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幼兒園大班教案

時間:2023-11-13 09:51:23 幼兒園教案 我要投稿

幼兒園大班教案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幼兒園大班教案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嘗試改變兩端積木重量,探究平衡方法。

  2、發現操作規律,培養科學的精神和態度。

  3、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并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4、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能力。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

  紅藍棒“3”四根、紅藍棒“1”四根、記錄紙、鉛筆、橡皮、大記錄板、黑色水筆、積木。

  經驗準備

  進行三次活動:第一次活動引導幼兒在搭建紅棒十字架中,初步感受平衡的概念;第二次活動引導幼兒通過改變支點使紅藍棒保持平衡;第三次活動引導幼兒感知在平衡的紅藍棒“4”兩端要添加同樣塊數的積木才能讓紅藍棒保持平衡。通過i次試驗,幼兒掌握了試驗的基本規則和記錄的初步方法。

  此次活動讓幼兒探索如何改變紅藍棒“3”兩側的重量,讓紅藍棒達到平衡。

  重點、難點:

  使紅藍棒“3”達到平衡的條件:短的一邊的積木數要多于長的一邊。

  活動過程:

  1、回憶并鞏固上次實驗結果與經驗。

  教師:上次我們做的平衡實驗得到什么結果了呢?

  幼兒:在紅藍棒“4”的兩邊,要放一樣的積木才能平衡。

  老師出示紅藍棒“4”,一個小朋友往兩邊各放兩塊積木,紅藍棒平衡。

  2、介紹本次實驗。

  教師:今天我們換一根紅藍棒3,我們要將支點放在紅藍棒“3”的“2”和“3”之間,你們猜猜會怎么樣?(教師邊介紹邊演示放的位置)

  幼兒:那肯定不平衡。

  教師:我們來試試看啊。(把紅藍棒“3”擺在支點上)呀!不平衡!那怎樣使紅藍棒“3”達到平衡?

  幼兒:要在短的那邊多放積木。

  幼兒:要在長的那邊多放。

  幼兒:應該是在短的那邊多放吧?

  教師:為什么你認為是在短的那邊多放呢?

  幼兒:那我就不知道了。

  幼兒:我覺得是要在長的那邊多放,因為那邊長。

  幼兒:你沒看見那邊沉啊?肯定得少放。

  教師:你們想不想親自試一試呀?

  3、介紹實驗規則和記錄時的注意事項。

  教師:到底怎么才能讓這個不平衡的紅藍棒達到平衡呢?我們做試驗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幼兒:積木的兩邊要對齊。

  教師:你是說積木的邊要和紅藍棒的邊對齊嗎?

  幼兒:對,要不就不準了。

  幼兒:要放在支點的中間,要不就不穩了。

  幼兒:要把“2”和“3”的那個線和紅藍棒“1”那兒對齊。

  教師:剛才小朋友們說的這些規則大家都同意嗎?積木兩端要與紅藍棒的兩邊對齊,支點(紅藍棒“1”)放在藍色段內,它右側的邊緣與紅藍棒“3”的“2”和“3”的分界線對齊,而且要放在支點的中間,還要記下真實結果。

  幼兒:同意。

  4、幼兒分組進行實驗,教師巡回指導。

  教師提醒幼兒邊實驗邊記錄結果。

  第一組:幼兒①把三角積木對著2、3之間的線放好,幼兒②歪著頭看了看:“行了。”幼兒①拿一塊放在長邊,幼兒②拿一塊放在短邊,幼兒①又拿一塊放在短邊,紅藍棒的短邊翹起來了,兩邊基本平衡了,幼兒②在記錄表上記錄下結果。接著幼兒①就在長邊放兩塊積木,幼兒②往右邊放兩塊積木,還是長邊低,她們倆說:“怎么回事?”于是又拿一

  塊往長邊放,長邊更低了。幼兒②說:“不對,長邊太沉了,得往這邊放。”說著拿起長邊的一塊積木放在了短邊上,紅藍棒平衡了……

  第二組:幼兒③和④都操作積木,不斷地在兩邊放積木,平衡了再添加積木,沒有記錄結果。教師:“你們發現什么結果了?”幼兒⑧:“短邊總是比長邊放的多一塊。”幼兒④:“不是多一塊。”教師:“到底多幾塊?”幼兒③:“就是多一塊。”幼兒④說:“不對。”教師:“你們為什么會記不住了?”幼兒③:“忘了記錄了。”教師:“你們發現了一個規律,也挺好的。不過還是要將結果記錄清楚,才能驗證你們的發現呀。”

  5、分享實驗結果,總結規律。

  老師請每一組幼兒把成功的積木的數量填寫在大的記錄表板子上。

  教師:你們發現什么規律了嗎?和你們最開始猜想的一樣嗎?

