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教案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8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運用已有的圖形經驗,區分方形和圓形。
2、知道在同一物體某些面上能找到方和圓兩種形狀。
3、培養觀察,比較能力。
4、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5、提高幼兒思維的敏捷性。
活動準備:
1、圓形的物體(如圓鏡子、碗、臉盆、筆筒、轉盤等)和方形的物體(如毛巾、拎包、書、小方凳等)若干。
2、同時具有圓形和方形的物體若干,如電話、鐘(外框方形和鐘面圓形的)、餅干箱、紙巾盒等。
活動過程:
一、引出故事:
1、介紹故事名稱——方臉和圓臉,猜猜故事里可能會講些什么?
2、介紹主人公——方臉公公和圓臉婆婆,并認識他們的外貌特征(方和圓)。
二、理解故事
1、講述故事開始至“吵著要分家”。
——方臉公公和圓臉婆婆怎么了?
——介紹方臉公公的東西和圓臉婆婆的東西,發現分類的依據。
2、初次嘗試根據形狀分類。
——出示需要分類的物品,說說有些什么。
——擺弄物品進行分類。
——觀察分類的情況,判斷:方臉公公拿到的是不是都是方的?圓臉婆婆拿到的是不是都是圓的?
3、繼續講述故事,引出再思考的問題。
——哪些是方臉公公和圓臉婆婆爭著都說屬于自己的`東西?
——為什么方臉公公和圓臉婆婆不再吵架了?
三、遷移經驗
回憶生活中的物品、玩具等,看看有沒有同一件東西上既有方形又有圓形兩種形狀特征。
活動延伸:
1、請孩子繼續觀察收集生活中既有方又有圓的物品,將圖片和相關資料帶到幼兒園,布置在一起,相互交流。
2、改編故事《方臉和圓臉》,試著編畫《紅臉和白臉》、《三角爺爺和梯形奶奶》等故事書。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與以往不同,是以故事情節的發展為主線逐漸展開,對于習慣計算課的我來說,有了一定難度。如何讓豐富精彩的故事情節變得不是那么重要,將孩子們的注意力轉移到故事中蘊含的數學中——重點突出感知圓與方形的交集的這一元素。所以把握好本次活動的主旨,讓故事為數學所用,體現出故事本身蘊涵的數學思想十分重要。
1、前期經驗的準備充足:
我在開展活動前請家長配合本次活動帶領自己的孩子一起找找家中的圓和方形的物品。所以在活動中,當問及幼兒這方面的問題時,孩子們的回答還是很積極,答案也是很豐富的。
2、提問的語句需要精心組織:
既然本次活動不是簡單的故事講述,那教師的提問重點就應該放在圖形感知上。教師在第一環節介紹主人公時,應重點讓孩子觀察公公婆婆的不同臉型(方和圓),忽視掉其他無關元素。
環節中有一處的提問我放棄了回應幼兒的提問,幼兒說分家就是離婚時,我沒想到幼兒會說出離婚這個詞,于是我就用了“哦”簡單帶過。其實可以正面回答幼兒,告訴他“嗯,這是你的理解,離婚也是分家的一種”來予以回應。并解釋分家的真正含義——將家里的東西一分二,一些給公公,另一些給婆婆!澳銈儾虏拢推牌哦紩米呤裁葱螤畹臇|西?”這樣成功地將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了數學方面,不再糾結于分家的這個問題。
3、故事內容不夠貼近生活,可否自己適當地改編:
例如在講到故事中又有方又有圓的小桌子,幼兒普遍不能理解。“哪里有圓的東西啊,老師?”這和幼兒的生活經驗密切相關,他們對于圓形的釘子認知較少。釘子作為家具的內墊物,幼兒不易觀察,這也就造成他們很難理解這個環節。因此我是否可以在保證目標的前提下對故事中的物品進行適當地調整,將小桌子換成便于幼兒能夠看見的微波爐,燃氣灶等。這些物品體積大,自己的圓形和方形也更為明顯,易于孩子們識別。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 通過鼓上的小米粒感知物體振動的幅度和頻率。
2、 感知音樂中強弱、快慢的變化并用肢體表現。
活動準備:
小米粒、音樂磁帶、小鼓。
活動過程:
一、 跟著鼓唱歌。
1、 小鼓是怎樣發出聲音的?
