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幼兒園大班教案

時間:2023-11-27 08:36:45 幼兒園教案 我要投稿

幼兒園大班教案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9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幼兒園大班教案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設計意圖《綱要》中指出:

  在終身教育背景下的高質量的幼兒教育,強調科學教育首先要精心呵護和培植幼兒對周圍事物及現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在一次三八家長助教活動中,班上有位家長為孩子表演了一個小魔術,在魔術表演過程中孩子們異常地認真,眼睛一眨不眨地看著表演,他們對這個魔術表現出了濃厚地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孩子才會積極關注,主動思考,并自覺采取行動。因此根據孩子對魔術的熱衷我設計了這節大班的科學活動《神奇的藥水》。本次活動是把化學實驗活動引進到幼兒科學教育活動領域的一項實踐活動,在本次活動,我不是追求一種嚴謹的化學實驗程序,而是把側重點放在讓孩子感知化學變化的奇妙上,通過孩子感興趣的“變魔術”的游戲形式,貫穿活動始終,不僅可以使孩子自始至終保持濃厚的探究興趣,真正感受到世界的奇妙,還充分激發孩子探索科學現象的興趣和欲望。

  活動目標:

  1、運用化學小魔術,使幼兒了解碘酒遇到另一種藥水(淀粉溶液)會變成藍色的現象。

  2、學習積極主動地探索“變色”的奧秘,真切地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

  3、通過游戲活動,充分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探究興趣和積極嘗試的欲望。

  4、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樂意與同伴合作游戲,體驗游戲的愉悅。

  活動重點難點:

  1、重點:運用化學小魔術,使幼兒了解碘酒遇到另一種藥水(淀粉溶液)會變成藍色的現象。

  2、難點:學習積極主動地探索“變色”的奧秘,真切地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

  活動準備物質準備:

  1.碘酒、淀粉溶液(米湯)、清水。

  2.毛筆、杯子、雙面膠;

  3.水彩紙數張,教師示范畫一張(事先均用彩筆畫好樹林、房屋等,用毛筆蘸取米湯畫狐貍、老虎、大灰狼隱藏在樹林中,晾干),白紙數張(事先用米湯畫上小動物,晾干)。

  經驗準備:知道米湯、面湯內含有淀粉。

  活動過程:

  第一個環節:教師做化學小魔術,激發幼兒興趣。

  1.制造神秘效果,引發幼兒興趣。

  教師:“小朋友,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件禮物,看看是什么呢?(教師出示一張已用米湯畫了小動物的白紙)教師:“看,這是什么呀?你覺得這白紙里有東西嗎?”“這可不是一張普通的白紙,它里面藏著許多小動物呢,這些小動物們非常想出來玩玩,你們有什么辦法可以請它們出來嗎?”(幼兒自由暢想)。

  2.教師演示小實驗,激發幼兒探究的欲望。

  教師:“老師帶來了一樣工具,我來試一試能不能把小動物請出來!保ń處煵僮鳎┙處煟骸巴,它們真的出來了,是誰呀?”(三條毛毛蟲)提問:“老師用什么方法把毛毛蟲請了出來?”

  3.用試一試、看一看、聞一聞的方法比較水和碘酒,了解碘酒這一藥水。

  注意教給孩子正確聞化學藥品的方法:一只手將瓶子放在鼻子附近,另一只手左右煽動,以免藥品氣味過大,刺激幼兒鼻腔粘膜。

  教師小結:剛才老師請毛毛蟲用的不是水,而是一杯神奇的藥水,它的名字叫碘酒。

  第二個環節:幼兒實驗探索,發現其中奧秘。

  1.幼兒實驗操作,請出小動物。

 。1)教師:“小朋友看,這些白紙里還藏著很多小動物,我們一起來把它們請出來好嗎,請小動物們出來需要用到什么工具呢?”(碘酒)“老師為你們每人都提供了提供了一張隱藏著小動物的白紙和一杯碘酒,請你們自己動手把小動物請出來!

  (2)幼兒操作,老師巡回指導。

  2.幼兒互相交流實驗結果。

  3.幼兒在集體面前講述實驗過程。

  提問:“你請出來的小動物是誰?你是怎樣把它請出來的?”

  4.引導幼兒歸納得出結論。

  提問:“這些小動物都是什么顏色?是誰把它們變成藍色的?他們是怎樣隱身的?”

