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教案優秀【5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看看、猜猜、說說,理解圖書中的內容,并嘗試運用語言將圖片內容表述出來。
2.感受繪本的語言美,意境美,體會小獅子在各種環境下的心情與感受,懂得感恩的感情。
3.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通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容。
活動重難點:
樂意精讀畫面,大膽猜想,嘗試將自己的觀點和想法表達出來。
感受小獅子在各種環境下的情感變化,懂得感恩的感情。
活動準備:
《溫情的獅子》繪本書 故事課件 音樂
活動過程
一、感情渲染,激發興趣。
1.爸爸媽媽愛我們,我們也愛他們對嗎?你們的爸爸媽媽平時是怎么愛你們的,誰來告訴大家,請你來說一說。
聯系生活經驗談話導入,激發幼兒對親情的感受。
二、看看、猜猜、說說,理解故事內容。
(一)哆哆和狗媽媽的生活
1.你覺得這是一只怎樣的小獅子? (PPT1)
2.狗媽媽長的什么樣子呢?(PPT2) 他的身體長什么樣?它叫什么?
3.狗媽媽怎樣照顧哆哆呢?幼兒自由講述——看圖講述。(PPT3)
4.(ppt4)播放《搖籃曲》,教師朗誦
5.你們心里覺得幸福嗎?從哪里看出來的?
6.現在的哆哆長成什么樣子啦?誰來說說看。狗媽媽怎么樣了?(PPT5、6)
7.你覺得這是一位怎樣的媽媽?哆哆愿不愿意離開狗媽媽?
8.小結:哆哆覺得雖然媽媽老了,可是和媽媽在一起是世界上最最幸福的事了。
(二)哆哆離開以后的故事
1.(PPT7—PPT9)哆哆和狗媽媽發生了什么事?狗媽媽的心情怎樣?你是從哪看出來的?
2.到了晚上,哆哆會想念媽媽的什么呢?(PPT10)
3.哆哆做夢夢到狗媽媽,它的`心情怎樣,從哪看出來的?它會怎么做?
(三)哆哆和狗媽媽相遇
1.(PPT11—PPT14)哆哆做了什么事?
2.哆哆的速度怎樣啊?那又是什么力量讓他飛起來的呢?
3. 什么叫做奄奄一息嗎?看看狗媽媽的樣子,請你說說看。(PPT15)
4.分開那么久,如果你是哆哆,你會對媽媽說什么?
5.就在它們抱著對方的時候,警長來了,它下了什么命令?(PPT16、17)你看到開槍了,此時你想對警察說什么?心情怎樣?
6.(PPT18):圖上畫的什么?
在講述中,引導幼兒觀察繪本畫面,無形中滲透閱讀方法。
根據圖片信息的交流,讓幼兒分段理解故事,大膽講述哆哆的成長經歷,感受哆哆在各種情景下的情感和心情變化,既讓幼兒學會關注畫面細節,增強閱讀意識,同時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完整欣賞,感受故事主人公的情感。
1.播放課件,幼兒完整欣賞故事,這本書的名字叫《溫情的獅子》。(PPT19)
2.請幼兒說說自己聽完故事后的感受。什么地方讓你覺得最感動?
