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幼兒園小班教案

時間:2023-09-15 08:50:06 幼兒園教案 我要投稿

幼兒園小班教案(集合6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小班教案(集合6篇)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教學形式:團體或小組教學

  活動目標:

  1、知道檢查身體的重要性

  2、愿意參加體檢,能勇敢地面對醫生的檢查

  3、能在集體面前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4、讓幼兒知道愉快有益于身體健康。

  5、知道生病了不怕打針吃藥,做個勇敢的孩子。

  活動準備:

  1、有體檢的經驗

  2、動畫片《皮皮的故事2:救護大隊殺敵記》

  3、掛圖:驗血、打針、檢查牙齒的圖片各一幅

  基本過程:

  (一)導入活動

  請幼兒欣賞動畫片《皮皮的故事2:救護大隊殺敵記》

  (二)關鍵步驟

  1、觀看完動畫片,教師提問:

  1)皮皮怎么了?

  2)他為什么會生病?

  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2、出示圖片,請幼兒討論:

  1)圖片上的人在做什么事情?

  2)我們為什么要體檢?

  3)檢查身體的時候,我們應該怎樣做?

  引導幼兒說完整話,鼓勵幼兒當眾大膽表達

  (三)結束活動

  教師和幼兒共同小結:體檢非常重要,體檢的時候,我們應該勇敢地配合醫生的檢查。

  活動延伸

  1、生活活動

  鼓勵幼兒勇敢面對日常生活動中的保健檢查

  2、家園共育

  鼓勵幼兒遇到疾病不退縮,勇敢面對:按時吃藥,適度鍛煉,定期檢查等。

  課后反思:

  1、孩子對活動的哪一環節最感興趣,為什么?

  2、你認為這個活動的成功之處在哪里?

  3、你認為還有哪些地方需要改進?該如何改進?

  小百科:體檢是體格檢查的簡稱,指通過醫學手段和方法對受檢者的身體檢查。是醫療的診斷環節,是針對癥狀或疾病及其相關因素的診察手段。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實施策略:

  創設情景激發興趣--視聽結合理解詩歌--朗誦詩歌感受韻律--創造想象仿編詩歌教學目標:

  1、理解兒歌內容并學習朗誦,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2、感受兒歌中描述的事物與顏色的關系。

  3、發展幼兒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

  4、理解詩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學會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教學準備:

  PPT課件背景音樂教學重點:

  理解兒歌內容并學習朗誦,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難點:

  感受兒歌中描述的事物與顏色的關系和仿編。

  教學過程:

  1、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1)觀看PPT:"今天陳老師帶你們來到了一個美麗的地方。"小朋友都看到了什么?(讓幼兒說說小草、小花、白云的顏色)他們都閉著眼睛在干什么呢?(請個別或集體回答)

  (2)引導啟發:引導幼兒說說自己做過的快樂的夢,教師對幼兒的夢進行總結。

  (3)小結:你們的夢真有趣,看,小草、小花、白云也睡醒了,他們都做了什么樣的夢呢?

  2、理解詩歌,感知事物與色彩的關系

  (1)出示PPT:小草小草睡覺的時候做了一個美麗的夢,猜一猜小草夢到什么了?

  播放錄音(我夢見我在綠綠的草地上跑來跑去,到處都是綠綠的,好美啊。)小朋友說說小草的夢是什么顏色的?(綠綠的)為什么說小草的夢是綠色的?

  引導說詩歌里的句式:小草愛做夢,夢是綠綠的。

  (2)出示PPT:小花小花睡覺的時候做了一個快樂的夢,我們一起來問問小花兒吧?(小花小花,你做得什么夢呀?)播放錄音(我夢見和蜜蜂、蝴蝶姐姐在紅色的花園里跳舞,到處都是紅紅的花,好快樂啊。)小花的夢是什么顏色?(紅紅的)引導說詩歌里的句式:小花愛做夢,夢是紅紅的。

  (3)出示PPT:白云白云也愛做夢,小朋友猜白云做什么樣的夢?(幼兒猜測)播放錄音(我夢見自己在藍藍的天空中和太陽公公捉迷藏,到處都是藍藍的,好有趣啊。)白云的夢是什么顏色的?(藍藍的')引導說詩歌里的句式:白云愛做夢,夢是藍藍的。

