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兒園小班國學教育教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幼兒園經典國學教案范文(精選11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經典國學教案范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幼兒園經典國學教案 1
教學目標:
1、自由拼讀并有感情地朗讀三字經中“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茍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體會《三字經》語言的節奏感和韻律感。
2、通過學習,明白更深刻的道理。
教學準備:
《三字經》故事,音樂磁帶,《三字經》朗讀磁帶。
教學過程
一、多種方式,復習舊知。
二、誦讀感悟
1朗讀原文,讀通讀順。
(1)師范讀,要求學生認真聽,注意不認識字的發音,尤其是平翹舌的讀音。
(原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茍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2)學生自由讀,要求:邊讀邊劃出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多讀幾遍。
(3)同桌互讀,要求:及時正音,把原文讀通順讀流利。
(4)指讀,隨時正音。
(5)小組比賽讀,看哪組讀得又準確又流利。
(6)開火車讀,看哪列火車讀得又快又準。
2、誦讀原文,讀出節奏韻律。
(1)讀古文不僅要讀通讀順,還要讀出節奏和韻律。你們想聽一聽嗎?(放《三字經》的朗讀磁帶。)
(2)試著自己讀一讀。
(3)指名讀,生評,師評。(評價中引導學生進一步讀出節奏韻律。)
(4)拍手打節奏,齊聲背誦。
3、質疑釋義。
(1)同學們,真聰明!那這章《三字經》說的是什么意思呢?在讀的過程中,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在匯報、質疑中,體會原文的含義。
(3)你們學明白這段故事了嗎?那就請聽同學來講一講吧!(配樂,進一步感悟原文所蘊含的'深刻意義。)
(4)小結:只有知道這些,才能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對我們的學習有很大幫助。
三、拓展升華
在生活中,你的爸爸媽媽是如何教育你學習的?你喜歡他們的方法嗎?說說理由。
四、課外延伸。
1、正確、流利地朗讀原文,背誦給家長聽。
2、親自查閱有關今天學的《三字經》中的典故,小組合作試著表演。
幼兒園經典國學教案 2
教學目的
1、培養學生熱愛自己的國家、自己的民族,初步了解民族的特征以及生活習俗等。
2、培養學生的禮貌習慣和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
教學內容
1)向學生介紹我們的國家是中國,我們是中國人。中國人的外貌特征——黃皮膚、黑眼睛、黑頭發。也可請學生自己來回答外國人的體貌特征,以便區別。
中國中國人的內在特征——我們都有一顆中國心。中國心包括中國的文化、傳統,各地的'生活習俗。
舉例說明:漢字是我們的文字;語言——中國話;禮貌方面——古代是鞠躬,現代是行禮和握手。(外國人則是親吻、或是擁抱。)還有過春年、端午節、中秋節、以及清明節等等,都是不同于其它國家的地方……(教師自己舉例)
