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幼兒園大班教案合集【3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3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圖片,完整連貫的講述圖片內容,懂得遇事要多動腦。
2、理解詞:傘、推、勾、撐。
3、讓幼兒體驗到看圖講述的樂趣。
4、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能簡單復述故事。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引導幼兒學會觀察圖片,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難點:引導幼兒逐步用完整、連貫的語言講述圖片內容。
活動準備
實物:小紅傘一把。教學掛圖三幅。
活動過程
一、(導入)出示小紅傘,激發講述的興趣。
1、看看我帶來些什么?出示字卡(小紅傘):它是什么顏色的?它有什么用呢?它除了遮雨還可以干什么?
2、我們來看看小兔用小紅傘做了哪些事情?
二、出示掛圖,教師引導觀察畫面,并提問講述
圖一: 1、在這幅畫里,你看到了什么?
2、蘑菇房里會住著誰呢?我們一起敲敲門。
3、今天的天氣怎樣?小兔子想出門應該帶些什么呢?
4、小結
圖二:1、小兔子來到了什么地方?碰到了誰?小兔子怎么幫小刺猬摘到果子呢?
2、小結
圖三:1、小兔子告別了小刺猬,它又來到了什么地方?發現了誰?小兔子想逃走,但已經來不及了,怎么辦?小兔子怎樣才能躲過大灰狼呢?
2、小結
三、教師完整的講述故事一遍,幼兒仔細聽。
四、連貫講述
1、幼兒結伴連貫講述
重點引導幼兒描述小兔是怎樣用雨傘做事的。
2、個別幼兒講述
重點指導連貫講述三幅圖片。
五、情感體驗
你喜歡圖片中的誰,為什么?
教學反思
根據《綱要》中指出: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嘗試描述簡單過程,發展幼兒表達的能力和思維能力。
一、創設了盡情表達的氛圍,注重為幼兒創設寬松的語言環境,始終以鼓勵的言行讓幼兒大膽想、大膽說,始終以贊許的口吻激勵幼兒,幼兒在我的鼓勵下思維開闊了,也不拘束了。
二、幼兒有了盡情的表達內容,我注重了讓幼兒主動觀察圖意,注重幼兒經驗的構建和指導,引導幼兒聯系生活經驗、分析問題、討論交流。我還應用了遮眼法、談活法、討論法,提高幼兒的思維積極性和口語表達能力,引導幼兒遇事要多動腦筋的習慣。
三、用肢體語言幫助幼兒盡情表達,好動、好奇、好模仿是幼兒的特點,要幼兒較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去看圖、思考是難以做到的,在活動中我讓幼兒在講述時,加以自己的創造的情景表演,也使活動具有趣味性。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欣賞靜態的圖片或觀看"青蛙"的錄相片段,了解青蛙一些活動及生活場景。
2、學習用毛筆畫各種動態的青蛙,能添畫上較合理的背景。
3、養成大膽用色、均勻涂色的良好習慣。
4、根據已有經驗,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5、感受色彩對比。
活動準備:
幼兒最好分成一半教學;宣紙或毛邊紙按美術本頁面大小裁好;每人一支毛筆;綠、黑、紅、藍等其他顏色;水、擦布;作品展示區;教師操作用《青蛙》圖片幻燈、范畫及示范用的材料等
活動過程:
一、欣賞圖片孩子們,現在我們來看一下人類的好朋友————青蛙的生活照。(點擊播放,邊放邊提問:青蛙在干什么?在哪里等)
二、律動《小青蛙》
三、教師講解、示范。
今天我們要用毛筆學著來畫一畫青蛙。怎么畫呢?
