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教案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學習觀察畫面上人物表情變化以及其他細節。
2、遷移已有經驗并進一步加深對故事的理解。
3、積極參與制作葉子小屋的手印活動。
活動準備:
1、有關角色形象的圖片一套。
2、紅黃綠色顏料各一盤,畫有小房子屋頂的鉛畫紙一張,大傘一把。
3、圖畫書人手一本。
活動過程:
1、設問引題。
——如果你下雨時正好沒帶傘,你會怎么辦呢?
2、閱讀圖書。
——讀到“你看,葉子做成的屋頂很棒吧”,可以讓幼兒把書合上。讓他們預期想象下面將會發生什么事情,請幼兒講一講自己的看法。
3、關注閱讀重點。
——小馨在葉子小屋里遇到了誰?小馨和哪些小動物在一起避雨?她是怎樣想的呢?重點引導幼兒觀察小馨面部表情的變化,以及畫面上出現的各種小動物,幫助幼兒理解人物的`心理變化過程。為幫助幼兒理解主人公情緒變化,可以和幼兒討論下列問題:
——你喜歡小馨嗎?剛開始的時候,小馨對螳螂的態度怎樣?其他小昆蟲進來時,小馨是怎么說的?小馨和同伴避雨時,她高興嗎?你是怎么知道的?
4、制作“葉子小屋”
——啟發幼兒在白紙上用手印畫的方式,制作一間彩色的葉子小屋。然后一邊操作圖片一邊領著幼兒講故事《葉子小屋》。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熟悉歌曲,了解附點音符,能隨著間奏做動作。
2、能用活潑、歡快的心情演唱歌曲。
3、正確使用壓歲錢,有節約意識。
活動準備:
節奏卡2張,紅包一只,書籍一只。
活動過程:
一、連聲。
1、練習吸氣與呼氣的方法。
2、師生問好。
二、學習歌曲。
1、出示紅包一只及節奏卡。
師:這是什么?過年的時候,我們每個小朋友都拿到了壓歲錢,你們的壓歲錢有什么用的?
師:能用這個節奏來說嗎?(觀察兩張節奏圖,了解附點音符的特點)買了一只什么呀?
2、了解歌詞,引導幼兒在間奏處用動作表演。
師:知道有些小朋友拿到壓歲錢后是怎么花的呀?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歌曲《買書》。
師:姥姥給了壓歲錢,心情是怎樣的?怎么逛書店的.?買了一摞小畫書?一摞是多少呀?心情怎么樣?你能用動作在間奏的時候表現出來嗎?(3遍)
3、學唱歌曲。
師:這些小朋友真節約,買了這么多有用的東西,如果以后你們再拿到壓歲錢,想怎么計劃自己的壓歲錢呢?
師:一起跟著老師演唱這首歌曲。(變換方式演唱)
三、復習游戲《卷炮仗》。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認識蝌蚪和青蛙的外形特征和生活習性。
2、在幼兒已有經驗的基礎上,通過觀察和討論,了解青蛙的生長過程。
3、有保護青蛙的意識,知道青蛙是我們的朋友。
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人手一冊,鉛筆人手一支。
2、青蛙生長圖片一套。
3、玻璃缸里養了許多小蝌蚪。
活動過程:
一、音樂活動:小蝌蚪。
1、教師:這是什么?小蝌蚪在水利干什么呢?
2、教師和幼兒一起,隨著音樂邊唱邊表演《小蝌蚪》,引出主題。
二、通過提問的方式,初步了解青蛙的特點。
1、教師:小蝌蚪在水中游呀游,慢慢地長大了,小蝌蚪長大了就會變成什么呢?小蝌蚪長大后是什么樣子呢?
2、啟發幼兒根據個人已有經驗講述自己對蝌蚪和青蛙的認識。
三、出示青蛙圖片或幼兒用書,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畫面,了解青蛙的主要特征,說說:
1、這是誰?青蛙長得是什么樣子的?青蛙的身體是什么顏色的?
2、青蛙頭上有什么?腿長得怎樣?腳趾間有什么?
四、教師進行簡單的小結。
五、了解青蛙的生長過程。
1、出示青蛙生長圖片或觀察幼兒用書上的青蛙生長演變的畫面,說說:小蝌蚪是怎樣慢慢變成小青瓦的`?