  幼兒:和我猜想的一樣,長的那邊積木少。我猜想對了。

  教師:那為什么長的那邊積木少呢?如果我再往長的這邊多放會怎么看,本來長的這邊就沉下去的,你要是再放,不就更沉?

  教師:可為什么長的這邊會沉下去呢?

  幼兒:因為這邊木頭多,就重唄。

  教師:今天我們又發現了平衡的.方法,誰來說一說?

  幼兒:紅藍棒短的一邊放的積木多,長的一邊的積木少,紅藍棒“3”就平衡了。

  活動反思:

  活動的生成來源于蒙氏班的教具操作,突破蒙氏教具單一的目標特點,將蒙氏教具固有的操作靈活運用,教師引導幼兒運用紅藍棒開展科學探究活動“平衡實驗”,使它成為幼兒學習和探究的工具。這是一個沒有采用標準測量工具的平衡活動。雖然不是那么精確,但從幼兒不斷的探索和嚴肅認真的眼神里,我們看到了幼兒敢于實踐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探究精神。通過實驗探索兩邊各放幾塊積木,可以使紅藍棒平衡,在操作、記錄和經驗整合中,他們獲得了關于平衡的相關經驗。

  不足之處:

  由于支點的受力面積比較大,積木也不完全等重,所以得出的結論不會完全精確,只能是模糊的描述總結:紅藍棒短的一端添加的積木多,長的一端添加的積木少,才能使紅藍棒“3”達到平衡。所以工具的嚴謹性稍微差了一些。

  小百科:平衡是兩端承受的重量相等,不傾斜。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體會詩歌意境,感受兒歌的音律美、文字美、意境美的特點。

  2、初步理解兒歌的主要內容,了解小魚的形象特征、睡覺習性。

  3、積極參與仿編活動,嘗試用動作表現兒歌內容。

  4、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5、引導幼兒細致觀察畫面,積發幼兒的想象力。

  活動重難點

  1、活動重點:通過理解兒歌內容,了解小魚的形象特征、睡覺習性。

  2、活動難點:大膽參與兒歌的仿編、創編活動,能夠用動作表現兒歌內容。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教學掛圖,小松鼠、小老鼠、小狐貍、小魚、小烏龜等頭飾,小動物圖片,舒緩的音樂。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手指謠導入

  教師帶領幼兒做手指游戲:三條小魚水里游,調動幼兒興趣,引入活動主題。

  一條小魚水里游,孤孤單單在發愁;兩條小魚水里游,搖搖尾巴點點頭;三條小魚水里游,大家一起做朋友。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小魚怎樣睡覺嗎?小魚睡在哪里呢?

  (二)活動展開

  1、教師有感情地朗誦兒歌,把握兒歌的.韻律、節奏,請幼兒欣賞。師:你在兒歌里聽到了什么?這首兒歌叫什么名字?

  2、教師出示教學掛圖,啟發幼兒用完整的語言講述兒歌內容。

  (1) 引導幼兒觀察畫面,根據配圖理解詩句。

  師:圖中小狗、松鼠在哪里睡覺,它們的腳印通向哪里。小魚睡在哪里?小魚怎樣睡覺? 教師小結:小狗在窩里睡覺,松鼠在樹洞里睡覺,小魚在水的深處睜著眼睛睡覺。

  (2) 教師引導幼兒有感情地朗誦兒歌。教師請幼兒集體朗誦形式進行朗誦表演。

  3、幼兒對古詩內容進行仿編,并在集體面前大膽表達。

  師:你們還知道哪些動物是怎樣睡覺的?請你們把知道的小動物也用到這首兒歌中吧。海里/很黑,夜里/很靜,

  小烏龜/小烏龜,你/睡在/哪里? 狐貍/的/腳印/通向洞里,

  老鼠/的/腳印/通向地洞。河里/沒有,湖里/沒有, 黑乎乎/的,靜悄悄/的,

  小烏龜/小烏龜,你/睡在/哪里?

