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教案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結合自己已有的經驗,觀察理解圖片,并能用完整連貫的語言進行講述。
2、進一步了解動物的生活環境,增強關注自然的興趣。
3、能仔細傾聽同伴的講述。
4、能安靜地傾聽別人的發言,并積極思考,體驗文學活動的樂趣。
5、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活動準備:
1、幼兒調查猴子和企鵝的生活習性。
2、幼兒收集有關其他動物生活習性的掛圖。
3、幼兒收集有關其他動物生活習性的文字材料。
活動過程:
一、結合已有經驗討論猴子和企鵝的生活習性。
1、教師:前兩天,你們和爸爸媽媽一起了解了猴子和企鵝的情況,現在請你們想一想,把知道的關于這兩種動物的事情說給大家聽。(幼兒自由地進行交流。)
2、請幼兒在集體面前進行講述。
觀察、理解猴子和企鵝幻想的畫面。
3、教師:可是,猴子和企鵝在一個地方生活久了,就有了新的想法,仔細看一看,它們想做什么?(請幼兒觀察教學掛圖中左邊的'畫面,自由講述。)
4、討論:它們想干什么?
二、有趣的猜想活動。
1、教師:請小朋友來猜一猜,如果猴子和企鵝交換一下生活環境,會出現什么樣的問題呢?
2、幼兒自由地進行猜想,并相互交流自己的看法。
三、觀察、理解畫面并進行講述。
1、教師:你們剛才說的都有自己的道理,我們一起來看看到底會發生的什么事情。(幼兒觀察猴子和企鵝生病的畫面。請幼兒說說它們怎么了,為什么。引導幼兒懂得環境對于生命的重要性。)
2、觀察全部畫面,自由結伴進行講述。
3、教師:這些圖說的是猴子和企鵝的故事,剛才有一部分圖我們沒有看,現在請你們仔細看看所有的圖,試試把這個圖完整地說出來。
4、請幼兒和旁邊的小朋友說一說自己編的故事。
5、教師鼓勵幼兒在集體面前用豐富的語言進行講述,并提醒幼兒仔細傾聽,學習同伴講的好的地方。
四、拓展經驗,討論其他動物的生活環境。
1、教師:小朋友們收集了一些動物的資料,請你和旁邊的小朋友說一說,你調查的動物生活在哪里,它為什么要生活在那里。(幼兒相互交流自己調查的資料,豐富相關經驗。)
2、集體交流,激發幼兒進一步關注自然界的興趣。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學習用吹畫、手指點畫、彩筆添加的方法,表現臘梅花的基本特征。
2、喜歡吹點畫,體驗吹點畫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墨汁、紅色顏料,圖畫紙、毛筆、彩筆,抹布,吸管,展板。
2、雪中臘梅的圖片,點吹臘梅花的示范畫。
3、梅花的課件。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敢看臘梅花的課件,讓幼兒通過觀察對臘梅花有初步認識,欣賞臘梅花的美,接著出示范畫,引導幼兒觀察臘梅花的枝、干、花、花蕊的形狀顏色。引導幼兒說一說這是用什么方法畫出來的.?激發幼兒學習吹點畫的熱情。
2、教師講解示范吹點臘梅花的方法,并詳細講解。
(1)先用毛筆蘸棕色的顏料滴在紙的下半部分,然后用嘴對著顏料向前吹、改變方向吹,慢慢吹出樹干樹枝的形狀。吹時用力要適度,主干粗吹時用力小一些,樹枝細吹時用力大一些。
。2)用右手食指蘸紅色顏料,在樹枝的適當位置點臘梅花的花瓣。點畫前先看好位置,花瓣在排列上要注意層次,不能出現排隊現象。點畫后及時擦手。
(3)用彩筆添加花心。
3、幼兒作畫,教師巡回指導。
4、評價展覽作品。用幼兒作品布置教室。鼓勵、激勵不同水平的孩子。
5、活動延伸欣賞古詩《梅花》。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對糖的制作過程感興趣,初步了解糖的制作原料。
2、通過討論、交流和分享等活動,知道糖的不同種類及其在生活中的廣泛用途。
3、活動中,能用清楚、完整的語言向同伴介紹自己收集的糖的各種經驗。
4、激發幼兒樂于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5、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并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活動準備:
幼兒收集各種糖,布置"各種各樣的糖"的展覽。
活動過程:
一、參觀展覽:各種各樣的糖。知道 糖的不同種類。
1、參觀糖的展覽。
教師:小朋友都收集了各種各樣的糖,現在請大家去參觀一下,看看有些什么糖。
2、交流活動:我看到的糖。
教師:清小朋友說說,你看到了什么糖?它是什么樣的?
