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一、目標
1.引導幼兒在探索、操作中感知字是有偏旁的,并初步認識四種偏旁。
2.通過游戲擴大幼兒的識字量。
二、準備
教師演示教具一份,幼兒每組一份字卡、計算板,各種書
三、過程
(一)探索操作
1.幼兒自由進行探索操作,將各種相同偏旁的漢字進行歸類。
2.教師巡回觀察幼兒的操作情況,并進行適當的引導。
(二)交流討論
1.幼兒展示他們的成果。教師啟發提問:“為什么要把這幾個字放在一起?”
2.教師引導幼兒認識四種偏旁。
(三)游戲鞏固
幼兒自由地在各種書中找這四種偏旁的字,并將它寫下來,互相交流。
四、提示與建議
1.此活動要在幼兒有較大識字量的'基礎上進行,且幼兒已認識活動中的漢字。
2.該活動適合中、大班。
附字卡:
偏旁四種:“草字頭”、“反犬旁”、“三點水”、“木字旁”各一。
每偏旁各四個字或詞:
“草字頭”:菠菜、花、芹菜、草
“反犬旁”:狐貍、狗、貓、豬
“三點水”:海洋、河流、湖泊、溪流
“木字旁”:樹枝、桃樹、森林、楊樹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了解幾種小動物過冬的方式
2、懂得關心小動物,萌發關愛動物的美好情感。
【活動準備】
《動物怎樣過冬》錄像、動物的六種過冬方式卡片各1張,六種過冬方式的代表動物卡片各2張,《小動物怎樣過冬》音樂。
【活動過程】
一、導入:請幼兒欣賞音樂《小動物怎樣過冬》引出課題。
小朋友,你們喜歡聽音樂嗎?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一段非常好聽的音樂,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吧?(播放《小動物怎樣過冬》)
提問:剛才歌曲里唱的是哪個季節?冬天冷不冷?在冬天我們都穿上了什么樣的衣服?可你們知道小動物是怎樣來度過寒冷的冬天嗎?
二、基本部分:
1、播放視頻錄像,引導幼兒觀看錄像,了解幾種常見動物的過冬方式。
2、邊引導孩子回憶錄像,邊出示每一種過冬方式的圖片,讓幼兒了解過冬方式的名稱。
剛才,錄像里你都看到了哪些小動物?它們分別是采取什么樣的方式來過冬的。
(1)蜜蜂、螞蟻。提前準備過冬的食物,這種方式稱之為“儲存食物”也叫“躲藏”像這種過冬方式的動物還有哪些呢?(引導幼兒討論回答,老師可做小結歸納)
(2)青蛙、蛇。整個冬天都在泥土里睡覺,這種方式稱之為“冬眠”,像這樣的過冬方式最常見的小動物還有哪些?“烏龜、刺猬……”。
(3)老虎、獅子、狗等動物,它們靠換毛的方式過冬,這種方式稱之為“加厚皮毛”,像這樣的過冬方式我們身邊還有哪些動物?
(4)燕子,大雁等候鳥,它們在冬天來臨前就飛往南方去過冬,這種方式稱為“遷徙”或“遷移”
(5)還有一些小動物,它們的過冬方式與前面的那些都不一樣,我們一起看看它們是怎樣過冬的。(出示蝗蟲產卵圖片)這是什么動物?它們是怎樣過冬的?引導幼兒了解這種方式是“讓卵過冬”,像這樣的過冬方式還有“螳螂”(出示圖片)
(6)(出示蚊子、蒼蠅圖片)小朋友,你們看,這是什么圖片,你們認識嗎?你知道它們是怎樣過冬的嗎?它們在冬天里,飛進人們暖和的屋里過冬,這種方式是“躲在安全的地方”。你們喜不喜歡它們?它們是害蟲,所在在家里看到了這些東西,要趕緊消滅它們。
3、請幼兒評選“動物過冬方式之最”
小朋友,在動物的幾種過冬的方式里,你認為,
最懶的過冬方式是————(冬眠)
最勇敢的過冬方式是———(遷徙)
最聰明的.過冬方式是———(加厚皮毛)
最勤勞的過冬方式是———(儲存食物)
最有愛心的過冬方式是——(讓卵過冬)
最該挨打的過冬方式是——(躲在安全的地方)
4、引導幼兒根據已了解的過冬方式進行分類,激發幼兒關愛動物的情感。
我這里有很多小動物的圖片,它們都想找到自己的過冬方式去過冬,小朋友愿意幫助它們嗎?
