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幼兒園大班教案(必備4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4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學會觀察畫面,理解故事內容,體會兔媽媽對兔寶寶的愛。
2、大膽表達自己對故事內容的猜測與想象。
3、學會如何接受愛和對待愛,并用動作和語言表達自己的愛。
4、通過教師大聲讀,幼兒動情讀、參與演,讓幼兒感知故事。
重點難點:
1、愿意大膽表達自己對故事內容的猜測與想象。
2、愿意用動作和語言表達自己的愛。
活動準備:
《逃家小兔》PPT課件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現在我給大家介紹兩位新朋友,(出示課件圖片)(兔媽媽和兔寶寶)
二、理解故事
(播放背景音樂)一天,兔寶寶對媽媽說自己要逃走了。
1、師:你們想兔媽媽聽了小兔的話,媽媽會怎么辦呢?媽媽會說些什么呢?
2、師:小朋友,你們想過要離家出走嗎?為什么呀?
師:如果你們出走了,媽媽也會去追你的,因為你也是她的小寶貝呀!
3、師:小兔子可不想被媽媽追上,他說:“如果你來追我,我就要變成溪里的小魚,游得遠遠的。”
提問:這下子兔媽媽該怎么辦才好呢?(幼兒自由發揮想象,說說自己的想法。)
出示課件一
師提問:仔細看看這幅圖,兔媽媽在干什么?
她用什么做誘餌的?為什么要用胡蘿卜做誘餌呢?
總結:兔媽媽知道它的寶寶最喜歡吃胡蘿卜了,這根紅紅的胡蘿卜中藏著媽媽對寶寶滿滿的愛呢!
4、師:可是小兔子不想被媽媽抓住,所以他說:“如果你變成捕魚的人,我就要變成小花,躲在花園里。”
提問:小兔變成小花,媽媽該怎么辦呢?(幼兒自由想象)
播放課件二
兔媽媽說:“如果你變成小花,我就變成園丁,我還是會找到你。”
師:看看兔媽媽拿著一些什么東西?為什么要拿小草?
總結:兔媽媽知道它的寶寶也很喜歡吃小草,這些青草中也藏著媽媽濃濃的愛呢!”
5、師:可是小兔子還是不想被媽媽抓住,所以他說:“如果你變成園丁找到了我,我就要變成小鳥,飛得遠遠的。”
提問:這時,媽媽會變成什么呢?為什么?
播放課件三
你找到兔媽媽了嗎?她變成了什么?為什么要變成大樹?(幼兒自由說)
兔媽媽也是這樣想的嗎,我們一起來聽聽。
兔媽媽說:“如果你變成小鳥,飛得遠遠的,我就變成樹,好讓你飛回家。”
總結:“因為樹是小鳥的家,不管小鳥飛的再遠都還是要回到家的`。
6、師:兔寶寶和媽媽越聊越開心,他說:“如果你變成樹,我就變成小帆船,飄得遠遠的。”
提問:這回兔媽媽又會想出什么辦法呢?為什么?
播放課件四
兔媽媽說:“如果你變成小帆船,我就變成風,把你吹到你想去的地方。”
提問:兔媽媽為什么要變成風?風和帆船有什么關系?
師:“因為風能幫助帆船前進,帆船離開了風就不能行駛,小兔子還是離不開媽媽的幫助啊!”
7、師:小兔還是不甘心,她說:“如果你變成風,把我吹走,我就要變成馬戲團里的空中飛人,飛得高高的。”
提問:媽媽聽了,又會怎么說呢?為什么?兔媽媽可有辦法了。
播放課件五
兔媽媽說:“如果你變成空中飛人,我就變成走鋼絲的人,走到半空中好遇到你。”
提問:孩子們,看到兔媽媽走在細細的鋼絲上,你心里怎么想?你們敢走鋼絲嗎?
總結:鋼絲多細啊,而且很高很高,走在上面多危險啊!其實兔媽媽是很害怕的,但是兔媽媽為了能遇到自己的寶寶,還是冒著危險走在細細的鋼絲上。
8、師:小朋友,如果你是小兔子,這時你還想逃走嗎?為什么?