3、教師小結:糖有很多種類,有的糖是白色的,有的糖是彩色的;有的糖細細的,碎碎的;有的糖是方的,有的是小圓糖;有的是動物形狀的糖等。
二、討論:糖有什么用。了解糖在生活中的不同用途。
1、討論糖的用途。
教師:生活中為什么有這么多糖,它們都有什么作用呢?
2、小結糖的用途。制作糖水或甜品,燒菜,釀酒,腌菜,休閑娛樂等。
3、根據糖的用途進行分類。
教師:這里有這么多種糖,你們能根據它們的'用途幫它們分分類嗎?
三、分享好吃的糖,感受糖的不同口味。
1、討論糖的味道。
教師:你吃過什么糖?它是什么味道的?
2、品嘗活動。
教師:小朋友隨意品嘗兩種糖,比一比它們的味道一樣嗎?
3、集體交流。
教師:你吃的是什么糖?它是什么味道的?
4、教師小結:小朋友發現糖的味道并不一樣,有的甜,有的酸,有的是薄荷味,有的是巧克力味…有的是硬糖,有的是軟糖,有的是酥糖,還有的糖吃在嘴里有麻麻的感覺…
四、了解糖的制作原料及蔗糖的種類。
1、討論糖的制作原料。
教師:你知道糖是用什么制作出來的嗎?
2、了解糖的制作原料。
教師:我們一起來看看書上是怎么說的?
3、了解蔗糖的種類。引導幼兒自己看圖,了解圖意。
五、要求家長帶幼兒去超市買糖果,使幼兒了解買糖的過程,并學習自己買糖,積累社會生活經驗。
活動反思:
設計這次活動時,我主要是結合了本班自主游戲“泰迪熊糖果屋”以及小班幼兒的特點延伸的一個活動。我設計的美術活動《甜蜜蜜》分四個環節,環節設計比較清晰,而且在執教的過程中整體氛圍不錯,幼兒比較感興趣,能大膽、積極地表現。當然,我認為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比如:
1.未向幼兒介紹材料
活動中材料比較豐富,可是在活動的過程中,我沒有向孩子們介紹材料名稱以及其作用,導致幼兒出現并不是很清楚自己需要什么材料,這個工具應該如何使用等等問題。
2.未考慮幼兒生理特點
活動中有個環節,是小朋友幫助小牛笨笨完成心愿制作一顆長滿棒棒糖的樹,課前我就把自制的樹固定在黑板上,然后幼兒做好的棒棒糖貼在樹上,活動中,我發現孩子們的身高局限只能貼到下面的樹枝,而貼不到上面的樹枝。并且樹制作的太簡單,假如在樹上畫點樹輪或是貼上幾顆真的棒棒糖,既增添了美感,也增強了幼兒的興趣。
3.活動目標定位有所偏差
《甜蜜蜜》的活動目標是:1.結合幼兒已有經驗,制作自己喜歡的棒棒糖。2.愿意參與美工活動,體驗動手操作的樂趣。兩個目標定位有所偏差,一個是站在孩子的立場定的,一個則是站在老師的立場下定的目標,兩者不一致。
這次的公開課展示是一次很好的學習交流機會,感謝領導和老師對我的幫助和指導。這次的教學活動我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但也收獲了不少。今后我會針對性的進行改正,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分組分角色練習童話劇中的動作、語言、表情,在此基礎上進行合作表演。
2、了解海報的基本要素,學習設計海報,會用畫、剪貼的方式制作海報。
3、在制作海報的過程中會聽取別人的意見,能堅持完成自己的任務。
4、能分析故事情節,培養想象力。
5、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活動前收集各種海報,豐富對海報的了解。
2、各種色紙、水彩筆、剪刀、固體膠、折紙書、剪紙書等。
活動重難點:
分組分角色練習童話劇中的動作、語言、表情,在此基礎上進行合作表演。
學習設計海報,會用畫、剪貼的方式制作海報。
活動過程:
1、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分組練習,教師指導。
。1)這個童話劇中,你最喜歡哪一個角色?為什么?
。2)根據幼兒的選擇,教師適當調整角色人數。
。3)幼兒思考自己選擇的角色,表演時要說什么話?做什么動作?
。4)幼兒分組練習,教師巡回指導。
2、合作演出。
。1)每組選出代表,在教師指導下,將整個童話劇進行串演。
。2)其他幼兒認真看表演,說說哪些地方演得好,哪些地方需要改進?
