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教案范例10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教學目的:
1、了解食品袋上面有生產日期和保質期
2、知道保存食物的辦法
3、知道食用新鮮的食物
4、學會同伙伴相互合作
教學準備:
1、食品外包裝若干
2、紙、筆
教學過程:
1、老師組織幼兒仔細觀察食品外包裝
老師提問:1食品包裝上有什么?
2、包裝上面為什么有生產日期與保質期
引導幼兒初步了解事物的'生產日期和保質期,知道食用新鮮的食物。
3、保存食物的方法
幼兒分組討論,每兩個幼兒一組,一個記錄,一個講述。
保存食物的方法有:冷藏、冷凍、干燥、罐裝等。
教學總結:通過本次活動,幼兒學會在購買食品時要注意看清外包裝上的生產日期和保質期,這樣可以保證我們吃上新鮮、衛生的食物。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認識生活中各種各樣的車庫,知道車庫的作用。
2、學會將磚進行轉彎搭建。
【活動準備】樂高積木、車庫圖片。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師:小朋友們,我們先來聽一首兒歌吧!
藍天是白云的家,樹林是小鳥的家。
小河是魚兒的家。泥土是種子的家。
我們是祖國的花朵,祖國就是我們的家。
2、誰來告訴我,在剛才的兒歌中你們都聽到了什么?(幼:聽到了家;聽到了白云的家是藍天,小鳥的家是森林……)p:你們的小耳朵聽得可真仔細啊!
3、師:白云、小鳥、魚兒、種子還有我們都有一個幸福的家,那你們知道它的家在哪里呢?它又是誰呢?那就一起來聽聽吧!(播放汽車聲音)(幼:陸地上;房子里……)是啊,小汽車的家就是車庫。
二、播放視頻
師:巴布工程師的小車們也住在車庫里,昨天晚上剛下過一場大雨,他們正在為自己有一個干爽的車庫而感到高興呢!可是可怕的事情發生了,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到底是怎么回事?(教師播放視頻至1:40)
提問:
1、馬克和羅利在玩什么啊?(在玩打滑的游戲)
2、他們玩著玩著發生,發生什么事情了啊?(羅利把車庫給撞倒了)
三、解決問題
師:羅利是一輛壓路機,它最大也最重,所以在玩打滑游戲的時候,不能控制住方向,把車庫給撞倒了。車庫壞了,等到下次下雨的時候,小車們就會被淋濕,這下可怎么辦呢,可把它們急壞了。你們有什么辦法來幫幫它們嗎?p:你們真是群熱心腸的小朋友。原來,我們可以幫助它們搭建一個新的車庫,這樣下再大的雨也不怕淋濕了,是嗎?
四、展示圖片
師:小朋友們,你們平時在哪里見過車庫嗎?都是什么樣子的?p:你們的小眼睛都很善于觀察。沒有見過的小朋友也沒有關系,老師找來了幾張車庫的圖片,讓我們一起來仔細觀察一下吧!見過的小朋友看一下,是不是和你所見過的一樣呢?
小結:車庫是用來停放汽車的,所以它只有三堵墻和一個頂板。你們能上來在圖片上指一下三堵墻在哪里,頂板又在哪里嗎?P:你們觀察得真仔細。
五、出示范例
師:老師也仔細觀察過這個車庫,現在用我們的樂高積木把它搭了出來。(教師出示范例)請你們仔細的觀察一下,是不是跟你們剛才看到的圖片一樣,有三面墻,一個頂板呢?
六、拷貝不走樣
師:現在你們想不想也來搭建這個車庫,讓小車們有一個新家呢?
