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幼兒園大班教案

時間:2023-11-22 12:25:39 幼兒園教案 我要投稿

幼兒園大班教案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10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大班教案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的:

  依據詩歌內容,編排一個情境表演。

  活動準備:

  (1) 畫有螞蟻的小圖片若干,并用繩子系上。

  (2) 用黃色縐紙剪成碎片作黃米飯,用綠色縐紙剪出長條作青菜。

  (3) 一雙筷子,一只用油泥做成的碗。

  3、幼兒操作材料“逗螞蟻”。

  活動過程:

  1、借助幼兒操作材料,先讓幼兒猜猜“老師要請誰到班上來做客”。再請三四個幼兒扮作小螞蟻,老師做招呼的人。

  2、請幼兒根據兒歌內容,進行表演。

  3、請幼兒說一說看到的是什么。

  (1)師:你們看見誰來了?我是怎么招呼它們的`?

  (2)小螞蟻來了以后,對我說了些什么?

  (3)我給它們準備的食物太多了,小螞蟻吃不完怎么辦?

  4、讓幼兒再次觀看情境表演,然后學說其中的對話部分。

  5、引導幼兒擴展想象,仿編對話部分的內容。

  (1)師:如果你請小螞蟻吃飯請它吃什么飯?

  (2)什么菜?

  (3)用什么筷?

  (4)用什么碗?

  6、請每位幼兒從椅子下面,拿出預先放好的螞蟻圖片,戴在脖子上,表演兒歌,念到最后兩句“吃不了,往回搬,哼喲哼喲搬得歡”時,小朋友做出搬米或搬菜,或搬運其他食物的動作,要求幼兒的動作夸張一些。

  活動結束:

  最后以一句“我們把食物都搬回家吧!”結束表演。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觸摸,感知不同材料的繩子的不同特性,了解它們的用途。

  2、通過比較分析,理解長短粗細都是相對的,培養幼兒思維的精確性。

  3、激發幼兒樂于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4、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并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重點難點】

  1、了解不同材料的繩子的特性及用途。

  2、理解長短、粗細是相對的。

  【活動準備】

  1、活動室的屋頂吸著用長短粗細不同的繩子拴著的氣球。

  2、多種材料的繩子頭若干。

  3、字卡“長”、“短”、“粗”、“細”。

  【活動過程】

  1、“夠氣球”,引起幼兒對繩子的興趣。

  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屋頂上漂亮的氣球,鼓勵幼兒跳起來將氣球夠下來。

  討論:為什么有的氣球能夠著,有的氣球夠不著?(拴氣球的繩子有長有短)拴氣球的繩子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是什么顏色的?(毛線繩、棉線繩……)。

  2、認識幾種不同材料的繩子,了解它們的特性及用途。

  (1)出示幾種繩子的樣品(毛線繩、尼龍繩、麻繩、草繩、紙繩……),引導幼兒觀察,幫助幼兒憑經驗判斷繩子的材料,并教幼兒認識幾種不常見的繩子。

  (2)幼兒每人取一根不同材料的繩子,摸一摸,說出有什么感覺?(麻繩粗糙、塑料繩光滑、毛線繩毛絨絨的有彈性……)

  (3)繩子種類擴散:除以上這些繩子,你還知道哪些?(鋼絲繩、橡皮繩、鐵絲繩……)

  (4)討論繩子的用途:啟發幼兒回答,教師小結:(麻繩用于拉車、拔河,毛線繩用于織毛衣、翻繩,草繩用于捆菜,鋼絲繩用于吊拉貨物等)。通過討論,使幼兒了解不同的繩子有不同的用途。

  3、分類游戲。

  幼兒分組將雜亂的繩頭按材料進行分類。

  4、比長短、比粗細。

  教師出示“長”“短”兩個大字卡,分別貼在左右兩邊的墻壁上。幼兒每人手中拿一根繩子,教師引導幼兒兩兩比較,拿長繩子的'幼兒跑到左邊去,拿短繩子的幼兒跑到右邊去。

  再啟發幼兒與站在自己身邊的小朋友比一比,繩子長的跑到或停留在左邊,繩子短的也要跑到或留在相應的一邊。通過多次比較,使幼兒體會“長短”“粗細”是相對的。

  【活動延伸】

  讓幼兒自由選擇玩繩類游戲:翻繩、毛線拼圖、編繩子、系鞋帶、跳繩等。

  【活動反思】

  繩子是幼兒喜歡而熟悉的東西,繩子的多變性為幼兒發展認知能力提供了多種機會。活動中,通過讓幼兒觀察、觸摸,親身感知了不同材料的繩子的特性,并了解了各類繩子的不同用途。通過運用繩子的兩兩比較,使幼兒初步理解了長短、粗細是相對而言的。在游戲活動中,準備各種各樣的繩類材料,使幼兒自由選擇,發展多方面能力,進一步提高了幼兒對繩類活動的興趣。