3、制作海報。
。1)我們的童話劇已經排練好了,接下來,我們要把這個好消息告訴大家。那么,怎么讓別人知道這件事呢?
。2)教師出示幼兒收集的`各種海報資料,進行分析:海報要出現哪些信息?(名稱、時間、角色、主要內容等。)
(3)由于《老鼠嫁女》的童話劇是從民間的故事改編的,在海報上怎樣體現這個古老的故事呢?(可以畫、折紙、剪紙的方式出現角色形象。)
。4)幼兒分組討論并設計制作海報,教師參與并指導。
活動反思:
此課時,準備了吶音樂,準備和孩子一起玩送新娘的游戲:抬花轎師:辦喜事真開心,我們也來玩玩抬花轎的游戲吧。我來拋繡球,我要找步調一致的朋友圈為我抬花轎 (師有意將繡球拋給步伐協調的朋友圈)
在整個活動中明顯感覺到孩子們對于此節活動的興趣,從嗩吶音樂的播放在到老鼠新娘的出示再到故事中人物圖片及頭飾的出現,引出的一系列關于故事的發散性問題,孩子們也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使整節活動順利的進行,在這過程稱中孩子的創新思維也讓我對他們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而在教師的互評中讓我也收獲不少,比如說在活動過程中的語速應盡量減慢,出示新事物時語氣應抑揚頓挫,加深孩子們對此的神秘感,抓住孩子的好奇心,真的很感謝老師們對我的幫助,在我們共同的交流中我也明白了自身存在的不足,我的語氣過快,所以顯得活動很趕,而且孩子回答完問題之后也沒有做過多的總結,也在最后一環節設計中沒有考慮到場地的問題,以至于沒有很好的發揮,所以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也會揚長避短多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考慮到一切會發生的因素,時刻讓自己明白孩子是最重要的,我們的言行舉止關系甚至影響孩子的一身。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探討成為好朋友的原因。
2、鼓勵幼兒想象并創編自己和好朋友的故事。
3、通過教師大聲讀,幼兒動情讀、參與演,讓幼兒感知故事。
4、通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容。
【活動準備】
1、卡通布偶、電腦、好朋友迷宮圖、好朋友迷宮學習單。
2、事先將一些卡通布偶藏在教室里。
【活動過程】
1、老師拿出卡通布偶,到處找朋友,請小朋友一起幫忙找找。
“瞧!小熊他遇到了什么困難了?我們來問問它‘小熊,小熊你怎么啦?’哦,原來小熊的好朋友不見了,我們幫他找找吧!”
2、和幼兒討論:常聽的故事中或動畫片中有那些人物是好朋友?老師把答案結合電腦記錄下來。
3、“那你和誰是好朋友?為什么會成為好朋友的”(幼兒討論后老師小結)
4、照幼兒提供的`角色,講述一則故事,如:小老鼠要尋找好朋友小豬,經歷了好多危險(如:遇到毒蛇攻擊掉到湖里、遇到了大花貓……),最后終于找到好朋友小豬。講故事的過程中,老師用電腦幻燈片用迷宮圖來呈現劇情內容。
請幼兒想象自己是故事中的主角,假如他要去救他的朋友會遇到什么困難,并鼓勵幼兒編一個自己和好朋友的故事,畫出“好朋友迷宮圖”。最后請幼兒交流他和好朋友的故事。
【活動反思】
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孩子們都以極高的興趣在進行參與,通過活動幼兒能較好的掌握走迷宮的一般方法,并且能正確的找到路線,在整個活動中孩子們有極大的自由操作的空間和時間,并且在此過程中組內成員間學會了互相交流討論在此過程中孩子們獲得了極大的滿足感和成功感,空間智能也得到了提高
如果在重新上這節課,我會讓孩子們嘗試自己設計迷宮在和孩子們一起搭建迷宮并且培養幼兒學會檢查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一、設計思路
1、活動來源——真實生活情境
大班幼兒好勝心強,喜歡競賽性游戲,但常會為了贏輸而起爭執,原因之一是統計方法不合理,記不清輸贏。本次活動通過“誰是猜拳高手”的游戲,讓幼兒在實際的游戲過程中探索統計方法,既滿足他們的游戲需求,又解決了生活中的問題。
2、活動定位——概括提升原有經驗
梳理、歸納、概括是集體教學活動的主要任務,本活動以經驗呈現——概括提升——鞏固運用為主線,通過實踐操作和交流分享引導幼兒主動建構經驗,感受統計的重要和有趣。
3、教材價值——培養統計意識,發展數學思維
統計是探究性實踐活動的一種形式,包括收集信息、處理信息和得出結論的過程。本活動不僅發展幼兒的計數、比較數量等數學技能,更重要的是在辯析的過程中學習統計記錄的方法,有助于培養統計意識,形成科學的思維能力。
二、活動目標
1、在游戲情境中萌發對統計的興趣,感知統計的作用。
2、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過程,通過數量比較判斷輸贏。知道收集數據的方法是多樣的,學習用記錄的方法收集數據,在經驗分享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展初步的分析、綜合能力。
三、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有玩競賽性游戲的經驗
材料準備:實物投影儀、黑板、記錄紙、筆等
四、活動過程 主要環節 活動設計 設計意圖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取隊名,營造氣氛
“我們要在男孩和女孩之間舉行一次猜拳比賽,先為自己隊取個名字!
