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幼兒園大班教案3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3篇,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集體預設
目標:
1.通過反復感受,知道歌曲名稱,了解歌曲內容,引起學唱歌的興趣。
2.初步學習在念白處跟隨老師說出抬起頭、閉上嘴的語言節奏。
3.了解漱口過程,知道講衛生的孩子人人喜愛。
重、難點:念白時語言節奏準確
準備:小花杯一個、娃娃一個
過程:
一.邊拍手邊念語言節奏:
好 寶 寶,真 能 干,自 己 的 事 情 自 己 做
二.生活模仿律動
在老師帶領下,按四分音符的節奏做出穿衣、刷牙、洗臉、做操的動作
三.新授歌曲
1.感受理解音樂及內容
A.出示小花杯,老師演示漱口
老師在干什么?老師還會唱一首《漱口歌》呢 B.清唱第一遍。歌里唱了什么?我剛才在干什么?
C.清唱第二遍
喝口什么水?(清清水)什么叫清清水?
我是怎樣漱口的?幼兒跟老師學:抬 起 頭、閉 上 嘴
漱口時嘴里怎樣?老師示范做鼓動腮幫的'動作
2.進一步感受
A.出示娃娃,清唱歌曲
娃娃是怎樣漱口的?幼兒說出歌詞內容,老師做出相應動作
B.老師完整的唱
C.幼兒按歌詞順序做漱口動作
四.復習:
《小花狗》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探索平衡板的多種玩法,發展幼兒求異思維,提高身體的平衡能力。
2.增強幼兒的合作意識,體驗體育活動的樂趣。
3.愿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表達自己的想法。
4.遵守游戲規則,掌握游戲的玩法
活動準備
1.平衡板若干(平衡板上貼有各種幾何圖形及數字1~lO)。
2.幼兒已玩過找規律的游戲。
3.音樂及鱷魚胸飾。
活動過程
一、熱身運動:平衡板操
幼兒手持平衡板走進場地。
師:小朋友,你們平時有沒有玩過平衡板?請你們每人找一個空位子坐下來,我們一起來運動運動。
(師生隨音樂自由地在平衡板上做操:坐在平衡板上勾繃腳、踢腿,站在平衡板上做腹背運動等。在輕松的音樂聲中做熱身運動,幼兒動作較舒展,情緒較好,為開展下面的活動奠定了基礎。)
二、自由探索平衡板的不同玩法
師:除了剛才做的動作,平衡板還可以怎么玩?請你們每人找一塊空地玩一玩,看誰玩得花樣多。
幼兒自由探索,教師個別指導。
集中幼兒,交流玩法。師:小朋友想出了這么多玩法,你們真棒!
(這一環節,幼兒想到了從平衡板上跳過去,單腳站在平衡板上,坐或趴在平衡板上搖小船,推平衡板,幾個幼兒將平衡板拼起來玩等。通過幼兒主動作用于平衡板進行各種活動,對幼兒多種技能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三、游戲:過橋
1.啟發幼兒尋找規律合作搭“橋”,并自由練習。
師:請小朋友看看平衡板上有什么。
平衡臺上有數字和各種圖形,可按什么規律排隊?
請你們幫它們找找規律,給它們排排隊。
你們是怎樣給它們排隊的?(幼兒介紹)
(此環節與數學領域相結合,變講授學習為探索學習,為幼兒提供了探索的機會。幼兒根據平衡臺上的數字、圖形、顏色找規律,進行拼橋并玩過橋游戲,通過探索、嘗試以及運用自身已有的經驗,不斷尋求新的活動方式,在提高活動能力的同時,發展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2.按要求合作搭“橋”,玩“過橋”游戲。
(1)師:請你們按平衡臺的顏色分成紅、黃兩隊(幼兒分別站在紅、黃線上),紅隊按平衡臺上的數字從小到大排列成“橋”,黃隊按平衡臺上的數字從大到小排列成“橋”,看哪隊排列速度快。
(2)師:請你們把雙數的平衡臺抽出組合成“曲橋”(一組平衡板之間的距離小,另一組平衡板之間的距離稍遠些)。幼兒自由選擇并練習。集合幼兒討論:怎樣才能走得又穩又快。
