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教案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7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沙畫的作畫步驟。學習簡單的“抓、漏、刮、捏、扣”等動作。
2、培養孩子的想象力、創造力和藝術鑒賞能力。
3、體驗沙畫帶來的快樂。
4、喜歡參加藝術活動,并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
5、能展開豐富的想象,大膽自信地向同伴介紹自己的作品。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了解沙畫的作畫步驟
難點:學習:抓、漏、刮、捏、扣等動作
活動準備
卡紙數張(跟幼兒人數相同)大量的沙沙畫視頻及圖片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談話導入,引起幼兒興趣。
二、基本部分
1、播放視頻<<神奇沙畫>,讓幼兒欣賞和觀察。
幼兒嘗試回答:你看到了什么?你看到了這段錄像會有什么樣的感覺?
教師小結:啟發幼兒大膽表述自己的感受。
2、再次播放視頻
沙畫大師都用了哪些手法來作畫?
幼兒結合視頻嘗試回答:在視頻畫面中出現的.手法變化。讓幼兒自由操作,教師引導幼兒學習練習基本的作畫手法。
3、通過啟發性提問,萌發幼兒對沙畫的創作愿望。
4、幼兒操作
教師巡回指導,要求幼兒同伴間合作,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進行創作。(播放輕音樂)
5、把幼兒的作品現場拍攝并欣賞,提升幼兒的成就感。啟發幼兒根據自己的畫面給作品取名字。
三、結束部分:
幼兒試著評選自己最喜歡的作品,不斷體驗沙的變化。
教學反思
大班的幼兒對新鮮的事物具有強烈的探究欲望,簡單的繪畫方式已經不能滿足大班幼兒的創作形式。沙子對于孩子來說是熟悉的,而沙畫對于孩子來說卻是新穎的,因此,我在原有的繪畫基礎上,選擇了繪畫方式比較新穎的,幼兒的興趣濃厚,都能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活動中來,但是后面的幼兒作畫,幼兒思維沒打開,作品過于單一。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主題名稱:手拉手
時間:[10月10日―11月10日]
主題目標:
1.獲得尊敬他人、關心他人、包容、友愛、相互幫助等體驗學會關心老人,能同情殘疾人,會表達自己的愛,促進良好的人格形成。
2.學習用簡單的繪畫、手工、音樂等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
3.掌握一些簡單的交往技能。
資源與環境:
1.將與活動有關的物品、圖片、照片展示在教室。
2.活動區擺放各種打擊樂器,幼兒自由模仿。
活動名稱:美術,壯族娃娃
活動材料:水彩筆,圖畫紙人手一份。壯族娃娃手偶
活動與指導:
一、出示一副有彩虹和花的`圖片,幼兒觀察,討論。
1、說一說彩虹與花兒美不美麗?為什么那么美?
2、請個別的幼兒上來各自畫一朵花,比比誰的美。
二、出示壯族娃娃。
教師:她今晚要去參加一個舞會,可是沒有漂亮的衣服,希望小朋友們能幫忙,為她設計一套漂亮的衣服。
三:幼兒作畫,教師來回指導。
四:小結,評一評誰的衣服漂亮?
活動反思:
本活動以幫助壯族娃娃為由設計漂亮衣服,幼兒積極性高。幼兒的色彩運用得較好。個別幼兒涂色過于粗心!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感知哪些材料能吸水。
2.萌發探究科學現象的興趣,學做觀察記錄。
準備:
1.空臉盆(放入活魚)若干,周圍擺放盛水的.臉盆若干。
2.海綿、布條、縐紙、白紙、水彩筆芯、粉筆、塑料制品、彩色水、大白菜。
3.觀察記錄表,課件。
過程:
一、救小魚
引導幼兒想辦法給缺水的魚送水,激發幼兒對材料吸水現象的興趣。
二、操作
1.一一介紹操作材料,提問:你們覺得哪些東西能吸水,哪些東西不能吸水?
