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教案3篇【優】
作為一名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3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在理解歌曲《熊和石頭人》的基礎上,用動作表演歌曲內容,當“熊走”音樂出現時,能控制住自己不亂動。
2、能創編不同的造型,并能根據詞義共同制定玩法和規則。
3、遵守游戲規則,體驗合作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已學會歌曲《熊和石頭人》,有自由造型的經驗。
2、物質準備:音樂磁帶《熊和石頭人》,熊的頭飾 2~4 個。
活動建議:
1、復習歌曲《熊和石頭人》,教師引導幼兒在熟練歌曲的.基礎上創編動作進行表演。
組織幼兒復習歌曲 1~2 遍,引導幼兒根據歌詞的內容進行動作創邊,教師對幼兒創編的動作進行梳理,全體幼兒隨音樂邊表演邊唱。
2、引導幼兒討論,制定游戲玩法和規則。
提問:根據歌詞,你覺得誰應該變成石頭人?為什么? 石頭人是什么意思?怎樣做才算是石頭人?
什么時候小動物們才能變成石頭人呢?
小結:當大熊回頭或轉身的時候,小動物們就要變成石頭人。“石頭人”要保持造型不動。遵守這個規則,就不會被大熊吃掉;被大熊發現了,就要把他抓到場外停止游戲。
3、教師和幼兒一起隨音樂玩游戲。教師可先和 1~2 名幼兒一起當“熊”,重點引導幼兒遵守游戲規則:“熊”來了,“石頭人”要保持造型不動。
4、引導幼兒討論,增加游戲規則,加大游戲的難度。
教師可提示幼兒,“熊”可以用什么方法試探“石頭人”是不是真的?如:做鬼臉兒、撓癢癢等;每個“石頭人”可以試探幾次?
如果游戲中出現“熊”和“石頭人”位“到底動了還是沒有動”發生爭執時,教師引導幼兒討論解決。如:“石頭人”要誠實,對每個“石頭人”,“熊”只能試探一次等。
小結新規則:“熊”可以用表情和動作曲試探“石頭人”時不時真的,“石頭人”在這種不能夠情況下,仍要堅持不動。每個“石頭人”“大熊“只能試探一次。
5、利用新規則繼續游戲,教師可鼓勵幼兒創編“石頭人”的造型,體驗游戲的快樂、有趣。
【游戲玩法】
一人或幾人扮演“熊”,事先找地方藏好,全體幼兒邊唱邊邊按歌詞表演。當唱到“再把舞來跳”這一句歌詞時(歌曲的后半部分暫時不唱),教師插入即興彈奏的舞曲(也可播放事先準備回到的舞曲磁帶),幼兒隨音樂自由結伴舞蹈。當教師開始彈奏“熊走”音樂(即歌曲的后半部分————從“要是大熊走過來”這句歌詞至結尾)時,幼兒必須擺好一個造型不動。此時扮演“熊”的幼兒按節奏走出來,發現“動”的小朋友,就“吃掉他”。“被吃掉”的幼兒退出游戲,回座位上等待。當“熊”走音樂漸弱、漸慢,“熊”離開座位幼兒躲起來時,舞曲音樂再次響起,剩下的幼兒自由舞蹈,并在音樂結束時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集體活動名稱:
談話活動:怎樣過新年
內容和要求:
1。通過活動來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有大膽的創新精神。
2。鍛煉幼兒的語言組織能力,要求幼兒能夠用較為流利的語言描述情景,并能夠使用豐富的詞匯來形容新年的快樂和自己愉悅的心情。
3。激發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表達、交流的興趣。
4。教幼兒養成細心、認真的學習態度。
環境與材料:
各種與新年有關的圖片或者物品
過程與指導:
1、談話導題:“新年就要來到了,大家都很高興,讓我們來想一想,怎樣過新年才快樂呢?”幼兒自由討論,請想好了的小朋友來講一講,他準備怎樣過新年?去年的時候是什么過的?心情怎么樣?
2、出示各種與新年有關的圖片,請小朋友看一看,上面都有些什么,人們在做什么?他們的表情看起來怎么樣?你覺得他們的心情是什么樣的?為什么?
3、回憶去年小朋友給其他的班小朋友拜年的情景,請幼兒想一想當時的情景是怎么樣的?我們在拜年的時候說了些什么?引導幼兒回憶《拜年》這首兒歌,全班一起來背誦,激發幼兒對新年的向往。
4、告訴小朋友,新年是一年的新開始,小朋友又大了一歲了。提問:你在新的一年里有些什么打算,有什么愿望,應該怎樣做?
5、教師小結:我們不僅自己要快樂的.過新年,而且還有給身邊的人送去自己的祝福,我們已經學會了很多拜年的話,還可以把自己的祝福畫出來,做成賀年卡,送給自己最喜歡的人,好嗎?