(3)將抽出的平衡板還原。師:紅隊走單數過橋,黃隊走雙數過橋,過橋時如果從橋上掉下,退回重走,要求走得又穩又快。
變換過橋要求,幼兒練習過橋。
(走曲橋、走單數或雙數過橋,采用循序漸進的方式組織活動,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將平衡板引發的動作由易到難地進行練習。)
四、游戲:大鱷魚
集合幼兒成一路縱隊。
師:老師來做大鱷魚,小朋友從曲橋上通過,要走得又穩又快,注意安全,不要被大鱷魚“咬”到。
幼兒游戲。
師:一點東西也沒吃到,讓我來抓幾個。
幼兒四散跑。
(在玩大鱷魚吃小朋友的游戲時,幼兒四散跑動,目的是為了放松幼兒緊張的情緒。此環節,通過創設游戲情境,激發了幼兒參與游戲的樂趣,體現了師生互動。)
五、放松游戲:吸塵器
啟發幼兒將平衡臺想象成吸塵器,整理場地結束活動。
師:大鱷魚剛才吃東西吐得地上到處是臟東西,讓我們用平衡臺做吸塵器,一起來打掃干凈。
(體育活動與故事情節、幼兒興趣相結合,讓他們在愉快的情境中結束活動。)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欣賞詩歌,感受詩歌的意境美和語言美。
2、能夠用表演、繪畫等形式表達自己欣賞詩歌的快樂感受。
3、能夠聯系生活,理解什么是快樂。
4、學習有序、仔細的觀察圖片,理解圖片,并用較清楚的語言描述圖片內容。
5、理解詩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學會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活動準備:
1、教學掛圖一幅,舒緩的音樂磁帶,《快樂的小屋》詩歌磁帶。
2、教師繪畫一幅大森林的背景圖,并將詩歌中的角色:小朋友、小屋、螢火蟲、小蜘蛛、小麻雀、紡織娘、蛐蛐和小螞蟻制作成可以粘貼的卡片。
3、小朋友、螢火蟲、小螞蟻的頭飾各一個,彩筆、白紙。
活動過程:
隨音樂“郊游”將幼兒帶進活動室。(活動室四周布置柳條,桃花、地上灑滿鵝卵石等)
1、教師:孩子們,今天天氣這么好,春天這么美麗,我們一起去郊游吧。(屏幕上出現大森林圖片)孩子們你們看我們到大森林了,大森林真美啊,我們就在這休息會吧。
2、室幼共同坐在墊子上,師:小朋友你們看大森林美嗎?你們喜歡大森林嗎?大森林里會有什么?
3、教師做突然發現狀:孩子們你們看這里還有很多鵝卵石呢,真漂亮,你們說鵝卵石可以用來干什么呢?(鋪小路、搭建小屋、放到魚缸里、鵝卵石藝術等)
4、放課件:快樂的小屋。教師:用鵝卵石搭建的小屋雖然漂亮,可我覺得還不夠完美,看,屋子里黑黑的,窗子上光光的,周圍也沒有花草,如果是你,你會怎樣裝飾這間小屋?這間小屋也吸引了一些小動物們,它們也想來裝飾這間小花屋,咱們來看看都有誰好嗎?(出示圖片:蜘蛛,小蜘蛛會怎么裝飾小花屋,它有什么本領?)逐一出示小麻雀、紡織娘,蛐蛐、小螞蟻圖片。(完整欣賞課件)這些小動物都用自己的本領幫助了小花屋,大家都感到很快樂,很高興。我們把這些小動物做的事編成一首詩歌好不好?
5、播放背景音樂,師朗誦詩歌。
提問:
(1)這首詩歌美不美?你們想學嗎?(教師教授詩歌)
(2)師幼一起有感情朗誦詩歌。
(3)給詩歌起名字。
(4)師:在這首詩歌里你體會到了什么?(快樂)對,大家幫助了小花屋,把小花屋裝扮的更漂亮了,大家都覺得很快樂,小花屋也覺得很快樂。那在生活中你覺得什么什么是最快樂的?你做什么事情時會覺得很快樂?(幼兒自由回答)
(5)教師小結:剛才小朋友說了那么多快樂的事情,對,幫助別人,為別人付出了,別人再感到快樂的同時,自己也會很快樂,所以我們要做一個快樂的人。剛才小動物們裝扮了一間快樂的小屋,那我們小朋友們想不想也來裝扮一間屬于自己的快樂的小屋,我相信用我們的雙手裝扮的小屋,小朋友們會更快樂。
6、出示準備好的立體小屋,讓幼兒自由選擇材料進行裝扮。(背景音樂)
7、幼兒裝扮完畢。提問:你把小屋裝扮的這么漂亮,你的心情怎樣?你想邀請誰來小屋做客?
8、師幼圍著小屋跳舞,感受快樂。
9、結束:師:讓我們把這間快樂的小屋帶回去讓所有的小朋友都來感受我們的快樂吧!