2.幼兒分組實驗,通過操作、觀察、比較,說說這些材料都有什么變化,哪些材料能吸水。
3.和幼兒一起總結操作過程,使他們初步了解哪些材料能吸水。
4.引導幼兒思考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材料能吸水。
5.出示大白菜,引導幼兒探索大白菜能否吸水。
三、觀看課件
播放大樹和大白菜慢慢吸水的課件,幼兒觀察植物吸水現象,初步了解植物是靠根和莖來吸收水分的。
四、記錄、交流
鼓勵幼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如打“、/”或“×”)記錄操作結果,并與同伴、教師交流,進一步鞏固相關經驗。
大班活動教案:磁鐵(優質課)
設計意圖:
自選游戲時,孩子們發現卡片后面有一塊黑黑的東西,有經驗的孩子說這是吸鐵石,我順勢告訴孩子們這叫磁鐵。當我追問“磁鐵能干什么”時,許多孩子告訴我“能吸鐵做的東西”。我決定讓孩子們在幼兒園尋找“鐵制品”,結果孩子們找來了積木、手工紙、卡片、鏡子、VCD片等,于是,我設計了這個活動。
目標:
1.知道什么東西能被磁鐵吸住,產生繼續探究的興趣。
2.愿意記錄實驗結果并與同伴交流。
準備:
1.幼兒自己準備能被磁鐵吸住的各種物品。
2.磁鐵、記錄板、紙、筆人手一份。
3.教師準備的能被磁鐵吸住的物品,如鐵夾子、湯匙、剪刀、各種鐵盒、小鐵桶等。
過程:
1.介紹自己準備的材料。
師:昨天,我們在玩磁鐵的時候發現磁鐵能吸起很長一串回形針,磁鐵的本領可真大呀!今天,你們找來了許多認為可以被磁鐵吸住的東西,能介紹一下嗎?
幼:我覺得磁鐵可以吸住熱水袋。
幼:我準備了喝水杯,它能被磁鐵吸住。
幼:我帶來了發夾。
幼:我準備了VCD片。
幼:我找來了易拉罐。
幼:我想鏡子能被磁鐵吸住。(除此以外,孩子們還認為木珠、塑料盒、玩具汽車、花布、手工紙、塑料小圓片、眼藥水瓶、乒乓球、木片、小鈴等能被磁鐵吸住。)
2.做實驗并記錄實驗結果。
師:這些東西真的都能被磁鐵吸住嗎?等一會兒你們來試一試。我這里也準備了一些東西,你們試過自己準備的東西之后,也可以試試我準備的東西。別忘了把你做的每個實驗都記錄下來。
(幼兒操作,教師關注他們的表現表達,如請幼兒說說發現了什么,是怎樣記錄的。孩子們的記錄方式頗具個性。有的孩子畫“O”表示物體能被磁鐵吸住,畫“x”表示不能被磁鐵吸住;有的孩子寫上數字“6”表示物體能被磁鐵吸住,有的孩子在物體上畫上小點表示物體能被磁鐵吸住。)
3.交流實驗結果。
師:你們發現什么東西能被磁鐵吸住?(幼兒介紹自己的實驗結果,教師把全體幼兒認可的能被磁鐵吸住的東西陳列在桌子上。)
幼:我的易拉罐能被磁鐵吸住。
幼:巧克力盒能被磁鐵吸住。
幼:磁鐵把我的小茶杯吸住了。
幼:我的發夾也被吸住了。(教師請該幼兒演示。)
幼:小水桶也能被磁鐵吸住。
幼:剪刀能被磁鐵吸住。
幼:剪刀的手柄不能被磁鐵吸住。
4.在生活中尋找磁鐵的朋友。
師:做了那么多實驗,我們發現易拉罐、盒子、茶杯、小水桶、發夾都是磁鐵的朋友,都能被磁鐵吸住。你們知道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什么東西也是磁鐵的朋友呢?
幼:電冰箱。
幼:電風扇。
幼:電腦外殼。
幼:門鎖。
幼:家里的窗戶。
師:那好,今天我們回到家也用磁鐵做做實驗,別忘了把實驗結果記錄下來,明天帶來告訴大家,好嗎?
