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幼兒園大班教案7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了解名片的功能,知道名片能為人們的生活工作帶來方便。
2.能創造性地設計自己的名片。
3.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4.能展開豐富的想象,大膽自信地向同伴介紹自己的名片。
活動準備
1.幼兒有互留通訊方式的愿望。
2.《幼兒畫冊》(第三冊P65)。
3.老師設計制作的名片,上屆大班幼兒名片,收集的各種不同種類的名片。
4.操作材料:幾何圖形卡紙、彩筆、剪刀、花邊剪刀、廢舊圖片。
活動過程
1.了解名片的作用。
(1)你們見過名片嗎?見過誰的名片?名片是什么樣子的?
(2)出示一張老師自制的名片(尺寸要大),引導幼兒看一看,說一說名片上有哪些信息。
(3)人們為什么要用名片?它有什么用?
小結:名片上有自己的名字、電話、地址等。它有很多用處,可以認識新朋友,可以與朋友保持聯系,可以介紹自己單位的產品等,名片為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很多方便。
2.欣賞各種名片。
(1)欣賞多種名片。這些名片一樣嗎?哪里不一樣?分別有什么特色?(觀察名片的.形狀、顏色、裝飾方法)
(2)欣賞上屆大班幼兒的名片。
你們知道這是誰的名片嗎?這些名片和剛才的名片有什么不同?
3.設計名片。
(1)引導幼兒討論:怎樣設計自己的名片?名片上應該有什么?如何進行裝飾?
(2)幼兒操作設計自己的名片。
教師巡回指導,幫助有困難的幼兒,鼓勵幼兒把自己的名片設計得更獨特,更漂亮。
4.幼兒互相贈送自己的名片,激發畢業后與同伴保持聯系的愿望。
教學反思
活動來源于我們的生活,幼兒在活動中不僅體驗到自主動手設計名片的成功喜悅,同時感受到了交往的快樂。名片是人們交際的一種工具,它的出現和使用已被現代人越來越重視,它和孩子們的距離應該是非常近的。活動開始,孩子自己交流對名片的認識,如名片的內容、名片的用處。討論名片的用處時,孩子們知道名片可以與人交往,可以方便朋友。最后,通過自己制作名片來提升、擴展自己的經驗。整個過程,自然流暢,在與幼兒互換名片的**中結束,孩子們即獲得了經驗又加深了與幼兒間的友情。
這次活動是幼兒第一次設計名片,所以他們非常感興趣,心情一直是高興的、愉悅的,活動中他們能自主設計自己喜歡的名片并大膽運用花紋進行裝飾。我把幼兒對名片的零散印象、模糊經驗進行提升,讓幼兒在制作過程中嘗試到成功、獲得愉悅。在活動中,我們還為幼兒創設了良好的表達氛圍,特別是在贈送名片過程中,讓每位幼兒都有表達的機會,培養了幼兒主動表達的能力。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學習從不同角度觀察分解畫面,感知同一事物中不同的數量關系。
2、學習5的組成,知道5可以分成兩份只有4種分法。
3、使幼兒能正確運用語言表達操作過程和操作結果。
4、體驗數學集體游戲的快樂。
5、初步培養觀察、比較和反應能力。
活動準備:
實物投影儀、實物圖、貼絨數字1-5、特征標記圖、幼兒作業紙、分合卡片、鉛筆。
活動過程:
一、集體活動
1、復習2-4的組成。
出示貼絨數字,師:"今天我們來玩'碰球'游戲,老師先報一個數,你們再報一個數,我們的數合在一起要剛好是這個數。"
2、新授學習5的組成,學習按特征分解畫面。
