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幼兒園大班教案

時間:2023-10-02 09:09:50 幼兒園教案 我要投稿

幼兒園大班教案優秀(5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大班教案優秀(5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了解合理的飲食結構。

  2、為自己設計營養食譜。

  3、知道人體需要各種不同的營養。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識。

  活動準備:

  1、掛圖第9號《營養結構》

  2、制作營養食譜的紙、筆人手一份。

  3、自制健康印章一枚,圖案為太陽或燈泡。

  活動過程:

  (一)我最喜歡吃……

  1、我們小朋友都有自己最喜歡吃的東西,要是讓你隨便吃,你能吃下多少?

  2、幼兒自由發言,可適當引導,如你喜歡吃冰淇淋嗎?你能吃下多少?

  (二)營養“寶塔”

  1、小朋友想吃很多很多喜歡的東西,這樣合適嗎?哪些東西應該多吃,哪些東西應該少吃呢?

  2、家出示掛圖。每天應該吃的東西就像一座寶塔,下面的東西應該多吃上面的東西應該少吃呢?

  3、吃得最多的應該是什么?(米飯、饅頭、面包和面條,還有玉米、土豆和番薯,這些糧食做的食物可以讓我們有力氣)

  4、可以吃得第二個多的應該是什么?(蔬菜、水果也要多吃一些)

  5、比蔬菜、水果要吃得少一點的是什么?(牛奶、雞肉、雞蛋、魚、肉都要吃一些吃得少一些,可是不能吃得太多)

  6、吃得最少的應該是什么?(巧克力這樣的甜食和油炸的東西都應該少吃)

  (三)我的營養食譜

  1、看了營養“寶塔”,我們知道哪些應該多吃,哪些應該少吃,不能一個勁地吃喜歡吃的東西,不啻其他的東西。

  2、我們為自己設計一份健康食譜好嗎?

  3、將紙折成三折,使它看起來像菜單。把早餐“食譜”(如水果、牛奶、饅頭等)話在第一面,把午餐、晚餐的“食譜”依次畫在第二、第三面上

  4、折攏“食譜”,在“封面”處美化裝飾。

  5、選取幾則比較典型的食譜,引導幼兒討論它們設計得是否合理,是否有利于大家檢驗合格后,教師在起“食譜封面加蓋健康印章。

  6、我們把自己設計的`這份食譜放到我們的“健康加油站”,歡迎大家經常光顧,是自己永遠健康。

  活動反思:

  在平時的生活中,發現班級中有個別幼兒有點挑食,有些幼兒特別喜歡吃甜食,結合此活動,可以讓幼兒了解健康的飲食,所以我認為此活動是比較有意義的。

  我將此活動的目標定為:1.了解合理的營養結構。2.為自己設計營養食譜。主要環節有:1.我最喜歡吃(導入)。2.營養寶塔(了解營養結構)。3.我的營養食譜(設計食譜)。

  第一環節,我最喜歡吃。幼兒能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有的幼兒覺得沒有人管會把所有的糖全吃掉,有的幼兒只想吃一點點,因為對身體不好。

  第二環節,營養寶塔。幼兒看著圖片,了解最下面的米飯、面條、面包等要多吃,最上面的甜食、油炸食品等要少吃。我也能結合本班的具體情況,對幼兒進行隨機教育。

  第三環節,我的營養食譜。幼兒能根據營養寶塔設計自己的健康食譜,大多數幼兒能考慮到一天中的營養,有蔬菜、水果、魚、肉、米飯、面條等,比較豐富。但個別幼兒繪畫比較單一,沒有考慮到一天中的營養要均衡。

  此活動中存在著一些需改進的地方,如:

  1.營養寶塔的圖片不是很清晰,所以效果并不是很好。教師可以自己繪制營養寶塔,用簡筆畫的形式繪畫,這樣幼兒看得比較清晰。

  2.教師在講評時,可以選一個反例,引導幼兒看一看一天中的營養是不是均衡,加深幼兒對營養結構的認識。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理解散文內容,感受散文的優美意境。