3.小結:我們應該學習哆哆這種有情有義的精神,去回報愛我們的人。
完整欣賞故事,進一步體驗哆哆和胖墩的情感牽掛,懂得要學會感恩。
四、延伸活動:
1.將《溫情的獅子》投放在圖書區供幼兒活動時觀看。
2.在家中幼兒與家長共同閱讀《溫情的獅子》。
3.讓幼兒在家中通過各種形式表達對父母的愛。
教學反思:
《溫情的獅子》這一繪本,就講述了一個愛與被愛,付出與回報之間的故事。繪本是由日本著名繪本作家柳漱嵩先生所作。講述的是一只失去親生父母孤苦伶仃、成天打著哆嗦的小獅子在狗媽媽的養育下健康成長,最后成為馬戲團里的大明星。可是他念念不忘狗媽媽,直至用生命保護她。在善良的狗狗的關愛下,本是兇悍的獅子,變得有情有意,知恩圖報。我讀到這本繪本時就想到我們大2班的孩子在看了這本繪本之后能不能更深刻的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愛,又能不能學會如何愛別人,以及怎么樣回報別人的愛?帶著這么多的疑惑,邱和孩子們一起閱讀了這一繪本《溫情的獅子》。
帶著之前的疑惑,我們翻開了這本書第一頁并提問:你看到了什么?你覺得這是一頭什么樣的小獅子?孩子們一下子說出了小獅子很可憐。盡管孩子們不認識字,但是孩子們對圖片的觀察很細致,他們可以從狗媽媽以及小獅子的表情中發現他們的特點。在看到圖片狗媽媽在喂小獅子喝奶時邱老師提問:你覺得這是一位怎樣的媽媽?孩子們就覺得這個狗媽媽這是一個善良的媽媽,有愛心的媽媽,對小獅子傾注了自己全身心的愛。故事逐漸展開,孩子們也隨著故事慢慢的緊張起來。接下來狗媽媽與小獅子分別的場景,邱老師也分別以圍繞狗媽媽和獅子哆哆的心理的提問,讓幼兒深入場景進行猜測與表演,來體驗他們依依惜別、難舍難分的心情。
大班的孩子對故事有了一定的見解。在最后的結局中作者留給大家充分的想象空間。我們班的孩子對此也展開了激烈的討論。有的小朋友認為獅子和狗媽媽已經死了,他們被獵人送到了別的地方;有的小朋友認為獅子會飛,帶著狗媽媽飛到了別的安全的地方,然后永遠一起生活在一起;有的小朋友認為狗媽媽為了救小獅子犧牲了自己,不管哪種結局,都寄托了孩子們的希望。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本次活動能夠知道每片葉子都是不同的、有自己的脈絡,是每個個體的獨特標志。
2、幼兒通過觀察能夠發現兩片葉子的不同。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幼兒通過自己的觀察發現結論,使幼兒對科學觀察產生興趣,養成愛觀察、愛動腦的習慣。培養幼兒的自信心。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5、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造并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已經學習過關于樹葉的知識,有一定的經驗準備。
2.物質準備:關于樹葉的圖片(特征明顯、相似)、樹葉模型
活動過程:
1.導入:(組織上課)小朋友們喜不喜歡猜謎語啊,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個謎語我們一起來猜一猜好不好。大家認真聽哦,老師要出謎語了(出示圖片)
2.開始:大家以前是不是都認識很多樹葉呢,下面我們來一起認一認好不好。(出示比較有特征的樹葉圖片,幫助幼兒回憶學過的知識)
老師想問問你們,有仔細觀察過葉子嗎?(有:就請幾位小朋友簡單回答一下)
今天老師帶領大家仔細觀察一下,每個人都要認真仔細的觀察,看看他們有什么特點,是不是相同的。(兩兩一組出示相似的葉子)
現在和你身邊的小朋友6個人一組可以交流你觀察到的結果(1~2分鐘),
請幼兒進行回答。
3.小結:(組織紀律,進行小結)世界上有許多種葉子,每棵樹也有很多片葉子,但是每片葉子都有自己的脈絡。這些信息就是我們自己的特點,代表我們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個體,是獨特的。
活動延伸:
樹葉可以制作出美麗的作品,在以后的美術課和手工課一起進行制作。
活動反思:
《神奇的葉子》這一課的活動,我設計了三個版塊。第一版塊是了解、介紹葉子。目的是讓學生了解有關葉子的知識,養成收集、整理資料的學習習慣,并在活動中學會與人交流。第二版塊制作葉畫。目的是培養學生想象力、創造力和動手能力。第三版塊是編故事。目的是鼓勵學生勇于展示自我,發揮潛能。
三個版塊的設計,我注意做到:
一、關注學生的生活和體驗,讓課堂貼近生活
“回歸生活、關注兒童現實生活”的課程理念決定生活化是小學思品課程的首要特征。本節課我在設計教學活動時從學生生活實際“找身邊的變化”入手,尋找教育教學的最合適的切口和教育點,讓學生產生親切感,使課堂更貼近生活,更貼近學生。
二、關注學生的參與和實踐
注意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來。從準備到展示到交流,給學生以充分的活動空間,給學生提供了探究的空間和交流的平臺,使學生在課堂上活動起來,成為學習的主人。小組交流比指名讓學生發言提供了更多的機會。改變學習方式,在制作葉畫這一環節允許學生自主選擇獨立完成還是與人合作,尊重學生的選擇。欣賞學生的創作與表現,讓學生體會創造的樂趣、成功的喜悅。真沒想到,他們能做得這么好!下課后我感觸頗深,我們真的不能小看二年級的學生,只要我們適當加以引導,比如在做之前先請他們說說葉畫的做法,注意些什么,然后大膽放手讓他們去實踐,我們的學生就一定能帶給我們驚喜!