1、我們先來欣賞幾幅毛筆畫的青蛙圖。
2、示范繪畫方法:綠身子(整支毛筆按兩下完成),先長后腿再長前腿,(換色畫)大大的眼睛,穿花衣(黑色按三筆),一只可愛的青蛙就出現了。試著換個方向再畫一只……用其他筆添畫上背景即成。
3、請大家動手試試看。
四、幼兒繪畫教師巡視,及時表揚孩子的進步表現。
五、作品展示根據孩子先后,及時張貼出作品。等到大半孩子完成時,請大家自由欣賞并評價一下自己及同伴的作品。
教學反思:
我們上美術校本課的目的就是讓學生通過各種藝術形式喚醒學生對于生活的.感受和熱愛,引導他們用基礎的藝術形式去表現他們內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審美能力。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我還將會繼續不斷提高自身的美術素質,不斷的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認真上好每堂美術課。讓學生在課堂上能夠掌握一定的繪畫基礎知識以及一些基本的技能技法。注意培養學生具有一定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構圖能力,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快,有趣味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氛圍,使學生感到學習沒有負擔,而是一種享受,一種娛樂。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 嘗試運用7的組成進行推理并列算式,學習7的加減運算。
2. 探索發現互換、互補規律,靈活進行加減運算。
3. 能主動參與,養成求異創新的思維品質。
4. 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 有興趣參加數學活動。
活動準備
1.7的組成、加減算式,圖片或課件(內容:7只鳥:1只先來,6只后來;2只黑色,5只黃色;3只在樹上,4只在天上)。
2.7的組成、加減式中所需的數字和符號幼兒人手一套。
活動建議
1. 組織幼兒玩拍手和填數游戲,復習7的組成。
(1) 拍手游戲。幼兒邊拍手邊說出7的分合式,如:7可以分成1和6,1和6合起來就是7。
(2) 填數游戲。請幼兒又快又對地給缺失的7的組成式填上合適的數。
2.引導幼兒觀察圖片,從中發現數的關系,學習7的加減法。
(1)從鳥兒先后飛來的順序,引導幼兒描述并列算式,先列加法,再列減法。
如:樹上飛來了1只小鳥,后來又飛來了6只小鳥,樹上一共有幾只小鳥?你是怎么知道的?請幼兒列出算式1+6=7,并說出各數字、符號代表的'意義。
教師提問:如果先飛來了6只小鳥,又飛來了1只小鳥,怎么列算式?幼兒可列出:6+1=7。引導幼兒發現:將加號兩邊的數互換位置以后,總數不變。
引導幼兒運用7的組成進行推理,列出7的第一組減法算式。如:因為7可以分成1和6,1和6合起來是7,所以7-1=6、7-6=1。
(2)啟發幼兒根據圖片上小鳥的黑、黃(不同顏色)或在樹上、在天上(不同位置)等情境用的分合式,列出其他7的加減法算式。列出3+4=7、4+3=7、7-3=4、7-4=3。
請幼兒說出算式中的數字和符號各代表什么意思。
3.根據7的加減算式,鼓勵幼兒以自己的興趣和經驗編出新的應用題。
如:根據7-2=5,可編出:我們班有7個小球,借給小班2個球,我們班還剩下多少個小球?
引導幼兒創編主題新穎的應用題,發展幼兒求異創新的思維品質。
4.利用快問快答的形式,幫助幼兒反復練習7的加減運算,提高幼兒快速準確的反應能力。
如:教師說出3+4,幼兒快速答出3+4=7。也可變成幼兒出題,教師或全體幼兒回答等形式。
活動反思
記得在教一年級數學的時候,7的分解組合和加減運算是作為教學內容,重點學習的,但從幼兒園改編教材以后,10以內的分解和加減運算,就成了大班的教學內容了,上學期是5以內的加減運算,孩子們學習起來,還算輕松,但下學期6,7的加減運算就有些困難。如果單純的進行算式計算,大家就習慣性的利用自己的小手指來算,個人認為這是一個陋習,不利于孩子們思維的發現和動腦的積極性,學前孩子的運算應該是借助于一些學具,實物和圖例來完成,在熟練的基礎上,慢慢的學會運算,我們有幾個小朋友,對陋習的依賴,居然極致到對學具和圖片視而不見的地步,真是悲哀!這種現象的出現,一方面于家長對孩子早起的錯誤引導,家長們總過早的讓孩子們學算數,而且學習的方法和技巧也極不科學,甚至是典型的錯誤,再就是作為老師,我們是否真正讀懂《3----6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對幼兒發展目標的要求,是否有拔高超標的因素,可憐的是孩子們,要立即改變以前的陋習,又要重新適應視物思考的過程,孩子們的勞心費力,談何興趣啊!
綜合以上思考,計劃近期召開家長會,合理指導家長形成有利于幼兒的適合幼兒的早教理念和方法,再就是加強對《指南》的學習和研討,讓我們的教學更高效準確!
【幼兒園大班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大班教案幼兒園大班教案及反思06-09
幼兒園大班教案05-28
幼兒園的大班教案08-26
幼兒園大班教案06-12
幼兒園大班教案10-08
幼兒園大班教案10-08
幼兒園大班教案10-08
幼兒園大班教案10-08
幼兒園大班教案10-08
幼兒園大班教案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