  2、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理解大膽說出喜歡的詞語。

  3、鼓勵幼兒用肢體語言表現散文中不同季節的樹葉。

  4、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培養幼兒閱讀的興趣。

  5、萌發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理解散文優美的意境。

  活動難點:鼓勵幼兒用肢體語言表現散文中不同季節的樹葉。

  活動準備:

  多媒體;背景音樂。

  活動過程

  一、欣賞散文,引發興趣。

  1)教師配樂朗誦散文《落葉》,請小朋友閉上小眼睛聽散文的過程中,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2)你認為這篇散文美嗎,為什么。

  3)教師小結,同時請小朋友再次欣賞散文。

  二、再次欣賞散文,理解散文內容。

  1)教師配樂朗誦散文《落葉》。

  2)請小朋友說說春天的樹葉是什么樣子的,并試著用肢體語言表示春天的樹葉。

  3)請小朋友說說夏天的小樹葉是什么樣子的,同時請小朋友用肢體語言表示夏天的樹葉。

  4)秋天到了,小樹葉飄到哪里去了。

  5)誰能用身體表現出樹葉飄落的樣子?

  6)小樹葉飄到屋頂上,為什么屋頂變得金黃?

  7)水面上飄著許多小船,說的是什么。

  8)地毯又指的是什么。

  三、認識散文中優美的詞語。

  請小朋友說說你認為這篇散文里的哪個詞用得好,為什么。

  四、游戲:樹葉。

  1)老師做大樹媽媽,小朋友扮演小樹葉。老師朗誦散文詩,請幼兒依據不同季節用肢體語言表現不同季節的`樹葉。

  2)秋風吹來了,小樹葉飄呀飄,小樹葉除了飄到房頂上,小河里,草地上,大樹媽媽腳下,還可以飄到哪里呢?

  3)誰愿意學著散文里好聽的話也來說一說你飄到哪里,哪里變的怎么樣?

  反思:

  為了讓幼兒進一步理解與體驗散文帶來的優美意境,體驗母子親情交流的愉快,所以設計了活動延伸:“請每個寶寶對媽媽說一句關心的話或做一件事愛媽媽的事。”因為下課不是學習的結束,而是進一步拓展的開始。所以創設發展語言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充分的表達機會,活動延伸滿足了幼兒表達的愿望,將課堂延伸到家庭。

  當然,本次活動也有好多地方值得探討。例如對于散文中難理解的詞“惦記、焐焐、盼望”,教師雖然引導解釋,但孩子還是不能真正理解;再如課中孩子盡管在我的引導下學得興致勃勃,但沒有主動提問的現象,就連他們不能理解的地方也沒有提出來,這說明我在這方面做得還不夠。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求索。我一定努力進取,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打造自己的教學品牌。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利用各種材料,探索瓶中取珠的不同方法,體驗探索的樂趣。

  2、在操作中,感知一種物體有不同的使用辦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能用標記記錄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并能大膽講述。

  【活動準備】

  幼兒實驗材料:木珠和鐵珠放在脈動瓶中;小棒、筷子、鐵絲、吸管、磁力棒、雙面膠(小組一份);操作框、幼兒記錄單(兩種顏色)、記錄單的架子和記號筆。

  教師材料:創設情景、幼兒實驗材料一套、透明膠、記錄單、磁性板;視頻展示儀、數碼相機、電腦。

  【活動過程】

  一、導入。

  二、教師出示材料,創設問題情景。

  創設問題情景一:師操作把珠子放進瓶子里),用什么辦法把珠子取出來?

  創設問題情景二:如果把這只瓶子固定(師用透明膠固定瓶子),在瓶子不能動的情況下,用什么方法可以把瓶中的珠子取出來?