播放課件六
小兔說:“天哪!我不如就待在這里,做你的小寶貝吧。”
播放課件七
媽媽說:“那就這么辦吧,來根紅蘿卜吧!”
師:這個故事好聽嗎?它的名字叫《逃家小兔》。
三、激發幼兒對自己媽媽的愛
1、兔媽媽為什么一次又一次去追小兔子呢?
2、兔媽媽那么愛自己的寶寶,你們的媽媽愛你們嗎?是怎么愛你的?
3、媽媽這么愛我們,她們的愛就像彩虹一樣美。我們身邊爸爸、媽媽、許許多多的人對我們的愛都很美,讓我們聽一首好聽的音樂感受一下我們身邊這么濃的愛吧!播放課件,歌表演《彩虹的約定》。
4、我們的家人都這么愛我們,你們愛她們嗎?現在你想對她們說些什么呢?請找到你的家人,把你們對她們的愛也大聲的說出來。
四、活動結束。
案例反思:
一、激發學習興趣,引出故事主題
在第一個活動環節中,首先我在輕柔的音樂聲中呈現給幼兒一幅兔寶寶和兔媽媽溫馨的家的畫面,請幼兒猜猜它們是什么關系?讓幼兒談談看到這樣的畫面的感受時體驗出一種溫馨的味道,加上恰到好處的輕柔音樂,為整個活動奠定一個溫暖柔和的情感基調。
二、理解故事內容,體驗愛的情感。
我把整個故事用課件分段講述呈現給幼兒。通過故事情節的發展,層層遞進的提問,孩子已經深深感受到兔媽媽對兔寶寶的愛。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媽媽對自己的愛。
在教學活動中,所提供的視覺刺激和聽覺刺激充分作用于幼兒的眼和耳,促進思維發展。而且視聽覺的結合,打破單一、枯燥的教師說幼兒聽的模式,使教學更富有趣味性、生動形象性,達到了更好的教學效果。在這個活動中,我借助輕音樂配上圖畫書,用既寫實又浪漫的美麗畫面,充分挑起孩子們的興奮神經,使幼兒樂于去觀察畫面,并且非常享受表達的樂趣。
三、遷移故事主題,滲透情感教育。
問題“兔媽媽為什么一次又一次去追小兔子呢?兔媽媽那么愛自己的寶寶,你們的媽媽愛你們嗎?是怎么愛你的?”讓幼兒通過回憶現實生活中媽媽對自己愛的不同方式,獲得切實的情感體驗。
激起幼兒愿意以歌表演的方式表達對媽媽及家人的愛,也再次體驗了家人的愛,歌表演《彩虹的約定》把活動推向了**。
最后我問孩子“我們的家人都這么愛我們,你們愛她們嗎?現在你想對她們說些什么呢?”引導幼兒能接受愛的同時大膽表達愛。
鼓勵幼兒用最深情的語氣對自己的家人說一句:“媽媽(或其他親人),我愛你!”看著孩子們奔向自己的家人,幸福的依偎在家人的懷里,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著彼此之間的愛,其樂融融。
整個活動都在一個愛的氛圍中開展,孩子沉浸在不斷質疑、不斷思考之中感受著小兔的調皮、可愛,感受著兔媽媽無私的愛。當然活動中也難免有些小的缺憾,如:故事情節的教學稍嫌冗長,要控制好時間;盡量減少對多媒體的運用,進一步凸顯繪本的魅力,激發孩子自主閱讀繪本的欲望等等。
總之,活動中我能以孩子為主體,因勢利導,循循善誘,提問設計具有開放性,給孩子們留下了思考、探究和表達的空間。師幼互動非常充分有效,孩子們思維活躍,情緒高昂,非常投入,獲得了有效的發展,達到了教育目標。
活動背景:
《逃家小兔》是一篇充滿濃郁兒童情趣和愛與溫情的童話繪本故事,它以簡練生動的語言和精致優美的繪畫緊密搭配而成。它采用了擬人的手法,故事通過小兔和媽媽的對話展開情節,孩子們通過猜猜、議議兔寶寶與媽媽之間的對話,深切地體會到媽媽對孩子深深的愛,能夠滿足孩子想象、創造、興趣的需要,對幼兒的情感教育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因此我設計了這個活動,讓孩子在理解故事的基礎上,使自己愛媽媽的情感進一步升華,從而在生活中學會感激、關愛媽媽,關愛家人,用語言和實際行動來表達自己的愛。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欣賞不同花紋的青花瓷盤,感受藍白相間的圖案美。