師:"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張圖,我們一起看看圖上有什么?"(小鴨子)"請小朋友數數看,一共有幾只小鴨子?"(5只)"我們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5只小鴨子?""那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幾只小鴨子都一樣嗎?它們什么地方不同?"幼兒自由回答。
"剛才小朋友一起找了這幾只小鴨子的不同特征,我們把這些小鴨子的不同特征的`事故量記錄到記錄表上,(出示5的分合式圖片)教幼兒按照大小、顏色、動作、位置不同去記錄。"誰愿意來填放相應的數字?"(出示5的數字卡片)請幼兒來擺放,其余幼兒幫助檢查。我們剛才記錄的都是什么洋的事?5只鴨子中有幾只什么樣的鴨子和幾只什么樣的鴨子/,那么那這些鴨子的特征標記拿掉就變成了什么?"(5的分合式)出示5的分合式。"小朋友這個分合式你們會讀嗎?我們一起讀一讀。"師生讀5的分合式。
二、操作活動。
"剛才我們給小鴨子按不同的特征分了類,今天老師也給你們準備了一張圖片,你們看圖上有什么?"(實物投影儀出示幼兒作業紙)"按照老師剛才講解的要求給熊貓分類,看清楚上面的特征標記再去記錄,記錄好后再自己讀一讀。幼兒分組作業,教師巡回指導。
三、活動評價。
出示兩張幼兒作業紙,"大家一起先把這兩張作業紙上帶標記的分合式說一說。""他們記得對嗎?誰對誰錯?為什么?"請錯的幼兒上來改正,并讀一讀正確的記錄分合式。
教學反思:
在執教的過程中缺少激情,數學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識的時候,就需要老師以自己的激情帶動孩子的學習,在今后的教學中這方面也要注意。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在認識磁鐵的基礎上,通過操作活動主動探究磁鐵的穿透性,幫幼兒形成主動探究的意識。
2.讓幼兒在實際的主動操作中感受探究的快樂,在評價中體現成功的愉快。
3.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并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活動準備:
幼兒人手一塊磁鐵,各種物體(小磁鐵、鐵釘、扣子、塑料袋、紙片、布片、紙杯、泡沫等),操作紙(記錄紙)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幼兒了解“發現”
1、 提問:幼兒上課的環境有什么不一樣?
不斷的說出“發現”這個詞,讓幼兒對“發現”有初步的了解;并通過發現環境的不同,仔細觀察周圍的環境緩解幼兒緊張的情緒,以便導入課題。
2、 提問幼兒前段時間玩磁鐵的發現? 請幼兒依次發言,老師作小結:
① 磁鐵能吸鐵的東西
② 磁鐵能和磁鐵吸起來
3、 老師:老師帶來了不是鐵的東西,問幼兒能不能被吸起來(請幼兒依次回答)。
4、 老師:看看能不能想辦法將它們吸起來。
揭開每組桌上用來遮蓋的布,每組的幼兒分別從籃子里拿出各種物體試驗看能不能被磁鐵吸起來。
5、在記錄紙上畫下來,先畫磁鐵,再把自己吸住的東西畫在磁鐵上
6、將幼兒的記錄紙收上來貼在黑板上,配班老師將每人小盆里的東西倒入大盆子中
7、請幼兒導黑板前來,分別講述自己將什么東西吸起來了。幼兒說出自己吸到什么東西后,老師再問其它幼兒有沒有跟他一樣的。
8、老師:我們來比一比看哪一組小朋友吸的東西多,幼兒開始比賽。
9、老師分別到每組前講述比賽結果,分組數,并在黑板上記下每組的數量
10、老師:我們再進行一輪比賽好嗎?
11、老師分組講述比賽結果,分組數,將重復的東西剔下,并將結果記錄下來 。
12、幼兒幫老師收拾操作材料
13、老師:磁鐵真的把不是鐵的東西吸起來了嗎? 幼兒分別回答,并根據幼兒的講述做實驗,實驗成功后,老師問:磁鐵到底在吸什么?