  4、引導幼兒用肢體動作表現兒歌的內容。

  幼兒戴上小動物頭飾,自主創編動作,邊做動作邊朗誦詩歌,教師觀察指導。

  (三)活動結束

  教師組織“猜猜小動物”的游戲活動,播放舒緩的音樂,幼兒模擬動物睡覺的方式。

  游戲規則:教師扮演狐貍,每個小朋友看清楚自己身上的小動物圖案,聽音樂,來模仿所扮演的小動物的走路和叫聲。音樂一停,“小動物”馬上做睡覺的動作,不能動,誰做錯了動作或者動了,就要被拖進狐貍洞。

  活動延伸

  延伸至美工區:請小朋友們給狐貍,老鼠,烏龜等小動物用畫筆描繪出美麗的家。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 理解詩歌內容,并學習有感情的朗誦,感受其中所表達的深厚感情。

  2、激起對老師、幼兒園的留戀之情和對小學生活的期待。

  活動準備:

  幻燈片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談話

  1、小朋友們你們在幼兒園生活了幾年了?現在小朋友們即將要畢業了,要離開幼兒園了,你們的心情怎么樣?

  2、就要畢業了,你們的心情怎么樣呢?

  3、你喜歡幼兒園嗎?為什么?

  4、你覺得你在幼兒園里有哪些進步?引導幼兒比較、講述自己剛上幼兒園時候的.樣子和現在的樣子,體驗自己的進步之處。

  5、你快要畢業,離開幼兒園了,你想對老師說些什么呢?鼓勵幼兒積極表達自己的心里話。

  二、理解詩歌內容

  1、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首詩歌,詩歌的名字就叫《畢業詩》。

  2、教師結合幻燈片完整朗誦詩歌?

  3、提問:詩歌的名字叫什么?你聽到詩歌里說了什么?

  三、學習詩歌

  1、這首詩歌表達了即將離開幼兒園的小朋友想說的話,你們想說一說嗎?

  2、我們一起來把這首詩歌說一說。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掌握單線螞蟻的畫法,并會適當變化運動方向。

  2、嘗試簡單構圖,表現出近大遠小的相對關系。

  3、發展幼兒初步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體驗繪畫的樂趣。

  4、養成大膽用色、均勻涂色的良好習慣。

  5、愿意參加美術活動,感受繪畫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白板課件、相機。

  2、大小不同的圓紙片、白紙、油畫棒、膠水。

  活動過程:

  1、出示三個圓形,并用變魔術吸引幼兒興趣。

  師:老師今天給你們帶來了一個圖形,你們看,是什么形狀?(圓形)(使用電子白板拉幕功能)原來是圓形弟弟,圓形弟弟說想和你們一起玩游戲呢,他還請來了兩個圓形哥哥,(出示另外兩個圓形)這三個圓形有什么不一樣?(幼兒回答)原來這三個圓形大小不一樣!

  圓形兄弟來排隊!圓形大哥排下面,圓形弟弟排中間,圓形二哥排上面!排好隊伍變魔術,變出什么來?小朋友們仔細看!兩只小眼睛,一張小嘴巴,兩個彎觸角,一邊三條腿,原來是螞蟻!(邊說邊播放事先錄制好的螞蟻繪畫過程)三個圓形變出了一只小螞蟻。

  2、幼兒想象小螞蟻的各種姿態。

  (1)猜測小螞蟻在做什么。

  你們來猜猜小螞蟻在做什么?

  (2)想象小螞蟻的其他姿態、動作。

  你還想讓小螞蟻做什么?(幼兒討論)(幼兒回答)老師事先準備三只螞蟻的形象,一只正面,一只側面,一只側身回頭。當幼兒說到這三只螞蟻的動作時,教師就出示,并講解。

  (1)、這三只螞蟻有什么不同?哦,有的是正面的,有的是側面的。我們來看這一只,這一只是正面還是側面?正面看小螞蟻我們能看見幾只眼睛,他的腳在什么地方?

  總結:原來,在畫正面的螞蟻時,我們可以畫兩只眼睛,側面的話只要畫一只,正面的螞蟻腳畫在圓邊上就可以了,但是,側面的小螞蟻離我們近的一邊身體上的腿要從圓里面開始畫,離我們遠的那邊呢,就只要畫在圓的邊上!