點評:雖說孩子們知道“磁鐵能吸鐵”,但事實上,中班上學期的孩子對“鐵制品”并不熟悉,從他們收集的物品中就可以看出。為此,教師從幼兒現實的認知水平出發,讓孩子通過實驗分辨能被磁鐵吸起的物品,了解鐵制品的特性。還值得一提的是:教師準備的實驗材料既齊備又有針對性,沒出現“幼兒想得到,教師備不齊;教師準備好,幼兒想不到”的尷尬,有針對性地解決了幼兒認識上的“誤區”。這個活動還可以延伸,教師可組織幼兒繼續通過比較、觀察、分析等途徑,真正建構有關“鐵制品”的概念。
大班音樂活動教案--牙膏舞會(優質課)
設計意圖:
樂曲《七個半跳》詼諧幽默、輕松愉快,尤其是B段層層累加的延長音,更帶給人們無限的遐想。
“人有千面”,音樂又何嘗不是如此?同一首樂曲,會帶給人們不同的感受,并會演繹成不同的故事。《七個半跳》已被賦予了許多形象,并被設計成許多精彩的教學活動,如《打蚊子》、《撕報紙》等等。而我的靈感,則得益于清晨擠牙膏的一剎那,牙膏條的造型帶給我創作的沖動。每天擠牙膏、刷牙是孩子們的“必備功課”,而我在孩子們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對此進行了加工、提煉,將牙膏、牙膏條擬人化、形象化,使孩子們更加感興趣,愿意參與進去舞蹈、游戲。你再聽B段那或短促、或伸展的'延長音,不正好像是一條條長短不一的牙膏條嗎?
活動目標:
1. 感受樂曲輕松愉快、詼諧幽默的情緒,初步理解樂曲ABAB’…反復的結構,感知A段歡快跳躍、B段延長且層層累加的特點。
2. 引導幼兒在現有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創編牙膏跳舞及擠牙膏的動作。
3. 在表演中愉快地進行表情交流。
活動準備:
教學圖譜一張,用小紙張將“牙膏條”一一遮。唤叹叽笱栏嘁粋;音樂磁帶。
活動重點、難點:
重點:感受樂曲輕松、詼諧的情緒,并大膽用動作愉快地表現。
難點:初步理解樂曲的結構,感知A段歡快跳躍、B段延長且層層累加。
活動過程:
1. 幼兒完整地傾聽樂曲,體驗樂曲歡快、詼諧的情緒。
2. 教師結合教具簡述故事《牙膏舞會》,幫助幼兒了解樂曲所表現的形象和內容。
3. 結合圖譜,欣賞音樂,初步了解樂曲結構。
。1)教師聽音樂指圖譜,依次出示牙膏條;提問:牙膏跳舞時,音樂是一樣的嗎?
(2)幼兒隨音樂指圖譜;提問:擠牙膏時,音樂一樣嗎?有什么變化?
。3)請能力強的幼兒聽音樂領指圖譜。
4. 教師啟發幼兒創編牙膏跳舞及擠牙膏的動作
5. 完整地隨音樂表演。全體幼兒跳圓圈舞,B段時,教師依次請幼兒進圈當牙膏條,做出各種造型。
6. 教師簡單介紹樂曲,啟發幼兒起名字。
活動延伸:
1.可在欣賞音樂的基礎上,學習用打擊樂器為樂曲伴奏。
2.可啟發幼兒用牙膏盒、牙膏皮制作美工作品。
《》 marrina 編輯
大班活動教案――半日活動
一、生活活動:
1.接待幼兒入園:提醒幼兒主動和老師打招呼,加強晨檢工作。
2.進餐:提醒幼兒進餐時的正確坐姿。提醒幼兒進餐時不要把飯粒掉到桌子上。
3、提醒幼兒多喝水,以免上火。
4、提醒幼兒參加各種活動后要及時洗手。
二、活動區活動:
1.合作天地:搭建“未來小學!