三、結束部分
我們一起到院子里找一找,還有沒有需要我們幫助過冬的小動物。伴隨音樂離開活動室。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了解端午的來歷和習俗,如:吃粽子、插艾草、劃龍舟。
2、了解粽子的各種口味。
3、樂于參與端午節的活動。
4、知道端午節是幾月幾號。
活動準備:
插艾草、劃龍舟的圖片,各種粽子圖片。
活動過程
一、出示劃龍舟的圖片,引出活動主題。
1、出示圖片:小朋友,你們知道圖片上的人在干什么嗎?什么節日人們會舉行劃龍舟比賽呢?(讓幼兒知道是端午節。)
二、了解端午節的來歷與習俗。
1、你們知道端午節是怎么來的嗎?
2、請幼兒說一說。
3、講述〈屈原的故事〉,讓幼兒了解端午的由來:端午為什么要劃龍舟呢?老師講述劃龍舟的來歷。
4、展示艾草圖片,讓幼兒初步了解插艾草的原因:你們知道端午節除了吃粽子、劃龍舟之外,還有什么風俗習慣嗎?
5、帶領幼兒學習簡單的端午兒歌:五月五,端午到,吃粽子,插艾草,劃龍舟呀真熱鬧。
三、結束活動。
1、表揚上課認真的幼兒。
教學反思:
活動前幾天,老師們就已經給孩子們講解了許多關于端午節習俗。孩子們被老師講述的`故事感動著,其中最為孩子們津津樂道和印象深刻的就是“屈原的故事”,通過老師的講解,孩子們了解了端午節的來歷及意義,了解了我國傳統的風俗習慣及文化。
我們開展這樣的活動,目的是讓孩子們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通過活動的開展,小朋友們都知道了農歷五月初五是一家人團聚的日子,有吃五黃、掛五端、染紅蛋、佩香包、賽龍舟、品粽子的習俗。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游戲目標:
1、學習房子的基本建構技能,培養幼兒造型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2、能互相配合完成構圖到布置,培養幼兒的協作能力。、
3、培養幼兒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體驗成功的喜悅。
游戲準備:
準備若干插塑、花片、老師建構的小學范例等。
游戲過程:
1、導入活動
小朋友,你們知道你們住的房子是誰造的嗎?是怎么造的呢?
我們馬上要升小學了,今天我們也來做個小學建筑師一起來搭建漂亮的小學好嗎?
2、重點指導:
(1)、引導幼兒觀察各類房子的外形特征,并討論房子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
(2)、我們參觀過的.小學是怎樣的?
(3)、指導幼兒觀看教師的范例,運用各種形狀的積木搭成房子的基本構架。
(4)、幼兒建構,教師指導。要求幼兒協商選擇材料拼插。教師觀察幼兒建構情況,提醒幼兒邊看范例邊合理搭建
(5)、游戲結束前,指導幼兒收拾整理玩具,歸類擺放整齊。
游戲結束:
現場評價幼兒作品,表揚認真拼插或拼搭、富有創造性的幼兒。文 章來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在實物、圖卡等操作的基礎上,探索并理解5的分合,并能用語言清楚地表達。
2.嘗試用不同的形式記錄自己的操作結果,并嘗試按序排列并記錄。
【活動準備】
1.5的分法(三種規律)
2.幼兒操作紙5的分合
3.操作材料:
(1)分圓片:圓片,分類盒鉛筆;
(2)翻圓片:圓片,鉛筆。
(2)分珠子:串珠板、鉛筆。
(3)分花生:花生,分類盒。
【活動過程】
第一關:復習游戲“碰球”:3、4的組成
“今天我們來玩沖關游戲,聽好了,第一關:復習3、4的組成。”
“沖關成功的,我們一起“耶——”表揚他,說錯的,我們給他加加油!”
第二關,自主探索學習5的組成。
(1)出示空白的分合式,介紹探索要求:
“我們已經學習了2、3、4的分成,今天的第二關就是:你們根據老師的要求,自己探索5的分成。”
①第一組:翻花片,記錄5的分成。
②第二組:分珠子,并記錄5的分成。
③第三組:分花生,記錄5的分成。
④第四組:分圓片,并記錄5的分成。
(2)要求:小朋友分一次記錄一次,記錄好后請把你所用的材料放回籃子。
(3)幼兒自主探索5的分成。
(4)請幼兒介紹自己的'分法,教師及時總結并出示相應規律的分成,并一起讀一讀。提問:你用的什么規律?