  結論:用米湯液畫的畫遇碘酒后變成藍,顯示出小動物。

  5.老師實驗論證。(兩種溶液直接反應)第三個環節:游戲挑戰,體驗活動的樂趣。

  1.教師故事導入,引出游戲“捉小偷”。

  2.教師提問:

  (1)猜猜可能是誰把小雞偷走了?

 。2)小偷可能隱身在哪里?

  (3)我們用什么辦法讓小偷顯身呢?

 。ㄓ變鹤杂捎懻,各抒已見)

  3.幼兒運用剛學過的辦法,開展“尋找小偷”的游戲。

  (1)幼兒“搜索”。

  (2)幼兒講述自己“搜索”的經過和結果。

  最后一個環節:簡單小結,感受大自然的奇妙。

  碘酒遇到另一種藥水(淀粉溶液)會變成藍色。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許多的變化,只要我們小朋友仔細的觀察,還會發現許多奇妙的現象。請小朋友回去后找一找、看一看,把你的發現來告訴大家。

  活動反思:

  科學活動《奇妙的水》很適合大班的孩子,大班的孩子好奇心強,也很想自己有機會動手制做出他們自己喜歡的東西。本活動難度不大,但很容易看出結果,使孩子們通過成功的結果加強他們的自信心。通過本活動使幼兒在觀察、比較和動手操作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也使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小百科:詞語“神奇”,表示“神妙奇特”的意思。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的:

  1.通過觀察眼睛,體驗他人的情感。

  2.能清楚的用語言表達自己的認識和理解。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

  一、游戲導入

  1.師:小朋友,今天我們用眼睛一起來做游戲,好嗎(多媒體課件)

  2.(游戲)問:數一數有幾個小朋友?(孩子討論,師隨機小結)

  二、初步探索

  1.師:剛剛你們在做游戲的時候,我知道你們有的'快樂,有的很奇怪,雖然你們并沒有告訴我,你們相信嗎?猜一猜我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隨機小結,老師從你們眼睛里也看出來的,因為眼睛會說話。)

  2.師:看一看同伴的眼睛,是不是也能看出?(初步感受)

  三、深入探索

  1.師:你們有沒有看出來啊?現在我們再來看一雙眼睛,你們從這雙眼睛能

  看出些什么阿?

  2..欣賞眼睛傳達的感情(多媒體課件)

  a.傷心難過

  問:傷心時的眼睛是怎樣的?

  b.害怕

  問:從哪里看出他害怕?

  C.微笑

  師:猜一猜這張是誰的眼睛,(幼兒園的一位老師)你從眼睛里面看到了什么?

  3.師小結:原來眼睛不但能說話,還能告訴我們不同的意思。

  四.延伸:

  它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大眼睛”(出示),這雙大眼睛里又告訴我們什么呢?你們想一想,她有一個很好聽的故事,老師下次告訴你們。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教學

  目標1.基礎性目標: 引導幼兒利用報紙條進行各種變形,嘗試運用連接來進行空間造型。

  2.發展性目標:引導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體驗空間游戲的樂趣。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利用報紙條進行各種變形,嘗試運用連接來進行空間造型。

  活動材料1、長方形的架子(扭扭屋),投影儀,背景音樂

  2、報紙條,雙面膠,夾子,毛根

  活動1:一、出示報紙條,引起幼兒興趣

  T: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根神奇的報紙條,它只要扭一扭就會變成各種各樣的東西,你們想看嗎?

  1、橫著變:教師邊扭動報紙條邊說:扭一扭、變變變

  T:你們覺得它像什么?

  2、豎著變:教師邊扭動報紙條邊說:扭一扭、變變變

  T:你們覺得它像什么?

  活動2:二、利用報紙條嘗試進行各種變形,并大膽表述

  1、幼兒進行第一次紙條變形。

  T:小朋友,你們想不想像老師這樣也來自己變一變?

  (1)幼兒嘗試玩報紙條,進行各種變形

 。2)交流變成什么

  T:你把它變成了什么?

  2、幼兒進行第二次紙條變形

  T:一根紙條能變,那再加一根呢?你能把兩根合起來變成什么?你來試試看!

 。1)幼兒嘗試玩兩根報紙條,進行各種變形

  (2)交流變成什么

  T:你把它變成了什么?