先別急著動手,老師是有要求的:
1、要搭得和老師一模一樣,看看誰做得好,模仿的像,包括顏色的磚塊的準確性。
2、所完成的車庫各個部位必須牢固,不能脫落。
七、我們來找茬
(1)教師:小朋友們做得都很棒,這么快就搭完了。下面呢我們來玩一個游戲:我們來找茬。
(2)你們把自己的車庫跟老師的來比較一下,說一說有哪些地方是不一樣的.。不一樣的地方怎樣改裝,就能和老師搭得一樣了。
師:接下去請你們動手改裝一下,一定要變得和老師的完全一樣才可以哦。
八、創意搭建
1、師:經過小朋友們的努力現在總算幫小車們把車庫搭建好了,而且搭得跟老師的是一樣的,任務完成的非常好。下面的時間呢我就交給小朋友啦!我們一起來動手,或者你也可以和你的好伙伴合作,把自己搭建的車庫裝飾一下,讓它變得更好看,擁有更多的功能,然后再送給小車們,它們一定會非常開心的。
2、幼兒在自己作品的基礎上進行創意搭建,看看誰做得漂亮有創意。
鼓勵幼兒進行大膽創意搭建。
九、介紹作品
師:車庫已經裝飾好了,請和其他小朋友相互介紹一下,你改裝搭建的有什么特殊的功能。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選出今天的創意王、設計師、小能手、建筑師、智慧星吧。
十、教師小結
師:我們生活中的交通工具有很多,除了汽車之外,你們還知道哪些交通工具呢?(火車、飛機、輪船)p:你們積累的經驗可真豐富!(教師展示ppt)那他們有家嗎?它們的家在哪里?原來火車的家是火車站,飛機的家是飛機場,輪船的家是碼頭,我們身邊的每樣事物都有著自己溫暖的家。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在合作續編故事中,有積極參與續編故事的興趣。
2.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以及大膽表述的能力。
3.引導幼兒認真傾聽故事,并能根據故事提供的線索,創造性地、合理地續編故事的結尾。
活動準備:
有大公雞、小猴、小白兔和小牛在森林里玩耍的背景圖片,錄音機、磁帶。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引起幼兒興趣。
1.出示森林里的背景圖,提問:這是什么地方?森林是誰的家?
2.播放“老虎吼叫”的錄音,指導語:聽,這是什么聲音?是誰來了?你覺得老虎怎么樣?今天,老師要講一個《老虎來了》的故事給你們聽。
二.教師講述故事前半部分,要求幼兒認真傾聽。
1. 教師有表情地講述故事前半部分。
2. 提問:老虎來了以后,小動物會怎么樣呢?接下來會發生什么事呢?
幼兒自由討論。
三.幼兒合作續編故事結尾,要求能大膽說出自己的觀點,積極參與續編故事,并能將續編的故事用完整、連貫的語言表述出來。
1.請小朋友和同伴互相商量,編出故事的后半部分。
2. 幼兒互相討論,教師巡回指導,并幫助幼兒歸納出幾種可能出現的故事結局。
①小動物想出了什么辦法來打跑老虎的?
②小動物怎樣逃跑才能躲避兇猛的大老虎?
③老虎是怎樣捉到小動物的?
④為什么老虎跟小動物做了好朋友?
3. 按故事的不同結局將幼兒分成若干小組,幼兒根據自己的意愿選擇小組的活動,提出自己的觀點,豐富故事的情節。
4.教師分別到各組指導,重點對個別自信心不足,較膽小的幼兒給予鼓勵。
5.每組請一個小朋友將自己組續編的故事講述出來,師生共同評價。
附:故事《老虎來了》的`開始部分
茂密的森林里,住著許多小動物。一天清晨,紅彤彤的太陽升起來了。小公雞張大嘴巴“喔喔喔”地叫醒了小動物們。兔子、貓和小猴都是好朋友,它們圍著一顆大榕樹,在草地上高高興興地玩起來了。
瞧,小貓在練跳繩,它一下一下有節奏地甩著繩子,越跳越起勁;可愛的兔子拍著大皮球,臉都漲紅了;最淘氣的小猴子山骨碌碌地轉動著機靈的大眼睛,在大榕樹上蹦來跳去,還在樹枝上蕩秋千呢!小牛也來湊熱鬧,它搖晃著大腦袋,東瞧瞧,西看看,然后豎起它那對尖尖的牛角,神氣地說:“誰來跟我比賽,頂一頂,看誰的力氣大!”