2、利用棉簽蘸色,運用中心對稱的方法來裝飾青花盤子。
3、體驗作品成功后帶來的美好與快樂情緒。
活動準備:
1、不同花紋的青花瓷圓盤實物2、3個。
2、PPT多媒體課件。
3、紙盤人手一個(其中半數為圓盤中間的圓圈是藍色的,半數為圓盤邊上一圈為藍色);人手2根棉簽。
4、每組一個調色盤,放上兩種顏色:藍色和白色。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出瓷盤提問:家里盛菜、吃飯的碗上都有一些花紋,請幼兒簡單說說有些什么花紋。(為下面欣賞不同圖案的青花瓷盤作準備)
二、通過課件,逐步地感受青花瓷盤的美。
1、出示一張青花瓷圖片,引導幼兒重點觀察分析其圖案和花紋。
(1)幼兒仔細觀察并講述圖案的規律性、線條的不同。
(2)根據幼兒的回答,課件出示事先畫好的相應的簡筆圖案一張。讓幼兒對青花瓷的圖案、結構有一個逐步認識的過程,符合幼兒從抽象到比較具體的內化規律。
2、再次出示一張青花瓷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分析圖案是從中心發散出來的,感受中心對稱的美。
(幼兒仔細觀察并講述從中心往外發散的圖案的規律性、線條的不同。具體方法同1)
3、再出示2張,具體觀察從外環向中心集中地圖案美。
4、命名"青花瓷盤"。
(1)課件出示上面4張青花瓷圖片和相應的4幅簡筆圖案,簡單裝飾的不同方法(中心向外、外環集中心)和圖案、線條的不同。
(2):這些盤子都是白色的'底青色的花,所以叫青花瓷盤。是我們人發明的。
(本環節取消了教師與幼兒的示范作畫,也是為了給孩子們一個更好、更廣的想象空間。因為在平時,教師示范后,孩子們作畫的時候大多是示范的樣子,限制了幼兒的思維空間,這也是突破了平時活動設計時所需要的步驟)
三、幼兒作畫,教師指導。
師:今天我們也來做盤子設計師,都用一種青色和白色來裝飾做一只青花盤子。
(一)提出要求:
1、出示圓盤中間的圓圈是藍色的和圓盤邊上一圈為藍色的圓紙盤,知道蘸上藍色的顏料畫在白色的空間里,蘸上白色的顏料畫在藍色的空間里。
2、運用中心對稱的方法進行作畫,花紋排列一定要有規律,大膽發揮想象力與創作力。
(二)幼兒作畫,教師巡回輔導鼓勵幼兒大膽運用中心對稱的方法,蘸上藍色或白色顏料來裝飾,指導幼兒注意花紋排列有規律、均勻。
四、展示分享作品。
將幼兒的作品布置在有小架子的展板上,提問:最喜歡哪個盤子,為什么?(針對幼兒的問題提一些意見)。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一、活動目標
1.認識1元內的人民幣,能說出它們的名稱,知道它們的面值是不同的;
2.初步掌握用貨幣購物的基本常識;
3.教育幼兒愛護人民幣,養成不亂花錢的好習慣。
二、活動準備
1.每人一個學具盒,內有元、角、分的人民幣若干。
2.實物投影儀。
三、活動過程
1.以談話方式導入課題,激發幼兒的.興趣
教師出示一些學習用品:小朋友你們用的這些東西是誰給你買?你們想不想自己學著到商店里去買呢?想自己去買,就必須認識錢,現在我們來一起認識錢。
2.幼兒分類操作,區分硬幣和紙幣
(1)請小朋友摸摸、捏捏、看看這些錢有什么不一樣?