小結:磁鐵還是在吸鐵,只不過透過紙、布片把鐵吸起來了。
老師:磁鐵還能透過哪些東西把鐵吸起來呢?我們去找一找吧!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自始自終都圍繞著老師創設的環境進行,剛開始老師讓幼兒了解“發現”一詞,循序漸進,讓幼兒有一個過渡的`過程,這個活動基于幼兒在以往的活動中已有發現磁鐵的經驗,啟發幼兒回憶有何發現。在幼兒操作后,在記錄紙上畫下自己用磁鐵吸住的東西,記錄紙下方注有“姓名”一欄,但沒有一個小朋友將自己的名子填上,沒有起到作用。
在幼兒分別講述自己用磁鐵將什么東西吸起來的時候,老師應引導幼兒是怎樣把不是磁鐵的東西吸起來的,在比賽前,老師沒有交待幼兒一定要吸不是鐵的東西。
在小組活動時,老師應引導幼兒合作探究,在數數量時應讓幼兒自己數自己組的數量,再報出來,或者為了更好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可在比賽時引導幼兒進行分工,幾個人拿東西吸,一個人專門記錄吸到的東西,并數數。
本次活動有靜有動,有可操作性的由西,整個活動安排的比較輕松。
本次活動中,每個幼兒都把自己當作一個主體,其它幼兒無法參與進來,幼兒無法實現相互交流,無法實現互動,這個環節值得老師思考。
“讓幼兒與環境對話”表達了環境創設的一種新取向,實現了環境創設的一種質的轉變:變靜態環境為流動環境,變單一環境為整合環境、變局部環境為宏觀環境,變物質環境為心理環境,同時促進了幼兒、教師、家長的共同成長,發揮了環境作為教育資源的最大利用價值,真正實現了環境與幼兒的“對話”。
小百科:鐵在生活中分布較廣,占地殼含量的4.75%,僅次于氧、硅、鋁,位居地殼含量第四。純鐵是柔韌而延展性較好的銀白色金屬。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設計】
幼兒園的孩子大多是4-6歲,身體發育尚未健全,經常伴有感冒咳嗽、拉肚子等一些小毛病,家長心里非常著急,到醫院看病醫藥費又非常貴。我采用了民間流傳的一些小秘方,到田間挖一些中草藥,回家熬一些汁,吃了這些病自然而然慢慢地就好,又無副作用。因此設計了這堂課,讓幼兒從小就知道我們大自然中有些奇特的花草,它們是中草藥,能為人們治病。
【活動目標】
1、了解自然界中一些具有特殊用途的植物,知道植物也能治病。
2、能把收集到的有趣的植物信息大膽地用語言表達出來。
3、激發幼兒的好奇心,產生進一步探究植物的欲望,萌發對大自然的親近感。
【教學重點】
認識六種奇特花草,了解它們的藥用價值。
【活動準備】
1、師生共同收集感興趣的、有特殊特征有藥用價值的植物圖書等資料。
2、植物標本、圖片若干。
3、幼兒人手一份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一、導入。
老師先咳嗽幾聲,提問:小朋友,老師剛才怎么啦?
幼:咳嗽
師:那么咳嗽了怎么辦呢?
幼:打針吃藥、掛鹽水。
師:小朋友,我們平時感冒咳嗽了都要去吃藥,有的還要打針。但是老師生了一些小毛病如感冒咳嗽、手上流血了、拉肚子等就不一定去看醫生、吃藥,我用民間的一些中草藥也能治好這些病。今天老師就為大家帶來了一些奇特的花草,它們是中草藥,我們一起來認一認,它是誰,好嗎?
二、出示魚腥草,引起幼兒的興趣。
1、看,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種草,你們認識它嗎?知道它有什么奇特的地方嗎?情你們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
幼:是一種草,聞上去有一股味道,好像是魚的味道。
師:這種草有一股魚腥味,我們叫它魚腥草,你們知道魚腥草有什么用途嗎?
2、小結:魚腥草是一種中草藥,如果我們吃了那個汁,咳嗽就會好起來的。
三、幼兒介紹自己帶來的有趣的植物、奇特的花草。
師:前幾天,老師帶你們到野外去挖的野菜,還有的是期天在家和爸爸媽媽到地里采的花草,現在請你們向同伴說一說,自己知道的花草的名字叫什么?在哪里發現或找到的?它有什么奇特的地方?