  活動3:三、嘗試運用連接來變報紙條,進行"扭扭屋"的'空間造型

  1、幼兒合作進行報紙條變形

  T:如果用許多的報紙條能變好玩的東西嗎?

  但我們每人只有兩根,那怎么辦呢?(合作)

  教師出示雙面膠、夾子

  T:那老師準備了一些將報紙條連接的雙面膠和夾子,請小朋友和你一組的兩個或三個一起來合作變報紙條。

  2、幼兒創作,教師指導

  鼓勵幼兒造型夸張,幫助個別能力弱的幼兒進行連接,提醒幼兒感受平面和空間造型的變化。

  2、介紹扭扭屋,展示作品

  T:看!老師今天還帶來了一座"扭扭屋",現在我們要把小朋友合作完成的作品掛到扭扭屋上。

  教師幫助幼兒一起將作品掛到扭扭屋上。

  活動4:四、作品展示,感受空間游戲的樂趣

  1、觀賞扭扭屋的作品

  T:扭扭屋被小朋友們一裝飾現在變的更漂亮了,我們趕快一一看,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2、光影游戲

  T:現在我們用再來看一看,找一找,你看到了什么?(將扭扭屋轉一個角度)現在又看到了什么?

  活動5:五、延伸活動

  T:要是把扭扭屋放到太陽底下,它會不會有其它更好玩的造型呢?走,我們一起把扭扭屋送到太陽下去試試看吧!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了解動物卵生和胎生的科學常識,并了解自己生命的生長過程。

  2、對科學活動感興趣,增加愛媽媽的情感。

  3、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并尊重同伴的講話。

  活動準備:

  氣球15個、圖片:ppt、1--10月胎兒視頻:胎兒成長、剪臍帶、受精卵

  活動過程:

  一、圖片導入了解胎生與卵生

  1、出示圖片引導幼兒區分胎生與卵生談話:貓媽媽生的寶寶是什么?雞媽媽生的是什么?

  小結:在媽媽的肚子里長大并出生的動物是胎生動物,媽媽生出蛋再孵化出來的是卵生動物。

  2、談話:還有哪些動物是胎生的?哪些動物的卵生的?我們人是什么動物?

  二、了解自己的.生命生長過程。

  1、生命的形成談話:你是怎樣生出來的?你為什么會在媽媽的肚子里呢?要待多久才生出來?觀看"小威向前沖"視頻小結:爸爸媽媽結婚以后,爸爸把一種叫精子的東西送給了媽媽,和媽媽身體里叫卵子的東西結合在一起,留在媽媽肚子里面叫子宮的地方。在這里面一天一天的長大,經歷了九個月(280天)左右,就從媽媽的肚子里出來了。

  2、成長經歷談話:你們還記得在媽媽的肚子里是怎樣的嗎?吃什么?(觀看視頻:胎兒成長)(胎兒成長照片)了解成長每個階段的情況。

  小結:在媽媽肚子里的九個多月,隨著寶寶的慢慢成長,媽媽的肚子也會越來越大,為了寶寶的健康成長,媽媽非常辛苦。

  三、體驗每位幼兒肚子前綁一氣球,聽指令做各種動作,感受媽媽保護寶寶的艱難。

  小結:你們是在媽媽辛苦的保護下出生的;丶液竺课缓⒆佣颊f一句愛媽媽的話或做一件愛媽媽的事,感謝媽媽的養育。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充滿著歡聲笑語,了解在媽媽肚子里的樣子和成長過程。還知道了媽媽懷自己時的辛苦及不易,更加加深了對媽媽的愛。家是一個溫馨的樂園。媽媽、親情的寬厚無私及其在幼兒成長中的決定性作用已是勿容置疑的真理。我們希望每一個孩子都能在充滿愛意的氛圍中成長,又能以其力所能及的方式去關愛他人(首先是父母),只有這樣,健全人格的形成才有可能。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教育目標:

  1、經歷把物體平均分的過程,體會平均分配的涵義。

  2、在活動中,能按要求進行數量分配。

  3、能與同伴合作,并嘗試記錄結果。

  4、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見解,體驗成功的快樂。

  準備:

  教具:猴子圖片若干,桃子圖片若干,記錄紙若干。

  學具:幼兒每人操作材料一份。

  重難點:

  體會平均分配的涵義。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初步感知平均分配。

  師:今天來了多少個小朋友?分成了幾組?每組都有幾個小朋友?幼兒觀察回答。

  小結:我們把32(28)小朋友,分成了3,4組,每組人數一樣多,都坐了8個小朋友。

  二、在“分桃子”游戲中,進一步感知平均分配。

  1、師:今天是猴寶寶們的`生日,猴媽媽給猴寶寶買了一些桃子,請小朋友幫忙分桃子,小朋友愿意幫忙嗎?小朋友分桃子的時候一定要公平,每個猴寶寶要分的(一樣多)。要不兔寶寶會不高興的。

  2、幼兒嘗試“分桃子”

 。1)師:4個桃子分給兩只小猴子怎么分?幼兒分,老師提問記錄,強調每只小猴子分得桃子一樣多。8個桃子呢?12個桃子呢?

 。2)觀察記錄紙,發現了什么?提示:什么變了?什么沒變?小結:我們把越來越多的桃子分給兩只小猴子,每只小猴子分得桃子一樣多。

  (3)師:就在我們把12個桃子分給3只小猴子,每只小猴子會分得多少桃子?分給4只小猴子呢?幼兒分老師記錄。

  幼兒觀察記錄情況,發現了什么?

  小結:把桃子分給許多只小猴子,每只小猴子分到了一樣的桃子

  3、總結;像這樣把許多物品分成幾份一樣多的方法叫平均分配。

  三、在“分食物”游戲中,練習平均分配。

  師:剛才小朋友幫猴子分桃子的事讓許多動物知道了,他們也想讓小朋友來幫忙。小朋友們高興嗎?

  第一組:“幫小白兔分食物”

  第二組:“幫小貓分魚”

  第三組:“幫小狗,小猴分食物”

  第四組:“幫許多動物分食物”

  四、延伸活動

  老師發現小朋友特愛幫助別人,(自己鼓勵)回家后用我們學過的平均分配的方法幫媽媽分一些東西好嗎?

  活動反思:

  幼兒對平均分配這一概念的理解與應用是建立在具體的操作體驗中,通過一系列的情境體驗,幼兒興致很高,在快樂的分食物游戲中輕松的完成了目標,實現了玩中求學,學中求樂的學習理念。4、5個孩子注意力易轉移。需老師多加關注,及時調動孩子活動興趣。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一、作品賞析

  (一)內容簡介

  住在樹林里的老奶奶為小朋友們找到了許多故事,可是她突然生了場大病,病好后就不能說話了,這可怎么辦呢?聰明的老奶奶把故事一個個全包進了粽子里,誰吃了粽子,誰就會講故事了……

  (二)主題分析

  通過講述老奶奶把故事包進粽子里,然后再尋找吃了會講故事的孩子的曲折經歷,引發孩子們對粽子的美好向往,同時激發起他們學講故事的愿望。

  (三)情節分析

  密密的樹林里有一座房子,里面住著誰呢?一位躺在床上、頭上敷著毛巾的老奶奶進入了小讀者的視線:啊,住在里面的老奶奶病了!小讀者是否很擔心呢?

  拄著拐杖的老奶奶出現在屋外,她的病好了,可是她拿著白米和葉子做什么呢?

  小動物們都來吃包著故事的粽子,可是“吱吱吱、哩哩哩、嘰嘰嘰……”不同小動物的叫聲一定引起了孩子們的興趣,也引發了焦慮:松鼠、狐貍、百靈鳥……它們不會說話!

  于是小動物們找到了會說話的小姑娘,并動腦筋把她帶到了老奶奶家,小讀者的焦慮此時可以放下一半了?,小姑娘吃了香噴噴的粽子,給大家講了一個又一個故事……小讀者一定也很想聽聽吧!

