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教案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嘗試在兩個小動物之間接通路徑,了解不同的路徑組合;
2、通過操作卡片、分組合作安排不同的路徑;
3、在合作時能夠聽取同伴的意見協商解決實際問題。
【活動準備】
教具:實物投影儀、電視機、路路通操作材料一份(幼兒多元能力探索課程——數學大班下P7)
學具:路路通操作材料每人一份、畫好路徑的硬紙板若干
【活動過程】
一、集體活動
1、師:你們都玩過走迷宮、拼圖的游戲,今天我們也來玩一個象這樣的.游戲,名字叫“路路通”。你們需要用一些這樣的路徑圖板,在兩個小朋友之間鋪一條路。
2、出示畫好路徑的硬紙板。
師:(1) 幼兒觀察
(2)請幼兒嘗試操作。
小結:出口相連,路就通了。
3、 介紹游戲
(1)布置任務
a、介紹場地,明確愛心的位置和用途。
b、路鋪好后,走一走,試一試,這條路能不能通到好朋友家。
(2) 幼兒分組操作,教師指導 。
二、操作活動
1、出示路路通操作板;
2、交待操作要求;
3、幼兒操作活動,教師指導。
4、評價活動
(1)幼兒介紹
(2)教師小結
四、拓展活動
1、交待分組活動要求,
2、幼兒操作,
3、邀請客人老師共同探索。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欣賞歌曲,感受民歌歡快、上揚的風格。
在活動中大膽表現,做個神氣、自信的小貨郎。
嘗試用唱念來表現歌曲,在圖卡的幫助下,有節奏的唱念部分歌詞,表現小貨郎送貨時的樣子。
活動準備
創設小貨郎賣貨的情境。
圖卡、音樂《小貨郎》.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
引導幼兒初步感受小貨郎的吆喝聲。
1.情境表演,引出小貨郎。師:我是誰啊?現在我要變了,(穿上花衣)現在我是從東北來的了。我要去工作了,猜猜我是做什么的。(挑擔吆喝:唉~賣冰糖葫蘆了嘍,賣風車嘍,誰來買呀!)我是做什么的呀?在東北我們稱賣東西的叫小貨郎。
2.師幼共同討論,理解吆喝聲的特點。師:我剛才是怎么說的呀?聲音怎么樣?再來聽一次,(師表演)聲音怎么樣?我們來學一學。賣東西的這聲音我們叫做吆喝。
二、欣賞歌曲
嘗試用歌聲、動作表現歌曲。
1.完整欣賞,初步感受民歌的風格。師:今天我請來了一位我們東北有名的小貨郎,我們來聽聽。(幼兒欣賞)你聽了有什么感覺。
2.教師小結:這是一首東北民歌,名叫《小貨郎》。
3.再次完整欣賞,提煉歌詞。師:剛才的小貨郎是怎么賣貨的,又買了些什么呢?我們來仔細聽聽。(再次欣賞)他是怎么賣貨的呀?又是怎么送貨的呢?他賣了些什么呢?
4.教師根據幼兒的`講述出示圖片,有意的按次序貼放。師:小花布,運動鞋,煙袋嘴,小奶瓶,這些貨是誰喜歡的呀?
姑娘喜歡的小花布,小伙兒喜歡的運動鞋,娃娃喜歡的小奶瓶,爺爺喜歡的煙袋嘴。
三、學唱歌曲
學習用吆喝聲表現歌曲。
1.教師范唱,幼兒嘗試學唱。師:小貨郎賣的東西可真多啊,我也要來做小貨郎了。我還請來了幫手伴奏。
2.師幼共同表現歌曲。師:你們想做小貨郎嗎?我們一起來做吧,看看有沒有人來買?唉呀,怎么沒人來買呀?我們要用什么樣的聲音來唱才會有人來買呀?最后我們再加上有個吆喝"快來買呀"看看有沒有人來買?
3.師幼一起唱念。
四、遷移經驗
嘗試替換部分歌詞。
1.幼兒創編新的叫賣詞。師:東西都賣光了,怎么辦?師出示進來的貨的圖片:鮮花,足球,兔子燈,老花鏡。這些貨誰喜歡呀?