熱愛自己的國家
舉例——當奧運會我國運動員獲得金牌時,會場上會升起一面五星紅旗,問小朋友會怎么樣?激動、高興、鼓掌等。
中國歷史悠久,古代有四大發明(造紙、火藥、印刷、指南針)。
現在我們的國家日益富強,我們國家制造的產品暢銷全世界。說明我們的人民聰明有智慧。你作為一個中國人應該感到無比的自豪和驕傲。
讓學生自己來舉一些例子,參與到課堂的氣氛中來。
教具:畫一棵大樹枝繁葉茂,下面有若干根系
講解:
2)向學生講解這棵大樹,好比我們的中華民族,它生長了二千五百年,我們每個學生都是這棵大樹上的一片葉子,大樹生長的好,葉子就旺盛。如果大樹的根部斷了,請問學生這棵大樹還會長嗎?那我們作為葉子還會活嗎?(擦掉根部一段)讓學生直觀的理解根和葉的關系。理解大樹的含義、及根的重要性。了解個體和群體的依賴關系。向學生講解我們的傳統文化中斷了,比如過去的孩子學習的《弟子規》現在卻不學了。
接著講解《弟子規》是學生學習禮貌、學習做人方面的書。現在的國人禮貌欠缺。具體舉例說明:不會打招呼、不行禮,隨地吐痰、亂扔東西、大聲喧嘩、不能敬老協幼。比如坐公共汽車不能給老者讓座等。道德方面:自私自利、以我為核心,驕傲、懶惰、不講誠信等等。那么怎么來挽救呢?就是要從小來學習《弟子規》。學習禮貌、學習做人的道理。首先要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兄弟姐妹友好相處。做一個勤勞勇敢、誠實守信的人。
3)內容學習古代的禮節——鞠躬、
學習介紹自己 —— 姓名、年齡、學校等
學習鞠躬:這堂課我們要學習中國古代的一個禮節——鞠躬。為什么要學習鞠躬?因為表示尊敬他人、謙虛、誠懇等。
老師示范:雙手放在褲線的兩旁,低下頭同時把腰輕輕的彎下去,正確的姿勢看到自己的腳面。手臂自然下垂。有的表示誠意鞠躬到90度。
實踐活動:請學生主動舉手到前邊來表演,或有老師點名。并且學會介紹自己:我的名字、年齡以及學校班級等等。學會禮貌用語:“請大家多多關照”。“希望大家喜歡我”。“我想和大家做朋友”等。也可讓學生自由發揮去想象。
要求:學生鞠躬要發自內心,誠肯去做
作業:向自己的家長講解今天學習的內容。中國人、中國心,無論走到全世界的任何地方,我的中國心不會變。從今天以后我要學習傳統文化,從《弟子規》開始。先學會向長者鞠躬。
注意事項
上課時身要坐端正。講話要先舉手,經老師同意后方可講話。
請學生到前邊表演時要他自己提出要求,不要勉強。否則有的不愿意來的孩子會拒絕,會給別的孩子帶來負面影響。
教學體會
剛開始學習鞠躬的時候。學生可能不習慣,膽小的不敢到前邊來表演。說話也不大聲,不連貫。個別的學生還會拒絕學習鞠躬。老師要講究方法,正確引導,要耐心鼓勵,天天訓練。小朋友就會有很大的改變。
幼兒園經典國學教案 3
活動目標
(1)學習古詩,理解古詩內容;
(2)認識新詞匯:颯、載、蕊;
(3)感受大自然的自然美。
活動準備
(1)教學ppt,菊花照片;
(2)字詞卡片:颯、載、蕊;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出示菊花照片,認識菊花。
提問:“你知道這個漂亮的花是什么花嗎?”
重點引導觀察照片上的圖片。
二、幼兒第一次操作
播放古詩《題菊花》視頻,學習古詩。
提問:“古詩的'名字叫做什么?你聽到了古詩說了什么?”
重點指導幼兒能說出古詩的大概詩句。
三、分享經驗
出示字卡、PPT,理解古詩內容和新字詞。
提問:“誰能告訴老師,這個字寶寶叫做什么?剛剛有沒有出現在古詩《題 菊花》里面?”“你能說說它的意思嗎?”
重點引導幼兒理解古詩詩句內容的大概意思。
四、幼兒再次操作
再次播放古詩《題菊花》視頻,學會讀古詩。
提問:“你們知道為什么要寫這首古詩嗎?詩人想要告訴我們什么道理呢?