2.“蠟筆屋”:利用廢舊材料制作小禮物,給幼兒園留作紀念。
3.“饞嘴屋”:開張后重新接待客人,注意禮貌用語。學習簡單的算賬的方法。
4.把你的聰明用出來:讓幼兒選擇有興趣的活動材料進行科學實驗。(斜面賽車、水的張力、小噴泉、火箭炮等。)
5.奇妙的數:進行加減法的練習。
6.開心一課:情景表演“小學!。
7.表演區:自編舞蹈。
重點指導:
1合作天地:利用大型積木讓幼兒憑想象搭建“未來小學”提醒幼兒學校里應有各種場所,如:教學樓、餐廳、體育館等。
2蠟筆屋:主要讓幼兒利用廢舊材料制作作品,如小紙盒人,小汽車等。讓幼兒學會多動腦筋。
三、教育活動:
(一)活動名稱 :主題活動-《我要上學去》之數學‘奇妙的數’
(二)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對數的興趣,在游戲中,讓幼兒用拼、擺、組等方法操作,復習10以內數的加減運算訓練。
2、提高幼兒的抽象思維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ㄈ┗顒硬牧希
1、小汽車掛牌,牌上寫有若干道計算題。
2、數字卡1-10。
3、大樹掛圖,蘋果卡片,鉛筆。
4、10以內加減法的練習題活動卡。
(四)活動過程:以游戲的形式進行。
游戲:一“把小汽車開回停車場”
讓幼兒自選一輛“小汽車”憑車上的加減法把它們開會停車場。[[]游戲可以進行多次]
二“粘果子”
讓幼兒在果子上自編數學題,但必須題的結果與大樹身上的號碼一致。
三“組裝機器人”
出示“機器人”復習圖形,幼兒發現其中的奧秘后,讓幼兒也自己組裝“小機器人”。
結束:“機器人”要送幼兒禮物,要求幼兒完成后第二天一定要教回老師。
四、戶外活動:
目標:1、加強幼兒體能訓練。
2、練習幼兒身體協調性。重點指導:加強幼兒躲閃及靈活力的培養。
半日開放活動是一種向家長全面展示幼兒園生活教育的有利時機,也是實現家園合作教育的重要途徑。敬請關注微專題:
大班活動教案:有趣的洗衣機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有趣的洗衣機
目標:
1.初步學習游戲,嘗試與同伴合作,用各種動作表現洗衣機洗衣服的程序。
2.進一步學習根據動作和語言的提示,在游戲情節中記憶洗衣動作的順序。
3.在做轉圈動作時能與同伴協調,控制圓圈的大小。
準備:
1.幼兒事先在家中觀察洗衣機洗衣服的流程。
2.洗衣機洗衣服的流程圖(圖一:放衣服;圖二:放水后衣服飄起來了;圖三:洗衣服;圖四:甩干)
3.音樂磁帶。
過程:
一、幼兒自由探索,感受音樂
1.教師逐一出示流程圖,引導幼兒回憶洗衣機洗衣服的流程,并嘗試創編相應的動作。
、儆孟匆聶C洗衣服,我們第一件事情要干什么?請你用動作來回答。
②幼兒創編放衣服的動作。③出示圖一,明確第一步驟是“放衣服”。
2.幼兒隨音樂用自己創編的動作表現“洗衣服”情景。
3.個別幼兒示范按音樂節奏做動作。
4.幼兒按節奏隨音樂“洗衣服”。
二、幼兒集體探索游戲
1.集體討論表現洗衣機的動作。
、儆懻。
A.我們怎么變成一臺洗衣機呢?
B.洗衣服的時候是怎么轉的?
C.甩干的時候又是怎么轉的?
、谠诮處焺幼鳌⒄Z言的提示下,幼兒練習表現洗衣機的動作。
、劢處熀叱V,幼兒練習。
、苡變弘S音樂練習。
2.集體討論表現衣服的動作。
、俳處熥鲆路,幼兒做洗衣機,隨音樂共同游戲。
、诮處熞龑в變涸谟螒蛑杏^察衣服的動作,猜測衣服動作的不同含義。
三、幼兒分角色游戲
1.少部分幼兒做衣服,大部分幼兒做洗衣機,隨音樂游戲。
2.幼兒交換角色繼續游戲。
延伸活動:
教師與幼兒討論“晾衣服”的情節,并引導幼兒創編相應的動作,隨音樂游戲。自我反思
設計分析:
該設計思路來源于我園的一次教科研活動。原方案的內容是表現洗手帕的情景,研討意圖是老教師向新教師示范如何引導幼兒合拍地做律動。
研討時我們沒有采用老教師直接教新教師的方法,而是采用了老、中、青三代教師各自設計、相互交流的方法,結果“生成”了這一新的方案。該方案既吸收了老教師關注幼兒學習的細膩的策略思考,又吸收了新教師關注社會生活發展的有活力的創新思考。
策略分析:
1.探索環節的適度引導
、倩顒忧白層變涸诩抑杏^察,搜集相關的生活經驗。將洗衣機洗衣服的主要流程寫給家長,讓其引導孩子進行有針對性的觀察。重點注意兩個問題:
A.放水之后,衣服會怎樣;
B.甩干之后,衣服是什么樣子的。
②在自我探索的環節中,幼兒調動原有經驗(洗衣機洗衣服的流程),并嘗試創編相應的身體動作。
、鄯謨蓚部分集體探索“洗衣機”的游戲環節。洗衣機――教師逐一拋出問題,引發幼兒討論,并讓幼兒逐步練習:在語言、動作的提示下練習――在教師的唱譜下練習――隨樂練習。衣服――配班教師以“衣服”角色進入游戲,幼兒進行觀察并猜測教師所做動作的含義。
