子平日里最喜歡玩的玩具之一,利用各種材料對管道進行探索,孩子們的興趣是可想而知的,本次活動所選擇的材料取源于幼兒的生活,因此,對孩子來說是最熟悉不過了,整個活動充分滲透了"做中學"的教育理念,每個孩子都在做中、玩中增長了知識,每次探索前都提出明確的要求,所以他們不再是簡單的操作活動了,而是帶著任務在探索。因此,整個活動中,孩子們顯得井然有序。
本次活動還注重“三個學得更好”:
1.先安排探索直管后再提供更有難度的材料。
2.讓幼兒在接受挑戰,有更高的自我期待時學得更好。
3.采用競賽、賞識的小結方式,讓幼兒在被信任、被鼓舞中學得更好。
當然,本次活動也存在一些問題,活動后我及時反思,發現還有兩個今后努力的方向:
1.科學活動相對與其他學科來說,是很嚴謹的一門內容,所以,今后我還要注意語言的規范和嚴謹。
2.管道的彎度可以根據幼兒的能力差異提供不同的材料。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在數學活動中培養幼兒良好的思維品質、肯動腦、愿挑戰、激發幼兒喜歡探究數學的興趣,正是我園積極探索的內容。有趣的重疊現象就存在于我們周圍的生活,我們將其轉換為具有教育價值的教學內容,讓幼兒在操作探究重疊現象中獲得空間目測、空間組合、判斷思維、仔細觀察等能力的發展。
教學目標:
1、在操作中感知兩個透明的圖形完全重疊時會變成一個個新圖案,并獲得遮擋現象的經驗。
2、在操作中培養幼兒的空間目測、空間方位、想象組合、分析判斷、仔細觀察等能力。
3、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準備:
1、每位幼兒一份操作學具,一支鉛筆,兩份操作卡。
2、教具:透明的圖形四份,教具紙4大張。
設計理念:
重疊現象是一個枯燥的內容,如何將枯燥的現象轉換成幼兒感興趣又遵循其學習特點的適宜內容。在設計本活動時我以以下"三性"為我的設計依據:
第一,要體現活動的主體性。幼兒是學習的主體,幼兒在前,教師在后,是我在本節活動中希望達到的。
第二,要體現活動的操作性。幼兒年齡小,在本節數學活動中讓幼兒在操作中獲得探索新知的經歷,獲取新知的體驗,是我活動設計的愿望。
第三,要體現活動的'梯度性。希望在梯度性的活動過程中幼兒能不斷地根據新的經驗進行判斷推理,將枯燥的現象自然地融進孩子的心中,從而實現教學目標。
教學過程:
一、魔術游戲導入,初感重疊現象。
1、師引入:今天老師帶來了兩張透明的圖形,上面有什么?
幼兒:這一張上有一個紅色梯形,那一張上有兩個紅色圓形……
2、師變魔術:現在我要變個神奇的魔術給大家看,請小朋友仔細看哦!
(師邊變魔術邊說:"見證奇跡的時刻到了……”師將兩個透明的圖形完全重疊變成了一輛紅色小汽車。)
師:咦!變成了什么?(小汽車)猜猜是怎么變出來的?
幼兒:你是將兩個圖形合在一起的……
師:你們太有才了,一下子就將我的魔術看破了。對,象這樣邊對邊,角對角地合在一起,就叫完全重疊。這兩張圖形完全重疊后變出了一輛小汽車。真是太有趣了!
評析:運用變魔術的形式導入,不僅創設了一個有趣的游戲情境,激起幼兒探索重疊現象的欲望,而且讓幼兒在游戲中理解了完全重疊的現象。孩子們在"哇!變出一輛小汽車了"的驚呼中,學習的興趣被點燃了。
二、獨立操作材料,感知重疊后的變化。
1、猜測和實驗重疊現象
(1)幼兒猜測
師:我們接著再來變魔術。瞧!(出示兩張透明圖形)如果將這兩張透明的圖形(圖1)完全重疊,你們認為會變成這里的(圖2)哪一幅圖案?
評析:在幼兒獨立稍作自測后,師再請幼兒回答,并注意詢問幼兒的不同想法,這樣司以給幼兒思考的空間。
師:看來,小朋友的看法不一樣,那么怎樣才能知道哪個小朋友的想法是正確的?
幼兒:我們可以來做實驗、可以象剛才那樣變魔術……
師:這個主意不錯。你們那兒也有兩個這樣的圖形,請小朋友從碟子里拿出來實驗一下。
(2)幼兒實驗
(3)幼兒交流
師:這兩張透明的圖形完全重疊之后究竟變出了哪個圖案?