2、幼兒清楚地了解到:青蛙卵—小蝌蚪—長出后腿小青蛙—長出前腿的小青蛙—青蛙。青蛙完整地演變生長過程。
六、組織幼兒討論,了解青蛙的生活習性,知道青蛙是人類的好朋友。
1、你知道青蛙喜歡生活在什么地方?
2、青蛙喜歡吃什么》為什么說青蛙是我們的好朋友?
3、菜市場,有人捉了青蛙來賣錢,他們這樣對嗎》我們小朋友應該怎樣做呢?
七、教師帶領幼兒一起念兒歌《小青蛙》。
八、幼兒操作活動。
知道幼兒觀察幼兒用書,想一想,小蝌蚪是怎樣變成小青蛙的?啟發幼兒用畫箭頭的方式,表現小蝌蚪成長的過程。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了解合理的飲食結構。
2、為自己設計營養食譜。
3、知道人體需要各種不同的營養。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識。
活動準備:
1、掛圖第9號《營養結構》
2、制作營養食譜的紙、筆人手一份。
3、自制健康印章一枚,圖案為太陽或燈泡。
活動過程:
(一)我最喜歡吃……
1、我們小朋友都有自己最喜歡吃的東西,要是讓你隨便吃,你能吃下多少?
2、幼兒自由發言,可適當引導,如你喜歡吃冰淇淋嗎?你能吃下多少?
(二)營養“寶塔”
1、小朋友想吃很多很多喜歡的東西,這樣合適嗎?哪些東西應該多吃,哪些東西應該少吃呢?
2、家出示掛圖。每天應該吃的東西就像一座寶塔,下面的東西應該多吃上面的東西應該少吃呢?
3、吃得最多的應該是什么?(米飯、饅頭、面包和面條,還有玉米、土豆和番薯,這些糧食做的食物可以讓我們有力氣)
4、可以吃得第二個多的.應該是什么?(蔬菜、水果也要多吃一些)
5、比蔬菜、水果要吃得少一點的是什么?(牛奶、雞肉、雞蛋、魚、肉都要吃一些吃得少一些,可是不能吃得太多)
6、吃得最少的應該是什么?(巧克力這樣的甜食和油炸的東西都應該少吃)
(三)我的營養食譜
1、看了營養“寶塔”,我們知道哪些應該多吃,哪些應該少吃,不能一個勁地吃喜歡吃的東西,不啻其他的東西。
2、我們為自己設計一份健康食譜好嗎?
3、將紙折成三折,使它看起來像菜單。把早餐“食譜”(如水果、牛奶、饅頭等)話在第一面,把午餐、晚餐的“食譜”依次畫在第二、第三面上
4、折攏“食譜”,在“封面”處美化裝飾。
5、選取幾則比較典型的食譜,引導幼兒討論它們設計得是否合理,是否有利于大家檢驗合格后,教師在起“食譜封面加蓋健康印章。
6、我們把自己設計的這份食譜放到我們的“健康加油站”,歡迎大家經常光顧,是自己永遠健康。
活動反思:
在平時的生活中,發現班級中有個別幼兒有點挑食,有些幼兒特別喜歡吃甜食,結合此活動,可以讓幼兒了解健康的飲食,所以我認為此活動是比較有意義的。
我將此活動的目標定為:1.了解合理的營養結構。2.為自己設計營養食譜。主要環節有:1.我最喜歡吃(導入)。2.營養寶塔(了解營養結構)。3.我的營養食譜(設計食譜)。
第一環節,我最喜歡吃。幼兒能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有的幼兒覺得沒有人管會把所有的糖全吃掉,有的幼兒只想吃一點點,因為對身體不好。
第二環節,營養寶塔。幼兒看著圖片,了解最下面的米飯、面條、面包等要多吃,最上面的甜食、油炸食品等要少吃。我也能結合本班的具體情況,對幼兒進行隨機教育。
第三環節,我的營養食譜。幼兒能根據營養寶塔設計自己的健康食譜,大多數幼兒能考慮到一天中的營養,有蔬菜、水果、魚、肉、米飯、面條等,比較豐富。但個別幼兒繪畫比較單一,沒有考慮到一天中的營養要均衡。
此活動中存在著一些需改進的地方,如:
1.營養寶塔的圖片不是很清晰,所以效果并不是很好。教師可以自己繪制營養寶塔,用簡筆畫的形式繪畫,這樣幼兒看得比較清晰。