  3、講述螞蟻大戰的故事,激發幼兒用繪畫的形式記錄下來。

  (1)教師講述故事。

  小螞蟻還給我們帶來了一個故事呢!

  從前有一個螞蟻王國,里面有著無數的小螞蟻,螞蟻國王要選出最強壯的螞蟻作為他的勇士來保護螞蟻王國,戰場上是一片火熱,有白蟻、有黑蟻、有飛蟻……有的螞蟻手中拿著劍,有的拿著大刀,有的拿著弓箭,放眼望去,螞蟻戰士成千上萬,數也數不清。突然刮來一陣大風,大風怪要把螞蟻戰士們都吹走了!正在這時,一位螞蟻勇士誕生了!他一手拿著無敵盾牌,一手拿著超級寶劍,和大風怪勇敢戰斗,終于把大風怪趕走了。最后國王就選他作為今年的螞蟻勇士,讓他來保衛螞蟻王國。這就是我螞蟻大戰時候的故事。

  (2)提示幼兒畫面的布局。

  我想把我剛才的故事畫下來呢!剛才我的故事中誰是主角?一般主角,最重要的人我們要放在畫面的哪里?對方在中間,那么它的大小呢?要比別的角色稍微大一點,這樣我們一眼就可以看出他才是最重要的!其他的螞蟻戰士呢?靠近勇士的就畫稍微大一點,離勇士遠一點的呢?離開勇士很遠的的呢?就可以用一個小點點來表示了!還有整個戰場上的螞蟻戰士們不能太多,太多了,比武就不能開展!

  (3)鼓勵幼兒大膽創作。

  你們也想來創作自己的螞蟻大戰的故事嗎?記得剛才我們說的畫面怎么布局要點哦!現在就請你們來畫自己螞蟻大戰的故事吧!

  4、幼兒繪畫,教師指導,并拍照片。

  5、評價作品,結束活動。

  老師拍了幾副你們畫的螞蟻大戰,我們來請小作家說一說他的螞蟻大戰的故事!(幼兒講述)看來你們的故事都很精彩,我們回到教室那你們的畫做成《螞蟻大戰》故事書,放在圖書角大家一起看好嗎?

  活動反思:

  為了讓同學們深入了解螞蟻的生活習性和身體結構,我們準備了工具和材料,走出教室,來到操場,上了一節具有特殊意義的課——這是同學們學習科學之后的第一次實地觀察動物活動。

  課堂上,我首先向同學們講解了觀察的目的、方法及需要注意的事項,然后和同學們一起來到操場上。小家伙們用從家里帶來的甜點心、糖塊、果皮和饅頭等引來了螞蟻,然后便用我分發的放大鏡開始觀察,這項活動比較簡單,一會兒功夫,每個同學便將螞蟻的身體結構觀察得清清楚楚。同學們對于此項活動的興致很高意猶未盡,這完全是我意料之中的。我索性按計劃讓他們繼續各自的觀察活動,并再次強調在觀察時要仔細認真。同時,作為獎勵,我將事先準備的樟腦球分發給他們,并指導他們使用:在螞蟻經過的'地方畫一條線,或者畫一個圓圈將一只螞蟻圈起來,再觀察螞蟻的行動發生哪些變化……最終,活動取得了圓滿結果。

  回顧這次觀察活動,我認為在組織學生觀察小動物時,應當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觀察活動要深入

  1、要盡可能在自然狀態下進行觀察,這也是觀察生物的基本要求。當我發現有的同學急于知道螞蟻遇到食物后的表現,便將食物直接放在了螞蟻面前,便馬上提醒他們應該將食物放在離螞蟻稍遠一點的地方。同時,讓他們思考其中的道理,進而引導他們查找資料了解到螞蟻頭部觸角的作用。

  2、要鼓勵學生做到一邊觀察一邊思考。通過觀察,我們發現螞蟻遇到小塊食物時,便獨自將食物搬回巢穴,而且不改變原來的行進方向,顯得比較輕松;如果遇到稍微大一點的食物,只靠一只螞蟻搬運起來比較吃力時,它便會將食物拖回巢穴,這時如果再有一只螞蟻趕過來幫忙,兩只螞蟻又會側著身子來搬運;如果遇到比較大的食物,最先發現食物的螞蟻,總是在食物上前后左右地考察一番,然后便趕回巢去搬來救兵,而且令人感到驚奇的是,搬來的救兵總是恰如其分不多也不少,更令人不解的是,這么多螞蟻竟然可以同時用力。

