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教案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4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一、主題活動由來
開學初,我們在與幼兒直接面對面的談話中,發現孩子們對于具體形象的物體很感興趣,諸如:汽車、昆蟲、紙、恐龍等等。孩子們的興趣廣泛,為主題的確立帶來了一定的困難,為了保護幼兒自主性,我們嘗試讓幼兒自由協商確立主題,討論結果由猜拳決定。由此我們有關“汽車”的主題也正式確立下來。
二、主題活動教育目標
1、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和創造,培養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動手操作能力。
2、通過多種活動,激發幼兒求知,探索的欲望。
3、注意傾聽對方講話,喜歡看圖書,學會愛護圖書。
4、能主動地參加各項活動,有自信心。
5、樂意與人交往,學習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
6、對主題活動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運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
7、能用適當的方式表達、并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
8、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活動。
三、分級指標
家用車功能車用途種類其他
交通規則交通工具用途交通標志
結構外部結構內部結構
汽車發展史過去的汽車現在的汽車環保節能車未來汽車
四、環境創設與利用教育資源
1、和幼兒共同設立主題探究性活動內容。
2、和幼兒共同布置墻面“快樂汽車城”。
3、記錄幼兒提出的每一個問題。
4、活動區創設:
建筑區:各種大型積木及大小不同的紙板,瓶灌等輔助材料,引導幼兒設計搭建公路、橋、停車場等。
美工區:提供各種廢舊物品及材料,引導幼兒設計并制作汽車。
益智區:為幼兒提供各種益智玩具,鼓勵幼兒去探索研究。
家長資源
1、請家長帶幼兒做一次汽車,并介紹相關的知識。
2、請家長在家中討論有關汽車及交規的'內容,及時記錄下幼兒提出的問題。
3、家長與幼兒共同收集有關汽車的資料、模型及圖片。本文來自http://
五、主要活動內容
主題活動一:汽車展
活動目標:
主題活動二:小小汽車設計師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利用多種方法制作并設計汽車。
2、引導幼兒相互之間進行討論商議及合作
幼兒活動過程及教師推動與預設
師:“小朋友見過哪些汽車呢!”幼兒自由回答。
師:“那我們也來設計汽車,說一說你們想設計什么樣的汽車?我們來設計一款自己喜歡的車吧!”
教師:“小朋友怎樣才能讓你的設計的汽車立住并且可以開走。”
教師:“咱們一起讓這些汽車開起來吧。”
小朋友們將做好的汽車和老師一起裝飾環境。
活動小結:幼兒在活動中,認識了各種汽車,并能尋找多種材料制作,能與同伴進行交流與協商,做事情的計劃性和目的性提高了。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本次活動在欣賞豐富多彩的民族服裝的基礎上,為了加深幼兒對民族服裝的了解與認識,充分感知民族服飾的美麗和民族特點,滿足大班幼兒繪畫與制作民族服裝的興趣,而是基本活動。本次活動從服裝的多樣化圖案中,選擇二方連續紋樣作為切入點,讓幼兒能充分將發現、學習的新知識運用到繪畫中去, 感知民族服裝的圖案美。
活動目標:
1.認識二方連續紋樣,了解二方連續紋樣在民族服裝中的應用。
2.能運用二方連續紋樣創造性地設計出新穎多樣的民族服裝。
3.在創作與交流中感受民族服飾多彩、多樣的美。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1.二方連續紋樣圖案圖片。2.藏族、維吾爾族、蒙古族等民族的服飾。3.每位幼兒至少 1 張民族服裝的`輪廓圖,水彩筆,蠟筆等。4.背景音樂《月光下的鳳尾竹》。
經驗準備:對二方連續紋有一定的了解。
活動過程:
一、根據已有的經驗講述,說說自己喜歡哪個民族的服裝、為什么。感知民族服裝的特點。
二、觀察各民族的服飾,學習用二方連續的紋樣繪畫、裝飾民族服飾。
1.出示藏族、蒙古族、維吾爾族等少數民族的服裝,引導幼兒觀察其花紋的裝飾特點。
提問:這些服裝都是哪些民族的?都有哪些花紋?這些花紋都裝飾在什么地方。
小結:觀察衣服的樣式、色彩和裝飾花紋,了解裝飾花紋主要在領口、袖口、前胸、后背、裙邊等地方,為幼兒裝飾紋樣作好鋪墊。
2.幼兒欣賞二方連續紋樣圖片,了解其規律。
提問:這些花紋有什么規律?你還見過哪些二方連續紋樣?