2.教師在講評時,可以選一個反例,引導幼兒看一看一天中的營養是不是均衡,加深幼兒對營養結構的認識。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幼兒區別和理解10以內數的單雙數,一般要經過以下過程:第一對單和雙的概念的了解,即知道一個物體為單,如人身上的嘴是單個的。兩個物體是雙,如一雙手,一雙眼睛。第二形成區別一組物體是成雙的還是成單的技能。即知道一組物體如果兩個數為一對,數到最后正好數完的是雙數,數到最后還剩一個的是單數,并能進行實際操作。第三運用上面的技能區別10以內數的單雙數。
區分10以內數的單雙數是大班初期孩子的基本要求,傳統的數教學方法比較枯燥。我就想如何將枯燥的數學活動與孩子的游戲相結合,并利用農村的一些鄉土資源材料配合教學,激發孩子對數學活動的`興趣。因此我設計了這個“誰是單數誰是雙數”的數活動,讓孩子在玩竹簽、兩個、兩個數竹簽、找圖片上的竹簽數等游戲來感受單雙數的概念,并區分10以內的單雙數。
活動目標:
1、運用已有的數經驗探索區分單雙數。
2、能運用單雙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感受同伴間相互交流的樂趣。
活動準備:竹簽、數卡、房子2幢、圖卡若干
活動過程:
一、你爭我奪(在鞏固幼兒已有數知識經驗的基礎上發現單雙數)
1、 幼兒兩人一組玩竹簽,用數卡紀錄每次游戲結果。
2、 幼兒交流:你和誰玩的?你們玩了幾次?誰贏了?贏了幾根竹簽?
3、你們剛才上用什么方法知道自己贏了幾根竹簽的?還有什么其他的方法嗎?
4、請幼兒用兩個、兩個數的方法借助竹簽,數手中贏取的數卡,把能兩個、兩個數完的數字送到紅家,把不能兩個、兩個數完數字送到藍家。
5、和幼兒一起檢查送的數字是否正確。
6、師小結:能2個、2個數完的數字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雙數,2個、2個數到最后還剩下孤單1個的數字叫單數。
7、除了這些數字你還知道哪些數字是單數或雙數?
二、分辨單雙(聯系操作材料進一步區分單雙數)
出示圖片,讓幼兒判斷圖上的物體是成雙的還是成單的。
三、尋單覓雙(在生活中分辨和運用單雙數)
1、請幼兒尋找自己身上或教室里的單雙數。
2、看PPT,尋找生活中的單雙數。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初步把握連環畫創作的基本結構,嘗試表現連續的故事情節。
2.能大膽想象和創造三毛保護環境的主題內容,提高幼兒的環保意識。
3.能積極參與活動,體驗畫連環畫的樂趣。
4.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他們大膽創新能力。
5.鼓勵幼兒與同伴合作繪畫,體驗合作繪畫的樂趣。
活動準備:
1.三毛圖片及張樂平連環畫“三毛拍蒼蠅”。
2.三毛發現環保活動主題。
3.范畫:三毛撿垃圾。
活動過程:
1.出示三毛形象,進行有關談話。
“小朋友,這是誰呀?你怎么看出來的?三毛長的是什么樣子的?”
小結:三毛是大腦袋、圓鼻子,只有三根頭發。
2.介紹張樂平和他的連環畫。
師:三毛這個形象是我國著名的漫畫家張樂平爺爺創造的,人們非常喜歡他的畫,更喜歡他畫的三毛。張樂平經常用他的畫來跟人們說故事,講道理。瞧!這里就有張樂平爺爺的畫。
你能看出是什么意思嗎?你是怎樣看的?(看完第一張、再看第二張、第三張、第四張,每張畫上有號碼,要有順序地看。)這種畫叫連環畫,張樂平創造了許多這樣的畫,講了許多的三毛故事。
3.出示三毛發現的有關環保問題。
“今天,三毛來到我們江陰逛了一圈,卻發現許多問題。”
(1)三毛往前走啊走,發現垃圾筒旁邊有很多的垃圾。
(2)三毛又往前走啊走,發現小河邊有個小朋友在捉青蛙。
(3)三毛往這邊走啊走,發現有只小鳥腳受傷了。
(4)三毛往那邊走啊走,發現有棵小樹彎著腰,都要倒掉了。
(5)三毛往后面走啊走,發現有個水龍頭在嘩嘩地流自來水。
提問:三毛發現了這些問題,他可能會怎么做呢?
