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教案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4篇,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了解植物怎樣過冬,感知冬季植物與氣候變化的關系。
2、通過觀察、繪畫、交流等方式,進一步感知感知各種植物在冬季的不同狀態(tài)。
3、有探索植物奧秘的興趣及愛護植物的情感。
4、發(fā)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5、培養(yǎng)探索自然的興趣。
活動準備:
硬板紙上有一張白紙,彩色筆若干。
活動過程:
一、通過提問,引出話題。
1、師:小朋友,你知道現(xiàn)在是什么季節(jié)嗎?氣候有什么變化?
2、師:這么冷的天氣,花草樹木輝冬死嗎?植物們準備好過冬天了嗎?下面,我們帶上紙板一起到戶外,找一找、看一看、畫一畫"冬天的植物"。
二、引導幼兒到戶外觀察植物,并記錄植物現(xiàn)象。
1、師:冬天到了,小樹上的葉子有什么變化?大樹上有什么變化?小草是什么樣子的?
2、師:請小朋友在指定范圍內自主觀察,并講述自己的'發(fā)現(xiàn)和自己的疑問。
3、教師引導幼兒有重點地觀察個別植物,幫助幼兒進一步感知植物的變化,①觀察大樹:請小朋友仔細觀察冬天的樹是什么樣子?想一想,它們凍死了嗎?找一找樹上還留下了什么?(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芽苞、果實、種子等。)②師:請小朋友剝開芽苞看一看,它里面有什么?猜一猜,明年春天會變成什么?
③觀察小草:請小朋友在草地上觀察,看看冬天的小草怎么樣了?想一想,小草凍死了嗎?挖出小草的根看看是什么顏色的?根上長著什么?
4、師:請小朋友仔細觀察植物,并用自己的彩筆記錄植物過冬的種種表現(xiàn)。
三、回活動室后組織交流。
師:請小朋友跟同伴講講你的記錄和發(fā)現(xiàn),看看植物過冬有幾種方式?
四、幫助幼兒了解植物過冬的各種方式。
1、師:冬天到了,落葉樹的葉子紛紛掉下來,常青樹的葉子仍然還是綠色的;落葉對樹木過冬有幫助嗎?(減少水分蒸發(fā)、落葉能化為肥料、營養(yǎng)樹根)
2、師:小草是什么顏色?它冬死了嗎?(有的小草根已經死了,但是它留下了種子,有的小草根還活著,明年春天還會發(fā)芽。)
3、師:人們怎樣幫助植物過冬呢?(在樹上涂石灰、扎干草,為油菜、麥苗撒上草灰、干糞,把怕冷的觀賞植物搬到室內或溫室。)
活動反思:
這樣在整個活動的過程中,孩子們非常開心。在老師與幼孩子們的互動、孩子與孩子的互動過程中,體現(xiàn)了讓幼兒自主學習的新課程理念。本次活動的重難點是樹木的過冬方式,由于這方面的內容知識性較強,相對來說比較枯燥,如果用說教的方式幼兒肯定難以理解。因此在講解落葉過冬的方法時,我先通過孩子們的感知覺,讓孩子們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想一想。具體感知落葉樹和常綠樹的不同之處,讓幼兒自己去發(fā)現(xiàn),去討論,從而得出結論;在講解蠟質過冬時,讓孩子們通過自己動手操作,仔細觀察,找出結果。在這樣自由探索的過程中,孩子才真正成為活動的主人。
在活動的延伸部分,孩子們從討論人們怎樣保護植物過冬到自己畫一畫,并動手為小樹包裹稻草,形成了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在自己動手實踐的過程中,幼兒獲得了極大的成功感和滿足感,感到非常喜悅。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嘗試將生活中不能盛水的物品變?yōu)榭梢赃\水的工具,與同伴合作運水。
2.探索管子運水的方法,感知用管子運水既快又方便。
3.感知水的特性,萌發(fā)節(jié)約用水的情感。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PPT(拯救小魚、干旱地區(qū)):防滑墊、防水圍裙、防水鞋套、水桶、魚缸、塑料盆、長軟管(虹吸管和普通管)、海綿、瓶蓋、沒底沒蓋的礦泉水瓶、塑料膜、塑料籃、皮筋、針管、勺子等;背景音樂。
經驗準備:引導幼兒了解水有“流動”的特性,探索水的多種玩法。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回憶玩水的經驗,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共鳴。
師:你們喜歡玩水嗎?你平時是怎樣玩水的?