2.教師帶領幼兒再次進行叫賣游戲。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1、跳格子
利用資源:彩色地磚
參加對象: 10個大班家庭
目標:
1)練習跳躍動作。
2)培養幼兒動作的敏捷性。
3)鞏固10以內的加法。
準備:在彩色地磚上寫上10以內的數字
玩法:
一、活動身體
二、自由跳格子:
家長和孩子探索用不同的方法跳格子。(教師記錄)
三、聽口令跳格子:
1、家長喊口令,孩子跳。
2、孩子喊口令,家長跳。
3、教師喊口令,家長和孩子一起跳。
口令:
1、找數字。
2、說算式讓幼兒或家長跳在答案上。
3、找顏色。
4、說答案,家長和幼兒的數字加或減等于答案。
建議:家長可以根據幼兒年齡,變換口令。如:在地磚上貼上數字,中班幼兒可結合認數,小班幼兒認識顏色等。
2、小小纖夫
資源利用:草地、山坡
參加對象:10個大班家長
目標:練習走跑、跳躍、拖位和推滾動作,提高幼兒的耐力。
準備:輪胎、繩子。
玩法:
一、活動身體。
二、玩輪胎:家長和孩子共同探索輪胎的玩法。(教師記錄)
三、共同練習不同的玩法。
四、游戲:小小纖夫。每位家長從指定的地方把輪胎滾到山坡下,家長和孩子一起把繩子系在輪胎上,有孩子把輪胎拉到山坡頂,以先到者為勝。
3、好玩的繩子
利用資源:水泥地
參加對象:10個大班家庭
目標:
1、通過創造性玩繩,培養小朋友對繩類體育活動的興趣。
2、練習跳繩、鉆、跨跳等到動作技能,培養動作的協調性。
3、培養幼兒合作精神。
準備:短繩每人一根、長繩一根
玩法:
一、活動身體。
二、家長和孩子共同探索繩子的玩法。(教師記錄)
三、共同練習不同的'玩法。
四、家長跳繩比賽;孩子數數。
五、孩子跳繩比賽:家長數數。
六、家長表演長繩合作跳繩。
4、玩球
資源利用;水泥地
參加對象;10個大班家庭
目標:練習多種玩球方法,提高幼兒的玩球技能,發展動作的協調能力。
準備:10個皮球
玩法:
一、活動身體。
二、家長和孩子共同探索繩子的玩法。(教師記錄)
三、共同練習不同的玩法。
四、游戲"傳球"。10個家庭站在統一條起跑線上,比賽哪一個家庭先到終點線。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掌握詩歌內容,能有感情的朗誦詩歌
2、會用簡潔的語言,形象生動的仿編詩歌
3、理解詩歌優美的意境,感受幫助他人的快樂。 活動準備:知識經驗準備:教師在活動前多引導幼兒多欣賞有關的文學作品。
物質準備:
1、多媒體課件、下雨錄音、音樂《動物狂想曲》
2、創設詩歌的情境:提供荷花頭飾、青蛙頭飾、大荷葉、荷葉傘等
活動過程:
一、創設游戲情境,激發幼兒興趣教師扮荷花姐姐,幼兒扮演小青蛙。
二、談話導入主題 提問:剛才發生了什么事? 荷花姐姐把什么當作傘送給了小青蛙?
三、出示課件,引導理解詩歌內容
1、播放課件畫面,幼兒觀看。
2、分析理解詩歌內容:
提問: 1)“剛才畫面上是什么地方?天氣是怎樣的?” 2)小雨點落在地上的聲音是怎樣的? 3)小青蛙用什么躲雨?誰的綠傘借給了青蛙? 4)得到幫助的.青蛙心情怎么樣?用什么詞來形容歡快的心情?
四、欣賞詩歌,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1、教師朗誦詩歌。 2、提問: 1)想一想青蛙“呱呱”的唱歌聲好像在說什么? 2)小雨點的“滴嗒嘀嗒”好聽的伴奏聲是送給誰的? 3)為什么要送給荷花姐姐?
五、學習詩歌
1、整體朗誦,提出要求:聲音自然、好聽,有感情。
2、再次朗誦,討論:“你最喜歡詩歌里的哪一句,為什么?”
3、分組朗誦,啟發幼兒用動作表演。
六、編詩歌
1、提問:下雨時荷花姐姐還會把綠傘借誰?
2、出示動物圖片及背景,引導幼兒仿編。
3、分組仿編,鼓勵幼兒與同伴討論交流。
4、分享創編內容。
5、討論:“平日生活中你幫助過誰,心情怎樣?”