4.介紹范畫:三毛環保記三毛是個環保小衛士,他開始了他的環保行動。
老師也用連環畫的方法將他的環保行動畫了下來。
提問:四幅圖分別說的是什么意思?(引導幼兒發現每幅圖上都有三毛,故事是連續的)。
5.請幼兒大膽想象,創造出各種環保連環畫。
(1)畫出三毛的特別形象。
(2)請你用連環畫的方法畫出三毛的環保行動。內容要完整,畫出三毛到哪里去?三毛發現了什么?三毛又是怎樣做的?最后三毛怎樣了?背景可以豐富一些,不要忘記編上號碼。
(3)三毛還會有哪些其他的`環保行動呢?請你也用連環畫的方法畫下來。
6.請幼兒介紹自己作品。
活動反思:
1.首先,本節課的教學是根據孩子的認識能力,觀察能力,從視覺的角度來呈現教學內容,讓孩子們從認識,觀察,評論等步驟進行教學。
2.對活動過程的反思:我覺得本節課的教學做到目標明確,教學過程過度緊扣,做到層層遞進。不好的地方是:沒能面向全班孩子,部分孩子受家長的影響對愛護環境意識不強,針對這一現象我爭取把愛護環境深入班級,深入個人,從而真正做到愛護環境從我做起。
⑴ 對幼兒發展的反思,幼兒階段的孩子希望被理解、尊重和接納,針對孩子學習過程中的每一點進步都應該及時發現,認真肯定。同時也給孩子自己的空間,不能將他們還沒自己認識的現象強加給他們,從事情的表面開始教育,使他們能從內心感知,從周圍發生的種種現象中發現好與壞,該向哪方面學習。
⑵對教師專業發展的反思,幼兒階段的孩子是很注重直觀視覺的、聽覺的,教學中應采用圖像,影片等教育手段,同時引導孩子用對比的手段知道好與壞,進一步理解所發生的現象對生活、學習的影響。從而促進孩子對事物認識能力的提高。
⑶對師幼互動的反思,教學過程中,活動的環節中的各個步驟是根據孩子接受能力認識變化而變化的,對課堂中發現的問題及時認真解決。
3.對活動效果的評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基本達到,跟孩子們互動交流是我課堂中較為滿意的環節,及時發現孩子接受的程度也能從孩子的表現中看出,從而轉變教學技巧達到教學目標。
4. 如果讓我重新上這節課,我會想方設法把上次課堂里活動中沒能很好參與的孩子的積極性調動起來,活動面向弱勢。同時聽取有更多教學經驗的教師的意見提升自己的教學手段,使自己的教學方式多樣化。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觀察體育器械布飛盤,能夠根據飛盤的形狀進行裁剪。
2、運用來回的針法制作布飛盤,體驗制作飛盤的樂趣。
活動準備
針、線、布、硬紙板。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師:小朋友,你們今天早上來幼兒園玩的是什么?
2、引導幼兒說說布飛盤的不同玩法。
二、觀察布飛盤。
1、教師出示布飛盤,請幼兒說一說它的特征。
2、師:你見過的布飛盤是什么形狀的?
3、師:你覺得為什么布飛盤會飛起來,它如果換成別的形狀會飛的這么遠、這么高嗎?
三、教師示范。
1、教師出示并介紹制作布飛盤的.材料。
2、教師示范制作飛盤的過程。
3、師:在按著紙板畫的時候你要稍微比紙板大一些,這樣才能包住紙板。
四、幼兒制作。
幼兒制作,教師觀察指導。
五、玩一玩布飛盤。
1、請做好飛盤的幼兒可以自己玩一玩看誰的布飛盤飛的遠。
2、幼兒之間也可以交換玩。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我是通過談話的方式引出課題的。我們班男孩子比較多,因此當提到布飛盤的玩法時,好像打開了話匣子,幼兒們爭先恐后的想說說自己的玩法。通過這一點,我抓住契機,馬上引入主題——布飛盤的特征。幼兒們很快地掌握了平時玩的布飛盤的特征,接下來我對制作布飛盤的過程進行了示范。在此環節,我對孩子們上個學期的一些技能進行了回憶,再讓孩子掌握“剪裁”這一新的技能。在幼兒制作環節,幼兒們會畫但是剪出來的都不怎么完整,在這個技能上,我會通過平時的區域活動來讓幼兒自己練習。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8
一、活動目標:
1、了解時鐘的結構及分針、時針的運行規律,學會看整點。
2、發展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
3、教育孩子珍惜時間,養成按時作息的好習慣。
二、活動準備:
1、每人兩顆針。
2、幼兒人手一個鐘。
3、幼兒睡覺時間和圖片。
三、活動過程:
(一)用謎語引出活動。
老師先來給大家講一個謎語看看誰最聰明:"會說沒有嘴,會走沒有腿,它能告訴我,什么時候起,什么時候睡。
(二)觀察鐘面師:出示一些鐘,請小朋友仔細看。
幼:形狀不同(圓形、方形),大小不同,顏色不同(紅色,黃色)。
師:哪些地方是相同的的呢?