幼兒:最后一個……(師請一幼兒給正確的答案做上標記。)
評析:這個環節主要目的是讓幼兒初步學會空間目測和空間組合的方法,而這個方法的獲得是讓幼兒先猜測,而后讓幼兒通過自己獨立的操作實驗和反思實現的。同時教師要有機引導導幼兒明白,在意見不統一的情況下,我們唯有做實驗、用實驗來驗證出真正的結果,這才是做科學的真諦和精神。
2、目測和想象重疊現象
(1)師幼共同目測
師:剛才我們通過實驗找到了準確的答案,現在我們要提高難度:我們不做實驗,只能用眼睛看,腦子想,請你仔細看一看,想一想,如果這兩張透明的圖形(圖3)完全重疊,會變成后面的(圖4)什么圖案?(注意提醒幼兒靜心思考、獨立思考、有自己的見解。)
幼兒:第三個,第二個……
師:現在的答案有三種,讓我們來仔細地觀察一下。先看第二個,不同意的小朋友請說出你反對的理由!(先引導幼兒觀察不對的圖案,同時在觀察中引導幼兒學會運用排除法以及目測觀察的方法:觀察圖案的位置。)
(2)幼兒獨立操作
師:小朋友很聰明,通過觀察圖案的位置就能找出準確的答案。你們自己想不想獨立試一試?(想)每位小朋友那兒都有一份操作卡(圖5),請你用剛才的方法,仔細地看一看,如果前面兩張透明的圖形完全重疊,會變成后面的什么圖案,找出來后做上一個標記。做前面三道題就可以了,第四道題有點難,有小朋友想挑戰一下就試一試。開始吧!(在操作中,教師注意提醒幼兒獨立思考、學會自查。)
教學反思:
幼兒園的數學活動相對于其他活動枯燥、單調,容易使幼兒失去學習興趣。因為這個時期的幼兒年齡小,邏輯思維尚未發展,所以本次活動中我為幼兒創設了一個可操作的豐富材料的環境,為幼兒創設了一個可選擇性、可操作性的空間。使幼兒能獨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幼兒的自主性,選擇性,獨立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通過一系列的游戲活動,達到了主題總目標預設的要求。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了解殘留農藥的危害,知道幾種祛除農藥的方法,懂得保護自己的健康。
2、愿意通過自己的努力,想辦法獲取知識。
3、喜歡與同伴合作,共同探究,共同分享。
4、初步了解預防疾病的方法。
5、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
活動準備:
1、背景知識:了解有關殘留農藥的危害,并掌握幾種祛除方法。
2、物質材料:各種水果蔬菜、兩塊展板、幼兒手頭資料。
3、活動鋪墊:本活動重點讓幼兒知道幾種祛除農藥的方法,所以把了解農藥危害放在活動前的鋪墊部分,請幼兒收集了農藥危害的資料,大家一起展示交流,知道殘留農藥會使人腹痛、腹瀉、消化不良,引發心腦血管疾病,甚至危急生命等然后請幼兒回去后繼續收集祛除農藥的方法的資料。
活動過程:
1、鞏固已有知識:
請小朋友觀看上一次活動布置的展板,鞏固關于殘留農藥危害的知識,請兩個代表解說一下小朋友的資料。
2、了解幾種祛除農藥的方法:
(1)請小朋友小組交流收集到的資料,說一說自己了解到的方法。
。2)幼兒自由展示資料,相同方法的資料同時粘貼到展板上?偨Y出四種方法:浸泡、去皮、刷洗、加熱。
(3)組討論:認為哪種方法最好。
。4)組派一名代表說出自己組的想法,其他組進行評價。(例如:第一組認為去皮辦法好,農藥祛除徹底,其他組有的幼兒持反對意見,認為用刀去皮,容易割到手;而有的幼兒持支持意見,認為桃、芒果可以直接剝皮,不存在危險等等。
關注點
A、關注幼兒能否積極參與討論
B、關注幼兒評價時是否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
3、在實踐中加深對幾種方法的理解
。1)教師引導幼兒理解,每種方法都有適合與不適合的水果蔬菜,應根據每種蔬菜水果不同特點選擇不同方法。
。2)請各組幼兒按剛才選擇的方法,選擇適合的蔬菜水果,并說一說自己選了什么,其他組評價。
(3)教師小結:有些蔬菜水果可以用多種方法祛除農藥。
4、健康食品餐盒
請幼兒選擇適當工具與方法,嘗試為各種蔬菜水果祛除農藥,經過加工后互相隨意品嘗。
活動建議:
1、活動組織指導方面:教師也可將收集工具列為單獨的一次活動,請幼兒專門收集這方面的'資料討論交流。
2、活動延伸拓展方面:
。1)相關經驗的延伸與拓展:可向綠色食品、環保等方面延伸。
。2)一日生活有機滲透的延伸與拓展,日常生活中引導幼兒注意飲食衛生。
(3)家園互動:可請幼兒家長到園里來,品嘗幼兒親手制作的健康食品。
活動反思:
目前很多家庭存在孩子勞動時間不多、父母包辦一切或不恰當地進行勞動教育等問題,這很有意思,家長把一個正常人需要做的事情都解決了,留給孩子的除了吃飯、上廁所、學習,再無其他,如果可以,甚至家長希望吃飯上廁所都替孩子代勞。長時間脫離現實生活,久而久之,使孩子失去了應有的創造力,個性和人格的發展亦得不到完善,這樣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得不到提高,獨立意識也得不到增強。