小動物們正玩得高興,突然,遠處傳來一陣老虎的叫聲,小動物都嚇壞了,嚷著說:“大老虎來了,大老虎來了……”。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的]
1、發現物體在空中會自由下落;不同物體、重量不同下落的路線不同;同一物體大小、形狀不同,下落的路線也不同。
2、能用直線和曲線來記錄重的和輕的物體下落時的路線。
3、仔細觀察事物,主動參與活動。
[活動準備]
紙飛機、竹蜻蜓、積木、彩紙、手工紙、蠟筆、作業紙、沙包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發現物體在空中會自由下落
1、幼兒自由玩竹蜻蜓和紙飛機,提出問題:竹蜻蜓和飛機開始在哪里飛行?最后又落在哪里?
2、 討論:它們飛到天上,為什么會落下來?
3、 知識點:地球有引力,所以物體會落下來。
4、 所有的物體都會下落嗎?
二、幼兒實踐
1、問題:它們下落的速度一樣嗎?為什么?(重的快、輕的'慢)
2、你可以用不同的線來畫出他們下落的路線嗎?
3、你還可以用什么方法來表示這些物體下落的路線?
三、探索發現
1、如何讓兩張一樣大的紙走不同的路線(直線、曲線)
2、知識點:同一物體形狀不同下落路線不同。
[活動延伸]
沒有引力會怎樣?(觀看視頻)了解宇航員是怎樣在太空生活的。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設計思路】
二期課改中提出教師要善于發現幼兒的興趣點及熱點。在前期的“小小面塑會”的交流活動中,幼兒對面塑能不能吃的問題產生激烈的討論。有的小朋友說面塑不能吃,有的小朋友說:媽媽說面塑能吃的。最后他們達到一致的想法,如果加了顏料的面塑不能吃,而沒有加顏料是可以吃的。
從活動中分析出他們對面塑的性質還沒了解,為了鼓勵幼兒進一步探索,擴展孩子們的認識經驗,設計本次活動。活動前組織幼兒到自己生活的周邊環境去尋找生活中的面塑,本次活動圍繞尋找結果開展的一次交流活動。在關注孩子成長特點和新課程的理念下,努力讓孩子在整合的活動中學習,在這個活動中就蘊涵著整合的因素。首先在孩子的興趣中整合多種教學的內容。活動中孩子不僅對面塑有一定的了解,還要結合面塑不同性質,把自己的已有經驗進行整合,在活動中得到體現。同時在操作手段上進行整合,讓孩子運用多途徑的表現手段進行表現。操作材料的探索性,使活動內容豐富、生動、有趣。最后,讓孩子把自己做的面塑作為點心讓所有小朋友分享。
【活動目標】
1、在說說、看看的活動中,知道面塑的.含義及兩種不同性質。(重點)
2、愿意與同伴分享自己的面塑經驗,嘗試制作食用的面塑。(難點)
3、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4、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活動準備】
1、活動前填寫過“尋找到的面塑調查表”
2、活動前幼兒和爸爸、媽媽到周邊的環境中尋找生活中的面塑。
3、幼兒收集有關面塑成分與性質的資料。
【活動過程】
一、交流討論對面塑的認識。
1、小組幼兒討論對面塑的認識。
引導語:“請能干的小小發明家來說一說,在這幾天里你找到了什么樣的面塑?”
2、請語言表達能力強的幼兒來說“什么是面塑?
3、思考:為什么有的面塑能吃,有的不能吃?它們有什么不一樣?
二、驗證想法。
1、觀看錄像,引導幼兒從錄像中找出答案。
2、提升幼兒經驗,啟發幼兒思考:
(1)看了馬老師的錄像,小朋友知道什么是面塑了嗎?
(2)為什么有的面塑能吃,有的不能吃?能吃的面塑里放了什么?不能吃的面塑放了什么?