、茉谘由旎顒印傲酪路钡沫h節中,由于現場有觀摩教師,執教教師就將“晾衣架”的問題拋給了觀摩教師,重點讓幼兒探索如何“晾衣服”。
2.記憶策略的提煉運用
①教師利用流程圖幫助幼兒回憶洗衣機洗衣服的流程并嘗試創編相應的動作。
、诮處熀陀變汗餐螒颍⒃诮粨Q動作時給予動作和語言提示。
③幼兒游戲時,配班教師以“衣服”角色進入,引導幼兒觀察并和幼兒共同討論其動作的含義。
3.空間位置的自我調整
游戲中,幼兒動作的隨意性會導致空間位置的改變,影響幼兒連續游戲。教師采取兩種方法解決該問題:其一,當個別幼兒位置改變時,教師用游戲化的語言或改變自己站位的方式,提醒幼兒調整位置,并引導他們思考調整的原因。其二,當大多數幼兒改變位置時,教師引導幼兒反思其原因,并用合適的游戲情境(如甩干)進行調整。
同行點評:
活動設計很有時代感,而且特別關注對幼兒主動學習的指導。
大班活動教案――各種各樣的筆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各種各樣的筆
一、活動目的:
1.通過想想、看看、說說、寫寫、畫畫,辨認各種筆,了解它的不同特性。
2.感受筆的發明在人們學習、生活中的重要意義。
二、活動準備:
常用的鉛筆、油筆、粉筆、水筆各種色畫筆。
三、活動的主要過程:
(一)開始部分:出示一幅五顏六色,色彩鮮艷的彩筆畫,提示幼兒:這幅美麗的畫是用什么筆畫成的?回答:彩筆,引出本課主題,《各種各樣的筆》。
(二)基本部分:觀察比較,激發幼兒對筆的興趣
第一次嘗試:請幼兒介紹自己見過的筆(引導幼兒從外觀,作用,書寫特點等方面進行介紹)。
第二次嘗試:說說鉛筆、油筆、粉筆各有什么不同。
1)鉛筆能削,筆跡可以用橡皮擦掉,幼兒常用它畫圖畫、寫字。
2)油筆不用削,筆跡不容易擦掉。
3)粉筆,教師在黑板上寫字或教學用,易擦掉。
提問:除了這些筆,你還知道哪些筆,他們是用來做什么的?
第三次嘗試:引導幼兒思考:假如你是小發明家,你想發明一支什么樣的筆?(讓幼兒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或畫出來)。
第四次嘗試:教師簡單為幼兒講神話故事《神筆馬良》讓幼兒加深對筆的印象。
第五次嘗試:學習兒歌《小鉛筆》
小小鉛筆細又長,
身穿彩衣黑心腸,
嘴巴尖尖會寫字,
只見短來不見長。
(三)結束部分:教師小結
筆是我們學習生活不可缺少的學習用品,是我們的好朋友,大家在使用時注意安全,鉛筆的鉛有毒,不應用舌頭舔。另外筆尖太尖,不要傷了自己和別人。
四、活動延伸:
全體幼兒合作,用各種筆畫一副意愿畫,畫好后仔細看一看每種筆畫的畫,風格有什么不同。
園長點評
王老師在實際教學中和在教案書寫方面都是虛心好學進展很快的,從教案的內容結構上不難看出她突出“嘗試教學法”的靈魂――先試后導,幼兒在先,教師在后。充分注意發揮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體現了幼兒在整個教育活動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在實際教學活動過程中收到良好的效果。
(園長:叢瑩)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 讓幼兒知道水果與干果的主要特征,并了解他們都屬于植物的果實。
2. 根據水果與干果的特征進行分類,發展其分析綜合能力。
3. 引導幼兒體驗和操作的快樂,豐富知識經驗。
4. 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并尊重同伴的講話。
教學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認識水果與干果的特點
活動難點:辨別水果與干果
活動準備
1. 水果(蘋果、桔子、梨、葡萄等數個);干果(核桃、花生、瓜子等若干)。
2. 分類盒、果品胸飾。
活動過程
1. 教師與幼兒談話:激發幼兒興趣(提問法,引入課題認識水果),F在是什么季節?(引導幼兒說出“秋天”)秋天有哪些水果?(幼兒自由回答:蘋果、桔子等)。
2. 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桔子,引導幼兒認識他們的特點。(從名稱、顏色、味道認識特點,酸酸的、甜甜的、有黃色的、有綠色的)。
3. 依次引導幼兒認識蘋果、葡萄的特點。
4. 教師出示核桃、花生、瓜子,引導幼兒認識他們的特點、幼兒自由討論(他們是水果嗎?)