二、教師交代任務,鼓勵幼兒小組合作探索各種運水方法。
1.請幼兒4人一組觀察桌面材料,商量用什么辦法運水。
2.幼兒自主探索運水的方法,并記錄在黑板上,教師巡回指導。
3.組織幼兒交流各組運水方法,教師將方法進行歸納。
三、創(chuàng)設情境“拯救小魚”組織幼兒進行運水比賽。
1.師:現(xiàn)在接到一個緊急任務——魚缸里的小魚缺水了,我們要在規(guī)定時間內給魚缸灌滿水,你認為哪種方法好?為什么?
2.將魚缸并排放好,比較水位高低。
四、鼓勵幼兒探索用軟管將桶里的水運到盆里,學習使用虹吸管。
1.討論:如果家里用的水也用這些方法來運輸方便嗎?那我們家里的水是怎么運來的?
2.出示虹吸管和普通軟管,引導幼兒比較兩種管子的不同。
3.幼兒小組合作嘗試水管運水,發(fā)現(xiàn)水流方向與水管位置高低的關系。
提問:你運水成功了嗎?你是怎么做的?水從水管高的一端流出還是從水管低的.一端流出?你們覺得用什么工具運水比較方便?
小結:看來用水管運水是又快又方便的一種方法。
五、情感提升,了解缺水地區(qū)是怎樣運水的,懂得節(jié)約用水。
1.討論:他們是怎么運水的?生活中怎樣節(jié)約用水?
2.小結:原來這么多地方都沒有水用,,那我們小朋友在用水時要節(jié)約用水。
大班科學《運水》課后反思
“玩水”對于孩子來說是一件很感興趣的事。利用孩子這一天性,在運水活動中,為幼兒營造了輕松、愉快、自主的運水氛圍。使幼兒能夠積極參與到運水活動中來,盡情地表達著、思考著、表現(xiàn)著;顒又泻⒆觽兺ㄟ^玩水、運水,充分感受了水的特性,享受到了玩水帶來的樂趣,探索在不同情形下選擇最適合的工具和材料來運水。從而獲得粗淺的科學知識和科學體驗,并懂得珍惜每一滴水,從小養(yǎng)成節(jié)約用水的好習慣。
本次活動為幼兒創(chuàng)造了三次小組合作實驗的機會,每次動手實驗前引導幼兒集體討論方法、比較材料,為幼兒小組合作探究奠定基礎。并對幼兒提出明確的要求,增進幼兒實驗的規(guī)則感,如:不要把水灑到地上或者小朋友的身上。一方面避免了地面濕滑或弄濕衣服,另一方面也是引導幼兒節(jié)約用水。
活動中幼兒表現(xiàn)出不錯的合作意識與合作能力,他們主動分工實驗,有的記錄方法,有的實驗驗證……從“幼兒表征”中可以看出,幼兒能夠用繪面等簡單的方法記錄出觀察和探究的過程咋果,并愿意在交流中嘗試概括他們的探究成果。
整個活動在歡快的實驗中進行,幼兒充分體驗了探究玩水的樂趣,但是也有一點不足。雖然提出了實驗要求,還是有小朋友將水灑在了地面上。因此我?guī)ьI幼兒觀察“干旱地區(qū)的水是怎么來的?”從而引起幼兒的情感共鳴,懂得節(jié)約水資源。
在整個活動過程中也存在著不足,對孩子的回應雖然采取了追問、鼓勵等方法,但概括能力有所欠缺,在以后的教學中,將加以改進,使幼兒在活動中得到更好的發(fā)展。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對比欣賞,感受不同季節(jié)的絲瓜的不同水墨表現(xiàn)效果。
2、樂意并能正確使用繪畫工具個材料進行水墨畫創(chuàng)作。
活動準備:
1、教學掛圖:《絲瓜》。
2、毛筆、墨、宣紙、國畫顏料等。
3、幼兒認識、觀察過絲瓜。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回憶自己見過的絲瓜。
教師:你見過絲瓜嗎?是什么時候見到的?天氣怎么樣?你見到的絲瓜是什么樣的?