小結:面塑里的成分不一樣,有一種面塑不能吃因為里面放了顏料,還有防腐劑,這些成分都是有毒的物質。
能吃的面塑里放的都是面粉,雖然有的也有顏色,但是這是一種食用色素。
三、實踐鞏固。
過渡:今天我們又知道了好多面塑的知識,真開心!老師還為小朋友準備了材料,等會請小朋友也來做能吃的面塑。
1、活動前請幼兒選擇操作材料。鞏固他們對面塑成分的認識。
2、幼兒分組操作,師觀察指導
(1)引導幼兒探索食用色素的加法
(2)鼓勵幼兒根據所獲得的經驗,塑造成各種能吃的面塑造型。
活動延伸:把做好的面塑作為點心,在集體中分享。
【活動反思】
面塑這一藝術形式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在我國很多農村、城市都能找到面塑藝術的蹤影。面塑藝術無論是造型、構圖還是色彩點染,都有一種和黃土地一樣的粗獷美、樸實美、深厚美和廣袤美,隨著人類歷史文明的發展,面塑藝術在內涵、形式、題材、造型等方面不斷更新變化。然而因為高速發展的現代化,“面人”好像離我們越來越遠了……
本教材選用“面塑”這一學習內容,旨在讓真正的藝術能夠代代相傳。但現在的學生對面塑造型這一藝術形式還是較陌生的,也缺少了解和實踐。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呢?
通過自主學習和視頻欣賞,使學生了解有關面塑的知識,認識到面塑藝術獨特的色彩及造型的魅力,拉近與面塑藝術的距離,激發起學生對民間面塑藝術的濃厚興趣。教學中,因取材不便加之環保理念,故使用橡皮泥結合示范與小組探究,較好地突破了學生創作中的難點,使其能初步了解面塑的制作方法,并借助橡皮泥制作出一件面塑作品。其中老虎因其獨特明顯的特征,深受學生們的喜愛,他們特別愛捏,并且具有立體感,栩栩如生。
因此,我感受到,當我們拂去歲月的塵埃,再次撩開古老藝術神秘的面紗時,才越來越感悟到其獨特并且不可替代的美,而真正的美是不會被時間淹沒的。相信孩子們也通過本課的學習,感受到美原來來自于民間、來自于生活,面塑以及許許多多民間藝術是人們追求理想生活的一種表現形式。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發揮自己的創意嘗試制作不倒翁,并運用各種材料進行裝飾。
2、體驗制作、裝飾活動的樂趣。
3、過幼兒自身的活動,感知“不倒玩具”的秘密,發現這些不倒玩具的底部都是半球體的。
4、通過幼兒的動手操作,讓幼兒了解“不倒翁”的原理。使幼兒認識到將不倒玩具中裝入物體后,不倒玩具上輕下重就可以站住,但是一扳就倒,需要將重的物體固定在半球體的底部中央才能做成不倒玩具。
5、在實踐活動中培養幼兒觀察比較,動手操作及發現問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6、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動準備:
⒈空蛋殼人手一個、彩泥、固體膠、雙面膠、各種材料的裝飾品若干、剪刀。
⒉ppt課件。
教學重難點:
引導幼兒發現底部是半秋形的上輕下重的物體不易倒。只有在底部裝進重的東西,還要把它固定在中間,才能讓玩具怎么扳也扳不倒。
在幼兒操作探索的過程中總結出不倒翁不倒的秘密。
活動過程:
一、欣賞課件,激發對不倒翁的興趣。
1、師:你們玩過不倒翁嗎?它是怎樣的?我們一起來學一學不倒翁的樣子吧!
2、幼兒模仿不倒翁搖擺。
3、師出示用空蛋殼制作的'不倒翁范例,激發幼兒自己制作不倒翁的興趣。
師:你喜歡哪個不倒翁,為什么?
二、討論制作不倒翁的方法。
1、提問:誰知道不倒翁為什么會不倒?怎樣做能讓它不倒呢?