  三、幼兒進行猜想和記錄,并交流不同的想法。

  1、引導幼兒結合生活經驗想出辦法,并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2、出示材料,認識材料。

  3、出示記錄單,了解猜想記錄的要求和方法。

  4、幼兒記錄自己的`猜想。

  5、幼兒交流自己的猜想。

  師:誰來介紹一下你選了什么材料?你準備怎么做?

  師:你為什么用這個辦法?能說說你的理由嗎?

  師:有沒有哪個小朋友,選了不一樣的材料?為什么?

  四、幼兒進行實驗和記錄,驗證猜想,教師巡回指導。

  (一)第一次實驗

  1、教師提出實驗前要求:

  2、幼兒第一次實驗驗證,并記錄。

  3、第一次實驗后交流。

  師:用你們猜想的材料取出珠子了嗎?

  請沒有取出鐵珠的幼兒舉手。(教師請沒有取出鐵珠的幼兒說說用的材料和原因)(請取出鐵珠的幼兒交流方法)請沒有取出木珠的幼兒舉手。(教師請沒有取出木珠的幼兒說說用的材料和原因)(請取出木珠的幼兒交流方法)

  (二)再次實驗:

  1、出示實驗記錄單二,了解記錄要求。

  2、幼兒再次實驗和記錄。(教師巡回指導,并用數碼相機拍下幼兒實驗情況)

  3、幼兒交流自己的實驗情況。(在視頻前)

  五、延伸活動:

  師:今天,我們是從不能動的瓶子里取出了木珠和鐵珠,如果瓶子里掉進去的是玻璃珠呢?能用什么方法呢?我們回去后再試一試。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一、教材依據

  熱愛音樂是孩子的天性,音樂是表達情感的一種方法,大班孩子具有一定的審美能力,他們對音樂有一定的內心體驗,并且掌握了表現音樂美的初步技巧,渴望用自己獨特的方式來表達他們對音樂美的感受和理解。

  《綱要》中明確提出:“引導幼兒接觸周圍環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豐富他們的感性經驗和審美情趣,激發他們表達美、創造美的情趣。”此外還提出“要為幼兒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藝術形式大膽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音樂活動《快樂拉面》選擇幼兒熟悉的、與生活經驗相關的面條,作為活動的內容。樂曲旋律優美、結構清晰,又有一定的聯想想象和自由發揮的空間。活動抓住幼兒愛游戲的天性,以最自然的方式抒發情感、表現自我,讓幼兒將生活經驗遷移到音樂中,使幼兒在不知不覺中領略到音樂的結構并理解音樂的性質,體驗用夸張的肢體動作進行創造性的表現所帶來的快樂,體現了快樂學習的綱要精神。

  二、設計思路

  音樂活動中,經常看到的音樂游戲教育模式是:教師放音樂請幼兒欣賞,然后教動作并告訴游戲規則,孩子根據教師所說的游戲規則進行游戲,一遍又一遍的玩,直到孩子“學會”為止,如何改變傳統的“要我學”為幼兒積極主動參與式的“我要學”,從而使幼兒的主體地位得到真正的體現呢? 由此,我選擇了一節音樂欣賞活動《快樂拉面》,想通過這個活動給幼兒一個舞臺,讓她們將生活中的體驗進行有創意的表達。

  三、教學目標

  1.感受朝鮮舞的舞曲特點,在拉面的故事情境中學習舞蹈特點。

  2.借助打面、拉面、甩面、撈面的故事情節來記憶動作順序。

  3.通過互譯的游戲方式,體驗拉面的`快樂。里要開“館

  四、活動重點

  通過活動感受朝鮮舞的舞曲特點,在拉面的故事情境中學習舞蹈特點。

  五、教學難點

  借助打面、拉面、甩面、撈面的故事情節來記憶動作順序。

  六、教學準備

  音樂、道具、PPT

  七、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出活動。

  1.師:小朋友們你們喜歡吃面嗎?你們都吃過哪些面?(鼓勵幼兒大膽講述自己知道的面食)

  2.師:老師很喜歡吃面,所以找了一位師傅拜師學藝,幾個月過后老師終于得到了師傅的真傳,還得到了 “拉面秘笈”你們想學嗎?