  小百科:繩子的出現最早可以上溯到數萬年前。在人類開始有最簡單的工具的時候,他們便會用草或細小的樹枝絞合搓捻成繩子了。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名稱:《好玩的風》

  活動目標:

  1、能積極動腦,嘗試用各種方法產生風。

  2、了解風速的不同,感受風力大小與物體的關系,并進行記錄。

  3、知道風給人們帶來的好處與危害,并愿意積極與別人進行交流。

  活動準備:1.風車、2.收集材料:卡紙片、羽毛、木塊、石塊幼兒人手一份3.記錄表人手一份4、圖片活動過程:

  一、激情導入:出示風車,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師:在我們的體驗活動中隨著天氣的變化,氣溫越來越低,天氣漸漸轉涼,經常會有刮風的現象。許多小朋友們對風感到非常的神奇,那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玩一玩。

  師:"牛老師先來問問小朋友們,風有顏色嗎?是什么形狀的?那它是什么樣子的呢?(風是沒有顏色的,看不見也摸不著,但是能夠感覺的到。比如我們看到樹枝搖動、國旗飄感覺到冷這都是由風引起來的。

  教師:"那你們再來看一看今天牛老師帶來了什么?(風車)師:風車可以轉嗎?風車為什么能夠轉起來呢?

  師小結:原來也是因為有風吹著,所以風車才能夠轉起來了!

  二、互動學習1、引導幼兒用身體制造出風。

  師:怎樣用我們的身體制造出風呢?

  如:用手扇出風、嘴巴吹起……2、引導幼兒用嘴吹氣制造出不同大小的風帶動風車轉動,觀察風力不同對風車轉動的影響。

  師:你每次用嘴制造的風力大小一樣嗎?

  師:風車轉動的情況一樣嗎?怎么不一樣?風力大小和風車轉的速度有關嗎?

  師小結:當我們風吹得大,風車就轉得快,風吹得小,風車就轉得慢些。

  3、幼兒嘗試探索風力與卡紙片、羽毛、木塊、石塊等物體之間的關系,并進行記錄。

  教師:"這些東西是不是都能被風吹動?哪個只要很小的風就能被吹動?第二個被吹動有可能是什么?哪個需要最大的風才能被吹動,請你到后面的桌子上操作一下并記錄到操作紙上。

  (1)認識操作紙,理解記錄表中的信息。

  教師:"我們先來認識一下這張操作紙:這張表告訴了我們什么信息?"(2)幼兒嘗試操作,教師巡回指導教師:"老師給你們每人準備了一份材料,請把盒子里的東西排列在桌面上,你朝它們吹氣,仔細觀察,認真比較吹動它們哪個用的風力最小,哪個用的風力最大,將吹動它們所需的風力按從小到大的順序一一粘貼(畫)在格子里。

  (3)集體驗證:你實驗的結果是什么?為什么?師順勢將幼兒的結果貼在記錄紙上。你們同意嗎?說說理由。

  師小結:風吹不同的物體,重的物體要很大的風力才可能被吹動;輕的物體只要較小的風力就能被風吹動。

  三、了解風給人們帶來的好處與危害。

  1、幼兒討論交流(1)幼兒結合生活經驗,討論日常生活中如何保護自己。

  教師:"在平時有風的時候,你是怎么保護自己的呢?到了冬天,有時會刮很大的`風,你會怎么來保護自己?"(2)教師播放課件引導幼兒了解風的好處與危害。

  師:"小朋友們,你喜歡和風做游戲嗎?風除了在熱的時候能讓我們感覺到涼快它還有什么樣的好處?

  教師出示課件并小結:"小朋友們你們看,因為有風,風箏才能飛得更遠、風車才能轉的更好看;風力發電,因為有風,風力車能為我們發電;因為有風航海員才能遠航;因為有風,蒲公英的種子才能飄到更遠的地方,長滿山坡師:風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這么多美好的東西,但有時風也會對我們產生一些危害,什么樣的情況下就會對我們產生危害呢?我們怎樣可以減少它對我們的生活帶來的危害呢?