2、個別幼兒嘗試,集體討論成功或失敗的原因,總結正確的制作方法。
3、小結:嘗試從蛋殼頂部放入橡皮泥,并輕輕地把它固定,不倒就說明你成功了。
三、發揮自己的創意,嘗試制作并運用各種材料進行裝飾。
1、請幼兒先找到雞蛋的平衡點再由少到多逐漸在雞蛋殼里添加橡皮泥,使雞蛋變得不倒。
2、引導幼兒按自己的想法來創作不倒翁。(在每組上準備一些不同材料的裝飾物,幼兒可自己選擇進行裝飾)教師可適當協助幼兒完成。
四、作品展示與交流。
1、討論創作過程中有無遇到困難,如果有,請幼兒說說是如何克服的。
2、幼兒展示作品時說說自己特色的地方。
師:你的不倒翁跟別人有什么不一樣,有什么特色?
3、引導幼兒陳列作品,大家觀摩作品,并給予鼓勵。
師:你覺得誰的不倒翁最特別,為什么?
五、完成制作
小朋友一起玩一玩,體驗樂趣成就感。
六、結束部分:
把幼兒制作好的蛋殼不倒翁展示出來,共同欣賞。
老師:“大家都把準備丟掉的蛋殼制作成這么漂亮好玩的玩具,其實生活中有很多廢品,稍為改變一下,就可以重新利用起來,只要細心觀察、留意;生活處處可以變廢為寶”。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的目標是讓幼兒積極探索不倒翁,發現不倒翁不倒的秘密。活動中,孩子們學會了提出問題,探索問題并嘗試著解決問題,這樣孩子們所獲得的經驗都是在自己的探索中得到的,在大腦中的印象自然也就比單由教師傳授的更加深刻。授人與魚,不如授人與漁。
本次活動既有科學的探索,又有動手制作的環節,這比較符合幼兒的興趣特點,是一種孩子們很喜歡的活動形式,因此進行得比較成功,然而在活動中我仍然發現了一些問題,如活動準備的材料不夠多,一些能力強的幼兒還想到了很多創新的方法,可是卻在材料上受到了限制。所以我沒有給孩子們更好的發揮空間。在以后的科學活動中我應該多準備一些材料,供幼兒更好地進行操作。
通過這次活動,再次驗證了那句古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培養幼兒合作進行體育活動的興趣。
2.發展幼兒跑、穿衣動作的靈活性。
3.教育幼兒學習自己的事自己做,發展幼兒的手指小肌肉動作。
活動準備
1.動畫片:我的美味三明治
2.圍裙,帽子,玩具若干 。
活動進程
一、(室內活動)觀看動畫片,調動幼兒興趣。
1.播放動畫片:我的`美味三明治
(幼兒觀看)
2.回憶:動畫片里的小動物在制作三明治時,它們身上穿著什么?頭上戴著什么?
(穿著圍裙,戴著帽子)
3.練習穿圍裙,戴帽子。
誰想把自己打扮成一個小廚師,請個別幼兒演示穿圍裙,戴帽子。
你們都能自己穿上圍裙,戴上帽子嗎?
4.好!我們到院子里去做一個《娃娃廚師》的游戲吧!
二、室外游戲
1.幼兒隨音樂跟老師自由表演做運動,激發游戲興趣。
音樂:如果感到幸福
2.游戲:娃娃廚師
(1)交待游戲玩法:
快速的換衣服,送點心,要求跑的動作協調、靈活。
請配班老師演示動作。
(2)要求幼兒注意同伴間的協作,動作快,交接也快,才能取得勝利。
(3)幼兒分組進行比賽,要求出示動作靈活的換衣服,送點心(替代物)。
(4)根據幼兒的游戲興趣,反復游戲。
三、放松活動
1.教師講評游戲,表揚幼兒動作協調、合作完成好的幼兒。
教師:今天你們玩的高興嗎?我們回到教室里,穿上圍裙,戴上帽子制作三明治好嗎?