活動反思:
《小屋》是一篇孩子們非常喜歡的課文。作者王立春通過對童年居住了12年的小屋的美好回憶,表達了童年生活的樂趣和對童年生活得難忘之情。文中字字、句句童心四溢,貼近小孩子的生活,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孩子們預習課文時情不自禁地讀著,笑著,傷感著。
在教學課文時,我緊緊地圍繞課后的第1題“作者寫的小屋里都有什么?讓作者最感興趣的是什么?離開小屋時,作者的心情如何?”展開教學。
一、詞語切入,走進小屋,感受簡單的快樂。
在教學“小屋里都有什么”這個問題時,我是通過詞語教學引入的。出示和描寫小屋有關的一組詞語“秫秸、車前草、籬笆墻、半邊花兒、小人兒、費了好大勁兒”,正音,理解“秫秸、車前草”的意思后,我讓學生把這些詞語送到文中,引出課文的2、3自然段。讓學生讀一讀,再說一說,你在小屋中都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重點指導學生朗讀本段中的“北墻上掛著一面擁滿半邊花兒的鏡子,里邊有時會出現個小人兒,費了好大勁兒才弄明白那個小人兒竟是我。”這句話,來感受小屋雖然簡陋卻帶給作者快樂。
二、趣事引路,走進童年,與作者共享快樂。
在學習五至十自然段時,首先從整體入手,讓學生了解作者寫了哪幾件童年往事,為每件事起個小標題。然后引導學生認真閱讀那些能反映童真童趣的句子,想像當時的情景,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和自身感悟,談談理解。這一部分課文的內容很長,對句子的理解如果只是一種方式,難免會顯得單調。因此在教學第五自然段的句子時,我引導他們結合著自己的生活經歷談感受,“你們在小時候也跳過這種荒誕不經的舞蹈嗎?那時一種怎樣的舞姿?”“你們一定也吹過泡泡吧,快把你的快樂與我們分享。”學生們都舉起了手,熱烈地說著他們經歷,其實與作者的快樂是有相似的地方的,因而與作者很快地產生了共鳴,仿佛自己就是這小屋中的主人,再回到朗讀上,讀中悟情,入情地讀。在教學第二件童年往事的時候,我引導學生重點品讀“我一個勁兒拼命地跑、拼命地飛、拼命地喊、拼命地笑。”這是一種怎樣的快樂啊?讓學生通過詞,感悟到作者的這種不想停下來的、自由自在的快樂。然而,這樣的理解也僅僅是層面上的,為了更深入地感悟作者的快樂,我引讀了下邊的文字,又巧妙地地帶出課文的第6自然段,“外面的世界什么樣呢?”這是一個全新的世界,對學生來說特別新奇,讓學生讀過之后再展開聯想,他們都會玩什么呢?再來感受作者的快樂,然后再次出現“我一個勁兒拼命地跑、拼命地飛、拼命地喊、拼命地笑。”這句話,進行回環復沓朗讀,提升朗讀的.實效。在教學最后一件童年往事時,我引導學生通過三組句子的對比的方法,感受作者讀書的癡迷。
本文的中心句是課文的第一句話“我愛我的小屋,愛那個裝滿整個童年的小屋。”每學完一件事,我都通過引讀方式回到中心句上,感受作者的情感。
這部分學習,充分體現學生的個性化自主閱讀,可選擇自己最覺得有趣的說。學生的體驗和感悟都是個性化的,對于他們來說,體驗和感悟的高低、深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過程,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就能提高思維品質。如果有共識也有異見,豐富多彩而又各圓其說,那就是語文學習的魅力所在。
三、我注重寫法的引導,為這次的作文打下了基礎。
需要改進的地方是導語的設計缺乏新意,前半部分的處理顯得拖沓,有個別地方的引導欠妥。是否應該讓孩子們概括一下小標題呢? 還在猶豫中……
小百科:快樂,漢語詞匯,讀音為kuài lè。快樂是人類精神上的一種愉悅,是一種心靈上的滿足,是由內而外感受到的一種非常舒服的感覺。比喻人的一種開心、高興的狀態。
【幼兒園大班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大班教案幼兒園大班教案及反思06-09
幼兒園大班教案05-28
幼兒園的大班教案08-26
幼兒園大班教案02-19
幼兒園大班的教案11-14
幼兒園大班教案06-12
(經典)幼兒園大班教案08-04
幼兒園大班教案(經典)08-26
幼兒園教案大班10-26
(經典)幼兒園大班教案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