小結:有的是同一個紋樣方向不同,有的是顏色不同的同一個紋樣等,它們有規律地排列并一直循環所構成的帶狀紋樣,稱為二方連續紋樣。
3.幼兒觀察教師示范,引導幼兒用二方連續紋樣進行裝飾,教師根據幼兒說出的花紋在服飾的前胸處裝飾,給與幼兒啟發。
三、創意作畫,嘗試運用二方連續紋樣在服裝的不同部位創造性的裝飾。 要求:1.能運用二方連續紋樣在服裝的不同部位創造性地裝飾。
2.鼓勵幼兒裝飾出不同紋樣圖案的民族服飾。
四、作品展示,相互欣賞、交流設計的民族服裝。感受民族服飾多樣的美。
1.提問:你設計的是哪一個民族的服裝?用的是什么二方連續紋樣?你認為設計好在哪里?
幼兒互相欣賞設計的作品,分享交流自己的創意。
2.播放背景音樂,幼兒身穿民族服裝跳起民族舞。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初步了解地震給人類帶來的的危害。
2、學習并掌握在地震中自救與逃生的基本方法。
3、加強幼兒的安全意識。
4、發展幼兒空間辨別能力和空間想象力。
5、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重點難點
重點:了解地震給人類帶來的危害;學會在地震中自救與逃生的基本方法。
難點:如何在地震中安全逃生。
活動準備
有關地震的錄像,如:玉樹地震、汶川地震等。
有關地震的圖片、地震中安全逃生的相關視頻。
活動過程
開始環節:組織幼兒觀看錄像:玉樹地震、汶川地震或日本地震。看完后大家談話:在錄像中看到哪些場景,這是怎么回事?自己有何感想?
教師一邊出示有關地震的圖片一邊向幼兒講述地震的特點與危害:地面劇烈震動、房屋倒塌、建筑物被毀、許多人在地震中受傷或喪失生命等等。
基本環節:地震中如何逃生?
1、請幼兒討論并說說如何在地震中逃生?
2、組織幼兒觀看地震中安全逃生的相關視頻。
3、教師總結:在地震中逃生的方法。
① 當地震發生時,(在睡房)小朋友立即抱著頭趴到床底下,可用被子、枕頭包著頭,但不能堵住鼻子,避免呼吸不順暢;(在教室)小朋友可抱住頭躲到桌子下面,或抱住頭貼墻站好(教師示范);(在家中)小朋友可躲到沙發或床底下,茶幾或廚房柜子里;(在戶外)盡量遠離建筑物,跑到空曠的地方蹲好,如果沒有空曠的場地可以躲到街道的柱子下或無窗的墻下。
②地震停止,小朋友立即跑到外面空曠的地方(遠離建筑物、大樹等),并抱著頭蹲下,不要到處亂跑,避免余震造成再次傷害。
③教育小朋友:災難中,逃命最重要,不要想著帶走自己喜歡的東西,不要把時間浪費在穿戴方面等等。
結束環節:(安全演練)讓幼兒練習在地震中逃生、疏散演練,通過演練熟悉在地震中逃生的方法及疏散路線。老師在演練前介紹演練方法和要求,并提醒幼兒在演練游戲中不慌張,不推不擠,要互相關心,幫助同伴。在地震逃生演練過程中,要請班上老師配合,避免幼兒在演練過程中出現意外事故。
延伸環節:讓幼兒收集有關地震知識的資料,開設“地震知識展覽”角。
教學反思
通過活動可以看出,本次活動設計完全符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多種感官的參與,能更好地調動幼兒的'學習主動性,因此,我根據幼兒的認知水平,設計的活動遵循循序漸進、層層深入的原則。通過觀看錄像,使幼兒獲得豐富的、典型的感性材料從而加深理解地震中逃生的方法;通過提問,啟發幼兒思考,引導幼兒進行討論并鼓勵幼兒大膽發言;讓幼兒在掌握新知識的情況下,通過實際演練加深幼兒對新知識的應用。使幼兒在想想、看看、說說、學學、做做中獲得并鞏固新知識。
