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社會《我長大了》教案[優]
作為一名教職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社會《我長大了》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園社會《我長大了》教案1
活動目標:
1、了解自己在身體以及學習和生活能力方面的變化,理解成長的初淺的含義。
2、能積極的運用觀察、比較等方法參與活動。
3、激發期盼長大愿意學習更多本領的情感。
活動準備:
1、PPT,幼兒小時候的照片。
2、嬰兒以及2-3歲寶寶的生活錄像。
3、幼兒小時候穿過的衣物。
4、一張大的紙娃娃、一支紅色記號筆。
5、排序卡和小圖片。
活動過程:
情景感知------體驗理解------遷移內化
(我的身體在長大)(我的本領在變大) (我還會長大)
一、導入。出示幼兒小時候照片,激發興趣。
1、教師播放PPT,里面有較容易辨別的典型幼兒小時候的照片。
教師:今天老師帶來了幾張照片,我們一起來看一看他們是誰?
2、加深難度,播放幾張比較難認的照片請大家辨認。
教師:接下去還有幾張,我們來看看是誰?"這些認不出來了吧,原來,我們小時候的樣子和現在的樣子會不一樣,因為我們在慢慢長大。
3、幼兒相互觀賞照片。
教師:我們小朋友都帶來了自己小時候的照片,請你和你的朋友交換著看一看。
二、我們的身體在長大。
1、提供實物,幼兒觀察,操作,發現身體在長大。
教師:我們現在的樣子和小時候的樣子不一樣了,是哪里不一樣了呢?我們來找一找。
桌上有一些我們小時候用過的東西,你可以用這些東西來比一比,試一試,看我們到底哪些地方與小時候不一樣了?
2、幼兒操作完,談談自己的'發現。教師在大紙娃娃上進行記錄。
教師:"你和小時候有哪些地方不一樣呢?""怎么不一樣呢?"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在紙質娃娃的身上做記號。請個別幼兒用小衣小鞋來示范,以增加活動的趣味性。
3、教師小結:我們都發現了,我們的身體、手、腳、頭都和小時候不一樣,原來是我們的身體在長大、長高了。
二、我的本領在變大。
1、播放嬰兒錄像。
教師:老師還帶來了一段錄像,請你來看看。提問:這是一個才幾個月大的小寶寶,她在干什么?""為什么用奶瓶?""為什么要媽媽抱?"(分別出示圖片:小寶寶、媽媽抱、沒有牙齒吃奶瓶、只會笑不會講話。)
小結:原來寶寶還小,他什么都不會。
2、播放2-3歲寶寶錄像。
教師:我們來看看小妹妹在干什么?(出示圖片:小妹妹自己走路,有牙齒自己吃東西、還會講話。)
小結:小妹妹會說話了,會自己走路了,還會自己吃東西呢!她本領可是比小寶寶大多了。
3、說說"我的本領變大了"。拓展。
教師:小朋友,你的本領比小時候大嗎? 你有哪些本領比小時候大了呢?
4、小結:瞧,我們和小時候相比,我們除了身體在長大,本領也在變大。
三、幼兒知道自己還會長大,學到更多的本領。
教師:你們還會長大嗎?長大了會怎么樣?
四、集體操作活動。幼兒將幼兒用書上的成長圖片按順序進行排隊。
教師:老師還為你們準備了"我長大了"的排序卡,我們從小寶寶長到現在這么大的過程是怎樣的呢?請你先擺一擺,然后撕掉背面的雙面膠,貼到相應的格子里。貼完后,可以請客人老師看一看對不對。
活動延伸:
環境創設:布置"我長大了"心里角,鼓勵幼兒展示自己的剪紙、繪畫等作品。
家園共育:家長有意識的為幼兒創設獨立思考、自己動手的機會,鼓勵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領域滲透:結合社會活動"我長大了",培養幼兒與同伴合作,交往的能力。
幼兒園社會《我長大了》教案2
教學流程:
一、課前準備:
學生:向家人了解自己成長中的故事。
2.收集自己出生到現在的照片,看看有什么變化?