重點引導幼兒體會詩人不公正“天道”的大膽否定和對理想中的美好世界的熱烈憧憬。
五、活動延伸
將古詩打印出來投放在語言區內以便幼兒進區活動時自由操作,或餐前誦讀古詩。
幼兒園經典國學教案 4
一、教學目標
1.學習國學經典故事《三字經》和《百家姓》。
2.了解中華文化的基礎知識,提高幼兒的國學意識和愛國情感。
3.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閱讀能力和審美能力。
二、教學過程
1.引入環節
先和孩子們聊一聊“國學是什么?”、“你們學過什么國學?”等問題,引導幼兒進入主題。
2.學習環節
(1)《三字經》
1.先向幼兒簡單介紹《三字經》的由來和作用,告訴孩子們這是一本教人做人的好書。
2.教孩子們快樂誦讀《三字經》,注意抑揚頓挫,動情地朗誦出每個字。
3.通過多彩的故事情節,來幫助孩子們理解賢達卓識、忠誠孝順、正直誠懇、識人不惑、學富五車、追求進步等內容。
4.運用多樣的教學方式,如配上動畫視頻展示、互動問答等,讓孩子們對《三字經》的內容深入領會和理解。
(2)《百家姓》
1.向孩子們介紹百家姓的來由,幫助孩子們認識各種姓氏。
2.用口訣教會孩子們黃、陳、李、張、王、趙、錢、孫、周、吳等常見姓氏,并讓孩子們重復默誦。
3.借助各種游戲形式,來幫助孩子們記牢各類姓氏及寫法,如拼音連連看、姓氏接龍等。
4.通過分組互相模擬扮演,讓孩子們領悟《百家姓》中所傳達的歷史感和家族之情。
3.實踐環節
為了讓孩子們更加深入地體驗中華文化的內涵和魅力,簡單的實踐環節也是必不可少的。
(1)繪制國學名句
為了讓孩子們更好地掌握國學常識,可以給孩子們一張白色大紙讓孩子們用五彩繽紛的顏色大力抒寫國學名句。
(2)制作折紙
國學文化是有嚴謹和典雅之美的,讓孩子們從小學會折紙練習,感受國學文化的'細膩和美好。
4.總結環節
在教學結束后進行總結,讓孩子們通過教學的方式全面了解中國的文學經典,激發孩子對中華文化的熱愛和探究興趣,同時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閱讀和審美能力。
三、教學評價
教學變化不斷,評價也是不可缺少的,對教育質量進行評估,以及教學經驗的反饋總結,這樣才能制定更好的教學計劃,讓孩子們充分體驗到國學文化的魅力。
四、教學流程表
時間 | 所需材料 | 教學內容
9:00-9:10 | 教材、教具 | 介紹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進入主題
9:10-9:30 | 教材、教具 | 學習《三字經》
9:30-9:50 | 教材、教具 | 學習《百家姓》
9:50-10:00 | 折紙紙張、其他工具 | 實踐環節——制作折紙
10:00-10:10 | 國學名句紙張、筆 | 實踐環節——繪制國學名句
10:10-10:20 | 教材、教具 | 教學總結
五、教學方法及評估
1.教學方法
多樣化教學方法:口訣、朗讀、說唱;
多媒體教學方式:配上多媒體數據或音響設施等;
游戲化教學模式:設置姓氏接龍、姓氏連連看,玩動手制造,折紙等游戲項目;
實踐操作模式:用折紙和國學名句練習環節來深入剖析和展現國學文化的精髓。
2.評估
口頭測驗:通過教學過程中的問答反復確認是否達到教育目標;
書面測驗:通過測試孩子們對《三字經》和《百家姓》的理解和記憶程度;
其他綜合性評價:對孩子們是否充分參與、學習成效、協作能力、語言表述等方面進行全面反饋和評估。
幼兒園經典國學教案 5
活動目標:
1、復習《弟子規》中學過內容,感受其語言的節奏感和韻律感。
2、激發幼兒對經典誦讀的興趣,教育幼兒孝敬長輩。
活動準備:
ppt課件。
活動過程
開始部分:
一、故事引題
課件播放音樂,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
聽音樂跟讀
二、復習學過的內容
《出則弟》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財物輕,怨何生,忍,忿自泯。
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后。
長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稱尊長,勿呼名,對尊長,勿見能。
1、教師和幼兒一起讀。
2、男女小朋友分組誦讀。
3、幼兒完整地誦讀。
結束部分:
三、誦讀表演
請朗讀的`好的幼兒上臺表演。
幼兒園經典國學教案 6
一、活動目標
1.幼兒喜歡誦讀本次活動節選的《三字經》內容。
2.通過本次國學啟蒙教學活動之后,幼兒能夠大致理解語句的含義和意思。
3.本次活動的主要目的就是能讓幼兒明白保持善良的天性、養成良好的習慣等。
二、活動準備
1.《三字經》節選片段PPT
2.幼兒用書
3.國學卡片
4.教師自備教學用具及材料
三、活動過程
1.教師利用兒歌歌曲倒入本次國學教育活動,出示教學PPT,進入引導環節。
(1)請小朋友們認真聽歌曲,體會和感受歌曲的內容。
我們都是好孩子
小鳥自己飛,小貓自己跑,我們都是好孩子,不要媽媽抱。
小鳥自己飛,小貓自己跑,我們都是好孩子,不要媽媽抱。
(2)剛才的歌曲中小鳥是自己飛的還是媽媽抱著飛的呢?
(3)小貓是自己跑的還是媽媽抱著的.呢?