2、 教師用鼓槌敲擊小鼓。請幼兒跟著鼓槌唱歌。教師有節奏地敲鼓,幼兒用象聲詞“咚”唱出鼓的節奏
二、 鼓的聲音哪里來。
1、 鼓的聲音是振動發出來的,那么我們怎樣才能看到鼓在振動呢?
2、 教師引導幼兒討論,出示米粒,介紹鼓上的小米粒受到振動就會跳舞。
3、教師邊演示邊講解:敲得重,米粒跳得高,敲得輕,米粒跳得低
三、 跳舞的小米粒。
1、 教師邊唱歌曲邊敲鼓。
問:鼓上的小米粒是怎么跳舞的?
小鼓敲得響,米粒怎樣?
小鼓敲得輕呢?
2、幼兒跟著音樂節奏打節拍
3、幼兒試著跟唱歌曲
四、游戲:我是鼓,你是米粒。
地板代表鼓,全體幼兒蹲在“鼓”上,個別幼兒扮演敲鼓的人,部分幼兒扮演米粒,邊游戲邊唱。敲鼓的人用腳跺地板,或快或慢,或重或輕,扮演米粒的'幼兒做出相應的動作。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幼兒直觀地感知振動與發生的關系,幼兒的參與積極性較高,他們在活動中游戲、表演、創編,展現出了自信心。這次活動給幼兒提供了自由表現機會,“小米!痹谖璧笗r既有節奏,而且表演很豐富、很多樣化,孩子們用自己的想法展現出不同的小米粒舞蹈情景。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練習自由跑占圈的動作。(重點)
2.能迅速找到自己的圈,并遵守游戲規則地進行游戲。(難點)
3.體驗營救同伴的樂趣。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對營救有初步了解。
物質準備:呼啦圈數與游戲幼兒人數相等。
【活動過程】
一、創設“愛的抱抱”游戲進行熱身活動,激發幼兒活動興趣。
教師吹口哨,帶領幼兒玩愛的抱抱游戲,看老師手的變換指令進行游戲,幾個小朋友就擁抱在一起。
吹口肖變數字1,抱自己,吹口肖變數字2,兩個人擁抱在一起,不停變換進行游戲。
二、利用占呼啦圈的游戲,練習自由跑占圈的動作。
1.出示呼啦圈,談話交流引導幼兒圍繞呼啦圈進行游戲。
你想和呼啦圈玩什么游戲?怎么玩?
小結:今天我們來玩一個占圈的小游戲。
2.向幼兒說游戲的規則:老師吹口哨,聽到口令后每個小朋友要換一個圈站進去,不能站在原來的圈上,速度要快。
游戲開始..
游戲時強調:幼兒跑時要注意安全,所有人都要安全找到圈,不要踩圈,它會很痛的。
小結:游戲中小朋友們都能自由跑并找到一個圈站好。
三、利用呼啦圈繼續進行游戲,能迅速找到自己的圈,并遵守游戲規則地進行游戲。
1.鼓勵幼兒與同伴合作占呼啦圈。
師:寶貝我們都學會了自己跑著跟著老師口哨進行游戲,可老師撤走一個呼啦圈后怎么辦呢?一個呼啦圈內可以站兩個小朋友嗎?為什么?
小結:在圈里隨便可以站幾個小朋友都是可以的,只要能站進去就可以,聽到口哨后每個小朋友只能換一次。
2.依次撤呼啦圈進行游戲。
教師吹口哨,幼兒進行游戲。
小結:游戲中我們所有人都是好朋友,圈會越來越少,你們要互相幫助,不要讓自己的同伴沒有圈站,圈內只要能站開,站幾個小朋友都是可以的。
3.游戲時,教師與幼兒共同游戲,玩抓小朋友的游戲。
提問:怎樣才能不被老師抓到?怎樣才能換的快?你有什么好方法?