2.幼兒隨音樂愉快的回教室。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8
設計意圖:
大班幼兒運動量較大,喜歡動手探索新鮮事物,其動作的協調性、靈活性、準確性有了很大提高。本學期我發現幼兒在活動室經常玩紙箱游戲,我突發奇想,把這些紙箱搬到戶外廣闊的空間,運用到體育鍛煉中去,不更能滿足幼兒的興趣和需要嗎,于是,我根據我班近期幼兒體能發展目標,特設計本次活動——《紙箱轉轉玩》。
活動目標:
1、通過合作交流能探索出箱子的多種玩法。
2、通過游戲活動,提高幼兒動作的'協調性和靈活性 ,培養幼兒的合作和競爭意識。
活動準備:
連接好三個一樣大小的紙箱、《健康歌》音樂。
活動過程:
熱身運動:
幼兒隨音樂做熱身運動。
基本部分:
師幼探索紙箱的玩法。
玩法一:坦克
三個小朋友一組,并排站著,共同向前滾動。
玩法二:躲貓貓
5---6名幼兒一組,把紙箱立起來,玩躲貓貓的游戲。
玩法三;過河
幼兒分成兩組,把紙箱立起來,跳過紙箱,看哪組用時最短,哪組獲勝。
玩法四:鉆山洞
四名幼兒抬著紙箱,其他幼兒在下面鉆過。
結束部分:
教師小結:剛才咱們用自己想出來的大紙箱玩法進行了如此激烈的游戲,在保護自己安全的前提下,順利地完成了任務,小朋友們表現的都非常的棒,現在讓我們為自己鼓鼓掌吧!
活動反思:
該活動是我和幼兒多次集思廣益的結晶。通過讓幼兒多次探索和嘗試,激發起幼兒對紙箱的興趣。活動中,既有集體參與,也有小組合作,教師能較多地觀察指導幼兒,使幼兒在鉆、爬、跳、等方面都得到了練習。在探索紙箱的不同玩法這一環節,對能力較強的幼兒,我鼓勵他們盡量想出和別人不同的玩法,不斷激發他們的探究欲望;對個別能力較差的幼兒進行指導,幫助他們在游戲中獲得成就感,激發他們的活動興趣。幼兒不但在活動技能上有了一定提高,而且在游戲過程中,表現出一種勇敢團結、互相幫助的活動氛圍,培養了他們不怕困難、敢于挑戰的良好品質,這是更大的收獲。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9
目標:
1、欣賞樂曲《月光下的鳳尾竹》,能用語言、肢體動作表達自己對傣族舞的美的感受。
2、能大膽創作,用長卷畫的形式表現傣族姑娘的優美姿態。
3、體驗創造和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長卷畫背景、《月光下的鳳尾竹》音樂、一段傣族舞、課件
過程:
一、欣賞音樂
師:1、今天我帶來了一段好聽的音樂,請大家欣賞一下。
問:聽了這段音樂你有什么感覺?
小結:這首音樂是用葫蘆絲吹奏的,名字叫《月光下的鳳尾竹》。
這美妙的音樂,好象帶我們來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
小結:傣族姑娘生活在美麗的西雙版納,她們能歌善舞,在柔和的月光下,圍著鳳尾竹,翩翩起舞。
2、瞧:美麗的傣族姑娘來了。
二、發現傣族穿著、打扮的特色,為構圖埋下伏筆。。
1、傣族姑娘美嗎?你覺得她什么地方很美?
發髻、筒裙、圖案
2、這兒還有兩件漂亮的傣族服裝呢:重在欣賞服飾圖案。
三、教師跳傣族舞。
師:穿上漂亮的傣族服飾,來跳一段好看的傣族物吧。
1、師:傣族姑娘在模仿誰在跳舞嗎?
小結:能歌善舞的.傣族人生活在美麗的西雙版納,那里有許多美麗的孔雀,傣家姑娘喜歡學著孔雀來跳舞。
2、幼兒學一學孔雀的動作。
師:讓我們一起來做一只美麗的小孔雀,
師幼一起做理理羽毛、喝水動作
師:休息一會兒,我們來欣賞一下小孔雀漂亮的舞姿:手、身體形狀
小結:這是傣族舞中最漂亮的動作,小孔雀挺起胸、尾巴高高翹起,身體呈“S”形,這個動作叫“三道彎”。
師:小孔雀,我們一起來把最漂亮的動作擺一擺。
四、師幼一起跳舞
師:小孔雀,我們一起聽著好聽的音樂跳起來吧!