  (4)出示PPT:小朋友小朋友也愛做夢,每個小朋友每次做得夢都不同,夢是豐富多彩的,所以你們的夢是彩色的。

  小結:小朋友愛做夢,夢是彩色的。

  3、朗誦詩歌,感受詩歌韻律美

  (1)老師有感情的朗誦詩歌。(播放輕音樂)

  (2)老師領誦,幼兒跟誦。

  (3)提出朗誦的要求,模仿動作,有感情的再次朗誦。

  4、創造想象,仿編詩歌

  (1)擴展幼兒發散性想象:想一想還有誰愛做夢呢?

  (2)完整地朗誦詩歌:把小白兔、葡萄和(小朋友創編的內容)請到大家彩色的夢里。(把仿編后的詩歌完整的朗誦一遍)

  5、活動結束。

  平時都是爸爸媽媽給你們講睡前故事,今天就由小朋友來給爸爸媽媽朗誦這首優美的詩歌,祝爸爸媽媽做個快樂的夢,我們一起祝各位老師今晚也做個甜甜的夢。

  溫馨提示:

  本教案為完整版,您若需要學習備案,可自行復制粘貼到您的電腦中使用。

  教學理論依據:

  學前兒童言語發展理論中指出:3-4歲是幼兒語言發展的關鍵期,這個時期孩子的語言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外界的環境刺激響。因此,在語言教學中教師要為幼兒創造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環境,支持、鼓勵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本次活動根據小班幼兒年齡特點,為其創設大膽猜想、自由表達的語言環境及寓教于樂的情境式游戲環境,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和環境中感受兒歌的優美語言和意境。

  實施策略:

  策略一:啟發引導、主動學習:運用啟發式的方法充分利用詩歌的特點,啟發幼兒積極思考,大膽想象、自由表述,達到主動學習的目的。

  策略二:大小圖片、理解梳理:自制繪本中采用大圖片與小圖片相結合的方法。大圖幫助幼兒理解兒歌內容,小圖幫助幼兒梳理并熟悉詩歌內容。

  策略三:插入音樂、情感渲染:在朗誦、游戲、仿編時選用合適的音樂會使兒歌的意境更美、情感更濃,更便于幼兒理解、接受、記憶兒歌內容。

  策略四:創設情境、嘗試仿編:"幫朋友找夢"的游戲,讓幼兒在自由表達與幫助朋友的環節中不僅能感受到仿編兒歌的樂趣。

  活動目標:

  1、理解兒歌內容,感受兒歌中描述的事物與顏色的關系。

  2、學習朗誦并運用兒歌中的句式進行仿編,感受兒歌的語言美。

  活動準備:

  1、自制繪本《夢》、音樂2、水果、蔬菜、小動物等圖片若干,自制小屏風。

  活動重點:

  理解兒歌內容,感受兒歌中描述的事物與顏色的關系。

  活動難點:

  運用兒歌中的句式進行仿編。

  活動過程:

  1、開始部分:教師與幼兒談話,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你們做過夢嗎?"(……)"有四位小客人也愛做夢,讓我們一起聽聽。"

  2、基本部分

  (1)學習詩歌《夢》,理解詩歌內容。

  1欣賞自制繪本《夢》,理解詩歌內容。

  第一幅圖:師:這是誰?小草在干什么?小草愛做夢,她夢到了什么呢?小草的夢可能是什么顏色?

  小結:小草愛做夢,夢是綠綠的。

  第二幅圖:師:小花愛做夢,它夢到了什么?小花的夢可能是什么顏色呢?

  小結:小花愛做夢,夢是紅紅的。

  第三幅圖:師:白云愛做夢,它的夢可能是什么顏色?

  小結:白云愛做夢,夢是藍藍的。

  第四幅圖:師:小朋友愛做夢,她的夢可能是什么顏色?