5. 教師把水果與干果放在一起讓幼兒比較他們的不同。(從顏色、味道、果皮果肉)
6. 教師引導幼兒進行總結:像花生、核桃這類顏色不鮮艷、果皮硬、果肉薄干、水分少、味道香香的`就是干果
7. 教師請幼兒對果品分類(幼兒操作)
(1)用紙盒把水果和干果封好,告訴幼兒紙盒里裝著許多好吃的東西,請小朋友摸一摸,猜一猜是什么?
。2)請幼兒摸出后回答是水果還是干果?并放在分類盒(水果放在紅色一邊,干果放在綠色一邊)
8.延伸活動:游戲“果品找家”在室內貼上水果與干果的標志(紅房子是水果的家,綠房子是干果的家)幼兒帶上果品胸飾隨著音樂自由的展現水果生長的動作,音樂停,果品娃娃迅速準確的找到自己的家。
教學反思
本次科學活動我根據我們班的實際水平與接受能力,在活動中力求“合作式的探究學習方式”采取相互尊重,協商交流,共同構建的方式。運用觀察和操作,利用多種感官(讓幼兒摸一摸、聞一聞、嘗一嘗、看一看)進行探索實際操作,讓幼兒知道水果與干果的特點(水果顏色鮮艷、果皮薄、果肉厚、水分多、味道酸酸的甜甜的;干果顏色不鮮艷、果皮硬、果肉干、水分少、味道香香的)及他們的不同之處;運用游戲讓孩子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學習,鞏固對水果與干果的認識、分類。提高幼兒學習的積極性與興趣;運用提問、討論發揮幼兒的想象力、提高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由于本次活動貼近幼兒的生活,幼兒對吃也感興趣,在活動中幼兒積極地參與,活動氣氛活躍,更好地完成了活動目標。
小百科:水果,是指多汁且主要味覺為甜味和酸味,可食用的植物果實。水果不但含有豐富的營養,而且能夠促進消化。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對探索汽車感興趣,能觀察,探索生活中常見車輛的外形特征。
2、能觀察、比較各種汽車,發現其異同點,并能用土話或其他符號進行記錄。
3、能大膽講述自己的發現,與同伴分享自己的汽車玩具和有關汽車的經驗。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請家長參照親子手冊《路上的車》帶幼兒觀察,比較各種汽車,協助幼兒收集各種玩具、圖片、書籍,并向幼兒介紹有關汽車的知識。
2、物質準備:
。1)轎車、公共汽車、卡車的模型(有條件的幼兒園盡可能聯系車輛,進行實物觀察。
(2)記錄筆、紙。
3、環境創設:與幼兒一起利用各種汽車的圖片,玩具、模型將活動室布置成“小小汽車城”。
4、材料配套:親子手冊《領域活動—路上的車》。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引發興趣。
師:這些天小朋友和老師一起布置了“小小汽車城”,讓我們一起參觀吧。
引導幼兒相互介紹自己喜歡的玩具汽車的名稱,特征等。
集體交流:你還認識哪些車?它們分別是什么樣的?有什么用?
根據幼兒的回答,引導幼兒觀察墻面上相應的汽車圖片,初步感受汽車種類和用途的豐富。
二、觀察、比較轎車、公共汽車、卡車的外形特征和基本結構,發現其相同點。
引導語:轎車、公共汽車、卡車都有什么部件?