七、延伸活動
鼓勵幼兒將創編的詩歌畫下來,在區角活動時,說一說,演一演。
編輯:boluo
詩歌:借傘
作者:張慧
放學了,雨仍然下著,
嘩嘩嘩,嘩嘩嘩
小朋友的傘借給了老師,
老師喜得含著淚花忙說:“謝謝,謝謝”
小雨點敲著花傘來唱歌:老師,用吧,用吧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思路】
草是大自然賦予人類的禮物,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深秋的草失去了春夏季節的勃勃生機,漸漸枯萎,這些具有了柔韌性的草在孩子們手中發生著千姿百態的變化:一會兒變成了戰斗的草帽,一會兒變成了展翅飛翔的小鳥……孩子們歡笑著,跳躍著,對草的千變萬化充滿著好奇。
在家鄉的山坡上,生長著各種各樣的野草、野菜,形態功能各不相同,有的能變成精美的工藝品,有的可以食用,有的可以治病……給孩子們提供了豐富的探究資源和條件。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幼兒園教育內容的選擇要“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因此,該主題活動有效挖掘和充分利用了當地的教育資源,把教育活動同幼兒的生活緊密結合了起來。
【活動目標】
健康領域:在遠足采草活動中,幼兒能保持身體平衡地走過小路、跨跳小溝;能用草編成小辮開展揪尾巴、跳大繩游戲,練習快跑和躲閃的動作,提高身體的靈敏性和協調性。
語言領域:欣賞詩配畫《草》,能用古詩的音韻特點朗誦古詩,能大膽表述自己對這首古詩的感受:閱讀《百科全書·植物篇》,看懂圖書畫面,用完整清楚的語言講述畫面內容。
科學領域:認識周圍常見的草,了解它們的特性,知道有些草有很高的食用價值和藥用價值,并能進行分類記錄。
社會領域:了解草及草制品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體驗與同伴合作采草、制作草制品的樂趣。
藝術領域:掌握搓、編、纏繞、剪等草編技巧,借助輔助物設計制作草編服飾并大膽進行表現。
【活動過程】
活動:遠足活動“采草”
【活動目標】
1、了解草的名稱、用途,感知草的多樣性;知道在遠足途中保護自己。
2、比較觀察不同種類的草并進行記錄與交流;能創造性地表征采草的情景。
3、樂于將自己的經驗與同伴分享,體驗與同伴合作采草的樂趣。
4、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煉他們的個人能力。
5、喜歡幫助別人,與同伴友好相處。
【活動準備】
1、教師對遠足的線路和目的地進行詳細的考察。
2、請家長通過書籍、多媒體等讓幼兒了解有關草的知識。
3、幼兒穿著適宜的服裝,帶適量的水、創可貼等必備物品。
4、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煉他們的個人能力。
5、讓幼兒能在集體面前大膽表演、表現自己。
【活動過程】
1、采草前引導幼兒介紹自己的采草工具,討論采草中注意的問題。
(1)你帶的采草工具是什么,為什么要準備這些工具(籃子、繩子等)。
(2)采草中可能出現的困難和解決方法。提問:去野外采草需要注意哪些安全問題?怎樣解決困難?