師:這只小孔雀跳得真漂亮、動作真優美;我們兩個一起來跳吧;這個造型真好看!
五、幼兒創作:跳著跳著,天色晚啦,月亮慢慢地升起來,晚風吹拂著月光下的鳳尾竹,篝火晚會開始啦!傣族姑娘盤起高高的發髻,穿起長長的筒裙,小朋友,趕快拿起你們的畫筆,把你們優美的舞姿畫下來吧!
六、活動結束:讓我們聽著優美的音樂跳起來吧!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在做做、玩玩中學習將物體以2、5、和10為單位進行按群數數。
2.學會選用合適的群數方法解決生活中的數數問題,培養幼兒記數的興趣。
活動準備:
瓶蓋、棉簽、筆、豆子、紀錄紙、粉筆、操作驗證分類紙。
活動過程:
一、以問好、對歌等方式引入活動主題。
1.引導幼兒齊聲數出雙數、數到數字10時齊聲向客人老師問好。
2.手指對歌《我們有雙勤勞的雙手》。
師唱問:"伸出你的左手、左手,多少?"(說出指頭數量)"幼兒伸出左手并回答:"5個",師接著唱問:"伸出你的右手、右手,多少?",幼兒伸出右手并回答數量,合唱:"我們都有一雙手,一雙勤勞的手。"師問:"幾個"(說出雙手的總數),幼兒回答雙手手指數量。
二、在動腦數瓶蓋的數量中引導幼兒學習按群數數的方法。
1.探索用什么方法能較快數出瓶蓋的數量。(2個2個、5個5個,或10個10個數)2.根據上步驟群數出現唱數不連貫的現象探索如何能很順口有規律地群數。
師:2個2個數可以借用數雙數的方法,5個5個數中有五、十、五、十交替數的規律,且數十的數量是逐一遞增的.。10個10個數可以借用一個一個數的方法。
3.以《合攏放開》音樂手指游戲來加深幼兒對群數經驗的認識。
幼兒邊表演邊數數答題:
(1)復習10個10個數。
幼兒用10指齊演并答題:"合攏放開、合攏放開、小手拍一拍,合攏放開、合攏放開小手放腿上"(每一樂句尾師有節奏地插問"多少",幼兒成功答題后接著唱下一樂句,如:10、20、30、、、)(2)復習5個5個數。
樂句"爬呀、爬呀、爬呀、爬呀、爬到頭頂上"依然用同樣的問答形式引導幼兒5個5個數數。
(3)復習2個2個數。
"這是眼睛、這是鼻子、這是小耳朵"用同樣方法引導幼兒2個2個數出五官的總數。
:要數出物體的多少,除了1個1個數,還可以2個2個、5個5個的數、10個10個地數,這幾種都是又快又好的數數方法。
三、幼兒運用喜歡群數方法進行數數,并記錄。
1.師出示操作材料,提出問題引導幼兒思考:你準備選用什么樣的群數方法解決問題?
2.了解分組操作的方法、要求。
3.分組活動:幼兒選用按群數數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數棉簽 數豆子四、交流活動1.引導比較、驗證操作結果。
幼兒將記錄結果按群數的方式分類粘貼,(即2個2個數的記錄紙粘貼在一起),引導幼兒與同伴的操作結果進行比較,驗證操作結果。
2.引導幼兒交流操作經驗。
【幼兒園大班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大班教案幼兒園大班教案及反思06-09
幼兒園大班教案09-27
幼兒園大班教案09-27
幼兒園大班教案09-26
幼兒園大班教案09-26
幼兒園大班教案09-26
幼兒園大班教案09-26
幼兒園大班教案09-26
幼兒園大班教案09-26
幼兒園大班教案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