三、關注課程內容的`綜合性、開放性和課堂活動方式的實效性
課程內容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活就是課堂。在設計教學活動時,我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處理教材,在這一主題中整合多學科的知識。這節課我努力創設適宜的活動條件,以做一做、看一看、說一說等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為主要教學形式,讓學生自己去觀察、去體會,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在活動中盡情地展示自我,感受成功的喜悅,體驗學習的樂趣。
本課也感到有些不足之處:
1、課前準備不夠充分,對學生要求提的不夠明確。個別學生收集的葉子顏色、形狀、品種較單一。有關資料查找不全面。
2、對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了解不夠,給編故事留的準備時間太短,影響了故事的質量。
3、評價語言不夠豐富。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會注意努力學習,在實踐中反思,在實踐中提高。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游戲適用范圍:
本游戲適用于期末復習階段,用以檢測課外識字情況。
活動目標:
1、喜歡參與游戲,體驗。
2、發展幼兒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
3、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游戲準備:
布置教室,將桌椅按照班內小組數分為對應的若干組,分別排列在教室的各個角落。學生們各自準備好識字袋,將識字袋中搜集到的廣告、商標牌、自制的生字卡等等識字內容以四人小組為單位進行匯總(去掉重復內容),并將這些識字內容按序擺放在桌子上。每四人小組選派一位“超市引導員”(即能正確快速認讀所有生字、詞語內容的同學當選)。
游戲操作過程:
導語:小朋友,超市里的東西真多啊,讓我們去每個柜臺逛一逛吧。 生齊:“小大人逛超市,比比誰的收獲多。”(拍手)
1、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由選擇超市的一個柜臺進行游戲。游戲要求同一小組的學生能正確朗讀桌上的識字材料,(可以是齊讀,也可以是一人讀一個詞)。此時,“超市引導員”就進行認真地評判。
2、若三位學生互幫互助能夠將這些識字內容都讀正確,“超市引導員”獎勵給該小隊三張獎券(每人一張),然后四人小隊再到其余柜臺繼續進行游戲認讀。
3、若三位學生對其中的某些識字內容感到困難,不能認讀, “超市引導員”就及時地帶領他們正確認讀三遍,并扣除一張獎券(即得兩張獎券),碰到一處困難扣一張獎券。以此類推,若困難達到三處或以上,即不得獎券。
4、小組逛遍超市的五個柜臺之后,便累計獲得獎券的總數,匯報給老師。
5、最后老師將票數匯總,評選出一、二、三等獎各一名。 該游戲既能系統檢查反饋小朋友課外學習認字的情況,又能使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競賽方式感受到了合作學習的.樂趣與強烈的集體意識。
活動反思:
“我們去購物咯!”一聲歡呼表達了孩子們多少興奮的心情。一個爸爸,一個媽媽,還有一個是孩子,他們手牽著手,兜里揣著六元錢,邊走邊討論著購物計劃。“今天只能買兩元錢的東西。”媽媽說。“我們有六元錢,只要不超過就行了。”爸爸說。“我們把錢正好用光,好嗎?”孩子也有自己的主意。“不行,錢要省著點用。”媽媽很節約。爸爸和孩子都不說話了,看來這個媽媽還挺有威力的。
來到了超市里,有的小家庭忙著看標價,有的忙著找自己喜歡的食物,還有的輕車熟路地拿了籃子慢慢逛。有的一會兒就解決了問題,每人一樣東西,很公平,有的還在爭論到底買什么,有的則跑來跑去找不到自己要買的東西。
漸漸地大家都集中到了收銀臺前,排著隊。他們把籃子交給收銀員,媽媽拿袋子,爸爸付錢,孩子在一旁看著。拿了東西和收銀條,媽媽還不忘記向阿姨要吸管,因為他們買了酸奶。錢算得正好,沒有超出預算,還有幾毛錢的零找。這個家庭還算成功。
咦?怎么回事,有個收銀員在叫一個孩子簽名字。原來是他們東西拿得太多了,錢不夠了,阿姨要重新算。“是不是孩子拿的東西太多了?都拿貴的怎么行?”老師在一旁提出了疑問。“是爸爸這個東西也要,那個東西也要,不肯放掉,偏要拿。”媽媽告狀了。“那為什么爸爸不簽名,還要孩子簽?”“這個爸爸不合格。”“這樣做爸爸怎么行?”周圍的人都議論起來。爸爸低下了頭。看來當爸爸也不好當啊。
回園的路上,有個孩子興奮地跳來跳去。“伊伊,好好走路。”媽媽大聲說。“就是啊,你這個孩子怎么那么不聽話?”爸爸也幫著腔。伊伊只好老老實實地走路了。看得一旁的老師竊笑。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了解生活中一些小電器的作用,感受科學創造給我們帶來的方便。
2、提醒幼兒能夠安全使用小家電,注意自我保護。
活動準備
1、課件-樂趣練習:家用電器的名字
2、 蔬菜、水果各一些,攪拌機、榨汁機等實物。
活動過程
1、教師品嘗果汁,引起幼兒興趣。
嗯! 果汁真好喝,哪個小朋友也想嘗一嘗呀?
