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實用的幼兒園大班教案3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3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運用以有經驗,嘗試用各種辦法解決問題。
2、學會運用統計的方法進行比較。
3、感受有趣的科學現象,激發幼兒的探索欲望。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發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活動準備:
小毛巾、大塊積木若干,海綿、衛生紙、玻璃瓶、塑料瓶、小桶、小盆、水若干,膠管、石子若干,虹吸現象實驗材料。
活動過程:
一、看圖,幼兒運用已有經驗回答解決的辦法。(圖上有一個小桶,內裝滿水,另有一個空盆。)
老師提問:不用倒的.方法,怎樣將小桶里的水運到空盆里去?
二、操作活動:
1、進入操作場地,幼兒根據老師提供的材料進行設想,找出合適的操作材料。
2、幼兒交換自己的設想和想法
3、進行操作,驗證自己的設想。老師巡回指導。
三、幼兒分享操作感受。
1、你選擇的是什么材料,是怎樣操作的?
2、通過操作覺得哪些材料能夠幫助將水轉移到另一個空盆里。
四、比較三種方法的實效性。
1、共同找出可行的三種方法,(用杯子舀、用體積大的材料壓、用吸水的材料轉移)通過比賽的方式感受每個方法的實用效果。
幼兒自由選擇一種方法,進行比較。
2、老師出示準備好的統計表格,請幼兒用或表達自己的意見。
3、老師和幼兒一起通過統計表格比較三種方法。
五、老師引導幼兒小結出今天實驗的收獲。
六、老師演示虹吸現象,激發幼兒探索科學的興趣。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在活動過程中主動地觀察、分類、比較、推斷、排除、預測等。
2.積極參與活動,樂于和大家分享自己的發現。
3.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4.學會積累,記錄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
活動準備:
1.同樣大小的盒子若干(與幼兒人數相等),每個盒子內裝有一個網球,盒蓋用帶子固定。盒子外呈以下幾種情況:有的盒子外貼有小小的商標粘紙,如kitty貓、米老鼠;有的盒子上抹一點玫瑰精油;有的盒子一角用蠟筆涂抹了幾下。2.另外準備四個盒子:一個空盒子,一個內裝氣球,一個內裝幾張餐巾紙,一個內有一顆糖果被膠布固定在盒子底部。3.一條毛巾,一把尺,一個裝著醋的小圓瓶,一副鈴鐺,一小盤黃豆,一個網球,一個網球大小的水晶球。
活動過程:
一、幼兒初步接觸不能打開的盒子,分辨盒子里是否有東西,并說說理由師:這些暫時不能打開的盒子里有東西嗎?請你們試一試,把盒子分成裝有東西的和沒有裝東西的兩類。(幼兒操作。)師(指著幼兒認為裝有東西的盒子):大家都認為這些盒子里面有東西,請說說你的理由。幼:我聽到有聲音,感覺里面有東西。師:你從聲音方面確定里面有東西。是什么聲音?能演示一下嗎?幼:我感覺重重的,說明里面有東西。師:你從重量方面感覺到盒子里有東西,大家有這樣的感覺嗎?師(小結):有些人是聽到盒子里有聲音發出來,所以確定里面有東西;有些人是感覺到盒子重重的,所以確定里面有東西……(析:用問題引導幼兒感知盒子里是否有東西,并鼓勵幼兒表達、交流自己的感受,如:從輕重上感覺到盒子里有東西,從聲音上感覺到盒子里有東西等。)
二、幼兒再次接觸不能打開的盒子,通過排除法推斷出盒子里所裝的東西
師:這些暫時不能打開的盒子里到底裝著什么呢?請你們再去感受和探索一下。師:這里有一條毛巾、一把尺、一個裝著醋的小圓瓶、一副鈴鐺、一小盤黃豆、一個網球,請你選出確定不在盒子里的物品,并說說你的理由。幼(選擇了尺):尺子比盒子長,肯定裝不進盒子里。師:是嗎?請當場測量驗證一下。怎么測量才是正確的呢?你給大家展示一下。幼(選擇了水晶球):水晶球很重,盒子里面的東西很輕。師:你是怎么比較的呢?(鼓勵幼兒一手拿盒子、一手拿水晶球掂量比較。)還有誰也愿意上來試一試、比一比,來證明自己的推斷?師(小結):尺子長,水晶球重,黃豆多,小鈴響,毛巾輕,醋瓶子有酸味,這些都不是盒子里裝的東西。大家通過排除和推斷認為盒子里裝的是網球,我來打開驗證一下。(教師打開其中一個盒子驗證結果。)(析:這是本次活動的重點,教師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比較、測量、排除等科學探索的手段,推斷盒子中到底裝著什么東西。)
三、幼兒第三次接觸不能打開的盒子,從盒子的外觀推斷盒子里曾經裝過什么
師:大家通過探索知道了每個盒子里裝的是網球。那么,這些盒子以前曾經裝過什么呢?請你再上來仔細觀察、探索、判斷一下。師:你認為盒子里曾經裝過什么呢?幼:我看見盒子上有蠟筆畫過的樣子,以前里面可能裝過蠟筆。師:哦!通過細致觀察來推斷,有道理!幼:我聞出有點香味,可能以前裝過花朵或者香水什么的。師:你能通過味道來判斷,與眾不同。我同意!幼:以前可能裝過玩具,你看這里有迪士尼米老鼠的粘紙。師:那么細小的地方你也觀察到了!同意你的想法!(析:這部分主要是鼓勵幼兒進一步細致觀察,通過盒子外表的細微痕跡推斷盒子里以前裝過什么。)