小結:你們的方法很多,游戲中的你們是很聰明的,換圈的.時候一定要換離自己最近的那一個圈。
4.游戲繼續,被抓到的小朋友就要被關起來,抓到桌子上站好等待同伴營救。
小結:營救同伴時要跟桌子上的小朋友先拍一下手,拍到手的小朋友可以下來繼續游戲,營救同伴就用這種方法。
提醒:救人時容易發生危險,如果再救別人時被抓到等于營救失敗,要特別注意安全,營救時小心把手伸出來做好準備。
四、創設情境,放松身體,感受營救他人的樂趣,同伴間相互擁抱表示感謝。
還記得游戲中,誰營救過你嗎?來向你的同伴表示一下感謝吧。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本次活動是根據市編教材藝術表現《像什么》進行地改編。我們將原先教材中水粉潑色的繪畫形式改為水墨拓印的方式來進行,通過這種方式讓幼兒拓印出不規則的形狀作出多方向、多角度的臆想,發展幼兒的想象與繪畫再現的能力。想象不是憑空產生的,所需的靈感來自于生活,來源于幼兒的已知經驗。因此,結合《指南》中的要求:“能用多種工具材料或不同的表現手法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象!弊尯⒆觽冊谠囈辉、玩一玩、想一想、畫一畫、說一說的過程中體驗作畫的樂趣,掌握水墨拓印作畫的方法。且結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以及他們在繪畫技能上的已有經驗,我們以孩子們極感興趣的水墨畫為基點,通過觀看水墨畫視頻、以及欣賞教師范例的基礎上引導幼兒欣賞水墨畫的濃淡特點,進一步感受中國畫獨特的韻味美感,體驗水墨畫的神奇。在創作過程中幼兒能根據自己的觀察探索作畫的基本步驟,嘗試在畫紙上變出各種圖案并大膽的想象添畫講述畫面內容,從而,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目標:
1.通過對水墨畫作品的欣賞,了解水墨畫的濃淡特點。
2.嘗試用水墨拓印的方式在紙上變出各種圖案,想象添畫有趣的畫面并用連貫的語言講述。
3.感受中國畫獨特的水墨韻味美感,體驗水墨畫的神奇。
活動重難點:
在了解水墨畫特點的基礎上嘗試用水墨拓印的方式作畫,想象添畫有趣的畫面并用連貫的語言講述。
活動準備:
1.長方形水盆、墨汁、滴管、作業紙、水性毛筆、抹布人手一份
2.水墨廣告視頻
3.背景音樂《琵琶吟》
4.背景展板
活動過程:
(一)播放水墨畫視頻,引導幼兒了解水墨畫的特點。
1.出示水引出水墨畫,激發幼兒興趣。
提問:“當墨滴到水中會發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大屏幕吧!
2.播放水墨畫視頻,引導幼兒欣賞并感受中國水墨畫特點。提問:“你看到墨發生了什么樣的變化?它變成了什么?”小結:原來,墨滴到水里發生了這么多變化。
(二)出示水墨畫范例,引導幼兒探索水墨拓印的方法。
1.教師示范水墨拓印的方法,邊操作邊交流。
2.通過提問與幼兒共同梳理操作過程。提問:“老師剛才是怎么做的?”
小結:我們先用手指在水中來回波動一下,讓水動起來。然后滴 1 滴墨,之后用你的手指輕輕的撥一下墨,將墨散開,之后將有宣紙的一面平放到水面上。一起數三個數。123…… 之后用抹布將畫紙外面的水墨跡擦干,用另一塊抹布輕輕的放在畫紙上蘸干水跡。
3.提問:“這幅畫上墨的顏色一樣嗎?有什么不一樣?” 為什么有深有淺,誰知道這個秘密?”