幼:都有兩顆針,鐘面上都有數字。
教師跟幼兒一起讀出1、2、3、4、5、6、7、8、9、10、11、12.原來鐘是由從1到12這些數字圍成的。看看它們都是怎樣排列的。
幼:按順序排列的`一個圓圈。
師:這兩顆針有什么不同?
幼:一根長、一根短。
師:長的針叫分針,短的針叫時針,今天我們先認識分針何時針,看看這兩根針都是朝著那個方向前進的。請你們看看這兩根針都是朝著那個方向前進的。(師撥動鐘)幼:1至12的方向。師:對了,這樣的方向叫順時針方向。針兄弟就是按順時針方向一圈一圈的轉動的。
(三)由時針、分針賽跑,引導幼兒感知時針、分針的運動規律。
操作鐘表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一格,這就表示一個小時。
(四)認識整點,開展游戲。看鐘的時候,先看時針,再看分針。當時針正指著一個數字時,分針有正指著12時,就表示(幾點了)(五)快樂時鐘師:剛才我們一起看了鐘面,認識了時鐘,下面我們來做一做快樂時鐘游戲好不好?
幼:好師:說明要求,這是什么針?
幼:時針。
師:這是什么針?
幼:分針。
師:請小朋友每人拿兩顆針。
師:我們一起玩,左手拿時針,右手拿分針,開始了,滴答……滴答……滴答幾點吶?
幼:1點吶。
師:滴答……滴答……滴答幾點吶?
幼:2點吶。
師:師幼一起玩到12點整。
師:請個別小朋友上來玩,讓其他小朋友猜幾點。
師:好請小朋友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師:今天我們輕松地認識了整點,(六)、幼兒操作、鞏固整點:
下面老師要來考考小朋友,請每個小朋友上來拿一個你喜歡的時鐘,我說時間,你來撥。6點整,我來看看你們撥對了沒有,小朋友也可以相互看看他撥對了沒有。
師:好,小朋友都對了,早晨6點我們該怎么樣啊?
幼:起床。
師:下面8點整,8點我們該怎么樣啊?
幼:上幼兒園。
師:再撥11點整,11點我們又該怎么樣呢?
幼:洗手吃飯。
師:請小朋友把鐘放上來,原來小朋友生活都是有規律的,都知道幾點該干什么。可是前幾天,有個幼兒園組織去春游,老師要求下朋友今天晚上9點鐘睡覺,明天早上6點鐘起床,8點鐘到幼兒園。可是在出發時卻發現少了聰聰小朋友,是什么原因呢?
幼:生病了,睡懶覺。
師:他沒有生病,對了,原來聰聰昨晚10才睡覺,8點鐘才起床。他能不能去春游啊?
幼:不能。
師:所以小朋友們要珍惜時間,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
師:小朋友都會認識整點,老師再撥一個時間,9點半,小朋友認識嗎?
