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幼兒園大班教案[集錦9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10篇,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開火車通過不同難度的隧道,發展合作鉆爬能力。
2.能與同伴動作協調地通過障礙,體驗游戲快樂。
活動準備
竹梯、凳子、繩子等。
聲音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教師與幼兒扮演成小火車。
2.念兒歌活動身體,使幼兒進入活動狀態。
二、展開
1.直線鉆爬(鉆爬凳子)
(1)教師:你們試試看,你們通得過這些隧道嗎。ㄗ杂蓢L試過凳子)
(2)教師:你們能開小火車通得過這些隧道嗎?
。ㄒ孕』疖囆问姐@爬過凳子)
(3)提問:過這些隧道要注意些什么呢?
小結:小火車要注意安全,頭和身體要低一些才能不撞到隧道。
2.寬曲線鉆爬(鉆爬垂吊彩帶)
(1)教師:你們能開小火車通過這些隧道嗎?試試吧。
。ㄒ孕』疖囆问姐@爬過垂吊彩帶)
(2)提問:小火車怎么樣才能又快又好地鉆爬過隧道呢?
。3)小結:小火車的眼睛要看著前面的小火車,不能太近也不能太遠,
距離如果太近,要撞車的,不安全,如果太遠,時間就浪費了。
3.窄曲線鉆爬(鉆爬梯子)
(1)教師:讓小火車試試能不能通過這些隧道吧!
。ㄒ孕』疖囆问姐@爬過梯子)
(2)提問:你們是怎么通過這些隧道的?
。3)小結:通過這些狹窄的.竹梯通道,要收縮身體才能順利地通過。
三、放松活動
緊張的身體得到放松,防止運動后的疲勞。
1.乘著小火車旅游去;小火車鉆更有難度的山洞。
2.整理活動材料。
附:兒歌
小火車,跑得快,
一、二、三,跑得快,三、二、一,左跑跑,
一、二、三,右跑跑,三、二、一,跑到很多地方去旅游。
嗚嗚嗚——,
我們火車開到了北京,看到長城了嗎?
讓我們一起來登一登,一、二、三。
嗚嗚嗚——,我們火車開到了海南,看到大海了嗎?
讓我們來游游泳吧,一、二、三。
嗚嗚嗚——,我們變成一列長長的火車,
嗚嗚嗚——,我們變成兩列火車。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初步理解故事內容,體驗互相關心、互相幫助的快樂和重要。
2、鼓勵幼兒大膽想象,用清楚的語言積極地表達自己的看法。
3、引導幼兒細致觀察畫面,積發幼兒的想象力。
4、樂于與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發兩人合作表演的興趣。
活動準備:
自制小動物若干、錄音機、故事磁帶、幻燈片
活動過程:
一、觀察、感知
1、小朋友,今天,老師和你們一起來看幻燈
2:誰在快樂的飛翔?
大河馬分別遇到了青蛙、鴨、松鼠,它們會說些什么?
(小動物想飛上天,大河馬請來好朋友天鵝,乘它們上天。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
5、大河馬幫助青蛙、松鼠,它們全都飛上了藍天。
二、啟發、想象
1、小動物都飛上了于,大河馬的心里會怎么想呢?
2、大河馬會很高興的。(因為它幫助小動物飛上了天)
大河馬不高興。(它很孤單)
大河馬心里有點不高興,臉上笑嘻嘻的。(它看到小動物飛上了天很高興,自己沒有飛上天有些難過。)
3、大河馬會對小動物說什么?
4、小結:小朋友說得真對,大河馬幫助小動物飛上了天心里真這興?墒牵钟幸稽c不開心,它想,要是能和小動物一起飛上天玩,那多好呀!
5、教師提問:小動物在幫大河馬想辦法了,我們小朋友有沒有好辦法呀?
6、幼兒自由結伴討論,老師傾聽、指導,啟發幼兒想象,幫助大河馬飛上天。
7、小朋友想了許多好辦法,誰先來告訴大河馬?
(乘飛機、把大
河馬變小坐著氣球上天、乘熱氣球上天、裝上翅膀等等)
8、教師驗證:小朋友想了這么多的辦法,到底行不行呢?我們來試試!老師運用動物圖片。
大河馬乘熱氣球飛上天。
用蹺蹺板把大河馬送上天。
大河馬裝上兩個翅膀飛上天。
老師也幫助河馬想出一種辦法,讓大河馬坐大鳥飛上天。
9、我們想出了這么多的辦法,小動物想的是什么好辦法呢?