小結:如果加的墨多顏色就會(濃、深)如果加的墨少顏色就會(淡、淺)。有深有淺、有濃有淡,這就是我們中國水墨畫的一個特點。
4.引導幼兒創編畫中的內容。
提問:“請你們猜一猜,這幅畫里面的'圖案都像什么?它們之間會發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誰想上來講一講”
。ㄈ┯變簞撟魉赜,體驗水墨拓印和借形想象的樂趣。。
1.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2.請個別幼兒講述自己畫中的內容。
3.出示教師范例,引導幼兒觀察添畫內容。
提問:“看看這幅畫和你們的一樣嗎?有什么不一樣?”
4.幼兒再次利用墨的濃淡進行想象添畫。
。ㄋ模⿴熡坠餐蕾p作品,分享水墨作畫的成功喜悅。
1.師幼欣賞作品,感受水墨拓印作畫的成功感。提問:“你從這些美麗的畫里發現了什么?”“
“誰來說一說你的畫里都有什么?”“
“你最喜歡哪一幅畫?為什么?”
2.小結:原來滴墨的位置不同,手指運動的方向不同。還有我們變換畫紙的角度不同,也會發現不同的故事。墨與水的融合畫出了青山綠水、古木花草、飛鳥魚石,每一幅畫都透著一股濃濃的墨香,這就是我們中國的水墨畫。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讓孩子們知道方形的特征。
2、鍛煉孩子們的肌肉。
3、學會區分各種大小的方形并能按大小分類。
活動準備
方形的物品,各種大小的方形箱子,各種樣式的磚塊,彩紙,膠水活動內容
[導入]
1、通過唱"長方形"這首歌提高孩子們的注意力。
-我是一個長方形請你把我要記清四條邊,四個角對邊,對角都相等。
[展開]
1、找一找周圍的方形物體。
- 我們教師里有哪些東西是方形的?
- 一起來觀察老師準備的方形物品。(書,手冊,練習冊,日歷,方形的`色盤,紙抽)
2、研究一下方形的物品,它們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觀察書,手冊,練習冊等等物品,它們有什么共同點?
3、印出各種方形。
、 準備好各種種類的方塊。(正方形, 長方形, 大小不一的方形)
、 是包裝紙貼在墻上。(先畫好作為背景的包裝紙。)
③ 用方塊蘸上顏料印在包裝紙上。
4、把蓋子正確的蓋好。
① 把有各種大小蓋子的箱子準備好。
、 把箱子和蓋子打亂分開,然后再把正確大小的蓋子蓋回箱子上。
5、用活動紙中的材料表現出方形。
① 讀動畫書引發孩子們的好奇心。 (小豬三兄弟) (我們來給第三只小豬建一座堅實的房子吧。)
、 準備一張和活動紙中磚墻一樣大小的彩紙。
、 用彩色貼在小豬的磚墻上。
[]
1、 讓孩子們把自己的作品介紹給朋友們
2、活動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通過游戲和故事了解遵守規則的重要性。
2.善于發現一日活動中不守規則的現象,聯系生活實際大膽表達自己的感受及想法。
3.運用已有經驗以繪畫方式設計班級公約,并養成自覺遵守的習慣。
4.培養幼兒勇敢、活潑的個性。
5.激發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表達、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1.課件:不守規則的丁當狗。(網上可下載《幼兒畫報》20xx年第36期《好習慣故事》欄目)
2.聯系生活實際的錄像、圖片等。
3.記錄的彩色紙、筆。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了解規則的重要性。
1.教師:有一只叮當狗,想到游樂場去玩,他是怎么做的呢?下面就請小朋友們一起來看一段叮當狗的錄像。
2.幼兒欣賞課件:《不守規則的叮當狗》。
3.討論、交流。
(1)叮當狗去游樂場發生了什么事情?
(2)小動物們對叮當狗的做法感到滿意嗎?他們是怎么說的?
(3)你覺得叮當狗這樣做對嗎?為什么?