  (四)角色分析

  故事中的老奶奶胖胖的身體、自自的頭發、圍著圍裙,除了生病的那幅畫面,都是笑瞇瞇的、慈祥的表情,讓人一看就覺得很親切。

  故事中每個小動物的出現大都是笑瞇瞇、可愛的樣子,溫順的性格一覽無余。而在找不回小姑娘的那刻,每個小動物的眉毛糾結、嘴角下垂,顯露出它們的苦惱。

  小姑娘慌張、驚訝、開心的'表情變化,正是她對“粽子里的故事”從不知道到了解的心理轉變過程,刻畫得入木三分,讓人印象深刻。

  (五)圖畫分析

  1.畫面構圖、色彩

  畫面的色彩明亮,大片黃黃的、橘色的暖色基調讓人在閱讀的過程中也能感受到故事所傳遞的溫暖、祥和的氣息,凸顯了故事的主題。

  在構圖上,作者運用了大片的、簡單的背景來烘托人物和主題,使得人物的動作和表情十分清晰,突出了故事所要表現的主要情節。

  2.圖畫中蘊藏的細節

  圖畫書中老奶奶的發髻、褂子和布鞋,小姑娘的朝天辮、花棉襖配小綠褲的服飾打扮,還有小背簍、小陶盆以及溪邊淘米、洗粽葉的畫面……這些細節的刻畫與故事的主線“粽子”串連起來,展現出

  濃濃的民俗韻味。

  (六)語言分析

  故事中的文字優美,娓娓道來,其中也不乏跌宕的情節,增強了故事的可讀性。

  “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講故事”這句話反反復復,貫穿整個故事,使小讀者讀上去既瑯瑯上口,又充分表達了老奶奶的美好心愿。

  “粽葉”和“粽米”對于幼兒來說是新出現的詞匯,但加上了“又青又香”和“又圓又白”這兩對形容詞就比較容易理解和掌握了。

  “采、洗、包、吃、講”這五個動詞將整個故事的情節串連起來:采粽葉——洗粽米——包粽子——吃粽子——講故事。

  象聲詞“吱吱吱、哩哩哩、嘰嘰嘰”的出現既表現了不同動物的叫聲,同時也使得整個故事更具童趣。

  二、活動設計

  (一)活動設計

  1、設計思路

  老奶奶有許多好聽的故事,可是她突然生了場大病,病好后就不能說話了。為了把故事講下去,聰明的老奶奶把故事全包進了粽子里,并在小動物們的幫助下開始尋找吃了粽子會講故事的小朋友……

  優美的故事娓娓道來,不禁引發了孩子們對粽子的美好向往,也同時激發了他們學語言、講故事的愿望。

  2、活動目標

  (1)聽故事,理解老奶奶讓大家“吃了粽子講故事”的美好愿望。

  (2)樂于參與傳話、詞語接龍等語言游戲,體驗聽說的樂趣。

  3、活動準備

  圖畫書、PPT課件

  自制大粽子兩只:一只用來“傳話”,一只用來“接龍”

  粽子糖若干

  4、活動過程

  (1)經驗回顧,引發興趣

  出示封面:

  一吃過粽子嗎?粽子里有什么?

  一聽說過包著故事的粽子嗎?今天就來聽一聽《粽子里的故事》。

  (2)傾聽、理解故事情節

 、侔兆(出示第1~5頁):

  一生病前,老奶奶有什么本領?

  一老奶奶為什么要包粽子?她有什么愿望?

  小結:原來,老奶奶的愿望是: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講故事。

  ②吃粽子(出示第6~1 2頁):

  一誰吃了老奶奶的粽子?它會講故事嗎?

  一學學小動物吃了粽子后的樣子。

  小結:小動物們雖然吃了粽子,但是它們不會說話,所以不會講故事。

 、壑v故事(出示第1 3~22頁):

  一小動物用什么辦法找來小姑娘吃粽子?

  一小姑娘吃了粽子后怎么樣?

  小結:小動物們為老奶奶引來采蘑菇的小姑娘,小姑娘吃了一個又一個粽子,講了一個又一個故事。

 、芡暾蕾p故事:

  一小姑娘帶著一肚子的故事回家了。如果你是小姑娘,你回家后會做什么呢?

  (3)遷移運用,開展游戲

  一老師這里有幾只大粽子,我們一起來吃粽子講故事吧!