三、體驗、交流
讓幼兒自由表達自己所見、所想。小動物讓大河馬吹很多很多氣球,把氣球都系在一起,大河馬拉著就能飛上天了。
2、小結:一個氣球力氣太小了,許多氣球扎在一起就能把胖胖的河馬送上天。多虧小朋友和小動物幫忙想辦法,現在大河馬也飛上了天,它真高興啊!它要謝謝小朋友。
反思:
在大班語言《河馬飛上天》這節活動之后,我對這節活動做以下反思:
一、不足之處。
1、目標2完成的不夠好。
本次的活動目標2是:鼓勵幼兒大膽想象,用清楚的'語言積極地表達自己的看法。在活動過程中,教師對目標2完成的不夠好,有的幼兒的語言表達不清楚時,教師也沒有過多地注意,就進入了后面的環節。
2、沒有充分調動大多數幼兒的學習積極性。
在本次活動中,每一個環節中都有讓幼兒自由討論為小動物、大河馬想飛上天的辦法。在每一次讓幼兒討論時,教師都沒有大膽放手讓幼兒積極去討論,好像是蜻蜓點水一樣,幼兒剛剛討論到興致上時,教師就急于把幼兒收了回來,這樣使好多幼兒沒有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尤其在幫河馬想飛上天的辦法時,幼兒在自由結伴討論時,說的辦法又多又好,可是在集體交流時,教師只是給一部分孩子交流的機會,就草草地進入了下一個環節。
所以從整個活動來看,教師沒有充分調動大多數幼兒的學習積極性,使幼兒參與活動的機會減少了許多。
二、成功之處:
1、多媒體畫面效果好。
在多媒體課件制作中,我特別注意了畫面效果,使畫面中出現的小動物動靜交替,同時,給畫面中出現的小動物附帶了聲音,這樣,更使畫面有聲有色。在河馬乘坐的飛機、飛碟上天時,我及時給飛機、飛碟加上了聲音,在活動過程中,幼兒對畫面特別感興趣,在飛機和飛碟起飛時,孩子們還將耳朵捂住,好像真飛機、真飛碟來了一樣,等飛機、飛碟都飛走后,它們歡呼雀躍的樣子顯得特別可愛。
2、活動的每個環節設計的比較好。
第一個環節是觀察、感知。教師設計了一個小動物聚在一起的畫面,當小動物談論到它們想飛上天時,河馬就請好朋友老鷹來幫忙,把小鴨子、小青蛙、小松鼠背到了天上。第二個環節是啟發、想象!爱斝游锒硷w上天后,大河馬的心里會怎么想呢?”教師引導幼兒討論后,得出大河馬也想飛上天去,教師提問:“小動物在幫大河馬想辦法了,我們小朋友有沒有好辦法呀?”教師又引導幼兒自由結伴進行討論。當幼兒討論完畢后,教師進行驗證,看小朋友想的辦法行不行。
教師又設計了三個步驟:一是小朋友的方法,如讓河馬坐飛機、坐熱氣球、坐飛碟等。二是教師的方法,讓大河馬坐大鳥飛上天。三是小動物的方法,讓大河馬吹很多氣球,把氣球都系在一起,大河馬拉著就飛上天了。這也是本次活動的第三個環節即體驗、交流環節。這樣的環節設計,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環環相扣,活動過程也走的特別實,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很輕松的就上完了本次活動。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在熟悉沙的特性的基礎上,初步學習沙畫的基本方法。
2、發展想象力和創造力,表達對大自然的喜愛。
活動準備:方盒、作畫沙、畫紙等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起幼兒做沙畫的興趣。
師:“你們有沒有玩過沙?”“摸在手里有什么感覺?”“你們平時怎么玩的呢?”
教師:有位大師也喜歡用沙作畫,我們來看看他是怎么畫的?畫了什么?”
二、看視頻,認識沙畫的基本方法。
1、討論大師作畫的方法:大師畫了什么?怎么畫的?有沒有看清做了哪些動作呢?
2、引導幼兒學習做沙畫的`基本方法:漏一漏、刮一刮、摳一摳、捏一捏、抓一抓…、教師示范,幼兒學習基本方法。
3、幼兒嘗試用沙學習基本方法。
三、示范畫,鞏固沙畫的基本方法
1、師:這幅圖上畫了什么?你能看出是用什么方法畫的嗎?