教師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三種規律的方法:遞增規律、遞減規律、交換規律。有規律的分法和記錄方式能讓我們比較容易記住5的分成。
第三關:實踐驗證,鞏固并用所學到的方式再次進行5的分成。
“第二關,你們都通過了,那我們一起來挑戰第三關啦!老師準備了一份種子,總共有5顆,請你們把這些種子也分成兩份,可以用劃線的方法來記錄,但是有個要求要用你剛才沒有用過的方法進行記錄。闖關成功后到老師這里領取小貼花一顆。開始挑戰!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能認真傾聽老師同伴的講話
2.聽懂并學說方言童謠,體驗其中的樂趣
3.學習有序、仔細的觀察圖片,理解圖片,并用較清楚的語言描述圖片內容。
4.幫助幼兒體驗和理解故事內容,嘗試講清簡單的事情。
活動準備:
PPT,幼兒人手一份圖片
活動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師:(丹陽話)小朋友,你們好!
2.老師說的是哪里的話呢?(丹陽話)那你能用丹陽話和老師打招呼嗎?(能)說說看(老師好!)
3.我們是哪里人?(中國人)我們是中國什么地方人?中國有很多地方,很多城市,就我們丹陽有很多地方,每個地方都有每個地方的.方言,也就是說家鄉話。
4.那我們現在就用家鄉話,方言來說一說自己的名字,誰來說?(請個別幼兒說一說)剛才小朋友都用方言說了自己的名字
5.老師這里有好幾張圖片,先看一看這幾張圖片里是什么?(雞蛋,鈔票,數字3,幼兒園)這些東西有珥陵話怎么說,請小朋友先在下面說一說,誰愿意站起來說給我們聽一聽呢?
6.看,老師這里還有一張圖片,圖片上是誰呀?(老公公)你從哪里可以看出他是老公公?
7.誰能用珥陵話說一說老公公?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這位老公公有趣的事情
二、傾聽童謠
1.老師念童謠,幼兒傾聽:從前有個老公公,問我借了兩只蛋,禮拜三借禮拜四還,幼兒園里兜一圈,買了一頂西瓜帽,用掉鈔票三塊三
2.你們聽懂了嗎?聽到了些什么?(幼兒自由地說一說)
3.那我們一起來念一念
4.小朋友們可真棒,那老師為你們準備了一些童謠里面的圖片,你能按順序一個一個在圖片的小圈圈上寫上序號嗎?第一句話出現的圖片就寫圖片①
5.誰能大膽地到前面來念一念,那誰能有珥陵話說一說這首童謠,小朋友先在下面試一試,老師巡回指導
6.誰愿意上來試一試,說一說
7.老師還把這首童謠畫出來了呢。小眼睛看好了,有意思嗎?
8.小朋友想不想試一試?
教學反思:
幼兒非常喜歡聽故事,一聽老師說要講故事,都靜靜地坐在椅子上,眼神極渴慕地望著老師,都希望快一點聽老師講故事。在完整的欣賞了故事后,孩子們不由的發起了感慨,為此,教師讓孩子們互相說說自己對故事的看法,給幼兒創設了自由表達的空間,幼兒都積極發言,用語言表達著自己內心的感受及自己的看法,隨后結合掛圖,分段欣賞故事,加深了幼兒對故事的理解。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初步讓幼兒了解物體膨脹的條件。
2、激發幼兒學會用比較觀察的方法發現事物之間的聯系。
3、萌發幼兒對物體膨脹現象產生興趣和探索欲望。
4、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5、能積極地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現,激發進一步探索事物變化的愿望。
教學準備:
膨脹的食物圖片ppt、
菊花、木耳、乒乓球、黃豆(干、濕)
活動設計過程:
一、引導幼兒認識遇水膨脹
1、 小朋友,今天有這么多老師陪我們一起上課你們高興嗎?老師還請來了一位客人(出示泡過的和沒泡過的兩種黃豆)
師:小朋友,你們認識這位小客人嗎?
幼:黃豆
師:咦,這兩種黃豆怎么不一樣呢?
幼:有一種用水泡過了。
師:對,這是老師昨天晚上用水泡過的,你們看看有什么不一樣呢?