2、猜輸贏,激發興趣
3、想辦法,引出比賽
“兩隊都有希望獲勝,到底誰能贏只有比一比才知道,你認為應該怎樣比呢?”(幼兒根據生活經驗設想比賽方法:如男女對抗,贏的人數多的隊獲勝;組內選拔,選派獲勝次數多的人參加總決賽等) 從幼兒喜歡的游戲入手,激發學習興趣和主動性。二、經驗呈現,概括提升 1、第一輪游戲,運用自己的方法統計 (游戲方法:男女對抗) = 1 * gb3 ①二人游戲
= 2 * gb3 ②集體交流
交流游戲結果并引出統計方法
“你和誰比?贏了幾次,你是怎么記住的?”
= 3 * gb3 ③小結
肯定幼兒的方法,知道在數據少的情況下,可以用簡單方法統計。
2、第二輪游戲,嘗試運用記錄的方法統計
= 1 * gb3 ①為失利的隊鼓勁,引出第二輪游戲(游戲方法:隊內輪流比賽,每隊選出一位猜拳高手,進行總決賽)
= 2 * gb3 ②幼兒運用原有經驗統計記錄
教師觀察指導重點:是否明確操作要求,記錄的方法,提醒幼兒及時交換玩伴。
= 3 * gb3 ③交流記錄數據的方法
幼兒把記錄紙貼在黑板上,介紹記錄的方法
“你和幾個人玩了?你贏了幾次?”
“你是用什么記號表示的?”
= 4 * gb3 ④教師歸納概括,引入新經驗
用簡潔的符號記錄次數,有一定的條理性 創設不同的游戲情境,體驗不同的統計方法。
從原有經驗中歸納提升出新經驗,有助于幼兒的主動建構。
視幼兒的經驗隨機調整 三、鞏固運用,感受體驗
1、第三輪游戲,運用新經驗統計
教師觀察指導重點:方法的運用,個別指導
2、交流分析統計記錄
采用幼兒介紹與同伴觀察兩種方法交流分析記錄方法。
“從記錄上你能看出些什么?”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讓幼兒了解餃子及其做法。
2、利用橡皮泥等材料通過捏、搓等方式做成餃子的形狀。
3、培養幼兒動手能力,使其得到一定的鍛煉。
4、培養幼兒的觀察、操作、表達能力,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及創新意識。
5、培養幼兒初步的創造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用橡皮泥做主要材料,通過捏、搓等方式做成餃子的形狀
難點:使幼兒學會簡單的做餃子方式,了解其做法
活動準備
材料:各色橡皮泥、兒童玩具中的`廚具、刀具,泥工板、實物餃子
活動過程
1、 教師先向小朋友們展示實物餃子,再進行對餃子的講解,對幼兒提出的問題進行耐心解答,讓兒童們講講自己見過的餃子是怎么樣的,引導幼兒進入課程的學習
2、教師開始示范,在示范過程中對每一步驟進行清楚的講解,便于兒童接受與記憶
3、待教師講解完畢后開始讓兒童自行動手,為方便幼兒的操作我們在兒童制作的過程中不斷示范和講解,幼兒會學著做,而教師會盡量照顧到每一位幼兒,對不理解的兒童進行耐心指導或者手把手教學。有的孩子動手能力較強,可以做出其他的作品,我們也不限制,鼓勵他們自由發揮
4、兒童完成作品后,我們讓小朋友們自己介紹自己的成果,交流自己做餃子的方法,然后讓孩子們帶著他們做好的餃子進行過家家等游戲,增添活動的趣味性
5、最后是教師的評析與總結,對做得好的小朋友給予表揚,對做得不好的也要給予鼓勵,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和積極性
教學反思
1、本次活動的開展鍛煉了孩子們的動手能力,讓他們親身體驗生活,有重要的意義。還讓他們掌握了一項新的生活技能
2、活動中孩子們表現積極,非常的活躍,充分體現了活動的趣味性,我們以后還會繼續舉辦這樣的活動,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
3、如要是本次活動中所需材料均為實材我想教學效果應該會更好
小百科:餃子源于古代的角子。餃子原名“嬌耳”,是我國南陽人醫圣張仲景首先發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了。是深受中國人民喜愛的傳統特色食品,又稱水餃,是中國民間的主食和地方小吃,也是年節食品。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運用各色吸管進行拼插及造型粘貼,制作立體小人并用彩筆裝飾。