2、幼兒找一找,說一說。
3、教師小結:這幅圖上的秘密都被小朋友找到了,其實在我們做沙畫的時候,有時可以用不同的方法畫出我們想畫的。
四、激發興趣,幼兒練習做沙畫
1、學習了沙畫的方法,你們是不是也想自己來創作一幅呢,想畫什么?想怎么畫?把你的好想法告訴你旁邊的好朋友吧!(同伴交流)
2、幼兒作畫
五、幼兒合作作畫
六、評價幼兒作品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風的利與弊,引導幼兒辯證的看待事物,從小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
2.知道怎樣做才能減少風災,可以利用風來做什么。
3.在活動中能和同伴協調配合,在合作中互相學習。
4.能在集體面前大膽發言,積極想象,提高認知能力。
5.養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
重點難點
怎樣做才能減少風災,可以利用風來做什么。
活動準備
1.請家長與孩子一起觀察一些與風有關的現象:掛在室內的裝飾小花、小鳥掛件在飄動;樹的搖動;水中的浪等。
2.物品準備:注射器、氣球、扇子、羽毛、吹管、細繩、噴霧器、電吹風、蚊香、風扇、碎紙屑、紙板、飲料瓶等。
3.知識準備:風的諺語;尋找不同的風等。
活動過程
一、動手實驗,了解風產生的原因
1.教師用注射器吹起一個氣球,并用細繩扎好。在吹氣球的過程中,與幼兒互動。
師:氣球有什么變化?
幼:變大了。
師:為什么變大了?
幼:因為有“氣”進入氣球。
師:“氣”從哪兒來?
幼:從針筒中來。
師:針筒中的“氣”從哪兒來?
幼:從空氣中來。
小結:我們周圍都是空氣(為下面認識風產生的原因打下基礎)。
2.教師打開電風扇,讓幼兒感受到“風”。
師:現在將風扇關閉,小朋友還能感覺到風嗎?
幼:沒有風了。
小結:當打開電風扇時,由于空氣流動,我們感覺到了風,當關閉電風扇時,空氣不流動,所以就沒有風了。因此,風是由于空氣流動產生的。
二、幼兒實驗,加深對風產生原因的認識
1.各組小朋友從自己的工作臺上選出自己喜歡的物品,試一試如何讓空氣動起來產生風。請幼兒說一說自己是怎么玩的(各組選出代表)。
2.教師將吹起的氣球發給幼兒,請他們兩人一組,將氣球里的氣放出,感受空氣被壓迫出來的動力,是否形成了風。
3.羽毛比賽。(1)羽毛放在桌子上,提問:如果讓羽毛動起來(不用手觸到)怎么辦呢?(扇,吹動)(2)幼兒分兩組,老師同時從高處放下兩片羽毛,看哪一組的羽毛在空中停留的時間長。(幼兒共同向羽毛吹氣,運用手中的物品扇動空氣)
4.分組討論:你在日常生活中,還能在什么時候發現風或制造風(騎車,汽車開動,快跑的時候)。
三、歸納總結,分析風的種類
1.根據活動準備,尋找生活中不同的風。
現在就請大家來說一說,你們都找到了哪些風。
(1)空調吹涼風;(2)刮大風時很冷;(3)打開冰箱有涼風;(4)臺風;(5)媽媽灑完香水后有香風;(6)電吹風里的風很熱。
教師小結:生活中有許多不同的風,小朋友用不同的方法在不同的地方找到了這些風。風是一個大家族,大自然中還有許多類型的風可以按等級分,按季節分,按風向分。如一級炊煙隨風偏,二級風來吹臉面,三級風吹葉動彩旗飄,四級風吹飛紙片……;夏季的風溫暖潮濕,冬季的風寒冷干燥。
請幼兒根據兒歌判斷現在室外風的等級。
2.實驗風的干濕、風向。
用風扇將噴出的水霧吹向孩子,讓大家感受風潮濕的感覺,并引導孩子回憶下雨時風的特點(有點涼,吹在身上有濕的感覺)。再用電吹風吹向幼兒的頭,感覺風很熱很干燥!