  3、觀察活動要有時間上的保證。限于課堂教學實際,不可能有充足的時間進行觀察,但是許多時候為了獲得一個準確的結果,必須對事物進行長時間觀察。《昆蟲記》的作者法布爾便是這方面的典型代表,為了觀察昆蟲的活動,他常常要用上半天甚至用上一天的時間,正是由于他的勤奮觀察,才成就了《昆蟲記》這一世界名著。

  4、要注意做到反復觀察。以觀察螞蟻為例,要注意觀察不同環境、不同種類螞蟻的生活習性與身體結構,這樣才能對螞蟻有一個全面而準確的認識。另外,能夠做到反復觀察也從側面反映出一個人頑強堅忍的行事毅力和嚴謹認真的科學素養。

  二、注重學生科學學習活動的體驗

  了解螞蟻身體結構和生活習性的途徑很多,可以查閱書籍資料,可以上網搜索,可以詢問他人,但是相比而言,通過自己親歷親為的客觀觀察而得到的知識無疑是最有說服力的,“百聞不如一見”,“絕知此事要躬行”等強調的都是這一點。

  在實地觀察的基礎上,教師再指導學生就自己遇到的問題通過上網搜索或是查閱書籍資料尋求答案,往往能夠得到非同尋常的結果。

  三、要注意愛護小動物

  在環保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的當下,愛護動物對于每一位學生來說都并不陌生。在我看來,真正意義上的愛護動物是建立在學生與動物之間深厚情感的基礎上,在科學學習活動中,也就意味著對于動物身體結構和生活習性的充分了解。當螞蟻遇到用樟腦丸畫出的橫線馬上回避,這種現象說明螞蟻并不喜歡樟腦這樣的氣味,可是有的學生卻用樟腦丸在螞蟻巢穴洞口畫上圓圈,甚至有的學生將樟腦丸放在了螞蟻巢穴洞口上,這樣的行為對于螞蟻來說顯然是過于殘忍。這時候,教育學生要愛護小動物也就有了特別的意義,也會收到非同一般的效果。

  當然,無論是對于作為教師的我來說,還是對于學生而言,這都是一節普通的科學課,這樣的課堂既有課前的精心預設,更有師生共同參與觀察活動過程中的靈動生成,而最終的目標一個,那就是為了學生主動健康全面的發展。也許,一次觀察活動,一次說服教育,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不能改變什么,或者至少就眼前意義上于學生的知識增長來說作用不是很大,甚至在許多人看來,要讓學生掌握相關的知識內容,只需要教師在黑板上寫一寫,或者讓學生在書上劃一劃,記一記,背一背,就完事大吉。但是,我覺得,組織學生進行一次觀察活動,至少可以讓他們知道除了記憶背誦之外,還有這樣一種學習方式;除了教室課桌之外,還有大自然這樣一種學習場所;除了學習現成的知識之外,至少可以讓他們樹立一種敢于質疑勇于探索的科學態度……經歷了這樣的課堂,學生能夠獲得基本的觀察方法,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的觀察能力和觀察熱情必將逐步提高,進而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

  這讓我回想起在《認識石頭》一課時,當我由衷地對同學們采來的石頭表示驚喜時,當我真誠地贊賞他們的采石行為時,當我同他們一起砸開石頭時,當我們一起弄明白什么是真正的理石時,我想同學們的收獲一定很多很多。所有這些都遠遠超出了觀察螞蟻這一活動本身,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的:一個優秀的教師,在講授自然科學課程時,應該好像是微微打開一個通往一望無際的科學世界的窗口……這樣看來,帶領學生走出教室觀察螞蟻的意義,便顯得十分重要了。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能夠安靜地傾聽故事,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

  2.明確動物分房子的要求并能夠嘗試操作分房子。

  3.初步學會小組討論和合作。

  4.理解故事內容,記清主要情節,初步學習人物的簡單對話。

  5.喜歡并嘗試創編故事結尾,并樂意和同伴一起學編。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動物分房子的要求,幫助虎王解決問題。

  難點:能夠嘗試分房子

  活動準備

  幻燈片、每一小組一套分房圖片、紅黃色卡紙、一幼兒表演虎王、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一、出示六種動物圖片,引出分房子。

  1.教師:今天我們班來了幾位客人,讓我們一起看看它們到底是誰呢?(依次出示動物圖片)

  2.它們要分房子了,這里有兩棟樓,先請小朋友幫忙安排它們住在哪一樓?(教師按幼兒想法操作展示黑板)

  二、創設情景,由虎王入場,激發幼兒興趣。

  師:喲,誰到我們班上來了,是虎王,虎王,你到我們班上來有什么事嗎?