四、打開幼兒認為沒有裝東西的盒子,拓展經驗
1.師:這四個盒子是你們認為沒有裝東西的。盒子里真的沒有東西嗎?如果有,可能會是什么?2.教師逐一打開四個盒子,驗證幼兒的猜測。3.師:只有一個盒子是空的,其他三個盒子里都有東西。為什么你們會認為這幾個盒子都是空的呢?4.師(小結):這四個盒子雖然都很輕,也聽不到有東西發出聲音,但其中有三個盒子里放著東西。看來我們還需要學習更多的判斷方法。(析:在這個環節中,教師再次引導幼兒打開前面認為沒有裝東西的四個盒子,拓展幼兒的經驗,使幼兒驚喜地發現原先以為沒有裝東西的盒子可能裝著很輕的氣球、餐巾紙或者用膠布固定的東西。)
活動反思:
這個科學探索活動在各個不同的場合展示過,展示之后被問得最多的問題是:這個活動是否適合中班幼兒?盒子是不是打開更好?就上述兩個問題,我是這樣思考的:第一,這個活動不適合中班幼兒。我的依據是中班幼兒的觀察特點。從觀察的持續性來看,讓中班幼兒三次上前觀察探索不能打開的盒子,很可能使他們失去興趣,他們甚至可能違反規則去打開盒子。從觀察的`細致性來看,第三個活動環節需要幼兒細致觀察,而中班幼兒觀察的細致性較欠缺,大多數人不會觀察到盒子上教師留下的細微痕跡,更不要說通過痕跡來推測了。從觀察的邏輯性來看,中班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正在發展的開始階段,他們還不會將觀察到的東西與經驗產生聯想,并判斷它們的關系,大多為猜測,而非推斷。第二,盒子不要打開。因為,不打開盒子,幼兒就需要依靠自己的觀察、判斷,還要傾聽別人的想法,迫使自己思考。不打開盒子,幼兒的思緒就會始終聚焦于如何探索、判斷物品上,從而在活動中會始終保持旺盛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所以我認為即使要打開盒子,也必須在第二個環節中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幼兒通過思考認為裝在盒子里的是網球時才能打開。若大多數幼兒沒有確認,就不打開盒子,以保護幼兒的好奇心。
小百科:盒子是指可盛放物體的東西,多為方形且有蓋。盒子:可以裝東西、可以拿起放下且移動的一種物體。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的】
1.利用繩圈創設出各種玩法進行一物多玩游戲,培養幼兒敢于嘗試、探索的精神。
2.通過游戲進行走、跑、跳、平衡等多種動作的練習。
3.以游戲培養幼兒的合作能力。
【活動準備】
繩圈21根、錄音機、磁帶、哨子、小鼓、小椅子10張。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教師和幼兒手拿繩圈聽音樂走到場地上由大圓變成四路縱隊,做繩圈操,舒展身體各部分,尤其使手腕和腿部、腳關節得到充分活動。
二、基本部分
1.教師告訴幼兒今天的游戲內容。
師:現在我們每人手里拿的是繩圈,可以當繩子也可以當圈子(教師操作如何粘接接頭處),小朋友試試看拿它當繩子可以怎么玩,拿它當圈子又可以怎么玩。(圈:單腳跳、拋接、手腕轉。繩:繞圈跳、拔河、二人三足走、踩跳等)
2.(聽哨音集合,站成半圓)教師引導幼兒說說用繩、圈是怎么玩的,請3~4人說出并示范玩法,教師給予肯定,鼓勵其他的`幼兒敢于大膽嘗試,教師表演幼兒沒玩過的玩法。
師:你們還想玩嗎?可以去試試剛才沒玩過的玩法,可以一個人玩,也可以和小朋友一起玩,看看還有沒有新的玩法。
3.(聽哨音集合,站成兩隊)請幼兒按要求將繩圈分四組擺放,進行單腳跳、走平衡、直線兩側行進、跳和鉆的練習,告訴幼兒各種玩法,交待游戲規則。幼兒分組示范,每一路縱隊玩2遍。
師:小朋友一個接著一個玩,注意不能碰繩圈。
4.(站成半圓)玩游戲“找家”。
教師要用圈教小朋友玩個好玩的游戲叫“找家”。請小朋友將圈放在地上當作“家”,老師拿掉一個圈,聽音樂,小朋友學各種小動物的動作,鳥飛、兔跳等,音樂一停馬上跳進繩圈回“家”,哪個小朋友找不到“家”就要停止游戲看其他小朋友玩,小朋友玩的時候注意:不能互相碰撞。玩3次左右。
5.集體游戲“捉尾巴”。
師:現在老師還要用繩子教小朋友玩個好玩的游戲叫“捉尾巴”。每個小朋友將繩子的一端塞進褲腰里當“尾巴”,一聽到鼓聲你就開始捉其他小朋友的“尾巴”,鼓聲停止就不能提了,我們比一比誰捉到的“尾巴”多,注意不能互相碰撞。玩兩次。
三、結束部分
放松游戲:“轉圈”。
師:繩圈好玩嗎?我們一起玩雜技表演,用手腕轉繩圈。
注:繩圈制作方法
用三根廢舊布條編成一條繩(長度隨意),繩的兩端縫上尼龍粘連,即成。
【幼兒園大班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大班教案幼兒園大班教案及反思06-09
幼兒園大班教案05-28
幼兒園的大班教案08-26
幼兒園大班的教案11-14
幼兒園教案大班10-26
幼兒園大班教案06-12
幼兒園大班教案(精選)07-25
【精選】幼兒園大班教案07-22
[經典]幼兒園大班教案07-30
(精選)幼兒園大班教案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