點燃蠟燭,讓孩子拿著站在窗口、門口和走廊上,觀察火苗的方向,并說出風是從哪兒吹來的。
教師總結:小朋友了解了判斷風的等級、風向和風的干濕的方法,這都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總結出來的經驗,這些經驗對你們以后的生活有重要的作用。
進一步提問:你們知道負責天氣預報的科學家是怎么預測風的等級和風向的嗎?(風向標,測風儀)
3.動手制作風向標。
(1)將紅蠟光紙條兩頭對折剪出頭,粘在細木棍兒上。
(2)將吸管插入裝有沙子的飲料瓶中,再將細木棍兒插入吸管。
四、作品展示
鼓勵幼兒展示自己制作的風向標,最后把孩子們的`作品擺放起來集中展示。
活動延伸
帶幼兒用自制的風向標到戶外觀測風向。
教學反思
風是我們每天都要接觸到的一種自然現象,雖然每天都能遇到,但是對于孩子來說,卻是最熟悉的陌生事物。上這節教育活動,就是為了讓幼兒了解關于風這一自然現象的一些簡單常識。我最大限度的調動自然資源,選擇生活中可利用的實物進行了此堂課,讓幼兒可以親身感受到風,只有讓幼兒親自感受到風的存在,才可以體會到單憑口說理解不了的知識。
小百科:風是由空氣流動引起的一種自然現象,它是由太陽輻射熱引起的。太陽光照射在地球表面上,使地表溫度升高,地表的空氣受熱膨脹變輕而往上升。熱空氣上升后,低溫的冷空氣橫向流入,上升的空氣因逐漸冷卻變重而降落,由于地表溫度較高又會加熱空氣使之上升,這種空氣的流動就產生了風。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生活中的舊光碟具有獨特的雙環造型,便于幼兒運用環狀、放射狀、對稱等多種有規律裝飾的方法進行線描裝飾與美化,能夠滿足處于不同技能發展水平的幼兒在線描裝飾活動中的需求;彩色毛線因其色彩豐富、線條多變,便于幼兒的操作、造型設計,而深受幼兒的喜愛。大班幼兒在美術活動中初步掌握了“點線組合、色彩搭配”的創作經驗,但其表現手法比較單一,對畫面整體布局、和諧構圖的審美經驗有待提高。教學過程中,我首先借助欣賞“藝術插花”范例環節,幫助幼兒積累了初步的藝術審美經驗,隨后引導幼兒進行“線描碟與毛線花”的整體畫面創作,整合了幼兒關于點、線、面、色彩等方面的美術創作經驗,提升了幼兒的藝術審美情趣。
活動目標:
1.運用線描、卷貼、剪貼的方法裝飾并制作舊光碟花瓶和毛線花卉。
2.萌發幼兒對做做玩玩、變廢為寶DIY創意美術活動的興趣,養成耐心、細致的操作習慣。
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運用線描、卷貼、剪貼等方法裝飾并制作舊光碟花瓶和毛線花卉,萌發幼兒對DIY創意美術活動的興趣。
活動難點:運用卷貼、剪貼等多種方法制作毛線花朵,再添花枝、綠葉進行襯托與點綴。
活動準備
1.教具準備:《線描碟與毛線花》PPT課件、《花朵綻放》背景音樂。
2.學具準備:勾線筆、舊光碟、自粘紙底板、小剪刀幼兒人手一份;彩色毛線每組若干。
活動過程:
1.導入課題,引出美術裝飾活動的主題。
(1)出示藝術插花照片,感知、感受藝術插花的美。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藝術插花的照片,請大家來欣賞一下。請你一邊看一邊想:你喜歡這些藝術插花嗎?你覺得這些藝術插花美在哪兒呢?
(2)感知、了解藝術插花的基本結構:裝飾花瓶、美麗花卉。
2.師幼集體討論線描裝飾舊光碟花瓶的方法。
(1)觀察舊光碟的外形特點,討論線描裝飾的方法。
師:請你仔細觀察一下,這張舊光碟在外形上面有什么特點?(雙環造型。)
師:請你認真想一想,如果我們用線描畫的方法來裝飾這張舊光碟,可以怎么裝飾呢?
(2)教師梳理、匯總舊光碟花瓶的裝飾方法:舊光碟花瓶光滑面可以運用各種線條、簡單圖案進行線描裝飾;線描裝飾花紋還可以運用環狀、橫排、豎排等不同規律進行合理組合,有序排列。
3.探索運用卷貼、剪貼的方法制作毛線花卉。
(1)幼兒自主探索:如何運用彩色毛線制作花卉?
師:接下來,我們要來商量一下怎樣用彩色毛線制作花卉。請你先想一想,也可以用一根毛線在自粘紙底板上試一試,看你能不能用一根毛線做出一朵漂亮的毛線花?
(2)個別幼兒上前演示、介紹自己制作毛線花卉的方法。
師:你成功了嗎?請你來介紹一下,你用了什么方法把一根毛線變成了一朵毛線花?