活動反思:
本節課以“過新年”為主線,貫穿整個教學始終。從情境導入、學唱歌曲、參與體驗、創作表現、拓展延伸等幾方面,突出對歌曲《過新年》的學習,是一個綜合型的課程。本節課完成了教學目標,并能用多樣的教學方法淡化和解決教學重難點,引導學生在快樂中、游戲中學會了歌曲。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讓兒童主動參與變色的操作活動,感受三原色的變化。
2、培養兒童的合作意識,激發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3、在創作時體驗色彩和圖案對稱帶來的均衡美感。
4、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5、大膽嘗試繪畫,并用對稱的方法進行裝飾。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兒童主動參與變色的操作活動、探索顏色的變化
教學難點:兒童自主分配角色,互相合作調配顏色
活動準備
1、分別裝有紅、黃、藍顏料的一次性透明杯若干,各種顏色的彩帶若干。
2、水粉筆、盤子、變色記錄表。
3﹑各種水果寶寶的圖片
活動過程
1、出示彩帶,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出示彩帶,并提問幼兒,這些五顏六色的彩帶可以用來干什么?(裝飾舞臺、渲染節日氣氛等)用這些彩帶來裝飾舞臺,舞臺定會絢麗多彩、漂亮極了。那你們知道這些顏色是從哪里來的?(染料廠)染料廠的.工人叔叔真聰明,像魔術師,能變出各種各樣的顏色。今天,老師也來當一回魔術師,給大家表演幾個節目。(評析:教師以魔術師的身份出現,使幼兒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了起來,進入了一種安靜、急于求智的狀態。)
2、請幼兒觀察杯中的顏色,并提出活動的要求。
(1)出示紅、黃兩種顏色的杯,讓幼兒看清后,把兩色混合,仔細觀察它們的變化結果。
(2)將變色結果記錄在表上。
3、幼兒小組操作:(1)請幼兒將紅與藍、黃與藍混合,看看能變出什么顏色,并將結果記錄在表內。
(2)引導幼兒說一說“*顏色與*顏色混在一起變成了*顏色”。
4、幼兒講述自己嘗試的過程和結果。
(評析:這里讓幼兒通過觀察,自己發現顏色的變化,并通過語言講出來。不僅調動了幼的積極性,還發展了語言表達能力。)
老師歸納:小魔術師表演得真精彩,紅顏色與藍顏色混在一起變成了紫色,黃顏色與藍顏色混在一起變成了綠色,那么,把三種顏色放在一起,能不能變呢?變成什么顏色?小朋友想不想試一試?(想)
5、幼兒嘗試把三種顏色相互混合,觀察顏色的變化,并把結果填入表中。
(評析:這里讓幼兒觀察三種顏色的變化,使幼兒不局限于兩種顏色,多種顏色也可以變,而且混合時顏色的多少,決定了變化的結果。激發了幼兒的求智、探索的欲望。)
(2)老師小結:小魔術師的本領真大,把紅、黃、藍三種顏色放在一起,有的變成了黑色,有的變成了棕色。在混合時,各種顏色的多少變出來的顏色也不一樣。現在每個小魔術師都來動一動手,給水果寶寶穿上漂亮的衣服,比一比,誰的本領大。
6、幼兒操作涂色:可愛的水果寶寶
幼兒人人動手,運用活動中取得的調色經驗,給各種水果圖上相應的顏色。
(評析:幼兒操作時,教師不強調顏色的深淺,搭配的是否合理,而是讓幼兒自由表達自己的喜愛。這樣,有利用幼兒大膽操作,也有利用幼兒自信心的培養。)
教學反思
1﹑本次活動過程始終以兒童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兒童積極參與其中,老師為主導,積極調動兒童的各種感官,讓兒童在活動中,通過看一看、說一說、做一做等各種體驗,激發兒童學習熱情,在操作探索中發現顏色變化的神秘,感受顏色變化的樂趣,從而完成預設目標的要求。
2﹑孩子對上這節課的興趣很高,可以自己親自去動手調色,并觀察不同顏色加在一起的變化樂趣。
3﹑有的孩子還不能準確的調出相應的顏色,我們老師就加以指導。
4﹑在這節課上有的孩子回答問題還是很積極的,有的孩子不認識自己調出的是什么顏色,老師會給他講解。
【幼兒園大班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大班教案幼兒園大班教案及反思06-09
幼兒園大班教案09-24
幼兒園大班教案09-24
幼兒園大班教案09-24
幼兒園大班教案09-25
幼兒園大班教案09-25
幼兒園大班教案09-25
幼兒園大班教案09-26
幼兒園大班教案09-26
幼兒園大班教案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