(4)最后花喜鵲對叮當狗說了一段什么話?
4.教師:是呀!叮當狗這樣做很不好,小動物們都不喜歡他,讓我們一起把花喜鵲說的話告訴叮當狗,讓他牢牢地記住:"叮當狗,聽我說,做游戲有規則,大家都遵守,玩得才快活!"
(二)"火眼金睛",找出不守規則的行為。
教師:生活中規則處處有,時時需要我們來遵守,F在我們來做個小游戲,名字就叫"火眼金睛",看看誰的眼睛就象孫悟空的火眼金睛,請大家找找圖片中一些不守規則的現象,并說一說這樣做為什么不對。"火眼金睛"的游戲是有規則的,拿就是--誰先發現誰就叫停?凑l找得快,說得好。
1.播放幼兒一日生活的錄像片段,引導幼兒發現規則。
(1)升旗時:行注目禮時眼睛不看國旗。(國旗是國家的象征,升國旗時行注目禮是尊敬國旗熱愛國家的表現。)
(2)吃飯時:在和旁邊的小朋友講話,不專心吃。(講話不僅吃得慢,飯要變冷,而且有時還會將米粒嗆到器官里,骨頭卡到喉嚨里,會有生命危險。)
(3)上下樓時:兩步一走。(踩不好,會從樓梯上摔下來,身體受傷。)
(4)課間時:和同伴在走廊里奔跑。(玩得滿頭大汗容易生病,還會你撞我、我撞你摔跤。)
(5)洗手時:推擠前面的小朋友。(盥洗室很滑,腳下不穩就摔跤。)
(6)玩滑梯時:從下往上爬。(容易摔跤,還會影響別的小朋友。)
2.邊看邊說,有哪些不好的行為,可能會有什么后果?
3.教師:說的好?磥硇∨笥褌兌加幸浑p孫悟空的"火眼金眼",都找到了,還明白了不守規則不僅自己會受到傷害,而且還可能會影響到別人,老師相信你們今后一定能做個遵守幼兒園規則的好孩子。
(三)操作實踐,制訂班級公約。
1.教師:我們小朋友每天都要在班級生活學習,那在班級中也要有各種各樣的規則做保障,請大家想想在我們班級里應該遵守哪些規則,形成我們的"班級公約",請大家和旁邊的小朋友討論一下。
2.分組討論、交流。
3.幼兒操作設計一日活動規則標記。
4.展示標記,并說說適合放在活動室的`什么地方,為什么?
結束語:規則處處有,大家來遵守,方便你我他,生活更美好。讓我們一起把自己設計的規則圖制訂成"班級公約",做到人人遵守班級公約。
活動延伸:
1.區域活動:將一日活動規則設計成棋譜,幼兒進行棋類游戲。
2.家園共育:提供圖文并茂的班級公約,由家長監督幼兒每日反思。
3.日常滲透:在各項活動中提醒自覺遵守分享、輪流、等候等的游戲規則。
資料附錄:
故事:不守規則的丁當狗丁當狗,樂呵呵,"叮叮當當"唱著歌:"今天我去游樂場,我最喜歡過山車。"走上街,皺眉頭,排隊等車人真多。一個一個又一個,一排排成一條蛇。車進站,門打開,丁當狗一下撲上來:"我可沒有耐心來排隊,管他什么應該不應該。"右手扒開小花貓,左手推倒豬太太。上了車,搶個位,高高興興看窗外。大象伸出長鼻子,一下卷起丁當狗。一舉舉到半空中,丁當狗嚇得直發抖。大象鼻子晃又晃,把丁當狗輕輕放地上:"丁當狗,你想想,不守規則不應當。"花喜鵲唱起歌:丁當狗,聽我說,做游戲,有規則,大家都遵守,玩得才快活。
設計意圖:
社會規則是約束每個人言行的道德準繩,可如今的獨生子女自私、霸道,樣樣都要爭先,不守規則,其行為還直接導致了同伴關系的不融洽,受孤立。為此,我們針對幼兒中間存在的這一現象,在日常活動中要求幼兒遵守分享、輪流、等候等游戲規則,故事《不守規則的丁當狗》通過叮當狗去游樂場游玩發生的一系列不守規則的行為,讓幼兒有所感觸,從丁當狗的行為中折射出幼兒平時的行為。此活動將聯系生活實際,引導幼兒進行換位思考,并明白不遵守規則給別人造成的后果。從而幫助幼兒理解規則的重要性,并養成自覺遵守規則的習慣。
活動反思:
課始,讓學生了解什么是公約:公約是集體共同制定的、大家共同遵守的約定。為了讓集體更文明,班級更美好,我們可以針對班中存在的問題制訂班級公約,通過班級公約的形式來規范我們的行為,督促我們改正不良的行為。
然后,以六人小組的形式分組討論,確定哪些是我們班存在的問題,需要加入班級公約,督促我們改進。學生們積極參與討論,人人發言,并由組長記錄下。
再請每組介紹分別制訂出的公約,進行班級交流,針對什么問題,制訂什么約定。在交流過程中要求學生對各組提出的約定條例進行表決。全班通過或絕大多數人通過的就記錄在黑板上。交流結束后,黑板上就記錄下了我班的文明公約。再請同學仔細看一遍,是否還有改進的地方,再進行班級公決,定下班級公約。
課后我把學生制訂的公約進行整理,張貼在班級醒目之處,并請學生簽名。在情感上,學生能夠接受班級公約的制定活動,并有按照班級公約規范自己言行的意愿;在行為上,大部分學生能夠表現出符合班級公約的行為。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活動名稱:
《跳房子》
適合年齡段:
大班幼兒
活動目標
1、初步嘗試單雙腳跳的快樂,學習單雙腳連續跳格子房子。
2、喜歡參與體育活動,遵守游戲規則,體驗與同伴合作游戲帶來的快樂。
3、發展幼兒的彈跳能力,培養幼兒的創造思維能力,感受跳格子房子的樂趣。
4、鍛煉腿部力量,有良好的動作協調性、靈敏性。
5、培養幼兒健康活潑的性格。
活動準備:
1、幼兒事先已掌握雙腳、單腳跳的方法。
2、畫有四種不同形狀格子房子的場地一塊。
3、錄音機、磁帶、小紅旗一面。
玩法過程
一、 熱身運動幼兒隨音樂練習各種走的動作,(高人走、矮人走、腳尖走、腳跟走、腳內外側走等)
二、合作探索,嘗試練習
1、師:小朋友,請看場地上畫有格子房子,請小朋友想一想,怎樣玩這些不同形狀的格子房子?
。ㄓ祝簡文_跳、雙腳跳、跨跳、分并腿跳、單雙腳交替跳等。)
2、請幾個幼兒示范創意玩法。(教育幼兒在活動過程中不要互相碰撞,學會保護自己和同伴,學會商量合作、交往,規則是不踩到格子房子的邊緣線。)
3、教師小結:請幼兒輪流演示自己的玩法及分享合作的創意玩法。
。1)師:你剛才和誰一起玩的?你們是怎樣跳格子房子的?鼓勵幼兒介紹不同形狀的格子房子的玩法或一種方式多種玩法。
(2)你還能想出什么樣的跳法來?你還能想出什么形狀的格子房子呢?