  師小結:我們可以加強天氣監測并及時預報,提醒大家在不好的風來之前做好防范措施,還可以在我們多植樹,樹能夠擋住一些風,這樣帶來的危害就更小。生活中還有一些會對我們生活帶來危害的風,我們要從現在開始好好學習知識,在不遠的將來等小朋友們長大了可以做科學家,運用我們的聰明才智們利用風制造出更多更好的東西來方便人們的生活,防止不好的風破壞我們的美好家園。現在先來請你們和風一起來做個游戲吧!

  活動結束:律動《大風車》

  教師播放音樂,幼兒手持風車或羽毛,隨音樂游戲。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在音樂活動中享受到愉悅的情感體驗,激發幼兒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2、發展幼兒的音樂表現力。

  3.在理解歌曲的基礎上,初步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第一段,鞏固附點音符的演唱。

  重點難點:

  引導幼兒在音樂活動中享受到愉悅的情感體驗,初步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第一段,鞏固附點音符的演唱。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秋天背景圖、圖片、錄音機。

  環境準備:布置秋天的美麗場景。

  活動過程:

  一、利用情景, 談話引題

  1、 布置秋天的美麗景象,隨音樂《小樹葉》進入活動室。

  提問:秋天到了一切好像都在悄悄地變化,我發現蘋果豐收了,你發現了什么?

  秋天是一個豐收的季節,有很多果實都成熟了,讓我們一起去參觀 一個秋季果實博覽會吧.(放音樂“秋天多么美”)

  (評:創設一定的情景,在秋天的.美麗景象下,引導幼兒回憶秋天,引發幼兒的思維,回憶已有的經驗。為下一步做鋪墊。)

  二、出示掛圖,理解歌詞,感知音樂。

  1、觀察掛圖:(引導幼兒觀察露出的棉花就象他的小白牙)你知道棉桃姐姐為什么笑的這么開心嗎?

  (評:巧妙地運用了掛圖,讓幼兒腦印象中不清晰的事物變得直觀,更容易理解記憶歌詞 。)

  2、教師范唱歌曲:

  提問:(1)你覺得這首歌曲好聽嗎?為什么?

  (2)你最喜歡哪一句呢?請你在來聽一遍,聽完了告訴大家。(教師再次范唱并用圖片提示)

  3、利用掛圖學習歌詞。

  4、幼兒整首跟唱

  (1)提示幼兒唱歌的姿勢和用自然的聲音來演唱歌曲。

  (2)第二遍提示幼兒注意情緒的表達

  5、分組表演唱

  教師:小朋友唱的真好聽,剛才看到小朋友還邊唱邊加上動作呢,誰想上來表演一下讓大家都聽聽看看。(唱完后讓孩子們自評)你喜歡誰的表演?為什么?

  (評:《綱要》中指出:幼兒的藝術能力是在大膽的過程中逐步發展起來了。為了培養幼兒的音樂素質,感受力,教師圖為并茂的通過范唱,學歌詞,整首教唱,和肢體感受等多種渠道加深幼兒對音樂的理解,又增添了趣味性。)

  三、和幼兒一起與秋天合影留念:

  教師:你們看秋天多美啊,大家都這么的開心,我還帶來了照相機呢!我想和小朋友到院子里和秋天的美景照張像,留作紀念,你愿意嗎?好我們去照相了!(放音樂出教室)

  評:整個活動過度自然,通過多種渠道感知理解,而且情景化地帶動幼兒積極參與,體驗感知音樂,各環節中教師抓住教材的特點,與幼兒的學習特點相吻合的方式,來培養和發展幼兒的音樂素質,使本活動達到了完美的效果,享受到了愉悅的情感體驗,完成了預期目標。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和角色特點,通過表演體驗角色情感。

  2.懂得遇事要動腦筋,想辦法。

  活動準備:

  狐貍、烏龜、青蛙頭飾各一份,《聰明的烏龜》課件。

  活動過程:

  一、歌曲《小青蛙捉害蟲》引入:

  小青蛙在捉害蟲的時候,發生了一件危險的事情,你們猜發生了什么事?(幼兒回答)還是讓我們趕緊去了解一下。

  二、播放《聰明的'烏龜》課件,理解故事內容。

  1.觀察第一幅圖:

  狐貍看見青蛙為什么口水滴答滴答往下掉?