(3)教師梳理、匯總毛線花卉的制作方法:運用卷貼、剪貼等多種方法制作毛線花朵,注意畫面整體布局(花朵大小、色彩的`搭配),操作順序要求先做花朵,再添花枝、綠葉進行襯托與點綴。
4.幼兒自由創作《線描碟和毛線花》,教師巡回指導。
(1)教師提出操作要求:先運用線描裝飾的方法裝飾舊光碟花瓶;再運用卷貼、剪貼等多種方法制作毛線花卉。
師:請你從籃子里先拿出來一張舊光碟,用線描畫的方法裝飾這張舊光碟。你可以畫你喜歡的各種線條、圖案進行線描裝飾。把這些線條、圖案進行有規律地組合與排列,你的舊光碟花瓶就會變得非常漂亮。接下來,請你把已經裝飾好的舊光碟花瓶貼在黑色自粘紙底板上,并選擇你喜歡的各種顏色的粗毛線進行毛線花卉的設計與創作。老師希望你們每個人都能夠做出一幅非常特別的藝術插花作品。
(2)幼兒自由創作,進行線描繪畫與毛線裝飾。教師巡回指導,根據幼兒實際創作情況提出合理化建議。
建議1:幼兒在線描裝飾舊光碟花瓶的時候,建議他們可以將圓形舊光碟一邊旋轉一邊繪畫,這樣繪畫出來的線條、圖案的大小、形狀會更勻稱一點。
建議2:教師提供的彩色毛線比較特殊,一根毛線上有好多種顏色,呈現出一段紅、一段紫、一段藍的豐富色彩。幼兒在剪貼毛線花的時候,可以用剪刀自由剪出自己所需顏色的一段毛線,再將毛線一段、一段地粘貼,裝飾出來的毛線花在色彩搭配上效果可能會更好一些。
5.展示幼兒創意美術作品,分享精彩與創意。
(1)采用師幼互評、幼幼互評的形式開展幼兒藝術插花作品講評。
(2)從幼兒美術作品的作品創意、整體構圖、色彩搭配、手工精細程度等不同方面進行講評,提升幼兒相關的美術裝飾經驗。
師:誰來介紹一下,你最喜歡哪一幅作品?請你說出喜歡的理由。
師:欣賞了我們自己創作的非常特別的藝術插花作品,你有什么感覺呢?
教師小結:生活中普普通通的舊光碟和彩色毛線,經過大家認真、仔細的裝飾與美化,馬上就變得漂亮起來。原來,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要大家愿意學習、肯動腦筋、積極嘗試,生活中很多原先不美的東西,都可以變成非常美麗的藝術品,既能裝扮我們的幼兒園,美化我們的生活環境,還能讓大家獲得創意無限的DIY樂趣呢!
活動反思
1.藝術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師選用生活中常見的舊光碟與彩色毛線,讓普通的生活廢舊材料豐富、生動起來。幼兒后期的美術作品也呈現出非常好的視覺審美效果,充分滿足了他們動手動腦、變廢為寶、美化生活的創意美術活動興趣及需求。
2.本次教學活動體現了技能與創意的完美融合。大班幼兒已經掌握了基本的線描裝飾、毛線卷貼等美術技能,但是將線描、卷貼、剪貼等技能綜合運用的活動經驗仍然欠缺。教學活動中,運用線描裝飾的方法裝飾舊光碟花瓶的操作要求對幼兒難度不大,運用卷貼、剪貼的方法制作毛線花的操作要求對幼兒略有挑戰。教師先以欣賞藝術插花照片環節導入,豐富幼兒的審美視野,再順勢提出用舊光碟、彩色毛線制作藝術瓶花的創作要求,引發了幼兒綜合運用線描、卷貼、剪貼的方法進行藝術創作的美術活動,促使所有幼兒在原有經驗基礎之上獲得了新的提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了解動物為了生存而采取的用保護色進行自我保護的方法.
2.感受"保護色"的神奇,萌發探究動物保護色的愿望.
3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4.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活動準備:
1.活動前在家長的幫助下搜集動物自我保護的`方法,并記錄在調查表格中.
2.<<隱身妙招>>教師教學資源及教學掛圖4幅。
枯葉蝶、北極熊、竹節蟲、蚱蜢、蜥蜴、青蛙、黃鼠狼、斑馬、刺猬、烏賊、烏龜、壁虎、長頸鹿等動物圖片以及背景圖一張.
3.“關于保護色在不同領域的發明”ppt課件。
活動過程:
1.出示調查表請幼兒根據自己的經驗,進行"動物自我保護"的交流.
師:孩子們前幾天,我們發過一張調查表,請小朋友和家長一起搜集有關動物自我保護的方法,現在請你們自己說一說調查結果.(幼兒自由發言)
師:原來小朋友知道這么多動物保護自己的方法,你們真棒,現在老師要考一考你們?請你們做好準備.