集體交流三種車的.相同之處,教師根據幼兒的描述將結果記錄在紙上。
師幼共同歸納汽車的基本特征:外觀上看都有車身和輪子,其中車身上有后視鏡,擋風玻璃、車窗、車燈;車內有方向盤、操縱桿、座椅等。
三、觀察、比較轎車、公共汽車、卡車的外形特征和基本特征,發現其不同點、展示和介紹記錄表,重點強調用簡單的圖畫或符號來記錄。
引導幼兒通過看、玩、拆等方式比較三種車輛的不同點,并從車身形狀,座椅數量、車門、車輪等方面記錄其不同點。
組織幼兒分享交流記錄結果,小結三種不同車輛的不同。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目標:
1.在玩玩記記中感知5的分合方法。
2.體驗運用已有經驗解決問題的樂趣。
準備:
1.氣球若干,畫有氣球圖案的記錄紙,紅、綠兩色蠟筆,5以內的數字卡片。
2.將若干氣球圖片藏于氣球中,布置在活動室周圍。
過程:
一、猜拳贏氣球
1.教師與一幼兒示范游戲“猜拳贏氣球”的玩法:用“石頭、剪子、布”的方法猜拳。第一次由贏者用自選的蠟筆從記錄紙左邊開始涂一個氣球,另一方贏時則用自選的`蠟筆從右邊開始涂一個氣球,直到把一排氣球涂完。
2.師:記錄紙上共有四排氣球,所以比賽共有四次。找你的好朋友一起玩吧,看看每次自己贏了幾個氣球。
3.幼兒兩兩結伴游戲和記錄,教師巡回指導。
二、交流結果,統計數量
1.師:每排一共有幾個氣球?用數字幾表示?第一次你贏了幾個氣球?朋友贏了幾個?用什么記錄方法能讓別人看懂?(教師出示分合符號“八”,并在下面放上相應數字卡片。)
2.幼兒依次交流贏氣球的數量以及記錄方法,教師一一呈現!的分法并小結歸納。
3.幼兒閉眼或蒙眼,教師每次拿走5的分法中的一個數字或一組數字,讓幼兒猜猜少了哪個數或哪組數,幫助幼兒記憶5的分合方法。
三、幫氣球找朋友
1.師:活動室里有很多美麗的氣球,里面藏著小秘密,我們可以用什么辦法知道呢?(把氣球踩破、擠破等。)
2.師:原來氣球里面還有圖片,有的上面有數字,有的上面有點子,我們幫它們找到合起來是5的好朋友好嗎?
3.讓幼兒嘗試踩一踩、擠一擠氣球,找出氣球卡片,并幫它們找到數量或數字合起來是5的卡片朋友。用氣球獎勵找得又對又多的幼兒。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大班科學:找空氣、玩空氣
設計意圖:
空氣是大自然的產物,它無色無味,看不見摸不著,但它客觀地存在于我們的周圍,它占有一定的空間,但它沒有固定的形狀和體積。而且是我們人類與動植物都不可缺少的東西。空氣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還能有很多可利用的價值,它對人們的生存、生活起著很重要的作用。設計本次學習活動,首先,激發幼兒探索自然的興趣,學習簡單的實驗操作方法,感知空氣的存在,掌握空氣的主要特性;其次,簡單了解空氣的作用和人們對空氣的利用,增強利用空氣造福人類的意識;最后,教育幼兒要注意保護空氣的潔凈。
活動目標:
1、通過親自操作的實驗和游戲來感受空氣的存在,掌握其特性。
2、學習簡單的.實驗操作方法,對科學小實驗感興趣。
3、能夠不怕困難和失敗,有一定的耐挫能力。
活動準備:
塑料袋、水盆、干的小毛巾、抹布、兩盆植物
活動過程:
一、感知空氣的存在,掌握其特性。
T:小朋友們,喜歡猜謎語嗎?(喜歡) 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謎語,請你們來猜一猜是什么.好嗎?
T:謎面是這樣的:看不見、摸不著,沒有顏色沒味道,動物植物都需要。是什么呀?(空氣)
T:是嗎?(是)它在哪里呀?我怎么看不見,你們去把它找來,看看好嗎?老師為你們每個人準備了一只小袋子,你們找到了把它裝在小袋子里,之后回來告訴大家:你在哪捉到了空氣?你看得見空氣嗎?能摸到空氣嗎?聞一下空氣是什么氣味的?
1、幼兒操作(找空氣)
2、組織幼兒討論(上述問題)老師示范給幼兒看,擰緊袋口,用手慢慢向下押,押不動,為什么?(袋里有空氣).