  小結:(教師幫助幼兒梳理經驗)小朋友愛做夢,夢是彩色的。

  (2)回顧詩歌內容,幫助記憶。

  師:剛才都是誰愛做夢?(出示"第五幅圖片"詩歌中的形象全部呈現在一幅畫面中)教師幫助幼兒梳理,呈現完整兒歌的內容。

  (3)幼兒欣賞教師朗誦詩歌《夢》。(播放背景音樂)師: 《夢》

  小草愛做夢,夢是綠綠的;小花愛做夢,夢是紅紅的;白云愛做夢,夢是藍藍的;小朋友愛做夢,夢是彩色的。

  師:聽完以后你有什么感覺?(……)讓我們也用甜甜的、美美的聲音來試一試!

  (4)幼兒完整朗誦詩歌1-2遍(根據幼兒掌握情況及時調整)。

  3、幼兒嘗試仿編兒歌

  (3)幼兒欣賞教師朗誦詩歌《夢》。(播放背景音樂)師: 《夢》

  小草愛做夢,夢是綠綠的;小花愛做夢,夢是紅紅的;白云愛做夢,夢是藍藍的;小朋友愛做夢,夢是彩色的。

  師:聽完以后你有什么感覺?(……)讓我們也用甜甜的、美美的聲音來試一試!

  (4)幼兒完整朗誦詩歌1-2遍(根據幼兒掌握情況及時調整)。

  3、幼兒嘗試仿編兒歌

  (1)通過"幫朋友找夢"的情境游戲,讓每位幼兒成為仿編者。

  (2)每位幼兒選擇一位"朋友"猜測其夢的顏色,嘗試用兒歌中的句式進行仿編。教師進行個別或小組的巡回指導。

  (3)送"朋友"進夢鄉。幼兒按照自己的猜想將手中的"朋友"送入"夢鄉"。

  (4)伴隨著好聽的音樂,幼兒串聯仿編兒歌并集體朗誦。

  4、結束部分伴隨音樂進入彩色夢境。

  教學反思:

  對于小班幼兒來說,教師制定的規則一定要簡單,語言也一定要簡潔明了,以便于幼兒理解游戲的規則,基本了解游戲的玩法。在教師與個別幼兒游戲的環節中,我能及時糾正個別發不準的音,且在幼兒基本了解游戲規則的前提下,教師擔任主角指導游戲,這一環節十分重要。教師先與全班幼兒游戲,可以以一個失敗者的身份出現,讓幼兒成為勝利者,練習游戲中的規則性語言,并充分體驗游戲的快樂。接著,教師再與個別幼兒進行游戲,讓每一位幼兒清楚地感知游戲的全過程,為幼兒自主游戲做好充分的準備。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主題一 春天多美好

  主題一:春天多美好

  主題說明:

  小草和小燕子帶來了春天的第一聲問候,也喚醒了幼兒對春天最初的印象,帶著他們到草地上去跑一跑、跳一跳、翻個跟頭、放放風爭吧!!!讓他們盡情地在大自然中玩耍,去觀察、去體驗、去感受春天的氣息,用他們機器的眼睛發現春天的秘密;用他們稚嫩的語言講述川田的故事,用他們喜歡的方式表現春天的美好"""""讓大自然成為幼兒的第一課堂,讓幼兒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發展興趣,提高觀察力,積累經驗,學會主動探究,同時獲得春季的自我保健常識,更加快樂健康地成長。在本主題活動中,我們努力創造條件,鼓勵幼兒運用自己的感官,通過看、摸、聞、聽等多種途徑與春天互動,讓幼兒能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逐步地親近和喜愛大自然,并學習用多種途徑表達、表現出自己對春天的情緒、情感、感知和體驗。

  預設主題目標:

  1、發展幼兒探索大自然的`興趣,初步認識春天的植物和動物的主要特征;

  2、大膽參加戶外活動,攀爬、跑步等體育活動,體驗與同伴游戲的快樂;練習韻律操及器械操(響鈴操)。

  3、喜歡參加語言活動,學會傾聽別人的講話。愿意與教師交流,表達自己的愿望與要求,通過談話、兒歌、故事等加強幼兒語言表達的完整性。

  4、復習認識紅、黃、藍等幾種常見的顏色;學習粘貼圖畫,

  5、發現周圍事物的數量特征,學習點數“3”以內的數字,并認識數字“3”。

  6、知道并運用自己的動物圖標,餐后漱口擦嘴。

  7、復習上學期的歌曲及律動,可以按照音樂的節奏做一些簡單的律動動作。

  環境創設:

  1、主題墻:突出春天的主題,可以將具有春天特征的小動物和小植物的圖片設為主題墻,隨著主題的深入還可將填充春天的景色圖片和郊游活動的照片;

  2、自然區:飼養烏龜、蠶、蝌蚪等小動物;

  3、美工區:提供蠟筆、橡皮泥、棉簽、彩紙和各種豆子果殼等材料,用多種形式表現春天的感受;

  4、娃娃家:提供娃娃穿的小衣服,(最好為春裝)供幼兒認識并練習穿脫衣服;

  5、表演區:提供小蝌蚪、小青蛙、大白鵝等小動物的頭飾和有關磁帶,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故事,并伴隨著春天的音樂自我表演。

  家園共育:

  1、家長可利用空閑的時間,待幼兒踏青、放風箏、觀看農民的春耕、春種活動,感受春天的氣息,培養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2、引導幼兒觀察春天的各種花草(迎春花、桃花等),提醒幼兒不要在花,培養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3、有條件的家庭可在家中飼養蠶、小雞、小鴨等,便于幼兒觀察,培養幼兒熱愛小動物的情感;

  4、培養幼兒的常規,自覺洗手,加強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觀念。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分辨酸、甜、苦、辣幾種不同的口味。

  2、能運用多種感官在游戲中感知飲料的酸甜苦辣,嘗試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對飲料的顏色、味道與食物名稱進行匹配。

  3、喜歡參與科學探究活動,在游戲中體驗探究、發現、交流食物味道的快樂。

  4、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并尊重同伴的講話。

  3、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重難點:

  通過品嘗來分辨味道的不同。

  通過品嘗正確說出酸、甜、苦、辣的不同口味。學習用好聽的詞,如酸溜溜、甜滋滋、苦澀、辛辣等形容食物酸甜苦辣的味道;通過運用多種感官在游戲中感知飲料的酸甜苦辣,并能按食物的味道,酸甜苦辣進行簡單分類。

  嘗試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對飲料的顏色、味道與食物名稱進行匹配。

  活動準備:

  1、味覺瓶、托盤、碗勺若干、各種酸、甜、苦、辣的不同食物,如:糖塊、苦瓜、山楂、酸角大王、葡萄干、香蕉、橘子等。

  2.知識經驗準備:幼兒熟悉生活中常見食物的味道。

  3.環境準備:有多媒體的活動室。

  活動過程:

  一、結合幼兒生活經驗,引出食物的不同味道

  1、小動物手偶導入,引發幼兒興趣:今天小鴨子給我們帶來了一些食物(糖塊、山楂、藥、辣椒),幼兒依次說出食物名稱后:你喜歡吃哪一樣食物?為什么?

  2引導幼兒說出食物的味道,并告訴幼兒苦口良藥利于病,生病時要勇敢的喝藥。

  二、說出味覺瓶里飲料的口味

  1、分享飲料,品嘗它的味道:先由教師品嘗第一瓶,并做夸張表情(甜得表情)再由兩名幼兒品嘗,其余幼兒猜測是什么味道的。

  2、引導幼兒看老師的表情,知道吃甜的時候好高興。

  3、請個別幼兒先品嘗,其余幼兒觀察不同的表情(鼓勵幼兒)

  4、幼兒依次品嘗酸、苦、辣得飲料,并正確說出飲料的味道。

  幼兒出現意見不同時讓幼兒一起品嘗后給予正確答案,如:剛剛我們品嘗的飲料是苦的。

  三、分組品嘗食物,說出食物的味道

  1、通過品嘗后幼兒說出食物的味道

  2、在品嘗苦的食物時鼓勵幼兒不怕吃苦,以及苦食物的益處。

  四、總結食物的正確味道

  剛才我們吃的食物有什么味道的?它是什么味道的?