4、教師為幼兒示范連續彈跳的.技巧,然后組織幼兒集中練習1--2次。
。1)講解連續跳的方法、技巧、規則和安全事項:從第一個房子起點開始,逐格單腳跳躍到終點。走到第二個房子起點,逐格雙腳跳躍到終點。走到第三個房子起點,逐格跨跳到終點。走到第四個房子起點,逐格單雙腳交替跳。跳躍時,要求跳到格子中間,不能踩到邊緣線。
。2)幼兒玩跳格子游戲,重點指導幼兒在連續跳的過程中不踩邊緣線。
三、 游戲:爭奪紅旗
1、玩法:幼兒分成人數相等的四組跳房子,完成四種方法,在同一時間內速度快的一組奪得紅旗獲勝。
2、規則:跳房子的時候不能踩邊緣線,踩到線的幼兒須退回起點重跳。一種跳法完后,依次從旁邊繞開,接著隊伍繼續第二種跳法。
3、幼兒開始比賽。
4、教師小結比賽情況。
四、結束
幼兒擦汗,隨音樂做放松運動。
五、活動延伸:
在戶外活動時間讓幼兒繼續練習跳房子游戲的多種玩法。
反思:
幼兒在開展民間游戲活動時,對游戲充滿了好奇感,十分感興趣。幼兒由于自身能力發展所限,少部分幼兒身體平衡掌握較差,在單腿跳中不能控制好自己的身體,經常出現雙腳著地或是身體失去平衡的情況。針對這種情況,教師采取了不同的措施進行指導。對于平衡差的幼兒,除了用言語鼓勵外,在他們行進的過程中,教師也在一旁進行保護行進。在反復多次的游戲后,孩子對平衡能力掌握自如時,再加大難度,以達到游戲的要求。
小百科:跳房子,也叫跳飛機,是一種世界性的兒童游戲,也是中國民間傳統的體育游戲之一,趣味性、娛樂性極強,曾深受廣大兒童的喜愛。在20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相當普遍,在有些兒童游樂場、公園和小學操場等都會有跳房子的位置。有時就算在一塊空地上,只要有一根粉筆或樹枝,小朋友亦會在地上畫起“跳房子”的九個格,然后一起玩。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感受、體會散文詩的語言美、意境美。
2、理解優美詞匯,并能有感情地朗誦。
重點難點
這節活動的重點是讓幼兒通過聽、看、說等不同感官的欣賞,傾聽——感受——理解——表現,感受、體會散文詩的語言美、意境美。在活動中設計了四次循序漸進地欣賞,讓幼兒充分感受美。活動的難點,是幼兒能有感情地朗誦,
因為散文詩篇幅較長,幼兒第一次接觸作品,就要有感情地朗誦,有難度。因此,我借助多媒體,借助幼兒對色彩的敏感,教學環節層層遞進,在充分挖掘教材的基礎上,設計開放性的學習活動,創造探索、合作的學習氛圍,引導幼兒積極、有效地參與活動,教學活動動靜交替,有張有弛。關注不同層次的幼兒,能力較差的幼兒回答簡單的問題,既為幼兒創造了說話的機會又保護了他的自尊心,而能力強的幼兒我設計了具有挑戰性的問題,這樣能使每位參與活動的幼兒都獲得成功的體驗,在充分欣賞作品后,能跟著教師有感情地朗誦,以突破難點。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
、偻ㄟ^郊游活動,對大自然加深了解。
、趯ι视幸欢ǖ恼J識基礎。
2、物質準備:七彩飄帶、錄音機、配樂散文詩、電腦及散文內容相關的軟件,抽象畫一幅。
活動過程
。ㄒ唬╅_始部分
出示色彩抽象圖,引導幼兒觀察,并展示想像。“圖中有哪些顏色,看到這些顏色你想到了什么?”
【教師運用談話法,為幼兒營造寬松的談話氛圍;幼兒用觀察法,對畫面進行觀察,并進行大膽想象和表達】
。ǘ┗静糠
1、欣賞配樂詩朗誦,使幼兒初步感受散文詩的語言美、意境美。
【第一次欣賞,教師朗誦,幼兒傾聽,初步感受散文詩的意境】
2、運用多媒體教學,請幼兒第二次欣賞散文詩,提出要求:“風吹到每個地方是什么顏色的,事物與顏色間有什么關系?”
【第二次欣賞,教師運用多媒體,幼兒視聽結合,再次欣賞作品。教師進一步提出要求,讓幼兒感知詩中的色彩!
3、再次欣賞;請幼兒第三次欣賞散文詩。
提出要求:①你最喜歡哪一句詩?為什么?