  2.觀察第二幅圖:

  誰提醒了青蛙?它怎么幫助青蛙的?學習詞:縮

  3.觀察第三幅圖:

  狐貍要想吃烏龜,怎么辦?引導幼兒重點討論:烏龜怕摔、怕火,為什么還讓狐貍把它摔到天上去,扔到火盆里去呢?討論完后,練習狐貍和烏龜的對話。

  4.觀察第四幅圖:

  引導幼兒討論:烏龜喜歡水,為什么狐貍說要把它扔到水里,它反而哭了呢?你認為烏龜聽了狐貍的話心里會怎么想?它的心情怎樣?

  三、播放《聰明的烏龜》課件,完整講述故事一遍。

  a.青蛙在捉害蟲的時候遇見了什么危險的事情?

  b.誰幫助了青蛙?

  c.烏龜是怎樣對付狐貍的?他的方法聰明嗎?

  d.這是一只非常聰明的烏龜,那我們一起給故事起一個名字吧。

  四、播放《聰明的烏龜》課件

  老師準備了狐貍、烏龜、青蛙頭我們來表演這個故事好嗎?

  (三個小朋友為一組來表演)

  五、活動延伸

  烏龜和青蛙戰勝了狐貍以后非常高興,興奮的唱起了歌。咱們也來唱首歌,一塊幫它們慶祝一下吧!(放音樂,唱歌。)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理解歌詞,掌握頓音唱法并學會唱這首歌。

  2、熱愛并尊敬老師的情感。

  3、熟悉、感受歌曲旋律和內容,學唱歌曲。

  4、讓幼兒感受歌曲歡快的節奏。

  5、愿意參加對唱活動,體驗與老師和同伴對唱的樂趣。

  活動準備:

  與幼兒組織過談話,平時老師是怎樣關心愛護小朋友的?

  活動過程:

  1、啟發幼兒回憶平時老師是怎樣關心愛護小朋友的`?9月10日是誰的節日?

  2、教唱歌曲。

  (1)出示圖片,圖片上有許多小朋友為什么給老師獻花,引導幼兒知道9月10日是教師節,老師教小朋友學習唱歌、跳舞、畫畫、講故事、念兒歌等本領,老師工作很辛苦,激發幼兒愛老師的情感和學唱歌曲的愿望。

  (2)教師介紹歌名后邊彈伴奏,邊完整地唱一遍歌曲,提問歌曲名。

  (3)教師再唱一遍歌曲:你聽到老師唱了什么?

  (4)幼兒回答后,教師再次唱一遍歌曲。

  (5)幼兒跟學歌曲3遍。

  變換形式讓幼兒練習唱歌。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使幼兒初步了解一些關于圖書的簡單知識,產生對閱讀圖書和文字的興趣。

  2.引導幼兒按頁碼翻閱圖書,理解圖書中的主要人物及形象,嘗試用語言講述畫面的主要內容。

  3.啟發幼兒主動地認知漢字"上面、下面、里面和外面",理解這兩對相對關系的概念。

  (這是一次前圖書閱讀活動。目標貫徹了三個方面的精神,(1)介紹圖書的發展變化過程;(2)強調培養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和閱讀表述能力;(3)在閱讀圖書的過程中,教幼兒認讀兩對方位詞,正確理解相對關系的概念。目標中滲透了知識、技能和情感三個方面的內容,較具體,難易適中,較適合大班幼兒的認知發展水平。)

  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畫面"皮皮鼠吃跳跳糖"。

  2.背景音樂磁帶、錄音機。

  3.漢字卡片:上面、下面、里面、外面。

  活動過程

  1.向幼兒介紹有關圖書的`簡單常識。

  教師用語參考:小朋友,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本很好看的圖書,你們想看嗎?你們知道古代的書是怎樣的嗎?現在老師來告訴你們,在最早的時候,人們把字刻在烏龜殼上,人們稱它為"甲骨文",接著人們把字刻在竹片上,人們稱它為"簡牘",后來人們把字寫在絲綢上,人們稱它為"帛",最后人們發明了活字印刷術,把字寫在紙上就成了現在的書。

  教師出示圖書,告訴幼兒書的名稱,并帶領幼兒用一一對應的方法,認讀故事封面上的漢字:皮-皮-鼠-吃-跳-跳-糖。

  (向幼兒介紹關于圖書的簡單知識,讓大班幼兒了解圖書從甲骨文-簡牘-帛-現代的書籍的發展演變過程,豐富幼兒的知識經驗,對于大班幼兒來說是可以接受的。)

  2.幼兒自己閱讀。

  幼兒人手一本幼兒用書,讓幼兒自己閱讀故事。閱讀前,教師可提出以下要求:

  (1)閱讀時沒有聲音。

  (2)閱讀時一頁一頁地翻看,學習按順序自己閱讀。

  (3)看書時要像小學生一樣身體坐正,眼睛注視圖書使幼兒初步了解故事的內容。

  (給幼兒提供自己閱讀的機會,很有必要。它可以讓幼兒自主地去認讀畫面內容,在活動中獲得有關的信息。閱讀前提出適當的閱讀要求,這一環節很重要,這樣可以保證幼兒在一個安靜地環境中閱讀圖書,還可以逐漸幫助幼兒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3.帶領幼兒一起按故事發展的順序進行閱讀活動。

  指導幼兒逐頁觀察畫面,并提出相應的問題。建議提下列問題: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故事里有誰?皮皮鼠喜歡吃什么?后來發生了什么事情?使幼兒初步理解故事的內容,感知故事中重點的語言。

  (在幼兒自己閱讀的基礎上,采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幼兒一頁頁地翻閱圖書,了解故事發展的進程,正確理解畫面的內容。)

  4.圍繞閱讀重點開展前識字的討論活動。

  1)組織幼兒討論"四只皮皮鼠為什么會跌傷"、"他們都在哪里摔斷了手臂,跌踴了頭"。帶領幼兒學說故事中的語言,并重點指導幼兒觀察畫面中最大的漢字:上面、下面、里面、外面。

  接著教師出示漢字:上面、下面、里面、外面,并配上相應的圖片,幫助幼兒初步理解相對關系的概念,再請幼兒說一說,我們周圍的環境中,什么東西在上面(下面、里面、外面)。

  (2)在上述討論的基礎上,組織幼兒思考并討論:如果你是皮皮鼠,你會怎樣?引導幼兒說出聽爸爸、媽媽的話,做好孩子,不讓爸爸媽媽操心等等,從而幫助幼兒掌握閱讀的重點和難點。

  (組織幼兒圍繞重點進行討論,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和中心內容,使幼兒明白:不聽爸爸、媽媽的話有時是很危險的。一定要做一個聽話的好孩子。此外結合故事內容,認讀"上面、下面、里面、外面"兩對方位詞,幼兒易理解,為幼兒今后進行正式的書面文字閱讀奠定基礎,此種閱讀圖文的形式,較適合大班幼兒的認知和發展水平。)

  5.教師對閱讀活動的重點加以總結

  并帶領幼兒邊看圖書邊完整地講述"皮皮鼠吃跳跳糖"的故事。最后,教師請幼兒把書翻到最后一頁,請幼兒看圖說一說:哪些東西在上面?哪些東西在下面?哪里東西在里面?哪些東西在外面?鞏固對四對方位詞的認識和理解。

  (在前面幾個層次活動的基礎上,教師對閱讀內容進行總結,帶領幼兒完整地閱讀圖書,講述"皮皮鼠吃跳跳糖"的故事一遍,并運用方位詞講述圖中的物品所在的位置,從而幫助幼兒鞏固本次閱讀活動的內容。)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8