為了鍛煉孩子們的自理能力,我決定給幼兒直接的經驗,“以蔬菜水果”為框架,以“生活即教育”為基點,根據我們資源的特點,來圍繞“蔬菜水果變干凈”開展了一次活動。
他們通過參與活動,知道了水果蔬菜的種類很多,還知道不同的水果蔬菜有不同的祛除農藥的方法。但上前面介紹自己盤子的蔬菜、水果與回答問題時,有的孩子表現的不夠自信,有的孩子回答問題聲音小,語言表達能力不夠完善,多數幼兒能大膽地說,這就需要我們做教師的在今后的教學活動中多讓這些膽小的幼兒鍛煉,培養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通過這次活動培養了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和認真的做事態度。
縱觀孩子們在整個活動中的表現,他們的發展是整合的,學習是快樂的。活動中他們一直沉浸在體驗,發現、成功的快樂之中。
事后,通過反思我覺得,一堂生動出色的教學活動,他首先是要能夠有效的開啟幼兒們的創造之門、心靈之窗的,做為教師的我在工作中還需要不輟進取,把話語權交給孩子們,我們老師只作為一位引領者,引領孩子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孩子們的創造能力、思維能力,而不是占用了孩子們的想象空間。
由于我的粗心,沒有考慮孩子們裝蔬菜水果的盤子小,導致孩子們端著上前面介紹時,蔬菜水果總是掉地上,這都是實踐后的經驗,我會及時改正,做事考慮周全,及時總結經驗和孩子一起快速成長,這不論是對以后教學工作的開展,還是對其它方面的學習研討,都是終身受益的!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一、活動目標。
1、學會了四種聲調的讀音,六個單韻母,二十三個聲母以及音節的拼讀,同時也找到了一些學習的特點。
2、使幼兒掌握一些拼音基本常識。
3、養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
二、教學重點:
幼兒規范讀音。
三、教學難點:
如何正確掌握書寫格式,端正坐姿。
四、活動準備:
1、藍貓教學動畫片教材。
2、圖片和實物。
五、活動過程
1、針對擬教學的單個拼音,連續播放3次藍貓教學動畫片對應教材。
2、由老師引讀,幼兒跟讀拼音3遍。
3、出示圖片和實物,引導幼兒聯想記憶。
4、運用針對性游戲拓展幼兒進行深度記憶和拼讀。
5、拼音描紅,課堂上端正坐姿,講解正確書寫格式。
六、教學反思。
1、我采用了藍貓教學的動畫來學拼音,拼音學習活動本來枯燥,在短時間內要能記住這些拼讀,首先要提高幼兒學習的興趣,學習拼音的欲望。運用動畫吸引幼兒注意。如“今天雞大嬸又給我們帶來是什么,加上藍貓的一個小插曲,這時孩子們就有興趣了。關鍵一點,幼兒發音特重要,運用標準讀法不會誤導幼兒不規范讀音,避免與小學不相符,讓幼兒背上包袱。
2、準備相應的圖片和實物,加深印象。比如‘圖片一面畫的小雞,那另一面就是聲母j,幼兒會準確讀出這個聲母。還可以用兒歌的`形式來增加記憶,如學習聲母d時 “白白的馬兒跑來了,一路留下了d’d的腳印,拼寫不會錯。還給“y”大y,i叫小i。因為聲母是一個字起頭的音,所以y就是老大,i就是小。把聲母 y和韻母區i分開了。也是一樣用兒歌形式,小ü小ü是一個懂禮貌的孩子,見到就jqx就把小眼鏡給摘掉了。只要一提醒,它是一個懂禮貌的孩子,孩子們就會準確的讀出并寫出,積極性高。
3、運用游戲為主的教學活動。學完六個單韻母,每學一個聲母后,都要與單韻母進行組合成一個音節進行拼讀。在游戲時,看誰先把“大”的音節da從小朋友手中找出來并且拼出來。這樣他們就有成就感哦!原來這個字可以用音節拼寫呀,好神奇!會引起學下一個階段的欲望。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4、當幼兒有書寫的欲望時,就要求正確的坐姿,書寫工整,經過以往的經驗,大大班畢業的學生過度一年級時,老師注重的書寫格式。每次端正坐姿外,要求書寫格式,如“看誰把這個b放在了中格和上格,而且呀寫得胖呼呼的,漂漂亮亮的“孩子們很積極地去完成任務,同時培養一個好的學習習慣。通過多種游戲地學習,幼兒很快掌握拼音,試著讓幼兒讀有興趣拼音故事,增加閱讀量,培養閱讀能力,提高語言表達能力。這也是我最終目的。
小百科:拼音,是拼讀音節的過程,就是按照普通話音節的構成規律,把聲母、介母、韻母急速連續拼合并加上聲調而成為一個音節。
【幼兒園大班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大班教案幼兒園大班教案及反思06-09
幼兒園大班教案02-19
幼兒園大班教案【精選】07-23
幼兒園大班教案[經典]07-23
(經典)幼兒園大班教案07-20
幼兒園大班教案【經典】07-20
【經典】幼兒園大班教案07-22
幼兒園大班教案(精選)07-22
幼兒園大班教案[精選]07-22
(精選)幼兒園大班教案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