 、(拆開第一只粽子。)傳話游戲:

  玩法:將幼兒分成兩組,將詞組傳給每組的第一個,幼兒依次傳話至最后一個,公布答案,比比哪組傳的準確率高,哪組便獲得品嘗粽子糖的機會。

  規則:傳話者要附在聽者耳邊傳話,聲音不能響但應清晰;聽話者要仔細傾聽傳話內容,盡可能正確模仿并傳遞。

 、(拆開第二只粽子。)詞語接龍:

  玩法:將幼兒分成兩組,教師說出詞組后,由兩組幼兒輪流依次接龍,直到接不上為止,接上的一組可獲得品嘗粽子糖的機會。

  規則:詞頭接詞尾,可同音相接。

  (4)延伸活動

  一你們吃了粽子也練了講故事的本領,這里還有最后一只粽子,里面有許多好聽的故事。老師把它放在區角里,下次你可以和朋友一起去試試一邊吃粽子,一邊故事接龍哦。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活動設計】

  聲波震動是一種有趣的傳播現象,然而現在的孩子生活經驗少,往往看到了卻不明白其中的科學道理。因而設計本次活動,意在通過觀察體驗,引發幼兒對自己身邊一些科學現象的探究興趣,從而從不同的方面感受科學的魅力,體驗科學的有趣,豐富自己的生活經驗。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并感受聲波震動傳播的現象,萌發對科學活動的探究欲望。

  2、能觀察到小米隨著音樂音量的大小、節奏的快慢以及距離遠近的`變化而變化。

  3、通過實驗培養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4、主動參與實驗探索。

  【活動準備】

  提前做好的方便面薄膜盒,小米若干,音響,節奏快、慢的音樂,記錄表。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播放歡快的音樂,師幼一起隨著音樂自由舞動,活躍幼兒情緒。

  師:多好聽的音樂呀,讓我們一起跳起舞來吧!

  2、音樂結束,引出小米。

  師:小朋友們跳起舞來心情怎么樣?老師這里有些小東西也想和你們一樣高興的跳舞呢。(出示小米)

  二、觀察探索小米“跳舞”。

  1、請幼兒猜想小米如何“跳舞”,在什么地方“跳舞”。

  師:小米這么小,你們猜猜,他會怎樣跳舞呢?在什么地方跳舞合適呢?

  2、出示方便面薄膜盒,簡單介紹小米跳舞的舞臺。

  師:小米很小,老師專門給他們準備了一個特殊的舞臺,我們可以捏起一點小米均勻的撒在方便面薄膜盒上,觀察探索。

  3、幼兒分組,嘗試將小米均勻的撒在方便面薄膜盒上,觀察觀察。

 。1)第一次觀察

  音樂的音量由小變大(注意不要長時間將音量開到最大,以免影響幼兒聽力)。

  分別請幾名幼兒說說所觀察到小米的變化,用身體動作學一學小米是怎樣變化的,并引導幼兒在黑板上做簡單記錄。

  小結:聲音越大,小米跳的越高;聲音越小,小米跳的越低。

 。2)第二次觀察:

  播放節奏快、動感的音樂,幼兒觀察小米的變化。

  播放節奏慢、舒緩的音樂,幼兒觀察小米的變化。

  小結:播放節奏快、動感的音樂時,小米跳的快、跳的高;播放節奏慢的、舒緩的音樂時,小米跳的慢、跳的低。

 。3)第三次觀察:

  引導幼兒觀察小米的變化與方便面薄膜盒距離音響遠近的關系。

  播放節奏快、動感的音樂,將方便面薄膜盒放在離音響遠點的地方,幼兒觀察小米的變化。

  播放同一首音樂,將方便面薄膜盒放在音響的旁邊,幼兒觀察小米的變化。

  小結:播放音樂時,方便面薄膜盒離音響遠,小米跳的慢或不跳;方便面薄膜盒離音響近時,小米跳的快、高。

  三、討論交流

  1、請幼兒猜想小米為什么會跳舞。

  2、聲波震動傳播的現象:聲音會引起震動形成看不見得聲波,傳給最近的物體,聲波本想傳給方便面薄膜盒,薄膜上有小米,所以一起動了起來。這就是聲波震動傳播現象。

  【活動延伸】

  小米在聲波的震動下可以跳舞,這里還有些碎紙屑,他們能不能跳舞呢,還有哪些東西可以進行嘗試呢,我們可以在以后的區域活動中一起探究。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練習匍匐前進,增強四肢肌肉力量,發展協調能力。

  2、能遵守紀律,不怕困難堅持到底。

  3、促進幼兒手腳和全身動作的協調性和靈活性。

  4、培養幼兒團結合作的觀念。

  5、培養幼兒健康活潑的`性格。

  活動準備:

  1、現狀分析:我班幼兒年齡偏小,活潑好動,紀律意識較差,許多幼兒遇到困難還會哭鼻子。對解放軍叔叔十分崇拜,喜歡模仿解放軍。

  2、重點、難點:重點是練習匍匐前進;難點是培養幼兒紀律意識,不怕困難堅持到底。

  3、材料準備:墊子、沙包、皮筋、平衡木、筐。

  活動過程:

  1、請解放軍叔叔表演,激發幼兒爭做小兵。

  2、學做解放軍:請解放軍帶幼兒進行隊列、隊形及軍體拳的練習。作輔助活動:投擲、跨跳、下蹲等活動。

  3、請幼兒用各種方法爬過墊子,并請個別幼兒示范。

  4、請幼兒用自己沒用過的方法在爬一次墊子。

  5、請解放軍做匍匐前進的動作,教師講解動作要領。

  6、請幼兒練習,教師進行個別指導。

  7、游戲:炸碉堡。培養幼兒遵守紀律,不怕困難堅持到底。

  8、教師小結。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幼兒能完全的進入情境,很好的配合進行游戲。內容由易到難,逐層深入,讓幼兒在“玩中學會了新的本領”,在“學習的過程中快樂的玩”。不斷挑戰自我,體驗游戲帶來的快樂。在游戲結束時,幼兒表現出意猶未盡的表情?紤]增加難度,開展下次活動,使幼兒在更高程度上挑戰自我,戰勝自我。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9

  一、設計意圖:

  秋日的天空亮麗迷人,白云在湛藍的天空中穿梭變化。孩子們在不經意中發現了秋天的秘密,感受著秋日的可愛。《云彩和風兒》這首散文詩篇幅短小精悍,語言優美,生動形象地描繪出秋天云彩和風兒的多姿變化,便于幼兒理解和感受,易于幼兒記憶和朗誦。

  二、活動目標:

  1、在傾聽朗讀中感受散文詩的語言美和意境美。

  2、嘗試按作品提供的線索,想象和仿編散文詩。

  3、感受云彩變化的.奇妙,激起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三、活動準備:

  音樂磁帶、背景圖 、幼兒已在戶外活動觀察過云彩的變化

  四、活動過程

  (一)、游戲,激起幼兒興趣

  1、師出示背景,這是什么?天上的云彩真有趣,還會發生變化呢!

  2、云彩會變成什么?

  3、云彩為什么會變化的?

  4、天上的風兒真能干,吹的云彩一會兒變,一會兒變(師將風兒的圖片貼在背景上)

  5、天上的云彩真有趣,天上的風兒真能干,現在老師和小朋友玩個游戲,我做風兒,你們做云彩,我一吹,你們就變

  (二)、傾聽感受散文詩

  1、老師帶來了一首優美的散文詩,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散文詩中的云彩會變成什么?

  2、師朗誦一遍

  3、云彩變成了什么?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在背景圖上畫出小白船、大獅子、小娃娃

  4、吹呀吹,云彩變成小白船、小白船會在天上怎樣呢?大獅子、小娃娃會干什么呢?讓我們再聽一聽散文詩

  5、師再次朗誦散文詩

  6、吹呀吹,云彩變成小白船、小白船怎樣了呢?

  7、吹呀吹,云彩變成大獅子,大獅子是什么樣子的?

  8、吹呀吹,云彩變成小娃娃,小娃娃在干什么呀?

  9、小朋友用好聽的聲音一起朗誦《云彩和風兒》

  10、這首詩歌有什么特點?請一個小朋友說前面和后面的一段,請小朋友分角色說中間的三段。師放音樂

  (三)、想象,仿編散文詩

  1、吹呀吹,云彩還變成什么?請小朋友商量一下

  2、請小朋友上來仿編

【幼兒園大班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大班教案幼兒園大班教案及反思06-09

幼兒園大班教案05-28

幼兒園教案大班10-26

幼兒園的大班教案08-26

幼兒園大班的教案11-14

幼兒園大班教案(經典)08-26

[精選]幼兒園大班教案08-21

(經典)幼兒園大班教案07-20

(經典)幼兒園大班教案08-04

幼兒園大班教案11-19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欧美国产aⅴ另类 |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一级乱码在线播放 | 婷婷色制服中文字幕 | 制服丝袜在线视频 | 久久99国产精品二区 | 中文字幕少妇偷乱视频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