  主題目標

  1、了解恐龍生活的三個時期,知道恐龍是爬行動物,了解恐龍滅絕的原因。

  2、通過看書和看圖片,幫助幼兒了解一些常見恐龍的名稱及生活習性,知道恐龍曾是地球上的龐然大物。

  3、進一步了解各種肉食性恐龍和植食性恐龍的體貌特征、生活習性,喜歡想象并表現恐龍的動作。

  4、引導幼兒了解恐龍的形體特征,感受作品所表現的情感,運用自己經驗大膽想象,創編故事。

  5、能夠運用剪貼、繪畫、泥工等手段,塑造出自己喜愛的恐龍。

  6、引導幼兒用自然材料,創造性地組合出各種形態的恐龍。

  7、傾聽音樂,根據故事線索,初步了解作品的結構和它所表現的形象內容。

  8、初步學習根據故事情節、角色、性質,用富有個性動作,隨音樂合拍地表演。

  9、體驗一個數分成比它小的兩個數有若干種分法,初步具有任務意識,并能較清楚地講述操作過程和結果。

  10、幫助幼兒練習助跑跨跳不低于40cm高的障礙物。

  11、能較協調地進行鉆、爬、跳、平衡等動作。

  環境創設

  1、請幼兒收集有關恐龍的圖片、照片、書、磁帶、掛圖、VCD、恐龍模型、仿真玩具,布置“神秘的恐龍世界”主題墻,使幼兒進入恐龍的世界。

  2、收集幼兒的繪畫作品,如:《我最喜歡的恐龍》;收集幼兒到常州恐龍園游玩的照片等進一步豐富墻飾,使幼兒體驗到參與布置墻飾的快樂。

  3、展示幼兒參與各個活動過程的照片,操作記錄的結果等,加深幼兒對恐龍的有關特性的認知。

  4、設置“恐龍知多少”的小墻飾,介紹有關恐龍生存發展的知識。

  5、設置“恐龍之最”欄目,將恐龍之最的有關知識介紹給大家。

  6、在班級活動區角增添與恐龍相關的游戲材料。

  7、展示幼兒作品,使幼兒相互觀賞評價,進一步加深對恐龍的了解和認識,并感受藝術作品的美。

  家園共育

  1、出一期家長園地,向家長介紹本主題的相關活動內容以及需要配合的方面,豐富孩子對恐龍的認識。

  2、請家長幫忙收集有關恐龍的作用、特征的圖片、資料,豐富孩子有關恐龍的知識。

  3、請家長在家中多啟發幼兒講述關于恐龍的知識并記錄下來,收集一些手工材料與孩子共同制作恐龍。

  4、請家長上網查詢關于恐龍的資料,鼓勵幼兒積極探索恐龍的`種類與生存的環境。

  教學活動

  科學:神秘的恐龍

  科學:恐龍的家園

  科學:恐龍的演變

  科學:肉食性、植食性恐龍

  科學:認識劍龍、霸王龍

  科學:恐龍的滅絕

  語言:故事“城里來了大恐龍”

  語言:故事“你真好”

  語言:早期閱讀“我是霸王龍”

  語言:轟隆隆來了

  美術:繪畫“我眼中的恐龍”

  美術:恐龍造型秀

  美術:恐龍大聚會

  音樂:游戲“恐龍來了”

  音樂:欣賞——恐龍樂曲

  音樂:歌曲“恐龍之歌”

  綜合:恐龍之最

  數學:學習5的分合(摘蘋果)

  數學:探索2、3、4的分合(好吃的櫻桃)

  數學:探索2、3、4的分合(送蘋果)

  數學:學習6的分合(撿樹葉)

  數學:認識正方體和長方體(空心積木)

  數學:理解正方體的空間組合(小小建筑師)

  體育:恐龍賽跑

  體育:穿越侏羅紀

  體育:恐龍搬家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9

  設計意圖:

  在“五一”假期,我們讓幼兒統計自己每天起床、刷牙、洗臉、吃早餐等環節所花的時間。結果孩子們所花費的時間最長為90分鐘,最短的為12分鐘,大部分幼兒需要60分鐘左右。從統計表上可以看出,幼兒的時間觀念比較淡薄,做事拖拉的情況比較普遍。如何增強孩子的時間觀念,改變他們做事拖拉的習慣,提高做事的效率,為他們入小學奠定基礎呢?為此我設計了本次活動,目的是想讓幼兒通過體驗,知道一分鐘雖然短,但只要珍惜也能做很多事情,并逐步懂得參與各項活動都必須抓緊時間.珍惜時間。

  目標:

  1.體驗一分鐘的長短。

  2.懂得參與各項活動都要抓緊時間、珍惜時間,為入小學作準備。

  準備:、

  1.多媒體課件“一分鐘能干什么”。

  2.幼兒操作材料若干,如珠子和繩子,套環,彈珠和筷子。

  過程:

  一、交流:一分鐘有多長

  師:不久我們就要從幼兒園畢業,成為一名小學生了,大家都覺得要抓緊在幼兒園的每一分鐘,那么你覺得一分鐘有多長呢?(幼兒可能會回答“60秒”。)

  師:60秒又有多長呢?

  師:我們請時鐘走一分鐘吧。

  二、體驗:一分鐘能干什么

  1.一分鐘有多長?

  (播放多媒體課件)幼兒觀察時鐘畫面,體驗一分鐘的長短。

  (1)(教師出示鐘面)我們都認識鐘,請問哪一根針轉一圈就告訴我們一分鐘到了?(秒針。)

  (2)如果有的'鐘只有兩根針,沒有秒針,我們怎么知道一分鐘到了呢?

  (3)教師小結:秒針走一圈或分針走一小格都表示過了一分鐘。

  (4)現在我們讓秒針走一圈,請大家體驗一下一分鐘究竟有多長。

  教師小結:秒針走了60秒,也就是一分鐘。

  2.一分鐘能做什么?