3、小結空氣的特性:我們的周圍充滿著空氣,它是~的氣體.
T:哦,空氣是看不見,摸不著,沒顏色沒味道的氣體,今天呀,老師根據空氣這些特性要和小朋友們來玩一個變魔術的游戲,想看老師的魔術表演嗎?老師:你們看好了.這有一只杯子,和一塊毛巾,我現在將這塊毛巾塞入杯子底里,請你們來告訴我這杯子里有什么?就毛巾嗎?如果我把這只杯子倒扣到這缸水里,會有什么樣的結果?毛巾會濕嗎?老師操作,幼兒觀察、發現操作結果:毛巾不會濕。同時,請幼兒說說其中的原因。(是空氣把水頂住,不讓它流進杯子的,所以毛巾沒有濕)
4、激發小朋友的操作興趣,同時提出更高的操作要求。T:小朋友,你們想不想也來玩?請你們也去試一試,請你們邊操作邊注意觀察,看看有沒有新的發現。可以提醒你們一下,剛才老師是杯底與缸底放平的,直著放下去的。如果將杯口傾斜一些呢?你們會看到什么呢?
。ㄔ诟兄諝獾拇嬖冢莆湛諝獾奶匦赃@一部分活動中,我首先以謎語的形式導入,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接著,讓幼兒進行捕捉空氣的操作活動,同時要求他們對捕捉到的空氣通過將空氣擰住后看一看、聞一聞、摸一摸,來探索、發現空氣的特性;然后,應用小實驗來證明空氣的存在與其特性,最后達到讓幼兒掌握空氣特性的目標。)
二、認識空氣的作用。
T:空氣既然是無色無味,看不見、摸不著的,那要它有什么用呢?我想沒有它也罷。(幼兒討論空氣的作用)
1、幼兒體驗沒有空氣是不行的:請幼兒捂住口鼻,說說有什么感覺?(很悶,不能呼吸了)
2、做小實驗:點燃兩支蠟燭,將其中的一支用杯子扣住看結果,發現被扣住的蠟燭火熄滅了,而沒有扣住的還在繼續燃燒。
3、討論:除了我們人需要空氣,還有誰也需要空氣?(動物、花、草、樹木等)
4、小結:除了我們人類離不開空氣外,還有動物、植物它們都需要空氣,凡是有生命的東西都需要空氣。出示兩盆一樣的種植,將其中的一盆用塑料袋包裝住,一盆就這樣繼續生長。
。ㄔ谶@個環節中,主要是讓幼兒通過自身的體驗、觀看小實驗來了解空氣的作用,知道我們人類和動植物都需要空氣,空氣對我們和大自然的萬物都有著很重要的作用。)
三、人們對空氣的利用:放風箏、制作的降落傘等。
。ǜ鶕蟀嘤變旱哪挲g特點和生活經驗,幼兒能說出這些在日常的生活中人們對空氣的簡單的利用,激發他們探索科學活動的興趣。)
四、討論保護空氣的潔凈。(不亂扔垃圾、不亂焚燒、在日常生活中,要想獲得清新的空氣,關鍵是要減少空氣污染。對室內污濁的空氣,必須靠開窗通風等手段來改善等)
活動延伸:課后觀察植物的變化。
活動反思:
首先,我能根據本班幼兒的實際水平和發展情況,制定明確、實在的活動目標和要求,我把它定位在了我們班幼兒的最近發展區內,幼兒通過跳一跳能獲得相關的知識內容和操作技能。其次,對本次活動的課前準備工作,我做得比較充分,為幼兒探索活動提供了充足的操作材料。再次,我對活動過程設計得比較好,主要是這樣的一個活動流程:以謎語的導入引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捕捉空氣,感知空氣的存在―通過小實驗等,探索、發現空氣的特性,―探討空氣的作用和人們對空氣的利用―懂得空氣的重要,知道要保護空氣的潔凈,這樣一個有淺到難、層層深入、活動層次非常清楚的學習活動。在整個學習活動中,幼兒始終保持著積極、興奮的參與情緒,活動氣氛活躍。他們能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有自己的操作方法。他們樂意探索,發言積極。通過本次活動,幼兒知道了空氣無時無刻都存在于我們的周圍,掌握了空氣的特性;知道了空氣的作用與重要;對探索科學活動感興趣,學會了簡單的操作實驗方法,提高了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