(請個別幼兒品嘗)
2、你們知道果汁是怎么制作出來的嗎?
(引導幼兒說出可以用榨汁機榨果汁)
出示水果和蔬菜:
你們想知道它是怎樣變成果汁的嗎?
3、解小家電的神奇
讓幼兒觀看榨汁機榨果汁的過程:
(1)請幼兒觀察水果的變化
請幼兒說說觀看果汁榨成后的感受,榨汁機很神奇。
(2)教師示范用攪拌機來攪菜泥,請幼兒觀察蔬菜攪拌后的變化和形狀特點。
請幼兒說說攪拌機的神奇。
4、家電的特征
榨汁機和攪拌機,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什么?(家電)
:能給人們帶來方便的小型電器,需要有電才能工作的小型電器。
5、利用圖片:“電器的名字”,來介紹家電的.用途。
組織幼兒討論:這些小家電又有什么用呢?
錄音機
電腦
電話
照相機
電冰箱
鼓勵幼兒結合實物進行介紹,要求介紹出家電的名稱、神奇作用、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
教師針對幼兒的介紹進行歸納和補充。
6、我是小小發明家
除了這些小家電,你還了解哪些小家電?
還想發明什么小家電,幫助人們做什么事,讓它給我們帶來方便?
鼓勵幼兒以后發明更神奇的小家電。
7、果汁品嘗
通過品嘗活動,讓幼兒充分感受到活動的快樂。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和動手操作,感知吸管的位置與噴壺噴水的現象的關系。
2、樂意隨著發現不斷地參與探索,體驗發現的樂趣,激發探究的欲望。
3、發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4、培養探索自然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幼兒人手一個裝有水的瓶子、吸管、橡皮泥。
2、三張圖表。
【活動過程】
一、提問導入,激發幼兒對制作小噴壺的`興趣。
1、小朋友你們給小花,小草澆過水嗎?平時是怎么澆水的?用什么工具?
2、老師也做了一個澆水的工具,這噴壺使用什么材料做的?怎么讓噴壺噴出水來?
3、教師交代規則:用正確的方法握住瓶子,放正、不傾斜。提醒幼兒記住自己的瓶子上的號碼。
二、幼兒嘗試制作小噴壺。
1、幼兒制作,用吹的方法讓噴壺吹出來。
2、集中交流分享:(將瓶子分兩邊放好—成功的,還沒有成功的)
(1)先請制作成功的幼兒介紹:你是怎么做的?你的小噴壺為什么能噴出水來?
(2)你覺得為什么噴不出水來呢?
(3)請幼兒上來示范,教師小結:請幼兒觀察瓶蓋小孔的大小,并用吸管演示,讓幼兒感知小孔的大小。
(4)請剛才沒吹出來的小朋友利用教師所提供的材料想辦法讓小水壺噴出水來,已經噴出的小朋友幫助他們。
三、猜測,吸管的位置與噴水現象的關系。
1、現在我們小水壺都噴能噴出水來了!
2、出示三張圖表,先看看,你覺得這樣水會噴出來嗎?這三種情況你都去試一試,你又會有新的發現。
3、幼兒再次操作、探究。
4、集中討論分享,提升經驗:
(1)你試過嗎?說說你的發現?
(2)驗證幼兒的猜測,引發觀察和思考。
(3)小結:為什么小水壺會噴出水來?我們再往吸管里面吹氣的時候空氣會跑進去,形成壓力水就會從另一個小孔跑出來,所以當我們把吸管插進大空中時空氣會從大孔中跑出來,水也就出不來了。
四、活動延伸
用自己制作的小噴壺去給自然角的植物澆澆水吧!
【幼兒園大班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大班教案幼兒園大班教案及反思06-09
幼兒園大班教案09-27
幼兒園大班教案09-27
幼兒園大班教案09-26
幼兒園大班教案09-26
幼兒園大班教案09-26
幼兒園大班教案09-26
幼兒園大班教案09-26
幼兒園大班教案09-26
幼兒園大班教案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