  師:人們在一分鐘里能做些什么事呢?老師上網查了資料,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教師邊播放多媒體課件邊解釋:)

  一分鐘人能跑200米。

  師:你們知道200米有多遠嗎?(AY~JL園出發到伊勢丹商廈。)

  一分鐘人騎自行車能騎700米。

  師:你們猜猜700米有多遠?如果從幼兒園出發到哪里有700米?(幼兒園總部到分部一個來回。)

  3.我們一分鐘能做些什么?

  (1)我們一分鐘能做些什么呢?你們想不想動手試試?

  (2)教師介紹操作內容,讓幼兒知道每組的材料都是不同的。

  (3)秒針開始走時,大家要一起動手,一分鐘到時立刻停下來,看看大家一分鐘里能干些什么。

  (4)幼兒操作。

  (5)交流匯總,教師記錄結果。

  A.請你數一下在一分鐘里夾了幾粒彈珠(穿了幾粒珠子、幾個套環)。

  B.請幼兒分組介紹一分鐘的成果,方法是:一組幼兒依次報數,另一組幼兒仔細傾聽,說出一分鐘內誰做得最多。(教師記錄幼JL的報數。)

  C.同樣花了一分鐘時間,為什么每組的結果不一樣?

  結論:雖然時間相同,但每組做的事情不同,有的比較難,有的比較容易,所以結果也不同。

  D.我剛才發現穿珠子小組的小朋友雖然做的事情相同,可他們的結果也不一樣,為什么?(當場讓該組幼兒再次報數驗證。)

  結論:在相同的時間里做同樣的事情,因為每個人的動作有快有慢,所以結果也會不同。

  三、討論:如何珍惜時間

  1.前些日子,我們每個人對自己起床、刷牙、洗臉、吃早餐所。花費的時間進行了統計,結果怎樣呢?

  2.幼兒說說自己花費的時間。

  3.誰花的時間最長?誰花的時間最短?

  4.為什么大家都做了四件事,但花費的時間會相差那么大呢?

  5.做同樣的事情時間花得多結果會怎樣?時間花得少結果又會怎樣?

  6小學生每天要自己安排時間,比如安排課間十分鐘。誰知道課間十分鐘要完成哪些事情?如果你拖拖拉拉結果會怎樣?如果你抓緊時間結果又會怎樣?

  延伸活動:

  在區角投放操作材料,讓幼兒在規定時間內操作,看誰做得又快又好。

  幼小銜接教育非常重要。在這兩個活動中.陳老師認真分析了幼兒從“小朋友”到“小學生”角色轉換過程中的問題.依據“我要上小學”的主題目標.充分考慮幼小銜接階段幼兒的學習興趣和良好習慣培養的需要.力圖在這一重要的過渡期給予幼兒一些必要的支持。

  立足問題。遵循需要

  幼兒園有序而寬松的生活節奏.使幼兒對時間意義的理解和時間長短的體驗較少;幼兒園、小學截然不同的學習環境和要求.使幼兒面臨著種種入學適應問題的考驗。陳老師在“我要上小學”的主題活動背景下.設計了“一分鐘有多長”“整理書包”等系列活動,以幫助幼兒熟悉小學生活.萌發對當小學生的向往之情。

  重視認知.整合實施

  “認識時鐘.逐步建立時間概念”是上學之所需,“利用已有的認知經驗學看課程表,并嘗試整理書包”是入學之所急。陳老師順應情景需要.導入了對“時間”的感知.運用問題引導.展開了對“課程表”的認識,通過兩次操作讓幼兒經歷了“書包整理”中的問題。體現了在主題背景下整合幼兒各種經驗、豐富體驗、積累新知的思想。

  設計嚴謹.層層推進

  時間的長短必須通過比較來感受.書包整理應該親歷而為.形式化的比較和操作往往不能使幼兒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陳老師在設計時力求邏輯嚴密、環節相扣、步步推進。例如,為使幼兒懂得“在擁有同等時間的情況下.抓緊時間者完成的任務就多”,陳老師安排了如下環節:一分鐘能做些什幺事的資料分享―+一分鐘做事的操作體驗―,一分鐘可做不同事的交流了解一一分鐘所做相同事的數量比較,等等,使幼兒初步理解了影響單位時間辦事效率有多種因素(是否抓緊時間、動作快慢等).從而引發幼兒思考“如何安排課間十分鐘”等問題,幫助他們克服過渡期中的時間運用障礙。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學會辨別時針和分針的作用,掌握整點的書面表達。

  2、培養口語表達整點的能力。

  3、教導幼兒學會珍惜時間。

  4、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5、培養幼兒對數字的認識能力。

  教學重點:

  1、正確認識整點。

  2、口語表達整點。

  教學難點:

  學會用時針和分針準確表達整點。

  教學準備:

  1、大灰狼頭套一個

  2、教具時針若干個

  3、教學ppt

  教學過程:

  一、律動和心算游戲提高幼兒興趣。

  (一)、拍拍小手老師:"我的小手拍拍,我的小手拍拍上、我的小手拍拍下,請你坐好來!"