2.通過觀察和嘗試,探索不同的剪開方法與紙片后產生的不同造型。
3.能大膽,富有創意的立體小人。
4.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5.能展開豐富的想象,大膽自信地向同伴介紹自己的作品。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運用各色吸管進行拼貼及造型粘貼。
難點:通過觀察和嘗試,探索不同的剪開方法與紙片拼插后的不同造型。
活動準備
有剪刀的'經驗,剪過較硬的紙、薄塑料等
剪刀,水彩筆,漿糊,事先準備好的吸管小人半成品(沒有四肢的)1---2個。草地的背景板
活動過程
出示“吸管小人”半成品,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
教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小人,你們看:咦?你們發現他少了什么呢?(手臂和腿)師幼共同討論、探索吸管與紙片拼插的方法。
。1) 幼兒猜測!拔医裉鞄砹艘恍┪苄∪耍覝蕚溆眠@些吸管給小人裝上手和腳,你猜猜我會怎樣裝上去呢?
。2) 教師邊演示邊幫助幼兒小結拼插的方法。
。3) 邀請幼兒幫忙用豎著剪得方法吧小人的四肢裝上去,并把小人放在背景板上。
。4) 探索其他的拼插的方法。
教師:他說他太累了,想坐著,你們坐在地上的時候腿是什么樣的?
。ㄕ堄變阂黄鹪囈辉嚕f說)
教師演示橫著剪的方法,邀請幼兒用橫著剪的方法把另一條腿裝上去。
。5) 教師出示用帶彎頭的吸管制作的小人。
師:我這里還有一種吸管,你們看看它和我們剛才用的吸管有什么不一樣?(一個粗一個細,一個直直的一個可以彎)
(6)教師總結幼兒的拼插方法,并結合范例介紹“吸管小人“的完整做法。幼兒操作,教師指導,及時給予幫助。(播放背景音樂)
活動反思:
1. 這次活動我設計的有層次感,先是老師示范,邊做邊說,讓孩子邊聽邊看,然后孩子示范,對孩子來說是個探索,其他孩子來說是個示范。
2. 應該多問一問,你打算怎么做?想做一個什么小人?如果在多設計一個:有工具和無工具之稱會更好
3. 這節課的挑戰無處不在,要問問:你在做的時候遇到了什么困難?那個地方最做?你是怎么解決的?你能和好朋友做的小人放在一起么?如果你再做一個小人你會怎么做?
4. 多讓孩子說,讓孩子來解決問題,建立友誼會更好。
小百科:吸管或稱飲管,是一條圓柱狀,中空的塑膠制品,其主要功用是用來飲用杯子中飲料,也有用來吸食一些烹飪好的動物長骨的骨髓。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使幼兒知道地球是人類的家,了解自然環境與人類的關系。
2、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促使孩子形成積極的環保行為。
3、發展幼兒的注意力、觀察力、想象力。培養幼兒動腦,動口的學習習慣。
活動準備
地球儀、“動物世界”錄像片、動物玩具、圖片若干
活動重點
讓幼兒知道,我們的生存是和環境分不開的,理解愛護環境、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活動難點
理解“地球是我們的家”的含義。
活動過程
一、觀察周圍的環境。
利用戶外活動或郊游的機會,引導幼兒觀察周圍的`環境。欣賞花草樹木的美。啟發幼兒發現:花草樹木生長在什么地方?花草樹木的生長都需要什么?(水、空氣、陽光、土壤等)
二、欣賞圖片和錄像片。
教師事先錄好“動物世界”和世界各地自然景觀片斷,然后和幼兒一起欣賞。啟發引導幼兒:你看見了什么?你認識哪些動物?它們生活在哪里?(山、河、湖、海等)
三、觀察地球儀。
1、教師教幼兒觀看地球儀的方法,認識地球儀上的各種標志(山、海、河、陸地、城市、平原等)。
2、在地球儀上尋找大海、陸地、高山、平原,教師介紹中國、北京和自己居住的地方。
3、談一談你去過哪些地方?爸爸、媽媽去過哪些地方?