2、出示教學掛圖中得圖一,引導幼兒欣賞。
教師:畫上有什么?絲瓜是什么樣子的?什么顏色的?葉子是什么樣的?又是什么顏色的?看到這樣的'絲瓜葉子,你有什么樣的感覺?
3、出示教學掛圖圖二,引導幼兒欣賞。
教師:畫上有什么?絲瓜是什么樣子的?什么顏色的?葉子是什么樣的?又是什么顏色的?看到這樣的絲瓜葉子,你有什么樣的感覺?
4、引導幼兒對比欣賞兩幅作品。
教師:這兩幅畫畫得都是絲瓜,我們看了以后會有什么不同的感覺呢?
5、鼓勵幼兒在欣賞的基礎上進行水墨畫創(chuàng)作。
教師:如果讓你花絲瓜,你會畫什么時候的絲瓜?周圍還會畫些什么呢?
鼓勵幼兒大膽作畫,正確使用繪畫工具。
6、幼兒相互交流作品。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一、設計意圖:
杜威說過"兒童有調查和研究的本能,探索是兒童的本能沖動,好奇、好問、好探究是兒童與生俱來的特點"。
孩子們的科學探究應從身邊的事物開始,引導孩子們關注周圍生活和環(huán)境中常見的事物,發(fā)現(xiàn)其中的有趣和奇妙!——水是孩子們生活中最常接觸的物體,每一次的玩水活動,他們總是饒有興趣地聚集著一起擺弄水、將玩具丟進水中玩耍;但孩子對于水的.興趣僅限于玩水,對于水的特性孩子并不清楚。水的流動、水的搬運常識孩子知之甚少,為了讓孩子充分運用感官,了解如何正確使用運水工具,如何提高運水的速度和效率,讓孩子們在"動手做"的過程中探究水的特性,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我們嘗試開展了《小小運水工》的戶外科學活動。
二、活動目標:
1、能運用已有的經驗,大膽地嘗試在不同情況下選擇適宜于運水的工具和材料,解決運水中遇到的問題。
2、初步掌握統(tǒng)計的方法。
3、了解有趣的科學現(xiàn)象,激發(fā)幼兒對水的探索欲望,在動手中動腦。
三、活動準備:
。ㄒ唬┪镔|準備:各種運水工具(瓶子、杯子、漏斗、有孔的瓶子、勺子、碗、湯匙、茶葉罐、海綿、洗碗巾、毛巾),人手一塊圍裙、雨鞋、袖套。
。ǘ┲R經驗準備:幼兒已認識運水工具,對水的流動性有了一定的了解。
四、活動流程:
徒手練習,激發(fā)興趣——使用工具,探索體驗——學習合作,提高效率——層層深入,挑戰(zhàn)困難
五、活動過程
(一)徒手練習,激發(fā)興趣
1、師以問題引入活動,提出第一次的運水要求:
、胚\水時要很小心,盡量不讓水漏出來,看誰最棒。
、撇灰阉疂姷叫∨笥训纳砩虾湍_上。
2、幼兒嘗試徒手練習,教師觀察幼兒的表現(xiàn)。
3、教師提問:剛才你們用手運水的時候發(fā)現(xiàn)了什么?有沒有遇到什么困難?捧起來的水能不能全部運到森林里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