  (二)、心算游戲《碰碰車》

  老師:我們變成碰碰車,當我說出算式時候,你們說出得數和我碰碰!

  二、展示ppt,以小游戲的形式培養幼兒計算的能力。

  (一)、《飛機打怪獸》

  老師:"我們的數字寶寶被怪獸捉走了,現在請你們開著飛機去打掉怪獸救出我們的數字寶寶!"

  (二)、《寶劍打怪獸》

  老師:"剛才你們的飛機真厲害,現在我給你們是寶劍,你們能再幫幫忙嗎?"

  三、認識和了解鐘面的結構,辨別時針和分針學會整點的書面和口語表達。

  (一)、猜謎語導入老師:歡迎你們來到時鐘王國,下面請你猜一猜謎語吧!

  (二)、認識時鐘

  1、老師:"你們家里有時鐘嗎?長得怎么樣子的?"

  2、欣賞ppt的時鐘。

  3、展示鐘面,學習時針和分針,教導幼兒掌握整點的書面和口語表達(時針指著"幾",分針指著"12",現在是"幾點整"。)

  四、《明明的.一天》鞏固整點的書面的口語表達。

  (一)、介紹老師的朋友明明,請小朋友們一起進入明明一天的生活。

  (二)、教師與小朋友們一起學習整點。

  1、首先要引導幼兒說出明明在做什么?

  2、培養幼兒對整點的口語表達。

  3、請幼兒動手操作寫一寫如何表達整點。

  五、游戲《狼出沒了》

  規則:

  1、大灰狼出場了,請大灰狼告訴我們它幾點起床!

  2、老師出示時鐘,如果沒到大灰狼起床的時間,小朋友跟著老師念"時針指著多少,分針指著多少,現在是幾點!

  3、如果到了大灰狼起床的時間,全部小朋友要趴下不許動,大灰狼來吃小朋友了。(提醒幼兒注意安全)六、互動游戲請小朋友拿著自己的時鐘邀請一位老師調一調然后說出時針和分針和整點。

  六、教師小結:小朋友,今天我們學習了整點,那我們就要做一個勤勞的小寶貝珍惜時間咯!

  活動反思:

  本次教研我執教的是大班數學活動《現在幾點鐘》。在活動中我運用幼兒平時半日活動中的情景照片,讓幼兒在積極互動的活動氛圍中進行探究活動,調動了幼兒活動的積極性,促進了活動的順利開展。分組練習則為幼兒提供了動手操作的實踐機會,不但激發了幼兒探究事物的興趣,也培養了幼兒的觀察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同時,通過《老狼老狼幾點鐘》的游戲給枯燥的數學活動帶來了歡樂,讓幼兒在玩中學的同時也鞏固了幼兒對整點的認識。

  在本次活動中我還存在著較多的不足

  1、在講解半點的時候部分幼兒還沒有完全理解半小時等于30分鐘。

  2、在教具方面應準備方便幼兒拿和旋轉的小鬧鐘而不是笨重的大時鐘。

  大班的孩子面臨入小學,所以從幼兒園大班開始就要幫助孩子建立時間觀念,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時鐘又是孩子們了解時間、感受時間最直接的工具。通過本次活動增進了幼兒對時鐘的進一步了解。從而使幼兒充分感受時鐘對學習、生活有很大幫助,真實體會到時鐘就在身邊的生活中。

【幼兒園大班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大班教案幼兒園大班教案及反思06-09

幼兒園大班教案(精選)07-25

幼兒園大班教案【精選】07-23

幼兒園大班教案[經典]07-23

【經典】幼兒園大班教案07-22

幼兒園大班教案(精選)07-22

幼兒園大班教案[精選]07-22

(精選)幼兒園大班教案07-22

【精選】幼兒園大班教案07-22

幼兒園大班教案11-03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欧美亚洲另类 | 色悠悠久久综合亚洲 | 最新在线日韩欧美中文字幕 | 夜鲁夜鲁很鲁在线视频视频 | 亚洲国产精品高清线久久AV | 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