幼:泡過的大,沒泡過的小。
幼:泡過的是軟的,沒泡過的是硬的。
2、 豆寶寶還帶來了它的好朋友,你們想知道是誰嗎?出示木耳
師:小朋友,木耳是什么顏色的?
幼:黑色
師:因此,有人叫它黑木耳。你們再用手摸摸,什么感覺的?
幼:硬的
師:既然木耳又黑又硬,我們給它洗個澡怎么樣?你們想想,洗澡后它會變成什么樣子的呢?幼兒分組操作
師:通過實驗你們發現了什么?
幼:木耳泡過后變大了
小結:像黃豆、木耳這樣經過用水泡之后,體積慢慢變大,這種現象就叫做遇水膨脹。我們生活中有沒有這種遇水膨脹現象呢?
幼:菊花
出示紫菜、菊花茶、茶葉、銀耳的圖片讓幼兒再次觀察膨脹前后的變化。
二、引導幼兒認識遇熱膨脹
出示玉米
師:小朋友,你們摸摸什么感覺?
幼:硬梆梆的
師:你們猜猜如果我們把玉米放在炒鍋里經過高溫不斷加熱會發生什么變化呢?
幼:變大了,變成爆米花了
師:我們來看一段視頻,看看你想的`對不對,好不好?(放視頻)
師:小朋友,玉米經過高溫變成什么了?(爆米花)爆米花 好吃嗎?請問你們吃過爆米花嗎?吃過的是什么感覺呀?
幼:甜甜的、脆脆的
師:爆米花好吃可不能貪吃,像爆米花、蝦條、薯片這些都是膨化食品,吃多了對小朋友身體可沒好處,所以我們平時要少吃。那像玉米這樣經過高溫加熱變大的現象是膨脹現象嗎?這種現象叫做遇熱膨脹。我們生活中有沒有遇熱膨脹現象呢?
幼:面包、饅頭、豆腐、油條、蛋糕等等。
3、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難題
出示癟了的乒乓球
師:你們能不能幫助老師把癟了的乒乓球恢復成原來的樣子呢?想想辦法
幼:用手捏捏、扎個眼兒吹吹、用熱水泡泡(讓幼兒逐一操作)
小結:像乒乓球這樣受熱以后隨著溫度升高,體積慢慢變大這種現象也是遇熱膨脹。
延伸活動
小朋友,我們今天認識了什么現象呀?一種是像黃豆、木耳那樣遇水膨脹的現象;一種是像玉米那樣遇熱的膨脹現象。你們回家再找找除了食品以外的膨脹現象好不好?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教師給幼兒提供了豐富的材料,引導幼兒大膽想象、自主操作,充分體現了幼兒在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幼兒的想象能力和動手能力都得到了提高,調動了幼兒的學習積極性。教師的教學從嚴格掌控到逐步放開,幼兒探索的思維空間和學習自主權逐漸擴大,也體現了教師教學的規范性和嚴謹性,更體現了幼兒在做中學、試中學、想中學的主體性。
小百科:膨脹,當物體受熱時,其中的粒子的運動速度就會加快,因此占據了額外的空間,這種現象稱為膨脹。固體、液體、氣體都有膨脹現象,液體的膨脹率約比固體大10倍,氣體的膨脹率約比液體大100倍左右。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擺學具的過程中感受并掌握8的組成與分解。
2、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3、通過小組活動,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品質,增強小組合作交流的意識。
4、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5、體會數學的生活化,體驗數學游戲的樂趣。
教學過程:
一、復習“7”形式引入8的組成。
師:小朋友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幾啊?
生:7。
師:那我們一起用拍手游戲來回憶一下好嗎?
生:好。
師:我拍1呀~~~
生:我拍6………(類推)
二、學習“8”
1、故事導入8的組成:
星期六,爸爸和小明去河邊釣魚,他們一共釣了8條魚,可是用一個網兜又裝不下,于是呀,爸爸讓小明把魚分別裝在兩個網兜里。如果你是小明會怎樣分裝這些魚嗎?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8的分解與組成。(揭示課題)
①出示教具:8條魚,2個簍子,請幾個小朋友上來以不同的形式分類,邊分邊出示PPT把分類的方法記錄下來。
②“小火車”游戲,鞏固8的組成
師:我的`火車1點開,你的火車幾點開?