(4)小朋友們情告訴老師,你們和媽媽一起出門的時候你是怎么做的呢?
2.教師出示國學啟蒙教育PPT,進入國學智慧屋,讀一讀經典《人之初》。
(1)教師引導幼兒觀察畫面的額內容,自行描述畫面的內容。
(2)畫面上都有什么?小女孩和媽媽在做什么?小女孩有什么樣的表情呢?
3.教師點擊PPT,播放完整的《三字經》節選片段,幼兒安靜欣賞。
《三字經》節選: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1)教師提問,引起幼兒的思考。你們覺得剛剛出生的寶寶是什么樣的?
(2)剛剛出生的寶寶他們的本性都是善良的,人的自然甜馨非常相近,但是在經過后天所接受到的而教育和環境的不同影響下,人與人之間的習性和性情都會相差甚遠。
4.教師帶領幼兒朗誦本次活動節選出的《三字經》內容,幼兒集體跟讀。邊讀邊糾正幼兒的發音,獨立朗誦的時候給予適當的提醒。
5.教師出示教學PPT,進入國學小故事環節。
(1)引導幼兒欣賞故事,并理解故事的內容。
(2)故事看完之后請幼兒打開幼兒用書,來到看一看環節,看看畫面中都有誰?他們在做什么?
(3)這三幅圖片中的小朋友們都在干什么呢?他有什么好習慣?我們應該向他們學習什么?
四、活動延伸
(1)教師讓幼兒自己收拾整理自己的書包,并對表現好的幼兒進行點評和鼓勵。
(2)回到家之后,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朗誦本次活動的內容。
五、活動總結
幼兒們的天性都是善良的,保持善良的天性,要從養成良好的習慣開始。
幼兒園經典國學教案 7
教學目標:
1、勇敢地溝通有關名稱的來源,清楚自個兒名稱的與涵義。
2、通過解說、探討,清楚百家姓的涵義。
3、體會我國姓氏的充實,啟發孩子認知百家姓的興致。
教學預備:
1、預先請孩子向爸爸媽媽們清楚自個兒的名稱的寫法、涵義與起名字的故事。
2、寫著孩子名稱的海報,貼于小黑板上。
教學過程:
一、展示寫著孩子名稱的海報道入
1、幼兒教師:你能找著自個兒的名稱在哪兒嗎?
2、孩子到海報上找到自個兒的名稱。并學習用“這就是我的名稱,我叫xxx”的句式表述。
3、幼兒教師:我們的名稱都相同嗎?
4、幼兒教師總結:我們人人均有一個名稱,人人的名稱均不一樣,有些名稱有2個字,有些名稱有三個字,另外還有一些是四個字的.。
二、找尋姓的奧秘
1、幼兒教師:名稱內的1、個字是啥?你們的姓是怎樣來的?可不可以改姓哩?為何?
2、幼兒教師總結:孩子是大人的小孩,因此,有些小孩是跟父親姓,有些小孩是跟母親姓。
3、幼兒教師:你姓啥?你明白有哪一些姓嗎?
4、孩子述說,幼兒教師記錄。
三、加強認知自個兒的姓氏
1、幼兒教師:你的四周有沒與你同姓的人?你明白哪一些人與你的姓一樣嗎?
2、幼兒教師:我們我國的地才能大啦,總共有十幾億人口,因此有很多姓,如此多的姓在古時候就編成了本書,我們便叫它《百家姓》。
3、幼兒教師展示《百家姓》的書,并讀一讀百家姓的內容,讓孩子了解充實的姓氏。
四、探究名稱的秘密
1、幼兒教師:我們孩子的姓是跟父親或母親的,不是任意起的,那你們的名稱是怎樣來的,有何小奧秘嗎?
2、勉勵孩子述說家里的親人給自個兒起名字的過程或意義。
3、幼兒教師總結:原本我們大人不是任意給我們起名字的,我們孩子的名稱是有一定意義的,表述了大人對我們的希望,與對我們幸福的祝福。
五、完結教學:《我為伙伴起名字》
幼兒教師:喜愛自個兒的名稱嗎?你除這一個名稱,另外還有其它的名稱嗎?其它人會怎樣叫你?你樂意為伙伴取一個既特別有美妙的名稱嗎?