4、和幼兒一起做游戲──“送動物回家”。請幼兒將各種動物圖片貼在地球儀上。
四、講故事──《地球生病了》(自編)。
討論天空、河水、大地是怎樣生病的?(被污染)怎樣才能治好地球的?鼓勵幼兒說出自己知道的環境保護方面的知識。
五、學做“地球醫生”。
。、與“講故事”活動銜接,帶幼兒到布置好的場景中去尋找有沒有垃圾、污水、廢棄物,討論怎樣治好我們周圍的環境,激勵幼兒動手當地球醫生,一起醫治好我們的環境。
。病⒔逃變鹤鲂l生,自己創設清潔的環境,讓幼兒充分感受生活在美好環境中的快樂。
。场⒐膭钣變合蚣胰诵麄鞅Wo環境的知識
愿小朋友都來爭當地球醫生,保護我們的地球,愛護環境,保護我們的家園━━地球。
六、續編故事《地球的病治好了》,鼓勵幼兒大膽想象。
活動結束:教師可以結合本地區環境特點和環境污染的實例,擴展以上活動內容。分多次活動進行。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熟悉理解故事內容,懂得團結起來力量大。
2、學習詞語黑洞洞和故事中部分角色語言。
3、教育幼兒同伴之間要互相幫助。
4、在感知故事內容的基礎上,理解角色特點。
5、引導幼兒細致觀察畫面,積發幼兒的想象力。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小羊圖片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邊模仿小羊的哭聲邊出示小羊的.圖片:誰哭了?你們猜小羊為
什么哭呢?
2、小羊到底為什么哭,聽完一個故事你們就知道了。
二、欣賞故事
1、教師講述故事,提問:小羊為什么會哭?故事里還有什么小動
物?
2、小羊被狼吃掉了嗎?小動物們是怎么打敗狼的。請你們再聽一
遍故事。播放多媒體課件。提問:
、俟适碌拿纸惺裁?
②小羊在哪里碰到了狼,狼對小羊說了什么?
、坌⊙蚴窃趺椿卮鸬模墒抢窃趺凑f?
、苄⊙蚧丶液笮那樵趺礃?它坐在門口哭都有什么動物經過了?
⑤他們對小羊說了什么?(引導幼兒學說對話)
、匏鼈冇袥]有去幫小羊,它們商量了什么辦法對付狼?
、呃钦娴膩砹耍鼈兪窃趺醋龅?(引導幼兒學習詞語:黑洞洞)
、嘧詈罄侠窃趺礃恿?
三、團結力量大
1、引導幼兒討論:平時小花貓、小黃狗、白馬、小羊都害怕狼,
為什么這一他們打敗狼呢?
2、讓幼兒明白:團結起來力量大。
3、教育幼兒要互相幫助。
教學反思:
這節課感覺很匆忙,為什么呢?教師講的太多。一節課教師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但是要注意分寸。如何把握這個分寸呢?老師完全沒必要自己花那么大力氣來一次一次地講找碴兒。老師有時候就是低估了自己的孩子,總認為還小,總是要包辦一切。其實根據我們班孩子的能力看,完全可以。
這節課是按照我預先想的流程走下來了,但是感覺上下來,沒有亮點,為什么呢?就是全是老師在引導,在講。課堂上,學生才是主角。不是孩子不行,是我今天根本沒給他們機會,他們沒時間來討論,來自己表演。老師讓孩子根據提示語來讀,反復讀,各種形式讀,但是讀來讀去,都是孩子跟著老師的感覺來走。都是老師的理解。要孩子更加進入角色,必須讓孩子自己來想,從自己的角度來解讀角色。
【幼兒園大班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大班教案幼兒園大班教案及反思06-09
幼兒園教案大班10-26
幼兒園大班教案06-12
幼兒園大班教案【經典】07-20
【精選】幼兒園大班教案07-22
幼兒園大班教案[精選]07-22
(精選)幼兒園大班教案07-22
幼兒園大班教案【精選】07-23
幼兒園大班教案[經典]07-23
幼兒園大班教案(精選)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