幼:我的火車7點開。…………
2、游戲:尋找寶藏
教師在迷宮途中放著8的加減算式,把全體幼兒分為三組比賽,每算對一題前進一步,哪組幼兒最先找到寶藏,哪組獲勝
3、活動延伸:
將幼兒分成5組,每組幼兒發一些教學道具(魚),動手分一分
活動反思:
給幼兒與同伴足夠交流、解決問題的機會。每當孩子遇到困難,我都會讓他們先自己想辦法,大膽去嘗試。重視區域活動。活動結束后,重視活動延伸的指導,在區域活動中,讓幼兒自由操作并做好記錄。整個活動,盡力體現以孩子為主,教師為主導的和諧師生關系。大多數孩子能主動去學、愿學、樂學,達到預期的目的。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教幼兒練習用皮子雙手包餛飩的技能。
2、感受勞動的樂趣,進一步培養幼兒動手能力。
3、增強幼兒自我服務和為他人服務的能力。
4、培養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5、培養幼兒有禮貌、愛勞動的品質。
活動準備
1、皮子、肉、菜、
2、碗、筷子、勺子、鍋等
3、各種圖片(并儲存于電腦中)
4、教師提前發放邀請函把活動安排告訴家長。
活動的具體步驟與過程
1、7:30―8:10觀摩幼兒做操
2、8:10―9:00觀摩幼兒區域活動
3、9:00―9:20幼兒吃牛奶、點心
4、9:20―10:00幼兒包餛飩活動
a、出示圖片,讓幼兒了解包餛飩前還有很多準備工作:如買菜,買肉,搖肉,洗菜,切菜,和餡等。并了解每個步驟的要求和注意點(切菜和和餡教師可以當場操作演示給幼兒看)
b、幼兒學習包餛飩
(1)教師詢問幼兒如何包餛飩
(2)幼兒個別講述自己包餛飩的方法。
教師進行小結,邊演示邊講解方法:先將皮子平放,放上餡,然后對折成長方形,把邊捏緊,以防漏餡,最后轉個身把兩個角粘牢。
(3)幼兒嘗試制作,比一比誰在半小時內包的最好、最多,滿足幼兒自己嘗試的愿望,在活動中感受包餛飩的樂趣。
5、10:00―10:20參觀、評獎、頒獎
a、組織幼兒、家長相互參觀彼此的作品。
b、班級自行組織評獎
c、集體頒獎(每班評出一等獎一名,二等獎三名,三等獎五名,)
6、10:20―10:40幼兒觀看下餛飩,和家長一起品嘗自己的勞動成果。(幼兒教育)
活動反思:
本次的活動,我開展的還是比較順利的,幼兒參與的積極性也比較高。在導入部分,我用黑貓變白貓的一個情景,把幼兒的'好奇心充分調動起來了。其次,我通過誘人的圖片,讓幼兒了解面食的種類和烹飪方式豐富多樣。接著,運用聽、看的方式深入理解面食因烹飪方式的不同而產生營養的變化。層層深入中了解面食與人們的關系,從而完成本次活動的目標。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喜歡欣賞漫畫,生動地描述圖片的'內容。
2、學習詞語:難解難分、滿頭大汗。
活動準備:
1、教育掛圖《領域活動語言兩貓相爭》。
2、學習包《語言講述活動兩貓相爭》
活動過程:
一、設疑導入:
今天森林里開運動會,所有的小動物們都來到草地上集合,可是左等右等都不見貓兄弟倆。貓兄弟倆去哪里了?
二、引導幼兒逐幅觀察圖片,感知理解圖片內容并講述。
1、感知講述對象并自由講述。
2、豐富詞匯:難解難分、滿頭大汗。
3、集體講述。
4、幼兒個別講述。
三、完整講述圖片內容并結合圖片取名。
四、小結活動情況,提升主題并進行行為教育。
五、延伸活動:
引導幼兒續編圖片的故事。 回家后請小朋友也給爸爸媽媽講講這個故事,想想故事的結尾還可以怎么樣?明天來可以告訴老師,看誰的故事更有趣。
【幼兒園大班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大班教案幼兒園大班教案及反思06-09
幼兒園大班教案05-28
幼兒園的大班教案08-26
幼兒園教案大班10-26
幼兒園大班的教案11-14
幼兒園大班教案02-19
【經典】幼兒園大班教案07-22
幼兒園大班教案(精選)07-22
幼兒園大班教案[精選]07-22
(精選)幼兒園大班教案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