  虎王:嗨,我近來碰到一個難題,我們大森林里造了二棟樓房,一棟是紅顏色的三層樓,一棟是黃顏色的三層樓,有六個動物參加分房,可是在分房的時候,它們提出了各種各樣的要求,弄得我沒有主意,只好請你們小朋友來幫忙,想請你們幫我想出一個合理的分房辦法。小朋友,你們愿意幫我想辦法嗎?

  師:小朋友都愿意幫虎王想辦法,,那它們向虎王提出了哪些要求呢?請聽故事《分房子》

  三、教師播放幻燈片,完整地講述故事

  提問:

  1.首先是誰提出的要求?(老鼠)老鼠提出了什么要求?(不要和貓住在同一棟樓)從老鼠年輕、靈活,上下樓梯很方便這句放你認為老鼠適合住幾樓?

  從老鼠提的另一個要求不愿和貓住在一起,貓聽了怎樣罵老鼠的?(幼兒模仿貓說話)

  2.大象提了什么要求?(不和老鼠住同一棟樓)從大象很重會把樓房壓垮的這句話中,你認為大象住幾樓合適?

  3.公雞提了什么要求?(不和狐貍住同一棟樓)

  如果公雞住在紅房子里,那狐貍應該住在什么樣的房子里呢?(黃房子)

  4.最后一個是誰提出的要求?(烏龜)烏龜提了什么要求?

  從烏龜說的話里你認為烏龜住在幾樓比較合適?

  四、請6位幼兒分別扮演6種動物進行解色表演。

  1.教師:小動物們在故事里面對虎王提出的分房要求,你們都記住了嗎?它們是怎樣說的.?好,老師請6位幼兒分別扮演這6種小動物說的話,誰愿意來?(幼兒表演)

  2.教師復述故事(對話部分,由幼兒表演完成)

  五、1.發揮幼兒的主動性,讓幼兒以小組討論的形式回想動物提的要求,使幼兒形成完整的印象。

  2.提供操作材料,幼兒動手分房。

  六、教師點評分房結果

  1.鼓勵幼兒提出各種合理的分房方案

  2.互相交流分房結果,與初次分房結果相比較

  3.講評分房結果

  七、結束:小朋友幫虎王想出了合理的分房辦法,虎五高興,想邀請小朋友和它一起跳個舞。(播放音樂)我們一起為虎王來慶祝吧。

  好了,我們趕緊和虎王一起去給動物們分房子吧。(集體離開活動室)

  教學反思

  《分房子》即讓孩子們孩子了解大自然中不同動物的存在,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同時,又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各種動物生存之間簡單的關系。故事以森林中的動物住新房為線索,提出了各種各樣的要求,而老虎大王不能夠很好的滿足他們的需要,希望得到小朋友的幫助而展開。活動以《綱要》為指導,讓幼兒在互動式、開放式、直觀式的教育活動中,自主地、能動地、創造性地學習。讓幼兒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展開想象,說說會有哪些不同的動物需要分房子。通過故事引出活動的主題,動物們該住哪一間房子里,他們有什么樣要求,從而激發他們幫助動物分房子的興趣。故事的發展是讓幼兒去主動思考、發現問題、尋找答案很好的依托。作為活動的延伸,另外不同動物的動物需要分房子,應該怎么辦,讓孩子根據動物的特點,再一次展開思考,望孩子多關注關心動物,讓孩子繼續有探索的機會,讓本次活動在區域活動中有體現。

  本次活動整合了語言、常識等方面的知識,充分發揮幼兒的自主性。讓幼兒大膽交流,鼓勵幼兒積極參與活動,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動者和成功者。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設計意圖:

  故事《小豬變形記》以小豬一心想著變別人而引出,它一會兒變長頸鹿,一會兒變斑馬……,變到最后讓它意識到只有做自己,并做好自己才是最幸福的。如今,我們的幼兒也會出現看到別人有的東西就想要,總覺得別人的東西比自己好。通過《小豬變形記》這一幽默、滑稽又蘊涵深刻道理的故事,讓幼兒在閱讀中體會,在體會中閱讀。

  教學目標:

  1、閱讀圖書,學習初步閱讀圖書的方法,在閱讀中體會,在體會中閱讀。

  2、了解小豬通過改變自己的形態尋找快樂幸福的過程,激發閱讀圖書的興趣,培養幼兒豐富的`想象能力。

  3、在閱讀中懂得:做自己,最幸福,引導幼兒努力做最好的自己,獲得快樂幸福。

  教學準備:

  1、課件

  2、小圖片及子卡:小豬、長頸鹿、斑馬、大象、袋鼠、大鳥、小豬。

  表情及子卡:可愛、苦惱、快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你在哪些地方看到了小豬?你覺得小豬怎么樣? (可愛)

  2、今天,老師就要和大家一起讀一本與小豬有關的圖書。

  二、導讀故事,體驗想象。

  第一部分:變長頸鹿(聽故事)

  1、師講:“這一天,小豬覺得很無聊——但是沒走多遠……”,邊講邊出示課件。

  發生什么事啦?(幼兒回答后出示摔跤圖片)

  老師繼續講:“……更刺激的探險!”

  2、分享體驗:小豬做了什么好玩兒的事?(出示小圖片及子卡:長頸鹿)

  要是你看到這只踩著高蹺搖搖晃晃的小豬,你會對他說什么?

  看來長頸鹿的生活真不適合小豬,他要去尋找更刺激的探險。

  第二部分:變斑馬

  1、師講:故事:“還沒走出——你馬上就……”。(強調“不是”“是”)

  看!發生什么啦?

  老師續講:還沒等身上的水全干,小豬又想到一個好主意。

  第三部分:變大象

  1、小豬有了什么好主意?

  2、猜猜看,他怎么學大象的?

  3、誰會接著講?

  4、師:“小豬正想爭辯,突然……”

  猜猜這回又會發生什么事?

  老師續講。

  第四部分:變袋鼠

  1、 幼兒看圖,你們猜鸚鵡會怎么回答?(強調句式)

  2、幼兒續讀

  第五部分:

  1、小豬究竟又想到了什么絕妙的好主意?聰明的小朋友,你能把這個故事編下去嗎?

  2、看看故事里是怎么說的,幼兒講。

  3、你猜,小豬變了鸚鵡后,還會變什么?

  第六部分:可是,這時的小豬已經灰心喪氣。

  1、師續講故事 “真倒霉!——當小豬一點兒樂趣都沒有”

  哪些事被小豬搞砸了?(看小圖片及子卡一起回顧)

  小豬掉到了泥潭里,如果你在邊上,你會對小豬說什么?

  老師續講故事。

  置疑:剛才還說一點樂趣都沒有,現在怎么就那么快樂了?

  (學別人是很累的,做自己最幸福)

  2、總結:原來,做自己是最快樂的!

  三、齊讀內容,獲得提升。

  1、師幼完整共讀。

  2、這只可愛的小豬一開始總覺得自己很無聊,不開心,想找點有趣的事,一會兒扮成長頸鹿,一會兒刷成斑馬,一會兒又裝扮成大象、袋鼠、鸚鵡,最后小豬找到了快樂了嗎?他在哪里找到的?

  3、最后,他還是想做小豬,為什么?

  4、小結:最后他還是想做小豬,因為小豬懂得了做好自己,最幸福。

  (出示:“原來當小豬是最開心的事情呀!”)

【幼兒園大班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大班教案幼兒園大班教案及反思06-09

幼兒園的大班教案08-26

幼兒園教案大班10-26

幼兒園大班的教案11-14

幼兒園大班教案02-19

幼兒園大班教案05-28

(精選)幼兒園大班教案07-29

幼兒園大班教案(經典)07-29

[經典]幼兒園大班教案07-30

幼兒園大班教案【精選】07-23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五月天久久国产你懂的 | 亚洲欧美另类中文字幕在线 | 婷婷国产天堂久久综合五月 | 精品亚洲成a人在线观看青青 | 亚洲欧美色中文字幕在线 | 日韩精品在线观看国产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