幼:不認識。
師:這是9點半鐘,等下節課老師教小朋友認識半點好不好。
師:好請小朋友去休息。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在學會前滾翻的基礎上,讓幼兒嘗試多種滾翻的方法。
2.體驗體育活動的快樂,感受成功,獲得情感的滿足和釋放。
3.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使幼兒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在活動中表現出對他人的尊重和關心。
活動準備
1.大小墊子若干張。
2.音樂《天使》。
活動過程
1.開始部分
今天我們一起來聽首歌,歌的.名字叫《天使》。你們知道天使是什么意思嗎?我們每個孩子都是爸爸媽媽的天使,你們也是老師的天使,天使就是你們,現在我請天使和我一起做健身操。
2.基本部分
(1)咦,你們聽,是什么聲音? (大海的聲音、海浪聲、海鷗聲……)讓我們一起去海邊看看大海好嗎? (幼兒跟著音樂,跑著、跳著到達“海邊”)
(2)幼兒進入場地。你們看大海里有什么? (一艘艘小船)我們大家去乘船好嗎? (幼兒隨機選擇一艘船,或坐,或躺)
(3)好大的浪啊!教師引導幼兒一起在墊子上東倒西搖。
(4)看!浪娃娃在大海媽媽的懷抱里做什么?我們小朋友能不能來表演一下?你們會哪些方法呢?我們比一比哪個小朋友翻滾的方法最多。幼兒練習,教師巡回指導。
(5)突然海浪聲洶涌澎湃,小浪花組成了波濤,想想看,我們怎么練習?幼兒跟隨浪濤聲進行模擬練習,找出方法。(通過練習,得出同心協力才能波浪滔滔)
3.結束部分
放松練習。浪濤聲漸遠,浪潮退了。我們小朋友一起到沙灘上跳個舞吧!幼兒隨意站在場地上,隨音樂和老師一起翩翩起舞。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通過跳健身操開始,引發幼兒對調皮的浪娃娃產生興趣后,練習各種滾翻的方法。
這是一個比較“放”的教學設計,是否能“收”取決于教師平時的教學常規和課堂氣氛的隨機調控。活動給幼兒一個充分“放”開練習的機會,情境的轉換和活動內容的變換采用了比較自然的過渡。教師應在幼兒情緒高亢后引導其一點點放松,逐步引導他們創編練習,用不同動作表現對浪娃娃的理解,充分發揮想像力和創造力。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通過嘗試、比較等方法為樂曲匹配合適的樂器。
2、學會在圖譜和口令的暗示下,為樂曲伴奏。
3、在闖關游戲的情境中大膽演奏,體驗與同伴合奏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已欣賞過“超級瑪麗”的電玩游戲并會隨樂律動游戲。
2、物質準備:相關圖譜、音樂、鈴鼓、圓舞板、碰鈴各8套,大鼓一套。
【活動過程】
一、隨樂進行超級瑪麗的律動游戲,再次感受游戲情節的樂趣。
師:小朋友們,前幾天我們玩了個超級瑪麗的游戲,你們還記得嗎?今天我們要繼續闖關,小瑪麗們準備好了嗎?(隨音樂闖關)
二、看圖譜分角色再次表演游戲情節。
l、總結圖譜與身體律動的關聯,整理瑪麗闖關的路線。
提問:剛剛我們闖關的'時候是按照什么路線走的呢?這邊遇到了誰?遇到毒蘑菇怎么辦呢?一起跟圖譜說第一行節奏?
師:遇到烏龜為什么不能動?接下來是怎么走呢?遇到了一顆大蘑菇怎么做?
2、看圖譜,分角色表演動作。
師:下面請你們分工合作,請這對做走的動作,這對做跳的動作,還有一對做吃蘑菇慢慢長大。
三、探索為樂曲匹配合適的“樂器武器”并能看指揮大膽地進行間關演奏游戲。
師:太棒了,通過大家的努力,我們贏得了三種武器,看,分別是小鈴、鈴鼓和圓舞板。
討論:教師示范三種樂器發出的聲音,請幼兒討論那種樂器可以用來表示走,遇到蘑菇的時候可以用什么武器,吃一個蘑菇慢慢長大可以用什么呢?
請幼兒將自己的討論結果上來試一試。請幼兒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樂器,選擇一樣的樂器的寶貝坐在一起,一起跟著音樂來試一試。
四、闖關開始。
1、看指揮完整隨樂演奏,初步感受用“樂器武器”進行闖關的樂趣(第一關)
師:請小瑪麗拿起武器一起來闖關!成功后用瑪麗的音樂表示成功。
2、在游戲情節進展線索的提示下,累加大鼓進行合樂演奏。(第二關)
①根據故事情節發展探索在(毒蘑菇)處累加大鼓,成功或失敗根據幼兒演奏情況而定。
師:恭喜小瑪麗們闖過了第一關,我們又獲得了一個新的武器,看是什么?聲音怎么樣?
第二關毒蘑菇的毒性變得更強了,那我們可以把大鼓用到什么地方?大鼓和圓舞板一起對付蘑菇。
②如果聽到的是失敗的音樂,師幼共同討論失敗的原因,再次進行闖關演奏。
3、交換“樂器武器”,體驗用不同的武器進行闖關的樂趣(第三關)
剛才我們小瑪麗都是用自己的武器,接下來第三關又增加了難度,你們會使用別人的武器闖關嗎?
五、活動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