小結:上山準備水、繩子、剪刀、籃子等,上山時注意安全,采草時不要傷到別人,認真仔細使用剪刀;人多時不要擁擠,小朋友可以相互合作采草,自己解決遇到的困難。
2、教師帶幼兒到戶外遠足采草,體驗與同伴合作采草的樂趣。
(1)引導幼兒觀察周圍環境,根據路況引導幼兒練習跨跳、競走、平衡等動作。
(2)幼兒分組與同伴合作采草,引導幼兒感知草的`特性。
你采的草的名稱是什么?有什么用?引導幼兒說出草的名稱、外形等特征,并引導幼兒運用看、捏、揉搓、折彎等方法觀察草。提示幼兒注意安全,如正確使用工具,避免被草劃傷等。
3、采草結束后帶回幼兒園,分享交流并整理分類。
(1)回憶采草的情景,引導幼兒觀察交流,感知草的多樣性及用處。
提問:這些草的名字叫什么?這些草有什么用處?你還知道哪些草?教師通過課件,豐富幼兒對一些特殊草的認識,如柴胡、桔梗、艾蒿、甘草、石竹等。
小結:我們今天采的草有很多種,有蘆葦草、山草、蛤蟆草、薺菜、苦菜、蒲公英、掃帚苗、狗尾巴草等,草的種類和用處很多。
(2)出示幾種外形特征相近的草,引導幼兒觀察比較。
麥蒿、山草、蘆葦草有什么區別?薺菜、苦菜、蒲公英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小結:秋天到了,天氣變涼了,有些長得高的草,如山草、蘆葦草等開始逐漸變黃并枯萎;而薺菜、苦菜等枯萎的時間要晚些。
(3)引導幼兒根據草的用途進行分類。
小結:草的種類有很多,它們各有各的用處,有的可以制成草制品,有的可以食用,有的可以加工成藥。
(4)結合課件引導幼兒分享交流分類情況。
制成草制品
可食用的草
可藥用的草
4、表征活動。
引導幼兒將采草過程中的見聞及自己的體驗用繪畫的形式表現出來,進行展示,體驗與同伴共同合作、相互幫助的快樂。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專注地觀察畫面,傾聽故事,了解故事內容。
2.以連貫的語句表述房子前后幾次的"大小"變化及老太太的心情。
3.體會老太太的心情變化,大致明白房子沒變,但感覺變了的道理。
活動重點:
完整表達房子前后幾次的變化及老太太的心情遞進程度。
活動難點:
體會房子沒變,但感覺變了的心情活動準備:
1.繪本故事PPT
2.聰明老先生、小老太太及動物頭飾
活動過程:
一、 閱讀封面、大膽猜想,激發閱讀興趣。
1.師:小朋友們好!
瞧,在這本書的封面上,你看到了什么?
(根據幼兒回答,介紹書名、作者、出版社等基本信息)
2.師:哦,這位小老太太和動物們在一起,她的表情怎么樣?心情怎么樣?
(不開心、在思考問題)
3.師:我告訴你們哦,她就在想(手指標題)小房子變大房子。你想一想,怎么能把小房子變成大房子呢?
(幼兒舉手發言,師不評判)
4.師:故事中還有位聰明的老先生,他會用什么辦法把小房子變成了大房子呢? 讓我們來聽一聽故事吧!
二、師逐頁講述故事,幼兒邊觀察畫面邊傾聽。
(一)師:(翻至P2開始講述)一位小老太太,一個人住著一間房子。
引導幼兒觀察:
1.小老太太的房子里有些什么?(幼自由說,師以故事語言)
2.那她在干什么?你覺得她開心嗎?(不開心,因為她嘴巴是往下的)
3.她請來了聰明老先生,(故事語言)聽下去,看看和你們的好辦法一樣不一樣?
(二)師:(講述P3至P10)提問,梳理故事情節:
1.聰明老先生的先請誰進房子?(母雞)他怎么說的?(把你的母雞抱進屋)母雞進屋后,怎么樣?(下蛋、摔破瓷罐子)老太太說?(一個呆著已經小,兩個呆著可就更加小!連打個噴嚏的地方也沒有。)
2.師:她又向聰明老先生求助了,她說?(在故事講述中,請幼兒一起說出"聰明老先生。請你幫幫忙,我家是在擠得慌"師繼續講下頁內容)山羊怎么進屋的?(強調動作:牽)這樣有幾個在房子里了?(3)三個待著怎么樣?小老太太感覺房子怎么樣?(更加更加)
3.之后的兩個動物部分,與(2)類似提問。
(三)師揭曉聰明老先生的好方法(講述P11-P13)
1.師:小老太太現在的.心情怎么樣?(開心。嘴巴上揚,眼睛瞇成線)她還覺得房子小嗎?那覺得怎么樣?(大的不得了)
2.師:房子真的從小房子變成大房子了嗎?那為什么小老太太說"大得不得了,不小也不擠"?
我們都知道,房子是沒變的,那什么變了呢?誰變了?
3.師:原來呀,房子沒有變,還是原來的小房子。變的是小老太太的感覺。
三、師幼共玩"找不同"游戲,分析房子前后的變化,再次回顧故事情節。
1.師:其實,房子中的有些東西也變了?你能像孫悟空那樣,用你的火眼金睛找出來嗎?