2.請幼兒聽故事<<隱身妙招>>,初步了解保護色
(1)出示枯葉蝶、蜥蜴、青蛙等圖片請幼兒猜一猜它們是怎樣保護自己的(幼兒自由發言)
(2)教師講故事并進行提問,初步了解保護色
(3)教師小結:枯葉蝶、青蛙等都躲在與自己身體顏色很像的地方,所以老鷹不容易發現它們。
3.請幼兒觀察枯葉蝶、北極熊、竹節蟲、蚱蜢等動物圖片,感受保護色的神奇。
(1)請幼兒觀察教學掛圖,用最快的速度找出藏在圖畫里的動物。(幼兒自由發言,老師及時地引導和鼓勵)
(2)請幼兒說一說哪些動物用保護色來保護自己?(幼兒發言)
(3)教師小結:
在大自然中,有些動物為了保護自己更好的生存,它們身體的顏色與斑紋,與它們生活的環境十分相似,用來隱蔽自己不被敵人發現,這就是動物的保護色。
4.觀看教師教學資源隱身妙招,拓展幼兒經驗。
(1)請幼兒觀看教師教學資源,了解壁虎、長頸鹿、斑馬、刺猬、烏龜、黃鼠狼、烏賊等更多動物保護自己的方法。
(2)教師小結:動物保護自己的方法有很多,有些動物靠放臭氣老保護自己,有的靠自身的刺保護自己,還有的靠多在硬殼里來保護自己,動物們有自己保護自己的方法。
5.分組進行游戲:“捉迷藏”
幼兒每人選擇一張自己喜歡的動物圖片,根據動物自我保護的方法貼到合適的背景圖中,然后師幼進行討論、交流結果。
(游戲分組進行)
6.聯系生活,拓展幼兒經驗。
(1)幼兒討論:生活中人們也很聰明,根據動物的保護色想到了保護人類自身,小朋友想一想人類會怎樣利用呢?
(2)請小朋友看“關于保護色在不同領域的發明”的ppt課件,拓展幼兒經驗。
活動延伸:
1在圖書區投放有關動物自我保護內容的圖書,拓展幼兒經驗。
2在科學區請小朋友為動物的保護方法進行簡單的分類,并作記錄。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幼兒科學學習的核心是激發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發展初步的探究能力。要充分利用自然和實際生活機會,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比較、操作、實驗等方法,學習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形成受益終身的學習態度和能力。
小蘇打、醋是我們常見的生活用品,氣球更是每一個孩子都喜歡的玩具。但是,小蘇打和醋混合會產生氣體,而且這種氣體的力量足可以吹起氣球的現象,對于絕大多數孩子來說都是非常新鮮、神奇的體驗。因此,這一活動對孩子們來說既熟悉又陌生,富有一定挑戰性,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生活經驗與科學視野。小蘇打與醋的混合現象只是活動的載體,不是活動的唯一目標,活動旨在讓幼兒親歷一次真實的探究過程,體驗科學活動的樂趣,從而感覺到“科學并不遙遠,科學就在身邊”。
【活動目標】
1.感知小蘇打和醋混合會產生氣體,了解產生氣體的多少與材料的用量有關。
2.能有序的合作進行實驗,體驗猜想、驗證、記錄、分享結論等基本的實驗步驟。
3.對科學實驗感興趣,愿意探索身邊的科學現象。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每組一份活動材料:杯子、小蘇打、鹽、白糖、雞精、醋、空瓶子、匙子、漏斗、氣球,CO2在生活中的應用課件。
2.經驗準備:課前讓幼兒學會套氣球。
【活動過程】
1.以疑激趣——出示瓶子吹起的氣球,激發幼兒探究的欲望。
引導語:孩子們,今天老師和你們一起做一個好玩的科學游戲,游戲的名稱是《瓶子吹氣球》。
出示瓶子吹起的氣球,引發思考:氣球為什么能鼓起來?套在瓶子上的氣球中的氣體是從哪里來的?(用嘴吹的、打氣筒打得、裝的是熱水???)瓶子里裝的到底是什么?
2.以趣激學——尋找神奇的泡泡溶液,感知小蘇打和醋混合會產生氣體。提問:瓶子里裝的不是水,是由兩種在我們生活中非常常見的材料混在一
起形成的神奇的泡泡液。這兩種材料是什么?
(1)出示材料,幼兒通過聞一聞、看一看多感官認識實驗材料:醋、鹽、白糖、味精、小蘇打。
。2)出示實驗表格,集體猜想哪兩種材料在一起會產生氣體?鼓勵幼兒用多種記錄方式表達自己的猜想。
(3)幼兒分組實驗、記錄,教師巡回指導。實驗前提醒應該注意的問題:合作、安全、衛生等。
小結:小蘇打和醋在一起會產生氣體。猜想有時很不可靠,遇到問題最好動手試一試。
3.學以致用——嘗試用瓶子吹氣球,更加直觀的感知小蘇打和醋混合會產生氣體。
提問:找到了能夠產生氣體的材料,你打算怎樣用它們幫助瓶子把氣球吹起來?