幼兒拿出事先收集到的奇特的植物圖片、照片或相關資料向同伴介紹,每組選1-2名幼兒在集體面前介紹自己帶來的最奇特的植物。
1、馬蘭:手少流血了,把馬蘭頭的葉子揉一揉,敷上幾分鐘血就不出來了,有止血的作用。
2、枸杞:我們人眼睛模糊看不清,應該多吃點枸杞,吃了眼睛明亮。
3、馬齒莧:也叫長壽菜,它主要治拉肚子,如果我們吃了不干凈的東西拉肚子就吃它。
四、出示植物標本、教師介紹奇特的花草。
1、蒲公英:葉子長長的,邊緣有鋸齒狀,開得黃花,籽像一個雪球毛茸茸的,它能抗菌消炎、對糖尿病功效很好。
2、金錢草:葉子小小的,圓圓的',形狀像一個圓圓的硬幣,曬干泡茶可以治膽結石。
五、圖片連線,幼兒操作,哪些草治哪些病。
剛才老師給你們介紹了幾種奇特的花草,它們能治哪些病,現在老師來考考你們有沒有掌握,請你們連線一種草治一種病。
魚腥草 拉肚子 馬蘭 膽結石
馬齒莧 眼睛明亮 金錢草 糖尿病
枸杞 感冒咳嗽 蒲公英 止血
六、作品評價,表現做得對的幼兒。
七、活動延伸
我們大自然中還有很多有用的中草藥植物。我們古代醫學家李時珍很早就寫了《本草綱目》一書,記錄了各種中草藥的用途,只要用它們放在水里煮一下,喝點湯病就會好。大自然中還有好多奇特的花草有很大的用處,待你們長大后慢慢探索發現,為人們治病。
【教學評析】
這堂課還是上的蠻成功的,因為我園地處農村,園內綠化面積較大,花草樹木很多,為了讓孩子了解園內的花花草草,老師們專門設計了一個個好看的牌子,有:小手形的,笑臉形的,在上面寫上了名字。因此,小朋友已掌握了一些花草樹木的名字,老師平時帶幼兒散步時,小朋友無意中就問:“老師這是什么草呀?”“為什么它沒有掛上名字呀?”而這些都是不知名的一顆兩顆花草,不是一大片,我就向孩子們一一介紹了它們的名字,其中就有馬蘭、枸杞、金錢草、蒲公英、魚腥草、馬齒莧等。春天我們就帶幼兒到戶外田埂上摘馬蘭、枸杞等野菜。夏天我們去找蒲公英,采一朵用嘴一吹飄到四面八方,小朋友們一個個像斷了線的風箏歡呼雀躍。
本次活動主要是讓幼兒認識自然界中一些奇特的花草并能知道這些花草的奇特之處有藥用價值。根據綱要提出的科學教育指導要點及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科學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幼兒科學探究的欲望,引導他們愛學習會探索。
整堂課以老師感冒咳嗽為導入,喚醒了孩子的興趣。因為孩子們平時都經歷過咳嗽、拉肚子,遇到這種情況只有打針吃藥才行。他們都有親身體驗,而這些中草藥只要我們周圍找一下就能找到,無毒、無副作用。現在孩子們都是家中的小主人,他們在家里自己的爺爺奶奶患上的疾病如:膽結石、糖尿病都是常見病。他們家中也曾吃過這些中草藥。在最后的操作連線題時,大班孩子已有初步認識漢字的興趣,通過老師的范例講解,因此他們都能正確連線。
總之,這堂課的成功之處要讓孩子平時接觸并了解一些我們身邊奇特花草的名字和作用,在這個基礎上我們才可以把這堂課上好。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知道六月一日是小朋友的節日。
2.能勇敢、大膽地集體面前表演節目。
3.體驗節日的快樂。
4.讓幼兒知道節日的時間。
5.愿意參加活動,感受節日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準備一些幼兒操作活動的材料:皺紋紙、卡紙、毛線、糨糊、抹布。
2.操作材料,教學掛圖。
活動重點:
知道六月一日是小朋友的節日。
活動難點:
能勇敢、大膽地在集體面前表演節目。
審美元素:
“六一”的鮮花最美,“六一”的孩子最快樂。“六一”是每個孩子最向往的節日。這是小班的幼兒第一次在幼兒園過兒童節,教師和幼兒共同創設出溫馨快樂的環境,讓幼兒在活動中充分感受到節日帶來的快樂美好的心情。
活動過程:
1.通過談話,知道“六一”是小朋友的節日,激發幼兒過節的愿望。
師:幼兒園這幾天好漂亮,為什么要打扮得這樣漂亮呢?“六一”兒童節是哪一天,是誰的節日呢?你以前過“六一”兒童節嗎?是怎樣過的?
2.引導幼兒討論:你想如何過“六一”兒童節。
引導幼兒看操作材料、教學掛圖。
師:小朋友,你們看,各行各業的叔叔、阿姨都在為我們的節日而忙碌,你想怎樣過“六一”兒童節?為了慶祝“六一”兒童節,你想用些什么材料裝飾我們的.活動室?