  活動反思:

  在這節活動中首先充分調動了幼兒參與的積極性,并能與幼兒的生活經驗相結合,孩子們在活動中想說、敢說;其次能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通過品嘗知道食物的味道。科學活動最重要的是幼兒的親身體驗過程,所以這次活動我非常注重讓每一個孩子都感受品嘗的過程。最后在準備的材料方面進一步提高了幼兒參與的.興趣,而且特別注意創設了寬松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既滿足了幼兒的興趣需要,又發展了幼兒的感知能力。整個活動很有趣。

  本次活動的亮點是為了積極調動幼兒參與活動中,教師運用了一些引誘式的話語。例如,當第一位幼兒品嘗辣水之后,其他幼兒通過他的表情以為接下來的品嘗也不好喝,都不愿意參加。這時,師就用了引誘式話語通過肢體動作表示,然后說了一句:這杯好香,誰愿意嘗嘗。這時活動中的氛圍就很好地帶動起來,在活動中師幼互動的有效性落實的較好,每個環節下來都給幼兒提供了充分表現自己的機會,通過品嘗,檢查提升了幼幼互動,并讓幼兒學會了簡單的記錄方法。

  不足之處:

  在環節中拓展幼兒的生活經驗,當師問到生活中有哪些東西是辣的,小朋友說到蔥和綠豆時師沒有更加深入,反饋給幼兒的信息是回家品嘗去感知什么味道,還有操作時食物與照片有點對不上,不能很好地確認。

  小百科:酸甜苦辣意思是指各種味道。比喻幸福、痛苦等各種境遇。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5

  一、活動設計背景:

  生活中常聽到小班幼兒會隨口說出1、2、3、4、5,但讓幼兒實際來數一數某個東西的時候,卻是口里數的和實際東西數量不相符,為了讓小班的幼兒感知并認識數字1、2、3,設計了本次活動,旨在培養幼兒對數的感知力、想象能力和同伴合作的意識,鍛煉幼兒的小手靈活性。

  二、活動目標:

  1、讓幼兒感知并認識數字1、2、3。

  2、幼兒學會用手指表示數字1、2、3。

  三、教學重難點:

  感知并認識數字1、2、3。

  四、教學活動準備:

  1、卡通數字1、2、3。

  2、數字1、2、3的大卡片以及相應圖片。

  3、魔術口袋,各色數量的塑料小膠棒、三角形、圓形、正方形。

  4、各色數字1、2、3小卡片幼兒人手一套。

  5、數字兒歌磁帶。

  6、自制數字箱三個。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主題,認識數字1、2、3

  1、教師組織幼兒一起玩手指游戲:長長短短,高高矮矮,大大小小,寬寬窄窄,胖胖瘦瘦,咕嚕咕嚕1,咕嚕咕嚕2,咕嚕咕嚕3,我們大家一起玩。

  2、聽數字兒歌,引出數字1、2、3

  兒歌:

  1像鉛筆能寫字,2像小鴨水上游,3像耳朵聽聲音,4像小旗迎風揚,5像秤鉤秤東西,6像口哨嘟嘟響,7像鐮刀來割草,8像葫蘆爬上房,9像勺子能盛飯,10像筷子加雞蛋。

  今天我們請來了數字寶寶1、2、3,我們看看他們像歌曲里唱的那樣,像鉛筆、小鴨和耳朵嗎?(分別出示卡通數字1、2、3,讓小朋友觀察數字形狀)

  3、讓小朋友大膽想像數字1、2、3還像什么,感知字形。(對大膽想象,積極回答的幼兒給予掌聲鼓勵)

  4、感知數字1、2、3

  分別請出大數字寶寶1、2、3(出示數字大卡片),將數字和卡通圖片相對應,讓幼兒看看數字是否像歌曲中唱的一樣,加深幼兒對數字的理解和記憶。

  教師隨意出示大數字卡,讓幼兒念出卡片上相應的數字。

  5、用手指表示數字

  教師:現在請小朋友伸出你靈巧的小手,告訴我你的`小手都有那些本領?(幼兒自由回答)那么你會用小手表示1、2、3嗎?教師出示不同個數的實物,讓幼兒點數,并用手指比劃1、2、3來表示物體的個數,同時糾正幼兒的錯誤手勢。

  教師說出數字,幼兒用手指來表示。同時也可以選擇幼兒擔任小老師。

  游戲:看實物出手指。

  教師從魔術口袋中拿出相應數量的塑料小膠棒、三角形、正方形、圓形,讓幼兒點數,說出數量同時用手指頭來表示其數量是幾。

  六、活動延伸:

  1、游戲:數字寶寶回家(加強對字形的感知和認識)