、谀阏J為詩中哪個詞最美?為什么?理
解散文詩的內容。
【第三次欣賞,教師運用ppt,幼兒在這次欣賞時教師提出要對優美詞和句的表達】
4、第四次欣賞,在教師的引導下,試著有感情地朗誦詩歌,并用動作表現詩中對風的描寫。
【教師運用引導法,幼兒邊聽、邊看、邊說,表現散文詩】
5、游戲“七彩風”,風娃娃挑選自己喜歡的顏色風飄帶扮演七彩風。游戲過程中邊朗誦邊做動作。
【教師運用游戲法,讓幼兒在欣賞、感受之后,用肢體表現對散文詩的理解】
(三)結束部分(延伸活動)
教師:風娃娃們吹啊吹,吹到客人老師的身邊,請客人老師把優美的詩句寫在七彩飄帶上,然后我們把所有的詩句收集在一起,組成新編“七彩風”教育活動自然結束。
附散文詩:
七彩的風
其實風是有顏色的,不信你瞧——
吹過花園的風是紅色的,紅色的風吹得紅花鮮艷奪目,
吹過果園的風是橙色的,橙色的風吹得果實碩果累累,
吹過菜園的風是黃色的,黃色的風吹得菜花一片金黃,
吹過竹園的風是青色的,青色的風吹得竹子青翠欲滴,
吹過麥田的風是綠色的,綠色的風吹得麥苗碧波蕩漾,
吹過海洋的風是藍色的,藍色的風吹得海水藍光閃爍,
吹過藤架的風是紫色的,紫色的風吹得紫藤花開怒放,
啊,有顏色風真好,有時候,七彩顏色的風又會歡聚在一起變成七彩的風。
七彩的風暖暖地吹著,吹得小朋友甜甜地睡著了,做成七彩的夢……
活動總結
幼兒散文是用凝煉、生動、優美的文學語言寫成的,供幼兒學習的敘事、記人、狀物或寫景的文學作品。由于它具有語言凝煉、生動、優美,想象境界豐富,修辭手法多樣等特點,在組織幼兒學習文學作品時,教師們往往喜歡選擇一些貼近幼兒生活的散文作品來組織教學,讓幼兒欣賞。然而,在組織散文欣賞教學時,我們總是套用故事、童話的教學模式。這次我結合幼兒的生活經驗,結合美術色彩帶給人視覺上的美感,選擇了散文詩《七彩的風》,貼近幼兒生活又有一定的.挑戰性。原本風是沒有顏色的,可在這首詩里不但賦予風各種顏色,而且能通過優美的詩句,既豐富了幼兒的詞匯量,還讓人身臨其境。其中紅色對應紅花,橙色對應果樹,黃色對應菜花,綠色對應麥田,青色對應竹子,紫色對應紫藤,藍色對應大海,七彩顏色的具體形象,讓幼兒能真實地感受到,然而又留給幼兒充分的想象空間,關于色彩展開無限的遐想。
《七彩的風》這一散文詩作品,能讓教師和幼兒一起遨游在美妙而神奇的詩化語言的世界中,讓幼兒能感受和欣賞積累多樣化的情感,從而激發幼兒表達的愿望和激情。詩中每一句的對仗,以及句與句之間的排比,讓人感到此起彼伏,美不勝收,散文詩的結尾,七彩顏色的風匯聚在一起,變成七彩的風,暖暖地吹著,吹得小朋友甜甜地睡著了,做成七彩的夢……真有一種甜甜地做夢得感覺,很美,很靜。
【幼兒園大班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大班教案幼兒園大班教案及反思06-09
幼兒園大班教案02-19
幼兒園大班教案06-12
幼兒園大班教案【經典】07-20
(經典)幼兒園大班教案07-20
【經典】幼兒園大班教案07-22
【精選】幼兒園大班教案07-22
幼兒園大班教案(精選)07-22
幼兒園大班教案[精選]07-22
(精選)幼兒園大班教案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