3.幼兒按自己的意愿分組,進行慶“六一”的手工操作活動。
(1)教師介紹為幼兒準備的材料。
(2)幼兒分組進行手工操作活動,教師酌情給予幫助。
4.教師和幼兒共同布置節日的環境,欣賞自己的作品。
5.幼兒唱歌、跳舞、做游戲來慶祝自己的節日。
(1)教師鼓勵幼兒大膽地表演、做游戲。
(2)教師向幼兒發紅花、贈送禮物,并祝幼兒節日快樂!
小百科:1949年11月,國際民主婦女聯合會在莫斯科舉行理事會議,中國和其他國家的代表憤怒地揭露了帝國主義分子和各國反動派殘殺、毒害兒童的罪行。會議決定以每年的6月1日為國際兒童節。它是為了保障世界各國兒童的生存權、保健權和受教育權,撫養權,為了改善兒童的生活,為了反對虐殺兒童和毒害兒童而設立的節日。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將6月1日定為兒童的節日。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認識“株、兔”,理解“守株待兔”的含義,知道“不勞而獲是不會成功的”。
2、通過猜字的形式,初步感受玩字的樂趣。
3、續編成語故事,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就會有所收獲。
活動準備:
字卡、動畫片“守株待兔”、勾線筆及白紙
活動過程:
一、通過猜字,認識成語“守株待兔”
教師出示畫面,引導幼兒猜測后面躲得是什么字?認識“株、兔”
“守株待兔”是什么意思呢?我們一起來看動畫片就知道了!
二、通過動畫片結合具體的`問題引導幼兒理解“守株待兔”的含義。
1、誰在什么地方見到了野兔?
2、見到野兔以后他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3、他能等到野兔嗎?為什么?幼兒猜想。
根據幼兒出現的情況分組討論:
1、能等到
2、等不到
雙方說出自己的理由。教師及時總結,突出重點:他坐在樹樁旁等呀等終于等到了野兔、他坐在樹樁旁等呀等最后還是沒有等到野兔
他到底有沒有等到野兔呢?我們繼續往下看(繼續播放至結束)
4、他等到了嗎?為什么等不到呢?
5、他沒有等到野兔,反而怎么樣了?
教師總結,重點突出:他坐在樹樁旁邊等呀等,莊稼也死了,人也瘦了,最后一只野兔也沒有等到。“守株待兔”這個成語告訴我們不經過努力和辛勤勞動,是不會獲得成功的。
6、你認為他應該怎么做呢?如果是你,你會怎么做?
三、通過繪畫續編成語故事“守株待兔”
延伸活動:
幼兒可以表演“守株待兔”。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目標
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像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理解古詩中有關詞的含義,如:出塞、擒賊。
通過學習古詩,初步理解古詩的`內容,培養幼兒學習古詩的興趣。
準備
相關的音樂;板書
活動流程
一、導入
今天,老師帶來了四幅特別美的畫,請小朋友們仔細的觀察,并試著講講上面都畫有什么?
請幼兒說說畫上都有什么?教師根據幼兒的講述不斷引導啟發。提問:圖上有什么?箭長嗎?人怎么樣?戰馬怎么樣?用一句話把內容講出來。
教師在幼兒充分講述的基礎上加以小結并引出古詩的含義。(拉弓就應當拉強硬的弓,用箭就應當選用長箭。要射敵人,先得射中敵人騎的戰馬:馬射中了敵人也就摔下去了;要捉敵人,先要捉敵人的頭兒:頭頭被捉住,敵人就會潰退、投降。)
二、欣賞古詩
古人把這四幅畫按意思寫出了一首非常有名的詩一直流傳至今,下面就請小朋友聽這首詩。
三、放錄音
提問:首古詩共有幾句?
古詩的每句話寫了些什么?
四、幼兒和教師一起朗誦
五、跟隨伴奏唱古詩
活動延伸
聽一些歷史故事。
【幼兒園大班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大班教案幼兒園大班教案及反思06-09
幼兒園大班教案09-27
幼兒園大班教案09-27
幼兒園大班教案09-26
幼兒園大班教案09-26
幼兒園大班教案09-26
幼兒園大班教案09-26
幼兒園大班教案09-26
幼兒園大班教案09-26
幼兒園大班教案09-26