相對于這一知識的接受,孩子還是較易的。對自個兒的姓的認知,及其涵義也較有興致。一個個七嘴巴八舌的要說說。
在此一完結教學里,孩子能非常踴躍地講出于己名稱的好,發言比較熱烈。
幼兒園經典國學教案 8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弟子規》中“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的含義。
2、通過多種形式的誦讀,背誦《弟子規》中的兩句經典原文。
3、體驗活動的快樂,萌發感恩父母的情感。
活動準備:
1、動畫故事《臥冰求鯉》。
2、白板教具:愛、孝。句卡: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
3、教學用PPT課件。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初步理解“親愛我,孝何難”的意思。
1、聯系生活實際說一說:我們都有一個幸福的家,家里有誰?他們愛我們嗎?他們是怎樣愛我們的?
2、提問:親人這么愛我們,我們怎樣愛他們呢?
3、小結:親人這么愛我們,我們孝順他們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4、多種形式變化學習誦讀 "親愛我,孝何難"。
(1)你想用什么方式來讀這句話?(點頭讀)
(2)還想怎么讀?(搖頭,加節奏)
(二)觀看動畫,初步理解“親憎我,孝方賢”的意思。
1、觀看第一部分:動畫片里有誰?媽媽的態度怎么樣?
2、觀看第二部分:接下來后發生什么?媽媽怎么了?
3、觀看第三部分:王祥是怎么捉到魚的?媽媽說了什么?
4、小結:為了媽媽王祥克服了這么多的困難捉到了魚。他真是一個非常孝順的'孩子,真了不起。在《弟子規》中有一句話說的就是這種了不起的孝順行為。出示"親憎我,孝方賢",解釋:這句話的意思就是當親人們討厭我們的時候,我們還是很孝順他們,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
5、多種方式變化學習誦讀 "親憎我,孝方賢"。
(三)鞏固誦讀。
1、聽學:聽一聽播音員阿姨是怎么讀的,我們一起來學一學。
2、藏圖游戲。
(四)復習誦讀。
1、教師:學習了弟子規,讓我們懂得了要做一個孝順親人的好孩子,其實在生活中還有許多小事,也能表達我們的孝心,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2、看圖片,用《弟子規》里的話說一說。
圖片一:出必告,返必面。
圖片二:物雖小,勿私藏。
圖片三:身有傷、貽親憂。
3、教師小結:小朋友,今天玩的開心嗎,學的高興嗎?通過弟子規的學習,我們又懂得了更多的道理,我們都要做一個懂得孝順的好孩子。
活動延伸:
1、自主活動:在自主活動中繼續誦讀弟子規。
2、家長工作:和孩子一起講講弟子規中的故事。
3、教師工作:教育幼兒懂得“首先在家里,要做到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中說話要小心謹慎,要講信用。和朋友相處時要有愛心,并且要親近品德好的人,向他學習,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還有多余的時間精力,就應該好好的學習其他有益的知識本領了。
幼兒園經典國學教案 9
活動目標:
1. 學習知識時要專心致志,多下功夫。
2. 嘗試自己制定安排學習計劃,知道學習時要抓緊時間。
3. 理解認讀句子“寬為限 緊用功 工夫到 滯塞通”。
活動準備:
1. Ppt(人物行為對錯圖片、句子及譯文)。
2. 《幼兒身體力行表》。
活動過程:
一、傾聽故事,談一談故事中好的學習方法。
1. 師幼問好
活動開始,師幼互行鞠躬禮,問好。
2. 講述故事
師:今天我給你們帶來三個小故事,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吧!
故事一,師:明明回到家要去干什么?
幼兒回答。(明明要出去玩)
師:媽媽是怎么說的?
幼兒回答。(媽媽提醒明明還沒有寫作業)
師:明明是怎么說的?
幼兒回答。(明明說明天是周末,周末再寫)
師:最后明明是怎么做的?
幼兒回答。(明明回家寫作業了)
師:這個小故事告訴我們什么學習方法?
幼兒回答。(今天的事情一定要今天完成,不能拖到明天,要抓緊時間學習)
故事二,師:小慧為什么發愁?
幼兒回答。(她買了很多書,不知道什么時候能看完)
師:哥哥幫小慧想了什么好方法?
幼兒回答。(先制定一個計劃)
師:故事告訴我們什么學習方法?