2.師(翻至P14,前后的房間對比圖)給你們30秒時間,找一找不同的地方,什么東西換過了?(根據幼兒回答標注出來)還記得,這些東西是被誰破壞的?(回憶故事內容)
四、活動延伸:
1.師(出示故事人物的頭飾):這是為百變小舞臺的演員們準備的新的演出道具,我們將進行排練,到時歡迎小觀眾們來觀看《小房子變大房子》的舞臺劇。
提示:此教案有配套的課件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在日常生活中,知道控制自己的情緒,不亂發脾氣。
2、遇到困難,會動腦筋解決問題。
3、在活動中,樂于發表自己對事情的看法。
活動準備
情景表演
基本過程
(一)導入活動
1、通過故事《妞妞不哭了》引出活動的主題。
2、聽完故事后教師提問:
A、妞妞為什么哭?發生了什么事?
B、她這樣哭,對不對?哭能解決問題嗎?
C、如果你遇到了這種問題,你會怎么辦?
D、妞妞后來是怎樣做的?
(二)關鍵步驟
1、教師設置問題情境,師生共同表演情景劇。
情景一:小西和強強要看同一本書,他們倆搶了起來,最后強強把小西的書搶走了,小西在地上哭了起來。
情景二:奇奇和小朋友們比賽跑步,結果他輸了,他氣得直跺腳,并揮起了拳頭要打小朋友。
情景三:妞妞想讓媽媽給自己買芭比娃娃,媽媽沒有給她買,她就生氣地坐在地上哭著不肯走。
2、表演完情景劇,教師向幼兒提問:”小西,奇奇,妞妞的表現好不好?為什么?如果是你遇到了這樣的事情,你會怎樣做?”
3、請小朋友想一想自己以前是否亂發過脾氣,如果以后遇到了同樣的事情該怎么做。
(三)結束活動
活動自然結束。
活動延伸
1、區域活動
在圖書區增加相關主題的書籍。
3、生活活動
在日常生活中,針對愛發脾氣的小朋友進行隨機教育,也可請家長配合對孩子進行教育。
大班不亂發脾氣教案,很多幼兒都有一點小毛病,大部分幼兒共同有的`一個小毛病就是喜歡亂發脾氣,這種行為在幼兒身上是不正確的,我們應該要好好的教導幼兒不要亂發脾氣。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8
活動目的:
1、學習如何觀察昆蟲。
2、學習觀察記錄的方法。
活動準備:
1、提供放大鏡、圖畫紙、蠟筆。
2、在區域設置飼養角指導要點:
1、幼兒可在區域活動、自由活動、游戲時間,進入“飼養角”,繼續觀察昆蟲。
2、引導幼兒展開討論:它們長得怎樣?有幾只腳?翅膀是什么顏色的?眼睛長得如何?它們在做什么?鼓勵幼兒在觀察的`基礎上說出自己的想法。
3、鼓勵幼兒利用放大鏡進行觀察,并將觀察的結果記錄在圖畫紙上。
4、請幼兒展示自己的記錄結果,并比較每個人觀察的相同點及相異點。
5、將幼兒的記錄結果粘貼在飼養角的墻面上。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9
目標:
初步感知梧桐樹的主要外形特征和作用;學習從整體到局部按順序進行觀察的方法,并用看,摸,抱等動作參與觀察。
準備:
預先選擇好觀察梧桐樹的地點。
過程:
(1)引導幼兒觀察梧桐樹的特征。
1、觀察:觀察梧桐樹的整體形態。引導幼兒講述從遠處觀察梧桐樹的印象。
提問:梧桐樹看起來怎么樣?像什么?
2、帶領幼兒從近處觀察梧桐樹,說出它的主要特征。指導幼兒按樹干。樹皮。樹枝。樹葉的順序進行觀察;鼓勵幼兒看一看。摸一摸。抱一抱梧桐樹,用多種動作進行觀察。感知,并說一說自己的.體驗。
(2)引導幼兒發現梧桐樹的用處。
提問:你喜歡梧桐樹?為什么?當幼兒說到大樹有遮陽作用時,教師可帶幼兒先站在陽光下,后再回到樹蔭下,通過親自體驗,加深印象。
小結:梧桐樹能遮陽,讓我們感到涼快;它還能讓我們的環境更美麗。它的好處真多,小朋友都喜歡它,讓我們共同愛護梧桐樹。
【幼兒園大班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大班教案幼兒園大班教案及反思06-09
幼兒園大班教案05-28
幼兒園的大班教案08-26
幼兒園大班的教案11-14
幼兒園教案大班10-26
幼兒園大班教案02-19
幼兒園大班教案(精選)07-25
幼兒園大班教案【經典】07-20
【精選】幼兒園大班教案07-22
幼兒園大班教案[經典]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