3.畫一幅想像畫。想象自己成人后的樣子、職業等。
教師:課件準備,與長大有關的圖片、兒歌、故事,等。
二、課堂教學。
1.看課件導入教學內容。
2.分組交流:我小時候的故事,認識自己長大了。(在自我介紹中練習口語表達)
3、小組內互評,推選講得最生動的.人做小組代表。(在評價中欣賞別人的表達,同時練習表達自己的想法)
4.匯報:讓各組代表把自己的成長經歷講給全班同學聽,師生共同評價。(教師的評價重點應該放在引導學生如何把話說清楚,說完整。)
5.教師引導學生討論,什么是長大?(在討論中練說并明白長大的意義)
6.教師總結性發言,點明今后在口語表達和做人的努力方向。
7、擴展延伸:欣賞兒歌和故事,進一步體會什么是長大。
幼兒園社會《我長大了》教案3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知道自己長大了,是幼兒園里的大哥哥大姐姐,要增強責任感。
2、關心幼兒園內其他弟弟妹妹的。安全,制作交通、安全標記。
3、帶領弟弟妹妹學習交通、安全標記。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認識并學會制作交通標志
教學難點:學會關心、幫助別人
活動準備
1、各種交通、安全標示圖片。
2、做標示的各種廢舊材料:一次性紙盤子、毛線、掛歷紙等。
活動過程
一、談話:我長大了
1、引導幼兒園知道自己長大了,明年就要上小學了,鼓勵幼兒說出自己的愿望。
2、引導幼兒知道自己已經是幼兒園里的大哥哥大姐姐了,要為小弟弟小妹妹們做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引導幼兒知道關心小弟弟小妹妹的安全,為他們做一些安全標志。
二、制作交通標志
1、認識一些簡單的`交通安全標記,如:禁止通行、禁止觸摸、上下樓梯靠右行、安全出口、地面滑請小心、電、火等標志。
2、在幼兒園內什么地方不安全:如上下樓梯、地面上有水時、電門、廚房,外面什么地方不安全?
3、做哪些安全標記?用什么材料做?
4、分組做標記,標記的后面寫上相應漢字(教師幫助寫)。
5、一起整理做好的標記,共同欣賞和評價。教師帶領幼兒在園內貼安全標記。
三、延伸教育
平時在幼兒園里看到小弟弟小妹妹時,告訴他們如何識別這些標記,哪里存在著危險?應該如何避免?家里不安全的地方有哪里?你還可以制作什么樣的標志?
教學反思
通過讓幼兒認識、制作安全標志,讓幼兒感受到通過自己小小的付出,能給別人帶來安全、溫馨的環境,增強了責任感。在制作標志的過程中通過共同欣賞和評價,進一步理解了安全標志的含義,在提高動手能力的同時,也享受到了相互合作的樂趣。
不足之處:在活動結尾應增加與小弟弟小妹妹互動環節,通過“身教”來加深對安全標志的認識,同時感受到關愛他人的快樂。
幼兒園社會《我長大了》教案4
教材目標:
1、知道自己在幼兒園三年身體的成長變化。
2、感受和小伙伴一起長大的快樂和自豪。
活動重難點:
了解成長的過程。
活動準備:
畫紙、油畫棒、剛入園時的照片、剛到園時的身高記錄、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一、我長大了。
1、教師和幼兒一起討論長大的話題:誰還能想得起來自己剛入幼兒園是的樣子?現在三年過去了,你們有什么變化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2、教師展示幼兒剛入園的照片。
討論:這是誰?和現在的她比有什么變化?請幼兒也來說說自己的變化。
3、引導幼兒表達成長的想法:看看自己長大的樣子,你有什么感覺?心里是怎么想的?也來看看老師的變化吧。(教師展示自己童年的照片,讓幼兒來分析比較。)二、探索身體成長的`事實。
1、引導幼兒運用自己在前面活動中掌握的測量經驗,來驗證自己長大的事實:我們怎樣才能知道自己長大了多少?爸爸媽媽是怎樣做的?老師這里有你們剛入園時的記錄,我們一起來比較一下。
2、3—4個幼兒貼墻壁站好,老師將他們入園時的身高畫在墻壁上,然后在為他們畫上現在的身高。
3、請幼兒自看看長高了多少,說說使用了什么測量的工具知道結果的。
三、表達成長的心情。
通過談話、比較等方法,讓幼兒感受自己的能力在不斷提高、體會在自己的成長過程中父母及親人對自己的關愛。
1、教師講自己小時候的趣事,啟發幼兒談論小時候的趣事。
2、小朋友,你們在很小的時候鬧過笑話嗎?
3、你還想長得更高嗎?如果你長的更高會發生什么樣的故事呢?
四、引導幼兒談話“長大了干什么”,使幼兒從小樹立遠大理想。
老師在像你們這么大的時候,特別想當一名教師,經過我的努力,現在我真的成了一名教師啦!小朋友,你們長大了想干什么?要想實現自己的理想,我們從小應該怎么做呢?
【幼兒園社會《我長大了》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社會《我長大了》教案03-13
幼兒園社會《我長大了》教案優秀03-14
幼兒園大班社會領域《我長大了》教案05-26
幼兒園大班社會領域教案《我長大了》03-31
幼兒園社會《我長大了》教案9篇(熱)09-12
幼兒園教案:我長大了07-11
幼兒園我長大了教案06-16
我長大了幼兒園教案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