幼兒回答。(要制定學習計劃)
故事三,師:孝孝為什么佩服小禾?
幼兒回答。(小禾懂得很多事情,每次都是先理解書中的內容)
師:為什么小禾懂得很多事情還能理解書中的內容?
幼兒回答。(因為小禾每天都會用半個小時看書,而且每次讀書時都會反復去讀)
師:通過聽這個小故事,我們知道了什么學習方法?
幼兒回答。(多看多學,每天堅持,只要工夫到了,就會有收獲)
3. 教師小結
師:聽了這三個小故事,我們學到了三個好的學習方法,分別是學習時要抓緊時間,能夠制定學習計劃,平時堅持多看多學,希望大家能很好的利用這些方法,讓自己學到更多的知識。
二、觀察圖片,幫助圖中人物改正錯誤做法。
1. 出示圖片
出示圖一(一邊學習一邊玩手里的沙包),師:圖中的人在做什么?你們覺得這樣做對嗎?
幼兒回答。(他一邊學習一邊玩手里的沙包,這樣做是不對的`)
出示圖二(同時在看兩本書),師:看看他在干什么?他這樣做對嗎?
幼兒回答。(她在同時看兩本書,這樣做不對)
2. 改正做法
師:剛才兩幅圖中的做法都不正確,那誰來幫助他們改正錯誤的做法?
幼兒回答。(在學習的時候要專心,不能一邊學習一邊玩;讀書時,讀完一本后再讀另一本)
3. 教師小結
師:看來好的學習方法、習慣很重要,我們要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學習好的方法。
三、隨師誦讀,理解并記憶學習方法的句子
1. 出示句子
師:在《弟子規》中有這樣一句話:“寬為限 緊用功 功夫到 滯塞通”意思就是說不妨把學習的期限安排得寬裕一些,但在學習時要抓緊時間。只要工夫到了,不懂的地方自然就通達了。
2. 幼兒跟讀
師:這個方法非常好,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吧。
3. 教師小結
師:孩子們,我們不僅要讀的好,還要把這種方法記牢運用到實際的學習生活中去。
四、師幼談話,說一說自己平時的學習方法。
1. 師幼談話
師:你們平時是怎樣學習的?你有什么好的學習方法?
幼兒回答。(我是認真學習的,專心用功學習、抓緊時間等)
2. 教師小結
師:大家說了很多學習方法,有些方法非常好,例如專心用功學習、抓緊時間學習,我們可以互相借鑒一下。
五、生活踐行,嘗試自己制定安排學習計劃。
1. 提出要求
師:學習時要是計劃,合理的安排學習時間,請大家回到家嘗試著制定一個學習計劃吧!
2. 教師小結
師:制定學習計劃,要把時間放寬松一些,在執行的時候要加緊用功,時間長了我們積攢的知識就多了,遇到再難解決的問題也能夠把它解決。
3. 結束活動
師幼互行鞠躬禮,活動結束。
幼兒園經典國學教案 10
教學目的:
把孝心的觀念引入到小朋友的心田。培養小朋友的感恩之心。
教學重點:
結合生活實際。讓小朋友理解孝道的重要性。
教學過程:
一、復習
弟子規——總序。齊聲背誦。
二、授新
今天我們來學習《弟子規》的第一章——入則孝
過去古人非常講究孝道。晚輩早上起來第一件事,就是要到長輩的房間向長輩“請安(入:也是指在家中。)孝順是我們每個人應有的美德。那我們應該怎么孝敬父母呢?今天我們就來學學。
(出示“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師逐句教幼兒認讀
1、理解詩句父母呼應勿緩:
父母呼喚我們,聽到就應該馬上答應,不要慢慢吞吞,半天不回答。表現出一種無理的態度,或者有抵觸情緒,自己不高興就不應聲。比如;你正在看一個好看的電視,或者玩得正開心,父母叫你出來吃飯,你不答應。或者答應了半天還是不動。父母命行勿懶:
父母讓我們去做事,應立刻起身去做,不可拖延偷懶。或者高興做就做,不高興做就不做。還有的小朋友和家長講條件,我做了你給我什么獎勵?這都是不對的!父母教須敬聽:
父母在教育我們的時候,應該懷著恭敬的心去傾聽。不要漫不經心,愿意聽就聽,不愿聽就不聽。否則,就是一個不聽話的孩子。父母責須順承:
小朋友有時做錯了事,家長會批評責備我們。我們要趕快承認自己的錯誤,虛心接受,不要讓家長生氣。有的時候,家長誤解了孩子,這件事明明不怨你,可家長沒搞清楚就責備你。作為晚輩,也不要急于辯解,等父母平靜了你再解釋。這才是真正做到了孝,而且順。
2、結合生活實例講解:
生活中有很多實例,父母呼喚我們;父母讓我們幫忙做事;你是怎樣做的?請小朋友自己去思考:自己哪些地方做的不夠?常常見到一些孩子,自己玩的`很開心。父母讓其幫助做一點家務,他馬上說我還要寫作業呢!找借口不去做事。父母批評我們的時候,小朋友還嫌家長羅嗦,不高興聽批評。明明是自己做錯了事,還滿不在乎。故意惹父母生氣。這些現象都是不對的。
父母撫養我們花費了很多辛苦,從小把我們養大,我們要用心去體會,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不能掛在嘴上,一句爸爸媽媽我愛你,是遠遠不夠的!要落實到行動上,就要從生活小事做起。
三、鞏固
剛剛我們知道了孝順是什么意思,怎么才是孝敬父母,現在老師想問問小朋友,你們孝敬你們的父母嗎?