  3.師講拉面秘笈幼兒聽:

  打面,打面,上下揚;拉面,拉面,長又長;甩面,甩面,甩進鍋;煮面,煮面,香又香。(幼兒初步了解拉面的舞蹈動作順序)

  (二)教師完整示范動作。

  1.師:小朋友想學習拉面秘籍嗎?請看老師完整示范一遍(教師一邊念秘笈,一邊示范動作,在下一個動作前,加上預令)

  2.幼兒學習動作。

  (三)教師以提問的方式,幫助幼兒感知舞蹈動作的特點。

  1.小朋友們我們一起回憶一下,剛剛的拉面秘笈都用哪些動作依次表現出來的呢?

  2.師幼邊念秘笈邊回憶動作。

  拉面的四個動作:打面、拉面、甩面、煮面。

  3.師幼跟音樂一起來做面。

  (四)教師創設情景,加上下肢動作。

  1.教師(出示圖片)講述規則:

  小朋友們請看圖片上的小動物和蔬菜寶寶,不能說出面的名字,你們用動作來表示你做好的面食吧!

  2.播放音樂小朋友們自由嘗試制作面食。

  (五)加入道具進行表演。

  1.教師給幼兒分發舞蹈道具,請幼兒膽大舞蹈。

  2.師:在小朋友表演之前,老師要出示一張圖片,讓幼兒知道要拉什么面。提示幼兒律動結束后做動作。(如:做牛肉面在音樂結束時幼兒要做出牛的動作、做魚肉面就做出魚的動作)

  (六)活動延伸

  請小朋友把今天學到的打面秘笈分享給我們的爸爸媽媽。

  反思:在選擇本次活動的時候,我注重了活動內容的選擇要是幼兒熟悉的并且是與幼兒生活經驗相關的。并充分抓住孩子愛游戲的天性,以最自然的方式抒發情感、表現自我。讓幼兒將生活經驗遷移到音樂中,理解音樂的性質,用夸張的肢體動作進行模仿和創造性的表現。在活動一開始我先引導孩子一起回憶自己吃過的面食,接著我和孩子一起分段欣賞、熟悉音樂,在幼兒掌握了節奏后,我開始和他們一起創編動作。孩子們一邊聽著音樂,一邊歡快地做著各種有力的、柔軟的和快速纏繞的動作。有的微微張開雙手放在身體兩側,頭、肩、腰都在輕輕的扭動,動作很優美;有的雙手抱肩轉起了圈;有的雙手放在身后,慢慢地轉了起來……

  孩子們的創意令我吃驚和欣喜,韻律活動達到了高潮!那一刻,他們仿佛真的變成了一根根小面條,那么投入,那樣充滿激情地舞蹈著。 活動中的每一環節似乎都是在"玩",然而在置身于"玩"的過程中,孩子們感知到了音樂的內涵,在"玩"中增強合作意識和在群體中的協調能力。只有這種身心完全釋放的活動,才是幼兒需要的,也只有在這里,孩子才是真正的學習的主人。

  活動優點:教學活動設計符合大班小朋友的年齡特點,小朋友們在活動中能積極配合并大膽用肢體語言表現打面、拉面、甩面、撈面的過程。整節活動氣氛活躍,同時也達到了活動目標,效果良好。活動中的不足:在創編環節,老師進行了示范,有點限制了小朋友的思維,在以后的活動中應該注意應該有效的引導小朋友自主表現自己的想法。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操作,知道有的物體有被水溶解的特性。