。1)小組討論怎樣幫瓶子把氣球吹起來,一個人能完成嗎?操作過程要注意什么?
。2)幼兒分組實驗,教師指導。
。3)展示結果,分享經驗。提問:為什么氣球有的大、有的。繛槭裁从械慕M沒吹起來?你們組剛才是怎么做的?
小結:材料的多少不一樣、套氣球的速度不一樣,都會影響氣球的.大小。
4.快樂體驗——想辦法讓氣球吹得更大,進一步驗證產生氣體的多少和材料的用量有關。
提問:如果再做一次,你打算怎樣才能把你們組的氣球吹得更大呢?
。1)幼兒討論:多用材料、套氣球速度快點、用手捂一捂瓶口??
。2)再次實驗瓶子吹氣球,進一步體驗科學游戲的樂趣。鼓勵孩子組內、小組間合作互助。
小結:材料用的多一點,操作速度快一點,氣球就會吹得更大。
5.拓展延伸——吹起氣球的神奇氣體是什么、在生活中有哪些應用,激發繼續探索的愿望。
提問:你們知道今天用來吹起氣球的這種氣體叫什么名字,在我們的生活中有什么用處嗎?
播放課件(好喝的汽水飲料、幫病人減輕痛苦的干冰、消防員叔叔的滅火器??),進一步激發探究欲望。
活動延伸:這種神奇的氣體到底是什么呢?關于它,還有沒有我們不知道的小秘密呢?回家把這個實驗做給爸爸媽媽看看,和他們一起研究一下吧!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根據圖畫線索大膽猜想故事情節及小動物的對話,并用連貫、完整的語句表達出來。
2、理解故事內容中蘊藏的童趣,能對故事內容展開大膽的想象與表達。
3、感受動物們齊心協力,成功“吃到”月亮后的快樂心情。
活動準備:
1、PPT\圖畫書《月亮的味道》、音樂磁帶。
2、圖片:月亮、烏龜、大象、長頸鹿、斑馬、獅子、狐貍、猴子、老鼠。
活動過程:
一、提問導入,激發幼兒興趣引發想象。
1、猜謎導入:“有時像圓盤,有時像鐮刀,白天藏起來,晚上才出現!保ㄔ铝粒
2、(出示圖書)我這里有一本書,是和月亮有關的,讓我們一起來來看看吧!“書上的月亮像什么?”這本書的名字是?(《月亮的味道》)“如果真的能吃到天上的月亮,你想象一下月亮可能是什么味道呢?”
3、讓我們來看看故事里的動物們是怎么想的,我們一起來聽故事。
二、閱讀圖書內容,幼兒觀察PPT圖畫書。
1、觀察PPT的第1頁,以提問的方式引導幼兒觀察圖片內容。
。1)、這是發生在什么時候的事情?黑夜里多少雙眼睛?請大家數一數?(九雙眼睛)有幾只小動物嗎?(九只小動物)
。2)、他們會是誰呢?為什么?
。3)、他們在黑夜里望著月亮在想些什么?(引導幼兒猜測故事內容)
。4)、教師小結:靜靜的夜晚,圓圓的月亮掛在夜空。動物們都仰著頭,望著月亮?吹谜鎸P亩荚谙耄涸铝粒鞘裁次兜滥?是甜的,還是咸的呢?真想嘗一小口啊!可是呢,不管怎么伸長了脖子,伸長了手,伸長了腿,也夠不著月亮。
2、觀察第2-5頁引導幼兒了解小海龜下定決心要去摸月亮并請大象、長頸鹿幫忙。
(1)、第2-3頁:一只小海龜下定了決心,要一步一步爬到最高的山上夠月亮。“海龜夠到月亮嗎?有什么辦法能讓海龜夠到月亮?它的好朋友是誰?那它會怎樣邀請它的好朋友幫忙?”教師示范海龜所說的話,幼兒觀看畫面。
。2)、第4頁:大象的鼻子往上一伸,月亮看見了會怎么想?會怎么做?月亮輕輕往上一跳,大象還是夠不著怎么辦呢?。會請誰來?他們會說些什么?
。3)、第5頁:長頸鹿是怎么做的?月亮有怎么做?還是夠不著怎么辦?
3、幼兒討論:“它會請誰來幫忙?”幼兒觀看PPT中出示的小動物,并分組講述小動物、月亮之間的對話,了解6-9頁圖畫書的內容。
。1)、長頸鹿是怎么做的?夠到了嗎?他會請誰來?會說什么?
。2)、幼師出示小動物圖片,引導幼兒分組講述。
。3)、幼兒扮演小動物邀請幫忙,并學說對話。
4、幼兒觀察幻燈片第10頁教師提問“小老鼠能夠到月亮嗎?為什么?”“月亮在想什么?什么樣的表情?”