老師想問問小朋友:你的父母最喜歡吃什么?干什么?請小朋友回答!
幼兒園經典國學教案 11
【教學目標】:
引導幼兒初步接觸和了解中國傳統文化,激發對中國經典文化的興趣。
通過學習《三字經》的前幾句,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記憶力。
教育幼兒懂得基本的禮儀與道德觀念,如孝順、禮貌等。
【教學準備】:
《三字經》圖文并茂的教材或掛圖
動畫視頻或音頻材料
彩色卡片,用于制作簡單的字卡游戲
小獎勵(如貼紙、小星星),用于鼓勵幼兒積極參與
【教學過程】:
開始部分(5分鐘)
導入活動:“小朋友們,今天老師要帶大家去一個神奇的地方,那里藏著很多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和智慧,想不想知道是什么地方呀?”(引導幼兒產生好奇心)
介紹《三字經》:“這個地方就在一本很古老的書里,這本書叫做《三字經》,它用簡單好記的三個字一句,告訴我們很多做人的道理和歷史故事。讓我們一起開始探索吧!”
主體部分(20分鐘)
朗讀與跟讀:
老師先用清晰、慢速的語調朗讀《三字經》的開頭幾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鼓勵幼兒跟著老師一句一句地跟讀,注意發音準確,可以用手指著字卡幫助記憶。
解釋意義:
簡單解釋每句的意思:“‘人之初,性本善’是說每個人出生時心地都是善良的;‘性相近,習相遠’意味著雖然大家天生的本性差不多,但因為后天的學習和習慣不同,人與人之間就會有很大的差異。”
可以通過小故事或生活中的例子幫助幼兒理解這些道理。
互動游戲:
字卡配對:將“人、初、性、本、善”等字寫在不同的卡片上,讓幼兒進行配對游戲,加深記憶。
角色扮演:選取《三字經》中提到的簡單場景,如“孝于親”,讓幼兒分組表演,理解孝順的意義。
結束部分(5分鐘)
總結回顧:“今天我們學習了《三字經》的開頭,知道了每個人都有一顆善良的'心,而且我們要學會尊重他人,養成好習慣。小朋友們回家后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分享今天學到的知識哦!”
表揚鼓勵:給積極參與游戲和朗讀的小朋友發放小獎勵,鼓勵他們繼續保持學習熱情。
預告下節課內容:“下次,我們還會繼續探索《三字經》里的故事和智慧,小朋友們準備好迎接新的挑戰了嗎?”
【課后作業】:
請家長陪伴孩子每天朗讀《三字經》開頭幾句,并嘗試解釋給家人聽。
制作一張“我學到的《三字經》”小海報,畫出自己最喜歡的一句話并配上簡單的圖畫。
【幼兒園經典國學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小班國學教育教案(精選8篇)03-10
幼兒園國學培訓心得03-07
實用國學經典作文國學經典 作文11-17
國學的名言02-16
國學經典名言02-25
國學經典征文11-11
國學的作文03-10
國學的句子08-04
國學經典名句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