  2、知道物體的溶化速度與水的溫度、物體的形狀大小等有關。

  3、通過實驗活動,激發幼兒觀察事物變化的興趣,訓練幼兒手腦并用的能力。

  【活動重難點】

  重點:通過實驗感知溶解的特性。

  難點:知道物體的溶化速度與水的'溫度、物體的形狀大小等有關。

  【活動準備】

  1、教師準備一只玻璃杯、鵝卵石。

  2、幼兒實驗用具、用品:每個幼兒三只透明杯、一只食用匙; 每組三種實驗材料,分別為面糖、砂糖、方糖;每組一盆溫開水、一盆涼開水。

  3、袋裝果珍、泡騰片。

  【活動過程】

  一、 開始部分:

  1、觀察引導,激發興趣。

  ( 1)教師出示一顆鵝卵石,再將其放入裝水的玻璃杯中,讓幼兒觀察有什么變化。

  (2)請幼兒思考:鵝卵石在水中沒發生什么變化,那么其他東西放入水中會發生什么變化呢?

  二、基礎部分:

  1、組織幼兒觀察了解實驗用品。

  (1) 教師:請小朋友看看桌上放著什么實驗用具和用品?

  (2)請幼兒觀察:碗內的果珍、方糖、面糖各是什么樣子(形狀),什么顏色,什么滋味?(豐富詞匯:結晶體、固體、粉末狀)。

  2、開始做實驗。

  教師預設問題,把這些糖放入水中會發生什么現象呢?那一種糖會先溶化?

  實驗一:

  (1) 讓幼兒從上述三種食品中各取少許放在自己的透明杯中。

  (2)引導幼兒觀察:不攪拌飲料,看看有什么變化?(提示:顏色怎樣,滋味如何?)用食匙攪拌后,又有什么變化?引導幼兒觀察哪種糖化的快。

  (3)指導幼兒做記錄,那種糖化的快,用數字1、2、3表示。

  (4) 幼兒將自己配制的飲料喝完,請每組一名幼兒講解實驗結果。化的最快的糖是什么形狀的,最慢的呢?

  教師小結:一些物質放進水中會不見,這種現象叫溶解,可溶于水的物品越是顆粒小的溶化的越快,物體的溶解與水的形狀、大小有關。實驗二:

  (1)讓幼兒取一種糖放入兩個碗中,一個加涼水,一個加溫水。引導幼兒觀察,那個碗里的糖化的快。

  (2)請幼兒做實驗記錄,并請幼兒講解自己的試驗結果。

  教師小結:可溶于與水的物品,在溫水中比在涼水中溶化得快。物體的溶化速度與水的溫度有關。3、引導幼兒舉一反三。

  (1)教師提問:還有什么食品也是用開水沖泡溶解后飲用的?

  (2)教師提問:媽媽燒菜時用哪些東西使菜更有滋味?(鹽、味精、調味品)

  (3)教師提問:媽媽平時做家務時還使用哪些會溶解的東西呢?(如洗衣粉、肥皂等)

  教師小結:世界上有許多東西在一定條件下都會發生變化。有的原來是固體狀或粉末狀的東西,遇到水就會改變它原來的樣子。人們可以利用這些東西的特點來創造美好的生活。

  活動延伸

  生活經驗拓展:請幼兒觀察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還能夠溶解在水里?請幼兒回家嘗試,與同伴交流分享經驗。

【幼兒園大班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大班教案幼兒園大班教案及反思06-09

幼兒園的大班教案08-26

幼兒園大班教案09-26

幼兒園大班教案09-26

幼兒園大班教案09-26

幼兒園大班教案09-26

幼兒園大班教案09-26

幼兒園大班教案09-26

幼兒園大班教案09-26

幼兒園大班教案09-26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中文字幕码在线电影 | 亚洲中文国语AV | 亚洲午夜国产精品福利 | 亚洲中文字幕一区第三页 | 在线观看国产欧美另类激情 | 亚洲区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