  (小朋友們真棒,現在數字寶寶請小朋友和他們一起做游戲。)帶領幼兒隨音樂走出活動室,在草坪上撒上1、2、3的各色數字小卡片,讓幼兒將數字1、2、3撿起來分別送回他們的家里。

  2、數字找朋友比賽:

  (草坪上擺放有數量是3的:積木、小桶、盒子;數量是2的:蘋果、香蕉、梨子;數量是1的:帽子、鞋、衣服。)將小朋友分做兩組進行比賽,分別把自己的數字卡片放在擺的實物下,看哪一組擺的快而正確。

  七、教學活動反思:

  把對1、2、3數字的感知與游戲結合在一起,既培養了幼兒的點數數的能力,又達到了幼兒游戲的目的,整個活動幼兒情緒高漲。再通過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對數字進行形象化的比喻,加深了對數字的記憶。利用魔術口袋變換不同圖形的卡片,練習讓幼兒用手指表示個數,慢慢讓數所表示的意義深入幼兒的心里。最后利用數字寶寶回家、數字找朋友的游戲進一步幫助幼兒理解一個數所表示的是物體的個數。同時也鍛煉了幼兒小手的靈活性,同伴之間的合作意識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學說故事中的對話,嘗試按鈕口的特征(顏色、大小、紐扣上的洞洞的數量等)進行配對。

  2、樂意幫助別人,感受幫助小動物找到紐扣的快樂。

  活動準備:

  故事PPT、塑封的小動物、塑封紐扣、草地

  活動過程:

  一、引起興趣師:這是什么?有幾顆紐扣?今天老師給小朋友講個故事“一顆紐扣”。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二、觀看PPT

  1、觀看PPT1提問:這顆紐扣是什么樣的?

  :小老鼠撿到了一顆白白的、圓圓的、上面有4顆洞洞的紐扣。

  2、觀看PPT2提問:

  (1)這顆紐扣是小狗丟的嗎?

  (2)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小狗的紐扣是紅色的,小老鼠的紐扣是白色的,它們的顏色不一樣,所以不是小狗丟的。

  3、觀看PPT3提問:猜猜小兔會怎么說?

  :小兔的紐扣是三角形的,小老鼠的紐扣是圓形的,它們的形狀不一樣,所以不是小兔丟的。

  4、觀看PPT4提問:

  (1)小老鼠會怎么問呢?

  (2)如果你是小松鼠會怎么回答?

  :小松鼠的紐扣上有5個洞洞,小老鼠的紐扣上只有4個洞洞,(教案:)它們的洞洞不是一樣多,所以不是小松鼠丟的。

  5、觀看PPT5提問:小朋友想一想,這顆紐扣是小螞蟻丟的嗎?為什么?

  :小螞蟻的紐扣小,小老鼠的紐扣大,它們的大小不一樣,所以也不是小螞蟻丟的。

  6、觀看PPT6提問:

  (1)它會怎么問媽媽,我們一起來學學小老鼠的話。

  (2)這顆紐扣是媽媽丟的嗎?為什么?

  :媽媽的紐扣和小老鼠的紐扣都是白白的,圓圓的,上面有4個洞洞,大小也是一樣的。

  7、觀看PPT7

  三 幼兒操作

  1、還有一些小動物沒有找到紐扣,你們愿意幫助它們嗎?

  2、每人抱一個小動物,在草地上找到相應的紐扣并貼在小動物身上。

  3、交流分享,并驗證。

  :你們也是愛動腦筋又會幫助別人的好孩子。

【幼兒園小班教案】相關文章:

小班教案幼兒園小班教案01-18

幼兒園小班教案小班04-01

小班教案幼兒園小班教案15篇01-18

幼兒園小班的教案01-17

幼兒園的小班教案08-26

幼兒園小班教案(精選)07-20

幼兒園小班教案【經典】07-21

[精選]幼兒園小班教案07-09

(經典)幼兒園小班教案07-23

幼兒園小班教案(經典)07-22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步兵一区二区三区 | 最新手机AV在线不卡 | 亚洲肥婆丰满一区 | 亚洲色婷婷综合久久久久中文 | 欧洲亚洲国产精品 | 在线中文字幕有码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