(2)幼兒操作回答,教師總結:圓圓的、硬硬的叫硬幣。長方形的,像紙一樣的叫紙幣。
(3)請幼兒把紙幣和硬幣分開。
3.認識錢幣的面值
(1)觀察硬幣的不同
請幼兒觀察1元、5角、……的硬幣,說說它們有什么不同?
教師小結:這些硬幣的大小不一樣、顏色不一樣、圖案不一樣、數字不一樣。
(2)認識硬幣的面值
幼兒認識硬幣的面值,每個硬幣上都有一個數字,數字后面有個字。教師取一枚硬幣放在投影儀上,請幼兒觀察。這里有數字“1”,后面有一字“元”,這枚硬幣是1元,用同樣的方法認識其它面值硬幣。
(3)認識紙幣的面值
通過玩《紙幣找朋友》的游戲來認識紙幣的面值。
玩游戲《看誰拿得對》:教師說出1元內的某種人民幣的名稱,幼兒迅速從學具盒中取出相應的硬幣和紙幣。
4.玩購物游戲,學習基本的購物常識
玩法:一名教師扮銀行工作人員,一名教師扮商店營業員,幼兒扮顧客,幼兒去銀行取錢(不超過1元),再去商店買物品,想好買什么。游戲可變換角色進行。可請能力強的幼兒扮演銀行工作人員和商店營業員。
5.教師講評
(1)請幼兒討論:你用多少錢買了什么東西?
(2)買東西剩的錢該怎么辦?
(3)教育幼兒要愛護人民幣,不要亂花錢。
四、活動延伸
1.教師帶幼兒到超市購物。
2.家長為幼兒提供購買物品的機會,教育幼兒要愛護人民幣。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學習用數字記錄分解的結果,初步感知兩個部分數可以交換位置、合起來總數不變的規律。
2、學習正確書寫數字6。
3、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讓幼兒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重點難點:
1、重點:初步感知兩個部分數可以交換位置、合起來總數不變的規律。
2、難點:學習用數字記錄分解的結果。
活動準備:
六面小旗,兩團橡皮泥,每人一套1—6的數字卡片,筆
活動過程:
一、講解演示,把6面小旗分成兩個不同的部分數。
1、出示6面小旗和兩團橡皮泥,把這6面小旗插在兩團橡皮泥上,有幾種不同的分法?
請幼兒個別演示,并根據分成的兩個部分數量,說出6面小旗分成了幾面和幾面。然后教師指兩團橡皮泥上的小旗,讓幼兒說出6面小旗分成了幾面和幾面,可以用數字幾和幾來表示,全體小朋友找出相應的`數字,教師在黑板上寫出分合式。
2、教師把一塊橡皮泥上的小旗和另一塊橡皮泥上的小旗合起來,幾面和幾面合起來是6面?
3、教師把一團橡皮泥上的小旗和另一團橡皮泥上的小旗交換位置,并寫出分合式,請幼兒找一找,兩個分合式什么地方相同和不同。
小結:分成的兩個部分數可以交換位置,合起來總數不變。
4、同上形式,練習其他幾種分的方法。
二、練習6的組成和書寫數字6。
活動反思:
數的組成是數概念教育內容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本學期大班的孩子們已經學習過了《5以內各數的組成》,對于數的組成他們也已經有了一定的經驗。在日常的教學中發現,平時執教這樣的活動所運用的教育過程與手段都注重記憶與訓練,于是在選材后思考:如何增強活動的趣味性,運用操作和游戲覆蓋傳統的記憶和訓練。不要花哨要實用;不要枯燥要趣味。在本次活動中時刻遵循著這個原則。
【幼兒園大班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大班教案幼兒園大班教案及反思06-09
幼兒園大班教案06-12
幼兒園大班教案10-07
幼兒園大班教案10-07
幼兒園大班教案10-07
幼兒園大班教案10-07
幼兒園大班教案10-07
幼兒園大班教案10-07
幼兒園大班教案10-07
幼兒園大班教案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