5、幼兒觀察第11-12頁圖片了解小動物夠月亮的方式“疊羅漢”和規律。
(1)、最后誰夠到月亮了?為什么小老鼠這么小能夠到月亮?
。2)、小老鼠會怎樣分享月亮?那月亮會怎樣?
。3)、出示貼絨圖片引導幼兒鞏固對小動物夠月亮方式的理解!皦蛟铝恋男游锒加姓l?”“小動物是怎樣夠到月亮的?”“看到小動物們夠月亮你感受到了什么?”
。4)、觀察12頁“小動物們都怎么了?為什么?”
三、引導幼兒完整欣賞故事內容,感受體驗動物們齊心協力,成功“吃到”月亮后的快樂心情。
1、幼兒觀看PPT教師完整講述至小動物們相互合作夠到月亮。
2、討論:“動物們愿望實現了嗎?”“那月亮的味道到底是什么味的?為什么?”
3、引導幼兒思考相互幫助,相互合作的好處與價值,讓幼兒懂得分享后大家的快樂與愜意。
四、引導幼兒欣賞故事的`結尾,激發幼兒大膽想象和無限的思考。
1、引導幼兒觀察小動物圖片,提問引導:“最先夠月亮的是誰?接下來的是誰?它是怎么邀請小動物的?說了些什么?”幫助幼兒梳理故事內容,掌握故事情節。
2、討論:“夜晚有幾個小動物看著天上的月亮?”一起夠月亮的小動物有多少??還差一個會是誰?
3、“小魚在想什么?”“你能幫助小魚解開疑問嗎?那你會怎么說?”
4、“你喜歡這個故事里的哪個部分?為什么?
五、教師小結:“月亮”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你能講一個和月亮有關的故事嗎?引導幼兒開發想象創編和“月亮”有關的故事。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對利用廢舊物品做做玩玩感興趣
2、會根據各種廢舊物品的特點制作螃蟹
3、能大膽地表現各種動態的螃蟹
4、對方形、圓形,線條等涂鴉感興趣,并嘗試大膽添畫,能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
5、增進參與環境布置的興趣和能力,體驗成功的快樂。
重點難點:
1、能選用合適的材料做螃蟹
2、正確表現螃蟹的身體與腳的連接
活動準備:
1、了解螃蟹的特征
2、范例、各種廢舊物品及輔助材料,積木搭的蟹塘
活動過程:
引導幼兒觀察“蟹塘”,激起興趣
1.請幼兒說說螃蟹的外形特征。
2.欣賞范例,并組織幼兒討論:可以用哪些材料做螃蟹?
二、交代活動的要求
1.先選好材料,看看哪些材料適合做螃蟹的身體或腳;
2.螃蟹身體和腳連接要牢固;
3.用過的東西放回原處,同伴之間可以共同完成作品。
三、幼兒制作,教師指導
1.啟發幼兒選用合適的材料有機的結合,大膽的表現。
2.適當的指導螃蟹身體和腳的連接的方法。
四、作品講評
1.請幼兒把作品放在“蟹塘”,相互欣賞,并互介紹自己的材料。
2.請幼兒說說誰的螃蟹做的.最好,用的材料最巧妙?
延伸活動:
將剩余的材料放在美工區供幼兒平時制作。并經常添置,制作其他手工品。
活動反思:
一、設計思路
幼兒帶來的廢舊物品很多,有的很象螃蟹的身體,我便選擇了這些材料來制作螃蟹。在組織活動之前,讓幼兒觀察螃蟹的外形特征和動態。在活動中,讓幼兒討論選用的材料,使幼兒提高對廢舊物品的利用意識,再進行操作。為了體現幼兒的主體作用,讓幼兒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材料,從而使幼兒進一步了解廢舊物品可以再利用的道理,激發幼兒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情感。
二、效果分析
一次性快餐盒、各種瓶子是幼兒平時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廢舊物品,用這些東西制作螃蟹,幼兒的情緒很高。通過此次活動,幼兒用這些東西做出了形態各異的螃蟹,有的用橢圓形的糟餅盒和廢塑料棒做,有的則用飯盒和吸管做,……用的材料很豐富,效果很好。幼兒對自己的作品感到非常的滿意,滿足了他們創作的欲望。而且,通過這些廢舊品的利用,也培養了幼兒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情感。
小百科:螃蟹(páng xiè)屬軟甲綱,十足目,是甲殼類動物,身體被硬殼保護著,靠鰓呼吸。在生物分類學上,它與蝦、龍蝦、寄居蟹是同類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