小百科:地震又稱地動、地振動,是地殼快速釋放能量過程中造成的振動,期間會產生地震波的一種自然現象。地球上板塊與板塊之間相互擠壓碰撞,造成板塊邊沿及板塊內部產生錯動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體驗散文詩所表現的父母的關愛之情和家的溫馨。
2.嘗試仿編詩句,能用詩化的語言表述家的溫馨。
3.萌發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4.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全家福"圖片展示板、掛圖、課件、音樂
【活動過程】
一、看"全家福"照片,讓幼兒互相講述照片的故事,分享家的幸福,體驗爸爸媽媽的愛。
師:這里有小朋友們帶來的和爸爸媽媽在一起的照片,現在請你們和好朋友一起說一說照片里有趣的事。
二、結合課件,感受并理解散文詩。
(一)教師朗誦散文,讓幼兒感受散文詩的意境美。
師:聽了這首散文詩你有什么感覺?你想到了什么?
(二)教師運用課件、結合圖片,讓幼兒用詩里的語言描述家的溫馨。
師提問:1.散文詩里說家是什么?為什么這么說?
2.有了燈、有了屋檐、有了床小朋友就會怎樣?
(三)幼兒結合圖片、課件學習散文詩。
三、幼兒用詩化的語言表述家的溫馨、幼兒仿編個別詩句。
(一)師提問:家還可以是什么?它能給我們帶來什么?
(二)幼兒嘗試用詩化的語言彷編詩句。
(三)結合幼兒創編提供相關圖片彷編散文。
【延伸活動】
語言區:提供有關圖片讓幼兒學習續編"家是什么"。
美工區:繪畫"我的家"附散文:
家是什么?家,是一盞燈、一個屋檐、一張柔軟的床。
有了燈,不再害怕夜晚沒有星星和月亮。有了屋檐,不再擔心風吹和雨打。有了床,累了、困了,可以睡上甜甜的.覺,做個美美的夢。
家是太陽,爸爸媽媽的笑容,是溫暖的陽光。
反思:
綜觀整個活動,活動過程的設計始終圍繞目標,各環節緊密聯系、層層遞進。教師采用直觀教學法,結合課件通過豐富的肢體語言,聲情并茂地朗誦散文詩,并利用富有啟發性的提問引發幼兒思考,加深幼兒對詩歌的理解。并利用精美的掛圖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并大膽的用語言表達畫面上的內容,感受詩歌所表達的語言美和意境美,并適時的運用富有啟發性的提問激發幼兒對"家"和"親情"的美好體驗和情感共鳴。
專家點評: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思路是比較清晰,從傾聽、欣賞--準確記憶--學習朗誦--脫離圖譜--自由創編--朗誦表演。從步驟上、難度上層層遞進,幼兒行為積極,思維活躍,樂意參加彷編活動。整個活動,幼兒在審美中模仿、在模仿中創造、在創造中提升,形成了自己的思想、建構了自己的語言、創造了自己的文學,最后也實現了語言教學活動的教學目標,提高了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并在活動過程中獲得了愉快的情感體驗。
【幼兒園大班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大班教案幼兒園大班教案及反思06-09
幼兒園大班教案05-28
幼兒園的大班教案08-26
幼兒園教案大班10-26
幼兒園大班教案11-20
幼兒園大班教案11-20
幼兒園大班教案11-20
幼兒園大班教案11-20
幼兒園大班教案11-20
幼兒園大班教案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